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历史当中有很多人被封为汉王。想问一下被封为汉王的封地一般在哪里?是不是大致固定在某个地方?不胜感激汉一般是山西,陕西一带,...

都说李广难封,他生在其它大一统朝代有没有可能被封,在哪个朝代最可能被封,最后的结局可能是怎样

古代历史当中有很多人被封为汉王。想问一下被封为汉王的封地一般在哪里?是不是大致固定在某个地方?

不胜感激

汉一般是山西,陕西一带
  中国古代一共有25位汉王,其中刘氏2人,司马氏2人,靳氏1人,李氏2人,侯氏1人,宇文氏1人,杨氏1人,李氏5人,王氏1人,耶律氏1人,萧氏1人,赵氏2人,完颜氏2人,陈氏1人,朱氏2人。以汉王刘邦,汉王刘渊,汉王陈友谅,汉王朱高煦最为著名。

历代汉王
汉朝汉王

  刘邦
晋朝汉王

  司马迪,晋武帝司马炎孙,淮南忠壮王司马允第三子,晋武帝太康十年(289年)封为汉王。
  司马固,晋武帝司马炎孙,吴敬王司马晏第四子,晋惠帝永宁元年(301年)封为汉王。
  刘渊
  靳准(?-318年),十六国时汉国的大臣,官拜中护军。他的两个女儿靳月光、靳月华十分美艳,315年,汉昭武帝刘聪立月光为上皇后,月华为右皇后,之后,刘聪整日沉湎酒色。靳准官至大司空领司隶校尉,幼女又成了太子刘粲的太子妃。318年七月,刘聪去世,隐帝刘粲即位,立靳氏为皇后,立靳氏所生的儿子刘元公为皇太子。
  靳准密谋废黜刘粲,首先他建议刘粲杀掉被诬以谋反的宗室大臣太宰刘景、大司马刘骥、骥母弟车骑大将军吴王刘逞、太师刘顗、大司徒齐王刘劢,起初刘粲并没有同意,由于靳皇后和她的姐姐皇太后靳月华的劝说,使刘粲给予了靳准杀伐大权。八月,屠戮宗室大臣之后,靳准杀了刘粲,并屠灭了在平阳的刘氏皇族,自立为大将军、汉王,向晋朝称臣。九月,汉国大将刘曜、石勒联合起兵攻打靳准。十月,刘曜在长安称帝。十二月,靳准被他的堂弟靳明、左、右车骑将军乔泰、王腾、卫将军靳康合谋杀害,平阳城破,而靳氏家族也被刘曜屠灭。
  李寿(300-343) 十六国时成汉皇帝。338-343年在位。字武考,特季弟骧之少子,雄僣号,拜前将军,督巴西军事,迁征东将军,又迁大将军、大都督、侍中,封扶风公,录尚书事,进封建宁王,期嗣位,改封汉王,领梁州刺史。 
  李寿聪明好学,豁达大度,很受李雄的器重。李期当皇帝后,李期堂兄李始想和李寿联合攻大李期。李寿没有答应,李始恼羞成怒,跑到李期面前诬陷他,并请求杀死他。李期当时想借用李寿之兵讨伐东晋李班的弟弟李玝,所以没有理会。 
  李期虽然没有杀掉李寿,但对他却十分猜忌。李寿怕遭到杀身之祸,借口边境形势紧张不到成都拜见李期。并于玉恒四年攻陷成都,把李期废为邛都县公。废掉李期之后,究竟是称王还是称帝的问题上,大臣们意见不一。李寿犹豫不决,最后总让巫师算卦。巫师说:“可以当几年皇帝。”李寿便改元汉兴,改国号曰汉,至晋建元元年死,在位六年,谥曰昭文帝,庙号中宗。
  李广,十六国时期成汉昭文帝李寿之子,成汉后主李势之弟,汉王,官至大将军。 李势没有儿子,他的弟弟李广要当皇太弟。李势不肯。这时马党、解思明出面为李广求情。李势怀疑二人与李广有阴谋,便追捕二人,一方面派人攻打李广。李广闻讯后自杀。
  

