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武则天是个男的,还会有这么高的评价吗

发布时间: 2022-10-11 13:01:30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82

历史上对,武则天的评价历代评价崔融:英才远略,鸿业大勋。雷霆其武,日月其文。洒以甘露,覆之庆云。制礼作乐,还淳返朴。宗礼明堂,崇...

如果武则天是个男的,还会有这么高的评价吗

历史上对 武则天的评价

历代评价

崔融:英才远略,鸿业大勋。雷霆其武,日月其文。洒以甘露,覆之庆云。制礼作乐,还淳返朴。宗礼明堂,崇儒太学。四海慕化,九夷禀朔。沈璧大河,泥金中岳。巍乎成功,翕然向风。

沈既济:太后颇涉文史,好雕虫之艺。②太后君临天下二十余年,当时公卿百辟,无不以文章达,因循日久,浸已成风。

刘昫:①治乱,时也,存亡,势也。使桀、纣在上,虽十尧不能治;使尧、舜在上,虽十桀不能乱;使懦夫女子乘时得势,亦足坐制群生之命,肆行不义之威。观夫武氏称制之年,英才接轸,靡不痛心于家索,扼腕于朝危,竟不能报先帝之恩,卫吾君之子。俄至无辜被陷,引颈就诛,天地为笼,去将安所?悲夫!昔掩鼻之谗,古称其毒;人彘之酷,世以为冤。武后夺嫡之谋也,振喉绝襁褓之儿,菹醢碎椒涂之骨,其不道也甚矣,亦奸人妒妇之恒态也。然犹泛延谠议,时礼正人。初虽牝鸡司晨,终能复子明辟,飞语辩元忠之罪,善言慰仁杰之心,尊时宪而抑幸臣,听忠言而诛酷吏。有旨哉,有旨哉!②龙漦易貌,丙殿昌储。胡为穹昊,生此夔魖?夺攘神器,秽亵皇居。穷妖白首,降鉴何如。

鲁宗道:唐之罪人也,几危社稷。”

宋祁:①昔者孔子作《春秋》而乱臣贼子惧,其于杀君篡国之主,皆不黜绝之,岂以其盗而有之者,莫大之罪也,不没其实,所以著其大恶而不隐欤?自司马迁、班固皆作《高后纪》,吕氏虽非篡汉,而盗执其国政,遂不敢没其实,岂其得圣人之意欤?抑亦偶合于《春秋》之法也。唐之旧史因之,列武后于本纪,盖其所从来远矣。夫吉凶之于人,犹影响也,而为善者得吉常多,其不幸而罹于凶者有矣;为恶者未始不及于凶,其幸而免者亦时有焉。而小人之虑,遂以为天道难知,为善未必福,而为恶未必祸也。武后之恶,不及于大戮,所谓幸免者也。至中宗韦氏,则祸不旋踵矣。然其亲遭母后之难,而躬自蹈之,所谓下愚之不移者欤!②武后之恶,不及于大戮,所谓幸免者也。

司马光:虽滥以禄位收天下人心, 然不称职责,寻亦黜之,或加刑诛,挟刑赏之柄以驾御天下,政由己出,明察善断,故当时英贤亦竞为之。

洪迈:汉之武帝、唐之武后,不可谓不明。

孙承恩:力乘阳刚,才济阴慝。运用四海,驱使百辟。今古大变,宇宙穷凶。虐熖一时,秽名无穷。

赵翼:①女中英主。②人主富有四海,妃嫔动千百,后既为女王,而所宠幸不过数人,固亦未足深怪,故后初不以为讳,而且不必讳也。

翟蔼:武氏以一妇人君临天下二十余年,是不比於母后之称制者,而直自帝自王也,此其智有过人者。

岑仲勉:武后任事率性,好恶无定,终其临朝之日,计曾任宰相七十三人。

郭沫若: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芳流剑阁光被利州。

宋庆龄:武则天是封建时代杰出的女政治家。但就家庭角色而言,不难看出武则天也是个好妻子。

毛泽东:武则天确实是个治国之才,她既有容人之量,又有识人之智,还有用人之术。她提拔过不少人,也杀了不少人。刚刚提拔又杀了的也不少。

剪伯赞:武则天的打击门阀贵族和提拔普通地主做官的政策,是符合当时社会发展趋势的,因此她的作用是积极的……武则天在巩固封建国家的边疆方面,也做了不少工作。

 人物简介

武则天(624年-705年),名曌(zhào),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县东)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的女皇帝,也是即位年龄最大(67岁即位)、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终年82岁)。为荆州都督武士彟次女,母亲杨氏。

武则天十四岁入后宫,为唐太宗的才人,获赐号“武媚”。唐高宗时封昭仪,后为皇后,尊号“天后”,与高宗李治并称“二圣”。高宗驾崩后,作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临朝称制。期间,改名为“曌”。

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宣布改唐为周,自立为帝,定洛阳为都,称“神都”,建立武周王朝。武则天在位时,杀唐宗室,任用酷吏,但她多权略,能用人,所以贤才辈出。又奖励农桑,改革吏治,重视选拔人材。晚年逐渐豪奢专断,颇多弊政。

神龙元年(705年),武则天病笃,宰相张柬之发动兵变,拥立唐中宗复辟,迫使其退位,史称“神龙革命”。中宗恢复唐朝后,上尊号“则天大圣皇帝”。同年十一月,武则天于上阳宫崩逝。中宗遵其遗命,改称“则天大圣皇后”,以皇后身份入葬乾陵。开元四年(716年),改谥则天皇后。天宝八年(749年),加谥则天顺圣皇后。

武则天多智略,兼涉文史,颇有诗才。有《垂拱集》、《金轮集》,今已佚。《全唐诗》存其诗。


评价武则天:

  (1)武则天的政绩:首先,破格用人和发展科举制度;第二,重视发展农业生产。这是武则天对历史最重要的贡献。武则天执政期间,唐朝国势仍在持续上升,是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之治”的时代,既使唐太宗政策得以继续贯彻执行,又为“开元盛世”做了铺垫。

  (2)对武则天的评价:武则天在历史上被肯定,主要由于她当权半个世纪,社会经济继续发展,国力不断上升。但她也是一个有负面影响的人物,如她任用酷吏,滥杀无辜,大肆修建寺庙,晚年奢侈腐化等,导致社会动荡不安。
她的贡献是巨大的。
应该说她是一位开明的君主。唐朝的繁盛中,有她很大的功劳,人们把她的政绩称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即是延续了唐太宗“贞观之治”的政治制度、政治风貌,又为唐玄宗的“开元之治”做了基础。她很注重发展农业生产,选拔人才,开辟了首次殿试,设下了武举选拔。为中国的政治、经济、人才,有一定的影响。
同时,作为女人的她,为中国女子起了一个很好的榜样,也为中国女子带来一些地位。中华的革命女子,很多是受了她的影响,才下定要革命、要谋取幸福的决心。
但是,在当时唐朝来说,武则天的一些政权也使很多人受到迫害,这也是每一位皇帝都有的错误。
一,非正常手段获得政权。(古墓丽人观点:历史上有几个皇帝是通过正常手段获得政权的?怎么没看见评价唐太宗的时候把这一条算作他的“过”,而一个女人通过种种手段获得政权就算“过”呢?怎么评价的标准男女不一呢?)

二,过于重权谋。(古墓观点:这一条又是多么牵强!历史上哪个皇帝不重权谋啊?凭什么这就成武则天的“过”了呢?而到了男皇帝那里就成了潜规则,无可褒贬了?)

三,养很多男宠。(古墓观点:呵呵,这点就更可笑了。虽然本姑娘也觉得有钱女人养小白脸挺没意思的。但是这不能作为考量女皇帝功过的指标。哪个男皇帝不是三宫六院佳丽万千的,怎么没见历史上把这个作为考量男皇帝功与过的指标呢?怎么一个女皇帝养几个男宠,以男性为主的历史学家们就这么耿耿于怀呢?

这就是一种男权思维的历史评价,每一条“过”都很牵强,因为这些在男皇帝那里却往往不作为考量功过的指标。

武则天的统治为后来的开元盛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她做的哪一点都不比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男皇帝差,武则天是个很有智慧和才华的女人,其实由她来统治中国一段时间,是当时历史的必然,因为她的老公那么无能,她的儿子又那么懦弱,没有她,未必有后来的开元盛世,是老天把她推到了历史政治舞台。

作为一个皇帝,一个政治家,她的功绩完全可以盖过她的政治瑕疵。

作为一个女人,她是个相当厉害有手段的女人。可是世界上什么样的男人都有,那当然就什么样的女人都有啊,所以评价的标准要统一,这样才叫公正客观。

添加评论(0)
一,非正常手段获得政权。(古墓丽人观点:历史上有几个皇帝是通过正常手段获得政权的?怎么没看见评价唐太宗的时候把这一条算作他的“过”,而一个女人通过种种手段获得政权就算“过”呢?怎么评价的标准男女不一呢?)

