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统治者为什么把盐税看得那么重,在国外也是如此吗

发布时间: 2022-05-29 11:00:28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00

私盐在古代为啥被禁?又为啥越禁止盐贩就越猖狂?私盐是指凡未经盐务部门和税务机关批准,私制、私运、私销的原盐,或以工、农、牧、渔等...

中国统治者为什么把盐税看得那么重,在国外也是如此吗

私盐在古代为啥被禁?又为啥越禁止盐贩就越猖狂?

私盐是指凡未经盐务部门和税务机关批准,私制、私运、私销的原盐,或以工、农、牧、渔等免税盐改变用途或出售,以及未经外贸部门许可而由国外输入或对外输出的原盐和再制盐。

中国私盐产生的历史可追溯至西汉时期。自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实行食盐官卖,严禁私煮之后,“盐始有官、私之分”。

(古代制盐图)

一、古代私盐泛滥情况

私盐作为封建社会的一个社会问题,一直是屡禁不止。特别是从宋代开始,私盐贩子组成人员复杂,人数众多,“民以私贩为业者,十率五六”,特别是广西、江西一带,甚至出现整个村子的人都在贩私盐的。史书上记载:“赣、广间,常以岁杪贩盐,空聚落往返,号盐子”。四川地区“蜀盐私贩者众,禁不能止”;产盐的徽、严、衢、婺、建、吉等州私盐贩子“动以千百为群,盗贩茶盐”;而江浙等地的广大江河上,有“私盐百余舰往来江中,杀掠商贾”,甚至连都城里,都有私盐的影子。

私盐买卖不限于中原和江南地区,连边境地区也甚为猖獗。北宋与西夏和辽国接壤地区,许多边民“出塞贩青白盐,虽严禁所不能止”,“私市契丹骨堆渡及桃山盐”以食。甚至出现武装贩私盐的团伙,“动辄以千百为群,盗贩私盐”。

(盐商)

二、古代私盐盛行的原因

(一)、代表封建土地国有制的“均田制”瓦解后,土地私有制得到发展,出现了按田地、资产交税的“两税法”。这使得原来国家田赋收入的大部分转移到了土地所有者手中,国家税赋收入大大减少,两税收入远远不能满足统治者的需要和开支。于是,统治者对茶、盐、酒等物资的专卖更加严格,盐税收入在国家收入中占比越来越大。唐代中后期就出现“天下之赋,盐利居半”的情况,盐税成为国家重要的财政收入。宋真宗期间,盐税收入占国家财政总收入的15%以上,仁宗时上升到18%,到了南宋,更是上升到50%以上。

(采盐)

(二)、食盐专卖对国家财政的贡献很大,但它的弊病也不少。官盐一般质量不行,价格还居高不下,越是边远地区,盐的质量越差,“涉道愈远,杂恶殆不可食”。而且价格还奇高。造成这个的现象的原因很多,但与政府管理上的漏洞是分不开的。南宋绍兴年间,由于战火不断,客贩不通,造成“荆湖、京西盐价每斤卖及两贯以上”,普通百姓无法承受。

(三)、与官盐相比,私盐物美价廉,很受老百姓的欢迎。所以私盐越卖越红火,官盐的竞争力越来越低,造成了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贩私盐的行列。

(产销供应)

(四)、上图所示,是宋代官盐的销售地界规定。为了垄断盐利,官府规定,什么地方产的官盐供应哪些地区,都有明文规定,不经允许,不得跨地区销售。这种规定考虑到古代交通不发达,合理划分销售区域,有其积极的一面,但更多的时候造成盐多的地区大量滞销,盐少的地区又没有盐可食用。“淮南诸场积盐如山,而荆湖两路民无食盐”。在不产盐的河北地区出现了“去城稍远贫家下户往往不复食盐,至有以盐比药之语”。

