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韩信听了蒯彻的话三分天下会怎样

发布时间: 2022-10-11 12:00:26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98

假如听武涉、蒯通之言,韩信能做到三分天下吗?有人说韩信用兵如神,但脑子不太灵光,明明有三分天下的机会,却不听取蒯通的建议,最后落...

如果韩信听了蒯彻的话三分天下会怎样

假如听武涉、蒯通之言,韩信能做到三分天下吗?

有人说韩信用兵如神,但脑子不太灵光,明明有三分天下的机会,却不听取蒯通的建议,最后落得个悲惨的下场。那个观点很多人力挺,这也成为了韩信只知道行军打仗而不懂政治的明证。那么事实真是如此吗?


韩信在击败龙且后,曾经不可一世的项羽感到十分恐惧,自己原来并不看重的韩信,居然成为了楚汉之争的关键人物。

项羽的恐惧,武涉的说辞,韩信的应答。

于是项羽便派武涉前去游说韩信,想让韩信背叛刘邦,在游说韩信的时候,武涉首先提出了“三分天下”的说法。

楚已亡龙且,项王恐,使盱眙人武涉往说齐王信曰:“天下共苦秦久矣,相与戮力击秦。秦已破,计功割地,分土而王之,以休士卒。”——《史记·淮阴侯列传》


武涉到韩信军营之中,他先把项羽的功绩大大的歌颂了一番,他说天下苦秦久矣,大家相约共破暴秦。如今秦国已破,项羽论功行赏,为所有立功的人分土封王,大家都收起兵器,过上和平快乐的日子。

“今汉王复兴兵而东,侵人之分,夺人之地,已破三秦,引兵出关,收诸侯之兵以东击楚,其意非尽吞天下者不休,其不知厌足如是甚也。”——《史记·淮阴侯列传》

接着武涉又把天下纷争的根源,归结于汉王刘邦挑起争端,刘邦不安分,首先兴兵东征,夺取他人的封地。刘邦如今又统帅诸侯之兵和楚国相争,他的目的很明显,消灭天下诸侯而后自己称帝。刘邦这样的人贪得无厌,和他合作一定要考虑清楚才行。

“且汉王不可必,身居项王掌握中数矣,项王怜而活之,然得脱,辄倍约,复击项王,其不可亲信如此。”——《史记·淮阴侯列传》


武涉继续分析说,刘邦这个人没有信义,他数次被项羽所擒,项羽同情怜悯他,看在昔日情分上不忍心杀害,因此总把他放了。但是刘邦没有感恩之心,每次发誓不继续背叛项羽,但是只要回去就继续攻击项羽。这样的人言而无信、出尔反尔,因此不值得追随和投靠。

“今足下虽自以与汉王为厚交,为之尽力用兵,终为之所禽矣。足下所以得须臾至今者,以项王尚存也。当今二王之事,权在足下。”——《史记·淮阴侯列传》

武涉说完了刘邦不能信任的理由后,又替韩信分析说:“您自以为和刘邦关系好,为他效力报效,实际上他是在利用你而已,最后他也会收拾你的。现在看重你,就是因为项羽还在,你还有用处。如今楚汉之争的关键,全在于你一人而已。”

“足下右投则汉王胜,左投则项王胜。项王今日亡,则次取足下。足下与项王有故,何不反汉与楚连和,参分天下王之?今释此时,而自必于汉以击楚,且为智者固若此乎!”——《史记·淮阴侯列传》

武涉对韩信说:“目前的情况,你韩信决定了楚汉之争的胜败,你帮助刘邦则汉胜,你帮助项羽则楚胜。如果项羽失败了,刘邦下一个要对付的人就是你了。你和项羽还算是有老交情,何不在这个时候和楚联合,这样就可以三分天下而称王。如果你放弃了机会,就是自掘坟墓,不是智者所为!”


面对武涉的劝说,韩信的态度很坚决,我感谢项王的好意,但是我不会背叛汉王。韩信的理由有三个:

