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禅是不是个聪明人

发布时间: 2022-05-06 20:01:04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97

如何评价刘禅,他是傻还是聪明从历史记载来看,没有证据能证明刘禅是个弱智。至少在智商上,他和普通人是一样的。但这不能代表刘禅是个聪...

刘禅是不是个聪明人

如何评价刘禅,他是傻还是聪明

从历史记载来看,没有证据能证明刘禅是个弱智。至少在智商上,他和普通人是一样的。但这不能代表刘禅是个聪明人。刘备临终之际对诸葛亮的托孤遗言说:“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这句话说的有些莫名其妙,可能刘禅的智商后世被人怀疑也是从他爹这来的。但不管刘备的目的究竟是什么,我们都能看出,对刘禅的执政能力,他是有疑虑的。
我的看法是刘禅谈不上傻不傻,中人而已,主要是一直说了不算。
因为从即位起他爹就给他安排了个相父,这也没办法,没这个相父蜀国立马就得完蛋。但是这个相父首先玩了一招“安居平五路”(历史上是曹丕派兵进攻阳平),用实际行动告诉他:你就老老实实在宫里呆着,外面的事有我。此后这个相父事无巨细的都管,进一步让他“放心”的在宫中呆着,同时又安排自己的小跟班董允任侍中,等于给他装了一个全天候的监控,这种情形下刘禅又能有什么作为?这位相父甚至连死后都安排的无比细致,董允负责内朝、蒋琬费祎管理外朝,姜维负责军事,刘禅还是朝堂上的塑像,他没有曹睿那样的智慧能够迅速突破四大辅臣的控制“政由己出”,所以直到费祎死后他才对朝政有了一定的影响力,但是他从来没有真正处理过政事又能做好什么?他最后一次说了算就是决定投降吧,这次他表现出了难得的强硬,因为对于他来说投不投降没什么区别,他没有体尝过权力的滋味,反正这个皇位对于他来说也没什么值得留恋的。但是不投降万一城破可能连命都没了。
一直以来有人拿“乐不思蜀”来嘲笑他的无能,也有人说这是他大智若愚的表现,其实都言过其实了,重要的是那个时代还没有形成杀掉亡国之君的优良传统,要是晚上几十年,到了南北朝时期,恐怕连乐不思蜀的机会都没有就被杀掉了。
说到底还是他爹看的比较准确,他确实不是当皇帝的料,一般人而已。
聪明。
别看书上把诸葛亮写得多好,事实上诸葛亮的丞相府属于霸府,刘禅像历史上那样老实呆着还好,要是不自量力跳出来,分分钟被诸葛亮教做人。另外入晋后,臣下提的那种计谋,完全没有考虑到司马家可以宰掉刘禅,这种计谋根本是坑主子的,刘禅完美的避过了。当然有人会说这样太怂,可以蜀国的实力,没有正面硬刚的力量,慢慢拖才是正途,像诸葛亮那样上蹿下跳完全是找死。
刘禅他是傻还是聪明,谁也不知道光凭借几句话就说他傻,刘禅因为一句”此间乐,不思蜀.”而被冠上了,“扶不起的阿斗”的骂名.感觉他当时倒了魏国实际上类似于“人质‘处处受制于人,说出这种话换来了活命也不失聪明,这样也很牛逼。
其实刘禅特别聪明,从刘备的话中可以看到诸葛亮可以随时夺下刘禅皇位,而且诸葛亮出的智谋都没有保护刘禅的意思,从后刘禅知道了诸葛亮的贪心便装傻,这样诸葛亮便没有怀疑,诸葛亮死后士兵几呼都打完了,只剩一万士兵,想想一万士兵怎么和曹操的百万兵马打呢。这是历史书记载的,蜀国当时已经山穷水尽了,没有挽回的办法了
扶不起的阿斗,即是再合适不过的称为。仅仅个自好恶,却不顾全局整体,自然小根智有余,却是无关大局,自然落人笑柄。自己应该多看《三国演义》,明白不同历史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意义,自然会有自己成熟的看法。

刘禅是三国中最聪明的吗?

