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的一个老人给一个叔叔作的诗,如何评价

发布时间: 2022-06-21 16:01:38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散文 点击: 105

如何评价阿堵的诗词?1、李商隐的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家里的一个老人给一个叔叔作的诗,如何评价

如何评价阿堵的诗词?

1、李商隐的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这首《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作,爱诗的无不乐道喜吟,堪称最享盛名;然而它又是最不易讲解的一篇难诗。自宋元以来,揣测纷纷,莫衷一是。“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中间四句各用一个典故。第三句用《庄子·齐物论》中庄生梦蝶的故事,庄生,即庄子,战国时哲学家,据说他曾梦见自己变成蝴蝶,逍遥自在地飞翔,醒后竟不辨己蝶。第四句用《华阳国志》中杜鹃啼血的故事,望帝,古代蜀国国君杜宇,国亡身死,魂魄化为杜鹃,每到春天便悲啼不止、直至出血。第五句用《博物志》里海中鲛人(神话中的人鱼)泣泪成珠的故事。传说珍珠是由海里鲛人的眼泪变的。《新唐书·狄仁杰传》以“沧海遗珠”比喻人才被埋没。第六句源自南北朝干宝《搜神记》。传说春秋时,吴王夫差的小女儿紫玉爱慕韩重,并想嫁给他,但没有成功,因此郁闷而死。韩重从外地游学回来,前往她的墓上哀悼。忽然紫玉现出原形,赠送明珠给韩重,并对他唱歌。韩重想抱住她,紫玉却像轻烟一般不见了。唐戴叔伦以“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形容可望而不可即的诗景(见司空图《与极浦书》)。四个典故,每个典故一个意象,潜蕴着作者对自己今生今世爱情、事业、理想、追求的痛苦反思。庄生晓梦迷蝴蝶,抱负成虚;望帝春心托杜鹃,理想幻灭。玲珑剔透的沧海明珠,本为稀世珍宝,如今却只是在明月映照之下,成盈盈之“珠泪”,独自被遗弃在沧海;自己追求的对象,如同蓝田日暖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2、幽居初夏陆游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注]箨龙,就是笋。木笔,又名辛夷花。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第一句写诗人家居的地点,第二句写住所来往的道路,第三句写所见,第四句写所闻,第五六句扩展视野,令境界开阔,最后两句抒孤寂之情。前六句借“幽居初夏”之景,表现怡然自得闲适之情,尾联的“叹息”有两层意思:一是叹志士空老,报国无成;二是叹旧交零落殆尽,顿感寂寞惆怅。诗歌紧扣一个“幽”字,其突出表现是:以景写“幽”,以动衬“幽”。以“湖山胜处”“槐柳阴中”“野径斜”“水满”“草深”等意象写出环境之幽静、初夏景色之幽美;以“下鹭”“鸣蛙”反衬环境之幽静,很有特色。本诗的另一特色是以乐景赠哀愁。3、登高杜甫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②。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③。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盗寇莫相侵④。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⑤。①作于广德二年(764)春初归成都草堂时。②万方,天下各地。③锦江,岷江支流,流经成都西南。杜甫草堂地临锦江。④玉垒,山名,在成都西北,乃蜀中通往吐蕃的要道。⑤北极,北极星,又称北辰。《论语·为政》:“为政以德,誓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此处喻唐王朝。广德元年(763)正月,官军收复河南河北,安史之乱平定。同年八月,吐蕃乘虚入侵,十月陷长安,代宗李豫出奔陕州。