二,过于重权谋。(古墓观点:这一条又是多么牵强!历史上哪个皇帝不重权谋啊?凭什么这就成武则天的“过”了呢?而到了男皇帝那里就成了潜规则,无可褒贬了?)

三,养很多男宠。(古墓观点:呵呵,这点就更可笑了。虽然本姑娘也觉得有钱女人养小白脸挺没意思的。但是这不能作为考量女皇帝功过的指标。哪个男皇帝不是三宫六院佳丽万千的,怎么没见历史上把这个作为考量男皇帝功与过的指标呢?怎么一个女皇帝养几个男宠,以男性为主的历史学家们就这么耿耿于怀呢?

这就是一种男权思维的历史评价,每一条“过”都很牵强,因为这些在男皇帝那里却往往不作为考量功过的指标。

武则天的统治为后来的开元盛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她做的哪一点都不比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男皇帝差,武则天是个很有智慧和才华的女人,其实由她来统治中国一段时间,是当时历史的必然,因为她的老公那么无能,她的儿子又那么懦弱,没有她,未必有后来的开元盛世,是老天把她推到了历史政治舞台。

作为一个皇帝,一个政治家,她的功绩完全可以盖过她的政治瑕疵。

作为一个女人,她是个相当厉害有手段的女人。可是世界上什么样的男人都有,那当然就什么样的女人都有啊,所以评价的标准要统一,这样才叫公正客观。唐高宗李治皇后,后为周则天皇帝,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东)人。武则天14岁时,唐太宗李世民召入宫为才人。太宗死后,则天入感 业寺为尼。唐高宗即位,复召入宫,拜昭仪,进号宸妃,与王皇后、萧淑妃争宠,互相谗毁。永徽六年(655)高宗立武氏为皇后。王皇后被废不久,即与萧淑妃 同被则天害死。则天素多智计,兼涉文史,自显庆末年起,乘高宗体弱多病之机,遂专国柄,威势日重。上元元年(674),高宗称“天皇”,武后称“天后”, 宫中称为“二圣”。弘道元年(683)高宗去世,中宗李显即位,则天临朝称制。嗣圣元年(684)二月,则天废中宗为庐陵王,立睿宗李旦,继续临朝称制。 则天于天授元年(690)称帝,国号周。废睿宗为皇嗣,改东都洛阳为神都。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个女皇帝!可想而知她的聪明才智是不可小看的!历史上的每一位皇帝都有好的一面和不好的一面!所以不好评价呀!

武则天当上了皇帝,为什么还会有那么多人拥护,不是说古代重男轻女吗?

所以才说武则天厉害嘛!


你像在英国这些有着女性当权历史的过度,女皇女王的好像很正常。但是在咱们的历史上,男尊女卑的观念根深蒂固,她武则天能够以一介女流,凌驾于男人之人,成为天下之主。

这份儿能力,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有人会说,吕后、慈禧这些人不也一样?

对,她们不一样,虽然她们也曾掌控过天下,但她们并没有称帝,她们只是幕后的掌控者,有实无名。而武则天则是名副其实,者太厉害了。

那么武则天作为一个女人,在古代重男轻女的时代,为什么能够当上皇帝,而且还有许多的人拥护她?

要知道在我国的古代,社会观念偏向于男权,重男轻女也是社会思想的一种主流。那么在这种背景之下,一般都是男性当家或者掌握着国家大权,在这种背景之下,武则天居然能够成为一代女帝,并且受人拥护和爱戴,实在有些不可思议。

历史君分析应该有以下几点原因:

首先是她所处的时代背景,唐朝是我国古代国力强盛的时期,这个时期的社会较为开放,观念意识也比较前卫,而女性也比其他朝代的女性要开放和有胆识。这是一个历史背景。

如果放在明清这种社会思想僵化的时代,武则天即使再厉害,估计也很困难!

其次武则天出身不错!

在那个讲究出身的年代,她的出身也决定了她能够进宫,因为她的母亲杨氏身份高贵,是隋朝的散支宗室,再加上她的父亲是一个商人,脑子灵活而且有着独到的眼光,在隋末时期就依附了还没有成为皇帝的李渊,成为了从龙之臣,深得李渊的宠爱。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武则天遇到了李治这个好男人!

武则天自小是聪明伶俐、鲜艳明媚,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美人坯子。

十四岁时,她就被召进宫中封她为五品才人,当然估计是还没有长开,此时的武则天在宫里并没能得到很好的发展机会

期间,与她一同进宫的徐慧,在此后的十二年间从五品才人一直升到了二品充容,死后还被追封为贤妃,而她则在五品才人的位置上一动不动。

李世民死后,李治继位。当时武则天没有生育子女,被按例送去条件恶劣的尼姑庵里当尼姑,再往后几年中受尽苦楚。

但是,这一切的苦都是值得的,因为在这里她等到了那个能够改变她命运的男人!

李治在父亲忌日需要到寺庙烧香,与她相遇,她婉诉情思得到李治的青睐。

同时王皇后和萧淑妃在后宫斗的鸡飞狗跳,武则天抓住机会,对李治无微不至的照料使得李治在前期后宫中受的气无影无踪,对她也是越来越觉得离不开,加上王皇后失宠得知此事,劝说皇上将她接回宫中,而她经历这些事情之后,心思也是十分成熟,有着她自己的计划。

她避开皇后和萧淑妃的争斗,牢牢地抓住皇上的心,生的长子李弘,牢固自己的地位,被封为昭仪。

同时,李治对于朝中大臣也不怎么信任,她曾在李世民旁学习过一段时间,自然而然成为李治的帮手。

得到拉拢人心的机会,另外皇上多病,将朝政交给她,使她感受到权力的好处,欲罢不能。

高宗驾崩之后,立太子李显为帝,她将李显废黜,立李旦为敌,在载初元年,自立为帝,成为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

由此可见,武则天成为一代女帝并不是一时的偶然,而是她自己才略再加上她对皇帝的把握和人心笼络而促成的。

因为她当时掌握了朝中大部分的军权实力。所以别人反抗她也没用,还不如顺从她,为了以免招来杀身之祸,尽管当时重男轻女,但是实力才是王者
因为她当时拥有很高的权利,不拥护她的人都被杀了。武则天当政时期,杀了不少忠于李唐的忠臣。
武则天是有天命的,没有使命一天都做不下去,那是皇帝,没有福德怎么能坐住了
第一,武则天是第一人,本身就是优势。武则天是第一个做女皇的人,那就有了优势。就是因为历史上没有先例,你就不能确定这事好不好。武则天就占了便宜,并且是一个坏榜样。从武则天以后,女人当皇帝被当做不靠谱且会祸乱国家的事情。不过,在武则天之前,这种观念是没有的。
第二,武则天身边都是酒囊饭袋的李唐皇族。她的几个草包儿子就不谈了,即便还算颇有能力的李治,同武则天相比也是差了很远。当时唐朝其实并不太稳定,外部西突厥、高句丽、百济等国还在不断骚扰。内部,李渊和李世民致力于打击晋朝以来的门阀制度,试图消灭可以左右国家大势的地方实力派。二李都认为,门阀是造成晋朝以来中国内部战乱、经济倒退的根本原因。
到李治时期,这个政策已经逐步生效,通过进行商品经济和科举制度,扶持了大量中小地主和贫寒士族,成为国家主要的力量。但是,门阀仍然保留强大的势力,对抗朝廷。这种情况下,想要保证唐朝的稳定,必须有一个强有力的皇帝。而能力还算不错的李治尚且难以胜任,更别说几个草包儿子。而武则天的能力一枝独秀,也算是当时朝廷众望所归的人物。

我们怎么评价武则天

那个yliane你什么心态啊,真恶心
那么我来直接贴过来好了

易中天品武则天:这个女人不寻常

武则天其实并不叫“武则天”。她姓武,名。也就是照,是武则天发明的字,除了用来做她的名字,没别的用。

“则天”是她被迫移居上阳宫后,儿子中宗李显给她上的尊号,全称是“则天大圣皇帝”。武则天临终前留下遗嘱,令去掉帝号,改称皇后。于是,“则天大圣皇后”便成了她的谥号。之所以叫“则天”,有两个说法。一说是因为她即皇帝位时,是在洛阳宫的南面正门“则天门”;另说是典出《论语》:“唯天为大,唯尧则之。”所以,“则天”是她的号,不是她的名。开元九年(公元721年),著作郎吴兢编撰《则天实录》,开始使用则天二字概括性地称呼这位既是皇后又是皇帝的女人,一锤定音,武则天便成了她最通用的称呼。

