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是在欧美近代工业文明强势入侵下表现得最好的地区吗

发布时间: 2022-10-08 01:02:08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89

世界各经济体发展情况及全球九大文化圈划分,西欧,公认的高度发达国家:,德国、英国、法国/高达大国;荷兰、瑞士、瑞典、比...

东亚是在欧美近代工业文明强势入侵下表现得最好的地区吗

世界各经济体发展情况及全球九大文化圈划分

西欧

公认的高度发达国家: 德国、英国、法国/高达大国;荷兰、瑞士、瑞典、比利时、奥地利、丹麦、芬兰、挪威/高达小国;爱尔兰、卢森堡、冰岛/高达富国

准高度发达国家: 意大利、西班牙(南欧的门面)

普通发达国家: 捷克、斯洛文尼亚、斯洛伐克、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有些工业基础;希腊、葡萄牙、塞浦路斯、马耳他/工业基础薄弱

袖珍小国: 安道尔、摩纳哥、列支敦士登、圣马力诺、梵蒂冈/地小人少但特别富裕

准发达国家: 波兰、匈牙利/部分组织认定是发达国

发展中国家: 克罗地亚(发展较好的,西欧唯一的发展中国家)

北美

美国/高度发达大国还是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西方发达国家的老大),加拿大/高度发达大国(地大人少资源丰富),文化上美国和加拿大都属于西欧文化圈

南澳

澳大利亚/高度发达大国(地大人少资源丰富),新西兰/高度发达富国(跟澳洲类似卖资源都能富有),文化上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都属于西欧文化圈

总结

西欧+北美+南澳=西方国家圈,也约等于发达国家圈,除了波兰、匈牙利、克罗地亚3国其它全是发达国家/西欧26个北美2个南澳2个再加上以色列1个,而西方之外的发达国家只有日本、韩国、新加坡3国(都特别西化有脱亚入欧的感觉了,都是紧跟美国的)。西方是最早现代化和工业化的地方,很多东西都是西方发明发现的,尤其 科技 革命,是占先发优势的,导致现代化就等于西方化了。除了欧洲本土,还扩张了北美、拉美和南澳,亚洲和非洲都在西方化,尤其非洲的宗教和语言都是欧洲的,现在还没出现另一个文明崛起,亚洲几个文明都被西方文明反超了。

东欧

发展较好的: 俄罗斯、罗马尼亚、白俄罗斯、保加利亚、黑山/俄罗斯和白俄罗斯是前SL的一部分,工业化是很早的以重工业为主,教育和 科技 基础比较好,而罗马尼亚、保加利亚、黑山加入欧盟后经济发展很快

发展一般的: 塞尔维亚、北马其顿、阿尔巴尼亚、波黑/塞尔维亚在南斯拉夫时期工业发展不错,外交比较独立,后3国接近欧盟

中下收入的: 乌克兰、摩尔多瓦、科索沃/乌克兰本来工业和教育基础好但出现倒退,摩尔多瓦和科索沃一直以来都比较垫底的

东亚

发达国家: 日本/高度发达大国(最早近代化的1990年前亚洲唯一的发达国家),韩国/准高度发达国家(发展水平不错的,后起国家的典范)

发展较好的: 中国/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港澳台三地区是发达经济体水平

中下收入的: 朝鲜/教育和工业是不错的; 低收入的: 蒙古/草原及矿产资源丰富

东南亚

发达国家: 新加坡/东南亚唯一的发达国家,是准高度发达水平,以转口贸易、港口经济、金融中心出名

石油富国: 文莱/地小人少但油气资源丰富

发展较好的: 马来西亚、泰国/发展得很早,是新兴工业化国家

中下收入的: 印度尼西亚、菲律宾、越南/都是新兴工业化国家,除越南外另两个发展也是比较早的

最不发达的: 柬埔寨、老挝、缅甸、东帝汶/近些年很多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转移前面3个国家

总结

东欧是跟西欧文化相近的,东正教跟新教、天主教都属于基督教,也是白人为主体的发展是比较早的。 东亚在古代一直是强盛的,以中国为中心,日韩发达了没改变东亚的地位,必须靠人口最多的中国崛起才能真正改变东亚人的世界地位,东亚中日韩在各领域的国际排名都在前列尤其是总量的排名,东亚正在崛起! 东南亚是发展蛮早的,跟拉美一样没有突破,东南亚新兴工业化国家多,在承接产业转移上很强,加工出口业厉害。

中美

发展较好的: 墨西哥、巴拿马、哥斯达黎加/墨西哥是工业发展比较好可承接美国的产业转移特别是出口加工,后2国都是环境安定且发展比较早的利用地利发展自由贸易港

中下收入的: 伯利兹、萨尔瓦多、危地马拉

低收入的: 尼加拉瓜、洪都拉斯/环境不安定影响经济发展

加勒比

发达经济体: 波多黎各/美国的自由邦可以说是直接扶持起来的,发展工业制造和 旅游

发展较好的: 巴哈马、圣基茨和尼维斯、安提瓜和巴布达/都是前英国ZM地靠金融和 旅游 致富

发展一般的: 巴巴多斯、格林纳达、多米尼加/前2个也是前英国ZM地小岛国

中下收入的: 古巴、多米尼克、牙买加/古马的教育医疗 体育 是很棒,后2国也前英国ZM地岛国,多米尼克很小才7万人

最不发达的: 海地/独立很早但不会发展经济

南美

发达经济体: 法属圭亚那/纯靠法国扶持,是欧洲的宇航中心

石油富国: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油气资源丰富的小岛国

发展较好的: 阿根廷、智利、乌拉圭/阿根廷和智利的工业是不错的,三国都是农业和矿产致富

发展一般的: 巴西、哥伦比亚、秘鲁、厄瓜多尔、苏里南、巴拉圭/巴西和哥伦比亚的工业化是不错的

中下收入的: 委内瑞拉、圭亚那、玻利维亚/委内瑞拉石油资源丰富20世纪后期人均GDP很高现在受某国影响

总结

拉丁美洲跟美国一样是欧洲和非洲移民为主体的,在近代接受来自世界各地的移民,感觉美国先发达了,拉美就难崛起了,毕竟拉美号称美国的后花园。拉美资源丰富也发展早但没有突破走向发达,几个前英国ZM地的小岛国靠金融和 旅游 业致富了,而巴西、阿根廷、智利、哥伦比亚是工业化不错的,拉美是仅次于西欧、东欧的地方,是蛮不错的,没受到两次大战破坏。

西亚

发达国家: 以色列/西亚唯一的发达国家,是准高度发达水平以高 科技 与创新出名

石油富国: 沙特阿拉伯、阿联酋、卡塔尔、巴林、科威特、阿曼/油气资源丰富,卖资源致富

发展较好的: 土耳其/二战后就加入西方经济体系,工业化是不错的

发展一般的: 伊朗、亚美尼亚、格鲁吉亚、阿塞拜疆、黎巴嫩/伊朗有完善的工业体系比较独立的,后4个国家都是很西化的

中下收入的: 伊拉克、约旦、巴勒斯坦

最不发达的: 也门、阿富汗/环境不安定影响经济发展

中亚

发展较好的: 哈萨克斯坦/油气资源丰富而人口才1900万

发展一般的: 土库曼斯坦/也是油气资源丰富

中下收入的: 乌兹别克斯坦/中亚人口最多的国家经济支柱靠黄金、石油、天然气、棉花

低收入的: 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

南亚

中下收入的: 印度、斯里兰卡、马尔代夫/印度有14亿人口是比较大的发展中国家有些实力,斯里兰卡最近转移产业蛮多进步快,马尔代夫是 旅游 小岛国

低收入的: 巴基斯坦/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转移多,但人口2亿

最不发达的: 孟加拉、不丹、尼泊尔/孟加拉劳动力密集产业也多,后2国是山地小国受印度影响大

北非

中下收入的: 埃及、利比亚、阿尔及利亚、突尼斯、摩洛哥/北非5国都是差不多水平是阿拉伯人为主体,前3国油气资源比较丰富

总结

西亚和北非是中东在古代时跟南欧一起三个地方交流很多,也纷争多现在经常上国际热点,中东是阿拉伯人为主体,发现石油后经济富有了。中东的土耳其、伊朗、以色列工业是不错的,高加索和中亚是前SL加盟国,教育和其它领域发展是蛮好的,文化是有很多东欧因素。南亚就印度工业化还行,英国留下很好的底子,重视服务业和软件开发,人才外流严重,南亚整体是发展一般的。