郭子仪旋复京师,十二月,代宗还长安,乘舆反正。因吐蕃曾一度立广武王李承宏为伪帝,故曰“朝廷终不改”。⑥西山,岷山在成都西,故称。西山盗寇,指吐蕃。广德元年十二月,吐蕃又陷松、维、保等州。西山地近维州。⑦可怜,可叹。后主,指刘禅。后主祠与先主庙、武侯祠均在成都锦官门外。还,仍有。⑧梁甫吟,乐府篇名,《三国志·诸葛亮传》:“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甫吟》。身长八尺,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此诗抒写诗人对国家灾难的深重忧思和自己报国无门的无限感伤。首联提挈全篇,“万方多难”是全诗写景抒情的出发点。当此春光浓艳、繁花似锦的三月,花近高楼,正好赏玩,而诗人登临却触景伤情,百感交集,不能自已。“伤心原不在花,在于万方多难”(《金圣叹选批杜诗》)。盖此际兵戈未息,时事扰攘也。全诗以倒装句法开篇,语极顿挫。花伤客心,与《春望》中的“感时花溅泪”一样,均是以乐景写哀的反衬手法。颔联紧承“登临”,写所见之景。辽阔的成都平原上的烂漫春色,伴着锦江春水的涌动,充塞于天地之间。“天上浮云如白衣,斯须变化如苍狗”(《可叹》)。玉垒山头飘忽起灭的浮云,使诗人联想到古今世势的纷纭变化。其中的“今”,暗含着“安史之乱”以来世事的苍黄反复。两句即景抒情,思接千载,宏丽奇幻,境界阔大。清人沈德潜评此诗“气象雄伟,笼盖宇宙”(《唐诗别裁集》),主要就是针对这两句说的。腹联即由第四句生发开去,正面叙写“万方多难”的时局,也是登临所想。“万方多难”,不可能全写,故只重点写吐蕃陷京师扰四川等事,这是安史之乱后的大难。上句“终不改”反承第四句的“变古今”,明言大唐帝国气运久远。也正因为作者坚信“朝廷终不改”,故下句针对吐蕃的觊觎而告以“莫相侵”。词严义正,浩气凛然,在如焚的焦虑中透着坚定的信念。明人王嗣奭云:“‘北极朝廷’如锦江水源远流长,终不为改;而‘西山盗寇’如玉垒之云倏起倏灭,莫来相侵”(《杜臆》)。很好地阐明了腹联与颔联的内在联系。尾联就登楼所见古迹以寄慨,遣辞委婉而讽刺深切。上句大意是说蜀后主刘禅如今仍然得享祭祀,但其人实为无道亡国之君,只令人感到其可怜罢了。这完全是借眼前古迹,慨叹刘禅任用小人而亡国,,对唐代宗宠信宦官程元振、鱼朝恩以致酿成万方多难盗寇相侵的局面予以尖锐而深刻的讽刺。结句自伤寂寞。杜甫是一个“济时肯杀身”、“时危思报主”的人,而当此万方多难之际,自己却只能若躬耕陇亩时的诸葛亮“好为《梁甫吟》”一样,于此登楼吟诗,而垂暮多病,志向莫伸,岂能不令人悲慨!这正是首句“花近高楼伤客心”的主要原因。全诗即景抒怀,状山川雄丽且联系着古今世事之变,蒿目时艰又能把自然景物渗透其中,熔自然景象、国家灾难、个人情思于一体。语壮境阔,寄慨遥深,是诗人沉郁顿挫艺术风格的很好体现。4、杜甫《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诗,共有三首,分咏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这一首是望东岳泰山。开元二十四年(736),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裘马清狂”的漫游生活。此诗即写于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时,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蓬勃勃的朝气。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是自远而近,时间是从朝至暮,并由望岳悬想将来的登岳。首句“岱宗夫如何?”写乍一望见泰山时,高兴得不知怎样形容才好的那种揣摹劲和惊叹仰慕之情,非常传神。岱是泰山的别名,因居五岳之首,故尊为岱宗。“夫如何”,就是到底怎么样呢?“夫”字在古文中通常是用于句首的虚字,这里把它融入诗句中,是个新创,很别致。这个“夫”字,虽无实在意义,却少它不得,所谓“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齐鲁青未了”,是经过一番揣摹后得出的答案,真是惊人之句。