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为何没有产生流官制

发布时间: 2022-04-20 08:01:39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84

世卿制和官僚制之间有什么关联,世卿世禄制指的是任何一个国家官员从国相到亭长伍长都是世袭的,爹死了儿子继承,除非犯法。到了秦国商...

欧洲为何没有产生流官制

世卿制和官僚制之间有什么关联

  世卿世禄制指的是任何一个国家官员从国相到亭长伍长都是世袭的,爹死了儿子继承,除非犯法。到了秦国商鞅变法,废除这个制度,官僚体制逐步形成。自秦以后,功臣加官进爵,封公拜侯,世袭罔替的现象时有出现,但世卿制已经不再是历史的主流,官僚制成为国家官僚制度成为历史的主流。所以官僚制是在世卿制的瓦解的基础上兴起并将其替代~
形容这类封建制度有一句名言:我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即,封建贵族制下,效忠是层层效忠的,以世卿世禄制为例,诸侯效忠周天子,大夫效忠诸侯而不效忠周天子,大夫家臣效忠大夫而不效忠诸侯。
纵观春秋历史,就能轻易发现这种效忠体系,诸侯可以不服周天子甚至与周天子开战,其部下没有一丁点反感;
大夫们动辄作乱,其家臣们毫不犹豫跟随(有劝谏的也是担心打不赢),没有任何道义上的顾虑。
日本的大名制度、欧洲的贵族制度也莫外如是,欧洲人则将这个效忠体系解释为:我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而官僚体系来自于中国战国逐渐兴起的郡县流官体系,郡太守对县令具有管辖权、命令权,但是县令并不需要效忠太守而依然效忠皇帝。
实际上不仅仅中国,欧洲各国在中世纪民族国家逐渐形成后,也开始了这一管辖体系,下层官员虽然服从上层官员却不需要效忠上级官员而只需要效忠国家或者国王。

从理论上来说,郡县流官制是比封建贵族制更高明、更科学、更有效率的体制。但是郡县流官制之类的制度,需要解决的是流官们的日益腐败问题、上级官员对下级官员的权力过大导致实质性效忠等问题。

PS:
1 1949年后,中国发生过一次史学界争论,有一些历史学家认为,中国的秦至清期间不属于封建制度,而郭沫若为首的一派则坚决要求将中国的历史往马克思理论上套。
马克思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需要经过原始社会、奴隶制社会、封建制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等几个阶段。

郭沫若等人认为,马克思的理论就是真理,既然马克思没有说,封建社会与资本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郡县流官制社会,那中国就不能有,所以,中国的郡县流官体制也算封建社会。

封建,顾名思义,分封建制。众所周知,中国的郡县流官制根本没有分封,哪来的封建。不过,如果中国历史的脚不符合马克思理论的鞋,肯定要削中国历史的脚适应马克思理论的鞋。

2 世卿世禄制是春秋时晋国的制度,实际上是重耳为了酬功而定。但是其本质,与春秋时期各国的大夫世袭制度并无本质区别,只是更规范化罢了。
有人说,这一体系为日后的三家分晋打下伏笔。
但是实际上,该制度与其他诸侯国的制度并无本质区别。当然,其他诸侯国也面临同样问题,即诸侯逐渐被大夫们压制。
而春秋末期、战国大面积开始实施的郡县流官制,可以认为是诸侯和篡夺诸侯权位的大夫们痛定思痛,发展出来遏制大夫(贵族)们篡位的制度。

