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看待伍子胥的一生,应该如何全面评价他

发布时间: 2022-11-08 00:01:29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89

伍子胥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如何正确评价伍子胥?伍子胥原名叫伍员,他本来是楚国人。但是他成为了春秋时期吴国的大夫,并且帮助吴王夺...

怎样看待伍子胥的一生,应该如何全面评价他

伍子胥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如何正确评价伍子胥?

伍子胥原名叫伍员,他本来是楚国人。但是他成为了春秋时期吴国的大夫,并且帮助吴王夺取王位,让吴国变得更加强大,后面还攻打楚国并且取得了胜利。

伍子胥有着强韧的意志力和不屈的精神,他能够舍小义成大义,而且他身上强烈的意志力非一般人能够相比的。但是伍子胥本身的命运非常的悲剧,他的父兄被楚王所杀,他为了替自己的父兄报仇,所以忍辱负重,背弃了自己的国家,投奔吴国。

历史上大家对伍子胥的评价褒贬不一,有些人认为他是一个正义之人,但有些人却认为他叛国,大家从不同的角度来看伍子胥。

但不管怎么说,吴子胥的思想是以治国用兵为主,而且他的思想内涵非常的丰富,是春秋晚期南方地区思想发展的一个缩影,带有非常深刻的历史意义。而且伍子胥在战略、战术以及水战、城防等各个方面都有非常重要的贡献。

在辅佐吴王的过程当中,短短几年的时间,吴国年年年进攻楚国,而且攻占了不少的地方。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伍子胥是一个非常有智慧的人,否则如何能够带领吴王取得节节胜利。

伍子胥也是一个爱憎分明的人,他的父兄被楚王所伤害,当时吴王带兵进入郢都,伍子胥到处搜捕楚昭王,但是没有找到。

那个时候楚平王已经死了,然而伍子胥还把他的坟墓给挖开,把尸骨拖出来并且鞭尸300下,才解了自己心中的怨气。

深入了解会发现伍子胥是一个旷世奇才,对人类贡献是非常大的,首先逃亡之路充满传奇,每次遇难都可以绝处逢生,一夜白发,到达吴国后,他完成了常人不能完成的事情,伍子胥懂得知恩图报,千金小姐就是伍子胥报恩的典故,伍子胥智慧过人,凭借一人之力让吴国从小变大,七荐孙武成就孙子兵法,借吴伐楚,战场上几乎百战百胜,最终完成报仇,精通谋略中国四大刺客,他培养了两个,修建伟大的苏州城,兴修水利贡献巨大,伍子胥精通兵法,谋略,风水,象天法地精通天文地理,而且擅长国家治理,最早的郡县制就是伍子胥提出的,伍子胥是一个小说里都不敢写的传奇人物,历史上这样的人物没有第二个,苏州,嘉兴等端午节吃粽子是纪念他的,吃年糕也是纪念他的,长三角有几百个地方都是纪念伍子胥的,可见伍子胥的影响力有多大。
伍子胥是一个忠心为国的忠臣,可惜被奸人所害,自尽身亡。
子胥他爹对他的评价就很准确:刚烈暴戾.我再加一个:心狠手辣,草菅人命。
伍子胥是一个对国家非常忠诚的大臣,可惜夫差听信小人谗言,把伍子胥赐死了。

伍子胥是怎样一个人?

最好说说他是好人还是坏人
伍子胥是一个桀骜不驯、刚烈威猛;他能忍辱负重,台辛茹苦地等待每仇,也能知恩图报。伍子焉是位智勇双全的人物,他辅佐吴王,为其实现称霸建立了卓著功勋,也因为遭奸臣陷害两愤慨,憎恶吴王的焉庸。
伍子胥有坚韧不拔的意志,他在父兄被昏君害了以后,忍辱负重,励精图治,终于雪耻。他也是在民间很有影响的人物。
司马迁对伍子胥的评价颇高:“怨毒之于人甚矣哉!王者尚不能行之于臣下,况同列乎!向令伍子胥从奢俱死,何异蝼蚁。弃小义,雪大耻,名垂于后世,悲夫!方子胥窘于江上,道乞食,志岂尝须臾忘郢邪?故隐忍就功名,非烈丈夫孰能致此哉?”虽然对伍子胥破楚时的所为不满,但认为伍子胥是不拘小节的烈丈夫,不会白白送死,能忍受屈辱,最终为父亲报仇雪恨,成就不朽之名。
伍子胥(?—前484),名员,字子胥,封于申地,故又称申胥。春秋时期楚国人。吴国大夫,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查找历史上伍子胥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查找历史上伍子胥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伍子胥名员,楚国人,他的父亲伍奢是楚平王太子的太傅。少傅费无忌在楚平王面前进太子的谗言,伍奢挺身而出,为并无罪过的太子辩护。楚平王大怒,囚禁伍奢做人质,让他把他的两个儿子伍尚和伍员招来,想一并杀害。伍尚应召而来,和父亲伍奢一起被楚平王杀害,伍员不甘引颈受戮,开始了逃亡的漫漫长途。