南非

发展较好的: 毛里求斯/印度洋上的小岛国,加工制造和 旅游 致富

发展一般的: 南非、博茨瓦纳/南非工业是不错的非洲最发达的国家后来倒退,博茨瓦纳资源丰富 旅游 业吸引人

中下收入的: 纳米比亚、斯威士兰/近些年在非洲算发展很快的

最不发达的: 赞比亚、安哥拉、津巴布韦、马拉维、莫桑比克、马达加斯加、莱索托

东非

发展较好的: 塞舌尔/印度洋上的小岛国, 旅游 致富

低收入的: 吉布提/有多国J事基地,保障航运安全

最不发达的: 肯尼亚、科摩罗、乌干达、卢旺达、坦桑尼亚、苏丹、埃塞俄比亚、厄立特里亚、布隆迪、南苏丹、索马里

中非

中下收入的: 加蓬、赤道几内亚/都是石油资源丰富

低收入的: 刚果/靠农业和矿产是比较贫困的

最不发达的: 喀麦隆、刚果民主、乍得、中非

西非

中下收入的: 佛得角/大西洋上的小岛国

低收入的: 尼日利亚、加纳/尼日利亚是非洲第一大经济体,石油资源丰富

最不发达的: 毛里塔尼亚、贝宁、科特迪瓦、多哥、塞内加尔、冈比亚、几内亚比绍、利比里亚、布基纳法索、塞拉利昂、马里、尼日尔

总结

都位于撒哈拉沙漠以南,是以黑人为主体的地方,也是欧美黑人的祖地。印度洋上毛里求斯和塞舌尔靠 旅游 致富,其它几个人均GDP高些的国家是靠卖农产和矿产,南非有些制造业的但竞争力不强,其它国家工业基础都薄弱以轻工业为主甚至没有制造业。非洲是以卖原材料出名,整体发展水平是靠后的,是最不发达国家集中的地方,一大片的最不发达国家,不过也是有商机的,所以欧美国家都在经营非洲。非洲北边是伊斯兰为主,南边是基督教为主,北边是早就阿拉伯语,南边是近代开始用欧洲语言,主要是英语、法语、葡萄牙语作官方语言。

一、西欧文化圈

西欧+北美+澳纽+以色列,是发达国家集中地,也是世界上最早近代化和工业化的地区。波兰和匈牙利是准发达国家,克罗地亚是发展中国家,其它全是发达国家,可以说引领了世界经济发展,很多现代的重大发明和发明都是来自西欧。

二、东欧文化圈

东欧+东南欧,东欧也是发展很早的工业化不错,巴尔干半岛的东南欧在近代号称战争火药桶是欧亚交界纷争多,二战后才开始工业化,东欧虽然没西欧发达,但跟世界其它地区比较起来是算第二好的地方了,是仅次于西欧的尤其教育和基础方面。

三、东亚文化圈

中日韩新四国+朝蒙越,近代前是以中华文化为主体的地方,后来西方反超了多国都学习西方,日本是最早崛起的全面西方化成为近代列强之一,二战后亚洲四小龙崛起(韩新2国+中国的港台2区),中国在1990年后快速发展,越南近些年发展很快是新兴工业化国家,朝鲜的工业和教育很好的只是不开放,蒙古资源丰富潜力大,东亚正在崛起为欧美亚三中心之一。

四、拉 美文 化圈

就是美国以南的拉丁美洲,中美+加勒比+南美,是葡萄牙语的巴西和大部分西班牙语的拉美国家,欧洲与非洲移民及原住民印第安人混血多,发展比较早但没有突围还属于发展中国家,可以说是世界第三好的地方,仅次于西欧、东欧。

五、欧亚文化圈

中亚5国+高加索3国+土耳其,前8国以前是SL的加盟国,是比较西方化的跟东欧文化接近,土耳其是很西方化的,跟日本一样力求脱亚入欧,土耳其的工业化是不错的,因为是处于欧亚交界处同时拥有欧洲与亚洲的文化因素。

六、东南亚文化圈

马来群岛和中南半岛的国家,除了越南和新加坡之外的东南亚国家,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在20世纪后期发展蛮早的,经济增长快号称东南亚四小虎,文莱是人少靠石油都富有了,其它4国是最不发达国家近些年转移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比较多。

七、中东文化圈

西亚+北非,可以说是阿拉伯人、波斯人(伊朗)、阿富汗人组成的,阿拉伯半岛有一堆石油富国,两伊也石油丰富,古代时地中海周边的亚非欧地方交流甚多。

八、南亚文化圈

以印度文化为主体的南亚国家,都是前英国ZM地,可以说英国统一了南亚大陆,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都是人口过亿的国家,尤其印度有13亿很快会成为世界第一多,南亚整体发展比较一般。

九、非洲文化圈

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是以黑人为主体的地方,欧洲文化影响很大,英法葡三个西欧语言是多个非洲国家的官方语言,基督教也是比较流行的其次是伊斯兰教,非洲是最不发达国家最多还最集中的地方,大部分非洲国家都在最不发达国家行列。

PS: 大洋洲除了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其它岛国都太小人也少,也是西方文化影响很大,所以就忽视了。

亚洲发达国家有哪些?

截止2021年1月4日,亚洲发达国家只有三个:韩国、日本、新加坡。

韩国是一个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是APEC、世界贸易组织和东亚峰会的创始成员国,也是经合组织、二十国集团和联合国等重要国际组织成员。

日本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世界第三大经济体,G7、G20等成员。其资源匮乏并极端依赖进口,发达的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科研、航天、制造业、教育水平均居世界前列。

新加坡是一个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被誉为“亚洲四小龙”之一,其经济模式被称作为“国家资本主义”。根据2021年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排名报告,新加坡是继伦敦、纽约、香港之后的第四大国际金融中心。

扩展资料:

其他发达国家

1、美国

美国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和其他盟国取得胜利,经历数十年的冷战,在苏联解体后,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在经济、文化、工业等领域都处于全世界的领先地位。

2、法国

法国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欧洲四大经济体之一,其国民拥有较高的生活水平和良好的社会保障制度,是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也是欧盟和北约创始会员国、申根公约和八国集团成员国,和欧洲大陆主要的政治实体之一。

3、英国

英国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欧洲四大经济体之一,其国民拥有极高的生活水平和良好的社会保障制度。作为英联邦元首国、七国集团成员国、北约创始会员国、英国同时也是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发达国家