他是最聪明的,几点可以证明。
所有三国皇帝的结局中,他活的最久。
在失去诸葛亮的情况下,最弱的蜀国独立支持30年。
他的下场是被俘皇帝里最好的。
刘禅忍辱负重,最后八国之乱的时候,攻入京都的少数民族都是打的刘禅的旗号,所谓光复汉室(这些三国里可没提过吧),但是他这样做是帮了少数民族的忙,也成了罪人。他的几个儿子几乎在这次战争中全部战死。但是历史就是胜者为王,如果最后占据京都的不是少数民族而是被刘禅军造反成功的话,他不就乘了汉王朝的光复英雄了吗?可惜他却招来了五胡乱华。
人的聪明分大聪明和小聪明!所谓大智若愚就是指那些在小事上昏昏傻傻!大事上一箭中的的大志之士!红楼梦里有一名言: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这就是指那些处处精打细算的所谓智者!
刘禅所处的地位很微妙!若是真昏!早就下课了!此人可以有一句话盖括!"吕端大事不糊涂!"

刘备白帝城托孤!蜀中无皇叔,孔明就是天!若找一个心高气胜的接大位他能顺服孔明吗?其实知子莫如父!刘备对阿斗的所谓懦愚是心里透亮的!他临死给孔明下了个死套!当扶则扶!若庸则替!孔明是多精明的人哪!估计当时冷汗都下来了!他就是在这个看不见的套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
没了孔明!阿斗痛吊相父先稳大局!而后以宦制文!以文侠武!在外有兵心里横的封回来!在内蠢蠢欲动的封出去!玩的够高了!最后的举国而降更是川蜀唯一的一次无屠川而换代!
乐不思蜀被人讥讽后世!可有谁比过南唐李后主的一词送小命?一词"虞美人"黄泉门票!
刘禅不是三国里最聪明的人,刘禅的才能相当于普通人中比较聪明的,但没有济世大才。
那么三国最聪明的是谁??
是诸葛亮?NO,诸葛亮是三国第一大沽名钓誉之权臣:他善于治将却不善于带兵打仗,善于宏观谋略却不善于临阵指挥,善于发展经济却不善于任用人才,撤消史官而捏造个人神话,专大权而排挤异己,只能算有治国才能不敢篡位的权臣。
是曹操?No,曹操是三国第一大枭雄,政治斗争是个中好手,治国之策却依赖于智囊团;军事才能超过其他诸侯,却不及时之名将;文学成就虽高却在其子之下;不过时势造英雄。
其他的聪明人:刘备知人善用而没有专业才能,孙权依赖江南世家大族维护基业,赵云平庸无奇无大功无大过,周瑜过于受益赤壁之运,司马懿极聪明但多有失误,陆逊、关羽、庞统等等神化之辈实则平庸无奇,不足为题。
三国最聪明的是谁呢?
答案是-----郭嘉
此人曾属袁绍集团,袁绍对郭嘉等人极为敬重,厚礼待之,郭嘉却知其必不能成事,不以小恩而忠之。曹操早年四面楚歌,无出奇之处,郭嘉与曹操接触过后,认为其必能成大业而事之。此知人之明,能比刘备。
196年曹郭彻夜鼎足议事,定下宏观大计,乘袁绍平北之机,先破吕布灭袁术收张绣能无能之辈基业以为资用,后统中原之力与袁绍争天下,此宏观战略之才,能比孔明。

围困下邳。吕布坚守不出。战役持续了大半年,曹操见士兵疲惫,准备放弃。郭嘉出“有勇无谋者若气衰力竭之时,便不久于败亡”之策,劝操急攻。操依郭嘉计策而行,一面攻城,一面决堤水掩下邳,果然于同年月攻克下邳,擒杀吕布,官任军师祭酒,此用兵之才,能比周郎。
刘备投靠曹操后,众人建议杀备,以绝后患。唯郭嘉同曹操,以刘备不能杀。郭嘉意让曹操对刘备实施软禁。如杀备,必为曹操断绝人才之路。虽然不能杀,但绝不可放。但曹操对郭嘉之策一知半解,以致铸成大错。官渡之战,曹军诸将都想乘胜攻破二袁,先前力主北进的郭嘉却力排众议,独进奇策,建议退兵。“ 袁绍两子,袁谭虽长子,但袁绍更喜袁尚,长子袁谭对此一直心存不满。如果我们攻打,他们一定会联合抗击,如果暂缓用兵,他们一定会爆发内讧。”郭嘉建议曹操装作向南攻击刘表之势,“以待其变”。果然,曹军刚回到许昌,袁军生变的消息就已传来。曹操乘机回军北上,将袁谭、袁尚各个击破,二袁一死一逃。此权术之争,能比曹操。