女人是不能当皇帝的,这是规矩。所以武则天原本不能当皇帝,除非她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儿子。不过即便是李世民的儿子,也未必能当皇帝。李世民一共有十四个儿子,其中长子常山王李承乾、四子魏王李泰、九子晋王李治,都是长孙(音掌孙)皇后所生。长孙皇后是正宫,为人又极贤德,在朝臣中威望很高,李世民对她也是十分敬重的。下一任的皇帝,当然要从她的儿子当中选。承乾是嫡子,又是长子,无论“立子以嫡”,还是“立嫡以长”,他都天经地义地是太子。可惜这位太子,形象不佳(有足疾),表现也不好(瞎胡闹),后来索性在汉王李元昌和宰相侯君集的煽动下谋反,事败被废为庶人,再也做不成皇帝梦了。

李世民比较看好的是皇四子魏王李泰。李泰比承乾小一岁,相貌英俊,聪明好学,端肃多才,在太宗看来,是一定能成为一个有道明君的。

然而朝中的重臣却都很反对,尤以长孙无忌(已故长孙皇后之兄)和褚遂良(谏议大夫)反对最为激烈。他们主张立皇九子晋王李治。李治时年二十二岁,虽不失为一个良善青年,却是有名的糯米团子,一点用都没有。但长孙无忌等人看中的,恰恰正是他的温厚文弱、一无所长。如果是李泰接班,一朝天子一朝臣,没准会把他们开了涮。如果是李治呢?就好控制得多了。长孙无忌可以继续维持外戚权威,褚遂良、李世他们也可以继续保持元老地位,君臣共治,天下太平。

这算盘打得并不错,只是没把武则天算进去。他们当然想不到,李治身边会出现一个蛇一样的女人武则天。他们当然也想不到,李治虽然好控制,却不是控制在他们手里,而是控制在老婆手里。结果,他们把李治扶上了台,李治却在老婆的指使下把他们整了下去。

李泰这边也屡犯错误。首先是恃宠骄横,目中无人。身边呢?据说又是些阿谀奉承的小人。这就不但让朝中的老臣看不起,也让他们不放心。更重要的是,他对继位一事表现得太猴急。

李泰还犯了一个自作聪明的错误。他跑去对李治说:你平时和李元昌关系最好,现在他被砍了头,你就不害怕吗?李泰的意思,是要警告李治:别和我争,没好果子吃的。没想到反而提醒了李世民:立李泰,承乾和李治都会有危险。只有立李治,才能保证三个儿子都平安无事。

李泰当时就被打发到均县(今湖北省均县)去了。李治被立为太子,后来又继承皇位,这就是高宗。历史证明,由于君臣两方面各自的原因,李世民他们犯下了无可挽回的错误。大唐王朝差一点丢了江山,长孙无忌、褚遂良他们则丢了性命。

懦弱无能的李治捡了只皮夹子,真是天上掉下个大馅饼。

武则天起先并不是李治的老婆,而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小老婆,名分是才人。唐沿隋制,除皇后外,皇帝的小老婆从正一品的妃,到正八品的采女,一共有八个品级。正五品的才人只能算个中等偏下。要升到皇后,简直是难于上青天。何况武则天并不十分得宠,李世民的日子又不太多。但武则天是一个有心机的女人。她把自己的蜘蛛网丝,悄悄地搭在了太子李治的身上。这位未来的年轻皇帝对自己显然要有用得多,很值得为他献身的。李治后来在一份诏书中说,自己当太子时,因为父皇宠爱,“常得侍从”。但对父皇的嫔妃,却“未尝迕目(目光相遇)”。先帝知道后,非常赞叹欣赏,“遂以武氏赐朕”。这是他编造出来的谎言。既然已经赏给他了,为什么太宗死后,武则天并没有顺理成章地去做李治的小老婆,而是和太宗其他没有生育的嫔妃一样,去当了尼姑?

武则天不想在青灯古佛前了此一生。她想当的是皇后,而不是什么尼姑。何况她已经在这个年轻皇帝身上下了本钱,不能颗粒无收。武则天要做的第一件事,是要尽快回到后宫去。

这时,一个蠢女人帮了她的忙。这个女人就是王皇后。王皇后是李治的发妻,出身名门,而且是太宗皇帝亲自为李治选的“佳媳”,为人正派贤淑大概没有问题,但看来或许少了点魅力。所以李治的心思,便主要放在一个叫萧淑妃的女人身上。这使王皇后十分嫉恨。加上萧妃有子,自己却无生育,便觉得自己皇后的地位,有点摇摇欲坠。于是,王皇后便和所有利令智昏的蠢女人一样,想出了一个自以为得计的馊主意:把李治偷偷去看过好几次的那个小尼姑接进宫来,让她去和萧淑妃那个小贱人撕咬,自己坐山观虎斗。

有王皇后的支持,李治和武则天很快都如愿以偿。武则天拿着那张旧船票,重新登上了后宫这艘豪华游艇。她觉得自己真的时来运转了。

王皇后却得自己吞下这颗苦果。她的主意打得并不错,只可惜找错了对象。尽管武则天刚进宫时,在王皇后面前温顺乖巧得就像一只猫;也尽管“三千宠爱在一身”的萧淑妃果然失宠,让王皇后出了一口恶气;但,王皇后也很快就发现,她的这个低智商阴谋诡计是引狼入室。

于是,两个过去相互敌对的女人决定重新联合起来,对付武则天这个更危险的敌人。但是无济于事。李治这头大尾巴羊决心投入狼的怀抱,十头牛都拉不回来。

何况这时宫中又发生了一件奇案:李治兴致勃勃来看武则天刚生下不久的小公主,却发现小公主已死在襁褓之中。一问,只有王皇后刚刚来过,还摆弄过孩子,而且旁边没有人,冤案便这么稀里糊涂地铸成。

怒不可遏的李治当时就想废了王皇后,但被武则天止住了。武则天心里很清楚,这时即便废了王氏,皇后的位子也还轮不到她。

为此,武则天还必须和长孙无忌、褚遂良这些反对她的元老重臣面对面地进行一番较量。

刚一交手,没两个回合,几个男人就败下阵来。

公元655年,或者说,唐高宗永徽六年十月十三日,李治下诏废王皇后、萧淑妃。十九日,百官请立中宫,李治诏立昭仪武氏为皇后。武则天终于达到了目的。这一年,她三十二岁。

使武则天成为男人的是她的男人———唐高宗李治。

史料证明,唐太宗李世民对他这个宝贝儿子,一直是不怎么放心的。贞观十八年(公元644年)太宗在两仪殿接见群臣,当着李治的面问:太子的品行,天下人都知道吗?长孙无忌回答:太子虽未出宫门,但天下人无不钦仰其圣德。太宗又感慨地说,老百姓都这么讲:“生子如狼,还怕是羊”,治儿可是从小就宽厚啊!长孙无忌又说:陛下骁勇,是创业之君;太子仁恕,有守成之德。陛下与太子性格相异,正是皇天所赐,苍生之福!
长孙无忌的话在理论上并不错。马上可以得天下,却不可以治天下。开国之君必须是虎,守成之君则不妨是羊。只是他没想到,羊并不只吃草。如果当了皇帝,也吃人。李世民的担忧也不无道理。不过他同样没想到,李治不但柔弱,而且“好内”,喜欢听女人的。

这都给武则天以可乘之机。

李世民对李治的教育是抓得很紧的。看见他吃饭,就说:你要是知道种田的辛苦,就总会有饭吃了。看见他骑马,就说:他要是知道不让马太累,就总会有马骑了。看见他坐船,就说:水能载舟,也能覆舟。民就是水,君就是舟。李世民还专门写了一本叫《帝范》的书,教李治如何做皇帝。

李治的表现也不差。刚当皇帝时,他是很虚心的。有一天,李治外出打猎,正碰上下雨。李治问谏议大夫谷那律:雨衣怎么样才能不漏?谷那律回答说:用瓦做就不漏了。李治明白这是在劝谏他不要因好打猎而荒于朝政,很高兴地赏赐了谷那律。对那些不该赏的,他也不留情面,颇能做到赏罚分明。显然,李治并不昏庸,也不蠢。

然而他的心病却很重。

李治一上台,就面临三大难题:一,如何摆脱先帝的阴影;二,如何摆脱权臣的控制;三,如何克服自己性格上的弱点。

这些苦恼很需要向人诉说,更需要有人帮他走出困境。但是,又能和谁商量呢?后妃们只知道争风吃酷,朝臣们又心怀鬼胎。年轻的皇帝感到了孤独,感到了“高处不胜寒”。

这时,上帝把武则天派来了。

李治和武则天一见钟情。两个人的偷情,开始时可能出于一时的冲动。但很快,李治就发现,这个比自己大四岁的女人身上,有一种特殊的气质和魅力,正是自己求之不得的。更何况李治还惊喜地发现,这个女人身上有的,正是自己身上没有的。她沉着冷静、深谋远虑、机敏果断、精力旺盛,与自己的多愁善感、柔弱任性、优柔寡断、羞怯无为正好相反。李治很为自己的发现而欢欣鼓舞。他决心和这个女人一起,解决他面临的三大难题。为此,他不顾一切地要把这个女人推上皇后的位子。这是长孙无忌他们无论如何也想不通的。

