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空城计,司马懿真的不知道诸葛亮是在玩空城计吗

发布时间: 2022-10-06 02:00:43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06

诸葛亮使的空城计,司马懿真的没看出来吗?在中国,有个家喻户晓的故事,那就是诸葛亮摆空城计吓退司马懿的故事。在京剧中,失空斩也是传...

三国时期空城计,司马懿真的不知道诸葛亮是在玩空城计吗

诸葛亮使的空城计,司马懿真的没看出来吗?

在中国,有个家喻户晓的故事,那就是诸葛亮摆空城计吓退司马懿的故事。在京剧中,“失空斩”也是传唱不衰的经典剧目。这个故事说的是当年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本想在街亭与司马懿决战。可是诸葛亮用人不明,选用了言过其实的马谡去守街亭,结果被司马懿打得大败。在当时,司马懿乘胜追击,打到西城城下。诸葛亮的手下兵马都派去执行撤退的任务,手边只有一众文官和少量人马。于是诸葛亮摆出了空城计,大开四门,让司马懿入城。司马懿在城外犹豫再三,最终决定撤退而去,诸葛亮得以化险为夷。

这个故事很精彩,但是它只是存在于《三国演义》之中。想要在现实生活里,看到诸葛亮使用空城计那是不可能的。因为诸葛亮就没有施展空城计的机会,又怎么可能施展空城计呢?这是因为诸葛亮的性格和做事风格决定的。当年桓温伐蜀,遇到一位曾经是诸葛亮手下的老兵。他问这位老兵,诸葛亮有什么过人之处。老兵回答道,诸葛亮也没有什么过人之处,只是我平生没有见过做事如此稳妥之人。桓温听了本来不以为然,但是过后想来,却是越想越敬佩诸葛亮。

诸葛亮就是这样一个做事稳妥之人,他思虑周详,做事井井有条。用司马懿的说法就是,诸葛亮平生谨慎,不肯弄险。试问这样一个人,怎么可能让自己落到使用空城计的地步呢?

就拿现实中的街亭之战来说,在当时张郃打败了马谡守街亭的两万人马,为何会被王平的一千人马吓退。而且诸葛亮在街亭的部队已经被击溃,史书上记载是星散流离,惨不忍睹。为何张郃没有乘胜向诸葛亮的大本营西城继续进攻,反而调头去平定叛乱的陇西三郡去了。诸葛亮从容不迫的将后勤撤走,还连带将西城的千余户老百姓也带到汉中。

这是因为,诸葛亮的主力尚存,张郃不敢冒险。诸葛亮让马谡去守街亭,只给了他两万人马。而诸葛亮这一次出动北伐的兵力是六万,再加上在战役开始时响应投降的三郡,也收编了一部分人马。所以在诸葛亮的手边至少还有三四万人马,这其中还包括老将魏延、吴懿等人。所以说,张郃如果进攻诸葛亮的西城,反而会使得自己远道而来,疲惫不堪的军队陷入困境。所以,张郃见好就收,转而前往陇西,休整军马,恢复统治。而诸葛亮也因为丢失了街亭,没有了进攻的据点,被迫撤退。

在街亭之战中,王平以一千人马鸣鼓自恃,让张郃怀疑隐藏着伏兵,不去进攻。这个情节其实就是空城计的原型。在《三国演义》中,作者为了树立诸葛亮的光辉形象,将这个细节经过艺术加工后加到了诸葛亮的身上。实际上,在现实中,诸葛亮是决定不可能让自己有摆空城计的机会的。

那么,让我们回到《三国演义》的假定氛围里来,当司马懿的大军杀到西城城下,诸葛亮被迫摆出空城计,那么司马懿到底是否看出了这个计谋,他到底是怎么想的呢?