生前郭嘉帮助曹操统一了北方:在曹操先后剿灭吕布、袁绍及其余部的战斗中,郭嘉居功至伟。郭嘉死后,曹操除在西北与马腾、韩遂等草寇型军阀的战争中取得一些战绩外,基本上处于停滞不前的境地。208年赤壁之战后,更留下一个天下三分的无奈结局。对此曹操本人亦深有体会,不然他不会在赤壁战败后的退却路上,发出这样一声孤猿泣血般的哀叹:“郭奉孝(郭嘉)在,不使孤至此。” 可惜郭嘉英年早逝,无法推断出郭嘉的治国才能,但从郭嘉力主推行枣袛屯田制度,施行养兵屯田,郭嘉的经济能力也应该是一流的。
综上所述,三国时期最聪明的人是-----郭嘉
请加分
我是这么想的。刘禅挺聪明的,也可以说是狡猾的,只是心无大志罢了,比起曹操、曹丕还是差点。
刘禅是皇帝,但是处处要听诸葛亮的,权力在手然而名存实亡,所以刘禅干脆撒手不管,反正诸葛亮也不会反他。想想吧,黄皓是奸臣,有点像和珅;诸葛亮、蒋琬等是忠诚,不聪明的皇帝怎么能玩的高呢,只是后来黄皓玩大了,不杀他。刘禅就要背黑锅;而且就是因为刘禅不闻不问,蜀才能安然无恙。刘备入川后,阶级斗争很激烈,大致分为3派,先帝老臣,荆州,川中。先帝老臣和荆州比较好弄,但是川中这些臣子对诸葛亮很有意见,阶级斗争很严峻的,诸葛亮6出祁山,姜维9伐中原,都是劳民伤财的。诸葛亮死后,由于别的臣子没有诸葛亮地位那么高,只是臣,刘禅终于独揽大权,把朝政等等还是拿捏得比较准确的,也没出什么大的纰漏。至于最后邓艾出阴平,很多人都说刘禅怕死,在我看来其实是很多大臣早有归晋之心,姜维又没在,诸葛均也战死了,真不降万一发生政变又如何,乐不思蜀之说的确是刘禅给人最深的印象,但是换做我们想想,司马昭何人,杀不杀你刘禅就是一句话。你装点孙子就活下来了,不装呢也牛不到那里去,正是因为乐不思蜀,刘禅才能活下来呀。
刘禅没有气节,志向也不高,毕竟不是武将,而且每个人想法是不同的,刘备很爱这个孩子,也很了解这个孩子,刘禅也很孝顺刘备,如果刘禅死了,刘备连个后都没了,你说刘备九泉之下是伤心还是为自己的儿子要气节不要性命而高兴呢,何况大势所趋,你又能改变什么呢。
是!李密曾评价刘禅是可以与齐桓公并肩的君主,这证明了刘禅还是一位了不起的君王,之所以刘禅会被称之为“扶不起的阿斗”是因为他是一个亡国之君。所谓败军之将不可言勇就是如此。他之所以会在晋帝面前装疯卖傻,乐不思蜀是因为他知道他的态度会影响晋帝对蜀国臣民的待遇。他不想因一己之私导致蜀国臣民遭到不公正的对待。因此只能隐藏自己的锋芒做一个乐不思蜀的亡国之君。纵观历史,刘禅就任蜀汉皇帝共计41年,是三国时期所有董事长中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个。其中,诸葛亮辅佐刘禅11年,在诸葛亮去世后,刘禅还在贤臣的辅助下做了30年的皇帝。在那个群雄割据的动乱时代,能执政这么久,刘禅肯定有其过人之处.史载:刘备生前,诸葛亮曾感叹刘禅“非常聪明,超过人们的期望”。刘备也谦虚地说“审能如此,吾复何忧!”诸葛亮在《与杜微书》中评价刘禅说:“朝廷年方十八,天资仁敏,爱德下士。”《晋书.李密传》载,李密认为刘禅作为国君,可与春秋首霸齐桓公相比,齐桓公得管仲而成霸业,刘禅得诸葛亮而与强魏抗衡。对于刘禅不战而降,王隐在《蜀记》中讲:刘禅之所以宁背骂名而不作辩解,乃“全国为上之策”。刘禅这样注重国人现实利益的政治家,与“打肿脸冲胖子”的面子政治家所不能同日而语。