南北朝汉王

  侯景(503~552),字万景,北魏怀朔镇(今内蒙古固阳南)鲜卑化羯人。因左足生有肉瘤所以行走不稳,但是擅长骑射,因此被选为怀朔镇兵,后又被提升为功曹史、外兵史等低级官职。北魏末年边镇各胡族群起反抗鲜卑族的统治,侯景开始建立功勋,后来侯景投靠东魏丞相高欢。梁武帝太清元年(547年)率部投降梁朝,驻守寿阳,公元548年9月,侯景叛乱起兵进攻南梁。公元551年他篡位自立为皇帝。江州刺史王僧辩、扬州刺史陈霸先先后发难,率领军队进攻侯景,侯景军队一触即溃。侯景死后,尸体被分成好几份,被人抢食。
  宇文赞,字乾依,北周武帝宇文邕次子,建德三年(574年)由汉国公进封为汉王。后被隋文帝所害。
  

隋朝汉王

  杨谅(575-605),字德章,一名杰,隋文帝第五子。开皇元年,立为汉王。十年,为雍州牧,加上柱国、右卫大将军。岁余,转左卫大将军。十七年,出为并州总管。自山以东至于沧海,南拒黄河,52州尽为所属。特许以便宜,不拘律令。十八年,起辽东之役,以谅为行军元帅,率众至辽水,遇疾疫,不利而还。十九年,突厥犯塞,以谅为行军元帅,竟不临戎。杨坚甚宠爱之。谅自以所居天下精兵处,以太子谗废,居常怏怏,阴有异图。遂讽其父云:"突厥方强,太原即为重镇,宜修武备。"杨坚从之。于是大发工役,缮治器械,贮纳于并州。招佣亡命,左右私人,殆将数万。及蜀王秀以罪废,谅愈不自安。遇杨坚崩,征之不赴,遂发兵反,为杨素击败,穷蹙而降。杨广以兄弟之情,恕谅一死,除名为民,绝其属籍,竟以幽死。子颢,因而禁锢,宇文化及弑广时遇害。 
  

唐朝汉王

  李洪,唐世祖李昞第三子,早夭,唐朝时追封为汉王。
  王玄恕,王世充子,王世充自立时封为汉王。
  李元庆(?-664年),唐高祖李渊十六子,李渊与刘婕妤所生,623年,封汉王。625年,改封陈王。635年,任赵州刺史,娶戴胄的女儿为妻。636年,改封道王,任豫州刺史。649年,受实封千户。653年,任滑州刺史的治绩被唐高宗得知,赐物二百段。历任徐州、沁州、卫州刺史。事母孝顺,母亲死后,请求亲自修建母亲坟墓,高宗安慰未许。664年去世,追赠司徒、益州都督,陪葬献陵。子9人,临淮王李诱、李询之名传世。
  李恪(619年-653年),唐太宗第三子,母杨妃为隋炀帝女。同母弟蜀王李愔。武德三年(620年),李恪被封为长沙郡王,武德九年(626年)进封汉王。贞观二年(628年)改封蜀王,贞观十年(636年),改封吴王。由于“汉王”只是李恪曾经的王号,故不做详细介绍。
  李贞(627年-688年10月12日),唐朝唐太宗李世民第八子,为李世民与燕德妃所生。贞观五年(631年),封汉王。七年(633年),授徐州都督。十年(636年),改封原王,寻徙封越王,拜扬州都督,赐实封八百户。由于“汉王”只是李贞曾经的王号,故不做详细介绍。
  李元昌(?-643年),唐高祖第七子,母嫔孙氏。武德三年(620年)封鲁王。贞观十年(636年),封汉王。少好学,善隶书,又善画马。与太子李承乾关系良好,常一起游玩,俱谋取帝位。贞观十七年(643年)阴谋发动政变,事败,李元昌被逼自尽。
  