亚洲公认的几个发达国家和地区分别是:日本、韩国、新加坡、以色列、
纵观人类发展历史,世界的中心一直在变化。“四大文明古国”有三个在亚洲,彼时亚洲可以说是世界的中心,是人类经济、文化发展的巅峰。特别是中国,汉朝、唐朝、宋朝,直至清朝的康乾盛世,都是全球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始,近代一百年来,世界中心再次发生变化,欧美国家成为了全球经济中心,经济、文化、科技、军事等等方面都优于其他地区。而中国因为满清的“闭关锁国”,以及后来的战争而耽误了发展进程。所以,发展到今日,中国仍旧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的定义标准一般是从人类发展指数、人均生产总值、工业化水准和生活品质四个方面来衡量。此前,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标准、美国中央情报局CIA都划定了一个标准,符合了这四个标准的才算是发达国家,全球共有33个发达经济体,大部分都是欧美国家。亚洲有4个发达国家,分别是日本、韩国、新加坡、以色列,以及两个发达经济体,分别是中国台湾、中国香港。

尽管GDP总量被中国超越,但日本仍旧是全球最发达的国家之一,2021年GDP总量约为5.21万亿美元,排全球第三;人均GDP约为41314.41美元,排在全球第24名
二战后,日本经济陷入崩溃,但却又能快速崛起,这其中很大部分原因是有美国的扶持和援助。美国不但免除了日本的战争赔款,还提供经济援助,派专家指导日本发展,另外,在国防上又有美国做庇护。

因此,从60年代开始,日本发奋图强,大力发展工业,在机械、精密仪器、半导体等等领域,日本都取得了世界领先水平,直到今日依旧是全球工业大国和强国。富士通、日立、索尼、松下,日本诞生了太多的科技巨头。
1964年,日本举办了奥运会,让其国家形象在全球大幅提升,当年的GDP为817.49亿美元,之后迎来了日本的辉煌20年,到1995年,GDP达到了54491.16亿美元,20年时间,翻了约66倍。只不过,从1995年之后的20多年时间,日本经济一直停滞不前,今日的日本依旧不容小觑。

韩国经济的崛起也离不开美国的支持,2021年韩国GDP为1.64万亿美元,排在全球第12名,人均GDP约为3.175万美元。说起来,韩国的崛起还要感谢日本。

上世纪80年代,在美国的扶持下,日本发展极其迅猛,在很多方面对美国都实现了超越,如半导体、汽车等行业,这让美国感觉到了压力,于是就动用霸权主义,签订协议抑制日本的发展。另一方面,美国又扶持韩国,想来遏制日本。

亚洲4个发达国家都是谁?有多富有?为什么没有中国?
因此,美国向韩国提供了大量技术和资金的援助,一夜之间,使得韩国工业和经济得到全面的成长。现代,大宇,三星等企业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崛起的。直到今日,美国资本占据三星的股份超过了50%。

1984年,韩国GDP为975.1亿美元,到2007年达到了11726.14亿美元,20多年时间翻了12倍。可以说没有美国的支持,韩国不可能发展这么快。

新加坡是全球面积最小的国家之一,其面积只有香港的65%。不过其经济确实很发达,2021年GDP总量为3284.19亿美元,人均GDP高达5.67万美元,排全球第12名。

亚洲4个发达国家都是谁?有多富有?为什么没有中国?
新加坡先是沦为英国殖民地,后又被日本占领,再后来又加入马来西亚,直到1965年才正式独立。新加坡是全球第四大金融中心,很多世界500强企业的亚太总部设在这里。依托马六甲海峡的独特地理位置,新加坡港成为了亚太地区最大的转口港,也是全球最大的集装箱港口之一,外贸是新加坡经济的主要推动力。

当然,新加坡的发展,背后也有美国的支持,新加坡是美国在亚洲最大的海空基地。1984年新加坡GDP为197.49亿,到2021年的3284.19亿美元,翻了不少。

以色列国土面积比新加坡还小,是世界上唯一以犹太人为主体民族的国家。2021年GDP总量为3950.99亿美元,人均GDP为4.36万美元。

亚洲4个发达国家都是谁?有多富有?为什么没有中国?
七八十年代,以色列还在战争中,从90年代开始,以色列摆脱困境,迅速崛起,这里面有美国的大力支持,每年支援以色列30亿美元。犹太人本来就是全球最聪明的民族之一,所以,在短短一二十年,以色列在军事、工业、教育等方面快速发展,支撑着以色列的经济发展。

除了日本、韩国、新加坡、以色列,谁最有可能成为亚洲第五个发达国家?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中国还有距离。2021年中国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在全球排第70名,另一个超级大国印度,人均GDP才2100美元,离发达国家更远。

亚洲4个发达国家都是谁?有多富有?为什么没有中国?
单论人均生产总值和人类发展指数,亚洲还有阿联酋、巴林、卡塔尔、科威特、沙特阿拉伯、文莱这些国家达到了发达国家水准。按道理,它们是亚洲第五个发达国家的候选。不过,也有说马来西亚是候选之一,2021年人均GDP为1.14万美元,比中国高点,马来西亚是新兴工业化经济体,石油储量在亚太地区排名第五,拥有良好的工业基础,未来发展很有潜力。

中国是世界第一大制造国,处于工业化时期,而发达国家一般都处于后工业化时期,以服务业为主要产业。未来等中国人均GDP上去了,成为了工业强国,那基本就离发达国家不远了。
一、日本国
1、日本,面积约37.8万平方公里。人口达1.26亿,居于世界各国第11位,当中逾3,500万以上的人口居住于东京都与周边数县构成的首都圈,为世界最大的都市圈。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亦为七国集团成员,是世界先进国家之一,主要奠基于日本经济在二战后的巨幅增长。
2、现时日本的科研能力、工业基础和制造业技术均位居世界前茅,并是世界第四大出口国和进口国。2021年,日本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依国际汇率可兑换成为三万二千,人均国民收入则在三万七千美元左右,人类发展指数亦一直维持在极高水平。
二、新加坡共和国
1、通称新加坡,是东南亚中南半岛南端的一个城邦岛国,它不只是一个城市,同时也是一个国家。自1965年独立后,新加坡从一穷二白中,依靠着国际贸易和人力资本的操作,迅速转变成为富裕的亚洲四小龙之一,同时凭借着地理优势,新加坡也是亚洲重要的金融、服务和航运中心之一。
2、自马来西亚独立后新加坡政府始得以自由主导经济发展方向,外商直接投资、李光耀、吴庆瑞及荷兰经济学家阿尔伯特·魏森梅斯的国家主导经济政策刺激了经济成长。
3、今日的新加坡是东南亚国家中唯一的发达国家,国民所得至2021年为止已是遥遥领先东南亚周边各国至少有六倍以上的差距,如果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购买力平价)计算的话,新加坡更在全球最富有国家内名列第四。
三、以色列国
1、以色列,是位于西亚的主权国家,,以色列人口达到852万,为世界唯一的犹太人占多数国家,其中74.8%为犹太裔,20.8%为阿拉伯裔,人数达177万。
2、以色列为一发达国家,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国,2021年其名义国内生产总值为世界第37大。该国具有较高水平的劳动力,为全球教育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其公民拥有高等教育学历的比例亦为世界最高之一。
四、大韩民国
1、南韩,是位于东亚朝鲜半岛南部的民主共和国家,首都为首尔。韩国三面环海,西南濒临西海,东南紧接朝鲜海峡,东边是韩国东海,北面隔着三八线朝韩非军事区与朝鲜相临,总面积约10万平方公里(占朝鲜半岛总面积的约45%),人口约5,000万。
2、20世纪60年代以来,韩国政府实行了“出口主导型”经济战略,推动了韩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缔造了举世瞩目的“汉江奇迹”。
3、目前韩国国内生产总值按国际汇率计算在世界排名第11,按相对购买力指标计算世界排名第13,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约27,600美元,名列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美国中央情报局《世界概况》发达国家名录。
拓展资料
拓展资料
发达国家(Developed Country),又称已开发国家和先进国家。是指那些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准较高,人民生活水准较高的国家,又称作高经济开发国家(MEDC)。发达国家的普遍特征是较高的人类发展指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工业化水准和生活品质。借由开发自然资源也可以达到较高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和人类发展指数,但未必属于发达国家(比如文莱、沙特阿拉伯、卡塔尔等国)。
发达国家(Developed Country),又称已开发国家和先进国家。是指那些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准较高,人民生活水准较高的国家,又称作高经济开发国家(MEDC)。发达国家的普遍特征是较高的人类发展指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工业化水准和生活品质。借由开发自然资源也可以达到较高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和人类发展指数,但未必属于发达国家(比如文莱、沙特阿拉伯、卡塔尔等国)。
发达国家大都处于后工业化时期,服务业(也就是商业)为主要产业,而发展中国家则大都处于工业化(制造业,也就是工业)时期,未开发国家则还在农业时代。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21年的统计资料,发达国家的GDP占世界60.8%,按购买力平价计算则占42.9%,人口占世界比率约16%。
发达国家大都处于后工业化时期,服务业(也就是商业)为主要产业,而发展中国家则大都处于工业化(制造业,也就是工业)时期,未开发国家则还在农业时代。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21年的统计资料,发达国家的GDP占世界60.8%,按购买力平价计算则占42.9%,人口占世界比率约16%。
亚洲有四个发达国家,分别是日本,韩国,新加坡和以色列。
发达国家是指那些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准较高,人民生活水准较高的国家,又称作高经济开发国家。其普遍特征是较高的人类发展指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工业化水准和生活品质。
发达国家大都处于后工业化时期,服务业为主要产业,而发展中国家则大都处于工业化(制造业,也就是工业)时期,未开发国家则还在农业时代。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21年的统计资料,发达国家的GDP占世界60.8%,按购买力平价计算则占42.9%,人口占世界比率约16%。
发达国家经济结构特点是服务业(第三产业)占经济产值的最大比重,偏向个性化服务。农业机械化程度高,技术先进。出口工业产品多为高档汽车,数码产品以及时装等奢侈品和高档日用品。占据世界各个产业链的顶端。有些发达国家兼具资源型国家与发达国家的特点,如澳大利亚和加拿大。

