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堡之变 如果南迁,会怎样

发布时间: 2022-12-22 20:00:11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84

土木堡之变后,于谦为什么反对南迁?当时的明朝,只是君主被瓦剌抓走了,国内并没有受到什么损失,仍有实力和瓦剌军对抗。朝廷还在,国家...

土木堡之变  如果南迁,会怎样

土木堡之变后,于谦为什么反对南迁?

当时的明朝,只是君主被瓦剌抓走了,国内并没有受到什么损失,仍有实力和瓦剌军对抗。朝廷还在,国家机器照常运转,虽然君主没了,大不了再立一个。没必要南迁。

土木堡之变后,如果明廷真的采纳徐有贞的意见迁都南京,会有怎样的结果呢?

“朱棣迁都北平厥功至伟,否则北宋必复活”一文完成后,我仍然觉得没有说透这个问题。特别是“土木堡之变”“明英宗”“于谦”“徐有贞”“南北两京”这几个关键词之间的关系。特别是有几个问题一直萦绕在我的脑中。

其一:也先为何没有像对待宋徽宗那样对待明英宗。

其二:假如徐有贞的主张,其背后的某些官员的心声得到了肯定,会有什么样的危险?

其三:明朝的实力真的强大吗?一个国家的实力,精神和物质哪个更重要?

宋徽宗与明英宗的异同

“土木堡之变”明英宗被俘本身没多大影响,一个人而已。但是他身为皇帝却有影响力。也先之所以没有像对待宋徽宗那样对待他,主要就是当儒家思想自朱元璋时期开始进入全国所有阶层后,“皇帝的招牌”越来越有用。也先拿它是想“不战而屈人之兵”,让整个明朝成为其“附庸”“国库”。

明英宗在“土木堡之变”中号称50万大军全军覆没,但这50万是包括军人、后宫、官员极其庞大的奴仆阶层、军队后勤系统。那么,军人到底有多少是谁也不清楚的。蒙古军队对整个北方的进攻也根本不如金国那么彻底、全面,抓住宋徽宗、宋钦宗的时候,整个北方一半儿以上已经落入金人之手。

相反,蒙古军队“土木堡之变”后、北京保卫战之前,仍然是以“抢掠”为主,而不是“攻城略地”为核心。所以,绝大部分明军、明朝实力并未真正受损。宋徽宗背后是孱弱的宋朝、明英宗背后则是强大的明朝。

在这种情况下,利用明英宗这位“皇帝牌子儿”就很有用了。

明朝真的强大吗?如果没有精神强大,物质强大白搭;当然,精神强大、物质不行也是白搭,反而问题更糟糕

有人说明朝很强大,也先没有并吞之心。但真的强大吗?宋朝看上去也很强大,军人数量、天量的财富这些都是金国难以相比的。通过明宋对比我们就可以看出。如果不是于谦的存在,明朝是否变成北宋,甚至是否存在都很难说。

强大不强大,要在于是否有“敢战”的决心;是否有“战胜”的能力。在“王振弄权、太监专政”下,为什么“土木堡之变”会发生?所谓的“战神”张辅老朽无用?许多猛将变成老鼠?这不是说背后有什么阴谋,而是当时情况下,人心已经变了。也就是当时的武将们因为二十多年的“胜利”已经忘记“败仗”,从而享乐、逍遥、惧怕战争。

在此情况下,试问你就是兵马再多,武器再好,又有什么用?所以,明朝在当时只是物质上看上去非常强大。在精神上,已经步入“北宋宋徽宗时代”,特别是一般文武官员。

这时候,就需要像李纲、宗泽那样的人出现,振臂一呼,唤起基层文武的“战斗之心”。而于谦就是李纲、宗泽的复合体。所以,“旧时宰相”的价值就在于此。

徐有贞的险恶用心

“土木堡之变”英宗被俘后,明朝如果不是于谦、金英等人的“独裁”,孙太后的明事理做了两件正确的事儿(朱祁钰登基、拒绝迁都并拼命保卫北京)的话,在也先拿着“贪生怕死”的明英宗四处“拿人问路”的情况下,还说不定会把明朝作为自己的附庸或国库。

在朱祁钰登基、拒绝南迁两个问题中,拒绝南迁比朱祁钰是否登基还重要。假设明英宗的儿子登基虽然幼小,但有孙太后垂帘听政、朱祁钰、于谦等人辅佐也不是什么特别大的问题。

徐有贞提出的“南迁”表面上是为国为民,其实质就是惧怕蒙古骑兵,认为北京守不住想逃命而已。而且,徐有贞的主张并非个人主张,否则于谦、金英、兴安三人中的一人,或者都说过类似“谁在说迁都就杀谁”的话。从朱棣迁都北平开始就有人以各种理由反对定都在此,明仁宗甚至想迁回南京。

那么明朝绝对会变得更加的兴盛,也会休养生息,国富民安的,也会继续强大起来,并且可能会继续存在很多年。
如果明朝迁都南京,那么中国又很快进去到南北朝时期,那么五代十国的历史又会重演,同时历史的走向也会改变
当然是会有大不一样的结果,或许就不会有那么多悲剧的发生,但是同样历史没有如果,是不能够再重来的,我们应该学会吸取经验教训。

“土木堡之变”导致的哪些恶果,直接导致了明朝开始由盛转衰呢?