韩信谢曰:“臣事项王,官不过郎中,位不过执戟,言不听,画不用,故倍楚而归汉。”——《史记·淮阴侯列传》

第一是自己在项羽手下时,官爵不过是郎中,岗位不过是大帐外的执戟郎,况且自己的谋划并不被项羽采纳,自己没有发挥的空间和余地,因此自己才背离了项羽而投靠汉王刘邦的。

“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听计用,故吾得以至于此。”——《史记·淮阴侯列传》

第二是自己在汉军营中,刘邦授予我上将军印,让我统领汉军,不仅对我信任有加,还对我言听计从,我才有了今日的成就。和项羽相比,刘邦给予了韩信足够的信任。

“夫人深亲信我,我倍之不祥,虽死不易。幸为信谢项王!”——《史记·淮阴侯列传》

第三是自己这么做不详。因为刘邦信任自己,如果背叛刘邦是没有道义的,因此这样的事就算是自己死了也不会做的。

蒯通的分析,韩信的犹豫。

那么,韩信到底动没动过背叛刘邦的心思呢?我们接着往下看,韩信拒绝了武涉的游说之后,有另外一个人也看到了韩信的战略意义,因此他也来游说韩信,但是他没有像武涉那样直接,他采取了相面的办法,想用这个办法来打动韩信。

武涉已去,齐人蒯通知天下权在韩信,欲为奇策而感动之,以相人说韩信曰:“仆尝受相人之术。”韩信曰:“先生相人何如?”对曰:“贵贱在于骨法,忧喜在于容色,成败在于决断,以此参之,万不失一。”韩信曰:“善。先生相寡人何如?”对曰:“原少间。”信曰:“左右去矣。”——《史记·淮阴侯列传》


蒯通去见韩信,说自己善于相面,能知道人的富贵,韩信并不是十分相信,因为这个世界上欺世盗名的人太多了。于是韩信便问蒯通替人看相,主要的依据是什么?蒯通便说出了相人的关键,其中最关键的一句话打动了韩信的心:“成败在于决断!”韩信认同蒯通的说法,想让他替自己看一看,蒯通说:“请您把左右都退下去!”韩信知道蒯通所说的话肯定不能让很多人听到,便按照蒯通的要求,摒退了左右。

通曰:“相君之面,不过封侯,又危不安。相君之背,贵乃不可言。”韩信曰:“何谓也?”——《史记·淮阴侯列传》


蒯通故意卖了个关子,他说韩信的面相也就是和侯爵,但是有很大的风险不会安稳,但同时自身也有很大的变数存在,贵不可言这种说法很吊人胃口。韩信果然被吸引,他问蒯通为什么这么说呢?

若韩信采纳蒯彻之言单干,能否与刘邦项羽三分天下?

秦朝末年,各方势力群雄荟萃,开始对暴虐的秦二世进行抗击。这时,出现了一位有勇有谋的谋士——蒯彻。蒯彻的身上有许多令人敬佩的优点:胆识过人、雄才伟略,当时在刘邦项羽争夺天下主权的时候,蒯彻就曾经劝过韩信,一心想要扶持韩信与刘邦项羽抗衡。但是,韩信并没有听信蒯彻的话,最后却惨死在未央宫悔不当初。那么,如果当时韩信采纳了蒯彻的话自立为王,是否能与刘邦项羽同台竞技呢?答案是否定的。具体原因如下:

1.时运不济

刘邦和项羽作为秦末时期两方势力,拥有截然不同的性格特征和背景。刘邦就是一介布衣,贩夫走卒之辈,而项羽是江东著名的世家子弟,拥有数万拥护的队伍和强大的支撑。我们都听说过“项羽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的典故。当时,由于秦二世的暴政,使得民不聊生,而刘邦一呼百应,使得众多大将收入麾下。而此时的韩信看似威风凛凛,却很难得将士们的心。因为项羽所给与他们的好处,刘邦也同样可以。

2.四面皆兵

当时,在蒯彻劝阻韩信的时候,由于韩信已经占据了齐国。倘若韩信一度称王,那么齐国的周围不但没有一呼百应的兵马,反而遭到燕国、赵国、楚国的围攻和反抗。在面对四周强大的势力时,弱小的齐国只能甘愿默默无闻,韩信在如此险恶的环境下只能力求自保。

3.无法一呼百应

无论环境还是时间,都无法真正造成韩信无法自立,没有兵马的拥护才是最主要的原因。众所周知,刘邦作为沛县的草民,在暴政兴起的时候,颇得人心,收买了许多兵马和势力,而项羽的背后,却拥有大批江东子弟。奈何只有韩信两手空空,多年的行军打仗也没有自己的一方亲信,实在令人惋惜。

如果韩信听蒯彻的劝说,那么真的能够三分天下吗?