刘禅不仅有容人之量,而且头脑清楚,知人善用,有很强的分析能力,绝对不是弱智。刘禅专用诸葛亮来治国,就是他聪明的地方,虽然诸葛亮有穷兵黩武的问题,但是他治理蜀国的措施确实给蜀国带来了发展。所以即便在孔明死后,刘禅仍然继续延用诸葛亮的措施,甚至重用诸葛亮所选拔的人。诸葛亮急于北伐,青年帝王刘禅头脑非常清楚,规劝说:“相父南征,远涉艰难;方始回都,坐未安席;今又欲北征,恐劳神思。”尽管诸葛亮置自己的规劝与不顾,但北伐决议一旦形成,刘禅还是全力支持诸葛亮的北伐。诸葛亮死后,刘禅马上停止了空耗国力、劳民伤财的北伐。可惜大将姜维继续在外长期用兵,讨伐曹魏,蜀国的国力财里继续被大量被消耗在战场上。司马懿率大军征伐辽东公孙渊。刘禅唯恐蒋琬犯诸葛亮老毛病,专门下诏告诫蒋琬不要轻举妄行,“须吴举动,东西掎角,以乘其衅。”,魏延造反,却表奏杨仪造反。后主听完魏延表奏,马上提出疑问,曰:“魏延乃勇将,足可拒杨仪等众,何故烧绝栈道?”刘禅对于魏延没有一概否定,而是下旨:“既已名正其罪,仍念前功,赐棺椁葬之。”魏延作为其父亲最信任的将领之一,信任程度犹胜于马超,怎么会忽然叛乱?说白了,魏延的智慧不比诸葛亮的差,不过是刚愎自用,人际关系不好,诸葛亮逝世后,诸葛亮利益集团没人制服得了,所以被杀。刘禅以“既已名正其罪,仍念前功,赐棺椁葬之”来证明其志,这也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他的智慧。毕竟阵前叛乱,可不是能以仁德和“念前功”就可以“赐棺椁葬之”的。为了防止权臣权力太重问题,刘禅以费祎为尚书令和大将军,主官政务,以蒋琬为大司马,主管军事,两人的权力相互交叉,相互牵制,但又各有侧重。蒋琬死后,刘禅“乃自摄国事”,大权独揽,彻底解决了蜀国多年“事无巨细,咸决于丞相”的政治体制。
后主刘禅不仅分析问题有头脑,而且处理问题也很果断,有人情味。刘琰的妻胡氏入贺太后,太后留胡氏住了一月,引起刘炎的猜疑,导致了恶性事件。刘禅接受教训,马上废除了大臣妻子母亲宫廷朝贺的礼节。对于姜维等人把蜀国衰落责任推给宦官黄皓时,后主并没有委过与人,只是说:“你父亲的遇害,非我先人所为。”一语带过之后,套近乎说:“我的儿子还是你外甥哩!”原来,刘禅之妻乃张飞女,而张飞之妻又为夏侯渊的从妹,所以刘禅才这么说。之后,刘禅对夏侯霸“厚加爵宠”。刘禅对夏侯霸的这一套怀柔拉拢的手段,即使其父刘备在世,大概也不过如此,足见刘禅绝非平庸之辈。
作为三国中最弱的一方,刘禅能领导蜀国41年,既避免了班子内部互相倾轧,也没有隔几年发动一次大的运动,而政权稳固。曹魏兵围成都,刘禅心里很清楚要是抵抗,士兵的伤忙一定会很大,而且很有可能招致曹魏屠城,让百姓遭殃。为了保全子民,刘禅在深思熟虑后,决定开门投降。 这样一来,刘禅多了一个卖国的骂名,却保全了百姓的姓名财产,无论在当时老百姓来看,还是从当代历史学的角度来看,都应该是一件好事。对于刘禅不战而降,实乃“全国为上之策”。刘禅这样注重国人现实利益的政治家,与“打肿脸充胖子”的面子政治家所不能同日而语,他没有为一己私利,而不断地鼓动老百姓为自己卖命。在危难关头,当断则断,使国家人民得以保全。如此决策,与“为了自己一己私利,而不断地鼓动老百姓为自己卖命”的刘备来比,不知进化了多少代。跟同时代领导人吴王孙皓和晋朝开国皇帝武帝相比,刘禅也不乏仁德名主。如此大气国家领导人在中国历史上并不多见。 可是在“成者王侯、败者寇”的主导文化氛围里,人们不愿意接受失败的英雄,似乎只有干得轰轰烈烈的人才是英雄。刘禅投降后在洛阳的一段表演,为他博得了“全无心肝”的臭名,从此“扶不起的阿斗”的帽子就算牢牢地扣在了他的头上,甚至连他的名字刘禅(Shàn),我们也经常错误地读成Chán,可见世人对他的误解之深了。

