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桑维翰

发布时间: 2022-06-21 22:00:17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06

石敬塘是谁,做过什么事,对历史有什么影响人物介绍,石敬瑭(农历892年3月20日-942年7月28日,新历892年4月20-9...

如何评价桑维翰

石敬塘是谁,做过什么事,对历史有什么影响

人物介绍
  石敬瑭(农历892年3月20日-942年7月28日,新历892年4月20-942年9月11日),后梁贞明元年(915年),李存勖得魏州,梁将刘寻急攻清平(今山东清县),李存勖急往驰援,为刘寻所围。石敬瑭率十余骑击败刘寻,救李存勖于危难之中。李存勖拊其背而壮之,由此声威大振,在军中名噪一时。他还数次解救李嗣源于危急之中,从而得到器重,逐渐成为李嗣源之心腹。李嗣源遂把女儿永宁公主嫁给他,并让他统率“左射军”的亲兵。
廉政闻名
  后唐同光四年(公元926年),效节指挥使赵在礼于魏州发生兵变。李存勖命李嗣源率军平叛,石敬 李存勖
瑭也一同出征。在魏州城下,李嗣源的部队也发生兵变,与魏州的叛军合兵一处,拥李嗣源为主。李嗣源本想回朝请罪,石敬瑭则劝他夺取开封,以成就大事。李嗣源无奈,只得接受了这个意见。于是,石敬瑭便自告奋勇,亲统骁骑300为前锋,抢占开封,又回兵渡汜水,直取洛阳。后唐庄宗李存勖被乱兵所杀,李嗣源入洛阳称帝,即后唐明宗。由于石敬瑭在这次军事政变中立功颇大,后唐明宗任他为保义军节度使,赐号“竭忠建策兴复功臣”兼六军诸卫副使。当时,许多官将都不奉公守法,而石敬瑭以廉政闻名,颇受明宗李嗣源褒奖。从此以后,石敬瑭以驸马兼功臣,逐年升迁,历任侍卫条军马步都指挥使,河东节度使,大同、彰国、振武、威塞等军藩汉马步军总管等职,负责抵御契丹南下,后又赐封为“耀忠匡定保节功臣”。随职务和势力的增长,石敬瑭开始拥兵自重,大有取后唐而自立之势。   后唐长兴四年(933年),明宗李嗣源死,李从厚继位,为后唐闵帝。当时凤翔节度使李从珂(李嗣 李嗣源
源的养子)和河东节度使石敬瑭都拥兵自重,后唐闵帝对他俩不放心。为削弱他们的势力,遂下令二人对调。潞王李从珂不服,在凤翔起兵反叛。闵帝大败,仅率数骑出逃,路遇石敬瑭,石敬瑭杀其随从并囚他于卫州。
乞解兵权
  不久,李从珂杀后唐闵帝,改元清泰,自立为皇帝,即后唐末帝。后唐末帝对石敬瑭猜疑颇大,石敬瑭亦疑心重重,二人矛盾日益尖锐。为试探后唐末帝,早有预谋的石敬瑭于后唐清泰三年(936年)四月,以身体羸弱,乞解兵权,调往他镇。这正合后唐末帝之意,便顺准石敬瑭之请,徙其为天平节度使。群臣得知,相顾失色,均感乱之将至。
认贼作父
  石敬瑭认为我不兴乱,朝廷发之,安能束手于道路?遂决意谋反。大将刘知远,掌书记桑维翰也有此意。于是,石敬瑭上表指责后唐末帝是明宗养子,不应承祀,要求让位于许王李从益(明宗四子)。后唐末帝撕裂其表,削其官爵,并以建雄节度使张敬达为太原四面招 刘知远
