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结束之后世界上是否有国家是先实现了【自由民主】普选制,再取得了经济腾飞的呢

发布时间: 2022-08-18 01:01:05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92

从独立战争到二战结束,美国用不到200年时间强大起来,是其宪政制度,抑或是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资源丰富你认为哪种观点更有说服力,请...

二战结束之后世界上是否有国家是先实现了【自由民主】普选制,再取得了经济腾飞的呢

从独立战争到二战结束,美国用不到200年时间强大起来,是其宪政制度,抑或是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资源丰富

你认为哪种观点更有说服力,请予论述
我觉得都不全面,宪政制度和经济发展关系不大,这是相当多学者的研究证明的,这同样可以解释许多非洲的民主国家今天仍然混乱贫穷;地理位置的确很好,两边都是大洋提供了天然的防线,资源丰富作用有限,因为同时期资源丰富的大国不止美国一个。
美国的发迹主要是一战和二战时奉行孤立主义,大发军火财,积累了大量财富。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战火都没有烧到美国本土,而期间欧洲亚洲的主要国家都在互相厮杀,此消彼长,终于成为了超级大国

补充1:有人说美国是多民族国家,那是今天的美国,当英国一部分清教徒坐着五月花号来到美洲大陆的时候,似乎只有2个民族:印第安人和盎格鲁-萨克森人,也就是最早从英国来到美国的白人。所以当美国建国的时候,显然不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而是一个单一民族国家。

补充2:看见有人说中国和美国的地缘具有极高的可比性,我觉得是胡扯。美国的陆上主要邻国只有2个:加拿大和墨西哥,东西两边全是海。而中国东有日本,西边是一大串的中亚,南亚小国,而且都是不省事的小国,东南还有一心想当大国的印度;南边是南海上“热闹”的东南亚各国;北边是虎视眈眈的北极熊俄罗斯,二者对照实在看不出地缘上的相似在何处。所谓自治意识是美国强大的原因是不全面的。美国的自治意识很大部分是由于一开始来到美洲大陆的白人厌恶欧洲的君主制和宗教制度,所以他们从一开始就要建立一个没有皇帝的共和国,所以这种自治感是与生俱来的,是他们远渡重洋的原因,而不是后来逐渐形成的,所以他们当然要自治,而且也只能自治。而中国人从来没有想过可以漂洋过海去世界上另外一片土地开创另外一个王国,当然这在客观上也是不可能的,所以当然中国人没有自治意识,中国古人自小读的四书五经就告诉他们什么是天下,对君王要忠诚等等,这是历史造成的。所以说用美国的自治意识来贬低中国人缺乏自治意识,有点用别人的长处攻击我们的短处,不够客观。
至于人权民主和经济的关系,事实上,当今所谓民主国家都是先经济富足之后再推进民主改革的,如普选制等,所以经济和民主的关系不如西方主流吹嘘的那么神奇。
我认为地理位置有很大的因素
因为美国周边并没有强大的邻国,而那些强大的帝国们,想要接近美国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
还有就是他本身就是一个移民国家 有更强的包容性
虽然出现了很多种族歧视的问题
但是在国家的主流意识中 是逐渐开放种族思维的
而更重要的一点是其优越的宪政制度
不敢说他的宪政制度会永远优越
但是事实证明,他的这个制度在近200年 乃至往后的200年 还应该算是优越的

这两点都很重要
试想,他的宪政在优越,如果处在一个强邻环伺的地理位置,即使会比较发达
但也不可能达到现在这样的程度
肯定会与其他国家发生很多领土争端
就像中国一样 领土问题一直解决不了 恐怕永远也解决不了领土争议
但再换个一个角度,如果没有宪政,而是实行封建制度,恐怕他们也只会落到一个没落的王朝的下场