它既不是抽象地说泰山高,也不是象谢灵运《泰山吟》那样用“崔崒刺云天”这类一般化的语言来形容,而是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的体验——在古代齐鲁两大国的国境外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的泰山,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之高。泰山之南为鲁,泰山之北为齐,所以这一句描写出地理特点,写其他山岳时不能挪用。明代莫如忠《登东郡望岳楼》诗说:“齐鲁到今青未了,题诗谁继杜陵人?”他特别提出这句诗,并认为无人能继,是有道理的。“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是上句“青未了”的注脚。“钟”字,将大自然写得有情。山前向日的一面为“阳”,山后背日的一面为“阴”,由于山高,天色的一昏一晓判割于山的阴、阳面,所以说“割昏晓”。“割”本是个普通字,但用在这里,确是“奇险”。由此可见,诗人杜甫那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作风,在他的青年时期就已养成。“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两句,是写细望。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故心胸亦为之荡漾;因长时间目不转睛地望着,故感到眼眶有似决裂。“归鸟”是投林还巢的鸟,可知时已薄暮,诗人还在望。不言而喻,其中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最后两句,写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意愿。“会当”是唐人口语,意即“一定要”。如王勃《春思赋》:“会当一举绝风尘,翠盖朱轩临上春。”有时单用一个“会”字,如孙光宪《北梦琐言》:“他日会杀此竖子!”即杜诗中亦往往有单用者,如“此生那老蜀,不死会归秦!”(《奉送严公入朝》)如果把“会当”解作“应当”,便欠准确,神气索然。从这两句富有启发性和象征意义的诗中,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这正是杜甫能够成为一个伟大诗人的关键所在,也是一切有所作为的人们所不可缺少的。这就是为什么这两句诗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传诵,而至今仍能引起我们强烈共鸣的原因。清代浦起龙认为杜诗“当以是为首”,并说“杜子心胸气魄,于斯可观。取为压卷,屹然作镇。”(《读杜心解》)也正是从这两句诗的象征意义着眼的。这和杜甫在政治上“自比稷与契”,在创作上“气劘屈贾垒,目短曹刘墙”,正是一致的。此诗被后人誉为“绝唱”,并刻石为碑,立在山麓。无疑,它将与泰山同垂不朽5、《柳枝词》亭亭画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赏析】《柳枝词》这一题目是后人加的。古代有折柳赠别的风俗,所以写柳也多与叙别相联系。刘一禹锡《柳枝词》说:“长安陌上无穷树,只有垂杨绾离别。”诗第一句中的“系”字,就包涵着杨柳。《竹庄诗话》卷十七引《诗事》里的话说:“终篇了不道着‘柳’,唯一‘系’字是工夫,学者思之。”其实此诗中心不在咏柳,而在咏别。如何把无形的别情直观可感地写出来,这首诗的构思有三点值得称道的地方:一是第四句中的“载”字,把抽象的别情化为有形的,可以被运载的东西,同时也显示出别情的沉重。这一形象化的说法,后来常被诗人所仿效,如周邦彦用入其《尉迟杯》一词中:“无情画舸,都不管烟波隔南浦。等行人,醉拥重衾,载将离恨归去。”二是移情于物。清人吴乔说此诗,“人自离别,却怨画舸”,似乎是这无情的画舸,在经过一段沉默难耐的等待之后,只等行人上了船,便毫不迟疑地把人载向江南。人情无奈,迁怨于物,如此言情,深婉蕴藉。三是如清人陈衍《宋诗精华录》所说,“此诗首句一顿,下三句连作一气说,体格独别”。七绝诗通常分为两节,前两句与后两句间有一个转折,而此诗一气而下,使我们直觉得相别之干脆、舟行之飞速,不容人有丝毫的缠绵悱恻,有力地烘托出浓重的怨别之意。6、绝句石柔来时万缕弄轻黄,去日飞球满路旁。我比杨花更飘荡,杨花只是一春忙。注:石柔,宋朝人,他一生远离故土,辗转仕途,曾任密州教授。