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有十六位皇帝,但是为什么只有十三陵

发布时间: 2022-11-04 16:00:47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84

明朝的皇帝有16位,为何北京的明朝皇陵却是“十三陵”?明朝皇陵只埋葬了明朝的十三位皇帝,故称十三陵。明十三陵是明朝历届在位皇帝的...

明朝有十六位皇帝,但是为什么只有十三陵

明朝的皇帝有16位,为何北京的明朝皇陵却是“十三陵”?

明朝皇陵只埋葬了明朝的十三位皇帝,故称十三陵。

明十三陵是明朝历届在位皇帝的墓葬群,在北京的天寿山。明十三陵是迁都北京后,13位皇帝陵寝的总称,有长陵明成祖、献陵明仁宗、景陵明宣宗、裕陵明英宗、茂陵明宪宗、泰陵明孝宗、康陵明武宗、永陵明世宗、昭陵明穆宗、定陵明神宗、庆陵明光宗、德陵明熹宗、思陵明思宗,故称明十三陵。

朱元璋驾崩,朱棣发起“靖难之役”篡位,皇位得手,将首都由南京迁到北京,朱元璋被埋葬在南京,就是现在的明孝陵。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是没有葬在北京,葬在了现在的南京的紫金山的明孝陵,明首都在南京,并未迁到北京。明孝陵建于洪武十四年,皇后马氏谥号是"孝慈高皇后",因奉孝治天下,故"孝陵",洪武十五年马皇后去世,葬入孝陵,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去世,与马皇后合葬。

另一位没葬入明十三陵的皇帝是朱允炆,朱元璋孙子,性格与朱元璋完全不同,当皇帝后削藩,后来在朱棣发动的“靖难之役”中失败,逃出南京城,下落不明,结局众说纷纭,有人说自焚死亡,有人说逃往海外,明朝十六位皇帝中是仅有的没有陵墓的。第一位葬入明十三陵的皇帝是明成祖朱棣。

第三位是明代宗朱祁钰,登基由于土木堡之变,朱祁镇被俘的迫不得已的举动,在土木堡之变中,皇帝被瓦剌俘,朝中大臣为稳定局势推朱祁钰上位,不幸是朱祁镇回归,在心腹的支持下通过夺门再成为皇帝,朱祁钰退位,暴毙身亡,朱祁钰死后其兄不承认帝王身份,葬在景泰陵,依照亲王的规格实行葬入的。

明朝总共有十六位皇帝,为何明朝的皇陵被称为明十三陵?

首先,声明一下,既然题目讨论的是“明朝16位皇帝”,那么咱就以“生前在位且被广泛承认”的16位明朝皇帝。睿宗献皇帝朱祐杬,以及太祖高皇帝朱元璋之四世先祖,均为追尊,是为“非生前在位”,不列入讨论。懿文太子朱标,薨后曾追尊兴宗孝康皇帝,此后复称懿文太子,是为“不被广泛承认”,亦不列入讨论。

声明完毕,然后罗列下明朝16位皇帝,以便展开回答。

(1) 太祖朱元璋,(2) 建文帝朱允炆,(3) 成祖朱棣,(4) 仁宗朱高炽,(5) 宣宗朱瞻基,(6) 英宗朱祁镇,(7) 景帝朱祁钰,(6) 英宗朱祁镇,(8) 宪宗朱见濡,(9) 孝宗朱祐樘,(10) 武宗朱厚照,(11) 世宗朱厚熜,(12) 穆宗朱载坖,(13) 神宗朱翊钧,(14) 光宗朱常洛,(15) 熹宗朱由校,(16) 崇祯帝朱由检。

