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为什么很少举行成人礼,冠礼是否为皇室贵族所专有

发布时间: 2022-10-13 21:01:48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93

皇家从出生就彩排的冠礼,缘何在民间却可有可无?皇家从出生就彩排的冠礼,在民间可有可无的原因是冠礼的成本太高,普通家庭无法负担。冠...

中国古代为什么很少举行成人礼,冠礼是否为皇室贵族所专有

皇家从出生就"彩排"的冠礼,缘何在民间却可有可无?

皇家从出生就“彩排”的冠礼,在民间可有可无的原因是冠礼的成本太高,普通家庭无法负担。

冠礼,作为一种古代传统的礼仪,是指男子二十岁的成人礼,在这个场合,男子要改变发型,带上表示已经成年的帽子。作为《周礼》的一部分,是封建礼教中很重要的一个仪式。

在不同等级的人身上,冠礼的含义各不相同。在把握整个历史方向的皇家,把冠礼看的尤为重要,与“婚丧嫁娶”的重要性是可以比肩的。因为冠礼不仅意味着皇嗣的成年,更意味着一种政治能力的提升。尤其是太子的冠礼更是要选择一个黄道吉日,然后皇帝要亲自主持,文武百官要来庆祝。这个仪式意味着储君的长大,太子的政治影响要上升一个层次,更重要的是大家冠礼之后会对这个储君能力进行测评,来看其是否是继承大业的最佳人选,这关乎着东宫之位乃至日后的君主之位到底花落谁家。

相比较贵族来说,民间就不会把这个冠礼看的尤为重要,因为冠礼仪式会花费很多钱,大多数的人经济条件是达不到的,大家有时连饭都吃不起,更别说把冠礼当作一个男子成年的仪式来进行大操大办了,往往是把成年的儿孙叫到祖宗的排位前进行训话磕头,就草草了事的。对于普通的布衣家庭,如果讲究一点的话,冠礼会连同婚礼一同去办,也就是一场酒席办两个仪式,这样十分划算,又不失体面。但是冠礼对于这个家庭的意义就是劳动人口的产生,这个男子成年就代表他有他的劳动力价值,可以成为整个家族的收入来源,而不是嗷嗷待哺的孩童。

“冠礼”对于大部分家庭是没有什么实际重大的意义的,它比不上婚丧嫁娶的重要性,所以在民间就可有可无,甚至销声匿迹。

如果古代男子成年了不行冠礼,会怎么样?有很多种原因

古语有云:“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为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来稀,八十耄耋。”不同的年岁有不同的称呼也该有不同的作为和思想,其中“二十弱冠”就是指男子的成人之年,这时要行冠礼,带上表示已经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而女子成年为十五岁,称为“及笄之年”,这一年举行及笄礼以示成年可以出嫁。这样的仪式起源于周代直到满清入关后才被废止。那么这样的仪式到底是什么样的呢?在《仪礼·士冠礼》中我们可以找到答案。

在正式举行冠礼之前,有许多的准备工作要做。首先是“筮日”为的是求一个好日子来举行人生仪式中重要的成人仪式——“求其永吉”,在日子定下来之后,主人(将冠者的父亲)就要“戒宾”,也就是他要提前三日通知自己的同僚、朋友并且邀请他们去观看自己儿子的成人礼,当冠礼仪式的嘉宾。
“戒宾”之后还要“筮宾”,通过再次占筮的方式,从刚刚通报的同僚朋友中选出德高望重的人担任加冠的正宾称为“赞者”,一旦确定,正宾就必须要到场,因为正宾在仪式进行过程中承担着很多重要的作用,例如为将冠者整理衣冠、表字等工作。把日期、宾客都确定下来之后就是期待着正式加冠的日子。

到了正式举行仪式的那一天,加冠者早早地要进行沐浴和特定梳洗,家中要“陈服器”,父母负责迎赞者入庙。等客人和主人都各就各位之后,加冠就正式开始了。加冠有“三加之礼”,就是说要加三次冠。
第一次加冠称为“始加”,将淄布冠加在将冠者之首,缁布冠就是块黑布,据说远古时人以白布为冠,逢祭祀就把冠染成黑色。意在缅怀祖先,不忘先辈创业艰辛。“始加”的祝词是“令月吉日,始加元服。弃尔幼志,顺尔成德,寿考惟祺,介尔景福”提醒加冠者已经成年,要承担起相应的责任,也祝福他一直到寿考之年都有福气,后面两次加冠的祝词意义也大部分相似;
第二次加冠称为“再加”,将皮弁加于将冠者之首,皮弁是用白色鹿皮缝制,用于军礼、田狩礼的场合,意味着将冠者可以保家卫国。“再加”的祝词为“吉月令辰,乃申尔服。敬尔威仪,叔慎尔德。眉寿万年,永受胡服”;
第三次加冠称为“三加”,将爵弁加于将冠者之首。“爵”通“雀”,爵弁质料之色与雀头之色都是赤而微红故称。爵弁使用于协助国君祭祀等重要场合,因此完成这一层的加冠就意味着被所在阶层的正式接纳。“三加”的祝词为“以岁之正,以月之令,咸加尔福。兄弟具在,以成厥德。黄耇无疆,受天之庆。”
我们可以看到,这三次所加的冠越来越尊贵,被冠者所将承担的责任也越来越重要,因此这三次加冠之义在于“三加弥尊,加有成也。”通过这三冠连加来激励冠者由卑而尊地不断进取,向真正的成人成长。