李治寄希望于武则天的,也正是她想要做的。

我们现在已无法弄清,武则天的政治兴趣和政治才能是从哪里来的。和一般的女人不同,她对政治有着天生的敏锐和潜能,加上她那女人特有的直觉,玩起来比她老公李治更得心应手。

当上皇后以后,武则天最迫切要做的事,除废掉太子李忠,另立自己的儿子李弘为太子外,就是要建立自己的组织系统。这件事情她和李治有共识,甚至李治比她更有切肤之痛:李治已经尝到了元老派联合起来反对自己的滋味。如果这些元老重臣们动不动就联合起来和自己对着干,那他这个皇帝当得还有什么意思?所以,当武则天提出要重赏并提拔拥护她当皇后的那些人时,李治连想都没想就同意了。

李治当然不会这样去想:这些家伙究竟算是自己的队伍,还是武则天的人马?他当然也不会想到,这些家伙对自己的支持,并非都是出于什么正义、公道、原则,或是出于对君王的绝对忠诚。他们完全是出于个人的私利,而且事先经过了反复的掂量和考虑,这才决定出来豪赌一把,并把赌注押在武则天这颗即将冉冉升起的政治明星身上。

至少李义府是这样的。因为李义府是小人。

李义府这个家伙,在当时的政坛上,名声是很臭的。他的外号叫“李猫”,意思是和猫一样,外表柔顺,内心狠毒,笑里藏刀。这样一个名声极坏的家伙,又是敌对集团的人(李义府的靠山是刘洎,刘洎是魏王李泰一党,和长孙无忌、褚遂良是死敌,后被褚遂良陷害),长孙无忌当然容不得他,便打算把他贬到外地去。李义府恐慌之极,问计于王德俭。王德俭说,现在能救你的,只有一个人。李义府忙问是谁。答曰武昭仪。李义府摇摇头说:恐怕不行吧!皇上早就想立武昭仪为后,一直没能成功。武昭仪自己的事都办不好,还管得了别人?王德俭笑了起来,说你这个人真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武昭仪的事办不成,是因为没人支持。如果你出来支持,岂非雪中送炭?武昭仪的事就是皇上的事。你帮了皇上这个大忙,能没好处吗?李义府这才成了支持废王立武的第一个“英雄”,也成了因为此事最早受惠的人。此后李义府一直青云直上步步高升,成为当时政坛上炙手可热的人物。不过狗总是改不了吃屎的。李义府当政以后,大概只干了一件事,那就是卖官。

许敬宗倒没有这么恶劣,也并非不学无术。唐太宗李世民还是秦王的时候,他就进了文学馆,和杜如晦、房玄龄、孔颍达、虞世南等人同为十八学士,成为李世民的政治顾问,资格是很老的。他学识渊博,文采出众,著作等身,曾总修《五代史》、《晋书》,是个历史学家。不过此人的人品和史德都不怎么样。他的父亲在隋末江都兵变时被害,他贪生怕死,不敢营救。封德彝把这事说了出去,他又嫉恨封德彝,在给封德彝作传时,添油加醋,“盛加其罪恶”。其他人如果给他送礼行贿,他也不吝吹捧粉饰之词。学问做到这个程度,实在应该算是道德败坏了。

不过,武则天和李治此刻还顾不上这么多道德的考虑。对于他们来说,最重要的是建立自己的队伍,集结自己的人马,而无论这些人是君子,还是小人。

武则天并不喜欢小人。没有人会喜欢小人,连小人都不喜欢小人。可是,正人君子们都不和她合作,她又有什么办法呢?再说,反对她的那些人,也不见得十分干净,也做过亏心缺德事吧?褚遂良诬陷过刘洎(音记),长孙无忌陷害过李恪。他们的手下,也有不少是小人。既然如此,就不能再谈道德问题,只能靠政治态度来划线了。

不过,武则天重用许敬宗、李义府之流,并不完全是为了酬劳他们的拥立之功,也不完全是因为无人可用,还在于她深知小人有小人的用处。在专制政治体制下,小人从来就是阴谋家、野心家、独裁者最趁手的工具。

小人的作用无非四种:帮忙、帮闲、帮腔、帮凶。李义府没多少能耐,只能帮腔;许敬宗满腹经纶,便可以帮凶。显庆四年(公元659年),洛阳人李奉节状告太子洗马(为太子掌管书籍的侍从官)韦季方和监察御使李巢两人朋比为奸,图谋不轨,李治派许敬宗审理此案。许敬宗想到了当年长孙无忌利用房遗爱谋反案诬陷李恪的事,如法炮制,捏造了长孙无忌谋反的供词。李治不敢相信,许敬宗说证据确凿。

许敬宗这时又再次发挥他历史学家的作用了:汉文帝的母舅薄昭因杀人获罪,文帝命百官往哭,含泪把他处死,至今人称圣明。长孙无忌的罪大得多,陛下有何不忍?古人云:当断不断,反受其乱。陛下如果姑息养奸,将来变乱生于肘腋,只怕后悔莫及。

李治完全被这个博学多才的历史学家所说服。他不再过问长孙无忌的案子,全都交给许敬宗去办理,甚至没有差人把长孙无忌召来核实一下。四月二十二日,长孙无忌的官爵封邑被剥夺,贬往黔州。牵连到此案的柳、韩瑗被除名,于志宁被免官。七月,许敬宗趁李治下令重审此案之机,派中书舍人袁公输前往黔州,逼长孙无忌招供反状并自缢。接着,与此案有关的官员,或贬,或杀,或充军,或除名。可怜长孙无忌一代英豪,两朝元老,三十年相国,数十载经营,权势熏天,盘根错节,却只因许敬宗摇唇鼓舌,血口喷人,便一朝倾覆,土崩瓦解,整个集团被连根拔掉。谁说舌头不能杀人?

看着政敌们人仰马翻,许敬宗笑了,武则天笑了,李治大概也笑了。

不过,李治很快就笑不起来。他发现,除掉了长孙无忌集团后,权力好像并没有回到自己手上。他这个皇帝当得还是不开心。

有一件事情对他刺激很大。这件事是武则天的那个走狗李义府引起的。李义府这个家伙,仗着自己是武则天的亲信死党,又掌握着选官之权,便公然鬻官卖爵,为非作歹,连家人也横行不法,弄得民怨沸腾。李治看他闹得太不像话,便把他叫来,语气温和地对他说:爱卿的儿子女婿都不太谨慎,多有不法之事。朕倒是可以帮爱卿掩饰掩饰,不过爱卿也该教训一下他们才是。谁知李义府勃然变色,脖子腮帮都涨得通红,青筋暴起,压低了声音一字一句地反问李治:这是谁对陛下说的?李治心想,这难道是臣子在对皇上说话吗?他强压怒火,说:只要朕说的是事实,何必问朕是从哪里听来的呢?

这事让李治很是恼火。李义府这个狗仗人势的王八蛋,居然连朕都不放在眼里,简直可杀!但,打狗还得看主人。一想到这条狗的主人,李治便不免有些泄气。他对他那位皇后娘娘,是越来越看不懂摸不透了。他对他自己这个皇帝该怎么当,也越来越弄不清搞不明了。过去,面对长孙无忌、褚遂良他们,他感到有压力。现在,换了李义府、许敬宗等人,他又觉得受愚弄。过去他觉得江山不是他的,是长孙无忌的。现在,他又觉得这江山仍然不是他的,是武则天的。李治觉得很窝囊。

窝囊的李治进行了三次努力。麟德元年(公元664年)十二月,他一时兴起,决定废掉武后。可惜诏书墨迹未干,就被武则天发现,计划也就随之流产,还搭进去宰相上官仪的一条性命。十一年后,上元二年(公元675年)三月,他打算彻底退位让权,由武则天独掌国政,或者干脆把皇帝让给武则天去做,自己图个清静,安享晚年算了。他的胡思乱想遭到宰相郝处俊的坚决反对,说这种想法既不敬天(天道阴阳岂可颠倒),又不法祖(祖宗基业岂可送人),甚为不当。他又想禅位于太子李弘,这倒是可以的,然而李弘却在这年四月突然死去,死因十分可疑。李治发现自己的任何努力都徒劳无益。他就像一只肥囊囊的大尾巴羊,一旦当了皇帝,就和陷入狼群没有两样。李治完全没有办法从这狼群中突围,他只能顺其自然,当一天皇帝坐一天朝。