讨使,将兵三万筑长围以攻太原。石敬瑭一面于朝廷内部从事策反活动,一面由掌书记桑维翰起草奏章,向契丹求援:请称臣,以父事契丹,约事捷之后,割卢龙一道及雁门关以北诸州与契丹。   对此种认贼作父、卖国求荣的行径,连其亲信都押牙刘知远也表示反对说:称臣可矣,以父事之太过,厚以金帛赂之,自足致兵,不必许其土田,恐异日大为中国之患,悔之无及。然石敬瑭不从,仍一意孤行。契丹主耶律德光得表大喜,以兵援之,大败后唐张敬达。   同年(936年)十一月,契丹主作册书封石敬瑭为大晋皇帝,改元天福,国号晋,契丹主自解衣冠授之。石敬瑭遂即位于柳林(今山西太原市东南)。
称帝
  石敬瑭称帝后,很守“信用”,割燕云十六州给契丹,承诺每年给契丹布帛30万匹。燕云十六州乃北部天然屏障,至此中原完全暴露在契丹铁蹄之下。以后燕云十六州成为辽南下掠夺中原的基地,使北方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贻害长达400年。石敬瑭称帝伊始,卢龙节度使北平王赵德钧,厚以金帛贿赂契丹,亦欲倚仗契丹以取中原,仍许石敬瑭镇河东。契丹主因当时困难重重,欲许赵德钧之请。石敬瑭闻讯大为惊惧,急令掌书记官桑维翰见契丹主。桑维翰跪于契丹主帐前,自旦至暮,涕泣不立,苦苦哀求契丹放弃赵德钧之请。契丹主从之,并说桑维翰对石敬瑭忠心不二,应该做宰相。石敬瑭遂以桑维翰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   同月,石敬瑭攻入洛阳,后唐亡。后晋天福二年(937年),后晋迁都汴梁,翌年(938年),升汴梁为东京开封府。时后晋新得天下,藩镇多未服从,兵火甚多,府库空虚,民间贫穷,但契丹仍贪求无厌。为解决财政危机、巩固政权,石敬瑭采纳了桑维翰的建议,推诚弃怨,以抚藩镇;训卒缮兵,以修武备;务农桑,以实仓库;通商贾,以事货财;卑辞厚礼,以事契丹。   石敬瑭对于契丹百依百顺,非常谨慎,每次书信皆用表,以此表示君臣有别,称太宗为“父皇帝”,自称“臣”,为“儿皇帝”。每当契丹使臣至,便拜受诏敕,除岁输30万布帛外,每逢吉凶庆吊之事便不时赠送好奇之物,以致赠送玩好奇异的车队相继以道。   石敬瑭虽推诚以抚藩镇,但藩镇仍不服,尤耻臣于契丹。大同节度使判官吴峦,闭城不受契丹命。应州指挥使郭崇威,挺身南归。后普天福二年(937),天雄节度使范廷光反于魏州,石敬瑭令东都巡检张从宾讨伐,但张从宾与之同反。继而渭州也发生兵变。是年,契丹改国号“辽”。侍卫将军杨光远自恃重兵,干预朝政,屡有抗奏。石敬瑭常屈意服从之。后晋天福四年(940),杨光远擅杀范廷光,石敬瑭因畏惧杨光远,以致不敢法问。   后晋天福六年(942年),成德节度使安重荣上表指斥石敬瑭父事契丹,困耗中原,并表示与契丹决一死战。石敬瑭发兵斩安重荣,并将其头送与契丹。
政治腐败
  石敬瑭为人辩察,多权术,好自矜大,所聚珍异,穷奢极丽,宫殿悉以金玉珠翠为饰。他对契丹百依百顺,但对百姓却如虎狼一般,凶恶狠毒,用刑十分残酷。石敬瑭晚年尤为猜忌,不喜士人,专任宦官。由是宦官大盛。由于吏治腐败,朝纲紊乱,以至民怨四起。游牧在雁门以北的吐谷浑部,因不愿降服契丹,酋长白承福带人逃到了河东,归刘知远。后晋天福七年(公元942年),契丹遣使来问吐谷浑之鼎,石敬瑭既不敢得罪手握重兵的刘知远,更不敢得罪“父皇帝”,由此,忧郁成疾,于六月在屈辱中死去,时年51岁,谥圣文章武明德孝皇帝,庙号高祖,葬于显陵(河南宜阳县西北)。
评价
  纵观石敬瑭之一生,初以骁勇善战发迹,继因廉政而闻名。在战乱频繁之际,他借重契丹援助得以问鼎、建立后晋王朝。由于割让燕云十六州以及岁输布帛30万给契丹,并甘当百依百顺的“儿皇帝”以换取契丹对自己的支持,将北方百姓置于契丹铁蹄之下,民心尽失。
