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真有成人礼吗

发布时间: 2022-10-13 19:00:22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83

谈谈古代的成年礼,导语:古时男子二十岁时就要举行冠礼,称为弱冠,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成年礼,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吧!,...

中国古代真有成人礼吗

谈谈古代的成年礼

导语:古时男子二十岁时就要举行冠礼,称为“弱冠”,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成年礼”,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吧!

【成年礼节】

人生虽然是一个整体,但是我们习惯将它分成不同的阶段来看,比如幼年、青年、中年、暮年或者晚年、老年。每一个阶段都有相应的任务,同时也有一定的仪式来提醒你在这一个阶段应该明确自己的目标。古人在男子二十岁的时候,会行冠礼,这种仪礼对男子的一生非常重要。

从原始社会起,就有了成年礼,延续了几千年的历史,这种礼节是年轻人踏入社会的关键。男子行冠礼,女子行笄礼,这意味着男女青年已经成熟,可以婚嫁,并从此作为一个成年人,有资格参加各项活动。

成年礼也称成丁礼,是由氏族的长辈为青年人举行的仪式,青年要经过这样的仪式,才能获得承认。在周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但是天子、诸侯为了早日执掌国政,很多都提前行礼。周文王就是十二岁而冠,成王十五岁而冠。

冠礼要在宗庙里举行,要延续两个月。在举行冠礼前,要先占卜一个吉日,然后把日子通知给亲朋好友,希望他们能一起来见证这个伟大的时刻。在前三天,又要挑选主持冠礼的大宾,并选一位“赞冠”协助冠礼仪式,这就像现在的见证人和助手。行礼时,受冠者的父亲、大宾及受冠的人都要穿礼服。而且,冠也就是帽子,有三顶,先加缁布冠,然后授以皮弁,最后授以爵弁。每次加冠毕,大宾都要对受冠者读祝词。祝词通常是:在这美好吉祥的日子,给你加上成年人的服饰,以后不要像个小孩子,要像一个大人,要保持威仪,培养美德。希望你健康长寿,前途光明。

这些流程都走完以后,受冠的人要去拜见母亲。再请大宾为他取字。这取字也是按规矩来的,周代通常取字称为“伯某甫”(伯、仲、叔、季,就是大老到老幺的顺序)。然后,父亲就送大宾出庙门,向他敬酒,感谢他帮忙主持冠礼,一般还要送五匹布、两张鹿皮和肉作为报酬。

到这时,已经成年了人,就穿着礼帽礼服去拜见国君,又提着野禽去拜见乡大夫等。如果这个人的父亲已经不在了,他就要向父亲的排位祭祀,表示在父亲面前完成冠礼。

这些都弄完了,就去拜见叔叔伯伯,然后一起吃饭。

这套程式是在少年十五岁至二十岁之间举行的.,各地的情况不一样。清中期以后,很多都把冠礼移到娶妻的前几天或前一天一并举行。也有的时候仪式简易,不宴请宾客,只在本家或自家范围内小规模进行。

【冠礼的常识】

古礼对参加成年礼的规模有要求,首先是举行成人仪式的成年者本人,然后是由宗子等男性宗亲长辈担任,现在来说就是冠者的父母双亲,还有一个德高望重的长辈,这是因为即将成年的男孩子,必须强调其作为男性的社会角色,正宾必须符合德高望重的要求,才可作为及冠者的人生向导和社会楷模。威严的祖父、父亲等男性长辈应该是最合适的人选,请德高望重的师长也很好。还要一个协助正宾加冠的助手,负责给冠者梳发、更衣,可选择师长、兄姊、好友等,还要三个为冠者托盘准备的人,可选择好友、兄弟姐妹,最后就是师长亲友等人,一起观礼。

冠礼中要行礼,一般是行正规揖礼:男子左手压右手,女子右手压左手,手藏在袖子里,举手到额头的高度,鞠躬九十度,然后起身,同时手随着再次齐眉,然后手放下。

正规的拜礼是:直立,举手加额如作揖,鞠躬九十度,然后直身,这段叫“鞠躬”,同时手随着再次齐眉。然后双膝同时着地,缓缓下拜,手掌着地,额头贴手掌上,这叫“拜”,然后直起上身,同时手随着齐眉,这叫“兴”。