何况李治的健康也越来越差。在他登极十一年、武则天册立为皇后五年后,即显庆五年(公元660年),李治得了风眩病,目不能视,部分政务只好交给皇后处理。龙朔二年(公元662年),又患风痹;咸亨四年(公元673年),患疟疾。总之李治的后半生,大体上是在病痛中度过的。他实在已管不了许多。

然而武则天却越活越年轻,越干越红火。显庆五年李治生病以后,她就开始参与朝政,并表现出她的政治天才。麟德元年,废后阴谋破产后,她开始垂帘听政,与李治平起平坐,并称“二圣”。乾封元年(公元666年),她和李治同往泰山,首开皇后参与封禅大典的先例。上元元年(公元674年),她改称“天后”(李治则称“天皇”),已非一般皇后可同日而语。同年,她又发布改革政治的十二条施政纲领,实际上已成为大唐王朝的核心人物和政治领袖。因此,当弘道元年(公元683年)李治病逝(终年五十六岁)时,她几乎没费多少气力就轻而易举地接管了政权。

武则天在李治死后接管大唐政权,应该说并不奇怪。从公元655年册封,到683年李治去世,武则天当了二十八年皇后。这二十八年,她可没有闲着,也没有虚度。她一直活跃在大唐的政治舞台上,而且一直在洗牌。洗一回,赢一把。在武则天当皇后的头十年(公元655年至664年)里,主政的基本上是李治。李治日日临朝,武则天临朝大体上只是偶一为之。中间十年的“二圣时期”(公元664年至674年),李治和武则天同时临朝。进入“天后时期”(公元674年至683年)以后,武则天便日日临朝,李治临朝反倒是偶一为之了。李治和武则天的位置,正好掉了一个个儿。

武则天能走到这一步,完全因为她的深谋远虑。她要求参加封禅,人们以为这不过是一个女人的爱出风头,没想到这是在造舆论。她上书谈论改革,人们以为这不过是一个女人的心血来潮,没想到这是在讲政治。她提出要召集文学之士来宫中修撰史籍,也没引起什么特别的注意。李治甚至抱着一种无所谓的态度,放手让武则天去抓这件“无关紧要”的事。尽管武则天特地提到了太宗皇帝的三句名言“以铜为镜,可正衣冠;以史为镜,可知兴替;以人为镜,可明得失”,大家还是没想到这事与当前政治有什么关系。他们想不到一个女人会有那么大的政治兴趣和政治野心。直到那些为武则天编撰书籍的“北门学士”终于有一天出现在殿堂之上,对朝廷的舆论和决策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时,人们才恍然大悟:原来武则天不但要研究历史,还要改写历史;不但要为自己组织一个写作班子,还要为自己组织一个顾问班子和行政班子。天后娘娘并不是吃饱了饭没事做。

有如此之多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舆论上的准备,武则天距离帝位其实已只有一步之遥。

尽管有这么多的准备,武则天要当皇帝,仍并不那么容易。

按理说,皇帝驾崩,应由太子继位。武则天有四个儿子,其中三个当过太子。第一个是李弘。李弘早在显庆元年(公元656年)正月就被册封为太子,却于上元二年(公元675年)四月去世。许多人都说他是被武则天毒死的。可惜死无对证,何况这位太子的身体确实很差,早在他被册封为太子的那一年,就曾大病一场,以至“御医无策”。所以我们只好算他是病死。

第二位太子是李贤。上元二年(公元675年)立,永隆元年(公元680年)废。他的被废,也是一个疑案。我们只知道他们母子之间猜忌很重。有人说是因为他组织名儒注《后汉书》,大讲后妃外戚干政犯了武则天的忌讳;也有人说李贤根本不是武则天的儿子,而是她姐姐韩国夫人和李治的私生。总之,他被告发谋反,在他的宫殿里搜出兵卒甲服数百件以为罪证。这位可怜的太子被废为庶人,嗣圣元年(公元684年)死在巴州。

以数百件兵卒甲服为谋反的罪证,显然证据不足。就这么一丁点儿武器装备,能谋什么反?如果不是武则天已有废掉太子之心,就不会有人出来控告太子,更不会有人去搜查太子的府第。可见,李贤实际上是死于武则天的猜忌。

三任太子李显就是在皇帝位子上被废的。这家伙是个混蛋加草包。他比他老爸更窝囊,更好色,更怕老婆,更没头脑。李治虽然弱一点,却好歹还有自知之明,为人处事都比较谨慎稳当得体,因此也还有一定威望。李显却完全拎不清自己的斤两。上台没两天,就忙不迭地要让老丈人韦玄贞当宰相。宰相裴炎不同意,这个糊涂皇帝竟然说:国家是朕的。朕就是把天下都让给他,也没什么了不起。这就不但武则天不能容忍,其他人也无法接受。因此,这家伙只当了两个月皇帝,就被武则天和裴炎从宝座上拖了下来。

接替李显当皇帝的睿宗李旦是个聪明人。他干脆连朝都不上,把所有的政务都交给母后去处理,说是自己年轻不懂事(时年二十二岁),无德无才,不堪执掌国政。两年后,武则天提出要还政于他,他只是叩头,死也不肯答应。事情到了这个份上,武则天取代李家的人当皇帝,已是迟早的事。

然而武则天并没有匆匆忙忙把皇冠戴在自己头上。

武则天不是一个轻举妄动的人(这是她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她深知,她要做的,是开天辟地以来前所未有的事。中国不要说从来没有过女皇帝,便是女人执政掌权,也很不“合法”。这就要有铺垫、准备,要让人们在思想上转弯子,也要耐住性子等一等,看一看。武则天能做到这一点。她有耐心,沉得住气,但不能等太久,因为她已经六十一岁了。

事实上当时的形势也容不得她慢条斯理温文尔雅。权力斗争从来就你死我活,改朝换代更不是绘画绣花。高宗去世以后,实际上空缺的帝位已成为一个敏感的问题,挂羊头卖狗肉的把戏已经演不下去。武则天面临着两种选择:要么还政于子,让李治的儿子去卖羊肉;要么亮出武家店的招牌,公开卖狗肉。武则天心里很清楚,大家都在等着她摊牌,何况还有那么多人在磨刀霍霍虎视眈眈。

第一个公开跳出来和武则天叫板的是徐敬业。嗣圣元年(公元684年)九月二十九日,也就是中宗李显被废七个多月、章怀太子李贤自杀六个多月后,徐敬业在扬州起兵,宣布要用武力推翻武则天的“伪政权”。

徐敬业请骆宾王专门为他起草了一份檄文,对武则天进行口诛笔伐,对天下人进行宣传鼓动。骆宾王到底不愧“初唐四杰”之一,文笔好得出奇。加上自己长期郁郁不得其志,公愤加私仇,一股怨气喷薄而出,便把这篇檄文写得惊天地泣鬼神。在骆宾王的笔下,武则天原本就不是什么好东西。

这确实堪称中国历史上最出色最精彩的一篇檄文,端的写得义薄云天,气壮山河,据说连武则天读了也拍案叫好,认为这样的人才居然没被发现,实在是“宰相之过”。徐敬业的叛军自然也沾光成了仁者之师、正义之师、威武之师、胜利之师。可惜,批判的武器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徐敬业临时纠集的乌合之众根本就不是王朝天兵的对手。只几个回合,就被打得七零八落,落荒而逃。

裴炎是以谋反罪被杀的。证据是他曾与叛乱分子骆宾王私下接触,并与徐敬业有书信来往。据说,骆宾王为了策反裴炎,曾编造民谣“一片火,两片火,绯衣小儿当殿坐”,并解释说:“绯衣”即裴,“一片火,两片火”即炎,“小儿”即子隆(裴炎的字),“当殿坐”自然是当皇帝了,因此激起了裴炎的反心。其实,裴炎与徐敬业并不是一路人。他对徐敬业这个人和徐敬业要做的事都有所警惕,并不想掺和进去。徐敬业的目的是推翻武氏,自己称王;裴炎的目的则是逼退太后,还政睿宗。但他们在倒武这一点上有共同之处。

因此,当徐敬业在扬州起兵时,裴炎的心情,可以说是“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喜的是终于有人向武则天的权威公开挑战,她大约再也不能一意孤行。惧的是战端一开,时局将不可收拾。而且,不管是现在对付足智多谋的皇太后,还是将来对付重兵在握的徐敬业,都是难题。但他实在不愿放弃这千载难逢可以坐收渔利的天赐良机。于是便决定豪赌一把。他对武则天说:皇帝年长,不亲政事,这才给叛匪以口实。如果太后还政于皇上,臣以为叛军不讨自平。