但是再试想一下
正是因为他是个独立的新大陆
大量的各地各族移民涌入
所以更加不可能由一个族群来领导所有族群
于是 才催生了如今的宪政制度
地理位置 确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我认为都很有说服力。因为一个国家的强大。不是一两件小事就能成就的。是所有事情综合起来造就的。
研究美国你会发现。美国在世界所有国家中属于是一个怪胎。传统的国家是民族的代表,所有国家都是,也就是说一个民族才可以孕育一个国家。唯独美国是多民族融合而成的(你别说俄国也是多民族,俄国是俄罗斯族的国家,其他民族是被征服,而受他统治的)
美国的很多得天独厚的优势使他发展到今天的程度。这确实是很幸运
所谓地理说,战争说,看似有那么些道理,也确实有过一些辅助作用,但根本的原因,我觉得还是在人文,5楼的同志说了,美国人飘洋过海,所以有了自制意识,中国人因教育,所以没有自治意识,说的没有错,所以是,美国发达,中国落后,你可以说是因为战争的缘故,可为什么经过战争洗礼的欧洲,却要比美国还要富足?所以我说,一个国家的发展,可以不靠地理,不靠战争敛财,不靠资源,但是,唯独不能不靠的就是每个公民的意识,意识是国家发展壮大的根本核心,没有意识,即使是上帝给了你翅膀,你也照样爬,外在因素,有的话更好,但决不能过于依赖。
我们可以通过比较的方法来研究这一问题。(中、美两国的国土面积、各种资源等有着极高的相似度,具有极高的可对比度。)通过两国民众心态的对比,我们将会发现,美国人民对政府的态度是极端不信任,因此他们提前设置好一系列的制度去防范政府对公民权利造成侵害的可能。而中国则恰恰相反,中国人民过分依赖政府,认为政府就是民意的化身,公民有什么困难找政府解决理所当然,因而根本没有想到政府会侵犯自己的权益,等到认识到这个问题时对此已经无能为力。当然这仅仅是表面现象,其中更深层次的东西蕴含在中美两国民众的自治意识。
所谓自治意识,是指一个社会的成员不依赖权力组织而通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实现等方式达到保护生命与财产的目的意识。我们说人权的三大基石生命、财产和自由缺一不可,公民正是通过对该三大基石的保护来实现自己的人权,同时也保障着国家。
换言之,美国公民强烈的自治意识才是导致美国成为世界霸主的根本原因,而绝非简单通过武力和金钱。
是你说的最后那两点
这关系到一个地缘政治学的问题
美国属于“边缘地带”,同时也是高纬度国家,比俄罗斯的地缘还好
俄国本来可以成为世界的主宰,可惜英国人造出一个美国
俄国人一定感慨,既生俄,何生美。。。。。