注:宪宗朱见濡、穆宗朱载坖,这两位的名讳没写错!若有疑问,请自行查阅资料,不在这里展开了。

十六位皇帝细数完了,为何只有“十三陵”,其实答案很简单。

第一,明十三陵在今北京,是成祖朱棣迁都顺天后的皇陵群。太祖朱元璋孝陵,在应天,今南京。

第二,建文帝朱允炆,因成祖朱棣不承认其皇帝身份,故未建陵;景帝朱祁钰,因英宗朱祁镇不承认其皇帝身份,将其以亲王礼葬于金山口,即便宪宗朱见濡追复帝号,但其陵寝未列入正式的皇陵群。

如此,16帝,除去朱元璋、朱允炆、朱祁钰3帝,即13帝、13陵。

众所周知,皇陵是皇帝或者皇室成员的陵墓,在中国的 历史 上总共出现了两百多位皇帝,他们每一位都留下了许多宝藏。按理说,皇帝都应该拥有自己的皇陵,但是事无绝对, 历史 中的皇帝也有没有自己皇陵的。 明朝是一个距离我们现代比较近的朝代,明朝总共有着十六位皇帝,但是著名的明朝皇陵却被称为明十三陵,这是为何?因为里面埋葬的只有十三位明朝皇帝,那还有三位去哪里了呢?


明十三陵是修建于永乐皇帝时期的,也就是朱棣建立的,朱棣是明朝的第三位皇帝,在他前面有朱元璋和朱允炆,这两位皇帝都没有葬在明皇陵中。

第一位皇帝朱元璋,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从乞丐变身为了皇帝,朱元璋一路上肯定是吃过不少苦的,洪武元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开始了朱元璋的治国天下,他建国之后,励精图治,专心治理国家,平定边疆动乱,使得国家的经济得到了一定的恢复,史称洪武之治。 洪武三十一年,由于朱元璋常年的操劳,积劳成疾,驾崩于应天皇宫,朱元璋死后葬于紫金山孝陵。


第二位皇帝朱允炆,朱允炆是朱元璋的孙子,这明朝的第二位皇帝本是朱允炆的父亲朱标来当的,但是这朱标英年早逝,朱元璋很是喜欢朱标,朱标死后,朱元璋就爱屋及乌将皇位传给了朱允炆。朱允炆从小性格沉稳,喜爱读书,并且从小十分腼腆,深受儒家教育,虽然朱允炆有着很高的才华,但是在治国方面却是毫无经验,就连身边信任的大臣也是只会读书的书呆子,所以朱允炆继位之后,慌忙的集中皇权。

朱允炆和大臣们整日谈论治理国家的宏图政策,但是由于他们没有治国经验,所以都是纸上谈兵,在集中皇权方面,他们采用削藩的方式,最终导致了朱棣起兵,建文四年,朱棣兵力强盛,朱允炆带领的朝廷不堪一击,最终败给了朱棣。 六月十三日,朱棣攻进了南京城内的皇宫,而朱允炆却在战乱中不知所踪,最终下落成谜,因此朱允炆没能葬入明十三陵。


还有一位没进明十三陵的皇帝是明朝的第七位皇帝朱祁钰,朱祁钰本不是皇帝,但是在正统十四年的时候,朱祁钰的哥哥明英宗御驾亲征,朱祁钰替哥哥监国,之后明英宗被俘虏,明朝举国无首,当时太后和大臣们都很是着急,在大臣们的商议下决定立朱祁钰为新帝,就这样朱祁钰成为了明朝的第七位皇帝。

当时明英宗正被瓦剌俘虏,瓦剌原本是希望可以通过俘虏明英宗来向明朝捞点好处,但是朱祁钰登基之后完全不理会瓦剌的要求,瓦剌见到无利可图,于是便放走了明英宗。明英宗回到明朝之后,发现自己的弟弟取代了自己,成为了皇帝,而自己成为了太上皇,明英宗十分生气,但是刚回去就被弟弟朱祁钰给软禁起来了,朱祁钰的皇位虽然是大臣们推举的,但是朱祁钰不愿意归还皇位,并且挽救了明朝的危机,所以为了稳固皇位,朱祁钰软禁明英宗。