可惜武则天没那么好哄。她脸上不动声色,心里却暗暗好笑:少跟老娘来这一套!不讨自平?天下哪有不讨自平的反贼!大军征讨还不一定平呢!以你裴炎头脑之清醒、政治经验之丰富,难道不懂这个道理?难道看不出徐敬业的真实目的是“凡诸爵赏,同指山河”?即便我把政权还给皇帝,他徐敬业也会借口“还政是假”云云继续兴兵作乱。看来,所谓“不讨自平”是假,要老娘下台才是真。难怪他对讨伐叛贼毫无兴趣(不汲汲议诛讨)了。对这种人,武则天从来就不手软。你裴炎和徐敬业不是南北呼应一唱一和吗?老娘先杀
参考资料:
一代女皇武则天

唐高宗李治皇后,后为周则天皇帝,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东)人。武则天14岁时,唐太宗李世民召入宫为才人。太宗死后,则天入感业寺为尼。唐高宗即位,复召入宫,拜昭仪,进号宸妃,与王皇后、萧淑妃争宠,互相谗毁。永徽六年(655)高宗立武氏为皇后。王皇后被废不久,即与萧淑妃同被则天害死。则天素多智计,兼涉文史,自显庆末年起,乘高宗体弱多病之机,遂专国柄,威势日重。上元元年(674),高宗称“天皇”,武后称“天后”,宫中称为“二圣”。弘道元年(683)高宗去世,中宗李显即位,则天临朝称制。嗣圣元年(684)二月,则天废中宗为庐陵王,立睿宗李旦,继续临朝称制。则天于天授元年(690)称帝,国号周。废睿宗为皇嗣,改东都洛阳为神都。

武则天的一生
武则天,名曌,山西省文水县南徐村人。生于唐武德七年(623年),卒子唐神龙元年(705年),享年82岁。67岁登基称帝,在位15年。退位后,唐中宗李显上尊号曰:“则天大圣皇帝”,死后谥号“则天大圣皇后”。从此,“则天”二字逐渐代替其名,传至今日,人们都称之为武则天。

出身官宦之家

武则天是武氏家族在文水县的第八代子孙。北魏时,她的祖先武洽官封五兵尚书、晋阳公,食邑于文水,赐田50顷。这块封邑大约占据着南徐至北徐两村之地。在这块土地上至今仍留有和武氏家族有关的古迹,如则天庙、武家山、武家廓、泌水河、神福泉、武辕城等。其父武士彟是唐高祖李渊的开国功臣,历任井钺将军右厢卫、工部尚书,封应国公。

在唐太宗朝,历任豫州都督、利州都督、荆州大都督。贞观九年(635年),卒于荆州大都督任上,享年59岁。其母杨氏,是隋朝宗室宰相杨达之女,自幼笃信佛教,受戒立志事佛,有很高的文化素养,42岁嫁武士彟为继室妻子,生有三女,武则天是其次女。武则天就出生在这样一个官宦之家。

武则天幼年是都督府千金,后来是圣神皇帝,关于她的事迹被人们传为神话故事的很多,如袁天罡相面的传说,至今,四川广元还留有望云铺的地名。相传,唐代火井令袁天罡回京,走到朝天关山上看见利州方向有王气,又往西南走了15里到望云铺,见利州上空祥云累累,说:“王气至。”武土彟听说他善长相面,便邀至府上。当时武则天尚在强褓怀中,穿男孩服装,袁天罡看后说:“龙瞳风颈,富贵之极。”又反复细看说:“若是女当为天子。”又如正月二十三日妇女游河湾,是四川广元一年一度的民间例会,相传这天是武则天的生日。还有则天婆婆梳妆楼、则天坝等遗迹与传说。

从才人到皇后

贞观十一年(637年),14岁的武则天受召入宫。临别时,母亲杨氏伤心恸哭,武则天却泰然处之,安慰母亲说:“见天子庸知非福?何儿女悲夫?”由此小事已可看出武则天从小即见识非凡。

武则天入宫之初被册封为才人,但10多年过去了,武则天既无子女也没有被提升,可见她在当时的处境并不十分理想。然而,武则天却时时在寻找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和政治抱负。一次,唐太宗得到一匹烈马,名号“狮子骢”,没有人能够驯服,唐太宗为此叹息不已。当时武则天侍侯在侧,她勇敢地提出驯马的要求,说:“妾能驭之,然需三物,一铁鞭,二铁锤,三匕首。铁鞭击之不服,则以铁锤锤其首;又不服,则以匕首断其喉。马供人骑,若不能驯服要它何用。”唐太宗听了夸奖她的胆略。这也正是日后武则天的一条驭政之道。之后,她逐渐与太子李治志趣相投,关系密切。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驾崩,按当时宫廷常规,武则天出家为尼。两年的尼姑生活使她全面地回顾了宫廷生活的富贵与艰险,在政治上日趋成熟。

永徽二年(651年)八月,武则天再次回到自己生活过的唐朝皇官。这是她与唐高宗李治的共同要求,同时还有着另一层复杂的背景,这就是王皇后在宫中受到萧淑妃争宠的困扰,迫切希望借武则天回宫来离间皇帝对萧淑妃的宠爱之情。武则天回宫之初,也只是宫女身份,安排王皇后身边。武则天出于政治上的要求,聪明乖巧,“卑词曲体以事后”,王皇后“数称其美于上”。

永徽三年(652年),武则天生了长子李弘,给自己带来了晋升的希望,也给王皇后增加了一层忧虑。本来武则天就与唐高宗志趣相投,皇帝对她的恩宠日益增多,使王皇后大为吃醋。永徽五年(654年)三月,武则天被册封为昭仪,地位仅次于皇后与淑纪,成为后宫的第三号人物。
永徽六年(655年)六月,王皇后密于母柳氏求巫祝厌胜(即请巫师作法咒诅他人),事发,唐高宗大怒,断令柳氏不得人宫,舅柳(特殊字)罢知政事。十月十三日,唐高宗下诏:“王皇后萧淑妃谋行鸠毒,废为庶人。母及兄弟一并除名流放岭南。亡父王仁佑追夺告身。”连贬出京城的柳(特殊字)也因潜通宫掖,谋行鸠毒处以死罪。 永徽六年(655年)十月十九日,唐高宗下诏立武则天为皇后。登上皇后宝座,是武则天一生成败的关键环节,她的政治生涯也由此开始了。

理朝政显才华

登上皇后宝座的武则天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处置废为庶人的王皇后和萧淑妃。《资治通鉴》载,唐高宗偶然行间其所,见门窗关闭甚严,于是呼曰:“皇后淑妃安在?”二人听了呜咽痛哭,说皇上如果念旧日情份使妾再见天日,请改此院为回心院。她们希望唐高宗回心转意,撤销对她们的处分。这件事很快被武则天知道。她身为皇后,对后宫操有生杀之权,但她深知一旦让王皇后、萧淑妃重见天日将意味着什么。所以,武则天采取果断措施,缢死王、萧二人,以绝后患。

武则天与唐高宗的密切配合虽开始于显庆年间(656年~660年),但在永徽之际(650年~655年)已有深厚的政治基础。《资治通鉴》中载有卫尉卿许敬宗、御史大夫崔义玄、御史中丞袁公瑜都潜布心腹于武昭仪的事。说明在永徽年间武则天已有一定的政治影响。可以说他们的配合体制在显庆元年(656年)已基本形成,到显庆四年(659年)贬逐长孙无忌之后,史称“政归中宫”,武则天在朝廷的影响已比较深远。

显庆五年(660年)十月,唐高宗患风眩病。风眩头重目不能视,百司奏事请武则天裁决。武则天生性明敏。涉猎文史,处事都称皇帝之意,从此委以政事,权力与皇帝相等。

上元元年(674年)八月,唐高宗追尊高祖李渊为神尧皇帝,追尊太宗李世民为文武圣皇帝,自称天皇,武则天称天后。九月,下诏追复长孙无忌官爵,让长孙无忌的曾孙长孙翼袭爵赵公,长孙无忌陪葬昭陵。十月二十七日,武则天建言十二事:
(一)劝农桑,薄赋徭;(二)给复三辅地;(三)息兵,以道德化天下;(四)南北中尚禁浮巧;(五)省工费力役;(六)广言路;(七)杜谗口;(八)王公以降皆习《老子》;(九)父在,为母服齐衰三年;(十)上元前勋官已给告身者无追复;(十一)京官八品以上益禀入;(十二)百官任事久,才高位下者得进阶申滞。上表之后,皇帝下诏施行。从此,武则天在国内外威望更加提高,外国使臣都共称唐高宗、武则天为“二圣”。
为称帝斩政敌

弘道元年(683年)十二月初四,唐高宗驾崩,临终遗诏太子柩前即位,军国大事有不决者,兼取天后进止。高宗的遗诏,无疑是留给武则天的“尚方宝剑”,成为她日后临朝的法宝。光宅元年(684年),在废掉李显立李旦为皇帝后,武则天开始临朝称制,改元光宅。