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在经济运行方面出现了哪些新变化

二战以来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资本主义的资本形式占有出现了社会化的特点
  资本主义所固有的基本矛盾就是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即生 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然而,当代资本主义在生产关系上却发生了许多变化,尤其是 在所有制形式上,不断从单纯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向社会占有制形式转化.一是国有 经济迅速发展.二战后资产阶级为了缓解国内外尖锐的矛盾对立,对资本主义私有制进 行了扬弃,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生产资料国有化浪潮此起彼伏,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要 害部门逐步取得统治地位,使资本主义具有了混合经济的特点.二是合作经济大量出现 并成为生产资料所有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使得资本占有形式呈现出社会化的特点. 三是股份制经济有了新的发展.二战以后,股份制经济成为资本主义的主要经济组织形 式,呈现以下几个特点:股权分散化,资本社会化;法人持股上升,个人持股下降,即 持股法人化;股份制普遍化,股份制在各经济部门普遍实行;职工股份所有制兴起,即 职工买下企业全部或部分股份.
  (二)当代资本主义经济运行出现了有序化的特点
  二战以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运行不再呈现无政府状态,而是出现了有序化 的特点.一是运用计划手段加强对国民经济的调节.资本主义国家借鉴苏联等社会主义 国家运用计划调节国民经济的经验,使国民经济有序而健康的发展.二是政府实施对本 国经济干预与调控.主要有三种方式:对国民经济实行法制管理;对国民经济进行行政 干预;实行宏观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这些措施使经济发展收到明显成效,延长了经济 周期,减少了危机波动,使经济稳定、协调发展.三是社会市场经济取得明显成效.社 会市场经济谋求经济效率与社会平衡之间的结合,个人利益与国民经济的整体利益一致 .德国是社会市场经济的典型.其内容主要有:强调经济自由,保障市场主体的个人自 由与社会义务相结合;自由的市场竞争制度;银行对经济的调节;对外经济的自由主义 政策;协调劳资关系,注重社会保障;发挥国家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其成效主要是: 社会稳定,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三)当代资本主义的分配形式出现了兼顾公平的特点
  1.在剩余价值规律仍占统治地位的情况下,资本主义的分配形式出现了兼顾公平的趋 向.如:实行个人收入及财产的税收调节,实现劳资双方双赢目标;实行两次分配,第 一次分配满足效率原则,第二次分配照顾低收入者.
  2.在贫困依然存在的情况下,出现了分配均等的趋向.如:制定和实行雇员工资收入 的社会保障制度,主要有:最低工资法;利润分享制度,即劳资双方共享利润的制度, 法国规定100人以上的企业必须实行利润分享制度;劳动保护和劳动福利制度等.这些 措施使得当代资本主义的年剩余价值率在下降,而劳动者工资占的比率在上升.
  3.在剥削依然存在的情况下,出现了社会福利普遍化趋向.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普遍 实行了社会生活中的福利制度,从救济贫困发展成公民的社会权利,普遍制定实施了从 摇篮到坟墓(即人从生到死)的一系列福利制度,其特点:社会福利种类繁多,覆盖面广 ,主要提高中下层收入者的生活水平;社会福利制度化、法律化;各种福利补贴如:家 庭补贴、医疗补贴、住房补贴等等,惠及广大民众.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生 活水平的差距.
  (四)当代资本主义的阶级结构出现了复杂化的特点
  一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对立依然存在,但阶级对话与合作成了常见现象.如:集 体谈判,共同决定等.二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仍然是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两大阶级, 但阶级结构呈现多层次化,社会成员角色也出现了错综复杂的状况.资产阶级的变化表 现在:传统的资本家即家族资本家虽然仍然存在,但已不是资产阶级的单一构成要素, 甚至已不是占绝对优势的组成部分,大量经理资本家的产生使其成为资产阶级的重要组 成部分.无产阶级的变化表现在:首先,无产阶级的科学文化素质大大提高;其次,白 领工人的比重大大提高;再次,第三产业工人的比重大大提高.除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 以外,还出现了新中间阶层:首先,出现了一定数量的“符号分析服务人员”,即所谓 从事解决问题、识别问题和战略经纪活动的人员,在美国,这类人员占工人总数的20% ;其次,出现了中小经理阶层.当代资本主义不但阶级结构呈现多层次,而且变动性强 :首先,有产者与无产者的概念不仅用于区别所拥有的资产多少,而且用于区别掌握知 识的情况;其次,有产者与无产者日益具有不确定性;再次,有产者与无产者的界限越 来越模糊、难测.三是无产阶级虽然仍受剥削,但出现了无产阶级中产阶级化倾向.当 代资本主义社会,无产阶级即工人阶级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无产阶级呈现出中产阶级 化的倾向.这主要表现在工人阶级中的中产阶级人数日益增多,白领工人的比重超过了 蓝领工人;工人阶级的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工人工资大幅度提高,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险 也在逐步提高,消费支出和消费构成发生了重大变化,劳动时间缩短,劳动强度减轻, 贫困阶层的状况明显改善,当代贫困的含义已与过去完全不同.

