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人的背影》能当参考文献吗

发布时间: 2022-06-14 05:59:56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01

参考文献必须是文章中引用过的吗?理论上是的,参考文献就是你的论文里面的东西是在哪看到的,这只是理论上的,其实没必要,我大学毕业的...

《巨人的背影》能当参考文献吗

参考文献必须是文章中引用过的吗?

理论上是的,参考文献就是你的论文里面的东西是在哪看到的,这只是理论上的,其实没必要,我大学毕业的时候也是写论文,根本就没人看,瞎写就行。

参考过的就算,只是看多少了,比较多或者比较重要就得在参考文献中体现,让别人想找这个东西的时候能找到原件。

简介:

参考文献是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对某一著作或论文的整体的参考或借鉴。征引过的文献在注释中已注明,不再出现于文后参考文献中。

按照字面的意思,参考文献是文章或著作等写作过程中参考过的文献。然而,按照GB/T 7714-2021《信息与文献 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的定义,文后参考文献是指:“为撰写或编辑论文和著作而引用的有关文献信息资源。

根据《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试行)》和《中国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编排规范(修订版)》的要求,很多刊物对参考文献和注释作出区分,将注释规定为“对正文中某一内容作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的文字”,列于文末并与参考文献分列或置于当页脚地。

理论上是的,什么叫参考文献?就是你的论文里面的东西是在哪看到的,
这只是理论上的,其实没必要,我大学毕业的时候也是写论文,根本就没人看,瞎写就行
参考过的就算,只是看多少了,比较多或者比较重要就得在参考文献中体现,让别人想找这个东西的时候能找到原件
如果全篇文章都是你自己写的,只是阅读了别人的文章了解了现状但是并没有引用,那样当然就不用标注引用了。
不过一般情况下都是在别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研究,写的论文,所以一般都会引用,这样在引用的地方就要标注你引用的哪篇文章了。
参考文献必须是文章中引用过的吗?论文的参考文献不一定要在文中有引用。如果是文中有引用的参考文献一定需要标注出来,如果是自己受到启发而写下的文字,没有直接引用,也可以标注参考文献。
为了反映文章的科学依据、作者尊重他人研究成果的严肃态度以及向读者提供有关信息的出处,正文之后一般应列出参考文献表。
引文应以原始文献和第一手资料为原则。所有引用别人的观点或文字,无论曾否发表,无论是纸质或电子版,都必须注明出处或加以注释。凡转引文献资料,应如实说明。对已有学术成果的介绍、评论、引用和注释,应力求客观、公允、准确。伪注、伪造、篡改文献和数据等,均属学术不端行为。

如何评价董玉振的书籍《巨人的背影》?

《巨人的背影》给我们无限的启示,他讲述巨人伟大的光辉历程,让我们踏着他的背影前行。

在看的过程中有时候如置冰窟,有时候又热泪盈眶,为教员的智慧欢欣鼓舞,为他的心血被践踏而痛苦,为他的身后遭遇感到愤怒。

其实之前也对一些历史真相有过了解,但没有这本书介绍的这么详细,尽管已经有了思想准备,在看到农民问题和大yj的篇章里,我还是哭的不能自己,教员用他用力的大手给予农民他所能给予的全部呵护。

自己看中的继承人不听劝解,阴奉阳违,酿成大祸,感受他泣血的焦虑和对人民的担忧心疼。教员的头脑一直都很清醒,他的每一个决定都不是处于私心,包括发动WG。正是因为他的超前眼光使得他不被理解,直到现在还被某些人指责。

我觉得无论你喜不喜欢教员,都可以看看这本书,多了解一下历史,多一些材料佐证,相信你在看待历史人物和分析社会现象时会有更理性的判断,不至于凭直觉和已知的一点信息就迅速下结论。对自己也更加负责。而且拿到这本书的人仅是看看目录,就知道教员到底背了多少锅。

读后感

书里有一句话让我感触很深。某个人就是一个平凡人,厉害的平凡人,非要和伟人放在一起比较,只会越发显得他的渺小。妄图贪天之功,以后会被反噬的。

还有,我们每个人都应自觉维护教员的形象,在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曾有这样一位闪耀的明星,我深深感到自豪和骄傲。我们无须为他美化修饰,他原本已经够美够亮。



在写参考文献格式时,出现三个作者乃至更多,怎么写?