武则天在消除政敌、为称帝扫清道路的斗争中,采用过两个特殊手段——酷吏与铜匦。酷吏即滥用刑罚、残害无辜的官吏。铜匦是垂拱二年(686年)由鱼承华之子鱼保家设计的,是一个四面开口的意见箱,中有四隔,以受表疏,可入而不可出。东面口曰延恩,献赋诵求官职者投之;南面口曰招谏,言朝政得失者投之;西面口曰伸冤,有冤枉案情者投之;北面口曰通玄,言天象灾变及军事密计者投之。由正谏大夫、拾遗、补阙各一人管理。武则天为了扫除政敌,它便成为酷吏罗织罪名判杀政敌的工具,因此在历史上留了一个“告密筒”的臭名。其实,它在历史上起过重要作用,沿用时间也很长。

天授元年(690年)九月初九,67岁的武则天在6万民众与官员的拥护下登上皇帝宝座,改国号为周,改元天授,但仍以李旦为皇嗣。历史上将武则天的周朝叫做武周。

让帝位去帝号
太子的选择是武则天政治生涯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困扰她多年的事。在称帝之初,武家子孙武承嗣、武三思就上下活动求为太子。天授二年(691年)九月,在武则天的侄子魏王武承嗣的授意下,凤阁舍人张嘉福指使王庆之率数百人上表,请立武承嗣为太子。武则天不许,王庆之以死泣请。武则天给印纸一张作出人证,让他走,以后王庆之多次求见专言此事。武则天怒,命凤阁侍郎李昭德赐杖。李昭德引王庆之出光顺门,立即杖杀,余党散去。之后,李昭德、狄仁杰都劝武则天立亲子为太子,无人再敢为武承嗣等求乞。
圣历元年(邱8年)三月初九,武则天托病,派徐彦伯带一班宫人去房州设计召回李显。二十八日,李显回到洛阳,满朝文武无人知道。八月十一日,武承嗣因求太子不得,忧愤成疾而死。九月十五日,因李旦固请让位于李显,武则天同意立李显为太子。圣历二年(699年),武则天怕自己死后太子与武家子孙不能相容,令太子李显、相王李旦、太平公主与武攸暨、武三思等立誓于明堂,铭之铁卷,藏人史馆。
长安元年(701年)十二月,武则天为其父立大周无上孝明高皇帝碑(又称攀龙台碑)于文水吴陵。碑高5丈,宽9尺,厚3尺,碑文6700余字,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大墓碑。碑文由唐代宰相李峤撰写,记载了武氏家族的起源及其父武士彟的一生经历,是一份重要的历史文献。次年六月,武则天又为其母立大周无上孝明高皇后碑于咸阳顺陵,也是一块巨大的墓碑。碑文由武则天的侄子梁王武三思撰写,记载了其母杨氏的一生经历。
长安二年(702年)正月,武则天首设武举选拔将领,使许多有才干的人得到重用。十一月,武则天令苏(特殊字)平反酷吏所定的旧案,从而使许多蒙冤者得以平反,许多冤案得到昭雪。

长安四年(704年)八月,武则天卧病在床。十一月,封张柬之为守凤阁侍郎。

神龙元年(705年)正月二十二日,张柬之、崔玄(日韦合并)等迎李显太子,杀张昌宗、张易之等,逼武则天让位于李显。二十三日,武则天命太子李显监国。二十四日,武则天下诏传位于太子李显。二十五日,太子李显即帝位,为中宗。二十六日,武则天移居上阳宫。二十七日,唐中宗李显率百官谒上阳官,上尊号曰“则天大圣皇帝”。二月初四,唐中宗恢复国号为唐,至此,15年的武周王朝告终。同日,唐中宗复改神都为东都,北都为并州。十一月二十六日,武则天病死于上阳宫仙居殿,享年82岁。遗诏:去帝号,归乾陵合葬。王皇后、萧淑妃及其牵连的人都予赦免。神龙二年(706年)五月十八日,葬武则天于乾陵,谥号“则天大圣皇后”;景云元年(710年),改称“天后”,后又改称“大圣天后”;延和元年(712年),改称“则天后”;天宝八年(749年),追尊为“则天顺圣皇后”。
武则天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在1000多年前的封建时代,因为她触犯了家族天下的传统,打倒所有的反对者,当了女皇帝,所以被历代统治者指责为“狠毒、淫荡、杀人如麻”的暴君。但所有这些都掩盖不了她的辉煌政绩。

按照唐初后宫的制度,有所谓“四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的编制,也就是说,除了皇后之外,还另有一百二十一位妾侍。

“四夫人”是;贵妃、德妃、淑妃、贤妃。
“九嫔”是: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
“二十七世妇”是婕妤、美人、才人各九人。
“八十一御妻”是宝林、御女、采女各二十七人。
另外还有上千的没有名号的宫女。

编制严谨只能依次升补,不能巧立名目,随意更改。武则天被封为“才人”,算起来在皇帝的一百二十二位御妻中排名第三十几位,以她十四岁的年纪,不算太高,也不算太低了。

至今中国有两块著名的无字碑,一块是汉武帝在泰山立的,他到泰山封禅,登上山顶,认为泰山太伟大了,置于齐鲁平原中,是“蔑矣!尽矣!无以加矣!”都无法形容了,于是立一块无字碑。另一块就是武则天在自己的陵前立的。
上面说了那么多都没说了什么呀????武则天身为一个女人能够如此(中国唯一的一个女皇帝)实为超等闲或是巧合,特别是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她的功劳是有目共睹的,虽然她不只有过一个男人但是这又怎么样呢!性与爱是不同的,可能还有人认为其过其阴毒吧、但是玩政治的人难免要摸摸阴险这东西吧,只是个人的人身观价值观的尺度而已。请大家换个思维,如果她是我们本世纪的人那大家会当她是一个偶象还是。。。。。。。。。。。。。。。。。。。。。我个人倒是很欣赏她的
武则天有功又有过,她整顿了民间让人民过上了好日子,但是她同时也是非常残暴的!她毒打手下,但她都是喂人民啊!
武则天是一个聪明的女人!与其在这里评论她的功与过,倒不如去想想她立无字碑的坦然和潇洒.

古代重男轻女严重,为何武则天称帝还那么多人拥护?

武则天是女帝,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自然很多人都想要巴结拉拢她。古代的重女轻男是建立在该女子只是一个普通身份的女子,也就是寻常家庭的人。古代普通女子的命运似乎天生就被注定了,从一开始的出生,到后来的嫁为人妇,操持家务。很多家庭都将女子视为传宗接代的工具,认为女子存在的意义也只是为了家庭传承血脉,而女子的娘家一般也很轻视对于女子的培养。

但是武则天并不是寻常的女子,她享受着万人的景仰,这样的殊荣,注定没有人敢轻视武则天。武则天上台之间,就一直在悉心培植自己的势力,还提拔了很多寒门出身的子弟,可以说武则天在笼络势力上是非常有先见的,她没有选择一味的拉拢前朝旧人,而是另辟蹊径,提拔了很多新人,用这些人的存在来震慑那些想要威胁武则天地位的人。

武则天虽然是一个女子,但是在从政方面,很多的男子都未必能够做得像她一样好。李治生病的那段期间,一直都是武则天在帮忙处理政事,有很多政务上的见解,就连李治听了,也会连连称赞。也正是因为武则天卓越的从政能力,李治才会如此信任她。只是武则天的野心并没有止步于此,她想要的远远比李治给她的还要多得多。

武则天能够得到众多人的拥护,其实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因为她给了那些渴望名利的人他们最想要的东西。名利富贵自古被人贬谪,但是又有几个人能够摆脱金钱和名利的束缚呢。钱这个东西虽然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钱却是万万不能的。武则天领悟到了这一点,便用名利拉拢这些有心人,最后果然成功了。

那是因为武则天他本来在是嫔妃的时候,就有很多人拥护他,而且利用自己的职权建立了很多关系,跟朝廷上的许多大臣都达成了共同的目标。
唐朝女性地位的提高。在唐代,女性还是比较自由的。经常会有女扮男装的事情出现,女子可以骑马,甚至可以参政。这可以从武则天作为才人的时候可以发现。作为对于女性来说,唐朝是一个相对宽容的朝代。
因为武则天当时靠自己上位,古代人虽然重男轻女但是同样也特别崇尚王权,当时武则天掌握了权利的令牌玉玺,所以大部分人不敢造次。
因为当时皇帝已经不行了,对于治理国家没有什么能力,所以武则天取而代之,对于不拥护的人,武则天采取镇压的方式。

若武则天是男儿身,历史将进行怎么样的改写?