二战结束后,美国外交政策的走向

美国从塔夫脱总统提出的鼓励和支持银行家扩大海外投资,以实现向外扩张的外交政策。罗斯福总行的“大棒政策”遭到世界各国,特别是拉丁美洲人民的反对,故塔夫脱和鼓吹积极的经济扩张政策。塔夫脱提出“用金元代替枪弹”,他们主张运用外交政策推动和保护美国银行家的海外投资,特别是对拉丁美洲加勒比海地区和中国扩大投资,在这些地区排挤和取代其他帝国主义国家。事实上,金元并没有完全取代枪弹,而只是枪弹的补充。二者常常交替使用或同时使用。在这种政策的鼓励下,美国资本大量投入加勒比海地区各国。金元外交实际上是一种资本渗透,通过对外投资来夺取更多的海外市场和殖民特权。 二战后美圆成为世界贵重价值的衡量,一盎司金等于35.8美圆,史称固定汇率(现为浮动汇率)其中布雷顿森林体系和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 .
评价答案
您已经评价过!好:0 您已经评价过!一般:0 您已经评价过!不好:1 您已经评价过!原创:0 您已经评价过!非原创:0 Scorpio 回答采纳率:32.9% 2021-02-04 10:37 我有更好的回答 收藏 转载到QQ空间
相关内容
•我国的外交政策是什么1个回答•我国的外交政策3个回答•中国的外交政策2个回答•新中国的外交政策1个回答•我国的最新的外交政策是什么?5个回答 二战后美国对日政策美国二战电影美国二战电影国语版美国二战电影战争片美国二战大片国语版美国二战大片美国二战片美国二战影片
其他答案
在二战后美国全球战略的目标是谋求“世界领导地位”和“按照美国的构想塑造世界”。苏联、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被认为是阻碍美国实现这两大目标的主要因素。因此,战后美国对外战略主要围绕反共和争霸展开。但受制于国际形势变化和自身实力消长,美国的全球战略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特点:
⑴杜鲁门政府(1945-1953)的“遏制”战略
遏制战略是战后美国对外战略的一次重大转变,标志着美国战略质的转变和飞跃,表明美苏已由战时合作走向战后对立和对抗,它奠定了战后几十年美国称霸世界战略的基础。为全面实施“遏制战略”,美国推出“马歇尔计划”,并建立北约,还在东亚和东南亚形成了针对中国的战略包围圈。
⑵艾森豪威尔政府(1953-1961)的“艾森豪威尔主义”
军事上,艾森豪威尔政府提出了对付社会主义国家的“大规模报复战略”。
⑶肯尼迪、约翰逊政府(1961-1969)的“和平战略”
“一手拿箭,一手拿橄榄枝”的“和平战略”,其实质就是运用和平与战争的反革命两手策略,在社会主义国家搞和平演变,在亚非拉地区推行新殖民主义。在军事战略上,实行“灵活反应战略”。
⑷尼克松、福特政府(1969-1977)的“尼克松主义”
所谓“尼克松主义”是指在美国实力地位严重削弱,国际战略地位下降的情况下,为了保住美国的霸权地位而提出的一整套外交思想和对外战略。尼克松主义有三大支柱:“伙伴关系”、“实力地位”和“谈判”。
尼克松主义的内容有:①把建立同盟国的“伙伴关系”作为美国对外政策的基石,要求盟国在政策上协调一致,共同对付苏联;在经济上相互让步,帮助美国渡过难关;在军事上共同分担军费和防务责任。②以实力为后盾,以谈判为手段,通过谈判制约苏联,维持美苏之间的均势。③利用中国制约苏联,积极打开对华关系大门。④在第三世界缩短战线、加强重点。
尼克松主义的实质是美国霸权地位衰落的产物和表现。它是在美国处于战略守势的不利情况下提出的,目的是为了继续维护美国全球霸权。
⑸卡特政府(1977-1981)的“世界秩序战略”。
卡特政府初期延续尼克松主义,上台后提出了“世界秩序战略”,其主要内容包括:① 加强日美欧三边合作关系。②把美中关系作为美国“全球政策的一个中心环节”,推进关系正常化,谋求建立抗苏的战略合作关系。 ③ 把缓和东西方关系作为“首要目标”,强调以经济力量和道义力量对付苏联的扩张。④重视人权外交。
⑹里根政府(1981-1989)“以实力求和平”的对外战略 (“里根主义”)