轻黄==淡黄飞球==杨树籽(1)诗人借扬花的随风飘荡,不能自主,抒发自己离别家园,往来仕途而生活不得安定的感慨。(或表诗人借残春飘荡的扬花,抒发自己辗转仕途的无奈和乡思。)(重点在旅愁、离情、意思相近即可。)①诗人借物(景)抒情,托物言志。借花的随风飘荡,不能自主,比喻自己离别家园,往来仕途不得安宁。将旅愁离情融合在具体形象之中,贴切感人。②对比烘托:“来时”与“去日”的对比,更突出了驻留时间的短暂,奔波的辛劳,杨花“一春忙”与我“更飘荡”的对比,更加显得深沉感人。③通感:颜色无轻重,但能在人们心中有轻重感。浓重的颜色会使人感到沉重。而杨花的黄色淡到若有若无时,便使人感到“轻飘飘”的感觉。诗人运用通感的手法,用触觉来描写视觉感受,突出杨花随风飘荡不能自主的无奈。或答:此处的“黄”借代杨花。杨花随春风飘荡,给人一种轻飘飘的感觉。一个“轻”字便可体现出这样的一种感觉。[今译]我比那随风轻扬的杨花更飘忽不定,杨花的绝飞离散,仅仅忙一个春天。[赏析]“杨花”,杨树籽,表面具毛,状同柳絮,古人常以杨称柳,杨、柳通用,如司空图《暮春对柳》:“萦愁惹恨奈杨花,闭户垂帘亦满家。”在古典诗词中,则用以表达某种愁绪,如北魏胡太后《杨白花》的“含情出户脚无力,拾得杨花泪沾臆”,苏轼《水龙吟·和章质夫杨花韵》的“似花还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路旁,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诗人不仅把自己转徙流离的生涯和“飘荡”的杨花比,而且超出传统手法的窠臼,要同杨花比出个程度,在结构上递进一层,使其郁积于心的客愁乡情通过着力反衬,显得格外深切动人,从而取得从正面说难以获得的抒情效果。第二句,用点即点的手法收束全诗,至于何以要说“杨花只是一春忙”,这以后还有什么话未说,作者有心留下一段空间,由人猜想。7、题临安邸【原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赏析】这是一首写在临安城一家旅店墙壁上的诗,是一首政治讽刺诗。公元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俘虏了徽宗、钦宗两个皇帝,中原国土全被金人侵占。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史称南宋。南宋小朝廷并没有接受北宋亡国的惨痛教训而发愤图强,当政者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对外屈膝投降,对内残酷迫害岳飞等爱国人士;政治上腐败无能,达官显贵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这首诗就是针对这种黑暗现实而作的,它倾吐了郁结在广大人民心头的义愤,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诗的头两句“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抓住临安城的特征:重重叠叠的青山,鳞次栉比的楼台和无休止的轻歌曼舞,写出当年虚假的繁荣太平景象。诗人触景伤情,不禁长叹:“西湖歌舞几时休?”西子湖畔这些消磨人们抗金斗志的淫靡歌舞,什么时候才能罢休?后两句“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是诗人进一步抒发自己的感概。“暖风”一语双关,既指自然界的春风,又指社会上淫靡之风。正是这股“暖风”把人们的头脑吹得如醉如迷,像喝醉了酒似的。“游人”不能理解为一般游客,它是特指那些忘了国难,苟且偷安,寻欢作乐的南宋统治阶级。诗中“熏”“醉”两字用得精妙无比,把那些纵情声色、祸国殃民的达官显贵的精神状态刻画得惟妙惟肖,跃然纸上。结尾“直把杭州作汴州”,是直斥南宋当局忘了国恨家仇,把临时苟安的杭州简直当作了故都汴州。辛辣的讽刺中蕴含着极大的愤怒和无穷的隐忧。这首诗构思巧妙,措词精当:冷言冷语的讽刺,偏从热闹的场面写起;愤慨已极,却不作谩骂之语。确实是讽喻诗中的杰作。