  石敬瑭是五代时期后晋皇帝,他为了称帝把幽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给后代的中原王朝留下了一个巨大的祸患。
  石敬瑭(892年4月20日—942年9月11日),即后晋高祖,五代十国时期后晋开国皇帝,是为(后)晋高祖。年轻时朴实稳重,寡言笑,喜兵书,重李牧、周亚夫之行事,隶属李克用义子李嗣源帐下,时后梁朱温与李克用、李存勖父子争雄,石敬瑭冲锋陷阵,战功卓著。
  后唐末帝李从珂继位后,石敬瑭时为河东节度使,双方互相猜忌。清泰三年(936年),石敬瑭起兵造反,后唐军兵围太原,石敬瑭向契丹求援,割让幽云十六州,并甘做“儿皇帝”。随后在契丹援助下,石敬瑭称帝灭后唐,定都汴梁,改国号为“晋”,史称后晋。
  天福七年(942年),忧郁成疾,于六月在死去,时年51岁,庙号高祖,谥圣文章武明德孝皇帝,葬于显陵(河南宜阳县西北)。
  纵观石敬瑭之一生,起初靠骁勇善战发迹,继而因廉政而扬名。在战乱频繁之际,他借契丹人的援助问鼎中原,建立了后晋王朝。由于甘当百依百顺的“儿皇帝”,将燕云十六州割让给了外族,并且每年给契丹贡送布帛三十万,以换取契丹人对自己皇位的支持,从而将北方的百姓拱手送到契丹人残酷的铁蹄统治之下。从此,中国有了“儿皇帝”这一可耻的称呼。
  石敬瑭割让燕云十六州给契丹的做法,对后世带来的影响也极为深远,直接导致以后黄河以北、以东地区的北方土地几乎无险可守,袒露于外族的威胁之下,为后来四百余年间契丹、女真、蒙古族南下入侵中原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他最大的事就是为了当皇帝一个以割让燕云十六州为条件向契丹(就是后来的辽国)借兵,导致北宋立国后始终在战略上上处于弱势。燕云十六州就是今天的今天北京、天津以及山西、河北北部的十六个州,这里是中原对北方的主要防线,易守难攻,但失去了它,北宋每次北伐都在这里被挡住,然后失败,而辽国可以依托这里攻击中原腹地,给北宋边防带来了巨大隐患。当辽国灭亡时,宋军有屡攻燕云十六州不下,被金国看出了北宋的实力衰弱,于是金国占领了这里,又对北宋进行攻击,可以说,这也是北宋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
石敬瑭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儿皇帝,他除了把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外和每年想契丹贡献绢30万匹外,还称比自己小10岁的辽太宗耶律德光为父,后被当做了依附外族势力做傀儡的代名词,他割让出了燕云十六州使中原失去了北部屏障,为金辽、蒙古等入侵宋朝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如果没有他割让燕云十六州,至少北宋的历史将会改写。
石敬瑭,生于唐景福元年(892年),卒干后晋天福七年(942年),太原沙陀族人,五代时后晋王朝的建立者,即后晋高祖,936年至942年在位。石敬瑭年轻时朴实稳重,寡言笑,喜兵书,重李牧、周亚夫之行事,隶属李克用义子李嗣源帐下。当时正值后梁朱温与李克用、李存勖父子争雄,石敬瑭冲锋陷阵,战功卓著。