辽朝汉王

  耶律贴不,辽宗室,辽景宗耶律贤孙,齐孝靖王耶律隆祐子。重熙十七年(1048年)封为汉王。
  萧德,辽大臣,重元之乱(1063年)时以功封汉王。
  

宋朝汉王

  汉恭宪王赵元佐(965年—1027年),宋太宗赵光义与元德皇后李贤妃所生的长子。初名赵德崇,字惟吉。历封卫王、楚王。乾兴元年(1022年)二月,宋真宗驾崩,享年55岁,六子宋仁宗赵祯即位,封赵元佐为江陵牧,增加赵元佐的食邑。天圣五年(1027年)十二月,赵元佐驾薨,享年62岁,儿子赵允升继嗣,赠河中、凤翔牧,追封齐王,谥号恭宪。
  赵椿,宋徽宗第十九子,早薨,追封汉王,谥号冲昭。
  

金朝汉王

  完颜乌故乃,金世祖完颜劾里钵子,金太祖金太宗弟,封汉王。
  完颜永中,女真名实鲁剌,金世宗完颜雍长子,金章宗即位时进封为汉王。
  

明朝汉王

  陈友谅
  朱楧(1376年-1419年)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四子,乃郜氏所出,初封汉王,后改封肃王,谥号肃庄王。
  朱楧于洪武十一年1378年受封汉王。1391年,与卫、谷、庆、宁、岷五王练兵临清。明年改封肃王。又明年,受命驻平凉。直到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正式就藩甘州。设立王署管理陕西行都司甘州五卫军务。洪武三十年(1397年)令督军囤粮,并与长兴侯耿炳文一同出征蛮族。建文元年(1399年)朱楧上表乞内徙,遂移封至兰州。永乐六年(1408年),捶杀卫卒三人及受哈密国进马,逮其长史官属。永乐十七年(1419年)过世。
  朱高煦


一个是汉中一带,一般被称为汉王,例如刘邦就是从那起家的,所以他建立的朝代称为汉朝。
另外一些姓刘的人愿意称自己为汉王,如五代中的汉代 和十国中的北汉都是姓刘的。
可能是蜀地,汉中一带。

看古装电视剧前,先弄懂中国这些历朝历代的爵位

中国发展到了西周时期,才有了、侯、伯、子、男等称号。但在当时分封制度下,这不过只是对国君的通称,并非爵禄。当时除了周天子是王之外,其他的诸侯国的国君均有个封号。

西周的建立者是周武王,东周的建立者是周平王。齐国、晋国是比较大的诸侯国,国君都是公,比如春秋五霸的齐桓公、晋文公。像郑国那样比较小的诸侯国国君则是伯,史书上一般称呼郑国的国君为郑伯。  

楚国国君一开始被周成王封为子爵,但到了公元前704年,熊通僭越称王,是为楚武王。

当然到了战国时期,战国七雄的君主除了早在春秋就称王的楚国国君外,其他六国的国君纷纷称王,比较有名的事件就是“徐州相王”。

公元前334年,魏惠王和齐威王在徐州会盟,抛开当时的周天子,两个国君互相承认对方为王。


▲西周分封形势图


商鞅在秦国改革变法,一条最重要的内容就是对爵位的改革。

取消王族封爵,根据军功、战功,立二十等爵制以赏功劳。

从最高的二十等到最低的第一等,依次是:彻侯、关内侯、大庶长、驷车庶长、大良造、少上造、右更、中更、左更、右庶长、左庶长、五大夫、公乘、公大夫、官大夫、大夫、不更、簪袅、上造、公士。

