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之前,元朝时期辽东地区有汉族人吗

发布时间: 2022-03-16 16:01:57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98

说张三丰是辽东人,谁告诉我宋朝末年辽东是谁的地盘?他到底是宋人还说张三丰是辽东人,谁告诉我宋朝末年辽东是谁的地盘?他到底是宋人还...

明朝之前,元朝时期辽东地区有汉族人吗

说张三丰是辽东人,谁告诉我宋朝末年辽东是谁的地盘?他到底是宋人还

说张三丰是辽东人,谁告诉我宋朝末年辽东是谁的地盘?他到底是宋人还是辽国人?说张三丰是辽东人的是不是傻子啊?
南宋末年辽东是蒙古人的地盘。
张三丰是生活在元朝时期的汉族人。
尽管他出生于公元1248年(南宋淳祐八年),地点是辽东懿州(辽宁阜新塔营子)。但是他一生大部分时间是在湖北武当山度过的。
这个“辽”,从字面上来看,指的不是辽国,而是元时期的辽阳路。

明朝的东北哪些地方属于中国?当时东北有多少汉族占了百分之多少?清朝前期屠杀东北汉族百分之多少?

辽东边墙以内是明国领土,其他地方谈不上实际控制,辽东的防守主要还是靠要塞城市,辽东边墙内汉人占总人口应该在50%以上,努尔哈赤对不愿屈服的辽东汉人或杀,对屈服的编作八旗兵的奴隶,还有部分逃回关内,皇太极(弘历时出现的翻译汉名)后对开始设置汉军八旗,把投降的明军编入。中国有三个意思,地名,本朝以满洲之君入主中国,二1912年华夏族建立的国家的正式国号,杨靖宇:我是中国人,不是满洲国人,三文化概念。领土来自于实际控制,明国在辽东的边界就是辽东边墙。土地靠的是力量。边界条约这一概念也不是从西方传来的,华夏早就有。

明朝时东北比现在大很多。当时那地方不像关内那样。因为当时东北汉人少,所以都是在当地驻军队,管理各个少数民族。明朝前期东北少有汉人。称不上多少比例。明中期一些没有田地的农民迁到那里。才有了汉人。大约也只有十几万人。明末东北战争不断,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又屠杀汉人。很多汉人内迁。东北当时的汉人比例不会超过东北人口的30%。清朝建立后下令,汉人不能居住东北。所以东北一直人口很少,一直到清末,山东等几个省的汉人,迁移到东北,又称闹关东。那时,东北才有比较多汉人,然后到建国后,为了守卫边境,政府又鼓励很多人迁居东北。才到今天这样的规模。

无法笼统说明朝拥有东北哪些地方,前期和后期存在太大差别。
在前期,明成祖朱棣置奴儿干都指挥使司,所辖地域幅员辽阔,西起鄂嫩河、东至库页岛、北达外兴安岭、南濒日本海和图们江上游,包括黑龙江流域和乌苏里江流域至库页岛的广大地区。奴儿干都司属羁縻州府性质,这是汉唐以来管理边疆少数族事务的军政组织,羁縻的意思就是来去自由,你愿让我管我就管,你不愿让我管我就不管,是一种相当松散的统属关系。但奴儿干都指挥司辖区内广置卫所四百多处,统治力还是比较强的。
明朝随着大学士张居正病逝,神宗全盘否定其改革措施与成果,一度振兴的王朝开始走向全面腐朽,社会矛盾不断激化,军政废驰,兵部和将佐唯利是图、层层盘剥,士兵们长期领不到饷银,不仅无力购买必要的装备,甚至为了活命不得不典衣卖箭,严重的鬻子出妻,终于使得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装备的明军出现大批逃亡甚至哗变,奴儿干都司几百处卫所形同虚设。万历十一年辽东总后李成梁在平定建州右卫的兵变中受女真酋长尼堪外兰唆使,杀害了无辜的建州左卫首领觉昌安及其子塔克世,也就是努尔哈赤的祖父和父亲。
朝廷为安慰努尔哈赤,让他袭任都指挥使职。25岁的努尔哈赤因父祖被害仇恨明朝,决意摆脱明朝控制,以祖上遗甲13幅和不足一百人起事,逐次削平建州女真各部,明廷加封其为左都督,封龙虎将军。万历二十四年,击败海西女真,建立八旗,开始与明朝分庭抗礼。万历四十三(1615)年建立后金国。萨尔浒之战后,锦州以北,悉数落入女真之手。宁远一战,努尔哈赤大败,不久发病身亡。其子皇太极继位,一面假意与明朝修好,一面却东征朝鲜、西征蒙古,扩充势力,明崇祯九(1636)年改国号为清。
松山之战,洪承畴明代对东北的管辖