怎样用高大上来表达寻找?

看看古人如何把一些事表达得“高大上”

中华民族是一个“以诗为经”的民族,想想自蛮荒时代起,我们的祖先穿着葛布缁衣,吃着粗茶淡饭,无论时局如何动荡,无论富贵饱暖贫贱,却能够远观星空、近观蒹葭,用美好语言表达着自己的伟大情怀,抒发自己的痛苦、欢乐、骄傲。

比如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记录过一个习俗:“相赠以芍药,相招以文无”。这一习俗在西周时期就有,说的是男女之间表达情意的方式。

芍药别名“江蓠”,谐音“将离”,中国人感情含蓄,凡事讲究个委婉,分手不便直言,便送一支芍药花,表明咱们分手吧,比我们今天的“滚,离我远点”,要风雅的多,不伤情、不伤面子。

“文无”别名“当归”,取其盼归之意,古时妻子思念丈夫,羞于表白,便寄去一片当归表达心意,或者夫妻闹气想复合,也寄一片当归,绝不会恶言相向,把恩义断绝了。

分手的时候给你一只芍药,招你回来的时候寄去一片当归,含蓄多情的古人把它变成了一项艺术,深情且质朴。

不像我们现在,充斥着太多的躁动和不安,做很多事直接且功利,恋爱是玫瑰和巧克力的故事,谁还能去体味三千年前的参差荇菜、凝霜白露的美好。

至于表达也是如此,有时候当我们面对美好事物怦然心动时,万千思绪却如鲠在喉。

于是现在诗歌出了个饱受争议的“乌青体”:“天上的白云真白啊,真的,很白很白,非常白,非常非常十分白,特别白特白,极其白,贼白,简直白死了啊”!虽然直白但总感觉毫无内涵可言,我们浩浩历史五千载留下的精华一点都没了。

古人对一些事情的表达很有韵味,比如行男女之事那叫“周公之礼”,古时候人就是生产力,繁衍后代是头等大事,想来想去周公最早制礼教民,就往上靠吧。

再举个对老婆的称谓,古代文人称老婆拙荆,雅士叫执帚,商贾称贱内,士人称妻子,酸秀才称娘子,庄稼汉叫婆姨,很有讲究。

甚至对一些看起来大俗的事,古人表述出来也很有智慧和趣味。朱元璋大家都知道,放牛娃出身,当过和尚,没啥文化,不过他曾经为阉猪这事写过一副有名的对联,把不雅的事写的十分高大上:

双手劈开生死路,

一刀斩断是非根。
阉猪就是给种猪做绝育手术,一刀下去,不仅斩断了是非,还斩断了因果,其中悟性和气势令人叹为观止,不愧是从庙里出来的一代帝王。

朱元璋落魄那会,整个一要饭花子,不过他写过一首诗:“天为帐幕地为毡,日月星晨伴我眠。夜间不敢长伸脚,恐踏山河社稷穿”。饿的脸发紫,冻的脸发黑,还能把要饭说得这么有格调,也难怪最后能混成皇帝。

现在有个成语叫“偎红倚翠”,指的是狎妓、嫖妓,这事本来就是恶俗之事。说起成语出处很有意思,大家都知道南唐后主李煜,是皇帝更是大词人。

李煜和大多数皇帝一样,也很好色,他曾经和小姨子小周后偷情,喜不自禁填词道:”“衩袜步香阶,手堤金缕鞋。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郎恣意怜”!写得大胆还很文艺。

有一次李煜微服去妓院,看见一僧人也在妓院喝花酒,并且发现那僧人酒令、吟唱、吹弹都很厉害,遂十分喜欢,和僧人谈得很投机。

后来李煜喝醉了,于是趁着酒意写了一句话:“浅斟低唱偎红倚翠大师鸳鸯寺主,传持风流教法”。

自己去妓院,遇到的嫖友是和尚,自己拜师学习风流教法。能把嫖妓这事说得最如此清新脱俗,难怪有人说身为皇帝的李煜,主业是搞文艺,他也因此得了个称号,叫“偎红倚翠大师”。

