农业起源之后的狩猎采集者过着怎样的生活

发布时间: 2023-01-06 20:01:59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09

原始人群最初以打猎和采集为生,可后来是怎么产生原始农业和原始畜牧业的?原始农业、畜牧业的出现,对社原始人群最初以打猎和采集为生,...

农业起源之后的狩猎采集者过着怎样的生活

原始人群最初以打猎和采集为生,可后来是怎么产生原始农业和原始畜牧业的?原始农业、畜牧业的出现,对社

原始人群最初以打猎和采集为生,可后来是怎么产生原始农业和原始畜牧业的?原始农业、畜牧业的出现,对社会发展产生了哪些重大的影响rnrn在世界农业 畜牧业起源时期,世界主要农作物和驯化动物的分布有什么特点rnrnrn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的生产和发展,标志着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的生产者,这一变化产生了哪些深远的影响rnrn石镰等这些石器与旧石器时代的石器有什么不同?
生产工具有了显著的改进,出现了磨制石器,人类开始进入新石器时代;推动了原始社会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例如制陶、制革、纺织等以妇女为主的手工业;促使农业村落出现,人类逐步实现了定居生活
打到的猎物多了就把活的养起来,畜牧业就慢慢产生了。农业也是一样

从狩猎到农耕,真的是人类在进步吗?

从专注于狩猎和采集的生活到农牧业,其实就是从食品收集者到食品生产者的转变,农业革命与随后的工业革命一样,都可谓是人类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变革。那么,从狩猎到农耕,真的是人类在进步吗?小编认为这其中是有得也有失的关系。

一、农业的出现,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到差不多一万二千年前,人类开始从事农业活动,他们将植物种子埋在土壤中,并收获植物种子以在收获季节消费。在那之后,这种生活方式传播到了周围。之后,欧亚大陆、美洲、东南亚的一些地区都开始了中植业,开启了各自的农业发展新篇章。这场变革使人类从以打猎为主要生活,过渡到农业和畜牧业为主的生活。食物的获取方式也从采集过渡到了生产。这种变化无疑也改变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人类已经开始了从被动依附自然到适应自然并利用自然的历史性转变。这一转变也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

二、农业的出现,令自然生态出现不可逆的变化

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同时,逆淘汰也无可避免的开始了。在过去的100年中,人类在嗅觉,听觉,视觉直觉和身体免疫力等各个方面都有着不同程度的退化。在大规模机械化农业的影响下,全球的可耕种土壤正在减少,草原已渐渐退化为沙地。森林被砍伐后开垦为耕地,水土流失严重,水质下降,污染加剧,矿产开采已枯竭,越来越多的生物灭绝,物种多样性遭到破坏。规模效应使人类需要建立一个庞大的全球产业链来满足资源整合的优化,但是却失去了对自然的敬畏。

三、从狩猎到农耕,有得也有失

从历史上讲,人类最自然的生活方式是狩猎和聚集。自从他们有能力以来,这也是人类超过200万年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在人类走出非洲后达到了顶峰。在那段时期,在除个别地区以外的土地上都发现了人类,他们几乎没有天敌。同时,尽管未成年人的死亡率很高,但只要他们能够成年,寿命通常可以达到50至60岁,而且相比后期农业时代的人要来得更加健康,更加强壮,同时拥有更加广阔的视野。

狩猎采集时代的人类生活怎么样?

狩猎采集是部落社会的主要生计方式。狩猎采集者以猎捕野生动物或收集野生的果实为生。

自打人类诞生起到旧石器时代人类基本都是以采集狩猎生活为主。一般认为石器时代技术落后,劳作终日仅能维持生计,没有休憩与结余,更不用说“闲暇”与“建立文化”。据此有人认为石器时代的经济是所谓的“糊口经济”。

郑也夫教授的著作《文明是副产品》对此有不同看法。

1. 达尔文学说中的核心概念是“适应与自然选择”,而非进化。凡存活下来的物种,均为环境中的“适应者”。除了濒临灭绝时期,其大部分时间都是“适应着”自然环境。人类采集狩猎时代大约有20多万年,在这漫长的历史中,他们应当与其他动物兄弟姐妹一样是“适者”,如果是不适应环境,能存活下来么?