有人说,当时司马懿识破了诸葛亮的空城计,他不进城是因为有其他的考虑。这个考虑主要是司马懿为了自己的前途考虑。这是因为司马懿在曹操的时代,就因为鹰视狼顾被曹操认为不可靠。他在临死的时候,还特意叮嘱曹丕,要注意司马懿。所以,在曹丕的时代,虽然曹丕十分信任司马懿,但是并不给他军权。

终于曹丕死了,司马懿作为托孤的重臣,辅佐曹睿。司马懿通过镇压孟达,开始掌握了军权。在这次对抗诸葛亮,司马懿才算正式手握重兵。在这个时候,司马懿和诸葛亮在西城相见,诸葛亮在司马懿的重兵压境之下,只有使用空城计一条路。司马懿只要派兵进城,诸葛亮就肯定只有城破身亡一途了。

如果擒杀了诸葛亮,那就是立下了不世之功。诸葛亮一死,蜀汉政权指日可下。这样,曹魏就有了一统天下的机会。但是,司马懿这个时候刚刚掌握兵权,他在曹魏军中并没有自己的势力。在消灭蜀汉之后,功高盖主的司马懿面临的是杀身之祸。

司马懿本身有着曹操下的评语,而曹睿登基不久,司马懿与曹睿关系尚浅。而在曹魏军中,司马懿也没有时间培植自己的势力。立下了不世之功,功高而不赏,再加上群僚的嫉妒,司马懿很可能会给自己引来杀身之祸。就即便是曹睿不去杀掉司马懿,天下已定,司马懿也没有了用处。他能够赋闲在家,安度晚年就已经是幸运的了。司马懿等于白白为曹家打了一辈子工,最后落得个凄凉的晚年。野心勃勃的司马懿,他怎么可能甘心?

因此,面对城楼上装模作样的诸葛亮,司马懿在心中冷笑了一声。他装作中了诸葛亮的计谋,率军撤走,为诸葛亮留了一条后路,也为自己留了一条后路。在日后和诸葛亮的对抗中,司马懿逐渐在关陇军中树立了自己的权威。尤其是在诸葛亮第四次北伐的时候,司马懿借诸葛亮之手射死了张郃,彻底清除了军中的对立面。从此,关陇军团成为司马懿手中的王牌。在日后司马氏篡权过程中,为司马氏出了大力。

当然,以上的推测是有一定的道理,也是站得住脚的。不过,如果从当时的情况来判断,似乎也有一些纰漏。因为司马懿既然想要放诸葛亮一条生路,那何不跟现实中的张郃一样,根本不去打西城就是了。司马懿只管做做善后工作,看着诸葛亮撤走就是了。司马懿大不了派一支军队尾随诸葛亮,将诸葛亮送回汉中就大功告成了,又何必非要在西城将诸葛亮逼入绝境呢?

所以说,司马懿打到西城的时候,他心里所想的并没有那么复杂。司马懿攻打西城,就是要扩张战果,如果能够抓住诸葛亮就更好了。但是,司马懿怎么会被诸葛亮的空城计吓住呢?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他对诸葛亮的先入为主的判断,那就是诸葛亮一生谨慎,绝不用险。

司马懿和诸葛亮早就有所交集,司马懿在曹操手下的时候,就对诸葛亮早有耳闻。诸葛亮初出茅庐就以三把火大破曹军,杀得曹军闻风丧胆。诸葛亮富于谋略的名声,也在曹军中如雷贯耳。

司马懿心中还有一个疑点,那就是他和诸葛亮的军队交锋中,数量上一直对不上数。诸葛亮出兵率领的军马和在街亭所遇到的兵马相差悬殊。那么,这中间缺少的兵力又到了哪里?这是司马懿心中的一个未解之谜。如果西城是座空城的话,这个疑问就更不可能解释了。