为何同样错过工业革命的东亚和阿拉伯,在复兴上东亚最快?

第一,这是因为中国的工业文化对东亚地区的国家起到了一个引领和帮助的作用。

俗话说得好,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从世界层面上看就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强大了,那么它的文化和经济就会辐射到周围地区。而东亚地区就很符合这个定律。我们从工业文明发展史上看,整个东亚地区也就中国和日本最早进入了工业革命时代。这两个国家在进入工业时代以后,经济实力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积累了大量的雄厚实力。因此当本地区没有战乱,或者处于相对和平的时候。不同国家的经济往来日益频繁。逐渐地加上该地区有经济实力雄厚的国家存在,因此他们在贸易还有工业化的进展方面会得到许多帮助,而我们中国就起到了这一个带领作用。这也使得能够错过工业革命的东亚和阿拉伯能够在经济上得到迅猛发展。

第二,由于处于地理边缘位置,不受其他国家干涉,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得快速发展。

现实生活中不得不承认,一个国家在角落里安静地发展,往往能够成长得最快。也能够逐渐的发展成一个经济实力雄厚的国家,就比如当年的日本由于战争导致国内经济萧条,但是通过几十年的默默发展,逐渐的成为一个世界大国。而东亚地区和阿拉伯地区也就和这个情况类似,由于他们的位置处在亚洲边缘位置,因此没有真正的跨入亚洲经济腹地。因此在国际贸易和其他政策方面受到的优惠多阻碍小。这就使得他们在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和发展上,不断地获得优势地位,从而推动经济的不断积累和地位崛起。

第三,世界产业贸易转移给了东亚地区和阿拉伯地区独特的优势。

不得不说东亚地区和阿拉伯地区在科技革命和科技复兴方面做得十分优秀。这不仅是在承接世界产业转移和分工上的体现。也是阿拉伯和东亚地区能够在错过工业革命后,能够抓住的新时代发展机遇的体现。

因为东亚的前现代社会结构很脆弱,早就被西方(广义的,包括苏俄)现代文明冲击得七零八落。
我觉得主要是因为阿拉伯地区占据了重要的地理位置。它们坐拥的石油是重要的战略资源,所以美国总想横插一脚,因此美国一直在扰乱他们的经济秩序,打断它们的复兴进程。
因为东亚大多数的国家,物产丰富,而且靠近海边,航运比较发达,和世界贸易联系的也频繁,所以在复兴上会比西亚要快。

亚洲分为几个地理分区以及它们的分布位置?

亚洲分6个地理分区:即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北亚。分布位置如图:

我们还可以从垄断者的价格来看垄断的无效率。由于市场需求曲线描述了价格和物品量之间的负相关关系,所以,无效率的低的产量就相当于无效率的高的价格。当垄断者收取高于边际成本的价格时,一些潜在消费者对物品的评价高于其边际成本,但低于垄断者的价格。这些消费者最后不购买物品。由于这些消费者对物品的评价大于生产这些物品的成本,这个结果是无效率的。因此,垄断定价使一些双方有益的交易无法进行。
正如我们在第八章中用无谓损失三角形来衡量税收的无效率一样,我们也可以同样衡量垄断的无效率。图15-8表示无谓损失。回忆一下,需求曲线反映消费者的评价,边际成本曲线反映垄断生产者的成本。因此,需求曲线和边际成本曲线之间的无谓损失三角形面积等于垄断定价引起的总剩余损失。
垄断引起的无谓损失类似于税收引起的无谓损失。实际上,垄断者像私人收税者一样。正如我们在第八章中所说明的,一种物品的税收是打入消费者支付意愿(反映在需求曲线上)和生产者成本(反映在供给曲线上)之间的一个楔子。由于垄断者通过收取高于边际成本的价格发挥其市场势力,它就打入了一个类似的楔子。在这两种情况下,楔子使销售量低于社会最适水平。这两种情况之间的差别是政府得到了税收的收入,而私人企业得到了垄断利润。
垄断的利润:一种社会代价吗?
控诉垄断者以损害公众来“肥己”是很有吸引力的。的确,垄断企业利用其市场势力赚到了更多的利润。但是,根据垄断的经济分析,企业利润本身并不一定是一个社会问题。
地球上一共被分为了4大洋七大洲,不过在人类所聚集的六大洲里面,却有五块大陆土地组成。之所以会出现这样一个现象,是因为亚欧两洲在同一块土地之上。
除此之外像非洲北美洲等这些都是分别有主要的大陆土地和一些岛屿组成。
在其他的一些大洲划分的时候,都是以天然的地理分割为基础原则。
为什么亚洲和欧洲却在同一块土地之上呢?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纵观世界各大洲之间的分界线,大多都是以山脉海洋等。
但是唯独欧亚两州之间除了有一个山脉在北部进行分离之外,但是在偏南方地区基本上都是一望无际的平原,也并没有高山流水进行阻隔,但是仍然划分为两个不同的州。
笔者认为主要是因为三方面原因。
一、
第1点是因为人种的不同,目前世界被划分为黑黄白三色人种。比较明显的就是非洲人大多都是黑人,而欧洲人为白人,亚洲地区则为黄种人。
在欧洲人尚未全球殖民的时候,白人还主要是生活在欧洲地区。当时的黄种人则主要生活在现在的亚洲地区。不同肤色的人种相互独立,东方以中国文明为首的人会认为西方这些白色皮肤的人种为异域人种。
欧洲的白种人也认为东亚地区的黄人种人是一种野蛮而粗犷的民族。
在古代的时候,人们因为肤色的不同已经产生了分歧,因此肤色也是划分两洲的一个重要依据。
二、
第2点就是受到欧洲工业革命的影响,而现在的欧洲地区都是受到了第1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形成了相对现代化的工业地区,为后来的科技发展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所以在现在的欧洲区域可以说是近代的科技之祖,而与之相对比的,亚洲生产资料落后,生产技术也非常的落后。
而且在欧洲当时已经形成了民主的社会制度,但是亚洲多地还是封建王朝制度,百姓得不到任何的人权认可。
因此从人权认知上以及生产方式上发生了分,所以也就形成了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的明显对比,这种文明上的分化也开始造就一种地理上的分化。
三、
第3个原因就是受到大航海时期的影响,虽然我国在明朝的时候航海技术比较先进,但是在欧洲进行大航海的时代的时候清朝为了避免被殖民和与外国发生战争,也就采取了闭关锁国的政策,导致原本文明强盛的中国被欧洲各国甩下了一大截。直到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的大门被用火炮打开。
所以在当时西方人的眼中觉着中国人太过于迂腐,不屑与我们这些落后的地方为伍。而欧洲各国则在大航海时代都有着自己的成绩,无论是商业还是殖民。
所以在近代地理划分的时候,并将这些拥有大航海技术的国家统一划分为了欧洲,而这些航海落后的国家则划分为了亚洲。
由于亚洲和欧洲的地理划分比较多样化,所以两个州在分开的时候并没有明显的地理接线,包括现在的土耳其和俄罗斯,都是横跨亚欧两个州的国家。
而且欧洲人种也开始到处乱窜,比如说俄罗斯大量的欧洲人都居住在了俄罗斯的远东地区,毕竟这里的气候更适合生存。
如果你有自己的一台个人电脑,也许这台电脑用了微软公司所出售的操作系统,某种视窗(Windows)软件。当微软公司在许多年前第一次设计视窗软件时,它申请并得到了政策给予的版权。版权给予微软公司排他性地生产和销售视窗操作系统的权利。因此,如果一个人要想购买视窗软件,他除了给微软决定对这种产品收取的将近100美元之外别无选择。可以说微软在视窗软件市场上有垄断地位。
用第十四章中我们提出的企业行为模型不能正确地描述微软的经营决策。在那一章中,我们分析了竞争市场,在竞争市场上有许多企业提供基本相同的产品,因此,每一个企业对它得到的价格没有什么影响。与此相比,像微软这样的垄断者没有接近的竞争者,因此,可以影响它的产品的市场价格。竞争企业是价格接受者,而垄断企业是价格制定者。
在本章中,我们考察这种市场势力的含义。我们将说明,市场势力改变了企业价格与其成本之间的关系。竞争企业把其产品的价格作为既定的,并选择供给量,以使价格等于边际成本。与此相比,垄断者收取的价格大于边际成本。这个结果在微软视窗软件的情况下显然是正确的。视窗软件的边际成本——微软把它的程序复印到另一张磁盘上所引起的额外成本——只有几美元。视窗软件的市场价格是其边际成本的许多倍。
地球上一共被分为了4大洋七大洲,不过在人类所聚集的六大洲里面,却有五块大陆土地组成。之所以会出现这样一个现象,是因为亚欧两洲在同一块土地之上。
除此之外像非洲北美洲等这些都是分别有主要的大陆土地和一些岛屿组成。
在其他的一些大洲划分的时候,都是以天然的地理分割为基础原则。
为什么亚洲和欧洲却在同一块土地之上呢?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纵观世界各大洲之间的分界线,大多都是以山脉海洋等。
但是唯独欧亚两州之间除了有一个山脉在北部进行分离之外,但是在偏南方地区基本上都是一望无际的平原,也并没有高山流水进行阻隔,但是仍然划分为两个不同的州。
笔者认为主要是因为三方面原因。
一、
第1点是因为人种的不同,目前世界被划分为黑黄白三色人种。比较明显的就是非洲人大多都是黑人,而欧洲人为白人,亚洲地区则为黄种人。
在欧洲人尚未全球殖民的时候,白人还主要是生活在欧洲地区。当时的黄种人则主要生活在现在的亚洲地区。不同肤色的人种相互独立,东方以中国文明为首的人会认为西方这些白色皮肤的人种为异域人种。
欧洲的白种人也认为东亚地区的黄人种人是一种野蛮而粗犷的民族。
在古代的时候,人们因为肤色的不同已经产生了分歧,因此肤色也是划分两洲的一个重要依据。
二、
第2点就是受到欧洲工业革命的影响,而现在的欧洲地区都是受到了第1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形成了相对现代化的工业地区,为后来的科技发展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所以在现在的欧洲区域可以说是近代的科技之祖,而与之相对比的,亚洲生产资料落后,生产技术也非常的落后。
而且在欧洲当时已经形成了民主的社会制度,但是亚洲多地还是封建王朝制度,百姓得不到任何的人权认可。
因此从人权认知上以及生产方式上发生了分,所以也就形成了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的明显对比,这种文明上的分化也开始造就一种地理上的分化。
三、
第3个原因就是受到大航海时期的影响,虽然我国在明朝的时候航海技术比较先进,但是在欧洲进行大航海的时代的时候清朝为了避免被殖民和与外国发生战争,也就采取了闭关锁国的政策,导致原本文明强盛的中国被欧洲各国甩下了一大截。直到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的大门被用火炮打开。
所以在当时西方人的眼中觉着中国人太过于迂腐,不屑与我们这些落后的地方为伍。而欧洲各国则在大航海时代都有着自己的成绩,无论是商业还是殖民。
所以在近代地理划分的时候,并将这些拥有大航海技术的国家统一划分为了欧洲,而这些航海落后的国家则划分为了亚洲。
由于亚洲和欧洲的地理划分比较多样化,所以两个州在分开的时候并没有明显的地理接线,包括现在的土耳其和俄罗斯,都是横跨亚欧两个州的国家。
而且欧洲人种也开始到处乱窜,比如说俄罗斯大量的欧洲人都居住在了俄罗斯的远东地区,毕竟这里的气候更适合生存。

说明 有关中国近代贸易变迁的信息?

鸦片战争前,存在着一种近代意义上的非对称的"世界体系"。中英两国分别在不同的区域体系中控制着体系内部的平衡,但两国的对外战略构想不同,各自支配的体系的性质也不同。从制度变迁的角度审视,东亚的朝贡体系有其自然的渐进式变迁的逻辑和进程。进入近代,在组织严密、实力雄厚的西方商业资本的冲击下,朝贡贸易体系逐渐逊位,终以鸦片战争及《南京条约》为标志走向解体。作为世界历史进程的一个缩影,东亚朝贡贸易体系的解体无疑是劳动方式变革的结果。中国被迫开放贸易并按自由贸易帝国主义的原则开放通商口岸、租界和建立海关体系,从根本上改变了朝贡贸易体系的制度框架,为条约通商贸易体制的确立提供了条件。条约通商贸易体制在很大程度上侵害了中国的主权独立,使中国的商品市场被纳入由英国构建的西方世界经济体系。客观而言,这一体制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以口岸为中心的近代区域市场的发展和近代市场关系的形成。