中国成年礼是什么

中国成年礼是冠礼,古代嘉礼的一种,是古代中国汉族男性的成年礼。冠礼表示男青年至一定年龄,性已经成熟,可以婚嫁,并从此作为氏族的一个成年人,参加各项活动。中国古代汉族男子成年实行冠礼,女子成年实行的笄礼。古代成年先行冠礼,然后才行婚礼。

远古氏族社会时代,曾流行过一种“成丁礼”。氏族中的未成年者,可以不参加生产、狩猎活动,也不必参加战争,氏族对他们有哺育和保护的责任。但在他们到达成人的年龄后,氏族则要用各种方式测验其体质与生产、战争技能,以确定其能否取得氏族正式成员的资格。

随着社会的发展,成丁礼在绝大多数地区都消失了,而中国的儒家看到了它的合理内核,将它加工改造为“冠礼”,作为人生礼仪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扩展资料:

中国台湾自上世纪90年代每年举办一次古典式成年礼仪。孔庙大成殿前,参加成年礼仪的年满20岁的男女 青年共300多名,男的穿蓝色长袍,女的穿白衣黑裙。

在鸣钟鼓、上香、献爵、献馔、读祝文之后,全体向至圣先师孔子神位行三鞠躬礼。然后,由12名代表走到铺红毯的受礼台上,由贵宾们将黑冠戴在男生的头上,女生的长发上则别上一支银色簪子,象征着“加冠”和“及笄”。

对代表未来的青年,通过一定的仪式作为成人的标志,社会予以承认又予以管理和约束,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成年礼仪培养起受礼者的社会责任心和义务感,其重要意义不可抹杀。在传统冠笄礼消泯很长一段时间后,海峡两岸几乎是同时悄然兴起了举办集体成人仪式。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成年礼

中国:我国先秦的成年礼以服饰改变为其最大特征,而其中最特别的即是头上的冠、笄,因此男子成年礼称为“冠礼”,女子则称为“笄礼”。先秦举行成年礼的年龄男子固定在二十岁,女子则须视其许嫁与否而定,许嫁者十五岁行笄礼,否则也是二十岁才行笄礼。举行方式则是采个别举行,地点选在宗庙神圣之地,日子需经卜筮而定,行礼当天,主人须邀请亲朋好友来观礼才算正式。

日本:每年一月的第二个星期一是日本传统的成人节,年满20岁的男女青年在这一天都穿上传统服装,庆祝成人。

韩国:成年礼较简单。男孩将长发束成顶髻,并受赠一顶传统式的马尾帽;女孩则将长发编成发髻,并将一支长长的装饰性发簪将发髻插定于脑后。
====
以下是中国各民族的成人仪式

普米族:兰坪、宁范等地的普米族每年过年都要为年满十三岁的儿童举行“穿裤子(裙子)”的成年礼仪式,亦即“成丁礼”。举行成年礼仪式的主要内容,就是给男孩穿上长裤,给女孩换上百裙长裙。举行过成丁礼的少男少女,标志着已长大成人,开始成为家庭的成员,可以参加成年人的各种活动,可以恋爱、结婚。

高山族中,成年礼只属于男性。在他们看来,成年是步入一生最辉煌的转折点,意味着成熟、独立和承担社会责任。各族群都非常重视成年礼仪,虽然仪式繁简不同,但都以崇尚勇武奋进为宗旨,鼓励青年人磨练成材。

泰雅人的成年礼比较简单。大约在每年的11月间,成年男丁由家长更换成年服饰,穿上红绒编织的上衣
、花色丁字裤,柬发于顶,红丝方鬓,择吉日良辰,携弓箭、刀予、酒糕等,到头目庭院聚集,聆听头目追述祖先的丰功伟绩,传授围追堵截、埋伏、设陷阱等战术要略,并宣誓恪守祖训,发扬光大。最后,饮宴歌舞。这些宣誓过的男孩就成了成年人了,于是便可以参加部落性的征战、耕猎等重大活动。