参考文献作者大于三个时,题录中只列出前三位。具体格式如下:

如果是中文的参考文献,参考文献的作者超过3位时,只列前3位、后面加“等”字,作者姓名之间用逗号分开。如:

[1]金显贺,王昌长,王忠东,等. 一种用于在线检测局部放电的数字滤波技术[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33⑷:62-67.

如果是英文的参考文献,参考文献的作者超过3位时,只列前3位、后面需要将其缩略为et al.如:

[2]Heider,Anderson,Mkason,et al.The structure of colorspace in naming two languages[J].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1999,(3):62–67.

扩展资料

根据国家标准GB/T 7714-2021,常见的参考文献引用格式有以下几种。

1、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任选).

2、 期刊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3、报纸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 [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4、国际、国家标准

[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参考文献

题录中只列出前三位。:“为撰写或编辑论文和著作而引用的有关文献信息资源。根据《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试行)》和《中国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编排规范(修订版)》的要求。

很多刊物对参考文献和注释作出区分,将注释规定为“对正文中某一内容作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的文字”,列于文末并与参考文献分列或置于当页脚地。

扩展资料

参考文献按照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以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序号置于方括号内。一种文献被反复引用者,在正文中用同一序号标示。一般来说,引用一次的文献的页码(或页码范围)在文后参考文献中列出。

格式为著作的“出版年”或期刊的“年,卷(期)”等+“:页码(或页码范围).”。多次引用的文献,每处的页码或页码范围(有的刊物也将能指示引用文献位置的信息视为页码)分别列于每处参考文献的序号标注处。

置于方括号后(仅列数字,不加“p”或“页”等前后文字、字符;页码范围中间的连线为半字线)并作上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参考文献

根据参考文献的著录规则GB/T 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写参考文献格式时,出现三个作者乃至更多只列前3位、后面加“等”字。

著录项目:a .主要责任者 b .书名 c .文献类型标识 ( 供选择 ) d .其他责任者 ( 供选择 )

e . 版本 f . 出版项 (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 g . 文献数量 ( 供选择 )

h . 丛编项 ( 供选择 ) i . 附注项 ( 供选择 ) j . 文献标准编号 ( 供选择 )

著录格式 主要责任者.书名 文献类型标识  .其他责任者.版本.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文献数量.丛编项.附注项.文献标准编号

扩展资料

参考文献类型及文献类型,根据GB3469-83《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规定,以单字母方式标识:

专著M ; 报纸N ;期刊J ;专利文献P;汇编G ;古籍O;技术标准S ;

学位论文D ;科技报告R;参考工具K ;检索工具W;档案B ;录音带A ;

图表Q;唱片L;产品样本X;录相带V;会议录C;中译文T;

乐谱I; 电影片Y;手稿H;微缩胶卷U ;幻灯片Z;微缩平片F;其他E。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参考文献

[1] 作者姓名,作者姓名.参考文献题目[J]. 期刊或杂志等名称,年份,卷(期数):页码.
[2] 刘凡丰. 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改革透视[J] . 高等教育研究,2003,5(1):18-19.
没有卷的就直接写2003(1)(本条为期刊杂志著录格式)
[3] 谭丙煜.怎样撰写科学论文[M].2版.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2:5-6.(本条为中文图书著录格式)
[4] 作者姓名. 参考文献题目[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2:页码.(本条为硕士、博士论文著录格式)
[5] 作者姓名. 参考文献题目[N].人民日报,2005-06-12.(本条为报纸著录格式)
[6] 作者姓名. 参考文献题目[C]// 作者姓名.论文集名称.城市:出版单位(社),年代:页码.(本条为论文集著录格式)
[7] 外国作者姓名. 参考文献题目[M].译者(名字),译.城市:出版单位,年代:页码.(本条为原著翻译中文的著录格式,多个译者可写为:***,***,***,等译.)
如有三个以上作者,请列出前三个,后面几个就用“等”字代替,如吕晓玲,张亮,张坤生,姚秀玲.就写成吕晓玲,张亮,张坤生,等.