2. 原始采集者的生存方式是不断地移动。他们确实身无长物,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但如果有了家当、器物、工具,他们的行动会很不方便。原始人拥有周边的一起,没有人与他们竞争环境中的资源。贫穷和富有只是后来时代的概念。狩猎采集时代不断迁移的生存方式导致了低生育率,因此保持了地广人稀的平衡生态。

3. 农业时代从宏观上来讲,改变了人口的数量和质量。从此人类有了劳动分工和社会分层,从而进入了复杂的社会。人类文明大大向前发展。但从微观层面来看,也就是从个体来看,我们人类个体更辛劳了。其实人类的身手、智力、语言,都是在前农业时代就定型了,农业对此影响较小。但进入农业社会人类的每天的劳动时间却增加了很多。而考古证据表明早期的农民生存状态明显下降,包括关节疾病,骨质疏松,脓肿和龋齿。这些与人类饮食失去多样性有关。

博罗罗人是巴西的一个狩猎采集部落,其生活方式一直保持到现代。巴西政府曾向其提供土地和种子,引导他们进入农业社会,但以失败告终。

非洲的一个狩猎采集部落对劝导者说:难道猴子会饿死吗?

不知道身处现代文明的我们会作何感想,忙忙碌碌,整天996,对于个体来讲,真的更幸福了吗?

探寻远古狩猎者的世界——《人类简史》第三章

很多学者认为,现代人类的各种社会和心里特征其实从农业时代之前就已经开始形塑了,也就是说我们的潜意识和DNA里依然保有远古狩猎采集者的头脑,所以对于祖先的研究可以通过现代社会结构和行为进行反推验证。而实际研究表明,如果光从目前留下来的文物推断远古的狩猎采集生活,会差之千里。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远古的采集生活很少使用人造品,而且这些物品对他们生活的作用并不大。为什么呢?因为现实问题是,狩猎采集者会经常搬家,所以他们需要把生活必需品减到最少,减掉自己多余的累赘。所以就导致在缺乏大量的生活使用品的情况下,对他们的研究都只是片面的。

不过对于农业革命前的世界,还有一件事情是我们能确定的普遍现象:远古狩猎采集者的社会是“最初的富裕社会” 。远古的采集者相较于之后的农民来说,每天可以吃到数十种不同的食物,正是这样的多样性,能确保他们吸收到所有必需的营养成分。此外,他们也很少碰到传染病的问题,所以许多专家将这种社会定义为“最初的富裕社会”。

当然除了我们了解到的生活习惯外,我们也需要知道他们的信仰问题。远古的采集者普遍信奉泛神论的信仰。泛神论并不是某个特定的宗教,而是数千种不同宗教、邪教或信仰的通称。它们之所以都称为“泛神论”,是因为这些宗教对于世界的看法、对于人类的定位所见略同。

泛神论相信,几乎任何一个地点、任何一只动物、任何一株植物、任何一种自然现象,都有其意识和情感,并且能与人类直接沟通。也就是说所有的灵都位于当场当地,且没有什么万能的神,而是某只特定的鹿、某棵特定的树、某条特定的小溪、某个特定的鬼魂。泛神论者认为,人类和其他的灵之间并没有障碍,可以直接通过言语、歌曲、舞蹈和仪式来沟通。

除了刚刚提到的社会世界和精神世界外,对于远古狩猎采集者的其他方面,我们知之甚少,但这并不影响他们在整个人类发展进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一方面他们当时的生活、宗教、思想、政治等方面对我们现代人类世界的形塑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另一方面他们对于整个地球生态带来的改头换面的力量,也让我们也刮目相看。

人类简史之智人怎么过“最初的富裕生活”

想了解我们的性欲、社会和政治,就需要更了解我们祖先的生活条件,看看从7万年前的认知革命到12000年前的农业革命之间,智人究竟是怎么过生活的。

在这些采集者的年代,我们显然不会有文字记录,而考古证据主要也只有骨骼化石和石器。如果器具用的是木头、竹子或皮革等等比较容易腐烂的材料,就只有在很特殊的情况下才可能保存得下来。 很多人以为在农业革命前的人类都只使用石器 ,其实这是考古偏误造成的误解。 所谓的石器时代,其实说是“木器时代”更精确,当时的狩猎采集工具多半还是木制 。

远古的采集生活与后来的农业和工业生活相比,最明显的区别在于极少使用人造物品,而且这些物品对他们生活的作用相对并不大 。在现代的富裕社会中,任何一般人一生都会用到数百万件人造物品,从车子、房子到抛弃式尿布和牛奶盒不一而足。不管任何的活动、信念甚至情感,几乎都会有人造物品介入。