布农人的成年礼选择在丰年祭的这一天同时举行。成年男子挽手成圈,环绕着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老,聆听他回顾祖先征战的历史和英雄事迹,然后捧出一大杯新酿的粟酒轮流豪饮。饮酒前,每人自报姓名、家族系谱,然后高举酒杯一饮而尽,能一口气喝完大杯酒的人才称得上是男子汉。

阿美人的成年礼,因部落而异。其中有一种是以赛跑力仪式的内容。也通常在丰年祭时举行。赛程约五六里,路途坎坷不平,有山庄、平原和沙滩。小伙子们身戴避邪的姜叶环饰,赤裸上身,腰间围着白色丁字裤,神态威武。一声令下,小伙子们个个争先,犹如奔腾的骏马,展开激烈的角逐。沿途有亲属或恋人呐喊助威,并携带糕点、酒以备犒赏。后面有一勇士督阵,一手拿着长矛,一手提着白鸡,用持予的手不停地拔毛,朝落后者的后背抛撒,祈神禳助。同时高声喊道:“祖灵与你同在,吉祥随神俱来,跑呀!”经过一番激烈的追逐,夺魁的男子被任命为成丁年龄级别的首领,然后率领大家沐浴海滨,祈求海神净化身心,赐予无敌的力量,同时也让长矛沾洗海水,借以拭去污秽邪气,得到无坚不摧的灵气。从此,几经过赛跑考验的男子,还要加入会所严格训练,逐级晋升。

曹人的成年礼也在丰年祭上举行,届时成年小伙子要接受“杖管”的考验,即由部落长老持藤杖逐一拍打小伙子们的臀部,并厉声训斥道:“勿贪玩,如偷懒,牢记祖先遗训!”小伙子们要默然接受杖打,不能流露出痛苦的样子,然后随长老绕村一周,再回会所歌舞尽兴,通宵达巴。从此,更换成年服饰,戴鹿皮帽、胸兜、披肩、胸衣,腰佩长刀,俨然上个勇士。

卑南人一生中要经历两次成年礼,第一次成年礼又称少年晋级会所礼仪,也就是猴祭,通常是在早稻收成后的11月间,为期十天,主要仪式有:清扫道路后,各持棍棒挨家挨户进行驱邪活动,并接受青年级杖臂训戒。第三天举行庄严的杀猴祭。晋升少年会所后,正式围上黑色腰巾。第二次成年礼是在“猴祭”盛典后的第十天举行。成年祭又称大猎祭,主要让青年重新回到祖先战斗过的山林体验团猎,从而获得狩猎技能和传统道德教育。这次狩猎为期五天,首先由长老带领青年队伍进山,搭建起供老人食宿的茅棚和祭台。当夜,在狩猎营地点燃篝火,老人为青年举行庄严的“换巾”礼,即解下黑色腰巾,换上一条宽二尺半、长三尺,象征成年的蓝色腰巾。然后受命围猎,捕获的猎物当场宰杀祭神后,送给成丁的男子食用。第二天,青年们分赴深山密林,各自狩猎,充分展示自己的狩猎本领。狩猎过程必须遵守规定,饮食起居有严格的限制,而打猎的范围只限于山诸、鹿、樟等善于奔跑的动物。通过这次磨练,青年们才被承认为成年人,族人会在家乡等待他们的归来,欢庆又一批青年成长起来了。
成年礼。也叫冠礼,是跨入成年人行列的男子加冠礼仪。冠礼从氏族社会盛行的男女青年发育成熟时参加的成丁礼演变而来。汉代沿袭周代冠礼制度。魏晋时,加冠开始用音乐伴奏。唐宋元明都实行冠礼,清代废止。中国少数民族不少地区至今还保留着古老的成年礼,如拔牙、染牙、穿裙、穿裤、盘发髻等仪式。
冠礼,说通俗点也就是成年的男子带个帽子或扎头发
中国的成人礼只是听说过.没人见识或亲身经历过.

