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东都司归山东巡抚管辖吗 (第1张图怎么解释)

发布时间: 2022-06-15 16:01:35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05

明朝有多少个省明朝行政区划,明初曾沿袭蒙元的行省制,但后来深感不便,于是进行改革。1376年(洪武九年)改行省为承宣布政使司,但...

辽东都司归山东巡抚管辖吗 (第1张图怎么解释)

明朝有多少个省

明朝行政区划

明初曾沿袭蒙元的行省制,但后来深感不便,于是进行改革。1376年(洪武九年)改行省为承宣布政使司,但习惯上仍称“省”。1370年于各省设置一都卫,1375年改为都指挥使司。1428年弃安南后,明朝在全国设置两京十三使司,包括京师(北直隶)、陕西、山西、山东、河南(以上为北五省)、南京(南直隶)、浙江、江西、湖广、四川(以上为中五省)、广东、福建、广西、贵州、云南(以上为南五省)。明代一共设置16都司、5行都司、2留守司。其中十三个是与布政使司同名的的都司,其它三个是万全都司、大宁都司和辽东都司。五行都司是陕西(治甘州卫,今张掖)、四川(治建昌卫,今西昌)、湖广(治郧阳卫,今湖北郧县)、福建(治建宁府,今建瓯市)、山西(治大同府)。两留守司是洪武年间设置的中都留守司(今凤阳)和嘉靖年间置于承天府(今湖北钟祥)的兴都留守司。此外,还有统辖黑龙江、松花江流域和库页岛的奴儿干都司,在政教合一的青海、西藏地区设置有乌思藏都司、朵甘都司(实际控制为当地宗教首领八大法王分辖各政教中心的寺院,还有各诸侯家属封地),另有置于今甘肃、青海交界地区的哈密、曲先等卫,以上均属羁縻性质,与内地的都司、行都司性质不同。

明朝实行一省分置都、布、按三司的制度,原为防止地方权力集中。宣德后开始派部(六部)、院(都察院)大臣以总督和巡抚的名义督抚地方行政。景泰朝之后成为各省常制。总督主要署理军务,分短期与长期两种。巡抚主理民政,每省皆有,有的一巡抚辖两布政使地,如正统年间和山西河南巡抚。有的一省一巡抚。有的一省几巡抚。如北直隶有顺天巡抚(驻遵化)、保定巡抚(驻真定,今河北正定)、宣府巡抚(驻宣府镇,今河北宣化,一度兼领山西大同府)三巡抚;南直隶有两巡抚:应天巡抚(驻苏州府,今江苏苏州)、凤阳巡抚(驻淮安府,今江苏淮安楚州)。有的在几省交界处设置一巡抚,如南赣韶汀巡抚就越江西、广东、福建三省。

明代的行政区划设置大体符合山川形便之处,但仍有一些不合理之处。如南直隶就地跨淮北、淮南、江南三个地区。而嘉兴、湖州、杭州三个太湖流域的府却被划入浙江省,与同为太湖流域的苏州府分离。而河南省也占据了局部的黄河以北土地。贵州省呈现中间窄两边宽的蝴蝶状。根据《明史·地理志》记载,终明一朝有府140,州193,县1138。而根据《明史·兵志二》记载,明有卫493,所359。此外,明还设置了介于省和府、县之间的道。道分为分守道和分巡道两种。明代并改元的路为府,以税粮多寡为划分标准。粮廿万石以上为上府。廿万以下十万以上为中府,十万以下为下府。
明朝在全国设置两京十三使司,包括京师(北直隶)、陕西、山西、山东、河南(以上为北五省)、南京(南直隶)、浙江、江西、湖广、四川(以上为中五省)、广东、福建、广西、贵州、云南(以上为南五省)。
PS:本来还有一个安南行省,1406年,明军进攻安南,南限达到日南州一带。次年设置交趾布政使司,安南正式成为明朝的一个行政区,下设十五府、卅六州、两百余县。后因当地势力反抗激烈,1427年明朝罢交趾布政使司,放弃安南。
PS:辽东都司行政上属于山东。

明代辽东巡抚是什么时候设定的 怎么设定的?

