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脱离形式逻辑,按照历史和认知顺序来写的数学物理科普书籍

发布时间: 2022-11-11 22:59:59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02

谁知道马赫写的《力学史》在哪里能找到?是马赫写的,看清楚了。提起恩斯特·马赫(Ernst,Mach,1838-1916)的名字,...

有哪些脱离形式逻辑,按照历史和认知顺序来写的数学物理科普书籍

谁知道马赫写的《力学史》在哪里能找到?

是马赫写的,看清楚了。
提起恩斯特·马赫(Ernst Mach,1838-1916)的名字,不论学科学的还是学哲学的,对这位奥地利的智者恐怕都不会感到陌生。作为物理学家,他关于冲击波的实验研究使他闻名于世,“马赫数”等术语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尤其是,他对经典力学的敏锐洞察和中肯批判,是物理学革命行将到来的先声也使他成为相对论的先驱。在生理学和心理学领域,他的研究是围绕感觉的分析进行的。其具体贡献有:关于运动引起的音调和颜色的变化,即多普勒效应;肉耳迷路的功能和运动感觉;视网膜各点的相互依赖及其对亮度知觉的影响;关于空间和时间的心理学研究;探究心理学分析;格式塔心理学、精神分析和发生认识论的先见之明。 马赫多次申明他是科学家而不是哲学家,甚或不想被人称为哲学家。但是,由于他不希望盲目地把自己交托给单独一个哲学家指导,由于他强烈地需要揣测他籍以获得和扩展他获得知识的过程,他还是对邻近他的专业领域的哲学极其感兴趣。不过,诚如他所说,他只是作为“周末猎手”(Sonntagsjager,weekend sportsman)在这些领域中的一些、特别是在哲学中“漫游”(roam)。这些漫游的结果形成了他的众多的科学史和科学哲学著作,诸如《能量守恒定律的历史和根源》(一八七二年)、《力学史评》(一八八三年)、《感觉的分析》(一八八六年)、《通俗科学讲演》(一八九六年)、(热学原理》(一八九六年)、(认识与谬误》(一九零五年)、《物理光学原理》(写于一九一三年,出版于一九二一年)。这些论著议题广泛、洞察深邃、思想敏锐、影响久远,在科学史和哲学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和辉煌的一页。 与一般科学史研究论著相比,马赫的科学史研究具有十分鲜明的特征。第一,它不是挡案史和编年史,而是思想发展史。第二,它不是为历史而历史,而是为了摆脱偏见,启迪思想,发现问题,寻找新的途径;一句话,为了理解眼下的科学,为了激励科学家攻克目前的难题。第三,它不是辉格史(Whig history),而是科学思想进化史。第四,它是文献证明的历史和直觉的历史的完美结合。 诚如石里克所说:“那些不要求成为哲学家的哲学家并不是最不成器的哲学家。……历史早已作出评价:马赫事实上既是科学家,也是哲学家,而且他在哲学史中的地位,历史已经颇为明显地作出定论了。”然而,马赫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职业或专业)哲学家,而是作为科学家的哲学家或哲人科学家。他的哲学也不是思辨哲学家的有体系的、有专门名词(或生造术语)的、与科学无缘的哲学,而是科学家的科学哲学(请注意:它不等同于哲学家的科学哲学),即是与科学的基本问题水乳交融、血肉相关的科学哲学,是科学家喜闻乐见的、能够从中受到启迪的科学哲学。历史已经一而再地表明,正是这些很少进入哲学史教科书的哲人科学家的思维成果,大大推进了人类思想的进程,成为思想史上的一个个路标。 马赫是从科学经过科学史走向科学哲学的,他的哲学思想也是从科学中生发和提炼出来的,这本身就决定了它的独创性和新颖性。但是,马赫在形成自己的哲学时也吸收了众多的哲学家和科学家(贝克莱、休谟、康德、利希滕贝格、赫尔巴特、费希纳、达尔文等等)以及诸多哲学流派的观点,加之经验事实给他规定的外部条件不容许他过分拘泥于一种认识论体系,而面对的问题又迫使他必须从各种视角关照,因此他在构筑自己的哲学时不得不采取一种卓有成效的“机会主义”观点,在各种两极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鉴于这种现实状况,那些仅仅从自己体系出发的“哲学揣度人”,那些抓住只言片语就恣意发挥引申的“哲学幻想家”,那些东拉一句、西扯一段就胡乱拼凑的“哲学裁缝匠”,那些出于革命仇恨和战斗激情的“哲学革命者”,便依据自己的“职业”特点、环境气候和喜怒哀乐,动辄给马赫贴上各色哲学“标签”,或扣上各种政治“帽子”。这种简单化、庸俗化、政治化的作法,根本不是哲学研究! 虽说马赫哲学——马赫说:“尤其是,不存在马赫哲学,而至多只存在科学方法论和认知心理学,这二者像所有科学理论一样是暂定的、不完善的尝试。”——没有一个完整的体系和自造的术语,但只要认真研读一下他的原著并加以冷静的思考,其结构和脉胳还是清晰可辨的。马赫哲学的目标很明确,这就是把认识论从思辨的、空泛的哲学议论提高到科学的层次加以研究。为此,他把他的哲学奠定在要素一元论(广义的)或感觉一元论(狭义的)的根基上,其主题自然落入感觉经验论的范畴。与目标相联系,马赫哲学的特色充分表现在他的进化认识论和思维经济原理上。这一切进而作用于马赫哲学的反形而上学和统一科学的总意向,这种总意向也反作用于马赫哲学的根基和主题。不用说,作为哲人科学家,马赫哲学的本体是科学方法论和探究心理学,但是深厚的人文精神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又驱使他在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中漫游,从而形成了马赫哲学的侧枝——社会哲学和与自然主义联姻的人道主义。马赫哲学不是静态的知识之学和僵化的教条,而是动态的智慧之学和鲜活的沉思哲学,从而显示出现实的和特有的精神气质。马赫哲学仿佛是一株“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的哲学之树——一株拔地而起、枝叶繁茂的智慧和文化之树!有人武断马赫哲学是“大杂烩”,“只是一些矛盾的没有联系的认识论命题的堆砌”,只能说明他对马赫哲学并无认真的研究和确切的把握。 马赫的主导哲学思想是要素一元论和感觉经验论。“要素”一词是要素一元论的核心概念。马赫虽然暂定地赋予要素以基元地位,但并不认为它是最终的和万能的。他的目的是为了以此消除心物二元论——自我与世界、精神与物质、主体与客体、属性与实体——的人为的绝对对立,把物理学、生理学和心理学统一起来。马赫给予感觉在认识论中以很高的地位,把感觉置于科学认识的起点(唯一源泉)和终点(最后检验),而且把科学认识的对象也限于感觉世界——马赫所谓的感觉仿佛是“经验原子”。因此,马赫的经验论可以称之为感觉论的经验论或感觉经验论,它带有实证论、现象论、操作论、工具论、描述论、呈现论(presentationism或presentationalism)和实用主义的色彩。但是,务必认清的是,马赫的经验论虽然激进和彻底,但并不是狭隘的或极端的经验论。其理由在于:马赫的主导哲学包合反经验论即理性论的成分;溶进了非经验论的约定论的因素;对经验论的方法论即归纳主义持强烈的保留意见;多次为科学的抽象本性辨护,强调普遍概念和数学概括在科学中的巨大作用;高度重视、推崇、赞美思想和观念;在论述有关具体问题和关系时,注意在对立的两极保持必要的张力,而没有固于经验论的一极;马赫本人也反对把他的哲学划入极端的或狭隘的经验论。马赫在当时采取激进的或彻底的经验论并不是无缘无故的,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合理的:这既是他抵御新康德主义的先验论和黑格尔的思辨的自然哲学的需要,也是他反对力学神话(力学先验论和力学自然观)的要求。此外,马赫哲学也不是所谓的“主观唯心论”、“唯我论”和“折衷主义”。 