古代举行成人礼的时候是多少岁啊?

古代成人礼是在男子满二十岁,女子满十五岁的时候举行。

成人礼是在少男少女达到成人年龄时举行的象征迈向成人阶段的仪式。世界各国都有不同的各式各样成人礼。 

中国古代的成人礼指冠礼和笄礼,这个传统从西周一直延续到明朝,古代中国华夏族的成年礼,男子满20岁时行冠礼。

即加冠,表示其已成人,被族群承认,之后可以娶妻。女子则是在满15岁后行笄礼,及笄之后可以嫁人。

扩展资料:

古代举行成人礼的流程:

1、迎宾:

主人立于东等候宾客,有司托盘奉冠按方位立于西;冠者沐浴后,更换中衣,安坐于东房等候

2、就位:

正宾来到,父母亲上前迎接,相互行正规揖礼后入场,正宾落坐于正宾位,主人于宾客落坐后就坐于主人位。

主人起身,简单致辞,今天,拙子某某行成人冠礼,感谢各位的光临,下面,拙子某某成人冠礼正式开始。

3、冠者就位:

赞者先走出来,以盥洗手,于西阶就位,冠者穿中衣走出来,向参礼者行揖礼。然后面向西正坐在冠者席上,赞者为其梳头。

4、加冠:

冠者转向东正坐,有司奉上幞头或小巾,正宾接过,走到冠者面前,高声吟颂祝辞曰:令月吉日,始加元服。

弃尔幼志,顺尔成德。寿考惟祺,介尔景福。然后跪下为冠者戴上巾,然后起身,回到原位。赞者过来为冠者整理好幞头或巾。

冠者起身,宾向冠者作揖。冠者回到东房,赞者取衣协助,去房内更换与头上幞头或小巾相配套的圆领汉服或深衣。

5.拜礼:

冠者出房后,向参礼者展示。然后连续行三次正规拜礼,第一次向父母,第二次向主宾,第三次向天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成人礼

华夏族的成年礼,为男子冠礼,女子笄礼。
经书记载,实行于周代。按周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然天子诸侯为早日执掌国政,多提早行礼。传说周文王十二岁而冠,成王十五岁而冠。古代冠礼在宗庙内举行,日期为二月,冠前十天内,受冠者要先卜筮吉日,十日内无吉日,则筮选下一旬的吉日。然后将吉日告知亲友。及冠礼前三日,又用筮法选择主持冠礼的大宾,并选一位“赞冠”者协助冠礼仪式。行礼时,主人(一般是受冠者之父)、大宾及受冠者都穿礼服。先加缁布冠,次授以皮弁,最后授以爵弁。每次加冠毕,皆由大宾对受冠者读祝辞。祝辞大意谓:在这美好吉祥的日子,给你加上成年人的服饰;请放弃你少年儿童的志超,造就成年人的情操;保持威仪,培养美德;祝你万寿无疆,大福大禄。然后,受礼者拜见其母。再由大宾为他取字,周代通常取字称为“伯某甫”(伯、仲、叔、季,视排行而定)。然后主人送大宾至庙门外,敬酒,同时以束帛俪皮(帛五匹、鹿皮两张)作报酬,另外再馈赠牲肉。受冠者则改服礼帽礼服去拜见君,又执礼贽(野雉等)拜见乡大夫等。若父亲已殁,受冠者则需向父亲神主祭祀,表示在父亲前完成冠礼。祭后拜见伯、叔,然后飨食。此加冠、取字、拜见君长之礼,后世因时因地而有变化,民间自十五岁至二十岁举行,各地不一。

笄礼,即汉民族女孩成人礼,古代嘉礼的一种。俗称“上头”、“上头礼”。笄,即簪子。 自周代起,规定贵族女子在订婚(许嫁)以后出嫁之前行笄礼。一般在十五岁举行,如果一直待嫁未许人,则年至二十也行笄礼。
男子20 女子16男16女14只是代表身体初步成熟,不是成人。
20岁行弱冠礼,表示成年了
女子十五行及筓(因同“基”)礼,男子二十行加冠礼,表示成年

古时的成人礼是指?