商鞅就以左庶长的身份主持变法,白起由于战功被秦昭襄王封为左更,后来两人因为功勋卓著都曾被封为大良造,地位显赫一时。

像商鞅、白起这样对秦国有再造之功的文臣武将才到大良造,就可以知道大良造几乎就是秦国最高的爵位了,往上的几个爵位就是可望而不可求,神一般的存在。  

西汉时期基本延续了秦时的爵位,依然分为二十等,最高是列侯,列侯大小的划分一般是按照封侯时所封的户数多少。当然列侯之上还有王爵,全部封与皇子。

西汉初年,尤其是汉高祖时期,在剪除了全部异姓王之后,通令全国确定了整个西汉王朝“非刘姓不得封王”以及“非军功不得封侯”的原则。

纵观整个西汉、东汉朝历史也不断涌现出周勃、樊哙、卫青、霍去病、马援、班超等善战的英雄豪杰,被封为侯,当然也会难免会出现“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的情况。  

值得一提的是,在西汉关于爵位的承袭,却是由一场动乱最终确立的。

汉高祖刘邦刚建立帝国时认为,秦朝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没有实行分封制,因而实封了大量同姓诸侯王,形成了西汉的王国问题。等到了汉景帝时,面对这种诸侯王日渐壮大,威胁西汉中央集权的局面,御史大夫晁错提议削弱诸侯王势力,加强中央集权的建议。而就在这时,吴王联合楚王、赵王、济南王、淄川王、胶西王、胶东王等刘姓宗室诸侯王,以“清君侧”为名发动叛乱,史称七国之乱。

这样中央和地方的矛盾来了个总爆发,随后七国之乱叛乱在三个月内被平定。等到了汉武帝时,听从主父偃的建议,决定实行推恩令:规定诸侯的子弟除了嫡长子继承爵位之外,其他的儿子可以经由中央同意,分割诸侯的地盘封为侯。

也就是说一个诸侯国内除了嫡长子继承了王位外,保留一部分地盘外,这个诸侯国内还有很多侯国,结果直接导致诸侯国越分越小。

这样从西汉开始就基本上确定了爵位世袭的基本原则。  


▲西汉

(图)(前202年—8年12月)是中国历史上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共历十二帝,享国二百一十年,又称前汉,与东汉统称为汉朝。


到了唐朝,爵位分为九等,分别是:王、郡王、国公、郡公、县公、县侯、县伯、县子、县男。

唐朝也基本继承了汉武帝时期的做法:皇帝的儿子除皇太子外其他的可以封为亲王。亲王的儿子,嫡长子只能降一级,为郡王了,而亲王其他儿子则为郡公了,当然有功于朝廷者,也可以进位郡王。

例如在唐高祖李渊刚建立唐朝时除了封李建成为皇太子外,还封儿子李世民为秦王,李元吉为齐王,两人都是亲王级别的。开国功臣李靖被封为卫国公,属于唐朝爵位里“国公”级别的爵位。  

到了明朝,封爵分为异姓和宗室两类。

列爵一开始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后来只保留公、侯、伯三等,用以分封功臣、外戚、少数民族首领等,例如明朝开国军事统帅徐达被明太祖封为魏国公;明朝开国功臣、著名政治学家刘基刘伯温就被明太祖封为诚意伯。他们两个人分别属于当时异姓里的外戚和功臣,在列爵里属于“公”、“伯”。  

宗室的爵位有亲王、郡王、辅国将军、奉国将军、镇国中尉、辅国中尉、奉国中尉。

除了皇嫡长子外,皇帝的其他儿子封为亲王,亲王的儿子为郡王,亲王的孙子为辅国将军,亲王的曾孙为奉国将军,之后以此类推,直到降至奉国中尉,就不再降了,世袭罔替,以此区别于普通老百姓。

明朝初年的宗室封爵不但是封土建国,而且经常统帅大军出征。

比如燕王朱棣,在洪武时建藩北平,两次率领军队出征北元。后来朱棣即位后,逐步削除了藩王的兵权,逐步形成“分封而不赐土,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的局面。 