思维经济原理是马赫哲学的重要原则,其涵盖之广泛,内容之丰富,意蕴之深远、真谛之微妙,也许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难怪费耶阿本德认为它是“知识进步史上的一个理论的富有成果的开端”。根据布莱克默的研究和分类,马赫的该原理大体包含以下诸多涵义:思维的经济,精力的经济,功和时间的经济,方法论的经济,作为数学简单性的经济,作为缩略的经济,作为抽象的经济,作为不完备的经济的逻辑,本体论的经济,自然界中没有经济,语言的经济。思维经济原理的精神实质在于:它是科学的目的,方法论的原则,评价科学理论的理智标准,反形而上学的武器,关于知识(认识)的生物经济学。把思维经济原理视为主观的、先验的、浅薄的,以为它要求人们停止思维和随心所欲地设想,都是无知的误解或有意的曲解。 在科学方法论和探究心理学方面,马赫提出了实在原理、连续性原理、充足分化原理、恒久性原理、概念嬗变原理等方法论原则,讨论了类比(类似)、假设、思想实验、直觉、幻想、审美等科学发现方法,还就探索动机、感觉、记忆、联想、观念、概念、抽象、意识、意志和意图、思想、语言、问题、洞察、判断预设等科学探索的心理元素或智力元素探幽入微,留下了一个个的智慧小岛。 马赫是进化认识论和自然主义的名副其实的和当之无愧的先驱。在马赫看来,世界或自然(界)是一个自然的、统一的整体;思想适应事实和思想彼此适应是生物反应现象;科学是一种生物的、有机的现象;人生来不是一块“白板”,而具有天生的倾向和“观念”,它们是生物进化的产物;所有知识和理论都是可错的、暂定的、不完备的、其形成具有偶然性。马赫的科学哲学和科学观具有强烈的自然主义倾向。马赫的颇具特色的和独创的进化认识论即是自然主义思想在认识论和科学中的具体运用和体现,实际上也是进化的自然主义。自然主义也可以说是马赫对待世界(包括人、人所形成的社会和人为的最系统的知识体系——科学)的一种平实的态度和探究的进路。 马赫不是眼光狭小的专家和关在书斋里的学者,而是一位具有人文主义精神的科学家和具有科学理性精神的思想家,是一位身体力行、勇于进行社会探索和实践的伟大战士。他坚信科学技术对文明的促进作用,他对社会进步和人的自我完善充满信心,他关心人类的前途和命运,他热爱真理主持正义,他拥护和平反对战争。一言以蔽之,他对真善美满腔热忱,对假恶丑疾首蹙额。马赫的人道主义的最高宗旨在于,他把全人类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倡导社会公正、平等,呼吁社会成员互助、博爱,并在坚持个人自由的原则下反对利己主义。马赫甚至把人道主义精神扩展到整个有机界和无机界,发出了当代生态伦理学的先声。马赫终生坚持不懈地反对强权和暴力,拥护公理与和平,是一位虔诚的和平主义者。他始终对军国主义、民族主义、反犹主义、阶级偏见持否定和反对态度,没有像德奥大多数知识分子那样染上时代博 —民族狂热博 马赫的科学主义的核心思想在于,相信科学是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相信科学具有神奇的威力,能推动社会文明的进步,给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带来幸福,而自身却不要求回报。但是,他并没有陶醉于科学的胜利进军和慷慨赐福中,他在当时就清醒地认识到硬币的另一面:科学运用不周或不当也会带来负面影响,比如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等等。不过他相信“人类将获得时代的智慧”,以日趋完善的“社会文化技术”(techniques of social cultures)和更加发达的科学来减少和防止有关弊端。马赫的无神论和教育思想中也有许多富有启发性的训诲。 马赫哲学(或广而言之马赫思想)不仅仅是有着丰富内容和敏锐洞见的思想集合,它也浸透了马赫本人所具有的鲜明的精神气质。这就是:启蒙和自由,怀疑和批判,历史和实践,兼融和宽容,谦逊和进醛 借用石里克的“青春哲学”的语言来讲,马赫的一生是“青春化”的一生,他对知识和事业的热情像“青春的热情”一样,是“燃烧着同样的火焰与光辉的”。 马赫是批判学派的首领(这个思想学派的成员还有彭加勒、迪昂、奥斯瓦特德、皮尔逊)。批判学派的科学思想和哲学思想对十九和二十世纪之交的物理学革命、对本世纪初维也纳小组的形成和二十年代兴盛的逻辑经验论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马赫在其中扮演了主要角色。马赫是爱因斯坦的思想启蒙者和先师,是维也纳学派的始祖和逻辑经验论的教父。时至今日,马赫哲学也未完全遁入古老幽深的典籍王国,成为历史博物馆的陈列品。他的明睿的眼力,深邃的洞见,恢宏的气度和迷人的魅力,仍会在即将到来的二十一世纪熠熠生辉。 《认识与谬误——探究心理学论纲》(亦可译《知识和错误》)的缘起是这样的:在一八九五/一八九六年冬天,马赫开设了一门“探究的心理学和逻辑”的课程,力图把探究的心理学尽可能地还原为对科学而言朴素的概念。后来,马赫自由地处理了所选的那些材料,使认识论的心理学和自然科学方法论形成全书的主干。可以说,该书是作为一位摆脱了任何体系的朴素观察者的马赫四十年教学和实验研究的智力结晶。书名是从该书第七章借用的,他在这一章讨论了,从同一心理来源衍生出的知识和错误,如何仅仅在对特定环境经验过的结果的基础上才能区分开来;错误像知识一样,也是推进认知的矫正物。 《认识与谬误》一九零五年初版于莱比锡,在不到一年内即售罄。次年,接着出了第二版,它与第一版没有实质性的不同,马赫没有机会作根本的修订。在马赫一九一六年去世后,该书还出版了三个版本(一九一七年,一九二零年,一九二六年),它们与第二版几乎没有差别。据马赫的儿子路德维希讲,第三版只收录了他父亲在书页边的校正。《认识与谬误》至少部分地被译为法文(一九零八年)、俄文(一九零九年)和土耳其文(一九二五年),但直到七十年后才被译为英文(一九七六年)。英译本是由德文第五版(一九二六年)翻译的,中译本即由此英译本移译。 《认识与谬误》是马赫的科学认识论和方法论最清楚、最集中、最综合、最成熟的阐述,是马赫科学哲学的创新卷。马赫希望,“这将激励年轻的同行、尤其是物理学家作进一步的反思,把他们的注意力引向某些毗邻的领域,他们倾向于忽略这些领域,而这些领域却向任何探究者提供了许多关于他自己思考的阐明。”当他把新出版的书寄给威廉·詹姆斯时,詹姆斯回信说:“您的《认识与谬误》使我充满欢乐——当我能够接触到它时,我将贪婪地读完它。”美国科学史家E.N.希伯特在评论该书时说:“这些文章中所接触的观点时时给读者留下下述印象:马赫的学识渊博,他的深刻的、有价值的、第一手的实验敏感性,当然还有他倾注在文字材料中的杰出的、诙谐的、批判的气质,……科学的洞察,丰富而中肯的警句,对习俗和权威的漠视。” 我想,阅读《认识与谬误》的读者肯定会有同感。该书的确不时闪烁着思想的珍珠。例如,马赫多次强调,科学理论是暂定的、不完善的尝试,其结果依然是成问题的,需要用研究和经验来修正或矫正;任何观察都已受到理论的影响;一些人的错误也往往在它们的结果方面比另一些人的发现更富有成效等等。尤其是,马赫的下述论断更具有沦肌浃髓的震撼力:科学家的观念是否符合某个给定的哲学体系,则是完全次要的事情,只要他能够利用它们作为研究的起点就行;不要寻求救世的根本教义,更不必说唯一的教义了;……至于各章的具体内容,我就不多此一举评说了,相信读者会见仁见智,自有一番品味在心头。 本译著从一九九八年六月底始译,到年底大体译完,中间除穿插一些临时性的作业外,费时整整四个月。时值世纪末,社会上的潮流和时尚日日变幻,外快和浮名时时诱致。在学术界和思想界,黄钟毁弃、瓦釜雷鸣之类的事也屡见不鲜。真正的学人势单力薄,回天乏力,也只能操守自持,独善其身。因为他们深知,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是心灵的荒芜和精神的苍白;因为他们明白,虚誉是短命的,政治是暂时的,而思想是长久的,逻辑是永恒的。如此而已,岂有它哉!