在当初明英宗被俘虏的时候,太后留了一手,就是虽然推举了朱祁钰为皇帝,但是立了明英宗的儿子为太子,于是朱祁钰便花费了好大的功夫在太子这件事情上,并且最终让自己的儿子成为了太子,可是没想到的是太子刚立不久就离世了,这让朱祁钰很是悲伤,后来大臣认为明朝皇位应该属于明英宗这一边,于是大臣们都支持明英宗, 最终明英宗复位,朱祁钰被明英宗软禁至死,并且朱祁钰死后,明英宗认为他是夺自己皇位的人,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皇帝,所以不让朱祁钰葬入皇陵,因此朱祁钰成为了第三位没有葬入皇陵的皇帝。

众所周知明朝共有十六位皇帝,为什么北京只有明十三陵的存在?

因为明朝有三位皇帝并未葬在这处皇陵之中,按照在位时间顺序分别是朱元璋、朱允炆以及朱祁钰。

朱元璋:葬于南京明孝陵

众所周知,朱元璋乃是明王朝的开国皇帝。他在争夺天下时最先收复的是江南地区,是以他将称帝地点定在了南京。不仅如此,朱元璋在称帝之后还将南京设为了国都。南京竟是国都,且朱元璋在位期间也未曾迁都过,那么他的陵墓自然也就就近建在了南京。朱元璋的明孝陵具体位于南京紫金山南麓,于1381年开始修建,后于1405年建造完成。在明孝陵开建的第二年身为朱元璋原配皇后的马皇后便因病逝世,随后被葬入该陵墓。而后在1398年的时候,积劳而逝的朱元璋也被葬入明孝陵。

朱允炆:不曾建有陵墓

朱元璋驾崩之后,身为其孙子的朱允炆接任为明朝皇帝。朱允炆的在位时间是1398年6月至1402年7月,前后仅在位四年左右时间。而在这短暂的在位时间里,朱允炆的精力主要是放在平定燕王叛乱这一事情上,所以并不曾下令为自己修建陵墓。而待燕王于1402年顺利攻进南京之后,朱允炆便自此不知所踪。而燕王朱棣在登基之后也未曾下令为朱允炆补建陵墓,是以当了四载皇帝的朱允炆成了明朝十六帝中唯一一个没有陵墓的。

朱祁钰:死后被剥夺葬入皇陵的资格

朱祁钰是明朝的第七任皇帝,前后共在位七年。朱祁钰的登基时间是1449年,这一年明朝经历了国君被俘这一重大变故。被俘的明朝国君是朱祁钰的兄长,即明英宗朱祁镇。也正是因为这一变故的发生,朱祁钰才会急急忙忙地被拥立为帝。而就在他在位的第七年,部分朝臣因见他病重,外加他无子可承皇位,于是便合起伙来将返明之后一直被软禁的明英宗给重新复立为了皇帝。而明英宗在重登皇位之后为了报复,他在朱祁钰去世之后直接捣毁了朱祁钰先前修建于明十三陵内的陵墓,然后只许朱祁钰以王爷的身份入葬至景泰陵。

明十三陵是坐落在北京昌平的一片皇陵,皇陵三面环山,陵前有一条小河曲折蜿蜒,整个皇陵占据了昌平最好的风水,但是你会有一件事情感到奇怪,明朝一共有16个皇帝,而北京这里只有明十三陵,其他三个皇帝都去哪里了,我们来看看明十三陵到底埋葬着那些皇帝。从朱元璋建立大明朝到崇祯亡国,明朝享国276年,而这其中一共传了十六个皇帝,其中分别是明太祖朱元璋、明惠帝朱允炆、明成祖朱棣、明仁宗朱高炽、明宣宗朱瞻基、明英宗朱祁镇、明代宗朱祁钰、明宪宗朱见深、明孝宗朱佑樘、明武宗朱厚照、明世宗朱厚熜、明穆宗朱载垕、明神宗朱翊钧、明光宗朱常洛、明熹宗朱由校、明思宗朱由检,其中除了明太祖、明惠帝、明代宗之外,