古代那会狎妓流行,看上去也很正常,而且也不避讳,李白说“美酒樽中置千斛,载妓随波任去留”。白居易更是有樊素和小蛮两个最宠爱的歌妓,自己:“幸无案牍何妨醉,纵有笙歌不废吟”。杜牧更是来了个“十年一觉扬州梦,留得青楼薄幸名”。

只不过,古人把狎妓这这事上升成了艺术,用“偎红倚翠”比起“嫖妓”自然高雅的多,并且像我们比较熟悉的词牌名:“念奴娇”、“长相思”、“浪淘沙”、“望江南”、“虞美人”….最初大多是流传的曲名,由官妓为达官贵人演绎,后演变为词调,有人说宋词兴盛,妙在得于妇人。

其实很多我们读起来很美的古诗,里面未必都是雅物,一些俗物、丑物也能入诗,并且经过诗人的修饰表达,听起来很高雅。

温庭筠写过两句诗:“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骨头骰子上面嵌上有“相思子”的红豆做点,唐朝那会是用来赌博的,经过美好的表述,成为了表现男女之间刻骨铭心爱情的象征。

古时候点水烟用的纸媒子,类似于今天的火柴,这个东西最平常不过了,但却被晚清经学大师王湘绮填成了一首唯美的词:“问那日,细写相思,待烧了,成灰教认,莫点作孤灯,常是照人离恨”。

再聊几个古人巧妙形容自己相貌丑的故事,自古至今,一个人如果有张大长脸估计生在那个时代也不好看,五代十国的后晋有个大臣叫桑维翰,这哥们最大的事迹就是当了“儿皇帝”石敬瑭的帮凶,把“幽云十六州”割给了契丹。

《新五代史》里记载:“桑维翰,为人丑怪,身短而面长”。就是长得又矮又丑,还有一张不合比例的大长脸,估计下巴用牛拽着能耕地那种。

不过桑维翰对自己的相貌特别自信,他最喜欢照镜子,边照边在那孤芳自赏:“七尺之身,不如一尺之面”。那些个子高的人,哪比得上我这脸长的人啊,所以以后脸长的同志可以用这句话,多自信。

现在很多男同志为自己的大肚子烦恼不已,年纪轻轻、大腹便便。大诗人苏轼不仅胖,还有个大肚子,不过苏轼对此倒不怎么介意,大气写到:“七尺顽躯走世尘,十围便腹贮天真”。咱这大肚子不是酒囊,也不是饭袋,里面是满满的率真。

元代大诗人耶律楚材也有个大肚子,说自己:“天真贮便腹,浩气塞征襟”。这么一说,有个啤酒肚看起来也很潇洒。

最后讲一个故事,梁实秋《怀念胡适先生》记载了这样一件有意思的事,他们一群人在胡适家聚餐,突然,徐志摩像一阵旋风似地冲了进来,抱着一本精装的厚厚的大书,是德文的色情书,图文并茂,大家争着看。

胡适说:“这种东西,包括改七芗、仇十洲的画在内,都一览无遗,不够趣味。我看过一张画,不记得是谁的手笔,一张床,垂下了芙蓉帐,地上一双男鞋,一双红绣鞋,床前一只猫蹲着抬头看帐钩,还算有一点含蓄。”大家听了为之粲然。

胡适所说的,就是古人“罗绡垂薄雾,环佩响清风”的偷情场景,也道出了国人的审美观、生活观,太直接少了含蓄,不够趣味,不符合国人性情,半遮半掩、借物言它、婉转一点妙处不可言喻。

很多时候把事情巧妙地用语言进行修饰,“高大上”的韵味也就随之而来了。

若不是他弄丢“幽云十六州”,北宋也许就不会亡

“幽云十六州”的丢失始未

历史大学堂官方团队作品

文 / 天野苍茫

相信凡是熟悉北宋历史的朋友们都知道,“幽云十六州”的丢失让北宋吃尽了苦头,因为这一带正好是抵御异族铁骑入侵的天然屏障。连亡国皇帝宋徽宗当初和金人“海上之盟”约定攻辽时提出的条件都是索要“幽云十六州”之地,可想而知,这片土地早已成了历代北宋皇帝内心的头等大事。