最后,是司马懿远道而来,对当地的情况一无所知。司马懿在情况陌生的环境中,行动更加谨慎,丝毫不敢大意。他知道诸葛亮以少胜多的才能,心里更是提心吊胆。

在以上的这些情况下,一个从来不冒险,做事谨慎的人,突然摆出了冒险的姿态。这让司马懿在心里感觉到,在西城周围,诸葛亮一定设下了陷阱。但是,由于情况不明,诸葛亮设的是什么样的陷阱他却无从判断。而司马懿此人是一个“猜忌多权变”的人物,他在权衡各方面的利弊后,还是决定不去触碰诸葛亮的陷阱为上。

这是因为司马懿已经取得了街亭之战的胜利,诸葛亮如果不退,后路必然要被切断。司马懿只要静观其变,在诸葛亮后撤的时候看情况予以追击就是了。兵法云,穷寇莫追。如果司马懿因为穷追诸葛亮,造成了意外的挫折,反而会画蛇添足。为此,已经稳操胜券的司马懿没有必要和诸葛亮硬拼。所以,司马懿才选择了撤退,放过了诸葛亮一马。

结语:

有人说诸葛亮使出空城计的时候,司马懿已经看破了诸葛亮的计谋。但是为了自己的权势,为了将来篡夺曹魏江山的需要,司马懿放走了诸葛亮。这看起来似乎有点道理,但是从实际来看,是不大可能的。

因为从曹魏的建国制度来看,它孤立皇帝,严防亲族,将来曹魏的大权肯定会落入权臣之手。司马懿只要有耐心,有寿命,靠忍耐就可以得到他需要的权力。在空城计的时候,司马懿还没有这种条件,他只有依靠建立战功来获得皇帝的信任,逐步培植自己的势力。

在空城计的时候,情况实际上十分简单,司马懿就是中了诸葛亮的疑兵之计。司马懿认为诸葛亮为人谨慎,不肯弄险。可是这样一个人,突然摆出了空城计,司马懿不能不考虑自己是否掉进了陷阱。在情况不明,而且自己已经取得了战役的全胜情况下,司马懿不愿意冒险和诸葛亮博弈,他采取了稳妥的方式保住自己的战果,放诸葛亮一马,让他撤退了。

诸葛亮采取了冒险的行动,以逆向思维的方式战胜了司马懿,像这样的战例其实在《三国演义》中还有很多。比如诸葛亮给关羽出的放火引曹操走华容道的办法等等,作者用这些战例为我们塑造了诸葛亮足智多谋的艺术形象,为《三国演义》增辉不少。

诸葛亮的空城计,司马懿真的没看出吗?

首先来说,历史上没有诸葛亮的《空城记》,诸葛亮的空城记是罗贯中为了突出诸葛亮光辉形象演义编造的。历史上真正的空城记,曹操对吕布用过,文聘对孙权用过,赵云对曹兵用过,惟独诸葛亮没有对司马懿用过。既便如演义所说,司马懿其实想得可能更多。

他可能不只想军事上的问题,更多考虑的是政治方面的问题,我们知道,司马懿在曹操阵营,那也是险象环生的,因为曹氏对他,是又爱又恨的。曹操几次想杀他,而且提醒曹丕注意他。

爱的是其才,恨的也是其才。司马懿是曹氏父子几辈对付诸葛亮的一个棋子。这个诸葛亮心知肚明,司马懿自己也知道:诸葛亮是他存在的价值。司马懿一定从诸葛亮的琴声中听出了什么,对,他听出了杀声。而这杀声,是一种提醒。杀司马懿的,不只有诸葛亮的伏兵,还有曹氏父子隐隐的屠刀。他也一再提醒司马懿,你杀了我,也等于杀了自己。

假若司马懿活捉了诸葛亮,或杀死了诸葛亮,功高震主,他会是什么下场呢?如果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司马不会轻易代曹的,最大的可能是“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后来的钟会、邓艾是什么下场,其实就是司马懿的下场。司马懿从大局出发,找了个理由说是有诈而退兵。其实这才是他人生的大智慧,大智若愚的表现,当然司马家族最后也从中获利,最后成为三国最大的赢家。 