提起恩斯特·马赫(Ernst Mach,1838-1916)的名字,不论学科学的还是学哲学的,对这位奥地利的智者恐怕都不会感到陌生。作为物理学家,他关于冲击波的实验研究使他闻名于世,“马赫数”等术语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尤其是,他对经典力学的敏锐洞察和中肯批判,是物理学革命行将到来的先声也使他成为相对论的先驱。在生理学和心理学领域,他的研究是围绕感觉的分析进行的。其具体贡献有:关于运动引起的音调和颜色的变化,即多普勒效应;肉耳迷路的功能和运动感觉;视网膜各点的相互依赖及其对亮度知觉的影响;关于空间和时间的心理学研究;探究心理学分析;格式塔心理学、精神分析和发生认识论的先见之明。 马赫多次申明他是科学家而不是哲学家,甚或不想被人称为哲学家。但是,由于他不希望盲目地把自己交托给单独一个哲学家指导,由于他强烈地需要揣测他籍以获得和扩展他获得知识的过程,他还是对邻近他的专业领域的哲学极其感兴趣。不过,诚如他所说,他只是作为“周末猎手”(Sonntagsjager,weekend sportsman)在这些领域中的一些、特别是在哲学中“漫游”(roam)。这些漫游的结果形成了他的众多的科学史和科学哲学著作,诸如《能量守恒定律的历史和根源》(一八七二年)、《力学史评》(一八八三年)、《感觉的分析》(一八八六年)、《通俗科学讲演》(一八九六年)、(热学原理》(一八九六年)、(认识与谬误》(一九零五年)、《物理光学原理》(写于一九一三年,出版于一九二一年)。这些论著议题广泛、洞察深邃、思想敏锐、影响久远,在科学史和哲学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和辉煌的一页。 与一般科学史研究论著相比,马赫的科学史研究具有十分鲜明的特征。第一,它不是挡案史和编年史,而是思想发展史。第二,它不是为历史而历史,而是为了摆脱偏见,启迪思想,发现问题,寻找新的途径;一句话,为了理解眼下的科学,为了激励科学家攻克目前的难题。第三,它不是辉格史(Whig history),而是科学思想进化史。第四,它是文献证明的历史和直觉的历史的完美结合。 诚如石里克所说:“那些不要求成为哲学家的哲学家并不是最不成器的哲学家。……历史早已作出评价:马赫事实上既是科学家,也是哲学家,而且他在哲学史中的地位,历史已经颇为明显地作出定论了。”然而,马赫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职业或专业)哲学家,而是作为科学家的哲学家或哲人科学家。他的哲学也不是思辨哲学家的有体系的、有专门名词(或生造术语)的、与科学无缘的哲学,而是科学家的科学哲学(请注意:它不等同于哲学家的科学哲学),即是与科学的基本问题水乳交融、血肉相关的科学哲学,是科学家喜闻乐见的、能够从中受到启迪的科学哲学。历史已经一而再地表明,正是这些很少进入哲学史教科书的哲人科学家的思维成果,大大推进了人类思想的进程,成为思想史上的一个个路标。 马赫是从科学经过科学史走向科学哲学的,他的哲学思想也是从科学中生发和提炼出来的,这本身就决定了它的独创性和新颖性。但是,马赫在形成自己的哲学时也吸收了众多的哲学家和科学家(贝克莱、休谟、康德、利希滕贝格、赫尔巴特、费希纳、达尔文等等)以及诸多哲学流派的观点,加之经验事实给他规定的外部条件不容许他过分拘泥于一种认识论体系,而面对的问题又迫使他必须从各种视角关照,因此他在构筑自己的哲学时不得不采取一种卓有成效的“机会主义”观点,在各种两极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鉴于这种现实状况,那些仅仅从自己体系出发的“哲学揣度人”,那些抓住只言片语就恣意发挥引申的“哲学幻想家”,那些东拉一句、西扯一段就胡乱拼凑的“哲学裁缝匠”,那些出于革命仇恨和战斗激情的“哲学革命者”,便依据自己的“职业”特点、环境气候和喜怒哀乐,动辄给马赫贴上各色哲学“标签”,或扣上各种政治“帽子”。这种简单化、庸俗化、政治化的作法,根本不是哲学研究! 虽说马赫哲学——马赫说:“尤其是,不存在马赫哲学,而至多只存在科学方法论和认知心理学,这二者像所有科学理论一样是暂定的、不完善的尝试。”——没有一个完整的体系和自造的术语,但只要认真研读一下他的原著并加以冷静的思考,其结构和脉胳还是清晰可辨的。马赫哲学的目标很明确,这就是把认识论从思辨的、空泛的哲学议论提高到科学的层次加以研究。为此,他把他的哲学奠定在要素一元论(广义的)或感觉一元论(狭义的)的根基上,其主题自然落入感觉经验论的范畴。与目标相联系,马赫哲学的特色充分表现在他的进化认识论和思维经济原理上。这一切进而作用于马赫哲学的反形而上学和统一科学的总意向,这种总意向也反作用于马赫哲学的根基和主题。不用说,作为哲人科学家,马赫哲学的本体是科学方法论和探究心理学,但是深厚的人文精神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又驱使他在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中漫游,从而形成了马赫哲学的侧枝——社会哲学和与自然主义联姻的人道主义。马赫哲学不是静态的知识之学和僵化的教条,而是动态的智慧之学和鲜活的沉思哲学,从而显示出现实的和特有的精神气质。马赫哲学仿佛是一株“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的哲学之树——一株拔地而起、枝叶繁茂的智慧和文化之树!有人武断马赫哲学是“大杂烩”,“只是一些矛盾的没有联系的认识论命题的堆砌”,只能说明他对马赫哲学并无认真的研究和确切的把握。 马赫的主导哲学思想是要素一元论和感觉经验论。“要素”一词是要素一元论的核心概念。马赫虽然暂定地赋予要素以基元地位,但并不认为它是最终的和万能的。他的目的是为了以此消除心物二元论——自我与世界、精神与物质、主体与客体、属性与实体——的人为的绝对对立,把物理学、生理学和心理学统一起来。马赫给予感觉在认识论中以很高的地位,把感觉置于科学认识的起点(唯一源泉)和终点(最后检验),而且把科学认识的对象也限于感觉世界——马赫所谓的感觉仿佛是“经验原子”。因此,马赫的经验论可以称之为感觉论的经验论或感觉经验论,它带有实证论、现象论、操作论、工具论、描述论、呈现论(presentationism或presentationalism)和实用主义的色彩。但是,务必认清的是,马赫的经验论虽然激进和彻底,但并不是狭隘的或极端的经验论。其理由在于:马赫的主导哲学包合反经验论即理性论的成分;溶进了非经验论的约定论的因素;对经验论的方法论即归纳主义持强烈的保留意见;多次为科学的抽象本性辨护,强调普遍概念和数学概括在科学中的巨大作用;高度重视、推崇、赞美思想和观念;在论述有关具体问题和关系时,注意在对立的两极保持必要的张力,而没有固于经验论的一极;马赫本人也反对把他的哲学划入极端的或狭隘的经验论。马赫在当时采取激进的或彻底的经验论并不是无缘无故的,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合理的:这既是他抵御新康德主义的先验论和黑格尔的思辨的自然哲学的需要,也是他反对力学神话(力学先验论和力学自然观)的要求。此外,马赫哲学也不是所谓的“主观唯心论”、“唯我论”和“折衷主义”。 思维经济原理是马赫哲学的重要原则,其涵盖之广泛,内容之丰富,意蕴之深远、真谛之微妙,也许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难怪费耶阿本德认为它是“知识进步史上的一个理论的富有成果的开端”。根据布莱克默的研究和分类,马赫的该原理大体包含以下诸多涵义:思维的经济,精力的经济,功和时间的经济,方法论的经济,作为数学简单性的经济,作为缩略的经济,作为抽象的经济,作为不完备的经济的逻辑,本体论的经济,自然界中没有经济,语言的经济。思维经济原理的精神实质在于:它是科学的目的,方法论的原则,评价科学理论的理智标准,反形而上学的武器,关于知识(认识)的生物经济学。