当然,说到“幽云十六州”的丢失,肯定绕不开一个人,便是五代时的军阀石敬瑭,正是由于他急于向辽国求援来对抗当时的后唐政权,才主动割让了“幽云十六州”。

那么,围绕在“幽云十六州”丢失前后,到底有哪些鼓角争鸣的历史瞬间和跌宕起伏的精彩故事呢?

▲石敬瑭(892年4月20日—942年9月11日),即后晋高祖,五代十国时期后晋开国皇帝,是为(后)晋高祖。

(一)石敬瑭其人

石敬瑭,山西太原人,沙陀族(西突厥的一支别部),从小性格内向,喜欢阅读兵书,偶像是战国时期的赵国名将李牧和西汉名将周亚夫。

他的父、祖皆是晋王李克用、庄宗李存勖时候的将领,及他长大成人后,父、祖皆殁,他投在当时担任代州刺史李嗣源的麾下效力。对于这个作战勇敢、行事果断的年轻人,李嗣源非常赏识,后来更是将自己的女儿嫁给她,由此石敬瑭逐渐成为李嗣源的心腹。

在与后梁的“胡柳陂一战”中,由于李存勖轻敌冒进,致使本来非常有利的战局陷入了困境,更是折损了大将周德威。石敬瑭则在此战中大为露脸,他率领自己麾下的左射军和岳父李嗣源一起重整了军队,重新杀入敌阵,将后梁军队杀的大败,扭转了战局。

在此后的灭梁战争中,他更是屡建战功,多次在战场上救了自己岳父李嗣源的性命,他的骁勇善战让后唐庄宗李存勖都对其赞赏有加。

后唐统一中原之后,自觉大功告成的李存勖逐渐变得昏聩,开始宠信伶人,猜忌朝臣,后来更是将战功赫赫的大将郭崇韬给逼死。

▲唐庄宗李存勖(885年-926年),后唐开国皇帝。

这也导致各地兵变层出不穷,公元926年,魏州(今河北省魏县)发生兵变,士兵们胁迫效节指挥使赵在礼为首领,乱兵很快攻下了邺城(今河北临漳县)。

庄宗李存勖在大臣的建议下,急忙下令自己的义兄、宣武军节度使李嗣源率军前去平叛,不料,等到李嗣源率军抵达魏州时,他的部队竟然发生哗变,与城内叛军汇合,企图拥戴功勋卓著、素有威望的李嗣源为主对抗朝廷。

李嗣源对于庄宗李存勖还是比较忠心,他找了个借口,率领自己亲随逃出城外,打算亲自赶往汴梁向庄宗说明情况。

这时候,石敬瑭说话了:“岳父大人,您不想想岂有在外领兵,军队发生兵变后,主将却不担干系的道理?况且犹豫不决乃是兵家大忌,不如趁势迅速南下。小婿愿领骑兵三百先去攻下汴州,这是得天下的要害之处。得之则大事可成。”

李嗣源没想到这个一向以骁勇善战著称的女婿还有这样的政治头脑,他经过一番权衡后,听从了他的建议。石敬瑭于是率领三百精锐骑兵一路高歌猛进,直逼汴州。李嗣源的举兵给了庄宗本就岌岌可危的统治以致命一击,早就对他心生不满的各地将领纷纷举兵响应李嗣源。

不久,这位戎马半生、灭后梁、平蜀地、破契丹的传奇皇帝便死于内乱中。在众人的拥立下,李嗣源登上了皇位,史称唐明宗。自此,石敬瑭开始青云直上,做到了侍中、太原尹、北京留守、河东节度使这样的显赫官职,掌握了这片后唐龙兴之地的所有军政大权。