苏东坡有首诗正是这种情况的反映:“老翁七十自腰镰,惭愧春山笋簌甜。岂是闻韶解无味,迩来三月食无盐”。

交通不便,不产盐的地区吃不到盐,是私盐销售火爆的一个重要原因。

(私盐贩子)

(五)、私盐贩子中的绝大部分是底层劳动者,当时的农民因为土地兼并失去土地,特别是“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造成贫富分化严重,各种苛捐杂税名目系繁多,广大农民要么进入地主的田庄,成为依附地主的佃农;要么逃入深山老林为寇,更多的是涌入城市,成为商贩、雇工或者无业游民。司马光也说过:“四民之中,惟农最苦”。为了生存,许多失地农民和手工业者不得不加入到贩私盐的队伍中来。

(六)、那些生产盐的盐户,受到的压迫也很多。国家以极低的价格从他们手上征收官盐,所得的一点点钱还经常被官府以各种名目克扣,“天下细民之苦,莫亭户为剧”。这些盐户为了生存,“乐不供官而大半粜于私贩”,他们常常背着官府私卖“伏火浮盐”乃至应纳的正盐,获得生活所用。盐户们“灶户煎到盐货,入官者少,私售者多,皆不乐供官而大半粜于私贩”,虽有重法而不能止。

(电视剧中的查处私盐)

(七)、古代官僚政治的腐败,也是造成私盐泛滥的原因。各级官吏见盐有暴利,纷纷将手伸进这个筐子,他们与地方的恶霸势力勾结,由地方势力出面经营甚至垄断私盐市场,数量惊人。甚至连盐铁转运使也参与其中,真正的私盐大贩,正是这些官商勾结的人。

二、私盐给社会带来的影响

私盐带来的影响是巨大而深刻的,有时与王朝的兴亡有着直接的关系。

(一)、私盐的盛行,严重影响了官盐的销售,减少了政府的收入,影响国家财政。官盐通常竞争不过私盐,造成“岁课日减“的局面。而各处官办盐场也纷纷积压,江淮盐场往往出现“积盐不售者至数百万石有奇”的现象。

(二)、私盐的盛行,也使得商人们不愿意销售官盐,原因很简单,销售私盐利润更大。史书记载北宋末年“东南私贩公行,沮害商贾,使客失厚利,虚废本钱,或至失所”。因此,许多官盐商人在以卖官盐为幌子,夹带私盐买卖,牟取暴利。

(缺盐地区的人们)

(三)、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私盐经走私入境,又使国家的钱币外流。

沈括在他的《梦溪笔谈》中就说到:“京西盗贩解盐,唯光化军、均、房州有小路可通北界,私贩甚多,缘此,人户全食解盐,淮盐绝无到者。然盐易皆中国之钱”。

如果严禁私盐入境,往往会导致边境局势和两国关系的紧张。北宋与西夏的战争,很多时候是因为盐的原因诱发的。我正在着手写一篇关于北宋和西夏之间走私贸易的小文,感兴趣的可以关注我,我将会在这个方面给您讲解历史上的走私行为。

(武装贩盐)

(四)、私盐贩子如果被抓住,往往是重罪,而他们贩私盐的原因不过是想活下去。这样就使得阶级矛盾更加尖锐。很多私盐贩子往往联合起来,人多力量大,以此对抗官府,甚至有揭竿而起的。比如黄巢、张士诚,都是盐贩子出身,被官府逼迫才发动的起义。这些起义反过来又严重的打击了政府的统治,形成恶性循环。

三、对私盐的打击

有盐业专卖就必然有私盐,盐业专卖越严,私盐越好卖,利润越高。这是一个客观规律。私盐利润奇高,清雍正时私盐“数倍于引盐数目”,道光年间两淮盐政钟灵在奏折中指出“总计私盐倍于官额”。