除了要搬家的时候,我们几乎不会感觉到原来身边有这么多东西 。采集者每个月、每个星期都要搬家,甚至有时候是每天都得搬,所有家当就背在身上。当时还没有搬家公司或货车,甚至连驮兽都还没有,所以 他们必须把生活必需品减到最少 。因此 可以合理推测,他们的心理、宗教和感情生活多半不需要人造物品的协助 。假设在10万年后,有个考古学家想知道现在的穆斯林的信仰和仪式,只要看看从清真寺遗迹里挖出的各种物品,就能有个大致合理准确的猜测。然而,我们想要理解远古狩猎采集者的信仰和仪式,却是难上加难。同样,如果未来有个历史学家想了解21世纪台湾年轻人的社交活动,靠的却只有纸本书信(因为所有的手机电话、电子邮件、博客、手机短信都不会以实体方式留存),可以想见他可能会遇上多大的问题。

想光靠现存的文物来了解远古狩猎采集生活,就是会有这种偏差。想解决这个问题,方法之一就是去研究目前尚存的采集社会。到了农业革命前夕, 地球上的狩猎采集者大约有500万到800万人,有丰富多元的种族和文化多样性,分成几千个不同的独立部落,也有数千种不同的语言和文化。 毕竟,语言和文化正是认知革命的主要成就。而正因为虚构故事已经出现,即使是在类似的生态、同样的基因组成下出现的人类,也能够创造出非常不同的想象现实,表现出来就成了不同的规范和价值观。

讲到农业革命前的世界,究竟有什么是我们能确定的普遍现象?或许可以确定地说,当时大部分的人都生活在小部落里,每个部落小则数十人,最大不过数百人,而且所有成员都是人类。在农业和工业社会里,其实家禽家畜的数量会超过人类,虽然地位低于主人,但仍然就是社会中的一分子。这个一般规则还是有一个例外:狗。狗是第一种由智人驯化的动物,而且早在农业革命之前便已发生。虽然专家对于确切的年代还有不同意见,但已有如山铁证显示,大约15000年前就已经有了家犬,而它们实际加入人类生活的时间还可能再往前推数千年。

狗除了能狩猎、能战斗,还能作为警报系统,警告有野兽或人类入侵 。时间一代一代过去,人和狗也一起演化,能和对方有良好的沟通。 最能满足人类需求、最能体贴人类情感的狗,就能得到更多的照顾和食物,于是也更容易生存下来 。同时, 狗也学会了如何讨好人类,满足它们的需求 。经过这样长达15000年的相处,人和狗之间的理解和情感远超过人和其他动物的关系。

同属一个部落的成员彼此相熟,人们终其一生都和亲友相处在一起,几乎没什么孤单的时刻,也没什么隐私。一般来说,一个人很可能好几个月之间都只会看到自己部落里的人,一辈子会遇见的人数也不过就是几百个。智人就像星星一样,稀疏地散布在广阔的土地上。 大多数智人部落不断迁移,随着季节变化、动物每年的迁移、植物的生长周期,人类也不断追逐着食物,从一地前往另一地。 一般来说,他们是在同样一个区域里来来回回,面积大约是几十到几百平方公里。 如果某个采集部落每40年拆伙一次,新部落往东移100公里,经过大约1万年后,就会从东非抵达中国 。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果某地的食物来源特别丰富,原本因为季节而前来的部落也可能就此落脚,形成永久的聚落。另外,如果有了烘干、烟熏、冷冻(在北极地区)食品的技术,人们也可能在某地停留更久。 最重要的是,在某些水产水禽丰富的海边和河边,人类开始建立起长期定居的渔村 。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出现定居聚落,时间要远早于农业革命。最早的渔村有可能是在45000年前,出现在印度尼西亚群岛的沿海地带。

智人采集的可不只是食物和原物料,同时还有“知识” 。为了生存,智人需要对所在地了如指掌。而为了让日常采集食物的效率达到最高,他们也需要了解每种植物的生长模式,还有每种动物的生活习性。他们需要知道哪些食物比较营养,哪些有毒,哪些又能拿来治病。他们需要知道季节的变化,怎样代表着雷雨将至或是干旱将临。他们会细查附近的每条河流、每棵核桃树、每个睡了熊的洞穴还有每个燧石的矿床。每个人都得知道怎样做出一把石刀,如何修补裂开的斗篷,如何做出抓兔子的陷阱,还有该如何面对雪崩、蛇咬或是饥肠辘辘的狮子。这里面任何一种技能,都得花上好几年的指导和练习。

一般来说,远古的采集者只要几分钟,就能用燧石做出一个矛头 。但等到我们试着依样画葫芦,却常常是手忙脚乱、笨手笨脚。我们绝大多数的脑袋里都不知道燧石或玄武岩会怎样裂开,手也没有灵活到足以执行这项任务。