把思维经济原理视为主观的、先验的、浅薄的,以为它要求人们停止思维和随心所欲地设想,都是无知的误解或有意的曲解。 在科学方法论和探究心理学方面,马赫提出了实在原理、连续性原理、充足分化原理、恒久性原理、概念嬗变原理等方法论原则,讨论了类比(类似)、假设、思想实验、直觉、幻想、审美等科学发现方法,还就探索动机、感觉、记忆、联想、观念、概念、抽象、意识、意志和意图、思想、语言、问题、洞察、判断预设等科学探索的心理元素或智力元素探幽入微,留下了一个个的智慧小岛。 马赫是进化认识论和自然主义的名副其实的和当之无愧的先驱。在马赫看来,世界或自然(界)是一个自然的、统一的整体;思想适应事实和思想彼此适应是生物反应现象;科学是一种生物的、有机的现象;人生来不是一块“白板”,而具有天生的倾向和“观念”,它们是生物进化的产物;所有知识和理论都是可错的、暂定的、不完备的、其形成具有偶然性。马赫的科学哲学和科学观具有强烈的自然主义倾向。马赫的颇具特色的和独创的进化认识论即是自然主义思想在认识论和科学中的具体运用和体现,实际上也是进化的自然主义。自然主义也可以说是马赫对待世界(包括人、人所形成的社会和人为的最系统的知识体系——科学)的一种平实的态度和探究的进路。 马赫不是眼光狭小的专家和关在书斋里的学者,而是一位具有人文主义精神的科学家和具有科学理性精神的思想家,是一位身体力行、勇于进行社会探索和实践的伟大战士。他坚信科学技术对文明的促进作用,他对社会进步和人的自我完善充满信心,他关心人类的前途和命运,他热爱真理主持正义,他拥护和平反对战争。一言以蔽之,他对真善美满腔热忱,对假恶丑疾首蹙额。马赫的人道主义的最高宗旨在于,他把全人类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倡导社会公正、平等,呼吁社会成员互助、博爱,并在坚持个人自由的原则下反对利己主义。马赫甚至把人道主义精神扩展到整个有机界和无机界,发出了当代生态伦理学的先声。马赫终生坚持不懈地反对强权和暴力,拥护公理与和平,是一位虔诚的和平主义者。他始终对军国主义、民族主义、反犹主义、阶级偏见持否定和反对态度,没有像德奥大多数知识分子那样染上时代博 —民族狂热博 马赫的科学主义的核心思想在于,相信科学是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相信科学具有神奇的威力,能推动社会文明的进步,给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带来幸福,而自身却不要求回报。但是,他并没有陶醉于科学的胜利进军和慷慨赐福中,他在当时就清醒地认识到硬币的另一面:科学运用不周或不当也会带来负面影响,比如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等等。不过他相信“人类将获得时代的智慧”,以日趋完善的“社会文化技术”(techniques of social cultures)和更加发达的科学来减少和防止有关弊端。马赫的无神论和教育思想中也有许多富有启发性的训诲。 马赫哲学(或广而言之马赫思想)不仅仅是有着丰富内容和敏锐洞见的思想集合,它也浸透了马赫本人所具有的鲜明的精神气质。这就是:启蒙和自由,怀疑和批判,历史和实践,兼融和宽容,谦逊和进醛 借用石里克的“青春哲学”的语言来讲,马赫的一生是“青春化”的一生,他对知识和事业的热情像“青春的热情”一样,是“燃烧着同样的火焰与光辉的”。 马赫是批判学派的首领(这个思想学派的成员还有彭加勒、迪昂、奥斯瓦特德、皮尔逊)。批判学派的科学思想和哲学思想对十九和二十世纪之交的物理学革命、对本世纪初维也纳小组的形成和二十年代兴盛的逻辑经验论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马赫在其中扮演了主要角色。马赫是爱因斯坦的思想启蒙者和先师,是维也纳学派的始祖和逻辑经验论的教父。时至今日,马赫哲学也未完全遁入古老幽深的典籍王国,成为历史博物馆的陈列品。他的明睿的眼力,深邃的洞见,恢宏的气度和迷人的魅力,仍会在即将到来的二十一世纪熠熠生辉。 《认识与谬误——探究心理学论纲》(亦可译《知识和错误》)的缘起是这样的:在一八九五/一八九六年冬天,马赫开设了一门“探究的心理学和逻辑”的课程,力图把探究的心理学尽可能地还原为对科学而言朴素的概念。后来,马赫自由地处理了所选的那些材料,使认识论的心理学和自然科学方法论形成全书的主干。可以说,该书是作为一位摆脱了任何体系的朴素观察者的马赫四十年教学和实验研究的智力结晶。书名是从该书第七章借用的,他在这一章讨论了,从同一心理来源衍生出的知识和错误,如何仅仅在对特定环境经验过的结果的基础上才能区分开来;错误像知识一样,也是推进认知的矫正物。 《认识与谬误》一九零五年初版于莱比锡,在不到一年内即售罄。次年,接着出了第二版,它与第一版没有实质性的不同,马赫没有机会作根本的修订。在马赫一九一六年去世后,该书还出版了三个版本(一九一七年,一九二零年,一九二六年),它们与第二版几乎没有差别。据马赫的儿子路德维希讲,第三版只收录了他父亲在书页边的校正。《认识与谬误》至少部分地被译为法文(一九零八年)、俄文(一九零九年)和土耳其文(一九二五年),但直到七十年后才被译为英文(一九七六年)。英译本是由德文第五版(一九二六年)翻译的,中译本即由此英译本移译。 《认识与谬误》是马赫的科学认识论和方法论最清楚、最集中、最综合、最成熟的阐述,是马赫科学哲学的创新卷。马赫希望,“这将激励年轻的同行、尤其是物理学家作进一步的反思,把他们的注意力引向某些毗邻的领域,他们倾向于忽略这些领域,而这些领域却向任何探究者提供了许多关于他自己思考的阐明。”当他把新出版的书寄给威廉·詹姆斯时,詹姆斯回信说:“您的《认识与谬误》使我充满欢乐——当我能够接触到它时,我将贪婪地读完它。”美国科学史家E.N.希伯特在评论该书时说:“这些文章中所接触的观点时时给读者留下下述印象:马赫的学识渊博,他的深刻的、有价值的、第一手的实验敏感性,当然还有他倾注在文字材料中的杰出的、诙谐的、批判的气质,……科学的洞察,丰富而中肯的警句,对习俗和权威的漠视。” 我想,阅读《认识与谬误》的读者肯定会有同感。该书的确不时闪烁着思想的珍珠。例如,马赫多次强调,科学理论是暂定的、不完善的尝试,其结果依然是成问题的,需要用研究和经验来修正或矫正;任何观察都已受到理论的影响;一些人的错误也往往在它们的结果方面比另一些人的发现更富有成效等等。尤其是,马赫的下述论断更具有沦肌浃髓的震撼力:科学家的观念是否符合某个给定的哲学体系,则是完全次要的事情,只要他能够利用它们作为研究的起点就行;不要寻求救世的根本教义,更不必说唯一的教义了;……至于各章的具体内容,我就不多此一举评说了,相信读者会见仁见智,自有一番品味在心头。 本译著从一九九八年六月底始译,到年底大体译完,中间除穿插一些临时性的作业外,费时整整四个月。时值世纪末,社会上的潮流和时尚日日变幻,外快和浮名时时诱致。在学术界和思想界,黄钟毁弃、瓦釜雷鸣之类的事也屡见不鲜。真正的学人势单力薄,回天乏力,也只能操守自持,独善其身。因为他们深知,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是心灵的荒芜和精神的苍白;因为他们明白,虚誉是短命的,政治是暂时的,而思想是长久的,逻辑是永恒的。如此而已,岂有它哉!
