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长江大桥作为第一座跨江大桥,上面的「小房子」到底有什么用呢

发布时间: 2022-04-20 21:01:56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99

武汉长江大桥的建设意义武汉长江大桥的建设意义:1、武汉长江大桥是新中国成立后在“天堑”长江上修建的第一座大桥,也是长江上的第一座...

武汉长江大桥作为第一座跨江大桥,上面的「小房子」到底有什么用呢

武汉长江大桥的建设意义

武汉长江大桥的建设意义:

1、武汉长江大桥是新中国成立后在“天堑”长江上修建的第一座大桥,也是长江上的第一座大桥,是中国第一座复线铁路、公路两用桥,建成之后,成为连接中国南北的大动脉,对促进南北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凝聚着中国桥梁工作者的机智和精湛的工艺。大桥自建成以来,一直都是武汉市的标志性建筑。

武汉长江大桥全长1670.4米,正桥是铁路公路两用的双层钢木结构梁桥,上层为公路桥,下层为双线铁路桥,桥身共有八墩九孔,每孔跨度为128米,桥下可通万吨巨轮,八个桥墩除第七墩外,其它都采用“大型管柱钻孔法”,这是由中国桥梁工作者所首创的新型施工方法,凝聚着中国桥梁工作者的机智和精湛的工艺。

3、极大的促进了武汉的发展大桥建成之后,将武汉三镇连为一体,极大的促进了武汉的发展。从全国的宏观角度来看,大桥的建成意义更是在于将京广铁路连接起来,使得长江南北的铁路运输通畅起来。

大桥建成后平汉铁路和粤汉铁路由此实现了连接南北交通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大大促进了 武汉市铁路枢纽建设进程,使素有“九省通衢”之称的武汉市成为全国重要的铁路枢纽。

拓展资料:

武汉长江大桥(The Wuhan Yangtze River Bridge),位于武汉市内。大桥横跨于武昌蛇山和汉阳龟山之间。是中国在万里长江上修建的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桥,上层为公路,双向四车道,两侧有人行道;下层为复线铁路。全桥总长1670米。

1955年9月1日开工建设,1957年10月15日建成通车。武汉长江大桥自半世纪以来,经历了大风、洪水、及多达76次撞击事故,最重要的是,2021年6月6日一艘万吨级油轮迎面撞上武汉长江大桥7号桥墩,大桥仍屹立而坚挺,重现了“万里长江第一桥”的"顽强"与“坚韧不拔”。

武汉长江大桥全天开放,旅游观光四季皆宜,春夏秋冬景色各有千秋,春天凉爽,江风宜人;夏季气候炎热,傍晚伫立桥头凝望海天交接,心情疏爽;秋季硕果时节,看无限夕阳;冬季,要是有偶尔的小雪,站在桥头,感觉世界分外妖娆。

武汉长江大桥是新中国成立后在“天堑”长江上修建的第一座大桥,也是古往今来,长江上的第一座大桥,是我国第一座复线铁路、公路两用桥,建成之后,成为连接我国南北的大动脉,对促进南北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凝聚着我国桥梁工作者的机智和精湛的工艺
大桥的建设得到了当时苏联政府的帮助,苏联专家为大桥的设计与建造提供了大量的指导,但是中苏关系破裂之后,苏联政府就撤走了全部专家,最后的建桥工作是由茅以升先生主持完成。毛泽东于1956年6月首次在武汉畅游长江后(当时武汉长江大桥正在建设)所作的诗词《水调歌头·游泳》中,“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一句,正是描写武汉长江大桥对沟通中国南北交通的重要作用。大桥自建成以来,一直都是武汉市的标志性建筑。武汉长江大桥全长1670.4米,正桥是铁路公路两用的双层钢木结构梁桥,上层为公路桥,下层为双线铁路桥,桥身共有八墩九孔,每孔跨度为128米,桥下可通万吨巨轮,八个桥墩除第七墩外,其它都采用“大型管柱钻孔法”,这是由我国桥梁工作者所首创的新型施工方法,凝聚着我国桥梁工作者的机智和精湛的工艺。
极大的促进了武汉的发展
大桥建成之后,将武汉三镇连为一体,极大的促进了武汉的发展。从全国的宏观角度来看,大桥的建成意义更是在于将京广铁路连接起来,使得长江南北的铁路运输通畅起来。
大桥像一道飞架的彩虹,在长江天堑上铺成了一条坦途。平汉铁路和粤汉铁路由此实现了连接(两线也因此而改称为京广线),南北交通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大大促进了 武汉市铁路枢纽建设进程,使素有“九省通衢”之称的武汉市成为全国重要的铁路枢纽。大桥通车后,社会经济效益十分巨大,仅通车的头5年,通过的运输量就达8000多万吨,缩短火车运输时间约2400万车小时,节约的货运费超过了整个工程造价。大桥通车前,一列铁路货车车厢经轮渡过江,需往返多次,最快也需5个多小时。公路桥部分,30多年中过桥车流量逐年增长,1988年昼夜行车在3万辆次以上。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大桥的通过量也不断增加,直接间接的经济效益更难以计数,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重大作用。

武汉长江大桥是地标性建筑,见证着整座城市的变迁,意义深远!