韩信有一次给刘邦送信说:“齐国是一个重复的国家,南边是楚国。现在他希望刘邦能使他成为齐国的假王,以保卫齐国。刘邦在这里读书的时候很生气,他整天被困在这里想着韩信能不能来救他,可他却向齐威王提出了自己的要求。这时,张良和陈平一起踩在刘邦的脚上,对刘邦低声说这对韩王不利。

现在,即使韩信想成为齐国的国王,也没有人能阻止他。不如让他先做齐国的国王,或者至少保证他的中立。刘邦自己慢慢走过来,还故意说,真正的男人要当真正的国王,做什么假国王。张良就用自己的丝带封韩信为齐王,让韩信派兵攻打楚国。

项羽听说龙在战斗中死了,韩信做了齐国的国王,就派人去劝说韩信。他说一开始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想打败秦朝。现在秦朝已经灭亡了,但是战争还没有结束。而且,韩王并没有停留在原来的封地上,而是东征其他贪得无厌的诸侯。

另外,刘邦不值得信任。我担心韩信将来会死在刘邦手里。现在天下的形势很清楚,只要齐王向哪边进攻,那么哪边就能取胜,现在为什么不与襄王联合,然后天下三分呢?

韩信拒绝了使者的请求,说他只是拿着戟侍奉向王。当时不听计不从命,现在是韩王给了他将军的封印,而且还有成千上万的士兵和战马。尤其是当你脱下你的衣服给我穿,把你的食物给我吃的时候,你就是今天的你。如果你背叛了韩王,这是一件坏事,所以你不会背叛韩王。

这时,快车开始劝说韩信与项羽、刘邦瓜分天下。车魁说,秦朝已经灭亡了,但是楚汉两朝之间的争斗也意味着人民的生活和工作不能安居乐业。此时,谁也不怕项羽南下北上,可是项羽被困在西山中,整整三年动弹不得。

至于韩王,他带领数十万士兵守卫在恭贤县和罗水之间,依靠自然的险峻来保证自己的地位。但一天打几仗也是一样的,但没有立功的方法。直到现在,很难保护自己,也没有前进的路。这两个人,一个是战士,另一个是智者,不可能得到整个世界,所以受苦的是人们。

我们与其让它继续下去,不如让双方友好相处,分裂世界,让任何人都对此无能为力。但韩信可以联合燕赵国,向西推进,为民请命。等到重新分封的时候,封臣就成立了。但现在也是最好的时光,如果你不走,将来会后悔的。

就像我们之前说的,韩信是一个不确定的人,快车是一个造王者。他把世界分为三部分,意思是说韩信会反对刘邦,然后控制世界。从西方接管世界的原因实际上是为了攻击刘邦。刘邦的主力前面是项羽,后面是空的。车贵说:“趁敌人空虚的时候进攻,难道不是大刘邦吗?”快车意味着韩信将接管关中,开始统治世界,韩信几乎以裸体的姿态开始称王。

然而,快切的计划有很多漏洞。一是燕赵联合。燕国的藏达达和赵国的张二受命监视韩信,我们怎么能保证跟踪韩信呢?另外两人又得到刘邦的青睐,现在换老板对他们有什么好处?最后,它是如何进入关隘的,要知道汉沽关隘占领世界是危险的。

如果它是那么容易在战斗中,那么反秦的时候就不会遇到那么多的苦难。此外,世界人民所希望的是,楚汉的结果将很快出来。现在一个新的国王将会出现。人们还会快乐吗?这不是因祸得福,而是雪上加霜。

如果韩信听从蒯彻的劝说,肯定是可以三分天下的,韩信当时领着刘邦大部分的军队,刘邦都打不过他的。
可以三分天下。当时韩信的实力越来越强,具备了三分天下的实力,凭借着超人的军事能力,之后如果能够策略得当,完全有可能统一中国。
我认为还是不太可能的,毕竟他并不是特别的正统,而且刘邦手下还有许多的能人。

如果韩信采纳蒯彻计策脱离刘邦称王,天下会形成刘项韩三足鼎立局面吗?

我认为韩信完全有可能真的脱离刘邦,只不过缺那一点点机缘。如果他真的脱离了,显然会造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首先,韩信肯定不是那种愚忠的人。虽然他曾经说过刘邦在自己落魄之时对其破格提拔,解衣衣之,推食食之,有知遇之恩。甚至在关键时刻一口回绝了项羽使者和自己的谋士蒯彻劝他自立的提议。但是,韩信对刘邦,可不是一味地顺从,而是从自身利益出发,希望获得足够的地位、权势,如果不满意的话,他随时有可能反叛。有两个标志性事件:

一、不顾大局强攻齐国

在韩信连续攻灭魏、代、赵、燕等国后,又发兵攻齐。刘邦两手准备,也命说客郦食其游说齐王田广投降。田广决定归顺,韩信本也准备撤兵,却因谋士蒯彻劝说,不能让郦食其一个文人功劳在自己之上,于是毅然攻齐。齐国本已决定投降,所以放弃抵抗,被韩信杀得大败。