我的论文当中的参考文献并不是真实的参考过会被检查出来吗?

论文参考文献并不是真实的参考正常来说不会检查出来的,但是建议还是写一些真实的哪怕里面有一两句话是从那个文章里面出来也可以作为参考文献。

要写gone with the wind论文可以有什么参考书目啊???在线等待……

不要多专业的,可能跟这个题目有关的就行
《飘》中的玛格丽特· 米切尔
蒋晓泳

摘 要:讨论文学作品是离不开作者和作者所处的时代的,本文从《飘》的作者玛格丽特·米切尔对人的生命力
进行的思考和作为时代的新女性对实现男女平等、妇女解放进行的探索两个方面来解读这部小说,看到在小说所展
示的南北战争中,除了蓄奴制废除之外,还有更为重要的却又总是被人们忽视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变化。
关键词:斯佳丽 玛格丽特·米切尔 生命力 女权主义

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的著名小说《飘》(Gone with the wind),除了向我们展示南北战争中蓄奴制的废除之外,更为重要的是展示了被人们忽视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变化,以及凝聚在人物形象中的丰富的人性意义。当时的北方通过战争带给南方的是整个的工业文明,其中不仅包括废除蓄奴制的生产方式,还包括一整套新的生活方式和新的价值观念。小说不仅忠实地展示了这样的历史图景,而且自觉或不自觉地通过斯佳丽、瑞特和阿希礼这些人物的对照,显示了南北战争所带来的这种历史进步性。而这些正是玛格丽特·米切尔以自己的感情认识为基础,通过语言间接、概括、能动地反映着她对客观世界的感性认识及其实践活动。因为,一部文学作品总是融合着作者的思想和情感。刘勰的《文心雕龙·情采篇》就主张“为情而造文”;鲁迅在说到《野草》的成集时说:“有了小感触,就写些短文⋯⋯”;巴金也说:“⋯⋯我写小说,⋯⋯我只想反映我
所熟悉的生活,倾吐我真挚的感情。”所以,在阅读《飘》的过程中,我们总是能在小说中看到玛格丽特·米切尔的思考和她的探索。