面对美国的内外交困,里根提出了“重振国威”、“扩军抗苏”的口号。制定了“星球大战计划”,谋求对苏联的战略优势,在经济上拖垮苏联。在军事上提出了“新灵活反应战略”,并对苏联推行强硬政策,同苏联进行军备竞赛。此外,努力恢复对西方的领导,以实现反苏的总战略。这些都标志着美全球战略跨越了战后对苏联单纯遏制的范畴,进入了一个主动进攻、灵活反击的新阶段。
⑺老布什政府(1989-1993)的全球战略
这一时期,美国的全球战略有了很大变化:第一,提出超越遏制战略,意图实现将苏联东欧纳入西方体系。第二,提出建立欧洲新格局,实质是确保在欧洲的利益。第三,提出“世界新秩序”的主张,实质是要在美国的领导下按照美国的价值观改造世界。
⑻克林顿政府(1993-2001)的“参与和扩展”战略
这个战略有“一个目标”、“三个支柱”。“一个目标”就是在全世界巩固和扩大美国的“领导地位”,即美国的世界霸权。为此,要防止潜在的战略对手和新的超级大国,重点遏制有那些有潜力成为全球大国的国家,如中国和俄罗斯。所谓“三个支柱”,是指经济安全、军事实力、民主人权。其内容是:①把经济问题放在对外政策的中心地位。②突出美国外交中的意识形态因素,在外交中大力推行美国“自由”、“民主”、“人权”等价值观,力图在全球建立一个由美国领导的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③保持强大的军事力量,应付新的安全挑战。
A.第一任期间
1993年1月13日,国务卿克里斯托弗在参议院对外关系委员会提名听证会上提出,冷战后美国“需要设计一项新的战略”来保护美国利益:第一必须促进美国的经济安全,第二必须保持强大的防务力量,第三鼓励正在发生的全球民主化革命,并强调对国外民主和人权的支持能够而且应该是改善美国安全的一项中心战略原则。1月18日,克林顿发表演讲时再次强调,世界已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美国外交政策必须适应这种变化来达到自己的目标,再次强调美国对外政策将建立在上述三个支柱的基础上
1994年7月,克林顿政府发表上任后的第一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 提出“参与和扩展战略”,表明冷战后美全球战略的理论框架最终确定,标志着美国全球战略基本完成了从“冷战型”向“冷战后型”的转轨。“参与和扩展战略”可概括为:利用冷战后对美国总体有利的国际形势,加强介入和参与国际和地区事务的力度,“扩展自由世界”的疆界,实现美国的“世界领导地位”。
在第一任期内,克林顿政府虽然提出了“参与和扩展战略”,但其对外政策在国内外仍然受到了广泛的批评。
B.第二任期间
美国开始对它在中、近期所处的国际环境和世界主要力量的走向进行评估,并着眼于21世纪的大国竞争,制定了美国面向21世纪的全球战略首次明确提出2021年之后俄罗斯和中国可能成为美国的全球性竞争对手,表明美国对保持独立超级大国地位的中长期前景有所担心。首次提出美国面临着严重的“不对称威胁”的直接挑战,诸如恐怖主义、核武器和生化武器、信息战和环境破坏等。
克林顿政府执政期间,多极化趋势加速发展,大国关系深入调整,国际战略格局轮廓初现,美国全球战略逐步完成了从“冷战型”向“冷战后型”的转轨,并确立了面向新世纪的全球战略的基本架构。这个转变基本上是以1993年的“扩展战略”和1994年的“参与和扩展战略”为起点,结束于1997年的“塑造—反应—准备”三位一体新战略构想。面向新世纪的美国全球战略,成为克林顿政府留给小布什政府的最大的外交遗产。
⑼小布什政府(2001年1月至今)的“单边主义”政策和“先发制人”战略
小布什上台后,采取的对外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奉行单边主义政策,谋求建立美国霸权地位。②强调军事优先,注重培植美国的军事实力。③注重美国本土安全。④将打击国际恐怖主义作为小布什政府对外政策的中心任务。⑤美国的全球战略进一步向亚洲太平洋地区转移。⑥2003年3月,美国未经联合国同意,发动针对伊拉克的战争,意在控制中东石油,在中东推行美国式的民主,塑造中东地区新格局,影响国际政治。⑦提出先发制人战略,对“无赖国家”和恐怖分子进行“先发制人”的打击。