权限有多大,可否节制辽东总兵?
  大概明宣宗宣德年间
  4.1巡抚设置的尝试期
  宣德、正统时期,是明代巡抚设置的尝试期。其特点是,一般以某项特殊性差遣为过渡。先有专责,兼为巡抚的情况,在宣德、正统时有很大的普遍性。胡概、周忱曾相继巡抚南直。宣德八年,对巡抚的基本职责,也开始有了较为明确的规定。
  4.2巡抚与镇守并设阶段
  巡抚之外,又有镇守,始置于英宗即位之初。因而在许多地方出现了巡抚与镇守并设的局面。在英宗即位后的不到五个月,江西、湖广、河南、山东、陕西诸省和宁夏、甘肃、辽东诸边均设置了文臣镇守,与巡抚并称“镇巡官”。景泰四年后,各地镇巡官陆续向都察院系统迁转,皆称“巡抚都御史”。巡抚考满,可望“回院”主持两京都察院事务。

  参考
  http://baike.baidu.com/view/39226.html?wtp=tt

  权限有多大,可否节制辽东总兵?

  巡抚,总督,都是军民皆管,不过总督管的地面更大一些,也更偏重某项军事任务。
  总兵,在明朝初年就是野战军总司令,上将级的干部。
  后来,基本上相当于军区司令员兼军区野战军司令员,中将级的干部。军区有大有小,大者约当一省,小者就是一个重要的地区级。清朝的总兵就统一为后者了。
  提督不过是高级总兵尔。

  大约是明朝中期开始设置的总督、巡抚。因为地方上多战事,而太祖皇帝设置的地方行政架构是军、政、司法三权分立,互不统属,这样在地方有事时必须统一指挥,开始出现巡抚,后来有辖区大的叫总督,一般以兵部和都察院副职的身份派驻地方的称巡抚,以兵部和都察院正职的身分派驻地方的称总督,就是以国防部部长兼中纪委书记的名义到地方坐镇一方。
  原来设计是地方上战事平定后就撤回,但随着社会矛盾的加剧,总督和巡抚就常驻地方了,变了一级行政机构,凌驾于地方三司之上。到清朝时,总督和巡抚由差遣变成实职,正式成为省级长官了。
  而总兵是在地方有战事时,由中央派遣将官出征,带总兵衔,一般战事结束后即回朝交还总兵印,但关键地区则由总兵常驻,如“九边”总兵。一般总兵镇守某军事重镇,提督辖一省。到清朝时期成为定制,提督是省军区司令,总兵是军分区司令,当然,清朝总兵可是正二品武职,现在的军分区司令不能和其相比。
  至于督师,大名鼎鼎的袁崇焕就是,前面说了,副部级叫巡抚,正部级叫总督,而总理级的就是叫督师,就是以内阁大学士身份到前线督军的就称为督师。
  参考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no05/1/109059.shtml
第五位皇帝,明宣宗朱瞻基在位末期设立。
统领整个辽东都司,以及安乐,自在二州。
辽东总兵归辽东巡抚管理,比如萨尔浒之战的辽东巡抚为杨镐,而四路分兵的杜松、李如柏都先后担任辽东总兵。
辽东巡抚权力很大,还管理着辽东的分守道(布政司下级,民政),分巡道(按察司下级、刑罚)。
蓟辽督师最大,孙承宗,都是这个官
李成梁当过辽东都督佥事,应该是当时辽东最高官,
明朝的总督,巡抚属于中央官员临时派驻地方

明朝的“辽东都司”为什么归“山东承宣布政使司”隔海管辖?

这么大的一个地区完全可以单独地设置一个布政司或者邻近并入直隶,这样能够加强对辽东地区的管理呀,到了后期也就不会给努尔哈赤等留下太多独立机会
那个时候的辽东只能算是苦寒之地,不是什么重要的地方,而且明朝国初的时候都是以对蒙古遗族进行征伐的战争,辽东地区在当时的明朝的眼里就是扔了可惜,不扔也没什么价值的地方,所以由山东带管~
从山东走水路运粮到辽东更方便,比从河北经过辽西走廊容易的多。辽东人口少,不足以设省。
明代都司是个军事指挥机关,相当于现在的大军区。
都司,是个衙门的称呼,不一定是咱都司这里。

大明王朝嘉靖帝经常说的两京十三省,都是哪些地方?

