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晚清恭亲王

发布时间: 2022-07-08 05:01:53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99

恭亲王被称为贤王,为何曾国藩对他的评价并不高呢?在清朝晚期的皇室亲贵人物中,恭亲王奕欣素以精明能干著称。他长期主持内政外交,断断...

如何评价晚清恭亲王

恭亲王被称为贤王,为何曾国藩对他的评价并不高呢?

在清朝晚期的皇室亲贵人物中,恭亲王奕欣素以精明能干著称。

他长期主持内政外交,断断续续长达30年之久。期间,一方面提拔重用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李鸿章等人,先后平息了太平天国和捻军,平定了陕甘之乱,尤其是支持左宗棠收复新疆百万国土之役,可圈可点,创造了晚清领土失而复得的奇迹。另一方面,牵头成立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推动了旨在"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虽然洋务运动最终以失败而告终,但中国近代工业、教育事业等得以起步。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同治中兴"的军功章里,有恭亲王的一小半呢。因此,恭亲王获得了"贤王"的美誉。

不过,尽管如此,曾国藩对恭亲王的评价并不高。

1860年,英法联军侵入北京。咸丰皇帝仓皇逃窜到热河承德避暑山庄之际,下令曾国藩挑选精勇二三千名,交悍将鲍超管带,火速进京勤王,"兼程前进,克日赴京,交胜保调遣,勿得借词延宕,坐视君国之急。"

当时正在集中精力围攻安庆的曾国荃闻讯致信曾国藩,劝他不要派兵北上救驾,其理由就是恭亲王的才干远胜于咸丰皇帝,如果情况有变,那么以恭亲王代替咸丰皇帝,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曾国藩立即回信严厉地批评了曾国荃。在这封秘信中,曾国藩第一次评价了恭亲王:"恭亲王之贤,吾亦屡见之而熟闻之。然其举止轻浮,聪明太露,多谋多改。"在曾国藩看来,恭亲王固然堪称"贤明",但也有不少毛病。言下之意,还不如咸丰皇帝呢。

据《能静居日记》记载,1867年,曾国藩与幕僚赵烈文讨论时局时,提到了恭亲王。赵烈文说:"在上海见恭邸小象,盖一轻俊少年耳,非尊彝重器不足以镇压百僚。""小象"就是照片。赵烈文认为恭亲王只是一个英俊少年,不是可以震慑百官的朝廷重器。



曾国藩赞同这种说法:"然。貌非厚重,聪明则过人。"

赵烈文继续说:"聪明信有之,亦小智耳。见时局之不得不仰仗于外,即曲为弥缝。昨与倭相争持,无转身之地,忽尔解释,皆其聪明之征也。然随事称量轻重、揣度形势之才则有之,至己为何人,所居何地,应如何立志,似乎全未理会。……身当姬旦之地,无卓然自立之心,位尊势极,而虑不出庭户,恐不能无覆餗之虞,非浅智薄慧、涂饰耳目之技所能幸免也。"

赵烈文判断,恭亲王八面玲珑,聪明伶俐,能求全于一时,却没有政策原则,没有战略远见,恐怕不能担起中兴重任。



1868年12月,踌躇满志的曾国藩奉命回京觐见慈禧太后、慈安太后和同治皇帝。在北京期间,曾国藩见到了恭亲王、文祥、宝鋆等军机中枢。他敏锐地察觉:"时局尽在军机恭邸、文、宝数人,权过人主。"那时候,以恭亲王为领班的军机大臣们,控制着晚清政局,权倾朝野。

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这也是曾国藩第一次与恭亲王正式见面。那么,见面后曾国藩如何评价恭亲王呢?只有一句话:"恭邸极聪明,而晃荡不能立足,甚可忧耳。"

曾国藩的意思是,恭亲王虽然很聪明,但态度暧昧,只想左右逢源,从中取利,却没有自己坚持的政治主张和原则,这是很让人担忧的事情。

曾国藩与恭亲王的关系非同一般。当曾国藩最困难的时候,恭亲王义不容辞地给予了帮助。在这段话里,曾国藩并没有苛责恭亲王的意思,只是遗憾他没有将自己的聪明化为干事创业的能力。

【参考资料:《清史稿》《曾国藩全集》《能静居日记》等】

因为恭亲王根本没有做出多少贡献,再加上他的思想也比较保守。所以曾国藩对他的评价不高。
因为他的实力并不是很强大,并且没有很强的军事才能。所以说评价不是很高。
特别最重要的原因是他们的政见不同,还有就是他们代表的利益不同所导致的结果。

历史上对曾国藩、恭亲王、李洪章三人的评价是什么?