从以上各个时期的变化不难看出,称霸全球的“霸权主义”是政策中的一条主线,核心还是美国的国家利益。随着历史的发展,美国逐步接近于称霸意图。就目前来看,中、俄的崛起,日本和西欧的发展以及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振兴,依然是美国称霸世界难以逾越的阻碍。美国为突破障碍,采取了发挥其军事上的优势,控制全球战略要地;拉拢部分资本主义强国;利诱对其有利害关系的发展中国家;压制其潜在对手等措施。
美国从塔夫脱总统提出的鼓励和支持银行家扩大海外投资,以实现向外扩张的外交政策。罗斯福总行的“大棒政策”遭到世界各国,特别是拉丁美洲人民的反对,故塔夫脱和鼓吹积极的经济扩张政策。塔夫脱提出“用金元代替枪弹”,他们主张运用外交政策推动和保护美国银行家的海外投资,特别是对拉丁美洲加勒比海地区和中国扩大投资,在这些地区排挤和取代其他帝国主义国家。事实上,金元并没有完全取代枪弹,而只是枪弹的补充。二者常常交替使用或同时使用。在这种政策的鼓励下,美国资本大量投入加勒比海地区各国。金元外交实际上是一种资本渗透,通过对外投资来夺取更多的海外市场和殖民特权。 二战后美圆成为世界贵重价值的衡量,一盎司金等于35.8美圆,史称固定汇率(现为浮动汇率)其中布雷顿森林体系和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 .
评价答案
您已经评价过!好:0 您已经评价过!一般:0 您已经评价过!不好:1 您已经评价过!原创:0 您已经评价过!非原创:0 Scorpio 回答采纳率:32.9% 2021-02-04 10:37 我有更好的回答 收藏 转载到QQ空间
相关内容
•我国的外交政策是什么1个回答•我国的外交政策3个回答•中国的外交政策2个回答•新中国的外交政策1个回答•我国的最新的外交政策是什么?5个回答 二战后美国对日政策美国二战电影美国二战电影国语版美国二战电影战争片美国二战大片国语版美国二战大片美国二战片美国二战影片
其他答案
在二战后美国全球战略的目标是谋求“世界领导地位”和“按照美国的构想塑造世界”。苏联、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被认为是阻碍美国实现这两大目标的主要因素。因此,战后美国对外战略主要围绕反共和争霸展开。但受制于国际形势变化和自身实力消长,美国的全球战略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特点:
⑴杜鲁门政府(1945-1953)的“遏制”战略
遏制战略是战后美国对外战略的一次重大转变,标志着美国战略质的转变和飞跃,表明美苏已由战时合作走向战后对立和对抗,它奠定了战后几十年美国称霸世界战略的基础。为全面实施“遏制战略”,美国推出“马歇尔计划”,并建立北约,还在东亚和东南亚形成了针对中国的战略包围圈。
⑵艾森豪威尔政府(1953-1961)的“艾森豪威尔主义”
军事上,艾森豪威尔政府提出了对付社会主义国家的“大规模报复战略”。
⑶肯尼迪、约翰逊政府(1961-1969)的“和平战略”
“一手拿箭,一手拿橄榄枝”的“和平战略”,其实质就是运用和平与战争的反革命两手策略,在社会主义国家搞和平演变,在亚非拉地区推行新殖民主义。在军事战略上,实行“灵活反应战略”。
⑷尼克松、福特政府(1969-1977)的“尼克松主义”
所谓“尼克松主义”是指在美国实力地位严重削弱,国际战略地位下降的情况下,为了保住美国的霸权地位而提出的一整套外交思想和对外战略。尼克松主义有三大支柱:“伙伴关系”、“实力地位”和“谈判”。
尼克松主义的内容有:①把建立同盟国的“伙伴关系”作为美国对外政策的基石,要求盟国在政策上协调一致,共同对付苏联;在经济上相互让步,帮助美国渡过难关;在军事上共同分担军费和防务责任。②以实力为后盾,以谈判为手段,通过谈判制约苏联,维持美苏之间的均势。③利用中国制约苏联,积极打开对华关系大门。④在第三世界缩短战线、加强重点。
尼克松主义的实质是美国霸权地位衰落的产物和表现。它是在美国处于战略守势的不利情况下提出的,目的是为了继续维护美国全球霸权。
⑸卡特政府(1977-1981)的“世界秩序战略”。
卡特政府初期延续尼克松主义,上台后提出了“世界秩序战略”,其主要内容包括:① 加强日美欧三边合作关系。②把美中关系作为美国“全球政策的一个中心环节”,推进关系正常化,谋求建立抗苏的战略合作关系。 ③ 把缓和东西方关系作为“首要目标”,强调以经济力量和道义力量对付苏联的扩张。④重视人权外交。