 

▲明朝

(图)明朝(1368-1644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传十二世,历经十六帝,享国276年。


清朝爵位分为宗室爵位、异姓功臣爵位、蒙古爵位。

宗室爵位,掌于宗人府,共分为十二级,分别为: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固山贝子、奉恩镇国公、奉恩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奉恩将军。其中前四种为高级爵位,贝子是当朝皇子的最低封爵。

例如在电视剧《步步惊心》中,雍正皇帝在康熙王朝时期还是雍亲王,八阿哥在四阿哥即位成为雍正皇帝后,被封为廉亲王;电视剧《还珠格格》第一部,福尔泰因为要代表大清的皇室与西藏土司的公主和亲,所以乾隆就封他为贝子,这个贝子正是清朝宗室爵位里第四等级的固山贝子。  

梅花三弄第一弄—梅花烙里的男主角—皓祯,电视剧里的爵位是贝勒爷,正是第三等级的爵位。他的父亲是王爷,是位郡王,郡王是第二等级的爵位。

为什么父亲是郡王,儿子却是贝勒?这就是牵扯大清王朝的爵位世袭了。  

宗室爵位,分为降等世袭与世袭罔替。

降等世袭,爵位每承袭一次要降一级,但降级若干次后便不再递降,以此爵传世。当然也会有特殊,那就是世袭罔替。比如顺治时的大清第一位摄政王多尔衮,被清太宗皇太极封为和硕睿亲王,正是十二个铁帽子王之一。  

▲多尔衮

(图)爱新觉罗·多尔衮(1612年11月17日—1650年12月31日),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四子,阿巴亥第二子。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出生于赫图阿拉(今辽宁省新宾县老城)。清初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世爵即异姓功臣爵位,用以分封汉族和除满蒙之外的少数民族的首领的。

异姓功臣爵位分为九等,分别为: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轻车都尉、骑都尉、云骑尉、恩骑尉。例如,家喻户晓的淮军创始人,晚清第一重臣李鸿章授封一等肃毅伯;在中法战争里抗击法军,台湾第一任巡抚刘铭传授封一等男爵。

弄清楚中国历朝历代的爵位,大家伙再看古装电视剧时,最起码知道这个人在那个时候的地位到底是怎么样的。在皇上面前能不能说上话,能有多大的影响力。

如果知道了他的爵位,甚至可以知道他的身份,是宗室还是功臣,就很好的辨别了。

历史大学堂团队作品   文:咸丰十年

代某皇族将领因为护驾有功而被加封“多罗贝勒”,他最有可能是哪个朝代的人物?

贝勒,皇室爵位(皇室爵位有时候也会授予蒙古人),满语,原为满族贵族的称号,复数为“贝子”。后以贝勒、贝子为清代宗室封爵的两个等级,贝勒为第三级。中东亦有宗教的神以此为名。所以很大可能就是金朝或者清朝。

关于古人怀才不遇的典故

及其选择(即主人公)

古人怀才不遇的典故有屈原、冯唐、杜甫、陆游、辛弃疾等。

1、屈原

屈原(约公元前340或339年—公元前278年),中国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出生于楚国丹阳(今湖北宜昌)。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

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

因遭贵族排挤毁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秦将白起攻破楚都郢(今湖北江陵)后,屈原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

2、冯唐

一次汉文帝乘车遇到冯唐,谈到赵将李齐才能,并感慨自己没有廉颇、李牧一样的将领去抵御匈奴的侵犯。冯唐直言道:“即使汉文帝有这样的将领,也不会任用。”汉文帝大怒,并起身回宫。之后文帝召见并指责其当众羞辱自己,冯唐道歉说:“我这个鄙陋的人不懂得忌讳回避。”