这是什么情况?司马懿能不疑惑吗?司马懿看了城墙上的诸葛亮,大脑肯定高速运转,来来回回把诸葛亮的意图琢磨几十、几百遍,最后想通里面的玄机。表面诚惶诚恐,马上退兵。这就是聪明人交往的好处,如果遇到猪队友那结局就难说了。而这一切都在诸葛亮的计划之中,司马懿只有一条路,就是马上“退兵”。

看出来了。因为司马懿是故意假装看不穿,让曹魏以为他昏聩胆小,从而降低对他的忌惮。
我认为司马懿是真的没有看出。司马懿为人性格多疑,认为诸葛亮故意设下计策,来让自己落入圈套。
个人觉得司马懿是看出来的,但是司马懿为了保住性命,所以故意没有看出来,然后退兵。若是司马懿进攻,那么在曹操的眼中就会失去利用价值,最后性命不保。
其实司马懿是已经看出来了的,但是司马懿是不会进攻。因为他很清楚曹操对他的猜忌,若是司马懿进攻,为曹操扫清了这一障碍,那么他在曹操的眼中就没有利用价值,就会有性命之忧。

诸葛亮的空城计,司马懿真的没看出吗?

三国的故事几乎天天讨论,到现还捧着长篇小说演义上的东西当历史来讲,史记诸葛亮不以带兵见长,说白了诸葛亮的军事才能很普通,也不入流,一生没用过火,也没用过空城计,就是这些瞎吹,把诸葛亮吹死了,并非黑诸葛,刘备死后诸葛已尽全力结果怎么样呢?蜀国是越弄越差,而后继无人,事实胜过雄辨。

司马懿何许人也,顶级政治家,军事家,岂能看不出诸葛的(假设)空城计,到是司马懿当时在曹营无军权在手,留着诸葛亮对他有用,若平了孔明,那司马懿也就无利用价值,兔死狗烹的道理又有几人不知,更何况老谋深算的司马懿,因为以司马懿的眼光早已算到一个龟缩在成都的蜀国,无须担心是兴不起什么大风浪的,留下诸葛亮他才有统兵的机会,否则再来个削职还乡,那就没有后来的司马懿了,曹丕,曹真,何等利害本就不重用司马,否则凭他的智慧先弄一个敢死队捣诸葛一下,不就什么都明白了,司马就这么傻吗?

就打仗,军事这一块诸葛亮比司马懿差距太大别的才能就不去讨论,单说空城计是罗贯中罩给诸葛的光环,历史上并无此事。

司马懿当时是什么心情,大家应该知道,那是一百个不甘心。你魏家王朝用到我了,启用我;用不到我,就把我扔到一边去。这个时候我如果真的打赢这场战争才是傻子。诸葛亮败了,也就是蜀国败了,蜀国如果败了,我司马懿在魏国也就没有利用价值了,到时说不准走韩信的老路。这叫“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

所以当时司马懿看出、没看出诸葛亮的“空城计”,不是主要原因,真正的原因是司马懿不想为曹魏政权和诸葛亮拼得你死我活。这样的话,胜败都对司马懿没有好处,也就是像特朗普说的那样,被曹魏政权占了便宜。以司马懿的为人,他怎么会做这种傻事。

所以司马懿当时最好的办法就是和诸葛亮捉迷藏、玩游戏,你曹魏能卸磨杀驴,我就推着磨不停地走,不卸下来。只要有推不完的磨,就不会面临“卸磨杀驴”的处境。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就得保全诸葛亮,同时也不被诸葛亮伤害到。这样才能为自己争取足够的时间,培植自己的力量,等待时机、一展宏图大志。

本文标题: 三国时期空城计,司马懿真的不知道诸葛亮是在玩空城计吗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229316.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中东欧历史上的“盖特曼”(Hetman)怎样翻译为中文才最贴切为什么现代没有过多出现像古代一样的地方家族世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