伍子胥先投奔已经逃到宋国的太子,又和太子一起逃亡到郑国,太子被郑国诛杀,伍子胥继续向吴国逃亡。在吴楚边境,伍子胥被楚兵追赶到江边,江上有一渔父渡伍子胥过江。伍子胥解下价值百金的佩剑,感谢渔父的救命之恩,哪知渔父不屑一顾,说:“楚国悬赏,抓到伍子胥的人,赐粟五万石,封爵。我连这都看不上,哪里会要你仅仅价值百金的佩剑!”伍子胥最终逃亡到吴国,归附了吴王僚。

吴楚交兵,伍子胥极力劝说吴王僚攻打楚国,公子光却说:“伍子胥的父兄都被楚国杀了,伍子胥只不过是想报私仇,而不是真的为吴国着想,不能听信他的话。”伍子胥因此知道公子光有异志,就进献了一个著名的刺客专诸给公子光。公子光趁吴王僚出兵伐楚,国内空虚的时候,宴请吴王僚。席间公子光借故离席,专诸把匕首藏在鱼腹中,端到吴王僚面前,刺死了吴王僚,专诸也被吴王僚的左右杀死。公子光趁机派伏兵杀尽吴王僚的随从,自立为王,这就是吴王阖闾。

此时,楚平王已死,楚昭王即位。伍子胥率吴兵攻入楚国都城。伍子胥挖开楚平王的墓,把他的尸体翻出来,连续鞭打了三百下,这就是著名的“鞭尸”的来历。

伍子胥报了杀父兄之仇,了却了一生中最大的心愿,之后就一心一意地辅佐吴王阖闾,吴国的国力逐渐壮大起来,雄霸一方。

其后吴越争霸,伍子胥辅佐吴王阖庐伐越,阖庐被越军射中手指而死,死前含恨叮嘱儿子夫差不要忘了父仇。三年后夫差大败越王勾践,勾践携妻赴吴国为人质。大臣文种和范蠡设计贿赂吴国的太宰伯嚭,愿意举整个越国做吴国的附属国。伍子胥进谏说:“勾践这个人能够忍辱负重,如果现在不杀了他,大王您日后肯定会后悔的。”吴王夫差不听,而是同意了伯嚭的建议,和越国议和。

五年后,吴王夫差听说齐景公死后,群臣争权夺利,新立的国君又很羸弱,于是起兵伐齐,想一举把吴国的势力扩张到中原。伍子胥可没忘了勾践这个心腹大患,进谏说:“听说勾践卧薪尝胆,食不重味,到处笼络人心,肯定是想大有作为。此人不死,将来肯定是大王您的劲敌。大王您不先灭越国,反而跑那么远去攻打齐国,这不是舍本逐末吗!”吴王不听,伐齐,结果打了一个大胜仗。回来后夫差更加骄傲,也更加疏远了伍子胥。

伯嚭这个奸贼因为和伍子胥有嫌隙,就在夫差面前构陷伍子胥,说伍子胥把他的儿子送到齐国去,是为谋反做准备。夫差听信伯嚭的谗言,派人赐给伍子胥属镂剑,让他自杀。临死前,伍子胥子胥仰天长叹,对门人说:“你们一定要在我的墓上种一棵梓树,将来做我的棺材;一定要挖出我的双眼,放在吴国的东门上面,让我能够看到越兵攻入吴国的都城!”伍子胥愤激到要把眼睛挖出来,置吴东门上,幸灾乐祸地观看越兵的入城式。伍子胥自刎而死。至今苏州尚存胥门。