汉景帝即位后,冯唐被任命为楚相,但很快被罢免。汉景帝去世后,汉武帝即位。当时匈奴犯边,帝广征贤良,虽然冯唐再次被举荐,可是已经九十多岁了,只能任命其子冯遂为郎。

因为冯唐出仕尚晚,且因汉武帝求贤时已经年过古稀,心有余而力不足。后世学者文人通常用冯唐来形容“老来难以得志”。

3、杜甫

杜甫少年时代家境优渥,曾先后游历吴越和齐赵,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三十五岁以后,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官场不得志,亲眼目睹了唐朝上层社会的奢靡与社会危机。

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

杜甫一生忧国忧民,怀才不遇,晚年饱经战乱。大历五年(770年),杜甫由耒阳到郴州,需逆流而上二百多里,这时洪水又未退,杜甫原一心要北归,这时便改变计划,顺流而下,折回潭州。大历五年(770年)冬,杜甫在由潭州往岳阳的一条小船上郁郁而终。

四、陆游

开禧三年(1207年)十一月,史弥远发动政变,诛杀韩侂胄,遣使携其头往金国,订下“嘉定和议”,北伐宣告彻底失败。陆游听到这些不幸的消息,悲痛万分。

嘉定二年(1209年)秋,陆游忧愤成疾,入冬后,病情日重,遂卧床不起。十二月二十九日(1210年1月26日),陆游与世长辞,享年八十五岁。临终之际,陆游留下绝笔《示儿》作为遗嘱。

五、辛弃疾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壮志难酬。但他始终没有动摇恢复中原的信念,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 。

开禧三年(1207年)秋,朝廷再次起用辛弃疾为枢密都承旨,令他速到临安(今浙江杭州)府赴任。但诏令到铅山时,辛弃疾已病重卧床不起,只得上奏请辞。同年九月初十(10月3日),辛弃疾抱憾而终,享年六十八岁。据说他临终时还大呼“杀贼!杀贼!”(《康熙济南府志·人物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屈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冯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杜甫 (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陆游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辛弃疾 (南宋将领、词人)

1、李广难封

李广是一位英勇善战、智勇双全的英雄。他以少胜多,险中取胜,以一生与匈奴战斗七十余次,常常以少胜多,致匈奴人闻名丧胆,称之为“飞将军”,“避之数岁”。然而,这位战功卓著、倍受士卒爱戴的名将,却一生坎坷,终身未得封爵。

2、杜甫

杜甫少年时代曾先后游历吴越和齐赵,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三十五岁以后,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官场不得志,亲眼目睹了唐朝上层社会的奢靡与社会危机。

3、李白

开元十八年(730年),李白三十岁。春在安陆。前此曾多次拜见本州裴长史,因遭人谗言诽谤,多次上书说明,都被拒之门外。

4、屈原

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 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因遭贵族排挤诽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楚国郢都被秦军攻破后,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

5、蒲松龄

蒲松龄出生于一个逐渐败落的中小地主兼商人家庭。19岁应童子试,接连考取县、府、道三个第一,名震一时。 补博士弟子员。以后屡试不第,直至71岁时才成岁贡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蒲松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屈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杜甫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广难封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唐朝诗人王勃《藤王阁序》“时运不济,命运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冯唐的事迹见《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汉书·冯唐传》亦载。冯唐身历文、景、武帝三朝,一直只做到郎官,至武帝时,有人举荐了他,可是他己九十多岁,不能再做官了。后世遂用“冯唐易老、冯唐已老、老冯唐、叹冯唐”等慨叹生不逢时,命运不好,或表示身已衰老,再不能有所作为。史记上对冯唐主要记载了一件事,冯唐和汉文帝在有旁人在场时聊天,谈到古代名将,认为廉颇和李牧很有指挥才能。文帝大发感慨,说我要有廉颇和李牧这样的人做将领就好了。冯先生马上说你就是有了廉颇和李牧也不会任用他们。文帝大怒,拂袖而去。不过文帝在皇帝中是一个脾气特别好的人,换了别人做皇帝,冯唐差不多就要杀头了。等了一会文帝又回来,说你就是批评我也应该在私下里说,怎么大庭广众不给面子呢?冯唐说,鄙陋之人,不懂得忌讳回避。我认为陛下对士兵太差了,奖赏太轻,惩罚太重。云中郡守魏尚只多报了六个脑袋,陛下就把他免了职,判处一年刑期。由此说来,陛下即使得到廉颇、李牧,也是不能重用的。文帝恍然大悟,马上任命冯唐为特使去云中郡赦免了魏尚。这就是苏东坡词《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的典故由来。景帝上任之后,冯唐做了楚相,后来被景帝免了职。到武帝上台后,冯已经九十多了。这就是“冯唐易老”的典故由来。