8、春夜喜雨(唐)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随着雨水节气的到来,雪花纷飞,冷气浸骨的天气渐渐消失,而春风拂面,冰雪融化,湿润的空气、温和的阳光和萧萧的细雨正向我们走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这是一首描绘春夜雨景,表现喜悦心情的名作。一开头就用一个“好”字赞美“雨”。诗人生动描述了春天是万物萌芽生长的季节,这春雨伴随着和风,当夜幕降临时,悄悄地、无声地、细细地下着,滋润着万物。诗人用拟人的手法,把雨拟人化,说它好像懂得时令节气,当万物萌生,需要雨水的时候,雨就下起来了。它有多么“好”!◆“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雨之所以“好”,不仅好在适时,而且好在“润物”。春天的雨,一般是伴随着和风细细地滋润万物的。写到这里,那个“好”字才落实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仍然用的是拟人化手法。“潜入夜”和“细无声”相配合,不仅表明那雨是伴随和风而来的细雨,而且表明那雨有意“润物”,不求人知,在人们酣睡的夜晚,它细柔无声地轻轻飘洒。◆“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作者喜得睡不着,临窗远望,江面也看不见,小路也辨不清,天空里全是黑沉沉的云,只有船上的灯火是明的。看起来,准会下到天亮。◆“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作者看见雨意正浓,就情不自禁地想象天明以后春色满城的美景。如此“好雨”下上一夜,万物都得到润泽。明天清早去看看吧!整个锦官城(成都)将会汇成花的海洋。作者无限喜悦的心情,又表现得多么生动!可题目中的那个“喜”字在诗里没有露面,但从字里行间,都洋溢着诗人的欢喜之情。回答者:秋羁霏雨-江湖新秀四级2-212:09我来评论>>提问者对于答案的评价:Thankyou.您觉得最佳答案好不好?目前有4个人评价75%(3)25%(1)相关内容•急需诗歌的赏析!!满意加分!!•急需白居易的的写作背景,赏析和解说,有谁知•急需陆游诗作《闻杜鹃戏作绝句》的赏析•《将进酒》和《沁园春雪》各300~400字赏析,急需!•描写蝴蝶的诗歌,急需~查看同主题问题:古代诗歌诗歌赏析谁知道其他回答共1条1、李商隐的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这首《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作,爱诗的无不乐道喜吟,堪称最享盛名;然而它又是最不易讲解的一篇难诗。自宋元以来,揣测纷纷,莫衷一是。“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中间四句各用一个典故。第三句用《庄子·齐物论》中庄生梦蝶的故事,庄生,即庄子,战国时哲学家,据说他曾梦见自己变成蝴蝶,逍遥自在地飞翔,醒后竟不辨己蝶。第四句用《华阳国志》中杜鹃啼血的故事,望帝,古代蜀国国君杜宇,国亡身死,魂魄化为杜鹃,每到春天便悲啼不止、直至出血。第五句用《博物志》里海中鲛人(神话中的人鱼)泣泪成珠的故事。传说珍珠是由海里鲛人的眼泪变的。《新唐书·狄仁杰传》以“沧海遗珠”比喻人才被埋没。第六句源自南北朝干宝《搜神记》。传说春秋时,吴王夫差的小女儿紫玉爱慕韩重,并想嫁给他,但没有成功,因此郁闷而死。韩重从外地游学回来,前往她的墓上哀悼。忽然紫玉现出原形,赠送明珠给韩重,并对他唱歌。韩重想抱住她,紫玉却像轻烟一般不见了。唐戴叔伦以“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形容可望而不可即的诗景(见司空图《与极浦书》)。四个典故,每个典故一个意象,潜蕴着作者对自己今生今世爱情、事业、理想、追求的痛苦反思。庄生晓梦迷蝴蝶,抱负成虚;望帝春心托杜鹃,理想幻灭。玲珑剔透的沧海明珠,本为稀世珍宝,如今却只是在明月映照之下,成盈盈之“珠泪”,独自被遗弃在沧海;自己追求的对象,如同蓝田日暖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自己选吧
喜欢她的文,诗词也很棒
最喜欢的是
《阮郎归》
广寒空碧步飞仙, 佳期共少年。 清辉玉面斗婵娟, 珍珠漫卷帘。
惊绮梦, 散云烟, 中宵抱月眠。 相思最喜趁团圆, 金樽不得闲。