中国历代政府对私盐一直采取严厉的打压态势。汉武帝时,对私盐贩子''钛左趾没入其器物''。''钛左趾''是在左脚趾挂上6斤重的铁钳,''没其器物''是没收生产工具。唐代''自淮北置监院十三'',捕私盐者。私盐贩子要杀头,连相关官员都要连坐。五代时,盐法最酷,贩私盐一斤一两就可以正法。宋代之后略为宽松一点,杀头的标准变成“私贩三斤者死”。

(斩私盐贩子)

到了明清时期,私盐的打击力度更大。清朝就先后颁布了《豪强贩私律》、《武装贩私律》等,贩卖私盐量大者一经捕获,一律死罪。

《豪强贩私律》规定:“凡豪强盐徒,聚众至十人以上,撑驾大船,张挂旗号,擅用兵仗响器,拒敌官兵,若杀人及伤三人以上者,比照强盗已行得财律,皆斩。为首者,仍枭首示众。为从者俱发边卫充军。伤至二人以上者,为首者依律处斩;下手之人,比照伤人律绞;不曾下手者,仍以为从论。”

各级盐官查缉失职者,或伙同私贩者,《大清律例》规定:“初犯笞四十,再犯笞五十,三犯杖六十,并留职役。。。。其巡获私盐入已,不解官者,杖一百徒三年”。

《会典事例》还规定:“地方武职故为疏纵,不即擒拿者,照例议处”。

(贩盐图)

国家屡屡打击私盐,却总是无法完全杜绝。其中固然有官盐价格过高,普通百姓无法承受之外,私盐难禁的根本原因,还是“缉私之人即贩私之人”,当然缉私收效不大。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难看出,为什么封建统治者要严禁私盐了。私盐既减少了国家财政收入,又使得国家钱币外流,还造成社会不稳定因素,甚至危及统治者的统治,所以历代政府都要严禁私盐了。

我国历史上工商税收制度的发展?