他在历史上被骂了一千多年,其实他才是个大智若愚的聪明人吗?

我们说到刘禅,都会有一个印象,就是“扶不的刘阿斗”。好像是刘禅除了昏庸无能别无所长了,但是,事实上他真的是这样的无用吗?要知道,正史从来都是属于统治者的“一言堂”,向来都是向着胜利者说话的,所有,刘禅身为一个失败者,在正史上的评价自然是昏庸无能,毫无才华。但是,我们都清楚的知道,要认识一个任何一个人物都不能只看正史。可以说,在胜利者的领导下,失败者被塑造成一个个昏庸残暴的形象,又怎么能体现一个人的真实性格?

对于刘禅这个人,如果,他真像正史上说的昏庸无能,又怎么能执掌蜀地政权多年?显然,这里面是有问题的。诸葛亮评价刘禅天资聪敏,礼待下士,虽说,诸葛亮的话不能尽信,但是,也能看出刘禅不像历史上说的那样昏庸愚蠢。蜀国覆灭的原因难道仅仅在于刘禅自己的才能不够吗?

显然不是。刘禅很聪明,只是他生错了年代,在蜀国走向末路,魏国空前强大的情况下,他只有选择这种方法。也许他有一些问题,但是,人不是完人,他至少是很聪明的一个人。如果,非要说一个恰当点的说法的话,他只是一个没有野心很热爱自己生命的聪明人。

《出师表》中就写明了,益州疲敝,说明刘禅接手蜀地之时,蜀地的状况已经不容乐观了。在局势恶劣的背景下,他能够守着蜀地那么长一段时间,让蜀地百姓安居乐业,不受战火的侵扰,已经很不错了。可以说,在这种情况下,刘禅能够将蜀地治理的井井有条,也是有一些能力的。

让人觉得刘禅昏庸无能的事情,大抵就只有一件“乐不思蜀”比较著名了吧?但是,我们现在再来分析一下当时的情况呢?当时,蜀国已经处在内忧外患之中了,无法与日益强大的魏国抗衡。再加上,吴蜀关系日渐紧张,若是强行与魏国开战,结果肯定是生灵涂炭。蜀国这种杀敌一百,自损三千的行为,是为了蜀国的百姓好吗?显然不是的。

再说,魏国派来的是司马昭,司马昭其人虽然没有其父的智慧,但是却是一个手段凶狠的人。试问,刘禅如果不装作昏庸蠢笨的样子,又怎么保全蜀国?一旦被司马昭认为刘禅是伪装的软弱蠢笨,他会不会对蜀国直接开火?若是开火,此时,内忧外患的蜀国又怎么能赢过强大的魏国?

所以,刘禅只能装作蠢笨,告诉司马昭:“此间乐,不知蜀也”。刘禅不是不爱自己的国家,只是他清楚地知道,蜀国这样的状态是无法战胜魏国的。既然失败已成定局,又何苦做无谓的牺牲?又何苦让蜀国的百姓为了一场注定失败的战争付出血的代价?

有人说,蜀国的内忧很大的原因是刘禅宠信宦官黄皓。但是,我们从流传下来的事迹中不难发现,每个朝代的皇帝都有几个宠信的宦官。有些皇帝过于宠信宦官,确实会导致朝廷腐败,但是,相比之下,刘禅宠信黄皓是比较有分寸的。他的确给了黄皓一些权利,但是,这些权利又不会动摇蜀国朝廷的政权。

表面看来黄皓深受宠信,权利极大,实际上,刘禅给予他的权利远没有明朝皇帝给宦官的权利大,还是在有限度的范围内的。这样在可承受的范围内的宠信宦官,比不上明朝,甚至,连汉朝的后几位皇帝对宦官的宠信都比不上,又何谈内忧的最大原因?事实上,没有任何证据能够证明刘禅是个弱智,至少在智商上,他和普通人是一样的,是一个具备充分的自知之明的帝王。

综上所述,刘禅绝对不是一个昏庸无能,蠢笨如猪的帝王。而是一个大智若愚,看得清实事,放得下个人荣辱的有道之君。毕竟,我们都知道,皇帝这个位子,拥有的至高无上的权力,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像刘禅一样看的开,放得下的。看待一个人,要从多个角度去了解他们,若是只从正史角度分析,那就是不动脑筋了。

历史人物的多面性,在不同人的认识下,终将会把其还原成一个最接近那个时代的样子,希望大家在看待这些人物之时,不要被固化了思维,禁锢了自己的理解。要突破世人对他的刻板印象,首先就得还原历史,多阅读一些当时的历史故事举一反三。

本文标题: 刘禅是不是个聪明人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71769.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历史上有哪些不作死就不会死的人物儒家为什么要强调家国天下,强调{齐家}家庭关系家庭和谐孝道孝经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