鸦片战争前,存在着一种近代意义上的非对称的“世界体系”。中英两国分别在不同的区域体系中控制着体系内部的平衡,但两国的对外战略构想不同,各自支配的体系的性质也不同。从制度变迁的角度审视,东亚的朝贡体系有其自然的渐进式变迁的逻辑和进程。进入近代,在组织严密、实力雄厚的西方商业资本的冲击下,朝贡贸易体系逐渐逊位,终以鸦片战争及《南京条约》为标志走向解体。作为世界历史进程的一个缩影,东亚朝贡贸易体系的解体无疑是劳动方式变革的结果。中国被迫开放贸易并按自由贸易帝国主义的原则开放通商口岸、租界和建立海关体系,从根本上改变了朝贡贸易体系的制度框架,为条约通商贸易体制的确立提供了条件。条约通商贸易体制在很大程度上侵害了中国的主权独立,使中国的商品市场被纳入由英国构建的西方世界经济体系。客观而言,这一体制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以口岸为中心的近代区域市场的发展和近代市场关系的形成。
  一、鸦片战争前非对称的“世界体系”
  随着美洲和通往东印度航线的地理大发现,世界商业贸易日益繁荣,并由此扩大了世人交往的范围。多数西方学者据此认为,经济全球化始于15世纪的欧洲,航海大发现使人类的脚步从一个大陆跨到另一个大陆之上,从而实现了从草原到海洋的革命性变革。罗伯森将15世纪初期开始的经济全球化划分为萌芽、开始、起飞、争霸和不确定性五个阶段。沃勒斯坦强调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质上是世界历史性的,经济全球化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同步的,经历了一个运用各种手段成功扩张的过程。而斯塔夫里阿诺斯则将经济全球化的世界历史划分为“新兴的西方世界”、“西方居优势地位的世界”和“1914年以来西方衰落和成功的世界”三个阶段序言5。无论如何界说,总是隐含的前提是存在一个以西方为中心的“世界体系”。
  通常认为,西方世界体系体现了建立在1648年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之上的民族国家之间的平等交往关系,因为和约确立了主权国家的合法边界及对彼此国家内部事务的不干涉原则,而英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逐渐成为掌控欧洲力量均衡体系的主导者并有效地维持着西方秩序。1713年的《乌得勒支和约》使英国成功地以强大的实力实现了对海洋及海上贸易的主宰。拿破仑战争后期,英国通过组建四国同盟(Concert of Europe)这一国际机制来寻求一种力量均衡,牵制和对抗以欧洲大陆专制主义为重心的神圣同盟。1815年的《威尼斯和约》给欧洲带来了一个长达百年的西方历史上罕见的和平,更是被许多史学家颂为“英国治下的和平”(Pax Britannica)。
  事实上,西方“条约和平”秩序的建立与维持,是英国控制着欧洲的力量均衡而追求自身全球利益的结果。在金融、财政等一系列有效率的制度创新的推动下,首先诞生于英国的工业革命浪潮导致了生产力的根本性变革,“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所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经过英法“七年战争”,英国最终确立了在军事上的全球优势,事实上已经拥有了在西方体系中的霸权。拿破仑战争给英国造成的损失微不足道,但战争中的商业封锁延缓了欧洲大陆国家工业发展的进程,也使后者在海外的商业利益和殖民地遭到巨大损失。英国海军的迅速强盛,得以轻而易举地以坚船利炮轰开了广阔的海外市场,并牢牢地控制着世界局势的发展,造就了“维多利亚时代的盛大繁荣。”英国把越来越多的国家拉入到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贸易体系中,当时的世界市场只为“最早实现民族工业化”的英国提供了发展的空间,其他欧洲国家根本没有机会走到前边。
  “文化同质性的地区当然会存在很强的相互依赖和深刻的相互影响关系”,“某些共同价值一般被认为是增进相互依存、扩大的前提条件”。相对于西方世界体系,自唐宋以来,东方世界便形成了一个以中国为核心的、以同源文化、同质制度为根基的亚洲经济圈。所谓“中央文明”或“中央帝国”,绝非仅仅就地理位置而言的,中国对东亚国家的影响是全方位的。费正清的“中国中心主义”或“中国世界秩序”认为,东亚在历史上已形成了一种等级严明的同心圆状的中国对外关系的网状结构,大致与近代欧洲所发展起来的国际秩序相当。乾隆所说的“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斤,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在澳门开设洋行,俾得日用有资,并沾余润”,充分表露了封建统治者天朝上国意识,清政府的贸易变成了“怀柔遐方、加惠四夷”的政治行为。论及“中国世界秩序”,经常被援引的中西之间的礼仪(叩头)之争,体现了主权国家之间的关系抑或臣属与宗主之间的关系。清政府坚持“外交”礼仪,其核心在于维护固有的“外藩”对“天朝”的朝贡体制,“华夷之辨”,反映的是华夏族身份的自我认同及其与周围其他民族的差异,处于朝贡体系之外的其他“外之邦”更是“夷上加夷”,诸如“英夷”等。但在“中国世界秩序”存续期间,中国很少利用自己的宗主地位和强大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奴役、掠夺和图谋体系内的朝贡国;大多数时候,朝贡在经济上是无利可图的,甚至成为王朝的负担;朝贡国遇内乱外患,还要尽责安攘保护。早在明万历年间,朝贡诸国分“东南夷(上)”、“东南夷(下)”、“北狄”、“东北夷”和“西戎”计142国(部族)。延至清中期前,又有增加。尽管走私贸易日盛,但基于禁海、一口通商等贸易管制政策的朝贡贸易依然是中外经济交往的主体。
  可见,鸦片战争前夕,如果说存在着近代意义上的世界体系,也是一种非对称的“世界体系”。中英两国分别在不同的区域体系中控制着体系内部的平衡,其区别则在于内敛或扩张性的战略构想及其支配的资本体系的性质。有论者通过研究16~18世纪欧亚发展趋势上的差异得出,欧洲的发展模式导致了许多海外帝国和争夺流动资本的国际竞争体系的形成,而东亚模式则趋向于经济自足的国家和鲜有为流动资本而竞争的国际体系,甚至19世纪东亚与欧洲在政治和经济领域的大冲突,至少部分原因在于两个世界区域早期发展路径上的差异[9]14-15。这在一定程度上刻画了当时非对称体系的重要特征。在封建权贵资本体系支配下的朝贡贸易是一种内聚型体制,以强化中心区政治经济地位为重心,以“德治”来维系等级秩序,以守成为重任,以归化为职守。中国经济的自给自足性和国内市场的广阔,使中国可以不依赖于海外市场;文化传统上的华夷观,妨碍了海权观念的形成;而北方边防的长期威胁,制约着明清政府对于海防的建设,迫使他们本能地通过闭关政策来进行自我保护。与此相对应,欧洲民族国家尽管保持着政治意义上的主权独立与平等,但实际上存在于一个由英国占支配地位的西方世界体系中,在激烈的竞争和频繁的战争中胜出的英国,以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为后盾推行贸易“自由主义”而追求机械化的商业运输和生产体系在全球的扩张。不仅如此,在近代商业资本支配下的英国在欧洲主导和维护这一力量均衡,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制造了一种样板效应,即英国行使主导权(如海上贸易保护)是为了实现普遍的利益[14]57、66-71。英国在“自由贸易”的大旗下,牢牢控制着全球近1/3的贸易,将大多数国家拉入英国主导的贸易网,这一体系成为各国资本投向和获取财富的唯一路径。这种话语霸权下的“普遍利益”越是被各国所坚信,英国对这一体系的控制就越容易,代价也越低。
  二、“自由贸易”的冲击与朝贡体系的解体