武则天在古代完成了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以女儿之身篡位建立一个朝代,并且成功地延续了15年,如果不是年纪太大,甚至可能更长。公元690年,大权独揽的武则天完成了临门一脚,在众多心腹的拥戴下,迫使睿宗李旦退位。


随后67岁的武则天登上皇位,国号周,得于其父周国公的爵位,成为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同时也是即位年纪最大的皇帝,神龙元年,82岁的武则天被张柬之等人逼退,没多久病死,在位15年,放在皇帝中也不算短。


在古代,要想当皇帝,即使有过人的才能、运气好投胎到帝王之家,也不一定能够一帆风顺的身登大宝,何况身为女儿身,在男权主宰一切的时代,更加无异于徒步登天,但是,武则天做到了,而且做得非常漂亮。


因为武则天的出现,完全改变了历史走向,如果没有她,那么历史将会完全朝另一个可能出现,有时候,改变历史或许只是一个瞬间,一个看起来完全没任何风险的举动。譬如,如果王皇后没有从感业寺把出家为尼的武则天接回宫中,那么,萧淑妃或许成为另一版的武则天。


或者,如果武则天是男儿身,那么历史或许没有那么有趣,但是肯定依然一样精彩。如果武则天不是女儿身,而是男儿身,那么就可以用他称呼她,那么历史上的这一些事情将不会出现。


首先,历史上将没有武则天这个皇帝。他将会作为一个贵族子弟,不会成为李世民的才人,也就不会被李治看中,此后的入宫生子啥的都是浮云,王皇后不会给他这个机会,他本身也没有这个条件,所以,他将一辈子都是一个贵族子弟。


其次,贵族政治不会那么快瓦解。没有他的协助唐高宗李治的权力将会受到关陇集团的牵制,贵族政治将会一直延续,这里并不是说武则天的政治能量高到可以摧毁关陇集团,而是她作为一个豁口,成为高宗从关陇集团拿回权力的工具。


当时,魏晋以来的士族集团垄断了大部分的权力,即使皇权一样处处受限,而太宗时期开国功臣到高宗继位的时候不管是资历还是能力都很高,这样的格局对于皇帝来说,是无法忍受的。


而武则天的进宫,为了自己的利益,从一开始就是迎合李治的取舍,最终让李治对她的依赖越来越大,两人从床友发展的了亲密无间的政治盟友,她的作用就是李治用来从关陇集团手中夺回权力的工具,最后,他们取得胜利,长孙无忌、褚遂良等重臣先后被贬黜,高宗完全掌权。贵族政治完全瓦解。


最后,唐朝帝系将会超另外的方向发展,如果她是男儿身,自然没办法给李治生儿育女,极有可能是萧淑妃一系的后人继承皇位,出身贵族的他们更有可能维护贵族权力。那么此后创造开元盛世的玄宗等不会出现,后来的安史之乱也是没有机会出现的,当然,盛唐还是盛唐,或许没有后面那一些心酸的历史,中国的历史将完全该写。

一、照《资治通鉴》,“男他”武氏,政治能力一流

假定前提条件:时光错乱,高宗的王后武氏690年改元即位,大家忽然发现他是一个男人(心痛高宗500秒)!之后呢,为了更好地叫法便捷,他也提早得到了后代给人他的名字——武侧天,自然,还可以应用他即位前一年起的名称,武瞾。





时光再次错乱,历史时间抹除了大家有关武侧天性别的一切疑惑(例如,男人怎么长出四个孩子,两个女儿),只了解,高宗以后的皇上改了姓,是武氏。

这类状况历史时间并不是没有,例如一样是周王朝(后周),后周郭威传亲子游所有被杀,禅位给外姓的义子——柴荣,后面一种变成五代十国第一贤君,无可置疑!

那麼那么问题来了,武周皇上武侧天,会超出唐朝之前的皇上吗?

从政治上看,武侧天具有那样的发展潜力,武侧天一即位,就抓牢中间权利。

《资治通鉴·卷二百六》:

皇太后曰:"外州末事,此为压根,卿不能出。"癸酉,留为内史。


(武侧天至理名言:“一个地区州是琐事,中间才算是压根,卿不能离去!”)

涛说史觉得,在历史上武则天酷吏政冶的实质,是为了更好地推进君主专制,提升皇上权威性;现如今拥有男子汉真实身份的他,可能不容易像在历史上那麼狠,但依然会选任一系列平安高官,牢固支配权。

可是,武侧天不容易是一个专权君王,由于他选任了以犾仁杰、唐休璟、王及善为意味着的忠臣,能遵从的属下劝诫。



犾仁杰无须说,作为中层情况下(大理寺丞),就能不回不避,解决了很多高宗末期的冤假错案,维护保养了法律法规公平公正;唐休璟也是决胜千里中的大将,身处中间,却能预测万里边境的形势,变成丞相;王及善尽管被抵毁驱驴丞相,但能够当众进谏张昌宗、张易之的男妃难题。

《资治通鉴·卷二百七》

……后十馀日,安西诸州请兵该接,程期一如休璟所画,皇太后谓休璟曰:“恨用卿晚!”谓诸丞相曰:“休璟训练边事,卿曹十不当一。”


(划重点:见到唐休璟对边事的预测,武侧天至理名言:“讨厌没尽早选任你!”另外对别的丞相说,大家十个人,比但是唐休璟一人!)

另外,武侧天热衷开疆辟土,如张柬之、犾仁杰曾劝诫他爱护民力,收拢边境,武侧天不同意。

《资治通鉴·卷二百六》

蜀州刺史张柬之上言,认为:“姚州本哀牢之国,荒外绝域,山高水远深。……请废姚州以隶巂州,岁时朝拜,同之蕃国。”疏奏,不纳。

武侧天还热衷“华夷观”,觉得四方蛮夷远不如中华民族……

武侧天有一颗“中华民族天尊心”。

此外,史书上即位的女王,“文佳女王”陈硕真,“承天女王”耶律普速完全是离奇死亡,而神龙政变后,武侧天仅是被逼让位,还能够和高宗合墓,位高而能身退,这一样展现了精湛的政冶聪慧。

因此“涛说史”的结果,男他武侧天,政治能力一流。


二、国防上,武侧天二流

那麼,男他武侧天,能做到唐高宗李治、唐高祖李渊,乃至李世民的人生境界吗?

很遗憾,不可以。

尽管武侧天阶段开辟了武举,其目地是填补篡权中遇害的将军;他国防工作能力并很差;特别是在晚年时期找的小白脸儿,薛宝宝、沈御医、张昌宗、张易之弟兄,空有有趣的灵魂而已。

对比俄罗斯女天尊叶卡捷琳娜,其男妃格利戈里·波将金、斯坦尼斯瓦夫·波尼亚托夫斯基,皆是雄才大略之徒,武侧天这一点比不上。




倘若武侧天是个男生,也许所宠溺的嫔妃的外戚,也不会有汉武帝刘彻下卫青、霍去病的水准。

对于李世民唐太宗,应对唐板图过问题,用亲自盟军讨伐塞住文臣的嘴;武侧天更不可以比。

因此国防上,男他武侧天,也会被“受制于人”。

三、经济发展上,武侧天二流

对于经济发展上,武侧天的点评也不会高;武侧天、高宗的乾陵是唐代较大的帝陵,消耗民力民膏;大建神都洛阳,建造天枢,许多措施过于豪奢,因而,《资治通鉴》对这一点显著是否认的。

倘若武侧天是一个男士,很有可能与生俱来的买东西欲、搜集欲会少一些,但依然会是一个奢华的皇上;并不能抑制企业兼并,阻拦唐代府兵制、均田制的分裂。

因此结果是,男他武侧天,经济发展工作能力一般。

四、返回史书,客观性评价武则天

大家得认可,《资治通鉴》、《新唐书》、《旧唐书》针对女王的武侧天的一些记述,是携带变色眼镜的。例如武侧天与张氏兄弟掷骰子作乐,有时候取笑贬低公侯卿相,可能别的唐代男皇上,和嫔妃游戏娱乐开心了也做了,唯有武侧天做为反面教材被注重,被后代记牢。




综合性评价武则天,其政治能力一流,经济发展、国防上面有扣分,不可以稳居有史以来t1队伍;但有“第一正统女王”扶持,能够让武侧天稳居有史以来t2队伍。

如果武则天是男儿身,就不会对自己的儿女们下手,因为就算把江山给他们也是自己家的,也会更加早的成为皇帝,不会有那么多其他的阻碍。
若武则天是男儿身,历史的改写就是。武则天抢夺皇位,因为他如果是男生的话,就不会这么顺利的得到皇位,就得经过抢夺。
若武则天是男儿身,也就不会有武媚娘进宫的事情了,当然不会有后来的所有事情,而如果已经执掌朝政登基帝位的她变成男的,那么凭借她在朝中的势力,他可以铲除异己,然后就可以稳坐龙椅。
本文标题: 如果武则天是个男的,还会有这么高的评价吗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231778.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如果韩信听了蒯彻的话三分天下会怎样请解释一下量子纠缠态的概念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