一个老干部的诗,算不算老干部

这个老干部是我妈妈好朋友的父亲,送给我妈妈一本他的回忆录,我从他回忆录上看来的。他今年都90多岁了,是35年就开始打日本人的,资格很老。rn他的回忆录里有很多诗,一看就是老干体。我来引用一首:rn鬼见愁上人不愁,rn鬼见愁下我心忧。rn朱笔巧将人皮画,rn打鬼还需从根谋。rn——八旬老人**登香山鬼见愁而作rnrn说真的我觉得老头写得还行,我想请教大家的是:这个诗是否老干体?老干体是否就不好?
不算是老干体喔~

这首诗虽然格律上有些弊病,但并不是老干。
老干体指的是一类全无风骨气度感情寄托,却满纸歌功颂德套话连篇的诗歌。之所以叫做“老干体”,只是因为这种诗歌常常见于当代老干部之笔下而已。并不是说老干部写的诗就叫做老干体啦。

比如以下这一首七律才是正宗的老干体:

一面红旗国共和,中华大地总欢歌。
卅年风水轮回转,六秩春秋复合过。
南北经商囤玉帛,东西携手化干戈。
川流不尽青山笑,科学兴邦福祉多。

————————————————————————————

另,回复[枯木刀]前辈,我们并不是因为个人的感情想法而把一首诗定位是否老干,更不能自由主观地把诗归在老干之内或外。世有规矩然后成方圆,这首诗实是没有一点点老干体的特征,所以诸位前辈皆一眼认定此诗非是老干,而绝不是出自私人情感。
老干体的的确确是我们学习研究发展传统诗词的一大弊病与阻碍,其弊端绝不是简简单单的一句“造成别人误解”或是“那些年代的人的情怀”所能敷衍了事的。
所谓诗,最首先是诗人内心最真挚最热烈情感的外在流露,钟敬文先生曾说过“由于心脏的搏动而咏唱出来的真理,是诗”。诗一定要是深入灵魂,深入诗人自己的灵魂,深入读者的灵魂。我们今日所重视的格律之流反而在诗道之最末。
一味歌颂万岁的老干体,与昔日之佞臣何异!非但是学诗人之悲哀,更是社会文化之毒瘤,是对传统文化的亵渎!

晴空失礼了,可能语言有点锋锐,但仅仅只是出于对诗的爱,希望[枯木刀]前辈谅解....晴空再三致歉...
———————————————————————————

另附郭沫若先生广为人知的老干体两首,希望大家可以从这两首词的内容比较上更加明确什么才叫做“老干体”。

第一首是写自文革末期,全诗赞颂正在全国轰轰烈烈进行着的文化[防和谐]大革命。
《水调歌头。庆祝无产阶级文化[防和谐]大革命十周年》
--郭沫若1976年5月12日
四海《通知》遍,文革卷风云。阶级斗争纲举,达到刘和林。十载春风化雨,喜见山花烂漫,莺梭织锦勤。茁茁新苗壮,天下凯歌声。
走资派,奋螳臂,邓[防和谐]小平。妄图倒退,奈“翻案不得人心”。“三项为纲”批透,复辟罪行怒讨,动地走雷霆。主席挥巨手,团结大进军。

第二首写作时间是第一首的仅仅5个月后,却笔锋一转,矛头直指文革之弊。
《水调歌头·粉碎四[防和谐]人帮》
大快人心事,揪出四[防和谐]人帮。政治流氓文痞,狗头军师张。还有精生白骨,自比则天武后,扫帚扫而光。篡党夺权者,一枕梦黄粱。
野心大,阴谋毒,诡计狂。真是罪该万死,迫害红太阳。接班人是俊杰,遗志继承果断,功绩何辉煌。拥护华主[防和谐]席,拥护党中央。

并不是老干部才写老干体,在环境的逼迫下,即使是大文豪也可能会屈就。
并不是当代人诟病老干体,而是老干体确实没有真挚的感情蕴含于其中。
并不是写老干体的人会受人冷眼,郭沫若先生至今仍受人尊敬仰慕,学诗之人评事,一向论事不论人。

以上。
晴空再度失礼了...请诸位海涵...
  这首诗的意境还是相当好的,抒发了一位革命老人爱国爱民的高尚情怀。每一句都有相当丰富深刻的含义。由于人们对“老干体”有一些并不正确的认识,一提就是说里面仅是套话虚话,并不能理解那个时代的历史背景和观念形成,更不理解很多革命老人当时的高尚情操。现在很多老人的观念变了,只是社会现实使然。但当年的他们,有着自己的美好理想和抱负,绝对是毋庸质疑的。这位值得尊敬的老人说得并不是废话套话,所以拙见以为,还是不要把他的作品主动地归入含有贬义的“老干体”,以免造成别人误解。只有充分了解了那个时代和那些年代的人的情怀,才能从他们的作品中体味出更多美好的的东西。
  以下是百度关于“老干体”的介绍,供您参考。
  老干体
  又名“政协体”和“人大体”,是当代诗词创作中风格独特、影响深远的一种诗词体式。顾名思义,这类诗词如同政协、人大的退休和没退休的老干部的做人和讲话风格一样观点陈腐、套话连篇、毫无生气,但其创作队伍却不限于这些老干部,许多年轻的诗词爱好者也擅长而钟情此类。因此,不仅地方小报有之,一些专业诗词刊物也有之,网络诗词也不乏正宗“老干体”,俨然成为当今诗词创作的一大流派,堪称社会主流。
  “老干体”是个新词汇,但“老干体”诗词却不是新近的产物,也可以说源远流长、历史悠久以及文化灿烂。但究竟起源于哪朝哪代,却不可考了。这些并不重要,尽管“老干体”历史渊源久远,但当代“老干体”却自成特色,也可另算一派。据考证,当代“老干体”的鼻祖乃是名派正宗、享誉全球的大诗人郭沫若先生。郭沫若先生不仅开当代“老干体”之先,而且创作颇丰,艺术成就巨大,当为如今“老干体”诗人所供奉于庙堂的祖师。