伍子胥的临终遗愿大大激怒了夫差,夫差把伍子胥装进“鸱夷”—马革或牛革做的袋子里,压上石头,投到江里,让他永远浮不上来,作为对伍子胥临终遗愿的报复。

夫差赦免了勾践。勾践回国后,卧薪尝胆,最终于公元前473年伐吴,彻底灭了吴国。吴王夫差自杀而死,自杀的时候蒙着面孔,说:“我没有脸去见伍子胥啊。”伍子胥一言成谶。

伍子胥死时,是公元前484年左右,吴国人觉得他死得冤,都很同情他,为他在江上立祠,命名叫胥山。民间传说伍子胥被投江的这一天即为农历五月五日。所以东吴的风俗,端午最早是纪念伍子胥,而不是屈原。

【个性点评】

端午节这一天,江浙一带最早祭祀的其实是伍子胥而不是屈原。只是因为伍子胥没有屈原名气大;而且在正统意识形态看来,伍子胥先叛楚国,后叛吴国(剜眼以观吴国之亡),是个地地道道的叛逆。况且伍子胥不仅仅两次叛国,而且还把楚平王的尸首拉出来鞭尸。这样一个性格激烈的人,这样一个极端分子,是不符合圣人的“中庸之道”的,因此虽然伍子胥比屈原早死二百多年,虽然江浙一带的百姓早就把伍子胥当作潮神崇拜,但是在官方的节日谱系中,自比香草美人,只会自怨自艾的屈原仍然被扶正为端午节的主角,享受着不属于他的祭牲之礼。

伍子胥和屈原,一个是睚眦必报的武士,一个是怨而不怒的文人。本来是纪念两个人的端午节,在今天却蜕变成了单纯的粽子节和龙舟节。人们在吃粽子的时候,仅仅想起了一个图腾化的会写诗的骚客,同时还在担心自己吃到的是不是假冒伪劣的黑粽子。