提起恩斯特·马赫(Ernst Mach,1838-1916)的名字,不论学科学的还是学哲学的,对这位奥地利的智者恐怕都不会感到陌生。作为物理学家,他关于冲击波的实验研究使他闻名于世,“马赫数”等术语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尤其是,他对经典力学的敏锐洞察和中肯批判,是物理学革命行将到来的先声也使他成为相对论的先驱。在生理学和心理学领域,他的研究是围绕感觉的分析进行的。其具体贡献有:关于运动引起的音调和颜色的变化,即多普勒效应;肉耳迷路的功能和运动感觉;视网膜各点的相互依赖及其对亮度知觉的影响;关于空间和时间的心理学研究;探究心理学分析;格式塔心理学、精神分析和发生认识论的先见之明。 马赫多次申明他是科学家而不是哲学家,甚或不想被人称为哲学家。但是,由于他不希望盲目地把自己交托给单独一个哲学家指导,由于他强烈地需要揣测他籍以获得和扩展他获得知识的过程,他还是对邻近他的专业领域的哲学极其感兴趣。不过,诚如他所说,他只是作为“周末猎手”(Sonntagsjager,weekend sportsman)在这些领域中的一些、特别是在哲学中“漫游”(roam)。这些漫游的结果形成了他的众多的科学史和科学哲学著作,诸如《能量守恒定律的历史和根源》(一八七二年)、《力学史评》(一八八三年)、《感觉的分析》(一八八六年)、《通俗科学讲演》(一八九六年)、(热学原理》(一八九六年)、(认识与谬误》(一九零五年)、《物理光学原理》(写于一九一三年,出版于一九二一年)。这些论著议题广泛、洞察深邃、思想敏锐、影响久远,在科学史和哲学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和辉煌的一页。 与一般科学史研究论著相比,马赫的科学史研究具有十分鲜明的特征。第一,它不是挡案史和编年史,而是思想发展史。第二,它不是为历史而历史,而是为了摆脱偏见,启迪思想,发现问题,寻找新的途径;一句话,为了理解眼下的科学,为了激励科学家攻克目前的难题。第三,它不是辉格史(Whig history),而是科学思想进化史。第四,它是文献证明的历史和直觉的历史的完美结合。 诚如石里克所说:“那些不要求成为哲学家的哲学家并不是最不成器的哲学家。……历史早已作出评价:马赫事实上既是科学家,也是哲学家,而且他在哲学史中的地位,历史已经颇为明显地作出定论了。”然而,马赫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职业或专业)哲学家,而是作为科学家的哲学家或哲人科学家。他的哲学也不是思辨哲学家的有体系的、有专门名词(或生造术语)的、与科学无缘的哲学,而是科学家的科学哲学(请注意:它不等同于哲学家的科学哲学),即是与科学的基本问题水乳交融、血肉相关的科学哲学,是科学家喜闻乐见的、能够从中受到启迪的科学哲学。历史已经一而再地表明,正是这些很少进入哲学史教科书的哲人科学家的思维成果,大大推进了人类思想的进程,成为思想史上的一个个路标。 马赫是从科学经过科学史走向科学哲学的,他的哲学思想也是从科学中生发和提炼出来的,这本身就决定了它的独创性和新颖性。但是,马赫在形成自己的哲学时也吸收了众多的哲学家和科学家(贝克莱、休谟、康德、利希滕贝格、赫尔巴特、费希纳、达尔文等等)以及诸多哲学流派的观点,加之经验事实给他规定的外部条件不容许他过分拘泥于一种认识论体系,而面对的问题又迫使他必须从各种视角关照,因此他在构筑自己的哲学时不得不采取一种卓有成效的“机会主义”观点,在各种两极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鉴于这种现实状况,那些仅仅从自己体系出发的“哲学揣度人”,那些抓住只言片语就恣意发挥引申的“哲学幻想家”,那些东拉一句、西扯一段就胡乱拼凑的“哲学裁缝匠”,那些出于革命仇恨和战斗激情的“哲学革命者”,便依据自己的“职业”特点、环境气候和喜怒哀乐,动辄给马赫贴上各色哲学“标签”,或扣上各种政治“帽子”。这种简单化、庸俗化、政治化的作法,根本不是哲学研究! 虽说马赫哲学——马赫说:“尤其是,不存在马赫哲学,而至多只存在科学方法论和认知心理学,这二者像所有科学理论一样是暂定的、不完善的尝试。”——没有一个完整的体系和自造的术语,但只要认真研读一下他的原著并加以冷静的思考,其结构和脉胳还是清晰可辨的。马赫哲学的目标很明确,这就是把认识论从思辨的、空泛的哲学议论提高到科学的层次加以研究。为此,他把他的哲学奠定在要素一元论(广义的)或感觉一元论(狭义的)的根基上,其主题自然落入感觉经验论的范畴。与目标相联系,马赫哲学的特色充分表现在他的进化认识论和思维经济原理上。这一切进而作用于马赫哲学的反形而上学和统一科学的总意向,这种总意向也反作用于马赫哲学的根基和主题。不用说,作为哲人科学家,马赫哲学的本体是科学方法论和探究心理学,但是深厚的人文精神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又驱使他在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中漫游,从而形成了马赫哲学的侧枝——社会哲学和与自然主义联姻的人道主义。马赫哲学不是静态的知识之学和僵化的教条,而是动态的智慧之学和鲜活的沉思哲学,从而显示出现实的和特有的精神气质。马赫哲学仿佛是一株“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的哲学之树——一株拔地而起、枝叶繁茂的智慧和文化之树!有人武断马赫哲学是“大杂烩”,“只是一些矛盾的没有联系的认识论命题的堆砌”,只能说明他对马赫哲学并无认真的研究和确切的把握。 马赫的主导哲学思想是要素一元论和感觉经验论。“要素”一词是要素一元论的核心概念。马赫虽然暂定地赋予要素以基元地位,但并不认为它是最终的和万能的。他的目的是为了以此消除心物二元论——自我与世界、精神与物质、主体与客体、属性与实体——的人为的绝对对立,把物理学、生理学和心理学统一起来。马赫给予感觉在认识论中以很高的地位,把感觉置于科学认识的起点(唯一源泉)和终点(最后检验),而且把科学认识的对象也限于感觉世界——马赫所谓的感觉仿佛是“经验原子”。因此,马赫的经验论可以称之为感觉论的经验论或感觉经验论,它带有实证论、现象论、操作论、工具论、描述论、呈现论(presentationism或presentationalism)和实用主义的色彩。但是,务必认清的是,马赫的经验论虽然激进和彻底,但并不是狭隘的或极端的经验论。其理由在于:马赫的主导哲学包合反经验论即理性论的成分;溶进了非经验论的约定论的因素;对经验论的方法论即归纳主义持强烈的保留意见;多次为科学的抽象本性辨护,强调普遍概念和数学概括在科学中的巨大作用;高度重视、推崇、赞美思想和观念;在论述有关具体问题和关系时,注意在对立的两极保持必要的张力,而没有固于经验论的一极;马赫本人也反对把他的哲学划入极端的或狭隘的经验论。马赫在当时采取激进的或彻底的经验论并不是无缘无故的,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合理的:这既是他抵御新康德主义的先验论和黑格尔的思辨的自然哲学的需要,也是他反对力学神话(力学先验论和力学自然观)的要求。此外,马赫哲学也不是所谓的“主观唯心论”、“唯我论”和“折衷主义”。 思维经济原理是马赫哲学的重要原则,其涵盖之广泛,内容之丰富,意蕴之深远、真谛之微妙,也许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难怪费耶阿本德认为它是“知识进步史上的一个理论的富有成果的开端”。根据布莱克默的研究和分类,马赫的该原理大体包含以下诸多涵义:思维的经济,精力的经济,功和时间的经济,方法论的经济,作为数学简单性的经济,作为缩略的经济,作为抽象的经济,作为不完备的经济的逻辑,本体论的经济,自然界中没有经济,语言的经济。思维经济原理的精神实质在于:它是科学的目的,方法论的原则,评价科学理论的理智标准,反形而上学的武器,关于知识(认识)的生物经济学。把思维经济原理视为主观的、先验的、浅薄的,以为它要求人们停止思维和随心所欲地设想,都是无知的误解或有意的曲解。 在科学方法论和探究心理学方面,马赫提出了实在原理、连续性原理、充足分化原理、恒久性原理、概念嬗变原理等方法论原则,讨论了类比(类似)、假设、思想实验、直觉、幻想、审美等科学发现方法,还就探索动机、感觉、记忆、联想、观念、概念、抽象、意识、意志和意图、思想、语言、问题、洞察、判断预设等科学探索的心理元素或智力元素探幽入微,留下了一个个的智慧小岛。 马赫是进化认识论和自然主义的名副其实的和当之无愧的先驱。