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功绩最大的李靖没有追赠太尉

发布时间: 2022-07-22 21:01:50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89

智勇双全的唐朝元勋李靖,怎么在朝堂上不善言辞?说起李靖这个人之前,就不得不说说他的名字。喜欢看《射雕英雄传》的人都知道,其中有一...

为什么功绩最大的李靖没有追赠太尉

智勇双全的唐朝元勋李靖,怎么在朝堂上不善言辞?

说起李靖这个人之前,就不得不说说他的名字。喜欢看《射雕英雄传》的人都知道,其中有一位武林高手名叫——黄药师,

其实李靖也有一个名字叫——李药师,

不知道金庸先生的灵感是不是出自李靖的名字?

其实药师二字是李靖的字并不是他的名,唐朝时期的人经常把名和字换着用,所以很多关于李靖的记载写的都是李药师。而名字的由来是,则因为李靖的父亲信奉佛教,当然这仅是今天故事的题外话。而李靖的故事,相信许多喜欢隋唐史的人非常了解,他是唐朝的开国名将,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

他在投入李唐之后,屡立战功,比如歼灭南梁,平定辅公祏,远征吐谷浑等等,可以说李靖在安定边疆方面功绩显著,因此李世民曾高兴地说:

“得李靖为帅,快哉!”

然而,在军事方面用兵如神,勇猛无敌的李靖,在官场朝堂之上却显得非常木讷,

温柔得像只小绵羊一般。

就算李靖被人诬陷蒙冤,他也不知道如何为自己辩解,只知道叩首谢罪。例如御史弹劾李靖治军无方,在攻破突厥后纵容部下抢夺财物等问题时,李靖竟然毫不辩解,连忙谢罪。如果不是李世民明察秋毫,李靖也许会被冤枉一辈子。但李靖真的是一个不善言辞的木讷之人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公元617年,李渊在太原起兵,随后率领20万大军攻占长安,并且俘虏的李靖,随后李渊下令将李靖斩首。就在临行之前,李渊大声疾呼:

“阁下起义反隋,不是为除去暴乱吗?如今大事未成,为何却要斩杀壮士?”

这番犀利言辞顿时让李渊大为震惊,认为李靖是个人物,于是就赦免了他。所以,李靖从小深受家庭的熏陶也是满腹经纶,不会是一个木讷之人,那么他在朝廷上的表现又该如何解释呢?

其实李靖之所以有此的表现无非六个字,就是有君王斩杀功臣的前车之鉴,无奈之下选择的

“明哲保身之策”

。我们都知道古代帝王都有一个通病,那就是疑心病。李靖作为一代名将,他的功绩以及威望必定会给统治者带来威胁,当外部斗争结束之后,随之而来的就是内部的斗争,首当其冲的就是帝王和功臣之间的斗争,自古帝王铲除功臣的事件也是数不胜数。李靖何等聪明,他知道其中利害关系,所以他才会在朝堂之上言行木讷。

另外还有一点,低调做事就代表了不会得罪人,这样也就不会树立政敌。我们都知道,官员之间的明争暗斗非常狠毒,就算当时李世民如何的英明神武,但是面对威胁皇权的问题时,也绝不会妇人之仁。这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侯君集和张良两个被人密报谋反,李世民也是毫不犹豫地把二人腰斩,

这种暗箭伤人的事情最难防备,所以朝廷相比于战场更要人命。

然而李靖已经做到谨小慎微,他还是被人扣上了一顶谋反的帽子。公元635年,李靖远征吐谷浑,盐泽道总管高甑生却没有及时到达导致军机的延误,李靖便训斥了他一顿,而高甑生怀恨在心,便串通其他官员诬陷李靖谋反。尽管李世民非常信任李靖,但还是要进行彻查,结果查出高甑生弄虚作假诬陷李靖。

由此可以看出,不仅朝廷之上的人不能惹,就连属下小官都敢诬告自己,这也就让李靖看透了官场,从此以后李靖选择离开这个是是非非的朝堂,而他的这个行为在历史上被称之为

“阖门自守”

,而李靖在安静的度过晚年之后,在公元649年离开了人世,享年79岁。

其实李靖能够得以善终,不仅仅是因为自己谨小慎微,明哲保身,有很大一部分原因也在于李世民的信任和明智,如果李靖生存在明朝或者西汉,即便自己做再多的努力恐怕也无济于事,不知道大家对此观点是否赞同呢?