两京为北京和南京,十三省就是山东(含辽东)、浙江、福建、广东,然后还有山西、河南、湖广、江西、广西(省会桂林)、云南、四川、贵州、陕西(包括甘肃东部),以上就是两京十三省所涉及的地方。《大明王朝》中经常出现两京十三省这一词汇,在明朝早期,各省的一把手是各省的布政使,也只管民政,所以明朝的十三省,严格来说,是十三布政使司 ,下面我们就来具体聊一聊明朝的疆域划分。

一、明朝的两京常指北京和南京。

在明朝两京除了叫北京和南京外,还成为直隶和南直隶,在朱元璋时期,北京是指河南开封,现在的北京称为北平,由燕王朱棣镇守。南京所在地区,当时并没有冠以“南”字,就是直隶。 到了永乐十八年 ,紫禁城修好后,朱棣正式迁都北京,北平成了“京”,原来的北平等处承宣布政使司就不能再用了。所以,原来南京地区所用的“直隶”,成了北平等处承宣布政使司的专用。 

二、明朝的山东面积非常大,除了现在的山东省区域,还包括辽东。 

山东是夹在两直隶直间的区域,除了现在的山东省区域,还包括辽东 ,但是由于历史原因,明朝的十三省并不包括辽东,即辽宁大部,因为辽东人口较少,民政事务也不多,明朝就把辽东的民政划归隔渤海相望的山东承宣布政使司管辖。 

三、明朝的湖广省包括现在的湖北省和湖南省。

在元朝时,有个湖广行省,除了两湖,还包括广西,到了明朝控制湖广时,虽然把广西分出湖广,但湖广这个省名却沿用下来,各省的一把手一般就是各省的布政使,只管理民政,同时明朝还在各省设立了总督和巡抚等职位,用来制衡布政使的权利。

现在来说两京是北京和南京,即明朝时候的北直隶和南直隶,13省当时称13布政司,分别是山东(含辽东)、浙江、福建、广东,然后还有山西、河南、湖广、江西、广西(省会桂林)、云南、四川、贵州、陕西(包括甘肃东部)。
明朝在全国设立十五个省级行政区,两京通常是指北直隶和南直隶,而十三省通常指陕西,山西,山东,河南,浙江,江西,湖广,四川,广东,福建,广西,贵州,云南。其版图与现在的中国地图差别不是很大。
两京是北京和南京。十三省有:山东(含辽东)、浙江、福建、广东,然后还有山西、河南、湖广、江西、广西(省会桂林)、云南、四川、贵州、陕西(包括甘肃东部)。
两京为北京和南京。13省就是山东省,浙江省,福建省,广东省,山西省,河南省,湖广省,江西,广西,云南,四川,贵州,陕西。

布政使的官有多大呢?

布政使是明清两朝的官员,在明清地位不同;

一 明朝时候

明朝废除中央的中书省,作为中书省派出机构的行省相应撤销。但是地方还需要管理,就在原来的省设置了三个相互牵制的机构: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

1 承宣布政使司,全国有十三个,沿用省的称呼,长官有左右布政使,负责行政事务,管理民政、户口、钱粮、赋税教育、文化等,相当于现在的省政府,布政使相当于省长,是正省级官员;明朝的布政使是从二品,但是地方上二品以上的大官不多,布政使也可以说是位居方面的封疆大吏;

2 提刑按察使司,长官按察使,管辖范围与布政使司相同,负责一省的司法事务,负责地方治安等,相当于现在的省公安厅、省检察院、省法院一体的机构;

3 都指挥使司,长官指挥使,管理卫所等军事机构,接受中央兵部和五军都督府管理,相当于现在的省军区,因为只管军事不涉及地方事务,所以知名度不高,比较出名的有山东属下辽东都司,努尔哈赤祖上长期担任辽东都司建州左卫指挥使,管辖黑龙江流域的奴儿干都司、短期存在管辖越南北部的交趾都司;

三司各有所管,与中央各机构又有衔接,相当于一省有三个相互独立而有牵制的机构,最终又统帅于皇帝和中央。

制度是合理的,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央和地方机构又有一些变化。明朝又派出钦差大臣管理地方,就产生了新的官员:总督和巡抚。明朝时候,总督和巡抚还都属于中央官员。这在清朝发生了变化。

二 清朝承袭明朝制度,但是由于时局发生很大变化,尤其是清朝版图比明朝大的多,行政事务又比明朝多的多,所以对明朝的地方制度有沿袭而又有改进:

1 清朝把总督和巡抚正式列为地方官,总督管理一到三个省,巡抚管理一个省。总督和巡抚还要加兵部尚书、侍郎的军衔和都察院右都御史、右副都御史的御史衔,成为省的正式长官。