▲李从珂(公元885—936年),后唐明宗李嗣源养子,五代十国时期后唐末代皇帝,史称后唐末帝或后唐废帝。

唐明宗李嗣源去世后,三子、宋王李从厚即位,不过,对他的义兄、潞王李从珂非常不放心,因为李从珂和石敬瑭一样战功赫赫,在军中非常有威望,这在五代那个“兵强马壮便可为天子”的特殊年代,对于皇帝来说,非常有威胁。

本着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的原则,李从厚先下令解除了李从珂之子李重吉的禁军将领职务,后又诏令李从珂从凤翔节度使换镇为河东节度使。

面对着皇帝的步步紧逼,李从珂非常不满,让自己去河东抢石敬瑭的位子,这是逼他们自相残杀啊。在部下的劝说下,他决定以“清君侧”为名举兵,同时派人联络石敬瑭等各路节度使共同发兵攻打京师。

一向文弱的李从厚哪儿是这帮骄兵悍将、虎狼之师的对手,不久自己的皇位就被李从珂夺了去,自己也死在石敬瑭的手上。

坐上皇位的李从珂也顾不得念及石敬瑭助他夺位的功劳了,两人当初在李嗣源的麾下,便互相不服气彼此,此番看着石敬瑭坐拥雄兵,随时可能威胁自己的皇位,更是对其颇为忌惮。

(二)

公元936年,李从珂也祭出“换镇之策”,他下令调石敬瑭为天平节度使,企图以此消弱石敬瑭兵权。石敬瑭火冒三丈,这不典型的过河拆桥嘛。

再说了,自己如果离开河东这片自己的地盘,多半连性命都保不住,他随即拒绝执行调任的诏令。

一不做、二不休,石敬瑭上表指责李从珂即位非法,应立即将皇位让给许王李从益(明宗第四子)。接到上表的李从珂勃然大怒,他立刻撕毁奏表,下令削夺石敬瑭一切官爵,同时派遣大将张敬达率兵数万进攻晋阳,并命各镇联合讨伐。

▲后唐(923年—936年)是五代十国时期继后梁之后的正统王朝,传二世四帝,历时一十四年,是五代十国时期版图最大的王朝。

朝廷大军抵达晋阳后,便展开了猛烈的攻城,不过都被亲自登上城墙指挥的石敬瑭率军打退,眼见虽然士气旺盛,但是城内的粮草却逐渐匮乏,如此下去,绝非长久之计。

石敬瑭深知仅仅凭着自己的实力难以抵抗朝廷大军,因此召集众将商议对策,他向众将提出,如今之际,只有向契丹求援,借助契丹大军来对抗朝廷。

勾结异族非同儿戏,名声不好听不说,弄得不好会受制于人,因此众将一时无人应答。

这时,他的幕僚桑维翰说话了:“现在主公被朝廷当作叛逆,肯定不能见容于朝廷,力求自保乃是头等大事。再说了契丹国主一向与先帝兄弟相称,如果我们能对其推心置腹、许以厚利,有了他们的支持,则朝廷大军不足为惧。况且他们的部落靠近我们,赶来支援也非常方便。”

话音刚落,另一员猛将、马步军都指挥使刘知远(后来建立了后汉政权)也站起响应。

石敬瑭听完后频频点头,同时又环视众将,众将在他的锐利的目光下,只得纷纷表示一切听从主公安排。没办法, 现在如果谁敢唱反调的话,弄不好会被当成朝廷的奸细,直接被拖下去砍了。

石敬瑭授意桑维翰起草书信,并打算派其出使契丹,书信写完传示众人后,众人面面相觑,原来信的主要内容:契丹出兵帮助石敬瑭夺位后,许诺将“幽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同时石敬瑭称“儿皇帝”,用侍奉父亲的礼节来对待比自己小十岁的契丹国主耶律德光(辽太宗)。

▲燕云十六州,又称“幽云十六州”、“幽蓟十六州”,即今北京、天津全境,以及山西、河北北部地区。所处的地势居高临下,易守难攻。

这下,连刘知远都看不下去了,他忙起身道:“对契丹称臣即可,当儿子则太过分,不如多送些金帛使其援助而不必以割地相许,割地必定会造成将来后患无穷啊!”