韩国不是要拿“江陵端午祭”申遗吗?我倒觉得端午精神反而更符合韩国精神—韩国精神中的刚强,韩国精神中自尊、知耻、忘我、利他的春秋人格,韩国精神中不向国家强权低头,对强权的清算,不正是端午精神的最好继承吗?
伍子胥(前526年-前484年)名员,字子胥,春秋时期楚国人,属今湖北监理人,后来吴国封他于申,因此又叫申胥。春秋末期吴国大夫,军事家、谋略家。
伍子胥本为楚国人。性刚强,青少年时,即好文习武,勇而多谋。周景王二十三年(前522),因遭楚太子少傅费无忌陷害,父、兄为楚平王所杀,被迫出逃吴国,发誓必倾覆楚国,以报杀亲之仇。入吴后,知公子光有大志,乃助其刺杀吴王僚,夺取王位,得进用为“行人”(掌朝觐聘问之官),与谋国政。辅佐吴王阖闾修法制以任贤能,奖农商以实仓廪,治城郭以设守备。又举荐深通兵学的孙武为将,选练兵士,整军经武,使吴成为东南地区一强国。根据吴与周边各国的强弱形势及利害关系,与孙武等制定先西破强楚,以解除对吴之最大威胁,继南服越国以除心腹之患的争霸方略。周敬王八年(前512),针对楚国执政者众而不和,且互相推诿的弱点,提出分吴军为三部轮番击楚,以诱楚全军出战,彼出则归,彼归则出,“亟肆以罢(疲)之,多方以误之”,待楚军疲敝,再大举进攻。此后数年间,吴军连年扰楚,迫楚军被动应战,疲于奔命,实力大为削弱。随即展开大举攻楚的准备,争取与楚有矛盾的蔡、唐两国作为吴的盟国,使楚北方门户洞开,为尔后避开楚军防守正面实施突袭创造了条件。又出兵攻越,给楚造成吴不会大举攻楚的假象,并施反间于楚,使楚不用知兵善战的子期,而用贪鄙无能的子常为帅。十四年,与孙武等佐阖闾统领大军沿淮水西进,由楚防备薄弱的东北部实施大纵深战略突袭,直捣楚腹地,以灵活机动的战法,击败楚军主力于柏举(今湖北麻城东北,一说今汉川北),并展开追击,长驱攻入楚都郢,终成破楚之功。由于怀有强烈的个人复仇愿望,在楚未能安抚民心,激起楚国上下反对,致使吴军难以立足。阖闾死后,继事吴王夫差。二十六年,吴、越夫椒之战,越惨败几于亡国,夫差急于图霸中原,欲允越求和之时,伍子胥预见到两国不能共存之势,又洞察越王勾践图谋东山再起之心,力谏不可养痈遗患,而应乘势灭越。夫差不纳,坐视越国自大。三十六年,及见夫差欲率大军攻齐,越王勾践率众朝贺,再度劝夫差暂不攻齐而先灭越,以除心腹之患,又遭夫差拒绝。知夫差昧于大势而不可谏,吴国必为越国所破灭,为避祸而托子于齐国鲍氏,反遭太宰伯嚭诬陷,被逼自杀。死后仅十年,越灭吴,终应其言。春秋末期吴国兴亡,伍子胥举足轻重。其治国用兵,以务实为旨,远见卓识,谋略不凡。《汉书·艺文志》著录兵书《伍子胥》十篇、图一卷,虽已亡失,当证伍子胥生前有其军事著作。
注:由于怀有强烈的个人复仇愿望,在楚未能安抚民心,激起楚国上下反对,致使吴军难以立足其原因应该是:他本是楚国人,攻破楚都后,楚昭王逃跑了,子胥没能抓到他,于是把仇人楚平王的尸体挖出来并用鞭子抽了300下才罢手。
及吴兵入郢,伍子胥求昭王。既不得,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以泄仇恨。最终却被吴王夫差疏远,以致被迫自杀。
伍子胥的父亲叫伍奢,是楚国的栋梁之臣。楚王忌惮伍奢的军功炳灼、功高盖主,设计杀害了他。楚王要斩草除根,急令伍奢的两个儿子入京面圣。伍子胥的哥哥心知难逃一死,为了维护父亲名誉还是入京,遭杀害,而伍子胥则一路逃至吴国。他决心辅佐吴王灭楚报仇。为了尽快引起吴王注意,他在集市扮成算命先生,终于被吴相注意带入宫,最后为吴王夫差所重用。伍子胥颁布法令,整顿军政,使吴国逐渐强大起来。后来,吴国攻破楚都郢,伍子胥挖出楚王尸骨鞭尸数百一雪前耻。伍子胥晚年,夫差决定出兵齐国,伍子胥力谏不可。越王勾贱派来的内奸趁机进馋言,夫差认为伍子胥有反心将他赐死。死前,伍子胥说要将他的眼睛挂在吴都城门上见证吴国的灭亡。果然他死后不久吴国被越国灭亡,越王勾贱也成了春秋最后一个霸主。(以上均为本人原创,无参考)
伍子胥本为楚国人。性刚强,青少年时,即好文习武,勇而多谋。周景王二十三年(前522),因遭楚太子少傅费无忌陷害,父、兄为楚平王所杀,被迫出逃楚国,发誓必倾覆楚国,以报杀亲之仇。
智勇双全,刚正不阿。为楚国尽心尽力,可惜遇到迷恋美色的夫差,被反间计给害死了

关于对伍子胥坎坷一生的评论

王安石:“子胥出死亡捕窜之中,以客寄之一身,卒以说吴,折不测之楚,仇执耻血,名震天下,岂不壮哉!”
司马光:“昔周得微子而革商命,秦得由余而霸西戎,吴国得伍员而克强楚国,汉得陈平而诛项籍,魏得许攸而破袁绍;彼敌国之材臣,来为己用,进取之良资也。”
楚国公子哥儿——流亡者——吴国公子光门客——吴国“行人”(相当于外交部长兼政府高级顾问)——吴国相国
结局:伏剑自杀(史载),死后升级为为潮神(传说)
历史评价:少好于文,长习于武,有文治邦国,武定天下之才
一人之来可以兴国,一人之死可以亡国,这就是伍子胥的传奇
本文标题: 怎样看待伍子胥的一生,应该如何全面评价他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246125.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北宋为什么不把首都设在长安(西安)为什么有些病人看起来很轻实际上很重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