  老干体的特点

  一、从不讲究格律到讲究格律

  过去,由于“老干体”创作队伍素质较低,甚至不懂得诗词的基本知识,根本不怎么讲究格律,但凡八句的都标明是律诗,四句的都标明是绝句,长短句就标明某一词牌,显示出大无畏的不拘一格的创新精神;但后来发现这实在是无知的表现,所以发展至今,尤其国学的提倡,“老干体”创作队伍的进一步年轻化,“老干体”也开始注重格律了。那些讽刺“老干体”不讲格律的论调已经不合时宜了。

  二、继续保持关注时事的优良传统

  关注时代发展,紧扣时代脉搏是我们诗歌创作的优良传统,“老干体”自产生以来就保持这一特色,当代“老干体 ”尤其如此,时刻关注党和政府的动态,进行歌颂,比如召开人大、政协会议,就肯定有胜利召开、圆满闭幕、意义重大的盛赞。像三峡工程、西部大开发、反对台独等重大课题更是主要题材。但关注时事的诗词并非都是“老干体”,因为未必得“老干体”的精髓。“老干体”的精髓是什么呢?看下一个特点。

  三、紧扣时代主旋律,立意上千篇一律

  “老干体”诗词的立意一般来自党报的观点,上面说“一定要根治海河”,那就歌颂,上面改口说要保持生态环境,也随时可以换个说法;两岸问题,我们过去讲不允许美国干涉内政,台湾是我们自己的问题;现在对于这个问题政策更加开明和灵活,胡锦涛在纽约和美国总统布什会见时,提到了希望美方同中方一道为维护台海和平稳定。“老干体”面临此类尴尬是丝毫不觉得尴尬的,这种与时俱进的胸怀世之罕见。

  四、语言乏味、套话连篇

  郭老之后的“老干体”创作队伍多是些没什么文化的老干部,在词汇和诗歌技巧上是谈不上的,所以形成了“语言乏味、套话连篇”的独特艺术风格,保持至今。如:
  《庆祝十大在京召开》
  十大春雷响碧霄,震惊中外看春潮。
  发言热烈如泉涌,策马腾飞逐浪高。
  建树五年累硕果,浓香万里绽新苗。
  小康社会期全面,再创辉煌赶比超!
  这首诗就很有代表性。其实,“老干体”并不是不讲究修辞,反而是大用修辞,主要特色是怎么俗就怎么来,如上面的“春雷”、“春潮”、“硕果”、“新苗”等都是群众喜闻乐见的。

  五、观点陈腐,思想僵化

  “老干体”的重要艺术特色还在于其千篇一律的表现手法的思想内容。开会没有不成功的,成就没有不巨大的,决策没有不英明的,政策没有不拥护的,腐败总是少数的,反腐总是有力的……总之,“老干体”里没有鲜明的个性、独立的思想,都是和时代潮流融为一体的杰作。

  六、气势宏大,内容干瘪

  “老干体”多用“千年”、“天下”、“九州”等狠词,以掩盖内容的贫乏。如“喜看飞船翔宇宙,欢呼跃马续征程”,又如“中西开发川原壮,上下廉明社稷清”等,都深得“老干体”的精要。

  七、歌功颂德与忧国忧民共存

  “老干体”从单纯的歌功颂德发展为歌功颂德与忧国忧民共存,这是由于大家对“老干体”歌功颂德的讽刺而促使“老干体”作者在题材领域的拓展。但“老干体”的忧国忧民也带有自己鲜明的特色,主要还是陈词滥调,如写下岗职工,就算民间疾苦,写警车开道,就是鱼肉百姓。

  八、摆脱时事诗的束缚

  “老干体”摆脱时事诗的束缚,进入更广阔的创作领域,但仍保留其独有的艺术风格。如写月就是思乡,写秋就是忧愁,写竹子就是高风亮节,写老头就是老骥伏枥,从来没有求新的立意。

  注:
  很明显,其中有些言论可能很中肯,但存在偏见,也是显而易见的。
不是,应该属于随笔之类吧!也或者是叙事、抒情诗。
不算

想写一副书法送给一个已经退休的一位非常令人尊敬的老人,送什么字好呢?送给叔叔一家的又写什么呢?