历史人物评价多有二面性。

曾国藩此人从清朝方面说,是忠君爱国的士大夫榜样。对太平天国来说是刽子手,屠夫。

恭亲王此人,好的方面是支持发展洋务,一定程度上使当时的中国有了一点生气。但此人曾支持慈禧太后,虽然后来其本人也被慈禧除掉,还是造了大薛,慈禧的统治,是中国人民的灾难。恭亲王难辞其责任。

李洪章此人好的方面也是洋务方面。不好的地方是此人助纣为虐,为虎作伥,并在慈禧授命下签了一系列卖国条约,令人发指,恨不能食其肉,晚年思想可能转变,欲加入维新派,但因为其多次签卖国条约被拒。另外镇压太平天国和捻军,也是一个争议点。

历史人物评价多有二面性。
曾国藩此人从清朝方面说,是忠君爱国的士大夫榜样。对太平天国来说是刽子手,屠夫。
恭亲王此人,好的方面是支持发展洋务,一定程度上使当时的中国有了一点生气。但此人曾支持慈喜太后,虽然后来其本人也被兹禧除掉,还是造了大薛,慈禧的统治,是中国人民的灾难。恭亲王难辞其责任。
李洪章此人好的方面也是洋务方面。不好的地方是此人助纣为虐,为虎作伥,并在慈禧授命下签了一系列卖国条约,令人发指,恨不能食其肉,晚年思想可能转变,欲加入维新派,但因为其多次签卖国条约被拒。另外镇压太平天国和捻军,也是一个争议点。

如何评价恭亲王奕欣的历史地位

恭亲王奕欣的历史地位:
恭亲王是精通东方外交艺术的老手。他总是将外交对手放在假定的情境中去认真研究,而不是放在具体的问题上。他既高傲又谦和,既粗鲁又文雅,坦率而有节制,有时办事迅速有时拖拉磨蹭,显得既有心计又脾气暴躁——所有这些特点都根据他的需要,按照角色的变化随时转换使用。他成功的最大秘诀在于他能够事先判断出需要妥协的时机。他不断转换面具并不说明他是个优柔寡断之徒。隐藏在众多面具之后的恭亲王在认真琢磨着对手,判断对方的意图政策,再决定自己的对策。在最后时刻来临之前,他丝毫没有妥协投降的迹象,显得积极对付,毫不屈服。正当他的对手集中全力要发动最后一击的时候,对手会发现恭亲王突然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满脸微笑的谦卑的伙伴。 作为所谓的“防御外交政策”——中国迄今为止只有这一政策——的领导者,恭亲王显得出类拔萃。帝国中还没有人像恭亲王那样明白帝国可能的未来和帝国自身的弱点。帝国活着的人中还没有人像恭亲王那样富有经验,担当重任……实际上,在他的整个政治生涯中,恭亲王是政府政策制订的主心骨,也是执行这些政策的精明强干的政治家与外交家。

爱新觉罗·奕欣(1833年1月11日—1898年5月29日),号乐道堂主人,清末政治家、洋务运动主要领导者,清朝十二家铁帽子王之一。道光帝第六子,咸丰帝同父异母兄弟,生母为孝静成皇后博尔济吉特氏,道光帝遗诏封“恭亲王”。咸丰年间,奕欣于咸丰三年(1853年)到咸丰五年(1855年)之间担任领班军机大臣。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奕欣授命为全权钦差大臣,负责与英、法、俄谈判,并且签订了《北京条约》。咸丰十一年(1861年),咸丰帝驾崩,奕欣与两宫太后联合发动辛酉政变,成功夺取了政权,被授予议政王之衔。
从咸丰十一年(1861年)到光绪十年(1884年),奕欣任领班军机大臣与领班总理衙门大臣,期间虽在同治四年(1865年)遭慈禧太后猜忌被革除议政王头衔,但依旧身处权力中心。光绪十年(1884年)终于因中法战争失利被罢黜,史称“甲申易枢”。一直到光绪二十年(1894年)以善后中日甲午战争失败,才再度被起用。从光绪二十年(1894年)到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任领班军机大臣与领班总理衙门大臣。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五月二十九日逝世,谥号为“忠”。
光绪:“王忠诚匡弼,悉协机宜,诸臣当以王为法。”
杨约翰:“恭亲王与我之前所见过的东方王子及政治家不同,他十分生动。这是一个机敏的男人,直觉敏锐,意志坚定。”
何天爵:“恭亲王是精通东方外交艺术的老手。他总是将外交对手放在假定的情境中去认真研究,而不是放在具体的问题上。他既高傲又谦和,既粗鲁又文雅,坦率而有节制,有时办事迅速有时拖拉磨蹭,显得既有心计又脾气暴躁——所有这些特点都根据他的需要,按照角色的变化随时转换使用。他成功的最大秘诀在于他能够事先判断出需要妥协的时机。他不断转换面具并不说明他是个优柔寡断之徒。隐藏在众多面具之后的恭亲王在认真琢磨着对手,判断对方的意图政策,再决定自己的对策。在最后时刻来临之前,他丝毫没有妥协投降的迹象,显得积极对付,毫不屈服。正当他的对手集中全力要发动最后一击的时候,对手会发现恭亲王突然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满脸微笑的谦卑的伙伴。 作为所谓的“防御外交政策”——中国迄今为止只有这一政策——的领导者,恭亲王显得出类拔萃。帝国中还没有人像恭亲王那样明白帝国可能的未来和帝国自身的弱点。帝国活着的人中还没有人像恭亲王那样富有经验,担当重任……实际上,在他的整个政治生涯中,恭亲王是政府政策制订的主心骨,也是执行这些政策的精明强干的政治家与外交家。”
马士:“一般人认为如果恭亲王不死,可能会挽救国家很多的不幸。”
赵尔巽:“恭忠亲王继以起,绸缪宫府,定乱绥疆,罢不生心,用不辞劳,有纯臣之度焉。”[