一、对生命力的思考
为什么这样一部描写美国南方历史最悲惨阶段的小说至今仍吸引着世界各地的读者呢?答案可以从米切尔的生活和她认为是小说主题的“熬过难过侥幸生存”里找到。“什么品质使有些人能挺过灾祸继续生存,而使另外一些看上去一样勇敢能干和坚强的人倒了下去?”1936年,她在接受《亚特兰大杂志》社会版主编梅德拉·珀克逊的广播采访时提出了这个问题。“我一直对人的这种特殊品质感兴趣。在当前这个经济萧条的时期里,我们亲眼目睹了各种各样的事情,在社会动乱、战争、革命⋯⋯等时期,这种情况就会出现⋯⋯有的人经受灾难继续生存,有的人不行。那些历经浩劫胜利地挺过来的人身上到底有什么样的品质,垮掉的人身上缺乏的又是什么样的品质⋯⋯我不清楚。我只知道南北战争的幸存者常常把这种品质称为gumption(气魄)。”米切尔本身就具有这种挺过难关继续生存的品质,她具有适应变易的能力,有本事克服逆境,东山再起。她说不清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品质,她在她的作品《飘》中也一再企图说明这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品质。她没有或者也没能明白地告诉读者,然而读过《飘》后,她却使人深切地感受到了这种品质。这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品质呢?本文认为这是一种由原始本能所蕴育出的生命的张力。这种生命力在熬过难关生存下来的斯佳丽身上表现得极为集中和突出。斯佳丽第一次与读者见面时便使人感受到了她旺盛的生命力,因为她完全被代表了生命和希望的绿色所包围了。特别是她那对“爱动、任性、生气勃勃”的淡绿色眼睛已完全透露出了她的本性(我一直认为作者为斯佳丽设置一双绿眼睛是别有意味的)。而且,显然斯佳丽也很明白她这双绿眼睛的魅力,她身着“绿花布的新衣”,脚穿“平跟摩洛哥羊皮绿舞鞋”,衬托得她那双绿眼睛就如两颗熠熠发光的绿宝石。在这样的一片绿前,怎不让人深切地感受到生气勃勃的生命力和希望呢?然而,这还只是外在的,当进一步了解之后,你就会更加被斯佳丽的内在的生命韧劲所折服。
斯佳丽成长于美国南北战争时期,这是一个战乱动荡和
新旧文明转化的年代,在这里,有旧文明的衰落,有旧文明
人的被淘汰,有被遗弃后的沉默,甚至于灭亡。然而,斯佳
丽却像一棵常青树,在经历了冬天的风霜雨雪之后依然生机
勃勃,绿意盎然,体现出了旺盛的生命力。旧文明刚开始衰
败时,她便选择了亚特兰大,因为她觉得亚特兰大是朝气蓬
勃、无所顾忌的,不像老资格的城市那样墨守成规、死气沉
沉。她甚至想:“我就像亚特兰大,北佬或一场大火休想把
我压垮。”但亚特兰大并不是傲然不动的,它毕竟是物质文
化的产物。在她逃离亚特兰大,回到塔拉进行重建时,她才
开始发掘她身上潜在的生命力,那种根植于土地之中、坚不
可摧的生命力。
这种生命力源自于一种原始本能。根据人本主义心理学
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生存需要是处在最底层的,是最
基础的。然而,正是这种原始的、基础的需要所激发出来的
动机却是最顽强的,它能给人以不可思议的力量。斯佳丽身
上存在的这种原始本能经过玛格丽特·米切尔的过滤之后,
便集中表现为争取生的权利的斗争,对生存的强烈愿望。她
大声说道:“上帝给我作证,北佬休想把我整垮。我要挺
住,等熬过这一关,我决不再忍饥挨饿。也决不再让我的亲
人挨饿。哪怕我得去偷,去杀人。请上帝给我作证,我无论
如何不再忍饥挨饿了。”当最简单的生存需要都受到威胁
时,这种本能便突出而单一地表现为:不择手段地寻找食
物,生存下去。斯佳丽后来所做的一切的确都是受这种原始
生存本能所支使的,她一下子从一个“连丢在地板上的袜子
也从未自己捡过,她的鞋带也向来是别人系的,只要有一点
头疼脑热,立即得到悉心照料;她发脾气使性子,别人总是
姑息迁就”的娇小姐变成了一个能赤脚在废墟中寻找食物,
能像黑奴一样下地采棉花、犁地的吃苦耐劳的穷白人;变成
了一个能经营商店、木材厂的女强人。面对这一切改变,她
没有像其他人一样惊恐、彷徨,而是泰然处之,在生存本能
的驱使下勇往直前,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决不回头,勇敢地