“土木堡之变”导致的后果是严重的,其中这4方面的影响直接导致了明朝的由盛转衰。

第一,“土木堡之变”直接导致明军精锐损失殆尽。

明英宗朱祁镇年轻气盛,在自己亲政后,一心想干一番大事业,这种志向并非坏事,但没有太多经验和足够能力的他,虽有一腔热血,却也只有一腔热血。当瓦剌扰边时,在太监王振的怂恿下,明英宗朱祁镇一意孤行选择了亲征。

朱祁镇满腔热血,把打仗当成了小孩子过家家,自己没有军事才能却又瞎指挥,行军命令几乎全听同样不懂军事的王振,把一批战斗经验丰富的沙场老将撇开,最终导致“土木堡之变”的悲剧。这一战,跟随明英宗出征的明军中央军精锐全军覆没,火器营的损失更是直接影响了明朝未来的火器发展进程。

第二,“土木堡之变”后,明朝北部边疆由积极防御转为被动防御。

在“土木堡之变”前,明朝经过明太祖朱元璋和明成祖朱棣时期的多次北征,削弱了草原游牧民族的武装力量,对草原游牧民族采取的是积极防御的战略态势,明军依托长城和长城内外的城堡构成了一条拱卫京城的战略防御地带。

“土木堡之变”后,明朝收缩防线,在长城以外的军事据点几乎全部丧失,长城成了“第一线”,一旦被突破就会面临着被动的局面,几乎丧失了出击的主动权,这直接导致了明朝走向保守和焦点对内。

第三,“土木堡之变”中损失的文官集团,直接导致了明朝政府架构的质量。

明英宗朱祁镇亲征瓦剌,上前线原本是武将的事情,文官以管理后方粮草供应为主。但是,朱祁镇为了“排面”和“声势”,居然让各部的一把手等重要文官一同陪他亲征,结果“土木堡之变”直接导致明朝原本有效的政府官员架构被一举摧毁。

文官集团的损失,对明朝的影响是深远的。原本这些一把手是朱棣时期经过战争考验提拔上来的,相对廉洁奉公,在他们的影响下对后续人才的选拔和朝廷风气至关重要。“土木堡之变”文官集团的损失,直接导致后续官员整体质量上的下降,这对明朝的影响是巨大的。

第四,“土木堡之变”造成明朝皇帝非正常更换,影响了朝局稳定。

“土木堡之变”对明朝来说是突然的灾难,连皇帝都被敌人抓走了。皇帝被俘,瓦剌利用明英宗叩关内侵,危急关头,明朝在于谦的带领下推举了朱祁镇的弟弟朱祁钰为新的皇帝。

原本朱祁钰只是个藩王,皇位轮不到他,“土木堡之变”让他登上了皇位。“土木堡之变”造成的朱祁钰意外继位,再加上后来夺门之变后,朱祁镇又重新当上皇帝,两次皇帝非正常的更换,直接影响了朝局稳定,造成明朝的动荡,对明朝产生深远的影响。“土木堡之变”导致的种种后果,让明朝从此由盛转衰。

双皇并立、精锐尽失等恶果。双皇并立,陷入了内斗的漩涡,不少势力趁机起势,最后尾大不掉。精锐尽失,把国本打没了一半,不少功勋贵族直接一蹶不振。
直接导致了明军精锐损失殆尽。导致明朝北部边疆由积极防御转变为被动防御,导致京营主力和武将集团几乎全军覆没。
皇帝外臣矛盾激化,宦官集团开始出现、中期以后倭患严重,经略辽东埋下隐患、朝廷局势急剧动荡,统治形势开始恶化

土木堡之战后,如果没有于谦历史会怎样改变

没有以于谦为首的文官集团,土木堡之变根本不可能发生。
一般资料表明,于谦为首的文官集团把皇帝和勋贵给卖了,已到达独揽朝政的目的,结果也如他们所愿,勋贵集团在土木堡之变后,就没有了与文官对抗的实力,所以皇帝只能依靠太监来制衡文官。
这也是明朝一步步滑向灭亡的原因。

所谓明朝历史,其实就是一部文官向皇上夺权的历史,结果是满清入关,大家一起死。
没有于谦力挽狂澜,明朝不会灭亡,但恐怕没人站出来反对,南迁便是最大的可能了。损失可想而知,前面这个回答的人,真的太搞笑了,呵呵。英雄无所谓是否被世人熟知,不过庆幸没有被你这种人崇拜,算是躲过一劫。
说于谦英雄的就一傻冒,文官必须造出来的英雄而已。比戚继光李如松差远了 张居正虽然贪好歹也为国为民 于谦就一为利益的卖国贼
本文标题: 土木堡之变 如果南迁,会怎样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268849.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古代穷人住茅草屋,那他们出门坐的轿子也是茅草顶的吗如何评价十六国时期的辽东慕容家族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