⑹里根政府(1981-1989)“以实力求和平”的对外战略 (“里根主义”)
面对美国的内外交困,里根提出了“重振国威”、“扩军抗苏”的口号。制定了“星球大战计划”,谋求对苏联的战略优势,在经济上拖垮苏联。在军事上提出了“新灵活反应战略”,并对苏联推行强硬政策,同苏联进行军备竞赛。此外,努力恢复对西方的领导,以实现反苏的总战略。这些都标志着美全球战略跨越了战后对苏联单纯遏制的范畴,进入了一个主动进攻、灵活反击的新阶段。
⑺老布什政府(1989-1993)的全球战略
这一时期,美国的全球战略有了很大变化:第一,提出超越遏制战略,意图实现将苏联东欧纳入西方体系。第二,提出建立欧洲新格局,实质是确保在欧洲的利益。第三,提出“世界新秩序”的主张,实质是要在美国的领导下按照美国的价值观改造世界。
⑻克林顿政府(1993-2001)的“参与和扩展”战略
这个战略有“一个目标”、“三个支柱”。“一个目标”就是在全世界巩固和扩大美国的“领导地位”,即美国的世界霸权。为此,要防止潜在的战略对手和新的超级大国,重点遏制有那些有潜力成为全球大国的国家,如中国和俄罗斯。所谓“三个支柱”,是指经济安全、军事实力、民主人权。其内容是:①把经济问题放在对外政策的中心地位。②突出美国外交中的意识形态因素,在外交中大力推行美国“自由”、“民主”、“人权”等价值观,力图在全球建立一个由美国领导的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③保持强大的军事力量,应付新的安全挑战。
A.第一任期间
1993年1月13日,国务卿克里斯托弗在参议院对外关系委员会提名听证会上提出,冷战后美国“需要设计一项新的战略”来保护美国利益:第一必须促进美国的经济安全,第二必须保持强大的防务力量,第三鼓励正在发生的全球民主化革命,并强调对国外民主和人权的支持能够而且应该是改善美国安全的一项中心战略原则。1月18日,克林顿发表演讲时再次强调,世界已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美国外交政策必须适应这种变化来达到自己的目标,再次强调美国对外政策将建立在上述三个支柱的基础上
1994年7月,克林顿政府发表上任后的第一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 提出“参与和扩展战略”,表明冷战后美全球战略的理论框架最终确定,标志着美国全球战略基本完成了从“冷战型”向“冷战后型”的转轨。“参与和扩展战略”可概括为:利用冷战后对美国总体有利的国际形势,加强介入和参与国际和地区事务的力度,“扩展自由世界”的疆界,实现美国的“世界领导地位”。
在第一任期内,克林顿政府虽然提出了“参与和扩展战略”,但其对外政策在国内外仍然受到了广泛的批评。
B.第二任期间
美国开始对它在中、近期所处的国际环境和世界主要力量的走向进行评估,并着眼于21世纪的大国竞争,制定了美国面向21世纪的全球战略首次明确提出2021年之后俄罗斯和中国可能成为美国的全球性竞争对手,表明美国对保持独立超级大国地位的中长期前景有所担心。首次提出美国面临着严重的“不对称威胁”的直接挑战,诸如恐怖主义、核武器和生化武器、信息战和环境破坏等。
克林顿政府执政期间,多极化趋势加速发展,大国关系深入调整,国际战略格局轮廓初现,美国全球战略逐步完成了从“冷战型”向“冷战后型”的转轨,并确立了面向新世纪的全球战略的基本架构。这个转变基本上是以1993年的“扩展战略”和1994年的“参与和扩展战略”为起点,结束于1997年的“塑造—反应—准备”三位一体新战略构想。面向新世纪的美国全球战略,成为克林顿政府留给小布什政府的最大的外交遗产。
⑼小布什政府(2001年1月至今)的“单边主义”政策和“先发制人”战略
小布什上台后,采取的对外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奉行单边主义政策,谋求建立美国霸权地位。②强调军事优先,注重培植美国的军事实力。③注重美国本土安全。④将打击国际恐怖主义作为小布什政府对外政策的中心任务。⑤美国的全球战略进一步向亚洲太平洋地区转移。⑥2003年3月,美国未经联合国同意,发动针对伊拉克的战争,意在控制中东石油,在中东推行美国式的民主,塑造中东地区新格局,影响国际政治。⑦提出先发制人战略,对“无赖国家”和恐怖分子进行“先发制人”的打击。