面对,并不择手段地去战胜它们。为此,她可以抛却礼仪廉
耻,她身上残留的文明印记完全被原始的生存需要所磨灭
了。这时候,斯佳丽的美完全在于她不自觉中所焕发出来的
那种原始力的美、生命力的美,而那种文明雕琢出来的美在
她身上已荡然无存了。
正是凭借着这种蕴含在原始本能中的生命力,斯佳丽顺
利地完成了从奴隶主到资本家的过渡,在新旧文明交替的缝
隙中存活了下来,并很快适应了新的生活,表现出极强的生
存能力。而同是种植园主后代、以阿希礼为代表的一群旧文
明人却被历史淘汰了,在新的时代文明面前表现得束手无
策、软弱无力。是因为他们不具有生命力吗?不是的,他们
也有着人类的原始本能,只不过这种原始本能在他们身上未
能敌过文明,被文明束缚住了,从而使他们的生命力未能得
到爆发,也就失去了生存的能力。阿希礼博闻强识、才艺双
全,对一切旧文明都十分精通,他甚至清楚地看到人类的原
始本能,他能审视自己,看到自己的不足与欠缺。然而,正
是他的这种自我审视使得他的精神超越了他的本能,或者说
他接受了教育的改造,被文明所管制,原始本能被文明所牢
牢束缚住了。他欣赏原始本能,却又抛不开对文明的迷恋;
他企图焕发生命力,却又苦于束缚太重。在这种情况下,完
全没有文明束缚,即使有也已抛弃、焕发着原始生命力光彩
的斯佳丽深深地吸引了他。那是对自身缺少的东西的渴望,
对拥有这种品质的人的羡慕与由此而生的尊敬。但是,他却
无法唤发起自身的原始本能,因为原始本能与产生它的生命
本体一样,有着自己的律动、自己的节奏、自己的表达方
式,它与人的社会生活相生相克,与大自然的力互相感应、
互相推动。
人类的生命力到底源自于原始本能,还是文明的改造?
是原始本能,原始本能与人类的生命史同步。人类进化中的
文明和罪恶都是以本能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它们同处于本能
状态。按照黑格尔的辩证法,往往是恶而不是善推动了历史
的发展。原始本能虽然近乎野蛮,却有着旺盛的生命力;现
代文明虽然表现得温文尔雅,其实却不堪一击。人类原始生
存本能的力量是巨大的,它孕育了生命。也许当这种体现在
个体身上的原始本能与外部的文明和谐共处时,便产生了米
切尔所谓的“气魄”,于是她成功地塑造了具有这种“气
魄”的斯佳丽。当斯佳丽让读者深切地感受到生命力的同
时,米切尔是否也已完成了对生命力的思考呢?
二、新女性的探索
到了20世纪30年代,女权主义正式成为英美文学的一大
流派。许多女作家从女性的角度出发,通过她们的文学作品
提出了一系列要求男女平等的主张,在就业、社会地位、家
庭婚姻关系等方面要求妇女取得同男子相等的地位。自然,
具有正在形成的新一代南方女性特征的玛格丽特·米切尔对
女性权利的问题也有着自己的见解和追求。生活中她爬山、
骑马、游泳、开汽车、射击并且穿希奇古怪的服装。特别是
1921年的3月1日,她同她的舞伴在庆祝青年女子首次进入社
交界的舞会上表演了一场剧烈的摇摆舞并以长时间的亲吻做
结束,使观众们大为震惊。很显然,她是故意的,故意让亚
特兰大的贵妇们感到惊恐。后来,在她给好友的一封信中,
称此举为“一种试验”,试验什么呢?很显然是对旧传统的
一种挑战,开始一种争取女性权利的探索。当她创作《飘》
时,自觉或不自觉地便将自己的这些心得以及带有女权主义
色彩的思想融入到了人物的精神世界中去了,并支配着人物
的行为活动,强烈地外现为要求摆脱束缚女性发展的精神枷
锁与陈规陋习。
传统旧文明熏陶下成长起来的斯佳丽,可以说从未接触
过什么新思想的教育,只是在一种求生本能的驱使下,充分
发挥了人类的原始本能,顽强地在新的文明世界中生存下来
(这前面已论证过了)。但是,她的所作所为刻上了作者思
想的烙印,正好与女权斗争的某些内容相吻合了。换句话
说,斯佳丽在求生的过程中,不自觉地也为作为女性的自己
争取了权利,她甚至于常常对比自己“弱小”的男性表现出
轻蔑。从某种意义上说,斯佳丽是一个女权主义的斗士。
当还生活在无忧无虑的塔拉庄园时,虽然斯佳丽对吸引
男人的各种手段已经掌握得十分娴熟,但她在使用它们的同
时,却已经对使用的必要性产生了怀疑,对女人明明什么都
明白,却偏要装得傻乎乎地满足男人的虚荣心很是不以为
然。她毫不掩饰自己的见解,怎么想就怎么说,特别是对女
性过分矫情的弱不禁风,她犹为嗤之以鼻。这时,她对女人
在智力、体力等方面要求表现得不如男人还只是表现出不解
与不满,由于生活称心如意,斯佳丽还没有想到要去改变