其他十三个皇帝尽数葬到了明十三陵,刚好十三个皇帝。而其他三位就有的说了,首先就是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那可是打天下的人,但是朱元璋最早是在南京做的京师,所以朱元璋的陵墓就葬在了南京市的玄武区,也就是“明孝陵”。话说这明孝陵可是朱元璋从洪武十四年一直建到了永乐三年,

先后调用军工10万多人,历时25年之久,承唐宋帝陵“依山为陵”旧制,又创方坟为圜丘新制。将人文与自然和谐统一,达到天人合一的完美高度。明惠帝就是朱元璋的孙子朱允炆,话说朱允炆本来即位之后严惩宦官,改革了朱元璋的一些弊政,怎么看都是一位贤明的君主。但是由于朱允炆想要稳固皇权,

于是就削弱藩王导致了燕王朱棣以“清君侧”的名义造反。而姜还是老的辣,朱允炆根本斗不过朱棣,反而还在燕军进京之后,自己烧死在了南京皇宫,但是有人说朱允炆去做了和尚,但归根到底朱允炆还是没有个消息,所以朱允炆也没有葬在明十三陵。

因为明朝有三位皇帝并未葬在这处皇陵之中,按照在位时间顺序分别是朱元璋、朱允炆以及朱祁钰。

朱元璋:葬于南京明孝陵
众所周知,朱元璋乃是明王朝的开国皇帝。他在争夺天下时最先收复的是江南地区,是以他将称帝地点定在了南京。不仅如此,朱元璋在称帝之后还将南京设为了国都。南京竟是国都,且朱元璋在位期间也未曾迁都过,那么他的陵墓自然也就就近建在了南京。朱元璋的明孝陵具体位于南京紫金山南麓,于1381年开始修建,后于1405年建造完成。在明孝陵开建的第二年身为朱元璋原配皇后的马皇后便因病逝世,随后被葬入该陵墓。而后在1398年的时候,积劳而逝的朱元璋也被葬入明孝陵。

朱允炆:不曾建有陵墓
朱元璋驾崩之后,身为其孙子的朱允炆接任为明朝皇帝。朱允炆的在位时间是1398年6月至1402年7月,前后仅在位四年左右时间。而在这短暂的在位时间里,朱允炆的精力主要是放在平定燕王叛乱这一事情上,所以并不曾下令为自己修建陵墓。而待燕王于1402年顺利攻进南京之后,朱允炆便自此不知所踪。而燕王朱棣在登基之后也未曾下令为朱允炆补建陵墓,是以当了四载皇帝的朱允炆成了明朝十六帝中唯一一个没有陵墓的。

朱祁钰:死后被剥夺葬入皇陵的资格
朱祁钰是明朝的第七任皇帝,前后共在位七年。朱祁钰的登基时间是1449年,这一年明朝经历了国君被俘这一重大变故。被俘的明朝国君是朱祁钰的兄长,即明英宗朱祁镇。也正是因为这一变故的发生,朱祁钰才会急急忙忙地被拥立为帝。而就在他在位的第七年,部分朝臣因见他病重,外加他无子可承皇位,于是便合起伙来将返明之后一直被软禁的明英宗给重新复立为了皇帝。而明英宗在重登皇位之后为了报复,他在朱祁钰去世之后直接捣毁了朱祁钰先前修建于明十三陵内的陵墓,然后只许朱祁钰以王爷的身份入葬至景泰陵。
因为明朝十六位皇帝有两位葬在别处,一位下落不明,而只有其余十三位皇帝葬在了天寿山,所以被称为“十三陵”。
有13位皇帝葬在了这个地方,其余的三位并没有葬在这里。这三位君王是朱元璋,朱允炆以及朱祁钰。

明朝十六个皇帝为什么只有十三陵?