  古代中国华夏族的成年礼:男子行冠礼(一般二十岁),女子行笄礼(一般十五岁)。
  古时成人礼指冠礼和笄礼,这个传统从西周一直延续到明朝。男子满20岁时行冠礼,即加冠,表示其已成人,被族群承认,之后可以娶妻。女子则是在满15岁后行笄礼,及笄之后可以嫁人。
  
  汉族自古就有成人礼仪,男孩子的叫做“冠礼”,女孩子的叫做“笄礼”。汉文化是礼仪的文化,而冠、笄之礼就是华夏礼仪的起点。为跨入成年的青年男女举行这一仪式,是要提示他们:从此将由家庭中毫无责任的“孺子”转变为正式跨入社会的成年人,只有承担成人的责任、履践美好的德行,才能成为各种合格的社会角色。通过这种传统的仪式,可以正视自己肩上的责任,完成角色的转变,宣告长大成人。汉族成年礼延续数千年,至满清入关后,满清统治者一纸令下,终结了绵延了几千年的成人礼,以致后来人只能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成年,现在正在逐渐恢复。
  冠礼和笄礼
  古代的成年礼本意是为了禁止与未成年的异性通婚。  
  冠礼是成年礼的一种高级和代表性形式,也可以说是对成年人婚姻资格的一种道德审查。
  即定日期。定在成人者生日(公历农历皆可)或对其有重要意义的日子。不过春节、中秋,家人团聚的日子,不宜请人来参加;清明主祭祀,主题不相符,家庙无法两用。
  冠礼即是跨入成年人行列的男子加冠礼仪。《礼记》云:“夫礼,始于冠”、“男子二十,冠而字”。对于冠礼非行不可,《礼记》的解释是:“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礼义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故冠而后服备,服备而后容体正、颜色齐、辞令顺……已冠而字之,成人之道也。”照这么说,不懂礼义的就不是人了,不行冠礼,则一生难以“成人”。
  冠礼从氏族社会盛行的成丁礼演变而来,一直延续至明代。具体的仪式是由受礼者在宗庙中将头发盘起来,戴上礼帽。由于要穿戴的服饰很多,包括冠中、帽子、幞头、衣衫、革带、鞋靴等,于是分为3道重要程序,分3次将不同材料制成、代表不同含义的帽子一一戴上。“三加”之后,还要由父亲或其他长辈、宾客在本名之外另起一个“字”,只有“冠而字”的男子,才具备日后择偶成婚的资格。
  与男子的冠礼相对,女子的成年礼叫笄礼,也叫加笄,在15岁时举行,就是由女孩的家长替她把头发盘结起来,加上一根簪子;改变发式表示从此结束少女时代,可以嫁人了。

  准备活动
  1.筮日:即定日期。定在成人者生日(公历农历皆可)或对其有重要意义的日子。但是春节、中秋,家人团聚的日子,不宜请人来参加;清明主祭祀,主题不相符,家庙无法两用。
  2.筮宾、戒宾:即确定参礼人员,并以请帖或各种通讯方法邀请.对于正宾,宜由父母提前三日(最迟一日)登门邀请。
  参礼人员
  笄者; 主人——一般为笄者的双亲;
  正宾——有德才的女性长辈;
  有司1人——为笄者托盘的人;
  赞者1人——协助正宾行礼,一般为笄者的好友、姊妹;观礼者若干。
  3.器物陈设:场地、服制、礼器、音乐等。场地:古时笄礼在“家庙”之中进行,并且在正堂东边还需搭建设施,称为“东房”。建议在庄严肃穆、安静开阔、文化气息重的场地。如孔庙、学校等。