1.秦以前的赋税制度 夏商周时期,实行贡赋制,这是赋税的雏形。 春秋时期,鲁国实行“初税亩”,是我国征收地税的开始。 秦朝时期赋税的沉重,农民要把收获物的三分之二交给政府,由于税务繁重,导致秦短命而亡。 2.编户齐民(汉): 编户齐民:国家把农民编为户籍,作为征收赋税徭役的根据。农民是国家赋税的主要承担者,农民的负担有四项:田租(土地税)、算赋和口赋(人头税)、徭役、兵役。汉初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轻徭薄赋,但汉朝田租轻而人头税重。汉高祖实行十五税一,文帝实行三十税一,东汉光武帝把田租恢复到三十税一。汉代的编户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完整的赋税徭役制度的正式形成. 3.租调制度(北魏) 实行与均田制配套的租调制,受田农民,每年必须缴纳一定数量的租栗,调(户税)帛或麻,还必须服徭役和兵役。 4.租庸调制与两税法(唐) 唐前期沿用租调制并发展为庸租调制,“租”是成年男子每年向官府交纳定量的谷物;“调”是交纳定量的绢或布;“庸”是指服徭役期限内,不去服役的也可以交纳绢或布代役,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 以上税收制度的共同点是以人工为主要的收税标准,不同点是唐朝开始有了纳绢代役。 唐中叶由于土地兼并严重,均田制瓦解,租庸调制无法继续实行。780年唐政府改行宰相杨炎提出“两税法”:按照财产和土地的多少征收户税和地税,户税按户等以钱定税,地税按田征粮。一年分夏秋两季征收。 这次变化的基本精神从标准上看是改税丁为产税,从征收内容看是货币和实物都有,符合但是土地集中和贫富变化的社会现实,是地主所有制高度发展的结果,也是我国古代赋税制度的一大变革,它奠定了唐朝后期至明朝中期赋税制度的基础。 5.方田均税法和募役法(宋) 北宋王安石变法时实行方田均税法和募役法。 6.一条鞭法(明) 清朝承袭明制,以“田赋”和“丁役”合称地丁银作为封建国家的主要税收。为解决赋役混乱和负担不均,雍正帝时实行“摊丁入亩”,即把丁税平均摊入田亩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 这一制度的实行,部分减轻了无地、少地农民的经济负担,有利于社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它废除了中国历史上长时期存在的人头税,封建国家对劳动人民的人身控制松弛了,杜绝了历史上长时期存在的隐瞒人口的现象,也促进了人口出生率的提高;劳动者有了较大的人生自由,又有利于手工业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赋税规则的简化,有利于政府征收,保证封建国家的财政收入。 小结:中国古代赋税制度演变特点 从秦到清,我国赋税制度的沿革规律大体上可以归纳为: 征收标准从以人丁为主,逐渐演变为以田亩为主(以两税法为变化的标志); 征收的物品有实物的地租为主演变为以货币地租为主(以一条鞭法为标志); 征收的时间不定时逐渐演变为基本定时(以两税法为主); 农民由必须服徭役逐渐发展为纳绢代役(以“庸”为标志); 税种繁多项逐渐演变为简化单一(以一条鞭法为标志); 上述演变体现了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自然经济中商品经济的发展,封建社会统治者无法抗拒的商品经济的发展 4.抗日战争初期边区政府税收概况 早在1936年11月16日,苏维埃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发出的第一号训令就规定“……关于土地税、营业税、关税等各依次开始进行(征收)……” 5.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税收政策 抗日战争爆发不到一年,集中着全国92%工厂的东部沿海、沿江经济发达地区,相继沦陷于日军铁蹄之下。国民政府三大主干税源关、盐、统税(生产环节征收的税)大部分被日军夺占。为保障抗战需要,国民政府一方面加紧后方经济建设,另一方面及时调整税收政策。 首先,整顿旧税,扩大原有税种统税、所得税等征收范围,提高盐税、烟酒税等的税率。后又实行盐、烟、糖等生活用品专卖,把原属于地方税的田赋、营业税、契税等主要税源收归中央,形成中央税权高度集中的战时税制体系。 其次,开征了一系列新税。 6.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税制 1950年1月,根据多种经济形式,实行多种税、多次征的复税制。