在马赫看来,世界或自然(界)是一个自然的、统一的整体;思想适应事实和思想彼此适应是生物反应现象;科学是一种生物的、有机的现象;人生来不是一块“白板”,而具有天生的倾向和“观念”,它们是生物进化的产物;所有知识和理论都是可错的、暂定的、不完备的、其形成具有偶然性。马赫的科学哲学和科学观具有强烈的自然主义倾向。马赫的颇具特色的和独创的进化认识论即是自然主义思想在认识论和科学中的具体运用和体现,实际上也是进化的自然主义。自然主义也可以说是马赫对待世界(包括人、人所形成的社会和人为的最系统的知识体系——科学)的一种平实的态度和探究的进路。 马赫不是眼光狭小的专家和关在书斋里的学者,而是一位具有人文主义精神的科学家和具有科学理性精神的思想家,是一位身体力行、勇于进行社会探索和实践的伟大战士。他坚信科学技术对文明的促进作用,他对社会进步和人的自我完善充满信心,他关心人类的前途和命运,他热爱真理主持正义,他拥护和平反对战争。一言以蔽之,他对真善美满腔热忱,对假恶丑疾首蹙额。马赫的人道主义的最高宗旨在于,他把全人类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倡导社会公正、平等,呼吁社会成员互助、博爱,并在坚持个人自由的原则下反对利己主义。马赫甚至把人道主义精神扩展到整个有机界和无机界,发出了当代生态伦理学的先声。马赫终生坚持不懈地反对强权和暴力,拥护公理与和平,是一位虔诚的和平主义者。他始终对军国主义、民族主义、反犹主义、阶级偏见持否定和反对态度,没有像德奥大多数知识分子那样染上时代博 —民族狂热博 马赫的科学主义的核心思想在于,相信科学是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相信科学具有神奇的威力,能推动社会文明的进步,给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带来幸福,而自身却不要求回报。但是,他并没有陶醉于科学的胜利进军和慷慨赐福中,他在当时就清醒地认识到硬币的另一面:科学运用不周或不当也会带来负面影响,比如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等等。不过他相信“人类将获得时代的智慧”,以日趋完善的“社会文化技术”(techniques of social cultures)和更加发达的科学来减少和防止有关弊端。马赫的无神论和教育思想中也有许多富有启发性的训诲。 马赫哲学(或广而言之马赫思想)不仅仅是有着丰富内容和敏锐洞见的思想集合,它也浸透了马赫本人所具有的鲜明的精神气质。这就是:启蒙和自由,怀疑和批判,历史和实践,兼融和宽容,谦逊和进醛 借用石里克的“青春哲学”的语言来讲,马赫的一生是“青春化”的一生,他对知识和事业的热情像“青春的热情”一样,是“燃烧着同样的火焰与光辉的”。 马赫是批判学派的首领(这个思想学派的成员还有彭加勒、迪昂、奥斯瓦特德、皮尔逊)。批判学派的科学思想和哲学思想对十九和二十世纪之交的物理学革命、对本世纪初维也纳小组的形成和二十年代兴盛的逻辑经验论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马赫在其中扮演了主要角色。马赫是爱因斯坦的思想启蒙者和先师,是维也纳学派的始祖和逻辑经验论的教父。时至今日,马赫哲学也未完全遁入古老幽深的典籍王国,成为历史博物馆的陈列品。他的明睿的眼力,深邃的洞见,恢宏的气度和迷人的魅力,仍会在即将到来的二十一世纪熠熠生辉。 《认识与谬误——探究心理学论纲》(亦可译《知识和错误》)的缘起是这样的:在一八九五/一八九六年冬天,马赫开设了一门“探究的心理学和逻辑”的课程,力图把探究的心理学尽可能地还原为对科学而言朴素的概念。后来,马赫自由地处理了所选的那些材料,使认识论的心理学和自然科学方法论形成全书的主干。可以说,该书是作为一位摆脱了任何体系的朴素观察者的马赫四十年教学和实验研究的智力结晶。书名是从该书第七章借用的,他在这一章讨论了,从同一心理来源衍生出的知识和错误,如何仅仅在对特定环境经验过的结果的基础上才能区分开来;错误像知识一样,也是推进认知的矫正物。 《认识与谬误》一九零五年初版于莱比锡,在不到一年内即售罄。次年,接着出了第二版,它与第一版没有实质性的不同,马赫没有机会作根本的修订。在马赫一九一六年去世后,该书还出版了三个版本(一九一七年,一九二零年,一九二六年),它们与第二版几乎没有差别。据马赫的儿子路德维希讲,第三版只收录了他父亲在书页边的校正。《认识与谬误》至少部分地被译为法文(一九零八年)、俄文(一九零九年)和土耳其文(一九二五年),但直到七十年后才被译为英文(一九七六年)。英译本是由德文第五版(一九二六年)翻译的,中译本即由此英译本移译。 《认识与谬误》是马赫的科学认识论和方法论最清楚、最集中、最综合、最成熟的阐述,是马赫科学哲学的创新卷。马赫希望,“这将激励年轻的同行、尤其是物理学家作进一步的反思,把他们的注意力引向某些毗邻的领域,他们倾向于忽略这些领域,而这些领域却向任何探究者提供了许多关于他自己思考的阐明。”当他把新出版的书寄给威廉·詹姆斯时,詹姆斯回信说:“您的《认识与谬误》使我充满欢乐——当我能够接触到它时,我将贪婪地读完它。”美国科学史家E.N.希伯特在评论该书时说:“这些文章中所接触的观点时时给读者留下下述印象:马赫的学识渊博,他的深刻的、有价值的、第一手的实验敏感性,当然还有他倾注在文字材料中的杰出的、诙谐的、批判的气质,……科学的洞察,丰富而中肯的警句,对习俗和权威的漠视。” 我想,阅读《认识与谬误》的读者肯定会有同感。该书的确不时闪烁着思想的珍珠。例如,马赫多次强调,科学理论是暂定的、不完善的尝试,其结果依然是成问题的,需要用研究和经验来修正或矫正;任何观察都已受到理论的影响;一些人的错误也往往在它们的结果方面比另一些人的发现更富有成效等等。尤其是,马赫的下述论断更具有沦肌浃髓的震撼力:科学家的观念是否符合某个给定的哲学体系,则是完全次要的事情,只要他能够利用它们作为研究的起点就行;不要寻求救世的根本教义,更不必说唯一的教义了;……至于各章的具体内容,我就不多此一举评说了,相信读者会见仁见智,自有一番品味在心头。 本译著从一九九八年六月底始译,到年底大体译完,中间除穿插一些临时性的作业外,费时整整四个月。时值世纪末,社会上的潮流和时尚日日变幻,外快和浮名时时诱致。在学术界和思想界,黄钟毁弃、瓦釜雷鸣之类的事也屡见不鲜。真正的学人势单力薄,回天乏力,也只能操守自持,独善其身。因为他们深知,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是心灵的荒芜和精神的苍白;因为他们明白,虚誉是短命的,政治是暂时的,而思想是长久的,逻辑是永恒的。如此而已,岂有它哉!
建议去学校数据库等专业网站上查找。
力学史,是力学的一个分支,也是科学史的一个分支,它记述和研究人类从自然现象和生产活动中认识和应用物体机械运动规律的历史。力学发展在历史年代顺序上和学科逻辑顺序上大体相同,这种发展反映出人类认识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深化的过程。牛顿运动定律的建立是力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里程碑。经典力学从此奠定基础并根据学科自身的逻辑规律发展着。在近代和现代,力学随着研究内容的深入和研究领域的扩大逐渐形成各个分支,近年来又出现了跨分支、跨学科综合研究的趋势。
马赫(Ernst Mach,1838〜1916)奥地利-捷克物理学家、心理学家和哲学家。马赫数和马赫带效应因其得名。
马赫认为世界是由一种中性的“要素”构成的,无论物质的东西还是精神的东西都是这种要素的复合体。所谓要素就是颜色、声音、压力、空间、时间,即我们通常称为感觉的那些东西。在他看来,物质、运动、规律都不是客观存在的东西,而是人们生活中有用的假设;因果律是人们心理的产物,应该用函数关系取代。世界因此表现为要素之间的函数关系,科学对此只能描述而不能解释,描述则应遵循“思维经济原则”,即用最少量的思维对经验事实作最完善的陈述。