李靖为了明哲保身,说话非常谨慎小心。李靖是一名非常出色的将领,他的军事能力出众,理论自然是一套一套的,但是为了避免被小人陷害,言谈举止自然变得非常小心。
因为李靖他很了解君臣之道,知道多做事,少说话,才是明哲保身之道。而且少说话就会少得罪别人,同时可以降低自己在朝堂上的存在感,让帝王忽略掉他。
因为李靖想要明哲保身,说得越多错得越多,还不如不说。
都说伴君如伴虎,在朝廷上不善言辞其实也是明哲保身的一种计策。李靖已经做到谨小慎微,他还是被人扣上了一顶谋反的帽子。

立功无数的李靖,为什么会选择隐退?

李靖虽然一生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南北征战中度过,立下的战功,在唐朝算得上第一人,被人们成为军神。但是最终他还是选择了隐退。至于他隐退的原因其实跟他先前的一些经历有关系加上他也到了该退休的年龄了。作为一名军事家,随着年龄的增大,自然是没有办法再上战场,要回归朝廷,但是他的性格并不适合待在朝堂,因此隐退是一种很好的方式。


一、李靖

李靖是唐朝时期比较著名的位军事家。他不仅擅长用兵打仗,而且在制定策略方面也有比较独特的见解。一开始,李靖是隋朝的将军,但后来追随了李唐,便为李唐效力。在为李唐效力期间,李靖立下了不少的汗马功劳。每次朝政有大事发生,边疆不稳,李靖总是冲在前面,为国家的安定冲锋陷阵,这样一直持续到年逾花甲之时。

二.李靖选择隐退的原因

当时在位的李世民是一位十分成熟的政治家。他清楚地知道李靖的战功是多么得显赫,但是也正因为李靖过于优秀了,李世民都不知道该怎么去封赏李靖。另外李世民也是担心李靖会功高盖主,而且李靖曾经是隋朝的朝臣,这也让李世民十分担心。除此之外,李靖在年轻的时候曾经揭发过李渊和李世民的谋反之心,并且曾经一度负责监督杀害李渊的任务。而李靖是一个十分聪明的人,他看出了李世民是不可能完全信任他,也知道自己有着功高盖主的危险,因此他选择通过隐退的方式来保全自己。

三、后人的评价

后世很多人对于李靖的隐退行为做了不少的评价,有人认为是李世民出于对李靖的不信任,所以才逼着李靖不得不隐退。而有些人认为是李靖自己觉得朝堂无趣,而选择隐退。

大唐战神李靖是唯一一个能与唐太宗李世民战功相匹敌的名将,其他武将大多被李世民以各种各样的借口杀掉或者不再受重用,而李靖却能成为政坛常青树,最后功成身退。一方面在于李靖打仗的本事太牛了,甩第二名一大截,他始终有用,他就是大唐的长城。另一方面在于李靖本人毫无政治野心,不参与宫廷斗争,与世无争,这一点让李世民用得比较放心。

 

唐高祖李渊初定江山的时候,北方的突厥仍然对大唐构成了巨大的危险,数次扰边,搞得李渊萌生了离开长安重建都城的想法。武德8年,东突厥再一次大军南下,进攻太原,李靖奉命北上还击。突厥的战斗力实在太强,唐朝派出了几路大军,只有李靖这一路能够取得战果,全身而退,其他将领都被突厥军杀死或击伤。为此李进被封为安州大都督。之后李靖又被派到灵州去剿灭突厥,硬是逼退了突厥可汗的大兵,之后,他被封为灵州大都督。李靖就是大唐移动的长城。

 

武德九年,李世民和李建成的矛盾达到顶点,长孙无忌、尉迟敬德、侯君集等人催促李世民发动兵变。李世民犹豫不决,又去征求李靖的意见。李靖很礼貌地回绝了,他不愿意参加政治斗争。玄武门之变使得李世民当上了唐太宗,李靖没有拥力之功。但李世民并没有因为他没有参加玄武门之变就抛弃他甚至给他穿小鞋,反而对他敬重有加。突厥内部纷乱,又遇上了雪灾,李世民觉得此时是剿灭突厥的最好时机,派李靖再度北伐突厥。李靖出3000骑兵就拿下了北方重镇定襄,并且安排两支伏兵,打地吉利可汗找不着北,居然把吉利可汗给活捉了,用3000骑兵灭掉了东突厥,建立了不世之功勋。

 

但李靖回朝之后,就遇到了政敌的举报,说李靖部队贪赃枉法,没有把战利品交到朝廷,对此是李靖一脸无辜,对手下的行为一无所知。李世民驳回了对李靖的司法审查,但是狠狠地批评了李靖一通。李靖只能叩头谢恩,回家待罪。之后年迈的李靖又一次披挂上阵灭了吐谷浑,回朝后又遇到了贼臣的诬告。李世民重罚了诬告者,李靖自此之后再也不过问朝政。贞观23年,李靖寿终正寝。

因为他知道朝廷之中功绩太大对自己并不好,可能会招来祸患,所以选择隐退。
因为他知道功高震主的人是什么下场,所以在功成名就的时候选择隐退来保全自己。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李靖排名为什么那么高?