在场明眼人都知道,将“幽云十六州”割让之后,这一片占据长城之地的险要地将不复为中原王朝所有,中原之地将门户大开,无险可守。

被“皇帝梦”冲昏了头脑的石敬瑭压根听不进去,他打断了刘知远的话,命令桑维翰封好书信择日出使契丹。契丹国主耶律德光正愁没有机会南下,桑维翰的出使正中他的下怀,而且还能得到这么一大片战略要地,他当即应允了出兵的要求。

不过,想抱契丹这条大粗腿的还不止石敬瑭一个,卢龙节度使赵德钧也派人出使契丹,要求其出兵相助,自己甘当儿皇帝。石敬瑭闻讯之后,大感不安,立刻派桑维翰再次出使契丹。

这次桑维翰的表现更加“出色”, 他极力陈述支持石敬瑭的必要性,表示“将竭以中国之财以奉大国”,并且“跪于帐前,自旦至暮,涕泣争之”。耿直的草原人哪儿见过这等阵势啊!耶律德光“大为感动”,于是决定帮助石敬瑭。因此史书说:“灭唐而兴晋,维翰之力也。”

耶律德光立即尽起五万契丹精骑出雁门关,直扑围攻晋阳城的后唐大军的后路,防范不及的后唐军被杀的大败,随即契丹军和石敬瑭军合兵一处,南下进攻后唐都城洛阳。

闻听此讯的李从珂立刻被吓破了胆子,自此志气消沉,日夜饮酒消愁,其他各镇将领看到这种情况,纷纷投降石敬瑭。

不久,契丹军和石敬瑭军抵达洛阳城下,大势已去的李从珂带着传国玉玺与后宫嫔妃及一众子女登上玄武楼自焚而死。

?

▲后晋(936年—947年)是中国历史上五代十国时期的一个朝代,从936年后晋高祖石敬瑭灭后唐开国到契丹947年灭后晋,一共经历了两帝

建立后晋政权,坐上皇位的石敬瑭非常“守信用”,立刻履行合约,将“幽云十六州”割让给了契丹,自此做起了“儿皇帝”,这种行径,让各镇节度使感觉非常耻辱,因此,反叛不断。

外有契丹的欺凌压迫、内有强藩的举兵动乱,石敬瑭这个“儿皇帝”做的非常窝囊,逐渐忧郁成疾,六年后,便病逝于洛阳。

历朝历代,对待异族,和亲者有之,羁縻者有之,大举反击者有之,但是如石敬瑭这般为了自己的一己私欲而做出认贼作父、卖国求荣的卑劣行径的,却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了。即使在五代十国那个血染刀锋、礼乐败坏、纲纪全无的黑暗时代,石敬瑭的这种行径都引起了众多后继之君的强烈愤慨。

对于石敬瑭的评价,《旧五代史》的说法还是比较合理的。先肯定了石敬瑭的节俭,说他能礼贤下士,能纳谏。但是不该为图帝位引契丹进中原却给人民带来灾难,致使以后后晋灭亡,一家人都被迫流亡,客死异乡。

这如同“决鲸海以救焚,何逃没溺;饮鸩浆而止渴,终取丧亡。”最后为石敬瑭惋惜,说他如果是凭借自己的力量得到帝位,即使功德超不过前人,也能成为一个仁慈勤俭之主。

不过假如代替不了历史,石敬瑭的所作所为已经注定,他成为千年以来“卖国贼”的最佳形象代言人,为时人所不耻、为后人所唾弃,也算是他自食其果了!

正所谓:“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本文标题: 如何评价桑维翰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78570.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如果把现在的一本大学物理学教材扔到中国古代历史会被改写吗美洲在航海时代之前,是否与世隔绝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