为何现在的欧洲国家没有领土争议

应该说,西欧,北欧和南欧各国一般情况下是没有领土争议的,当然也不排除非主流的要求,例如一小撮德国人希望重新拥有波兰北部的原东普鲁士故地,但是德国政府却一再保证,并且也是主流意见,德国和波兰的领土勘界完全完成,德国不会对波兰有任何领土要求。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上述各个国家的政府相当务实,并且由于大家的价值观相近,民族情绪不容易积攒,还有一系列的协议的签署,欧盟内部的高度交流,以及申根协议的签订,使得各国的边界模糊。
总之原因很多,这种局面的形成经过了一个较长历史,而明确的边界在其余的国家之间则只有较短的历史。一个实例就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捷克斯洛伐克和评分家,双方很理智,还有斯洛伐克随后与乌克兰签订交换一小块领土的协议的达成,就有代表性,而且区里现在很近。
而欧洲其他部分则不是这样,如西班牙和非洲摩洛哥之间有海岛争议,这个是小问题。而巴尔干各国之间掺杂民族矛盾,领土争议有很多,如波黑三族势力范围划分,科索沃问题,甚至与马其顿国名问题,塞浦路斯问题,罗马尼亚与摩尔多瓦合并问题,俄罗斯乌克兰关于克里米亚半岛问题,阿塞拜疆与亚美尼亚领土交叉问题,白俄之间也有点问题。
总之这个世界有点乱
欧洲国家之间并非没有领土争议,只是多数情况领土争议问题不严重,极少激化为冲突。较激烈的争议多集中在巴尔干一带。欧洲国家之间的领土争议例如(有些争议土地名称无惯用汉语译法,这里保留其中一种源语言):

俄罗斯-乌克兰:图兹拉岛、刻赤海峡、克里米亚半岛等;
法国-意大利: 勃朗峰顶;
英国-爱尔兰 :卡林福德湖、福伊尔湖一带的边境等;
英国-西班牙: 直布罗陀;
西班牙-葡萄牙:奥利文萨;
西班牙-安道尔:Montmalús附近一地区;
克罗地亚-塞尔维亚:Vukovarska ada、Šarengradska ada 等;
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 皮兰湾、Trdinov vrh附近地区等;
克罗地亚-黑山: 普列夫拉卡半岛等;
塞尔维亚-波黑:Sastavci等;
克罗地亚-波黑:Veliki Školj、Mali Školj等
黑山-波黑:Sutorina等;
马其顿-希腊-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马其顿地区。

除上述外欧洲还有一些领土存在争议,其中包括一些共同管辖区。有些地区虽没有产生争议,但却没有明确的国界,例如奥地利、德国和瑞士交界处的康斯坦斯湖。
其实是有的。
举几个最著名的例子:
1.直布罗陀(英语:Gibraltar)是英国的海外属地之一,位于西班牙南面,与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大西洋相邻。人口29,431人 (2009年)。
英国在1713年自西班牙取得直布罗陀,并在1830年正式宣布直布罗陀为其殖民地。
西班牙一直声称拥有直布罗陀的主权,因此主权问题是当地重要的政治议题。当地所有党派都反对英国将直布罗陀的主权移交予西班牙,他们主张由直布罗陀居民作决定。由于英国政府一直不希望把直布罗陀完全交还西班牙,由英国和西班牙共同管治直布罗陀的提议于2002年经由直布罗陀公民投票以高票数98.97%的比例所否决。直布罗陀是欧洲联盟的一部份。自2004年起,当地居民属西南英国选区。
2.塞浦路斯(希腊语:Κ?προ?;土耳其语:K?br?s;英语:Cyprus ),全称:塞浦路斯共和国;是欧洲与非洲交界处的一个岛国(圣经称之为“基提岛”、古代及亚述帝国时期),位于地中海东部,面积9,251平方公里。具有非常高的人类发展指数。为地中海地区最热门的旅游地之一。
塞浦路斯共和国法定上的主权,为塞浦路斯全岛及其周围海域,除一小部分地区因条约分配给英国作为军事基地;而事实上却分为南北两部分,共和国有效统治的区域为该岛63%的面积,北部的37%则为土耳其所占领,其自称为北塞浦路斯土耳其共和国,该政治实体目前仅有土耳其一国承认。塞浦路斯共和国(希腊区)于2004年5月1日正式成为欧洲联盟会员国之一。
3.南奥塞梯(奥塞梯语:Хуссар Ирыстон,又称南奥塞提亚或南欧希夏,位于高加索,曾为苏联时期的一个自治共和国。
南奥塞梯于1990年代与格鲁吉亚的冲突中宣布实质独立,成立南奥塞梯共和国尚未被联合国与国际上多数国家所承认,俄罗斯于2008年俄格战争后首先承认南奥塞梯并建交。
南奥塞梯共和国希望最终能与俄罗斯的加盟共和国北奥塞梯合并,脱离格鲁吉亚成为俄国的一部份。