哲学与认知科学交叉融合的过程,是怎样传播的?

1>科学的产生得益于上世纪中期,一些自然哲学家发现两个重要的工具:一个是实验,通过实验寻找可能的因果关系<这个工具产生于在文艺复时期>,一个是用形式逻辑来推导因果关系<这个工具在古希腊殴几里的几何学那里>→爱因斯坦语

2>恩格斯指出:如果要追溯现代科学发生的源头,那就要回到古希腊哲学那里→学界普遍认为:古希腊的理性哲学是科学产生的导航器,而中国的哲学太偏重于感性,所以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只是经验技术而没发展成科学

3>时至今日,科学己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实证的创新的方法→提出假设或项目计划→组织实证<具体方法包括:实验、观测、调查>→寻找证据→结果是可以重复验证的→寻找因果关系或客观规律→用数学表达结论→发表成果→同行评议认可→最终形成系

这套方法及其所形成的知识叫作"科学"。

4>科学的本质就是在实证基础上的创新!!→发现新规律、提出新方案!<br< p="">

5>没有实证的"创新"就不是科学,例如:写了一本新小说,提出一个新观点,都不是科学,因此只要这些成果不是实证而来的,就是在科学的大门之外!!

而且如果仅仅有实证!,而没有创新,也不是科学,这个"科学"也没有意义!!

7>只有经得起重复实证且验证的成果才是科学,韩春雨的成果下架就是因其实验成果不可重复性!!

6>科学的知识有着清晰的界线,它用在A头上,就不能用B头上,例如;牛顿力学只能用在经典物理中,而不能用在量子物理中→科学就像一把钥匙只能开一把锁!l→某些反科学的人就此来指责科学的局限性,是胡说八道!!你的钥匙打不开隔壁家的锁,这是钥匙的局限性吗?

8>卡尔.波普尔指出:"好的理论就是一条禁令,禁令越多越好!!"

9>阴阳五行,既可以解释中医,也可以解释打雷闪电,还可以解释地震,<<易经>>可用来算命,还可用来看风水,还可用来企业管理→凡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理论都不是科学的理论l!

10>科学讲实证、讲客观证据,求真,不唯上司、不讲权威、不论先贤,以证据来推理!l非据不成科学治理。

11>幼年时期的人类,对自然只是崇拜祈祷而无能为力,随着人类的发展,人越来越会思考,试图从实际出发去探究世界万物的本来面目,提出一系列普遍性问题→最早的哲学诞生了,随着哲学的发展而逐渐与宗教分离。

中国也有早期的哲学家老子<<道德经>>,可以说是宗教向哲学过渡的产物。

12>哲学有着繁杂的知识和内容,但从古至今,有一个核心问题惯始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恩格斯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王阳阴的"心外无物"、黑格尔的绝对精神、萨特的存在主义、霍金的"依赖模型的实在论"都是在说思维和存在及其关系!l

12>哲学家对"思维和存在"的源头的不同答案,则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不多解释>

13>有不少人认为唯心讲理想、讲情操丶讲信仰好过唯物,实际上,唯物主义更讲理想、讲情操、讲信仰,但唯物讲的这些是理性和自觉,<看看<<共 产 党 宣 言>>多有理想呀?唯心主义有吗?〉,而唯心那样是非理性的,甚至走向迷信和邪教!

14>哲学因为是说理为主,所以可以"自圆其说",甚至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有些胡说八道的理论也是哲学的一部分。

15>哲学的本质是什么?毛主席说过:"哲学就是认识论"→即哲学是是对自然和人类自身的认识论方法!

16>哲学作为认识论,也是一种方法→哲学这种方法着重在宏观世界,宏观在两个方面:第一,人们对万事万物的普遍性规律的认识,第二,人与外在事物的关系的认识

17>科学这种方法重在"微观",微观在"客观证据"和"客观规律",如果哲学是"关系学",那么科学就是"实在学"l|

18>哲学就是认识论,认识论就是哲学!|

19>哲学的内容包括"一纵两横"→"一纵"是指贯穿哲学始终的认识论!"两横"是指哲学史和哲学家

20>因为哲学可以胡说八道,所以很多哲学问答中就众说纷纭,推荐两本书<<哲学通史>><孙正聿>,<<猜想和反驳>><卡尔.波普尔>

有机主义哲学

作者:王民生

1、宇宙

2、人类是宇宙的一部分

3、一事物与他事物,既互相彰显又互相遮蔽,………………………

”真空存在正负虚粒子量子起伏——科普,达到临界点产生大爆炸产生物质演化出万物,时间是空间的变化”——王民生, 也许整体数学和整体数学公式:Z=SYW,是互联网时代在中国发生的奇迹,整体数学公式也是整体宇宙学定律,根据整体数学预言:能够统一四种物理力的是第五种力——整体宇宙动态平衡力! 在整体数学公式,Z=SYW,Z是宇宙整体,S是思维主体,Y是已知数,W是未知数

整体物理学思想实验
作者:王民生 1、宇宙 2、人类是宇宙的一部分,拥有来自宇宙整体能量、质量、体积的一部分,相对于宇宙万物是可以思维的主体 3、所以人类在现实生活中知道,存在着已知数,还有未知数 可见人们在运用Z=SYW=MC^2=STK^3,Z=宇宙整体,S=思维主体,Y=已知数,W=未知数,T=时间,K^3=空间 解具体的数学以及物理学应用题时,可以根据需要灵活统一数学以及物理学量纲的单位。

整体数学公式也是整体宇宙学定律
作者:王民生 Z=SYW=E=MC^2=STK^3 能量E的单位是焦耳,在整体数学公式也是整体宇宙学定律这里,是宇宙整体能量,Z=宇宙整体,S=思维主体,有质量,有体积、有能量,Y=已知数,W=未知数,T=时间单位是秒,C^2=光速的平方,K^3=立方千米

整体数学公式也是整体宇宙学定律
作者:王民生,根据整体数学公式也是整体宇宙学定律:Z=SYW,的启发:大道至简,所谓宇宙可观测的宇宙的外面是什么,相对于接近真空的区域来说,也许就是我们众所周知的,日常看得见的太阳、月亮和星辰等有质量的物质,根据科普知识,莫比乌斯带是克莱茵瓶的一半结构,莫比乌斯带只有一个面,而克莱茵瓶是三维的而且没有内外之区别,根据哈勃天文观测科普知识,

整体宇宙学定律
作者:王民生,根据整体数学公式也是整体宇宙学定律:Z=SYW=E=MC^2=STK^3=ST4πR³ /3
Z=宇宙整体,S=思维主体,Y=已知数,W=未知数,与任何“常识”的数学和物理学公式不同的是,首先引入了重要的参与宇宙整体演化进程的思维主体,让相对论与量子力学的矛盾在简洁优美的公式中得到合理的统一,例如:预言能够统一四种物理力的第五种物理力——宇宙整体动态平衡力!

整体数学公式也是整体宇宙学定律
作者:王民生
人们想知道整体数学公式也是整体宇宙学定律:Z=SYW,是否是真理,只要实事求是的回答这三个要素是否真实有效,就可以马上证明,这就是显而易见的实践检验:1、人是宇宙的一部分,2、相对于宇宙万物客观存在,人是可以思维的主体,3、人在现实生活中知道,存在着已知数,还有未知数,这就是重复可以观测,重复可以实践检验,重复可以证明观测是否符合这个理论!

整体数学公式也是整体宇宙学定律应用题
作者:王民生
宇宙整体的范围太大,而互联网时代人类的科学技术还未创造出超光速的飞行探测器,但是我们可以先从地球村甚至现实生活中的小范围,检验整体数学公式是否科学。整体数学应用题:已知,小明M=60kg和电动车Dkg和水果Gkg整体质量是123kg,而且,D>M>G,问1、电动车D的质量是多少kg?,2、水果G的质量是多少kg?
科学是实事求是的理论和实践检验!