“李广难封”的典故出自《史记·李将军列传》:李广与从弟李蔡俱事汉,“蔡为人在中下,名声出广下甚远,然广不得爵邑,官不过九卿,而蔡为列侯,位至三公。”后遂用“李广难封”“李广未封”“李广不侯”等慨叹功高不爵,命运乖舛。

汉代名将李广英勇善战,才略过人,一生与匈奴打了大大小小70多仗,威名远扬,匈奴望风而逃,称之为“飞将军”。“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都是赞扬他的名句。然而李广没有能够裂土封侯,引来史家一片惋惜,民间无数惆怅。

武帝时代,本是开疆拓土、重奖军功的年代,李广从弟李蔡文帝时同为中郎,景帝时一同抗击匈奴,被封乐安侯,官至丞相。二人同出身,同做官,同立战功,并且李蔡人品、才能、名声远不及李广,官名、爵位却在李广之上。李广的儿子李敢以校尉身份跟着霍去病出征匈奴,“因夺左贤王旗,斩首多”,赐爵关内侯。甚至李广的部属军吏也有不少以军功取侯。偏偏李广本人驰骋疆场,戎马一生,历文帝、景帝、武帝三朝,一直难以封侯,最后还自杀身亡,其原因何在?千百年来,人们提出种种看法。有人说是他命不好,王维《老将行》:“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有人说他虽然作战勇敢,但不善用兵,缺乏政治头脑和治军才能。更有人说是汉武帝重用外戚,宠信卫青、霍去病,而并不真正器重李广,甚至故意排挤他,不给他立功的机会。后世多把李广作为有才华而无法施展的代表性人物。

“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将人生的穷通得失看作常态;“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则是从历史中撷取的两个实例,用来宽慰包括自己在内的失意之人。
李白,杜甫,苏轼,蒲松龄都是怀才不遇,郁郁而终的
最典型的就是屈原.
-----------------------------------------------------
屈原(前339?~前278?)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丹阳(今湖北秭归)人。

生平 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楚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

怀王十五年(前304),张仪由秦至楚,以重全收买靳尚、子兰、郑袖等人充当内**,同时以“献商於之地六百里”诱骗怀王,致使齐楚断交。怀王受骗后恼羞成怒,两度向秦出兵,均遭惨败,于是屈原奉命出使齐国重修齐楚旧好。此间张仪又一次由秦至楚,进行瓦解齐楚联盟的活动,使齐楚联盟未能成功。怀王二十四年,秦楚黄棘之盟,楚国彻底投入了秦的怀抱。屈原亦被逐出郢都,到了汉北。

怀王三十年,屈原回到郢都。同年,秦约怀王武关相会,怀王遂被秦扣留,最终客**秦国,楚襄王即位后继续实施投降政策,屈原再次被逐出郢都,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楚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汩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首先是孔子
本文标题: 都说李广难封,他生在其它大一统朝代有没有可能被封,在哪个朝代最可能被封,最后的结局可能是怎样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258271.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为什么整形失败不能立马修复洗衣液相比洗衣粉都有哪些优势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