4.阿布哈兹(阿布哈兹语:А?сны;俄语:Абхазия),又译作阿布凯西亚,原本是格鲁吉亚的自治共和国,首府在苏呼米。阿布哈兹事实上处于独立的状态,然而它不被格鲁吉亚及国际社会广泛承认。

5.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共和国(亚美尼亚语:Lernayin Gharabaghi Hanrapetut’yun、阿塞拜疆语:Da?l?q Qaraba?、俄语:Нагорный Карабах),或称Artsakh共和国,是位于阿塞拜疆西南部的自治州,人口超过95%为亚美尼亚人。
1991年12月10日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宣布独立,但不被国际所承认。目前实际上处于独立状态,由亚美尼亚支持的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军队也控制着阿塞拜疆西南部的许多土地。
亚美尼亚同阿塞拜疆之间对此地有长期的主权争议。
1988年到1994年期间,该地区爆发纳卡战争 (Nagorno-Karabakh War),造成三万多人死亡,亚美尼亚占领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外还占领了阿塞拜疆的西南部分领土,阿塞拜疆人遭驱离。

其他的还有法国的毛里求斯岛,英国的马岛这些都是著名的领土争端,但争议土地不在欧洲范围内。
谁说的...汗...北爱尔兰独立运动...还有巴尔干半岛...上面乱的很啊...几大民族为了土地打成什么样了...连塞普路斯和希腊也有领土争端...土尔其和伊拉克...乌克兰和俄罗斯...

简单的说...由于苏联的崩溃...原来广大的帝国边疆领土到处是领土争端
不知道楼主是否听说过 挪威俄罗斯的领土争端扣押55名俄罗人的事情。。领土争端还是存在的

上都能够统一,为什么欧洲在历史上从来就没有统一过

知乎网友回答
一个国家疆域的扩展史和最终形成,归根结底由其所拥有的扩展力和控制力决定,并受其力量边界的制约而中止。

中国自秦以后拥有这种力量,元朝时疆域最大,有人统计认为有3000万平方公里,目前为960万平方公里。

欧洲有过罗马帝国,统一了地中海沿岸诸部落、城邦和国家,鼎盛时期,疆域560万平方公里,其中包括了亚洲的一小部分,持续四世纪后分为西、东罗马帝国,西罗马帝国80年后亡,东罗马帝国亡于1453年,总时长1480年。现在,整个欧洲有30多个国家。

一、地理因素。从版图上看,整个欧洲有海峡、内海、海湾众多,境内又有阿尔卑斯、比利牛斯、斯堪的纳维亚、喀尔巴阡山脉,轮廓破碎而又有山脉切割,目前总面积1010多万平方公里,虽大部区域历史上有过统一,但在控制上有极大难度。关于中国,@bigc说,北是森林,大草原,东是大海,西是沙漠,南是大海和茂密森林,相对封闭。@吴东说到了黄河,其实还有长江,两河从西至东,横贯中国中部,有治理水患和受益水利的共同需求。

二、制度因素。中国秦灭六国,统一中国,宣告了前朝分封制的结束,对试图恢复周礼的儒家,无情地采取了焚书坑儒的做法,废分封,建郡县,设流官,中央集权。权力难以有效制约的地方,则采取修好及土司世袭制等办法,以稳定边境。

而罗马帝国,先是共和制,后是君主制,再加一个封建制。封建制的实施,实际上是对现实的屈从。原有的城邦、部落被兼并后,由于战线长,囿于当时的交通等条件的制约,无法直接管辖,交由臣服的首领自治,此时的罗马帝国共和制,其实是自治的共同体。