因为有三个皇帝没有葬在明十三陵。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建都于南京,死后葬于南京钟山之阳称“明孝陵”。第二帝朱允炆(建文帝)因其叔父朱棣以“靖难”(为皇帝解除危难)为名发兵打到南京,建文帝不知所终。

有人说出家当了和尚,总之是下落不明(这在明朝历史上是一个悬案),所以没有陵墓。第七帝朱祁钰,因其兄英宗皇帝朱祁镇被瓦剌所俘,宫中无主,在太后和大臣的旨意下即了帝位。

后英宗被放回,在心腹党羽的策划下,搞了一场“夺门之变”,英宗复辟,又坐了皇帝。朱祁钰被害死,英宗不承认他是皇帝,将其在天寿山区域内修建的陵墓也给捣毁了。

而以“王”的身份将他葬于北京西郊玉泉山。这样,明朝十六帝有两位葬在别处,一位下落不明,其余十三位都葬在天寿山,所以称“明十三陵”。

扩展资料:

没有葬在明十三陵的三位皇帝:

1、朱元璋

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人 ,汉族,字国瑞,原名重八,后取名兴宗,参加郭子兴军改为现名朱元璋。中国古代政治家,战略家,军事统帅,明朝开国皇帝。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病逝,享年71岁,庙号太祖,谥号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葬明孝陵。

2、朱允炆

朱允炆(1377年12月5日—?),明朝第二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之孙、懿文太子朱标次子,1398年6月30日-1402年7月13日在位,年号建文,故后世称建文帝,又作朱允文、朱允汶。

朱允炆于靖难之役后下落不明,谁也不能肯定他是否真的被烧死了;后来对他的帝业抱同情心的历史学家们都说他乔装成和尚逃离南京。

当时官方的记载当然只能说皇帝及其长子已死于难中;否则,燕王就不可能名正言顺地称帝了。朱允炆最后的真正命运仍然是一个谜。

3、朱祁钰

朱祁钰(1428年—1457年3月23日),即明代宗,明宣宗朱瞻基次子,明英宗朱祁镇异母弟。母贤妃吴氏,明朝第七位皇帝,在位时间1449年―1457年,年号景泰(1450年—1457年)。

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夺门之变爆发,明英宗复位,改元天顺。二月,明英宗废朱祁钰为郕王,软禁于西苑。不久朱祁钰去世,享年三十。明英宗上谥号曰戾,按亲王礼葬在北京西山,即景泰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明十三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朱祁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朱允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朱元璋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建都于南京,死后葬于南京钟山之阳称“明孝陵”。第二帝朱允炆(建文帝)因其叔父朱棣以“靖难”(为皇帝解除危难)为名发兵打到南京,建文帝不知所终。有人说出家当了和尚,总之是下落不明(这在明朝历史上是一个悬案),所以没有陵墓。第七帝朱祁钰,因其兄英宗皇帝朱祁镇被瓦剌所俘,宫中无主,在太后和大臣的旨意下即了帝位。后英宗被放回,在心腹党羽的策划下,搞了一场“夺门之变”,英宗复辟,又坐了皇帝。朱祁钰被害死,英宗不承认他是皇帝,将其在天寿山区域内修建的陵墓也给捣毁了。而以“王”的身份将他葬于北京西郊玉泉山。这样,明朝十六帝有两位葬在别处,一位下落不明,其余十三位都葬在天寿山,所以称“明十三陵”。
建文帝,崇祯帝,永历帝三人无陵。建文生死不知无陵,崇祯煤山自溢无陵,永历明朝最后一个皇帝,建国南明,人戏称“跑的快”是中国历史上最能跑的,从金陵,两湖,广东,广西,贵州,云南,最后跑到缅甸
朱元璋的墓在南京。建文帝在“靖难之役”生死未卜。还有一个就清楚了。所以就是十三陵了
明开国皇帝朱元璋,安徽凤阳人,做过和尚、当过乞丐,参加农民起义,最后打下大明江上的时候定都南京(金陵),也死在南京,当然陵墓建在南京。明朝第二个皇帝是朱元璋的孙子,因为太子(朱元璋长子)先逝,重立的太子(皇储,也就是准皇上)是长孙,此人做皇帝没有几年因为要收各王叔的兵权,最后燕王朱棣发兵从北京打到南京,在攻进都城的时候,皇帝走散,一直没有找到,只到现在也是一个迷,他自然就没有皇陵。明最后一亡国皇帝死后葬在另一地方(亡国之君,自然没有气派的皇陵)所以这是里只有13个皇陵。

明朝一共16位皇帝,为什么明代皇陵叫做十三陵?