送给老人家的写这个行不行“德高人长寿 心宽福自来”这个是表达什么意思的呢?
德高人长寿 心宽福自来 的意思很清楚,就是德高望重的人一定长寿,心无挂碍的人一定有福。
你也可以写写: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给德高望重的老人也合适。
另外,给老人写了,不一定再给家人写,你想想他们一家挂你一幅字已经足够了,两幅有点过了。
这组字的意思比较中立,带教育意义,既然是受尊敬的人,代有夸赞其德行意思的比较好点,但是不能太过,否则有拍马之嫌.落款记得谦虚以表敬意
这两幅对联都比较通俗,可以写两句唐诗什么的,相对高雅些,具体翻看下书籍吧,个人感受相当不同,不好推荐。
行 修身养心的 挺不错的

卖炭翁和春望这两首诗都描写了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头形象,他们为何白发?诗人借此

因为他们年龄大了,所以头发就白了,你自己都说了,他描写的是一个老人家的形象,那头发当然是白的。《卖炭翁》借此表达的是当时社会的腐败,然后《春望》描写的应该是战争的残酷吧。

形容“家庭”的诗句有哪些?

1、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田家》宋·范成大

译文:白天去田里辛勤耕种,晚上回来还要织麻布,村里的年轻人各自都得担负起家庭的重担;天真还未懂事的小孩还没学会如何去帮助耕种和织布,但也会在桑树下面学起了种瓜。

2、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斟残玉瀣行穿竹,卷罢《黄庭》卧看山。——《鹧鸪天·家住苍烟落照间》宋代:陆游

译文:我家住在有着苍茫如烟的云气和夕阳晚照的乡间,与世上的事情毫不相关。喝完了玉瀣就散步穿过了竹林;看完了《黄庭》就躺下来观赏山中美景。

3、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宿五松山下荀媪家》唐代:李白

译文:我寄宿在五松山下的农家,心中感到十分苦闷而孤单。农家秋来的劳作更加蒙忙,邻家的女子整夜在舂米,不怕秋夜的清寒。

房主荀媪给我端来菰米饭,盛满像月光一样皎洁的素盘。这不禁使我惭愧地想起了接济韩信的漂母,一再辞谢而不敢进餐。

4、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清代黄景仁的《别老母》

译文:即将去往河梁,掀起门帘依依不舍的与母亲告别,愁容满面,凄切悲凉,欲哭无泪。在这风雪之夜,不能在母亲身边尽孝却要掩柴门凄惨地远去,不禁感叹:养子又有何用呢?倒不如没有啊。

5、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宋·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译文: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含有醉意的吴地方言,听起来温柔又美好,那满头白发的老人是谁家的呀?

大儿锄豆溪东,二儿子正忙于编织鸡笼。最令人喜爱的是无赖的小儿子,他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摘下的莲蓬。

1、《游子吟》【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别老母》【清】黄仲则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3、《十五》【宋】王安石
将母邗沟上,留家白邗阴。月明闻杜宇,南北总关心。


4、《岁末到家》【清】蒋士铨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5、《母别子》【唐】白居易
母别子,子别母,白日无光哭声苦。
关西骠骑大将军,去年破虏新策勋。
敕赐金钱二百万,洛阳迎得如花人。
新人迎来旧人弃,掌上莲花眼中刺。
迎新弃旧未足悲,悲在君家留两儿。
一始扶行一初坐,坐啼行哭牵人衣。
以汝夫妇新燕婉,使我母子生别离。
不如林中乌与鹊,母不失雏雄伴雌。
应似园中桃李树,花落随风子在枝。
新人新人听我语,洛阳无限红楼女。
但愿将军重立功,更有新人胜于汝。

本文标题: 家里的一个老人给一个叔叔作的诗,如何评价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sanwen/178468.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生命的尽头-【康宗宪原创散文作品】有哪些具有强烈转折的诗词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