又因战乱不断,平民与与一些宗法主或拥有强权之人组合,占地自保,既成事实,首领则为领主。又有皇帝按战功分封领地,亦为领主,领主还可以再往下封,其领地与称号均可世袭。这些领主因享有特权,又按级别成为贵族。按照卡尔顿.约.亨.海斯等人所著的《世界史》中的说法,由于封建制分散了国王的权利,“它也就长期地推迟了民族的统一以及在广大区域上建立起稳固的政府。”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导致了各派势力以及军队争斗不休,在这部《世界史》中还说到,在公元217年至270年53年的时间里,罗马帝国就有30个皇帝,差不多每两年就换一个,只有一个是善终的。各封建势力始终是与朝廷分庭抗礼的力量。

在中国西南地区实行的土司制,也产生过类似问题。贵州遵义一带,古称播州,因地处僻远,唐时因常有南诏国(今云南省一带)北侵之乱,唐乾符三年,以承诺封世袭领地为条件,派山西籍将军杨端率兵,从南诏国手中夺取播州,其疆域还包括了今重庆的一部分。杨氏土司王朝,历经29代725年,势力越来越大,于孤峰之上,建海龙囤军事城堡,提出“海龙囤上,半朝天子镇乾坤“,此时已是明朝末年,朝廷震动,动用国库银两,调集多省兵力,计24万大军,兵分八路进剿,播军败退,守海龙囤,遭八路大军围困环攻,再激战50余日攻陷。后史家有说,明朝也因此元气大伤,不久明亡。

之后,土司制成朝廷心腹大患。清雍正时期,对西南地区,还包括湘、鄂等省山区的土司制度,实行改土归流(改土司制为朝廷委派的流官制),不从者一律清剿。稳定了边疆。

三、文化因素。秦不仅实行了郡县制,还统一了度量衡,统一了文字。秦亡后,汉武帝发现,孔子的儒家学说,在维护社会秩序上是个好东西,于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构成了维护君臣等级及专制王权的正统思想,后来又不断完善,成为主流,长达2000余年。罗马帝国建立后,虽以拉丁文为官方语言,而这一语言又与各地语言结合,变化为多种语言。同时并无一种专为皇权服务的思想一以贯之一。虽也产生过政教合一的政权,但基督教与异教久有争斗,而基督教本身还有流变。总体上,宗教与朝廷,各成系统,各有所主。这样,在思想文化上,要维系帝国的存在的思想文化力量,也不强。

这样一种演变,是历史发展的结果。曾经有过一种说法,凡体现为统一的,就是进步的,否则就不是。如果要用此说套用于欧洲的发展,恐怕是不对的。这种说法,是一种主观判断,而历史的演变,是一个客观结果。像欧洲,先有过很大地域的统一,然后又分为现在的30多个国家,实在是力量对比千变万化演变后一个顺理成章的结果。

欧洲地理条件上的破碎多变,政权力所不逮,还有利于人们的多区域居住,形成了区域分工,各扬其长,互为交换,较早地孕育了商业文明。商业文明本身需要的多元化和个性解放,呼唤了起于13世纪末,兴盛于16世纪并席卷整个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而文艺复兴开始兴盛之时,正是罗马帝国彻底解体之时。以此作为思想奠基,还迎来了工业革命。如果不是这样,就没有后来的发现新大陆,也就没有现在的美国了。而美国的疆域,是辽阔的。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从最初的郡县制到后来的行省制地方行政机构发生了什么变化?

说起古代的地方行政机构变化,我们比较熟悉的就是三种,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这三种在古代非常有代表性。当然,古代的地方行政机构变化也是有个过程的,我们今天看一下,他们具体是怎样从分封制到后来的行省制的。

先秦时代:分封制

从三皇五帝一直到秦朝之前,主要都是分封制为主。所谓的分封制,就是宗主把这块地方分封给一个人,在这个地方内,这个人有绝对的权威。当然,手下的诸侯也会继续进行的分封。这个和欧洲中世纪的封建社会非常像,层层分封。下面的只对自己的宗主负责,对其他人都不负责。不过从春秋时期开始,分封制开始瓦解,县制开始出现。最早设立县制的是楚国,后来各国都在使用这个制度。