区内征收税种有货物税、工商税、印花税、盐税、薪给报酬所得税、遗产税、存款利息所得税、交易税、屠宰税、使用牌照税、特种消费行为税、房产税、地产税共13种。此后多次调整修正税种。1973年,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工商税条例草案》,进一步合并税种,继续征收的有工商税、工商所得税、屠宰税、车船使用牌照税、集市交易税、牲畜交易税和农业税7种。国营企业只征工商税,集体企业征工商税和所得税,车船使用税和屠宰税的纳税对象是个人和外侨。1978年停征牲畜交易税。1982年1月1日,开征筵席税,1984年停征。 1994年1月1日,工商税制又进行一次规模大、范围广、内容深刻的改革。改革后税种由31个减少到17个,即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城乡维护建设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土地增值税、车船使用税、房产税、资源税、屠宰税、固定资产方向调节税、印花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筵席税、外商投资企业及外国企业所得税。同时,合并、取消的税种有:个人收入调节税、城乡个体工商业户所得税、产品税、集市交易税、烧油特别税、奖金税、工资调节税、盐税等。 附:古今赋税辑要表(闽北地区) 时期名称 唐 田赋、盐课、酒课、茶课、铁课、关市税、除陌钱、青苗钱、间架税、户税、口赋 五代(闽) 田赋、盐课、鱼课、茶课、市税、商旅通行税、油税、蔬果税、身丁钱 宋 田赋、盐课、酒课、茶课、铁课、鱼课、市舶课、商税、门税、市税、猪羊税、彩帛税、印契税、遗利钱、赔纲钱、集费头钱、浮桥税、外务税、身丁税 元 田赋、盐课、酒醋课、茶课、鱼课、畜牧课、市舶课、铁课、商税、户钞 杂课:历日课、契本课、河泊课、山场课、窑冶课、房地租、门摊课、荡苇课、牙例课、曲课、磁课、池塘课、不合税 明 田赋、盐课、酒醋课、铁课、茶课、塌房税、市肆门摊税、商税课、面税课、桐油课、果木课、铸泻课、蜂蜜课、窑冶课、蛎房课、契本工墨课、鱼课、门摊课、市舶课、船课、丘盘税、盐船税、盐折、农桑绢、丁银、牙税 清 田赋、盐课、茶课、酒税、渔税、关税、落地税、牙税、当税、炉税、染头税、牲畜税、契税、厘金、房捐、土药税、丘课、盐折、丁银 杂捐:烟叶捐、车捐、妓捐、膏捐、陈粮捐、酒捐、贾捐、铺捐、纸捐、木警捐、竹木捐、砖瓦捐、水果捐、糖捐、布捐、米捐、徒捐、花炮捐、笋捐、菇捐、皮捐、渔船捐、货船捐、官渡捐、喜庆捐、骨牌捐、猪捐 民国 田赋、盐税、茶税、商捐、厘金、关税、常关税、糖税、渔业税、烟酒税、统税、矿税、货物税、牙税、炉税、当税、特种消费税、特种营业税、普通营业税、营业售照税、行商税、通告税、薪给报酬所得税、财产租赁出卖所得税、遗产税、印花税、综合所得税、过分利得税、一时所得税、证券存款所得税、屠宰税、铺税、契税、房捐、房铺宅地税、土地税(地价税、土地增价税)、使用牌照税、筵席及娱乐税、土洋药特税 杂捐:戏捐、贾捐、乐户捐、旅馆捐、筵席捐、米谷捐、迷信捐、警捐、教育捐、自卫特捐、救国捐、清道捐、路灯捐、车船牌捐、水果捐、华侨出国捐、田亩捐、统税、公膏捐、果树捐、赌捐、花会捐、花捐、懒惰捐、烟灯捐、拆城捐、“剿共捐”、嫁娶捐、棺木捐、新屋捐、修路捐、建狱捐、门牌捐(以上系军队自立)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货物税、商品流通税、工商业税、摊贩营业执照税、工商税、工商所得税、存款利息所得税、特种消费税、文化娱乐税、集市交易税(以上均已废止)、工商统一税、城市房地产税、车船使用牌照税(均适用外资企业)、盐税、产品税、增值税、营业税、临时商业税、国营企业所得税、集体企业所得税、城乡个体工商户所得税、私营企业所得税、中外合资企业所得税、外国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国营企业调节税、国营企业工资调节税、个人收入调节税、印花税、屠宰税、牲畜交易税、车船使用税、房产税、筵席税、建筑税、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奖金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土地使用税、煤炭资源税、特别消费税、农业税、特产税、契税、耕地占用税、船舶吨税、关税、对台贸易调节税、私营企业所得税、土地增值税 均摘录,不代表个人意见