从以上各个时期的变化不难看出,称霸全球的“霸权主义”是政策中的一条主线,核心还是美国的国家利益。随着历史的发展,美国逐步接近于称霸意图。就目前来看,中、俄的崛起,日本和西欧的发展以及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振兴,依然是美国称霸世界难以逾越的阻碍。美国为突破障碍,采取了发挥其军事上的优势,控制全球战略要地;拉拢部分资本主义强国;利诱对其有利害关系的发展中国家;压制其潜在对手等措施。
开始部署全球称霸的武力,日本加强经济控制,欧洲大棒加元宝。
企图独霸世界。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资本主义的发展出现了哪些新变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资本主义的发展出现的新变化是

1、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资本主义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2、西方福利国家在战后得到发展;

3、第三产业蓬勃发展,高科技产业部门发展迅速,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

4、美国出现的“新经济”也是一个新趋势。

扩展资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原因和条件

1、在二战后确立的雅尔塔体系,在一定时期内使世界局势相对安定。

2、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展开,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最强有力的因素。

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空前发展。

4、国际间的合作和联系更加密切。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影响

1、资本主义发展到同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2、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二战后,美国的世界经济霸权得以确立。但在60年代末,由于西欧、日本的崛起,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动摇,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出现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1973年,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崩溃,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呈现多极化发展趋势。

3、受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新兴产业不断涌现。

4、西方国家利用雄厚的经济实力,加紧“冷战”的实施,加强对第三世界国家进行干预,从而对世界格局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5、使世界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6、推动了科技、教育事业的发展,使教育在国际竞争中的战略地位日益突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资本主义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西方资本主义在年发生了如下新变化:

1.第三次信息革命爆发,科学技术迅猛发展。

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主要政策来源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的巨大历史性飞跃。从20世纪初到1950年代和1960年代,核能,半导体,合成化学和其他技术相继诞生并得到了初步发展。

在1980年代下半叶,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生物工程,航空航天技术,新材料技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迅速发展。所有这些,就像巨大的翅膀一样,已将人类从大规模机器生产时代带入了以信息技术为中心的自动化生产时代。

2.资本主义国家加强了对市场经济的干预。

战后凯恩斯主义提倡国家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进行干预,从而促进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复苏和快速发展。西方国家进入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经济进入了快速增长时期,战后20年是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

国家可以运用各种财政和货币政策来规范国民经济运行,实施某些税收政策和社会再分配政策,限制超额收入和过度垄断,并建立社会福利和保障体系。

所有这些自我调节,改进和改进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私人资本拥有对生产力发展的制约。

3.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变化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工人阶级抵抗力量的增强,资本家及其代理人开始采取一些激励机制来缓解劳资关系,促使工人自觉遵守资本家的意愿。此外,社会福利制度的普及和普遍化也确保了工人在一定程度上维持最低生活水平,并改善了他们的社会条件。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基金组织,成立了关贸总协定,这些在二战之前世界经济发展中从未有过的现象。而这些是制度性协调机制的表现。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是由其三大支柱是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关贸总协定构成,反映了世界向着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虽然经济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以出资额的多少决定在组织中的地位,发达国家占有优势地位,但是在很大程度上也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开始了机器化大生产,工业革命蓬勃发展,资本积累爆发,开始向中国侵略。
20世纪50年代,欧洲煤钢共同体建立;美国积极积极拓宽世界市场,经济得到迅速发展;美国占领日本后,推行了非军事化及民主化改革,促进了日本的经济发展。
1.第三次信息革命爆发,科学技术迅猛发展
2.资本主义国家加强了对市场经济的干预。
3.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变化
二战后,世界经济形成了美国、西欧和日本三足鼎立的局面
本文标题: 二战结束之后世界上是否有国家是先实现了【自由民主】普选制,再取得了经济腾飞的呢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203905.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为什么呕吐物有一种奇怪的味道考古夜明珠这个小说有没有人能告诉我在哪里看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