秦朝:郡、县制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废除分封,建立郡县。通过郡县制,中央可以直接控制地方,地方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免的流官任期制,使地方处在中央的管辖之下,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统一。地方分为郡和县两个行政级别。这个制度,之后一直在用,虽然有所改变,但是变化不大。

汉朝:州、郡、县制

西汉建立之初是沿用分封制和郡县制两种制度,后来发现分封制的弊端太大,所以逐渐废除分封制。不过西汉对郡县制也在进行改造,汉武帝时期在郡之上设十三行部,每部派一刺史,每个行部管辖若干郡,这个刺史主要起到监察作用,并不是行政机构。不过到了东汉末年,地方多事。朝廷选重臣出任刺史,称州牧,掌一州军民,州从监察区变为行政区。之前的郡县两级变成了州、郡、县三级制度了。这个制度一直用到南北朝结束。

隋朝:郡、县制

隋朝建立之初还是沿用州郡县制,不过后来废除天下郡置,改为州县二级制,以州直接统县,隋炀帝时又改州为郡。就这样地方制度又变成了郡县制。不过这时候的郡县制分得更细了,全国有190个郡,1255个县,比秦朝多了几倍。这可以说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在加强,地方的权力在不断减小。

唐朝:道、州、府、县制度

唐朝开创了道和府的建制,贞观元年,唐太宗分天下为10道:关内、河南、河东、河北、山南、陇右、淮南、江南、剑南、岭南等十道,不过这些道没实际权力,唐代城市等级主要是总管府、都督府、节度使等,府以下为州、县。其中都督府是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立的,而节度使是在边疆设立的。这个制度一直用到五代十国结束。当然,唐朝中后期,节度使掌握大权,逐渐割据地方,这个制度也是导致唐朝灭亡的重要原因。

宋朝:路、州、府、县制度

宋朝汲取了唐朝藩镇割据的教训,一级行政区划改为“路”。997年,全国定为十五路,包括京东、京西、河北、河东、陕西、淮南、江南、荆湖南、荆湖北、两浙、福建、西川、峡、广南东、广南西五路。这个和后来的省级统治范围差不多。当然,有时候宋朝也在其他地方设立府,比如开封府之类的,这些都是作为首都的比较多。宋朝开始,地方制度越来越小,尤其是是在财权上,地方所获得的财力绝大部分归中央,只留下极少一部分。

元朝:省、路、州、县制度

元朝开创设立了行省制度,这和元朝的中央制度有关。元朝废除尚书省和门下省,保留中书省与枢密院、御史台分掌政、军、监察三权。而中书省有时处理地方政务,所以叫行中书省,时间久了之后就设立了行省制度。这个制度,我国一直沿用至今。

明朝:承宣布政使司、府、县制度

1376年,朱元璋改行省为承宣布政使司,承宣布政使司下设府和直隶州,府以下有县和属州,各直隶州以下有县,形成了一个省府州县四级制与省州县三级制并存的大体格局。说白为了就是承宣布政使司、府、县或者承宣布政使司、直隶州、属州这两种制度。

清朝:省、府、县制度

清朝在1662年统一中原后,划前朝的两京十三布政使司为十八个行省,省下设道、府(州)、县。这是三级制度,和现在几乎一样。当然,清朝在少数民族聚集的地方,建立了其他制度。在东北、外蒙、新疆则设立五个将军辖区,实行因俗而治;又设立驻藏大臣。在云贵地区则推行土司制度。总的来说,在地方行政制度上,清朝还是很完善的。

其实,不论是最初的郡县制,还是后来的省、府、县制度,都几乎差不多。都是中央对地方直接进行控制,保证了中央集权。不过这里面有一个制度没有改变过,就是县制,这个从春秋时出现,一直到现在仍旧在用。可以说这个制度还是很先进的。