田广以为郦食其出卖自己,将其烹杀,转投项羽。虽然韩信最终成功灭齐,但本来可以兵不血刃解决齐国问题,韩信却浪费兵力,并让事情冒了风险,有了不确定性,还搭上了一个重要人才郦食其的性命,此外,让汉军显得言而无信,影响声誉,对之后刘邦的作战和统治都有不利因素。而这一切都是因为韩信要自己有功劳,让自己获得实际的利益,可谓不顾大局。

二、要挟刘邦封其假齐王

韩信攻下齐国后,正逢刘邦在荥阳被项羽围困,急需韩信救援。韩信非但不去,还给刘邦送去一封信,以齐人反复无常为由,请求设立假齐王管理齐地,气得刘邦破口大骂,不得已封了他齐王,命他攻打西楚。这种趁火打劫的行为恐怕也是后来刘邦处置韩信的一个重要因素。韩信正是得到了刘邦齐王的封号,才出现了那段“义正言辞”拒绝项羽说客的名言。而这,说白了就是因为刘邦满足了他的要求。如果刘邦没有满足他,恐怕结局就不是这样了。难保韩信不会倒向项羽或者自立。所以,韩信在刘邦麾下,不代表他不会离开刘邦自立。他没走只是因为他的要求得到了满足。


那一旦他的要求得不到满足了,韩信还会不会那么听话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韩信之后的人生轨迹也验证了这一点。

刘邦一统天下后,韩信改封楚王,因为收留项羽爱将钟离眜被告谋反,刘邦伪游云梦,韩信怕杀身之祸杀钟离眜,而刘邦还是抓走了他,降为淮阴侯。此后韩信在长安一直口出怨言,耻与周勃、灌婴、樊哙等为伍。刘邦征召韩信随军出征,韩信也一直借故推脱。完全处于一种消极怠工的态度。

而最终韩信的死,根据史记和汉书的记载,是他真的参与了陈豨叛乱。当时陈豨离京,韩信送他时说等他起事,韩信就在京城响应。后来陈豨果然叛乱,刘邦亲征,韩信称病不随军征讨,暗中与之通信,要在长安杀吕后刘盈来响应陈豨。最后,事情败露,吕后与萧何联手,谎称刘邦已灭陈豨,召开庆功宴,韩信不敢不去,进入长乐宫后被杀死。

虽然很多人认为韩信没有参与谋反,是官方给他的欲加之罪。但是,韩信之前的种种举动说明他的不满,他虽没有了当年的造反资本,却有了造反的动机。个人认为,韩信谋反的可能性远大于未谋反。

故而,在当年项羽的使者和蒯彻劝他自立时,如果韩信的政治敏锐性更强,能够认识到刘邦今后会对自己动手,或者说,蒯彻和项羽使者的说辞更有煽动性一点,让韩信认识到不能屈居刘邦之下。恐怕韩信真的会自立。

那如果韩信自立了,之后天下局势会变成鼎足而三显然是不言自喻的。韩信的军事能力显然是当世无双,他先败楚军于京索之间,后连破魏、代二国。刘邦把其精兵尽夺,韩信又带着一群老弱残兵灭了赵国逼降燕国,刘邦故技重施再夺其精兵,韩信还可以带老弱残兵灭齐,并在最后完成对项羽的合围。这样的军事实力,足以让他在兵力远少于他人的情况下高歌猛进。

而另外两方,项羽的勇猛举世无双,破釜沉舟的壮举、领袖灭秦的声威、天下盟主的身份,如果可以让韩信从刘邦身边离开,就足以让项羽在短时间内立于不败之地。而刘邦,论军事能力三人中最差,却有最高的政治能力,身边又有张良、陈平、陆贾等谋士说客,这些人擅长分化瓦解各国,为刘邦争取盟友,让刘邦逐个击破。加上刘邦能屈能伸的性格,一定不是那么容易就败的。

所以,如果真的韩信脱离刘邦自立,结果就是韩信依靠军事实力、项羽依靠勇猛与声威、刘邦依靠政治和外交,可以鼎足而三较长一段时间。

如果韩信能够脱离刘邦的话,我觉得天下会形成项羽,刘邦,韩信三足鼎立的局面。但是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迟早是要天下一统的。
我认为在当时肯定会形成这样的局面的,因为各方的势力都是比较强的。
不会,因为韩信并没有什么粮草军饷,并且得不到民心,谋反定会失败。
本文标题: 如果韩信听了蒯彻的话三分天下会怎样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231761.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为什么周扬晚年依旧不向丁玲道歉如果武则天是个男的,还会有这么高的评价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