“已冠而字之,成人之道也。”加冠之后最重要的就是“取字”,正宾为加冠者赐本名之外的寻常称谓,这个称谓就是“字”,用“字”来代替“名”,此后只有父母国君可以直呼其名,意在崇敬父母为冠者所取的名字。在完成这一系列的程序之后,加冠者就可以以成人之礼拜见尊长,宣告自己已经成人,拜见的顺序大致是母亲、亲戚、姑姑姐姐、国君、卿大夫乡先生等人。
以上就是“士冠礼”的主要过程,“及笄礼”在《仪礼》中没有详细的记载,但是在宋代的史书中也有所描写,它大部分的过程都和“士冠礼”相似,只不过女子所加不是帽子而是笄,类似于簪子的饰品。

成人礼结束后,就意味着在社会上已经认同你成年人的身份了。那么作为成年人自身又该怎么认识自己的身份呢?这就要求我们去理解冠礼之义,也就是成年的意义。
在《礼记·冠义》中有这样一段话:“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仪也。礼仪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容体正,颜色齐,辞令顺,而后礼义备,以正君臣,亲父子,和长幼,君臣正,父子亲,长幼和,而后礼义立。故冠而后服备,服备而后容体正,颜色齐,辞令顺。故曰:冠者礼之始也”。这句话的大义就是强调作为人之根本的礼仪,其基本要求在于容貌体态端正,态度端庄,言辞谦逊,这些做到了之后才能使君君、臣臣、夫夫、子子。所以男子在二十岁之后的成人礼,戴上标志成人的帽子和穿上完备的服装,才能够更好地做到容貌体态端正,态度端庄,言辞谦逊,礼行而成人。也就是说“加冠”实际上是在赋予使命,赋予为人为臣为君的使命,正所谓“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这一个小小的成人仪式,看起来繁琐复杂但实际上每一步都有其中的道理,它不仅是一个仪式更是一种教育,一种孩童时期成长的总结和成人之后使命的赋予。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一些看起来新奇的现象,事实上都存在于中华文化中,只是被我们遗忘了。

清代为什么废止了成人礼

很简单,自古流传的成人礼与清朝的民俗相悖,因为清朝男士平时是不戴礼帽的!而且男士都要留辫,而成人礼可是要把头发盘起来的,严重和清朝满族的留辫思想相冲突!这种明显的汉族文化,清朝当然要禁止了!!

古代的成年礼本意是为了禁止与未成年的异性通婚。冠礼是成年礼的一种高级和代表性形式,也可以说是对成年人婚姻资格的一种道德审查。 冠礼即是跨入成年人行列的男子加冠礼仪

冠礼从氏族社会盛行的成丁礼演变而来,一直延续至明代。具体的仪式是由受礼者在宗庙中将头发盘起来,戴上礼帽。由于要穿戴的服饰很多,包括冠中、帽子、幞头、衣衫、革带、鞋靴等,于是分为3道重要程序,分3次将不同材料制成、代表不同含义的帽子一一戴上。“三加”之后,还要由父亲或其他长辈、宾客在本名之外另起一个“字”,只有“冠而字”的男子,才具备日后择偶成婚的资格。

古代贵族的加冠

  加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成年,那么你知道古代贵族的加冠?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古代贵族的加冠的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到你。

  古代贵族的加冠

  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成年。 汉刘向 《说苑·修文》:“冠者,所以别成人也……君子始冠,必祝成礼,加冠以厉其心。”后因以“加冠”指满二十岁。 古代男子成年时(二十岁)加冠的礼节。冠礼在宗庙中进行,由父亲主持,,并由指定的贵宾给行加冠礼的青年加冠。加冠后由贵宾向冠者宣读祝辞并赐上一个与俊士德行相当的美“字”使他成为受人尊敬的贵族。弱冠古人二十岁行加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首先加用黑麻布材质做的缁布冠,表示从有参政的资格,能担负起社会责任;接着再加用白鹿皮做的皮弁,就是军帽表示从要服兵役以保卫社稷疆土;最后加上红中带黑的素冠,是古代通行的礼帽,表示从可以参加祭祀大典。