在封建社会历史阶段,中西教育制度的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首先,中国的封建社会结束的很早,大约在春秋末期就已经开始逐步消亡,战国时期,中国的政治制度已经走向了有别于封建制度的郡县流官制。
而教科书上之所以将秦汉唐宋明清都列为封建制度,是因为马克思将社会发展历程列为原始---奴隶---封建---资本----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这么一个历程,所以为了能够将马克思主义的鞋套上中国历史的脚,当然要削脚了。
因为封建制度最核心的体制即一句名言【我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国王可以敕封公爵、侯爵、伯爵这些大贵族,大贵族还会在敕封他们的下级贵族,那些子爵、男爵、爵士、骑士。这些大贵族敕封的小贵族,只想敕封他们的大贵族效忠而不效忠于国王。‘
上述制度完全符合中国战国以前的体制:大夫们效忠诸侯而不效忠周天子,家臣们效忠大夫而不效忠诸侯。所以诸侯们可以带领大夫们痛揍周天子,大夫们也可以率领家臣们杀戮诸侯。
而到了战国之后,虽然也有效忠链,但是总体来说,从法理上来讲,所有臣民都必须效忠天子而非各级官员。
由此可见,从战国开始,中国不算封建制度了。
.
回到楼主的问题
楼主的意思应该是,中国民国之前的教育制度与西方封建社会(法国大革命前)教育制度的差异吧?
这个时期,在历史上,有一些人将之称为中古时期。即近现代化之前的时期。
从普及性来讲,中国中古时期的教育普及性高于西方封建社会,但是教育效率、教育成果远远低于西方封建社会。
普及性上,且不说中国数量巨大的儒生群体(从进士到举人到秀才到童生),哪怕儒生以外的识字率也不很低,有说法称宋明城市人口的识字率在20%以上,这在中古时期是极其恐怖的。
但是从教育的效率和教育的成果上来说,中国却是远远低于欧洲。
首先,欧洲早在法国大革命之前,就已经开始了科技上的飞跃发展,今天我们使用的很多知识,都奠基于法国大革命之前。
而中国,说句不客气的话。明清时的科技水平比之汉唐有进步但是进步很小,至于清朝比明朝更是倒退。
.
其次,法国大革命之前,欧洲的近代军事改革已经走上正轨。那时的欧洲军事界已经根据滑膛枪的特性,发明出来了排队枪毙的线性战术和骑兵的墙式冲锋。已经发展出来了现代兵役制的雏形,他们的军队已经能够纵横世界,在同等规模下所向无敌。
而中国,军事体制也是倒退状态。实际上,明朝中后期的军队组织纪律训练装备水平比之明朝初期只弱不强,清朝中后期也比清朝初期是下降的。
即,欧洲的军事技术、制度是在不断前进的,而中国是在不断后退的。
.
国家管理水平方面,欧洲封建社会下,其国家财政收入是不断提升的,虽然贵族腐败,但是贵族腐败的速度还是低于国力的增长;
中国的中古时期呢?每一个帝国的财政收入、国力都是在不断衰落的。明成祖穷兵黩武,七下西洋,但是民间生活水平尚可;而明朝末期人口、社会生产力都提升很多,国家财政收入却节节降低。
.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很简单,中国一直是信仰、宗教治国,儒家名义上不信奉神灵,但是实际上儒家本身就是一种信仰、宗教。
中国的教育水平虽然不低,但是受教育的人学习的都是儒家知识,都将儒家经典奉为神圣,而儒家经典不教授任何实质性的知识,只教授那些虚无缥缈的东西。
这导致了一个基本问题,即儒家务虚而不务实。、
然后导致了一个更致命的问题:儒家,中国的精英,不传承那些至关重要的知识,而只愿意传承儒家那些虚无缥缈没有实质性用处的知识。
所以,中国虽然号称有几千年的文化传承,实际上,任何一个朝代的任何时候,中国的领导者们都不知道如何治理国家、如何组织训练军队,如何打仗,如何征税------因为中国没有这些知识的传承。
就算有天才横溢的领导者如朱元璋自己创建、发明了相关知识,由于负责传承知识的儒家文人瞧不起这些知识,所以这些知识也无法传承给后人。
而如果领导者不那么天才横溢,再对儒家文人们深信不疑的话,那就如同崇祯皇帝那样了。
本文标题: 欧洲为何没有产生流官制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70706.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一战时的沙俄和法国谁的综合国力更强一些历史上有没有长寿的高个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