2 明朝的承宣布政使司,清朝简称为布政使司,长官依然是布政使,官秩从二品,具体负责钱粮赋税事宜,不再全面管理行政工作,已经成为督抚属官;因此,各省布政使设置一员,不再分左右;但是江苏省特殊,两江总督驻地江宁和江苏巡抚驻地苏州分别有一个布政使,仍称左右布政使;清朝的布政使,相当于现在的省委常委、省政府常务副省长,是副省级官员;巡抚与布政使都是从二品,但是巡抚通过加兵部侍郎衔,成为正二品,巡抚又管辖从一品的提督和正三品的按察使等,地位就比布政使高的多;布政使在清朝又被称为藩司,所管辖的仓库又被称为藩库;

3 按察使司,按察使官居正三品,依然负责省的司法工作,与明朝变化不大,称为臬司;一个省就有了督抚衙门和藩司、臬司几个衙门;

4 因为军事制度发生变化,清朝没有设置都指挥使司,八旗驻防各省,设置有将军管辖,或与督抚衙门同城驻扎,或在其他地方驻扎;绿营兵,由总督巡抚管辖各提督、总兵,是清朝重要武装力量;

    5 还有提督学政,也称提学,没有正式品级,但是管辖一省的科考和教育事业,相当于现在的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省委高工委书记、省文化厅厅长、教育厅厅长等一把抓的职务,这在明朝是由布政使管辖的;

所以来说,明朝时候,布政使是正省级的高官,省政府省长;清朝时候,布政使是副省级的高官,省委常委、省政府常务副省长;

布政使主管一省的行政与财政,又称藩司、藩台,从二品,比总督低一级,但与巡抚、学政平级,比主管司法的按察使高一级。总督、巡抚、学政、布政使、按察使,构成了一省的主要领导层。布政使实际影响力往往高于学政和按察使,仅次于总督和巡抚。

古代官衙

布政使这个职位始于朱元璋时期,布政使,提刑按察使和都指挥使,并称为三司,一个管政府和钱粮、一个管监察和司法,一个管兵马,互相制衡。充分体现了朱元璋高超的政治制衡智慧。

朱元璋画像

布政使这个官职的主要职权分三个,第一是承宣政令,就是接受朝廷的政令文件,并下达到本省各厅,府,州,县,并督促其贯彻实施。就相当于如今的省组织部部长,执掌一省人事大权并负责约束和管辖下属府、州、县官员,同时布政使也要考察各地方官员的业绩,汇总情况,上报督抚、上报吏部及朝廷。

第二是管理本省的财赋,布政使在清朝通常被称为藩台大人。藩台衙门里最重要的一个机构叫做藩库。这里是一省钱粮的总仓库,藩库的收支,做账,徭役,赋税的征收,朝廷的上缴,官员俸禄的发放都要经过藩台衙门,总之所有跟钱粮沾边的事情都与布政使有关。

第三是组织官员的提调考试及选拔。由于藩台汇总政绩,因此,各道,厅,府,州,县官员的考核就成为藩台的另一项重要职能。地方官员三年一任,藩台衙门要根据政绩对官员的提调任免进行上报,以便下级官员能够得到合理的升迁任用,并且布政使还拥有直接向礼部"举贤"之权。

如果非要与今天的政府官职对比的话,大概相当于省长+财政厅长+省委组织部部长。

李卫曾出任布政使

在没设巡抚之前,应该是管理一省除军事以外的所有事物。到了明朝中后期和整个清朝,绝大多数的省设了巡抚,所以巡抚就主管了全省的事物,布政使屈居于其下 主管民政,财务,税收等。按察使主管刑狱司法。学政主管一省教育科考。巡抚是从二品(如果加衔的话就是正二品),布政使也是从二品,但只是品级相同 却位列巡抚之下(就像省委书记和省长都是正部级) 按察使和学政是正三品。巡抚称抚台,布政使称藩台,按察使称臬台,学政称学台。在巡抚升堂时,这三位可以坐下,不用站班。
相当于现在的省级干部, 主要是负责一个行省的所有重要事务。
布政使的官可以说大也可以说小,因为他是一个地区的最高行政长官,注意,只是行政长官,没有兵权之类的。
本文标题: 辽东都司归山东巡抚管辖吗 (第1张图怎么解释)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75976.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如何回答儿子车窗上的雨滴为什么不会凝聚在一起三星堆发现着裙立发人像,梳「大背头」、肩壮腰细,这具有哪些研究价值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