  来历

  弱冠指男子20岁,也称加冠。古代男子年至二十便要宗庙中行加冠的礼数。冠礼由父亲主持并由指定的贵宾为行加冠礼的青年加冠三次分别代表拥有治人、为国效力、参加祭祀的权力。加冠后由贵宾向冠者宣读祝辞并赐上一个与俊士德行相当的美“字”使他成为受人尊敬的贵族。古时不论男女都要蓄留长发的他们长到一定的年龄要为他们举行一次“成人礼”的仪式。男行加冠礼就是把头发盘成发髻谓之“结发”然后再戴上帽子。《说文》里冠弁冕之总名也。谓之成人。《礼记曲礼上》记有男子二十冠而字。意思是举行加冠礼并赐以字。冠岁意思就是男子二十岁了说明他刚刚到了成人年龄二十岁也称“弱冠之年”。弱冠古人二十岁行加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指刚成年。指二十岁。弱冠古代男子20岁叫作“弱”这时就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地帽子。“弱冠”即年满20岁地男子。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地年纪。语出《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古代男子20岁行加冠礼表示已经成年。

  弱冠来历

  《元史王利传》上载“利自幼颖悟弱冠与魏初同学遂齐名诸名公交口称誉之。”又唐诗人杜甫的《进三大礼赋表》说“臣生长陛下纯朴之俗行四十载矣。与麋鹿同群而处浪迹于陛下丰草长林实自弱冠之年矣。”另《初刻拍案惊奇卷七》“法善弱冠时曾游括苍白马出石室内遇三神人。”这些古文中的“弱冠”都是指二十岁左右的男子。可是为什么把二十岁的男子称为“弱冠”呢?《礼记曲礼上》载有“二十曰弱冠。”又唐《孔颖达义》“二十成人初加冠体犹未壮故曰弱也。”是说古代时二十岁的贵族男子要举行加冠礼以示成年但身体还未发育强壮所以称弱而弱是年少之意。因后来就用“弱冠”泛指男子二十岁左右的年纪。古人非常视冠礼《礼记冠义》上说“冠者礼之始也。”意思是说冠礼是一切 礼仪 的开始;又《仪礼》共十七篇第一篇就是《士冠礼》。《礼记曲礼上》说“男子二十冠而字。”另《礼记冠义》“已冠而字之成人之道也。”意思是男子到了二十岁行过冠礼并为自己取个“字”(别名自即表示他已是个成年人了。源于周朝的“冠礼”是中国古代的成年礼。据专家考证古代早期的原始社会男女青年进入成年阶段时会举行一种仪式称为“成丁礼”、“入社礼”而这种“成丁礼”后来就演变成冠礼。

  冠礼仪式

  举行加冠礼仪式是非常讲究和慎的。据《仪礼士冠礼》上所载贵族男子到了二十岁由父亲或兄长宗庙里持冠礼。行加冠礼,首先要挑选吉日,选定加冠的来宾并准备祭祀天地、祖先的供品,然后由父兄引领进太庙祭告天地、祖先。冠礼进行时,由来宾依次加冠三次,即依次戴上三顶帽子。首先加用黑麻布材质做的缁布冠,表示从有参政的资格,能担负起社会责任;接着再加用白鹿皮做的皮弁,就是军帽表示从要服兵役以保卫社稷疆土;最后加上红中带黑的素冠,是古代通行的礼帽,表示从可以参加祭祀大典。三次加冠完成后人必须设酒宴招宾赞人(赞是宾的助手叫“礼宾”。“礼宾”后受冠者入内拜见母亲然后由宾取“字”代表今后自己社会上有其尊严。古人认为成年后只有长辈才可称其“名”一般人或平辈只可称其“字”因要取“字”便于别人称呼。接着再依次拜见兄弟拜见赞者并入室拜见姑姊。之后受冠者脱下最后一次加冠时所戴的帽子和衣服,穿上玄色的礼帽礼服带着礼品去拜见国君、卿大夫(乡有官位者)和乡先生(退休乡居的官员)。冠礼的仪式从周朝开始持续到明朝直到满清入关强令中国人移风易俗,冠礼也就逐渐没落而消失了。左思《咏史》诗之一“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

  加冠礼的程序

  加冠礼的程序有:1、布席告祖、筮卜吉期。 2、主人戒宾。

  3、礼馔于西塾。 4、彻筮席。

  5、布加冠席。 6、厥明告天。

  7、厥明告祖。 8、东荣盥洗。

  9、陈献礼器。

  10、司礼就位于「堂阶」。

本文标题: 中国古代为什么很少举行成人礼,冠礼是否为皇室贵族所专有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232871.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酒量大小和什么有关关于战争的书籍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