  服制
  1.采衣:采衣即未行礼之前穿的童子服。根据冠礼的资料:样式是短褂裤,缁(黑)布为衣,朱红色的锦边——不知道女童是不是也是黑色?但建议可以穿明丽一些的色彩。穿普通的布鞋。梳双鬟髻。
  2.初加:发笄和罗帕、素色的襦裙,似中衣。衣缘没有文饰,腰带用普通的细布带。
  3.再加:发簪、曲裾深衣。
  4.三加:钗冠。正式的大袖长裙礼服,上衣下裳制。佩绶等饰物。
  衣服的摆放:按顺序分别叠好、衣领朝东,由北向南依次置于席上,席置于场地东侧;要加的发饰,由有司捧在盘里,立于场地西册,面朝南,从东到西排开,依次是:发笄、发簪、钗笄。
  说明:三次加笄的服饰,分别有不同的蕴义,象征着女孩子成长的过程——采衣色泽纯丽,象征着女童的天真烂漫;色浅而素雅的襦裙,象征着豆蔻少女的纯真;端庄的深衣(尤其是曲裾的),是公认的最能体现汉民族女子之美的服饰,象征着花季少女的明丽;最后隆重的大袖礼衣则反映了汉族女子的审美取向——雍容大气,典雅端丽。

  礼器
  ①醴酒1杯:可用普通的较平和的白酒代替,建议用古朴造型的酒杯。
  ②饭1份:可以用浅盘或小碗象征性地铺一层米饭即可,备竹筷一双。
  ③小几一个:作为置醴酒席的几案,上面放醴酒1杯,饭1份
  ④席子3张:1张置于场地东侧,用来放置要穿的三套汉服。另2张并列置于场地中央偏西侧,放座垫(是用来跪坐的)。
  ⑤盥1个:用普通的盆加水,备毛巾及温和的洗手液即可,置于放汉服的席子北侧。
  ⑥香炉,香
  ⑦国旗挂图1张
  ⑧观礼者座垫若干。

  音乐
  礼者,天地之序也;乐者,天地之和也。华夏的礼乐文明是一个整体,礼乐不可分。整个仪程中当然少不了丝竹管弦。但希望选择高雅的古曲,如《高山》《流水》等。琴、筝等乐器最好。

  笄礼仪程  
  1.迎宾:主人立于东面台阶位等候宾客;有司托盘站在西面台阶下;客人立于场地外等候;笄者(沐浴后),换好采衣采履,安坐在东房(更衣间)内等候;音乐演奏开始。
  2.就位:有严格的顺序。正宾来到,父母亲上前迎接,相互行正规揖礼后入场,主宾落坐于主宾位;客人就座于观礼位;宾客都落坐后主人才就坐于主人位。
  3.开礼:主人(父亲)起身,简单致辞,可以说:今天,小女某某行成人笄礼,感谢各位宾朋佳客的光临!下面,小女某某成人笄礼正式开始!稍顿片刻,说,请某某入场拜见各位宾朋!
  4.笄者就位:赞者先走出来,以盥洗手,于西阶就位;笄者走出来,至场地中,面向南,向观礼宾客行揖礼。然后面向西正坐(就是跪坐)在笄者席上。赞者为其梳头,然后把梳子放到席子南边。
  5.宾盥:就是正宾洗手做准备。正宾先起身,主人随后起身相陪。正宾于东阶下盥洗手,拭干。相互揖让后主宾与主人各自归位就坐。
  6.初加:笄者转向东正坐;有司奉上罗帕和发笄,正宾走到笄者面前;高声吟颂祝辞曰:“令月吉日,始加元服。弃尔幼志,顺尔成德。寿考惟祺,介尔景福。”然后跪坐下(膝盖着席)为笄者梳头加笄,然后起身,回到原位。赞者为笄者象征性地正笄。笄者起身,宾向笄者作揖祝贺。笄者回到东房,赞者从有司手中取过衣服,去房内更换与头上幅尽相配套的素衣襦裙。
  7.一拜:笄者着襦裙出房后,向来宾展示。然后面向父母亲,行正规拜礼。这是第一次拜。这次是表示感念父母养育之恩。
  8.二加:笄者面向东正坐;正宾再洗手,再复位;有司奉上发钗,正宾接过,走到笄者面前;高声吟颂祝辞曰:“吉月令辰,乃申尔服。敬尔威仪,淑慎尔德。眉寿万年,永受胡福。”赞着为笄者去发笄。正宾跪下,为笄者簪上发钗,然后起身复位。赞者帮笄者象征性地正发钗。宾向笄者作揖。笄者回到东房,赞者取衣协助,去房内更换与头上发。
  9.二拜:冠者(笄者)面向正宾,行正规拜礼。这是第二次拜,表示对师长和前辈的尊敬。
  10.三加:正宾为笄者冠者(笄者)着幞头(加钗冠)。
  11.三拜:冠者(笄者)面向国旗,行正规拜礼,这是第三次拜,表示传承文明报效祖国的决心。
  12.置醴:有司摆好醴酒席。
  13.醮子:冠者(笄者)跪着把酒撒些在地上作祭酒。然后持酒象征性地沾嘴唇,吃一点饭。
  14.字冠者(笄者):给冠者(笄者)取“字”。
  15.聆训:冠者(笄者)跪在父母面前,由父母对其进行教诲。
  16.揖谢:冠者(笄者)向在场所有参礼者行揖礼以示感谢。
  17.礼成:冠者(笄者)与父母并列,全体起立。父亲面向全体参礼者宣布礼成。
  