清朝年间的恭亲王府到底是什么人可以称恭亲王?他又能管理什么事情呢?

第一点:清朝年间的恭亲王府是之前清朝重臣和珅的府邸,后被赐予恭亲王爱新觉罗·奕欣,之后一直称之为恭亲王府。

清朝首任恭亲王是爱新觉罗·奕欣(1833年1月11日-1898年5月29日),由道光帝生前册封。爱新觉罗·奕欣,是道光帝第四子,是咸丰帝的弟弟。

后加恩和硕恭亲王,世袭罔替。有清以来恭亲王有两人,爱新觉罗·奕欣和其孙傅伟(奕诉其子患天花而死)。

第二点:恭亲王管理事务需要兼职其他差使,才能行使管理权,所很难说恭亲王的爵位能管理什么事情。

1、恭亲王本身是没有管理权利的,

更多只体现皇家地位身份的一种爵位,他仅仅只是一个亲王封号,尤其在清朝,亲王只是有爵位,有厚䘵的身份象征,如象皇五子 爱新觉罗·奕誴(1831—1889年),为惇勤亲王就是一个闲散亲王,没有管理事务的权利。

2、恭亲王如果他要管理事情就必须兼任其他职位。他兼任了什么职位就可以管理相应的事情。

恭亲王爱新觉罗·奕欣能管理什么事务

那就从他被皇帝任命职务开始计。

第一次从政:1853年奉咸丰旨意,恭亲王管理中正殿、武英殿事务。署理领侍卫内大臣,参与京城巡防事宜。在军机处行走,从此打破清代皇子不得干预政务的祖制。

那此时恭亲王的权利是来自于授权管理内廷及皇帝安全事务,同时因任命军机处行走职务,协助军机大臣处理事务。

然而1855年,因葬生母康慈太后之次日,奉旨罢免一切职务,回上书房读书,仍令内廷行走,管理中正殿等处事务。

此时恭亲王只能管理内廷事务。

第二次从政:

1858-1861奉咸丰旨管理雍和宫事务,又奉旨补授阅兵大臣。补授为内大臣(侍卫处次长官)。管宴大臣。

咸丰十年(1860年),再担任议和大臣,负责与英法联军议和。1861年清政府成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并担任总理衙门大臣,总理衙门取代理藩院,成为专门的外事机构,办理与各国换约事宜

第三次从政

1861-1865年,权力最高峰时期,奕欣被授予议政王大臣、军机处领班大臣、身兼宗人府宗令和总管内务府大臣,从而控制皇族事务和宫廷事务大权。他以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王大臣的职务主管王朝外交事务。 

此一时期,奕欣总揽清朝内政外交,所有事务,权势最高时期。他促成了同治中兴,奕欣获得“贤王”美称。

其间有三次被罢

1865年第一次被罢

1865同治四年,免去议政王和其他一切职务。奕欣遭受的第一次打击。但因王公大臣求情,一个月后恢复职位,但议政王大臣职位没有恢复。此时的奕欣主要是对所有内政外交,负有军机大臣的建议权,已无决策权

1874年第二次被罢

同治十三年(1874年)七月十八日,奕欣等十重臣当面劝谏同治帝不要修治圆明园,,同治帝大怒,斥奕欣:“此位让尔,何如?”二十九日,再力谏同治帝,同治帝发朱谕革其亲王世袭罔替,为郡王,仍在军机大臣上行走,次日发布,奕欣的权利日渐衰微。

光绪十年(1884年)第三次被罢

1884年慈禧太后借口奕欣“委靡因循”,被开去一切职务。成为闲散亲王,无任何权利

第四次,光绪二十年(1894年)重新启用

奕欣又被起用为领班军机大臣,领班总理衙门大臣

并总理海军,会办军务,内廷行走。但重大事务仍听慈禧意见。

第二任恭亲王,其孙溥伟袭爵恭亲王,就没有职位,成为闲散亲王

本文标题: 如何评价晚清恭亲王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85038.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如何评价知乎上有人觉得美国是人类文明的一颗毒瘤如果韩信造反,会实现“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而实现共和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