有一奇葩的网友对整体数学公式也是整体宇宙学定律Z=SYW=MC^2=STK^3的评论:我还是觉得您真是太棒了!看您启发了多少有想象力的人啊!看整体数学公式也是整体宇宙学定律,就能够领悟到数理化的联系,还有语文、历史、哲学、心理学、天文学、人际关系学等的联系,还谦虚的说没有现实的意义,真幽默! // @233729d4zeB: 完美地将哲学,文学,物理学,数学结合在一起,虽然没有现实意义,但给你点赞

为什么宇宙学定律是简洁优美的?
作者:王民生

设Z=宇宙整体,S=思维主体,Y=已知数,W=未知数
那么Z=SYW

如果Z=E=MC^2

宇宙时间=T,宇宙空间=K^3,Z=STK^3

所以Z=SYW=MC^2=STK^3

能量E=焦耳,时间T=秒,空间K^3=立方千米
数学的定义,我发现实际上与科学的定义完全融合,准备在适当的时候再公开发表。

因为数学的数字1的来源是宇宙整体,而科学探索宇宙整体的奥秘。

所以能够从本质上解决相对论的宏观与量子力学微观的矛盾,任何人为的真与伪的事件,都是在宇宙中发生的,所以,整体数学公式也是整体宇宙学定律才能够经得起实践的检验!

为什么整体宇宙学定律是基础科学?
作者:王民生
宇宙从奇点大爆炸至今的互联网信息时代约137亿年,这是科学家们主要根据能量守恒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爱因斯坦相对论、质能方程,量子力学和哈勃定律所观测到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等数据,宇宙大爆炸和膨胀学理论,越来越符合科学家们的天文观测和科学实验,得到的现代宇宙学知识理论体系。
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E=MC^2揭示了能量与质量在光速不变的条件下的等效关系,属于基础科学范围。
但是核电站的发电原理就是根据质能方程研发出来的,属于应用科学的科学技术范围。
而整体数学公式也是整体宇宙学定律,属于基础科学范围,揭示出能量与时空等效的规律,Z=E=STK^3
是通过人类传播的。哲学与认知科学交叉融合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人们慢慢的接受,然后去传播。
是相辅相成的,这样才可以更好的进行传播,两者都是不可缺的,这样才可以更好的让人们接受,可以更好的发展,通过一些宣传进行传播。
通过动物传播,通过人类传播,科学与哲学融合的过程是非常复杂的。

人教版和北师大版的区别?

我想问一下,我现在初2,一直学的是北师大版的教材,但,我也许会转学,那边用的是人教版的教材,如果转学的话,那学人教版会适应吗?需要注意什么??/>>还有,北师大的教材和人教的哪个好???具体说说,我会追分的~~~

北师大的内容稍微比人教版的少了一些,但是比人教版的难了许多,顺序好象都差不多的,就是有些乱。



就是把学的东西在三年内打乱顺序,难易好象差不多,要学的都一样,不过人教的偏散。



数学人教版初一已经把初二北师大版的好多内容都学了.人教版的相对内容简单了,但知识面却广了很多.课程顺序变化最大.

拓展资料:

人教社最新版的初中数学教材确实让人眼前一亮,主要的优点是:

1)教材结构严谨,初中数学主要内容的先后顺序安排得当,充分尊重数学概念发生、发展的过程。

2)文字叙述严谨。不仅仅是证明范例的书写严谨;如果读者仔细斟酌各版教材的用词,应该说,人教版是最为严谨的,经不起推敲的字句最少。

3)便于预习和自学。人教版讲的比较细致,从问题产生,到抽象出数学模型,再到解决方法,归纳整理,按照这个逻辑顺序完整呈现。

缺点是:

1)大段叙述太多,可能对于初中生来说较难接受。

2)有时一段话内要呈现好几个概念,显得知识点过于密集。

北师大版教材保持其一贯的优点:

1)结合实际,贴近生活。插图比人教版丰富,更能吸引学生。

2)讲的内容比人教版多。从这个角度讲,学生平常见识得越多,中考就越占优势。

北师大版教材的致命缺点是内容编排非常混乱。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部分内容编排不符合学生认知年龄。

2)部分内容不符合教学实际。

“人教版”一般是就教科书意义而言的,是相对于其他出版社出版的教科书而言的。如长春出版社出版的教科书称为“长春版”、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科书称为“粤教版”、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科书称为“沪教版”。可见所谓“人教”指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所谓“版”指的是教科书版本,而非“出版社”的“版”。

因此,“人教版”指的是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科书版本。比如我国中小学教育辅导报刊中,《语文报》、《中学生学习报》、《学苑新报》等均有着不同版本的教辅报纸,诸如人教大纲版、人教新课标版等。

这两个版本名称均是配合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科书的报纸,是新课改前后的版本名称。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前者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后者便统一称为人教版。本套教科书是由课程教材研究所与xx(科目)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由新华书店集团发行。

"传播科学真理,宏扬文化精义",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孜孜追求的目标。北师大出版社始终不遗余力,广纳名家,打造精品,出版了一批以《启功讲学录》、《红楼梦(校注本)》、《中国数学史大系》、《中华艺术通史》、《20世纪全球文学经典珍藏》、《心理学大辞典》、《康熙字典》、《朱智贤全集》、《汪曾祺全集》、《林斤澜文集》、《教育经济研究丛书》、《世界课程改革趋势研究》、《当代中国哲学家文库》、《当代中国史学家文库》等为代表的学术精品,形成了较强的学术影响力和社会辐射力。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人教版   百度百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人教版题目内容相对难一点,不过知识与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更清晰易懂,几乎适合所有的学校选择作为教材,北师版注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这方面在我们今天看来是非常重要的。

不过北师版的教材逻辑清晰程度相对弱一些,题目相对有点简单,这对学校老师及教研组的要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能够良好的驾驭教材的同时,还能对教材难度进行适当的补充。所以北师版比较适合数学方面教学教研团队比较强的学校。

扩展资料

人教版与北师版如何选择教辅和辅导班:人教版的参考书从全国范围来看是最多的,毕竟是多年的经典版本,而选择培训学校就相对比较吃亏点,现阶段大部分“名校”都选择北师版教材,这就导致了人教版的学生很难在外面选择到合适的辅导班,这种情况很多人选择他们“最熟悉”的老师补习,或者有条件的去找一对一辅导。总的来说,无论是参考书还是辅导班都要以注重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为前提,因为这方面正是人教版相对北师版弱势的一点。

北师版自从被全国众多地区和学校选择之后,参考书日渐增多,对于培训学校而言北师版的同学选择空间比较大,但是在选择辅导班或者辅导老师的时候,一定要选择那些擅长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机构或者老师,因为相对这一点来说,北师版比人教版差一些。

从初一下学期到初二上学期这一年是两个版本教材教学差异最大的一年,除开这一年两个版本差异就比较小了。

另外说一下,毕竟同一片蓝天,同一个地区,同一个中考,无论两个版本有什么区别,教授的总内容还是一致的,大家不要过分纠结。毕竟在不转学的情况下,你解决不了这个问题。

人教版使用的地区和学校数量要多于北师大版,人教版的小学教材是普教版本,能够适应全国大多数地区,而北师大版也有自己的特色,比较生动有趣。

点击免费领取美国小学英语教材:【免费领取,外教一对一精品课程】,课均不到20元,孩子每天都能和外教学习纯正的英语知识!

无论选择何种教材,只有适合孩子才是真的好,阿卡索在线纯外教一对一,课均不到20元,外教具有专业的教学资格,发音标准地道,一对一授课模式针对性强,能随时进行课程调整,因材施教,为孩子们制定合理的学习教材。点击上述蓝字领取免费外教试听课。

若对选择英语机构有其他疑惑,可以百度咨询我们的“阿卡索vivi老师”;

如果想免费下载英语资源,欢迎各位百度搜索“阿卡索官网论坛”。

北师大的内容稍微比人教版的少了一些,但是比人教版的难了许多,顺序好象都差不多的,就是有些乱~

就是把学的东西在三年内打乱顺序,难易好象差不多,要学的都一样,不过人教的偏散

数学人教版初一已经把初二北师大版的好多内容都学了.人教版的相对内容简单了,但知识面却广了很多.课程顺序变化最大.
其他的课我就不知道了.
本文标题: 有哪些脱离形式逻辑,按照历史和认知顺序来写的数学物理科普书籍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248173.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1644年李自成包围北京时,史可法为什么不救崇祯专科世界史考研有什么建议的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