武汉长江大桥的巨大作用

武汉长江大桥

武汉长江大桥详细介绍
武汉长江大桥,位于湖北省武汉市,大桥横跨于武昌蛇山和汉阳龟山之间,是中国在长江上修建的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桥梁,被称为“万里长江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于1955年9月1日开工建设,于1957年10月15日建成通车,大桥的建设在当时得到了前苏联政府的帮助。2021年6月6日,一艘万吨级油轮撞上长江大桥的7号桥墩,此次是10余年来,长江大桥发生的最大一起桥墩遭撞击事件。

 武汉长江大桥(The Wuhan Yangtze River Bridge),是中国第一座横跨长江的桥梁,大桥为公路铁路两用桥,上层为公路,双向四车道,两侧有人行道;下层为复线铁路。

  全桥总长1670米,其中正桥1156米,西北岸引桥303米,东南岸引桥211米。从基底至公路桥面高80米,下层为双线铁路桥,宽14.5米,两列火车可同时对开。上层为公路桥,宽22.5米,其中:车行道18米,设4车道;车行道两边的人行道各2.25米。桥身为三联连续桥梁,每联3孔,共8墩9孔。每孔跨度为128米,为终年巨轮航行无阻起了很大的作用。
正桥的两端建有具有民族风格的桥头堡,各高35米,从底层大厅至顶亭,共7层,有电动升降梯供人上下。附属建筑和各种装饰,均极协调精美,整座大桥异常雄伟。若从底层坐电动升降梯可直接上大桥公路桥面参观,眺望四周,望大江东去,整个武汉三镇连成一体尽收眼底,也打通了被长江隔断的京汉、粤汉两铁路,形成完整的京广线,使人心旷神怡,浮想联翩,真是“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历史背景  
武汉三镇位居中国腹地、长江中游,汉水由此汇入长江,拥有重要的地理位置优势,曾被孙中山誉为“内联九省、外通海洋”的大商埠。至清末时期,武昌为湖北省会,汉口为商埠,汉阳也发展了一定的工业基础。1906年,京汉铁路全线通车,而粤汉铁路也在修建当中,建桥跨越长江、汉水连接京汉、粤汉两路的构思即为各方所注。[2]据历史档案显示,在武汉建第一座长江大桥的设想最早由湖广总督张之洞提出,用以沟通南北铁路。[3]1912年5月,中国铁路工程师詹天佑被北洋政府聘为粤汉铁路会办。詹天佑[4]在进行粤汉铁路复勘定线的过程中,考虑到将来粤汉铁路与京汉铁路会跨江接轨,为此在规划武昌火车站(通湘门车站)时也预留与京汉铁路接轨出岔的位置。http://baike.baidu.com/view/16154.htm

武汉长江大桥,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蛇山和汉阳龟山之间,是万里长江上的第一座大桥。

武汉长江大桥下面的这栋大楼是干什么用的?

这栋大楼挂着警徽,旁边还有篮球场和食堂。

武警部队吧,只能确定不是消防,我们这也有那几个字

武汉长江大桥上的“房子”,到底有着什么作用呢?

如果去武汉旅游,那长江大桥一定是不容错过的景点之一。它是建国之后修建的第一座公路与铁路两用的大桥,上层桥面是双向四车道,最高时速可达100公里/时,而下层桥面是双向两车道的铁轨,是连接我国南北的重要交通枢纽,最高时速可达160公里/时。从1957年建成至今,长江大桥已经投入使用了六十多年,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便利。

在1957年之前,从南往北并经过武汉的火车,是必须要经过轮渡的。但长江大桥修建完成之后,让天堑变通途,使得生产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可以说,长江大桥是中国基层建筑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长江大桥的地理位置非常好,附近有很多著名的景点,例如大禹神话园、晴川阁、黄鹤楼以及户部巷等打卡圣地。

从大桥上俯瞰,可以看见高低不一的楼房,葱葱郁郁的树木以及人来人往的街道。它们在薄雾的笼罩之下,呈现出了不同以往的姿态。虽然桥下的景色十分诱人,但桥上的景色也很有看头。而在长江大桥的桥头与桥尾,都各有着两个像房子一样的建筑,显得十分凸出,可为什么大桥上面会有“房子”呢?

“房子”实际上被称作“桥头堡”,是根据清代黄鹤楼的楼顶所仿建而成,十分具有中华传统建筑的特色。这里建成初期是用于部队驻守,但随着中国的日益发展与壮大,逐渐成为了一个旅游景点。在这里,人们可以花两元钱乘坐电梯直达一楼,而楼下还有一个武汉长江大桥的历史展览馆。

目前,桥头堡还处于封闭状态。但等开通之后,每天早上九点就可通行,直到晚上六点才会关闭。从两侧的桥头堡下去之后,一侧可直接到达户部巷与黄鹤楼,而另一侧可到达龟山与大禹神话园。如果你也对长江大桥感兴趣,可以带上便利蜂的小零食去桥上走一走,感受大武汉的美。

本文标题: 武汉长江大桥作为第一座跨江大桥,上面的「小房子」到底有什么用呢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70757.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主要历史事件基本思想实践结果亚历山大大帝是怎么死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