  一个国家在世界市场的地位,成为该国在国际体系中地位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在鸦片战争前夕,非对称“世界体系”中两个中心国家的海外贸易活动呈现显著的差异。重商主义者托马斯·孟不但提出对外贸易是“财富的准则”,且进一步指出“远处的贸易对于本国是最有利的”。亚当·斯密的《国富论》进一步为英国的海外扩张和推行所谓的“自由贸易”提供了理论依据。历经“光荣革命”和产业革命的英国,由“商业上的霸权造成了工业上优势”,最终于18世纪末出现的强力机械装置,在世界经济史上划出了一个时代,即原先各个相互分离的区域性市场逐渐连接成全球性市场,“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在机器大工业这一代表生产力发展方向的生产体制诞生以来,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至少三方面的深刻影响:一是适应机器大工业生产需求的一整套制度安排,包括银行金融体制、市场规则等,逐渐巩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主导地位。二是生产实践活动的外延扩展突破了民族国家的疆界,越来越多的区域性生产实践活动被纳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世界性的生产体系之中,“消灭了各国以往自然形成的闭关自守的状态。三是世界历史的时代,主要体现在世界交往的普遍发展基础上的劳动方式的改变。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农本经济即使是发展到“康乾盛世”这一巅峰,依然无法容纳生产力的要求;与自给自足的农本经济相适应的朝贡贸易体系,在生产力突飞猛进和世界市场面前,自然无力阻挡打着“自由贸易”旗号的坚船利炮的冲击。作为世界历史的一个缩影,东亚朝贡贸易体系的解体无疑是劳动方式变革的必然结果。
  从制度变迁的角度看,东亚的朝贡体系有其自然的渐进式变迁的逻辑和进程。长期以来,朝贡贸易体系一直是维系“中国世界秩序”的关键和连接东亚各国政治经济关系的纽带。滨下武志甚至提出,东亚沿海地区以朝贡体系为核心的“具有多样性却又整合得很好的经济商业圈”,“即使在欧洲国家殖民统治达到顶峰的时候,它们也不得不寻求与东亚这个传统朝贡贸易体系整合起来。”[9]13随着朝贡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和清政府影响力与控制力的式微,这一体系的内生性发展机制遭到破坏,鸦片贸易、鸦片战争则使得这一进程具有了强制性制度变迁的因素。正如彭慕兰所言,鸦片战争既非来自海外的中国现代性的起点,亦非一个内生的现代性遭受挫折的关键时刻[19]序言6。
  在明清之际海外通商基础上,18世纪清王朝海外贸易得到进一步发展,其主要原因在于欧洲市场对中国商品需求激增。清政府曾实行过“时开时禁,以禁为主”的海外贸易政策②,但即使在禁海期间也没有完全断绝与外国的贸易往来。在整个18世纪,中国一直是世界上白银的“最终的归宿”。为扩大对中国商品的进口,西欧各国的东印度公司在18世纪前期继续向中国输入大量白银;尤其是清朝“弛海禁”后的一个时期中,到达粤海关的东印度公司船只所载货中,9/10是银货。乾隆年间,关税收入已占清政府财政收入的1/10,特别是粤海关的税收发展极快,自1783年以来,跃居户部税关之首,至嘉庆年间已相当于全国财政收入的1/4。同样,自18世纪中叶始,英国东印度公司已逐渐将其在亚洲的贸易中心转向中国,英国对华贸易在整个中西贸易中占绝对优势地位,而中国在海外贸易中保持着顺差。与此同时,私人贸易在政府主导控制贸易的情境下发展很快,贸易规模大大超出了清王朝的控制范围。由此,朝贡贸易体系在外力的作用下实际上已开始逊位。
  在制度建设方面,1685年清政府设立粤海关③,专司管理进出口贸易和关税征缴。经过从官商到公行的演变,在清政府的严密控制下,广州十三行只是封建权贵资本的一个具有公办色彩的派出机构,规章制度建设滞后,组织体系较为松散。最为重要的因素在于,在农本经济高度发达、封建专制高度集中的清王朝,商人、商业资本或资本主义萌芽的因素在统治阶级中几无话语权,封建权贵与商人、民众在海外贸易方面的利益非但不一致,且存在着严重的限制和管制。诚如彭慕兰所言,由于主要的亚洲帝国都不依赖商业税收,它们从来不需要给商业财产以安全保证;中国政府没有兴趣为其臣民的海外掠夺提供直接的军事和政治援助[19]183、190。而西方商业资本的代表,东印度公司式的合股公司的创立,是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一步。作为商业组织,它们比以前的各类实体都更有效[11]89。东印度公司以资本为纽带扩大和维护了欧洲国家的社会基础,为其国家(王室)与民众之间达成利益一致创造了条件。自18世纪60年代始,“东印度公司由一个商业强权变成了一个军事的和拥有领土的强权。”[20]168在组织严密、实力雄厚的西方商业资本冲击下,迂腐的中国封建权贵资本根本无法抵挡。以鸦片战争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为标志,朝贡体系逐步解体。
  在朝贡体系的演变过程中,不能不提及鸦片贸易与鸦片战争。18世纪后期,英国每年从中国进口的茶叶多达1500万磅。在英国人离不开这种饮品的同时,英国经济也开始依赖茶叶,“提供了英国国库总收入的十分之一左右和东印度公司的全部利润”[21]3。例如,1784年前的多数年份,英国财政部对茶叶征收的税率高达100%以上。但茶叶消费的大众化导致英国的白银急速流出,1710-1759年间英国向中国支付了2600万英镑的白银,而其出口所得仅为900万英镑[22]21。然而鸦片贸易的出现开始改变英国的财政困局。1773年,鸦片为英国东印度公司带来了3.9万英镑的利润。20年后,每年向中国出售鸦片所获利润激增到25万英镑。英国依靠毒品开始扭转中英贸易不平衡的状态。在1806-1809年间,中国为鸦片支付了700万两白银[22]23。1814-1838年,仅流至印度的白银,每年从132万余两猛增至614万两。1833年,英国议会废止了东印度公司在中国的垄断特权。随着所有商人都可以经营对华贸易,一年之内,出口到英国的茶叶翻了4倍,为平衡茶叶贸易而进行的鸦片贸易也急剧增长。1834年,1.8万箱鸦片从印度运到中国,3年之后升至3万箱。鸦片对中国社会造成的毁灭性影响怎么说都不过分,而鸦片战争“留下了西方几个世纪以来以无耻的手段对待东方的永久的、令人难堪的象征”[22]26、序言2,英国标榜的“自由贸易”是以坚船利炮作为交易尺度的。正如马克思一针见血地指出:“到底什么是自由贸易呢?这就是资本的自由。排除一些仍然阻碍着资本自由发展的民族障碍,只不过是让资本能充分地自由活动罢了”,“任何时候只要我们仔细地研究一下英国的自由贸易的性质,我们大都会发现:它的‘自由’说到底就是垄断”。
  三、条约通商体制的形成
  在国际体系中,国际机制是民族国家在国际互动中为维护和增进国家利益与安全,协调彼此关系而建立的各种规则和制度,而条约作为正式的国际协议对国家行为具有重要的制约作用,在安全、经济和环境领域,条约成为广泛的国际规制中的一个核心结构性元素。英国为避免因“军事费用过大”,“帝国战线太长”,“直到最后被完全拖垮”的窘境,通过国际条约来维持既有的国际秩序是重要的选择。因此,鸦片战争期间,英国接受清政府的和谈要求是体面的做法。
  根据《中英南京条约》及随后于1843年签订的细则性附约《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约》,中国被迫开放贸易并按自由贸易帝国主义的原则建立通商口岸和租界,即广州、厦门、福州、宁波和上海五个口岸开放通商。后为国内风起云涌的农民起义所迫,清政府面对英国、法国、美国领事联合在各自租界征收关税的事实,设立了海关总税务司,并在各口岸的海关设立一个外国税务司。这一海关体系的建立,为条约通商贸易体制提供了一种制度化的保证。