成人礼就是在少男少女年龄满18岁时举行的象征迈向成人阶段的仪式。
汉族的
冠礼和笄礼
古代的成年礼本意是为了禁止与未成年的异性通婚。冠礼是成年礼的一种高级和代表性形式,也可以说是对成年人婚姻资格的一种道德审查。
即定日期。定在成人者生日(公历农历皆可)或对其有重要意义的日子。不过,春节、中秋节、清明节不适合行礼——春节、中秋,家人团聚的日子,不宜请人来参加;清明主祭祀,主题不相符,家庙无法两用。[1]
冠礼即是跨入成年人行列的男子加冠礼仪。《礼记》云:“夫礼,始于冠”、“男子二十,冠而字”。对于冠礼非行不可,《礼记》的解释是:“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礼义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故冠而后服备,服备而后容体正、颜色齐、辞令顺……已冠而字之,成人之道也。”照这么说,不懂礼义的就不是人了,不行冠礼,则一生难以“成人”。
冠礼从氏族社会盛行的成丁礼演变而来,一直延续至明代。具体的仪式是由受礼者在宗庙中将头发盘起来,戴上礼帽。由于要穿戴的服饰很多,包括冠中、帽子、幞头、衣衫、革带、鞋靴等,于是分为3道重要程序,分3次将不同材料制成、代表不同含义的帽子一一戴上。“三加”之后,还要由父亲或其他长辈、宾客在本名之外另起一个“字”,只有“冠而字”的男子,才具备日后择偶成婚的资格。
与男子的冠礼相对,女子的成年礼叫笄礼,也叫加笄,在15岁时举行,就是由女孩的家长替她把头发盘结起来,加上一根簪子;改变发式表示从此结束少女时代,可以嫁人了。
汉族的成年礼在很大程度上止于追求道貌岸然的效果,让人一望便知某人已经是个“君子”。随着时代的更迭和社会风气的浇薄,成人礼日益变得无足轻重,名不副实。到了清代,满族统治者也许是对这种虚文假醋实在看不过去,干脆一纸令下,终结了汉族绵延了几千年的成人礼,以致后来人只能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成年。
男 行弱冠之礼 20岁
女 行及笄之礼 15岁
冠礼,是表示成人的意思。
男15弱冠20加冠成人
女15及笄表示可以嫁人
本文标题: 中国古代真有成人礼吗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232829.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为什么古代很多人挤破头都要去当官为什么中国历史上的许多统治者,功成以后就杀功臣,这似乎是一个规律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