它。而当这种束缚女性发展的所谓旧文明妨碍到她时,她便
毫不犹豫地向旧文明下了战书。虽然只是为了满足个人的私
欲,却也表现出非凡的勇气和为自身权利而战的精神。正因
为她是自私的、不自觉的,所以她的斗争是随着“文明”压
迫的加深和束缚的逐渐显露而渐渐深入的。这或者可以曲折
地反映出米切尔尚无明确的女权主义思想,而只是受此思潮
的影响而具有了某些想法,并在生活中对之进行着探索。因
而,她并没有为女权主义摇旗呐喊,而只是进行着某种“试
验”。而她的这些还未最终定型的思想也散见在她的作品中
的人物身上。
首先,在爱情婚姻问题上表现出较为进步的思想。具体
体现在:女性要主动追求属于自己的爱情和幸福(斯佳丽主
动向阿希礼示爱,虽然这爱还有待进一步分析);贞节观念
淡化(斯佳丽对瑞特拒绝娶一个傻姑娘而不由自主地表现出
尊敬);男女在家庭中的地位是平等的(斯佳丽的三次婚
姻);应该废除戕害妇女的寡妇制(瑞特对此有极尖锐的批
评,并引导斯佳丽冲破了传统守寡观念的束缚,重新开始自
己的生活)等等。
妇女不仅在爱情、婚姻上有与男人相同的权利,而且还
有和男人一样享受生活乐趣的权利,包括享受性爱乐趣的权
利。斯佳丽虽然结过两次婚,却对性爱一无所知,认为那只
是男人的莫名其妙的乐趣和只能使女人生孩子,在她对婚姻
失去兴趣时,而瑞特却建议她为了“乐趣”而结婚,享受一
下婚姻生活的乐趣。除此,女性还应有选择生活方式的权
利,包括生育孩子的绝对自由。当斯佳丽提出不再要孩子而
要分房时,瑞特同意了。(虽然斯佳丽的提出和瑞特的同意
都有着复杂的感情因素,但仅从这一事实看,至少瑞特是尊
重女性对生活方式的选择的。)
其次,反对把妇女排斥在一切公共事业之外,主张妇女
应享有同男子平等的社会地位。战争前,妇女只能呆在家
里,生意、战争、公共事业等都是男人的事,女人只能漠不
关心或装作不懂。但战争改变了一切,斯佳丽公然做起了木
材生意,梅里韦瑟太太也烘起了面包,开起了糕饼店,有人
甚至拿针线活到军营中去买,⋯⋯女人开始赚钱养家了,女
人参与了社会活动。
许多女作家的作品不同程度地表达了对实现男女平等、
妇女解放的追求和向往,但大都局限于表现两性关系、婚姻
和家庭中妇女的遭遇和她们对沙文主义的愤怒和反抗上面,
很少触及到男女平等、妇女解放的实质问题——经济上的独
立。然而,斯佳丽却已朦胧有了通过经济独立取得地位、人
格独立的思想。虽然“一个女人对于做生意的事情能够跟男
人干得一样好或者更出色些,这对斯佳丽来说是一种震惊的
念头,一种革命思想”,但是,“想到自己跟男人一样能
干,她突然产生了一种自豪感和一种想证明这种自豪感是有
道理的急切心情;她要像男人一样替自己挣钱。这将是她自
己的钱,用不着向人去讨,也用不着向男人去报帐。”只有
有了足够的钱,斯佳丽才能对一切她不喜欢的人说滚蛋,才
不用向瑞特报帐,任意把钱花在自己想花的地方。女性只有
经济上取得了独立,才能达到真正的独立。米切尔在探索女
性解放、争取权利的过程中能认识到这一点,至少她已找到
了继续前行中的“航标”。
1936年,《飘》一出版便引起了轰动,吸引了千千万万
的读者,出版以来的几十年间,游客们不断到亚特兰大寻找
塔拉这个地方。《飘》的故事模糊了小说和现实的界限,主
要原因是由于它的某些东西确实来源于米切尔自身的生活,
书中主人公的一些品质也是米切尔所具有的,米切尔就是一
个坚强而富有激情、走在时代前列的新南方女性的代表,她
的一些思想已经深深地烙在了书中人物的身上。
参考文献:
[1][美]玛格丽特·米切尔著.陈良廷等译.飘(上、下)
[M].上海译文出版社,1991.
[ 2 ] [ 美] 玛格丽特·米切尔著.李素苗译.失去的莱松岛
[M].中国青年出版社,1996.

(本文来自: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
本文标题: 《巨人的背影》能当参考文献吗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75398.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为什么明代宗为易储贿赂大臣成功了,明神宗争国本却争论了十五年驻波长度为什么是nλ/2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