现代人必须专精于自身小领域的知识,但对于其他生活中的必需,绝大多数都是靠着其他各领域的专家, 每个人懂的都只限于自己的那一小方天地。就整体而言,现今人类所知远超过远古人类。但在个人层面上,远古的采集者则是有史以来最具备多样知识和技能的人类。

有证据显示, 自从采集时代以来,智人的脑容量其实是逐渐减少 !要在那个时代活下来,每个人都必须有高超的心智能力。而等到农业和工业时代开展,人类开始能靠着别人的技能生存下来,就算是低能的人也开始有了生存空间。例如只要肯挑水或是当个生产线的工人,就能活下来,并把自己那些平庸无奇的基因传下去。

采集者不只深深了解自己周遭的动物、植物和各种物品,也很了解自己的身体和感官世界。 他们能够听到草丛中最细微的声响,知道里面是不是躲着一条蛇。他们会仔细观察树木的枝叶,找出果实、蜂窝和鸟巢。他们总是以最省力、最安静的方式行动,也知道怎样坐、怎样走、怎么跑才能最灵活、最有效率。他们不断以各种方式活动自己的身体,让他们就像马拉松选手一样精瘦。

狩猎采集的生活方式依地区、季节有所不同, 但整体而言,比起后来的农夫、牧羊人、工人或上班族,他们的生活似乎要来得更舒适,也更有意义 。在现代的富裕社会,平均每周的工时是40~45小时,发展中国家则是60甚至80小时;但如果是狩猎采集者,就算住在最贫瘠的地区(像是卡拉哈里沙漠),平均每周也只需要工作35~45小时。他们大概只需要每三天打猎一次,每天采集3~6小时。

最重要的是,这些采集者可没什么家事负担。他们不用洗碗,不用吸地毯,不用擦地板,不用换尿布,也没账单得付。 这样的采集经济,能让大多数人都过着比在农业或工业社会中更有趣的生活 。像是现在,如果在血汗工厂工作,每天早上大约7点就得出门,走过饱受污染的街道,进到工厂用同一种方式不停操作同一台机器,时间长达10小时,叫人心灵整个麻木。等到晚上7点回家,还得再洗碗、洗衣服。而在3万年前,如果是个采集者,可能是在大约早上8点离开部落,在附近的森林和草地上晃晃,采采蘑菇、挖挖根茎、抓抓青蛙,偶尔还得躲一下老虎。但等到中午过后,他们就可以回到部落煮午餐。接下来还有大把的时间,可以聊聊八卦、讲讲故事,跟孩子玩,或者就是放松放松。

在大多数地方、大多数时候,靠着采集就已经能得到充分的营养。这其实很合理,毕竟这正是人类在先前数十万年间的正常饮食,人体早就完全适应而且适合。骨骼化石的证据显示, 远古时期的采集者比较少有饥饿或营养不良的问题 ,而且比起后来的农业时代,他们身高较高,也比较健康。 虽然平均寿命显然只有30~40岁,但这主要是因为当时儿童早夭的情形十分普遍。 只要能活过危机四伏而意外频现的生命早期,当时的人就大多能活到60岁,有的甚至还能活到超过80岁。在现代的采集社会里,只要女性能活到45岁,大概再活个20年就不是问题,而总人口的5%~8%也都活到超过60岁。

采集者之所以能够免受饥饿或营养不良的困扰,秘诀就在于多样化的饮食 。相较之下,之后农民的饮食往往种类极少,而且不均衡。特别是在近代,许多农业人口都依靠单一作物为主要热量来源,可能是小麦、马铃薯、稻米之类,这样一来就会缺少人体所必需的其他维生素、矿物质或营养。

远古采集者也比较少碰到传染病的问题 。农业和工业社会的传染病(像是天花、麻疹和肺结核)多半是来自家禽家畜,但这要到农业革命之后才传到人类身上。此外,农业和工业社会的永久居住环境通常非常紧密,但卫生条件又不佳,正是疾病的理想温床。至于采集者,他们总是一小群一小群在广阔的大地上漫游,疾病很难流行起来。

正因为这些在农业时代前的采集者有健康和多样化的饮食、相对较短的工作时间,也少有传染病的发生,许多专家将这种社会定义为“最初的富裕社会”。只不过,倒也不用把这些古人的生活想得太过理想浪漫。虽然他们的生活可能比起农业和工业社会更佳,不过当时的世界仍然同样残酷无情,常常存在物资匮乏、时节难过、儿童死亡率高的问题,现在看来没什么的小意外,当时可能就能轻易致命。
本文标题: 农业起源之后的狩猎采集者过着怎样的生活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273585.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外国人是否听得懂中式英语(chinglish)为什么十字军东征之后57年欧洲就爆发了黑死病难道说真有上天的惩罚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