明朝十六帝,明皇陵叫“十三陵”,这是为啥?那是因为明皇陵有三处,“十三陵”只是其中一处而已。一个皇帝葬在南京紫金山,一个皇帝葬在北京玉泉山,十三个葬在北京天寿山,另外一个皇帝没有进皇陵。为什么明皇陵不在一处呢?这要从明朝的两次皇位争夺“政变”说起。

孝陵和“靖难之役”

开国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最开始的都城是在南京。很自然地,朱元璋死后,就葬在了南京紫金山南边。朱元璋陵还合葬了马皇后,其宏大规模在历史上也是能排上名次的,命名为“孝陵”。这是第一处明皇陵,没发生意外的话,明朝以后的皇帝也会葬在这附近。

明孝陵

朱元璋死后,直接把皇位传给了孙子朱允炆。朱允炆上位后,打击藩王势力,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与朱允炆争夺皇位。没想到期初处于劣势的朱棣,居然成功打进了南京城坐上皇位。而朱允炆则是生不见人、死不见尸,也就没有葬进皇陵。燕王朱棣摇身一变成为明成祖朱棣,并且将国度都迁到北京。

“土木堡之变”和“夺门之变”

从朱棣开始,明朝所有的皇帝,都葬在了北京天寿山的“十三陵”。只有一个例外的,就是明代宗朱祁钰(年号景泰)。朱祁钰是唯一一个,葬在北京玉泉山明皇陵的皇帝。什么原因呢?这要从他哪个坑人的哥哥朱祁镇说起。

十三陵(明)

明英宗朱祁镇,就是“土木堡之变”的主角。1449年,明英宗在太监王振鼓动下,带领百十号高级文官武将,发兵25万御驾亲征蒙古瓦剌。这一战,明军全军覆没精锐尽失,明英宗朱祁镇成为的阶下囚,蒙古骑兵接着兵围北京城。高级官员战死50多人,导致朝廷官员出现断层,在于谦等人的维持下,郕王朱祁钰火线登基,打退蒙古骑兵,明朝转危为安。

景泰陵(明)

蒙古瓦剌看着明朝有了新皇帝,俘虏的旧皇帝朱祁镇就没有用了,就把朱祁镇放了回来。朱祁镇不甘心做太上皇,则趁着弟弟朱祁钰生病,发动“夺门之变”政变,重新夺回皇位。朱祁钰被废为郕王,不久暴毙,只是以王爷的规格安葬在北京玉泉山。

后来,朱祁镇的儿子明宪宗朱见深即位后,为叔叔抱不平,为朱祁钰恢复帝号,将他陵墓扩建为皇帝规格,称为“景泰陵”。

思陵(明)

十三陵里面的太监墓

十三陵里面有个“思陵”,是李闯王为崇祯和周皇后建的合葬陵。野史传闻里面,李闯王荒淫暴戾,对崇祯尸体各种侮辱,其实都是谣传。李闯王并没有让崇祯抛尸荒野,而是很厚道地安葬了崇祯,规模小点但也是皇帝待遇。而且为忠心殉主的太监王承恩也进行了安葬,就安葬在思陵的旁边。王承恩因为忠义,成为历史上名声最好的太监之一。

本文标题: 明朝有十六位皇帝,但是为什么只有十三陵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244372.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有哪些些历史名人的名字容易读错抗菌药物和抗生素有哪些区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