晚清非常腐朽落后,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财政收入?

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财政收入?

当时清朝只能通过加大税收来维持国家的运行,以前清朝的正常田赋、盐税以及关税自然会被加大税收税额,但是这也远远不够,于是清朝后期还增加了铁路费,恶税洋以及土药厘税等,当时清末国库收入一年可以达到4.2亿左右白银。

清朝最繁盛的时期应该是康乾时期,那个时候,清朝没有受到西方列强的侵略,而且国内也没有爆发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可以说国泰民安,不过那个时候,清朝国库一年的收入也不过是4000万两白银,但是在清朝晚期,清朝国库的一年收入可以达到4.2亿白银。

主要是因为当时清朝统治者因为与西方列强开战失败后,要佩服大量的白银给西方列强。而且国内还有天平天国要镇压,因此清政府需要钱,当时清朝晚期便将原来三大税田赋、盐税以及关税加大了税额,几乎都是都是翻几倍的往上加,这些钱大多出自农民的身上,所以当时清朝统治下的大清子民越过越穷。

即便如此,还是不能支撑清朝正常的运转,于是清政府便开始新添加铁路费,恶税洋以及土药厘税,清朝晚期因为西方列强在中国兴建铁路,当时确实促进了清朝经济的发展,于是清朝便开始征收过路费,而这个土药厘税其实就是鸦片税,谁都知道鸦片害人,但是清政府为了创收居然征收鸦片税,可见当时清朝已经走投无路了。正是在清朝这种毫无底线的创收之下,晚清的国库才能一年有4.2亿白银的收入,不过这些银子大多也都支付给西方列强的赔款之中。

之前有人曾算过,如果将《北京条约》、《南京条约》、《辛丑条约》、《马关条约》等等丧权辱国条约加起来,清政府一共需要赔偿的数额大概在13亿两白银左右。
而这只是需要赔偿的款项,再想想为了维持人员如此冗杂的晚清政府运转,为了支撑清朝当时的各种军需以及物资消耗,还得满足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满清贵族们的奢华享受,清政府到底哪来的那么多钱啊?我们来用事实例子说话。

清朝最为繁荣的时代目前公认都是康乾盛世,而康乾盛世时一年的国库税收是多少呢?是3000多万两银子一年,哪怕作为清朝巅峰的乾隆时期,都只有4000多万两一年的税收。这个数据放到明朝更低。
因为明朝允许以粮食抵税,因此明朝政府实际收到的白银数量是很少的,一年仅有300多万两;如果加上粮食换算成白银的话,差不多是2000多万两白银一年。可以说清朝时的国库收入,已经比明朝提高了1.5~2倍,可以说是很不错的提升了。但这个数字摆在晚清面前,完全不够看。
清朝中期的时候,主要税收是田赋、盐税以及关税。田赋是清朝主要的财政来源,乾隆时期差不多有两三千万两白银一年的收入;盐税虽然是百姓们的必需品,但因为不像粮食需求量那么大,因此康乾时期的盐税大概是每年500万两白银左右,到了道光年间,也不过700万两。
因着清政府长期闭关锁国的原因,关税在晚清以前也没有太高,只有500多万两白银一年。但随着晚清政府的衰败,清政府开始增大各种税收以获取更大的利益,他们将自己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的赔款,平摊到了每个百姓身上!

因为《马关条约》的巨额赔款,到了1911年时,田赋已经高达4800多万两白银,而盐税更是到了一个夸张的地步,高达4600万两,是康乾时期的9倍,是道光年间的7.6倍!至于关税,也达到了4300多万两。
但这些税收加起来远远够不上晚清政府的全部税收。据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周育民在《1840年——1849年的清朝财政》中的数据统计来看,1840年时,清政府财政收入为3.9亿两银子;到了1843年鸦片战争结束时,竟然到达了4.2亿多两白银的财政收入,是乾隆时期的国库收入10倍!
那这些多余的收入是哪来的呢?是通过打压中国农民、商人以及手工业者,收取的“过路费”厘金;是通过“火车一响,黄金万两”收的铁路费用;是通过祸国祸民的鸦片收取的恶税洋、土药厘税(鸦片税)。
晚世界人口第一大国,人头税收的也多。鸦片战争前世界人口第一多的国家,光凭农业、手工业,经济总量就能排名第一,自然就能收到大笔税收了。
搜刮民财的疯狂罢了 百姓已经路有冻死骨 过着食不果腹颠沛流离的生活
因为明朝允许以粮食抵税,因此明朝政府实际收到的白银数量是很少的,一年仅有300多万两;如果加上粮食换算成白银的话,差不多是2000多万两白银一年。可以说清朝时的国库收入,已经比明朝提高了1.5~2倍,可以说是很不错的提升了
本文标题: 中国统治者为什么把盐税看得那么重,在国外也是如此吗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73560.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细思极恐,关于圆周运动的一个做功问题求助!如果你是国王,你会做什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