  尽管条约是主权国家平等协商、相互妥协的产物,但仍然掩饰不了强势国家的意志与利益,因为国家的实力(尤其是工业和军事实力)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实力弱的一方必然在国际上受制于强国。条约通商贸易体制的确立在很大程度上使中国丧失了主权独立,使中国的商品市场被纳入由英国构建的西方世界经济体系:在各口岸设立的外国税务司,职位与中国的海关官员相同,但事实上掌握着更大的权力;原先的公行制度废除后,各口岸一时洋行甚众,在中国的对外贸易中占据统治地位,它们通过支配和控制买办阶层来开展在华进出口贸易;在关税征缴方面,英国进出口货物应缴纳的税率须由双方议定,即协定关税。英国对华输出商品的税率,总体上“值百抽五”,其中棉花、棉纱、头等和二等白洋布、本色洋布、斜纹布等平均税分别定为5.56%、5.56%、6.95%、5.56%、5.56%、6.01%,只相当于鸦片战争前的中国自定税率的1/4,这对于以出口初级产品为主的中国损害极大。由于英方不同意,清政府始终未能自主调整自己的海关税率。更为严重的是,英国等列强还享受较大的治外法权,各通商口岸皆准许英国派军舰一艘驻守,保护英商对华贸易,此后更发展为在许多中国口岸设立租界。五个口岸城市均地处东南沿海,为清朝内外交通的要道,且多为历史文化名城,商贾繁昌,是自古兵家必争之地,控制这几个战略要点不仅能够在这些富庶区域开辟市场以获取显著的经济收益,而且占据了能够发挥自身强大的海军优势、从海洋进攻大陆腹地的军事跳板;更深层次的影响还在于,这些口岸素有开放贸易的传统,民众也被认为更易“归化”,在中西文化交汇中更易接受西方“自由贸易”等代表资本利益的价值观念,更易将西方的市场交换规则移植至东方农本经济的体系中,进而传播并敦促东亚国家效仿“日不落帝国”样板的辉煌与发展道路。有学者指出,国家层面的领导权,是一个支配国引领多个国家组成的体系向预期的共同利益方向发展,这导致支配国领导权和财富分配权的膨胀,从而大大降低了军事征服成本。
  英国在条约通商体制下获得了惊人的利益,但这一利益主要通过鸦片贸易而取得。《南京条约》生效后,英国商品蜂拥至中国,对华出口总量和货值陡然增长。1842年为96.9万英镑,此后连续增长至1845年的239.5万英镑[5]721-722。英国商人无视中国市场的实际需求而倾销各种商品,甚至包括钢琴和吃西餐用的刀叉,最终导致英国商品在华滞销严重,对华出口从1846年起呈现连年下降的趋势,同时由于江南大部分富庶地区尤其是长江下游的河运网为太平军攻占,各口岸无法开展正常的国际贸易,1854年曾跌到100万英镑。而《南京条约》第4款规定“以洋银六百万圆偿补”鸦片贩子,相当于变相纠正禁烟销烟的“过错”,承认鸦片贸易的合法地位;1858年《通商章程善后条约》明确规定了鸦片进口税率及交易范围,意味着鸦片贸易为合法贸易。资料显示,英国对华鸦片贸易数量连年攀升,1842年为33508箱,1845年为39010箱,1849年为43075箱,1852年为48600箱,1853年为54574箱,1854年为61523箱,1855年为65354箱[25]626。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之后4年,英国出口中国的商品占中国进口商品的7/8。但从商品结构来看,1870-1890年间,中国每年进口的鸦片价值约800~1200万英镑,是最大的单项进口货物[14]252、249,“英国政府在印度的财政,实际上不仅要依靠对中国的鸦片贸易,而且还要依靠这种贸易的不合法性。
  客观上分析,条约通商体制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以口岸为中心的近代区域市场的发展和近代市场关系的形成。尽管各口岸均是传统的地区商业中心,但这些地区的商业繁荣是建立在封建农本经济的小生产基础上的,而一口通商与公行制度更是束缚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条约通商体制的形成,确实在国人的观念和传统贸易体系中出现了基于市场的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关系和工商经济,在行会组织的基础上产生了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市场秩序与贸易规则,进而为近代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和近代产业工人的储备创造了条件。
  条约通商体制对近代中国的深远影响,不仅在于对制定该条约主导权的控制体现了崛起的英国霸权的利益和意志,成为其攫取和维护自身利益的工具——沃勒斯坦的世界体系理论认为,一国在获得霸权地位后,即开始奉行自由贸易政策,这是因为霸权国占有最领先的技术,最具比较利益的优势,是最具成本效益的生产国,因而也就成为国际经济体制中自由贸易的最大受惠国;而且在于该条约标志着经济意义上的朝贡贸易体系解体的契机已经来临,尽管该条约及1844年的《中法黄埔条约》属于双边条约,但经过以后的《中日马关条约》等扩展,条约通商的关系具有了多边的性质,并且亚洲国家间也开始签订一些通商及友好条约,从根本上改变了朝贡贸易体系的制度框架,开始演变为条约通商体制;更重要的是,作为近代中国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该条约深刻地动摇了清王朝在东亚体系或东亚国际秩序中的主导地位,开始越来越多地受到来自体系内外的挑战,长期以来维持东亚体系的国家之间的等级秩序走向瓦解,国内传统的经济秩序与原有的社会生活遭到重大挑战和破坏,包括“中国在战争失败以后被迫付给英国的赔款、大量的非生产性的鸦片消费、鸦片贸易所引发的金银外流、外国竞争对本国工业的破坏性影响、国家行政机关的腐化”等,迫使封建权贵资本集团的部分先进分子开始思索探求社会变革之路。恰如历史学家柯文(Paul A. Cohen)所言,19世纪的中国“是一个长期以来自身经历着重要变化的中国,一个充满最基本的矛盾与冲突的中国。
  四、结论与启示
  “一个国家将通过领土、政治和经济扩张得来的谋求国际体系的变革,这种努力要到为进一步变革所付出的边际成本等于或大于边际收益的时候才会停止。随着英国的经济强盛和军事发展,不仅会追求与其国力相称的政治影响力(包括控制他国的领土和行为以及世界经济),也能够通过发动大规模霸权战争来挑战东方固有的朝贡体系,获取“战争工业化”的巨大收益。鸦片战争及条约通商体制的形成,有其深刻的经济根由。马克思曾深刻地分析过欧洲资本主义向全球的扩张:“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这些田园诗式的过程是原始积累的主要因素。接踵而来的是欧洲各国以地球为战场而进行的商业战争。这场战争以尼德兰脱离西班牙开始,在英国的反雅各宾战争中具有巨大的规模,并且在对中国的鸦片战争中继续进行下去。事实上,霸权国家的殖民扩张不仅有血腥的军事侵略,更多的是打着诸如“自由贸易”、“自然秩序”等旗号进行经济侵略,近代中国从朝贡贸易体系向条约通商体制的变迁历程,便是最好的注解。工业革命以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全球的扩张,“各国人民日益被卷入世界市场网,从而资本主义制度日益具有国际的性质”。贸易形态的演变,本质上是劳动方式或生产方式变迁的表现形式。
  “近代化的核心是资本主义化”,条约通商体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的机器大工业的要求,反映了一些以市场交换为基础的国际贸易的普遍规则,对近代中国的市场发育、近代民族工业的诞生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然而,西方霸权国家通过主导和控制市场规则的制定权,动辄使用武力或武力相威胁,迫使落后国家接受和遵从其设定的“游戏规则”,无视落后国家关于变革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的合理要求,“合法”地控制和把持着世界财富分配权,从来就没有改变过。
本文标题: 东亚是在欧美近代工业文明强势入侵下表现得最好的地区吗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230203.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历史上有没有两位雄主争霸乱世佳人—海伦,她一小女子如何引起那特洛伊战争的 而且好像究竟是谁惹的祸还有其它更“神乎”的说法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