李靖排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第八位,说高也高,毕竟作为武将能进凌烟阁第一层成为宰辅之臣,确实是很高的荣誉;但说低也低,按照他对大唐的贡献来说确实低了。但是这个排名并不是单单按照功绩来排名的,功臣就在那里,排名的话还要看他们当时的官职大小。

我们知道643年,李世民下令设的这个凌烟阁功臣,当是李世民和大臣们选出这些功臣来,然后按照当时的官职来排名,李靖在643年之前担任过不少职位,比如吏部尚书、兵部尚书(正三品)、尚书右仆射(从二品),不过这个职位后来李靖辞了,然后在634年李世民给了他一个正二品的文散官特进。

我们再来看看排在李靖前面的七位功臣的官职:

第一位就是长孙无忌,643年已经是正一品的司徒。长孙无忌既是李世民的忠实追随者又是外戚,自然功勋卓著,深得李世民的信任,排在了第一位;另一位643年之前已经是正一品官职的就是房玄龄,他是司空,不过房玄龄排在了第五位,原因就在要考虑到死后追封这件事。按照惯例,死去的功臣一般会被追赠一个较高的官职。

比如说排在第二名的河间郡王李孝恭,生前的官职只是正三品的礼部尚书,但他在640年去世后直接被追封为正一品的司空和扬州都督;排在第三位的杜如晦生前的官职是从二品的尚书右仆射,630年去世后被追封为正一品的司空;排在第四位的魏征生前官职是从一品的太子太师,643年去世后被追封为正一品的司空。

凌烟阁功臣的前五位生前也好死后也罢,都在入驻凌烟阁之前是正一品的官职。然后是第六位的高士廉,他在643年担任的从二品的尚书右仆射、太子太师,以及从一品的文散官开府仪同三司;第七位是尉迟敬德,我们都知道尉迟敬德在玄武门之变中立功最多。李世民继位后,尉迟敬德被封为右武侯大将军,后来出任地方刺史和都督,643年,尉迟敬德请求致仕,李世民给了他一个从一品的文散官开府仪同三司。

接下来第八位就是李靖。但我们知道李靖的功绩排在第八位似乎是有些低了,其实在当时来说并不低。要知道凌烟阁是643年才设,当时已经是贞观十七年的太平盛世,文官为主、武官为副。我们看凌烟阁第一层的这八位中,只有三位是武官,分别是李孝恭、尉迟敬德和李靖,而且李孝恭如果不是提前去世被追封了正一品的官职,他的排名还会靠后,甚至不在前八位里。

至于尉迟敬德能排在李靖之前也是因为他请求致仕,得了个没有实权的从一品官职,而且李靖之前是尚书右仆射,但是他自己主动辞职不做了。如果没有变动的话,李靖的排名是在尉迟敬德之前的。

在当时的武官中,李靖是真正意义上的出将入相的。可以说是武官中官职最高的。但是他非常的低调的,但还是时不时被人盯上,总是被人诬陷谋反,所以李靖在朝堂上是尽量不说话,能低调就绝不出头。武官能做到李靖这样已经是很不错了。

李靖年轻时候曾表示大丈夫生于世间应当建功立业以求荣华富贵,但在他得到这些之后,却是如履薄冰,因为他是武官,常常统帅大军出征,老是遭人嫉妒,多次被人诬陷谋反,所以李靖懂得急流勇退,在634年担任了四年尚书右仆射(宰相)之后坚决辞职。之后的他身上只有虚职,比如正二品的文散官特进和从一品的文散官开府仪同三司,但这并不妨碍他挂帅出征。

635年已经65岁的李靖还挂帅出征土谷浑,班师回朝后接着闭门谢客,然后在644年,李世民准备亲征高句丽之时,还征求李靖的意见,74岁的李靖表示愿意前往,只是在相州因病留了下来。649年,李靖去世,被追赠为司徒和并州都督。

因为当时他在军中和朝堂的影响力非常大,是为数不多还活着的功臣,本就是收买人心的功臣榜当然要给他高排名。
因为李靖的功劳最大,他在李世民登基当君王的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本文标题: 为什么功绩最大的李靖没有追赠太尉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91708.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如果只能在刘子业 刘彧 高洋 崇祯 孙皓 里选一个当你现在的上司领导,你会选谁烧水要沸腾多长时间最健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