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今南京市)称帝,建立明朝,同年灭元。在辽东都司,农业、手工业都得到很大发展。现在的辽阳地区,在当时是“岁有羡余,数千里阡陌相连,屯堡相望的富饶地方。当时,辽东都司的冶铁、制盐等手工业也很发达。辽东的三万卫与四川的龙州、顺天的遵化,是当时全国闻名的三大冶铁中心。
明洪武元年(1368年),明军攻占大都(即北京),元朝灭亡。明太祖朱元璋为了消灭盘踞东北,负隅顽抗的故元残余势力,一方面派黄俦等人前往辽东,“诏谕辽阳诸处官民帅众归附”;另一方面派兵从山东渡海,向辽东进军,迫使故元辽阳行省平章刘益投降。于是洪武四年(1371年)明在辽东设置定辽卫都卫,洪武八年(1375年)明改定辽卫都卫为辽东都指挥使司,管辖辽东二十五卫,一百三十八所,二州,一盟。朱元璋为了向北推进,在“慎固边防,翼卫王室”的思想指导下,把自己的儿子分封在北方和东北,如封燕王于北平、封韩王于开原、封宁王于大宁(今赤峰宁城)、封辽王于广宁,其目的是“据名藩,控要害,以分制海内”。当时故元太尉纳哈出占据金山(即吉林省农安县)一带,与辽东高家奴、哈喇张、也速之等故元残余势力,“彼此相依,互为声援”,企图继续顽抗。明朝要统一东北,就必须消灭东北境内的“故元遗兵”。洪武二十年(1387年),朱元璋派冯胜、傅友德率领明军进攻金山,纳哈出兵败投降,其他“故元遗兵”也纷纷归降,蒙元在东北地区的残余势力被肃清。
建州女真  
“卫所”是按照明朝政治制度设置的地方军事行政机构,它和内地有所不同的是除了军事职能外,还要管理地方行政事务,所谓“抚绥属部”,“看守地方”。“卫所”官员都是明朝中央政府直接委任的,采取“因其部族,……官其酋长为都督、都指挥、指挥、千百户,镇抚等职,给与印信,俾仍旧俗,各统其属”的政策。他们的官职是世袭的,父死子继、父老子替都必须得到明政府的批准。如果要求晋升官爵、更换敕书(委任状)、增加赏赐等,则要呈报明朝政府,不得擅自行动,否则要受到处罚。明朝授给奴儿干都司属下卫所的官印,不断有所发现,如有《毛怜卫指挥使司之印》、《木答里山卫指挥使司印》、《禾屯吉卫指挥使司印》、《囊哈儿卫指挥使司印》、《塔山左卫之印》,以上的“印信”,清楚表明了明朝在东北地区设置地方行政机构,进行管理最好的历史物证。

由于女真和明朝在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关系,比以往任何时期都要密切,来往更为频繁。因此,东北地区的水陆交通也随之发展起来了。明朝在蒙元设置驿站的基础上,大力扩建和新建驿站,延长或新辟驿站的线路,据《辽东志》记载,当时从辽东通往东北各地区共有六条交通干线,开原城是六条干线的起点。东到朝鲜,西达蒙古,东北抵达特林地区的满泾;西北通往满洲里以北,形成四通八达的驿站交通网。特别是对黑龙江、松花江一带,明廷为了保证辽东同奴儿干地区的交通运输,永乐十年(1412年)自松花江到黑龙江下游,就设了满泾等四十五站。永乐十八年(1420年)又在吉林的松花江畔建立了造船厂,担负“造船运粮”[118]和运送军队[119]的任务。正因为明朝积极发展东北地区的交通运输,增设驿站,建立船厂,更加强了女真和辽东及中原地区的联系。然而明朝中期以后国力衰退,无力再维持对北方边疆的统治,1435年(明宣德十年),奴儿干都司被撤销,但下属的卫所则继续存在。随着鞑靼和女真的兴起,明朝在东北地区的有效控制区退缩到辽东地区。
清朝对东北的统治  
16世纪末,女真再次勃兴强大。1616年建州女真领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称大汗,重建大金国,史称“后金”。天聪十年(1636年)四月,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改女真族号为“满洲”。1644年明朝灭亡后,清军大举入关,统一全国。满族取得政权以后,以东北为“龙兴之地”,定盛京为“陪都”,对东北实行“特别之制”的治理办法。从17世纪中叶起,沙俄侵略军越过外兴安岭,侵入中国黑龙江流域,烧毁村庄,杀掠人口,抢夺粮食和貂皮。之后清军与俄罗斯多次爆发冲突或战争,直到1685年雅克萨之战后,在康熙帝的授意下清军乘胜求和签约。于 1689年签定《中俄尼布楚条约》(尼布楚议界条约),在条约签订之前,清朝在东北地区疆域西括内外蒙古,尽有中、东西伯利亚,东临太平洋,包括库页岛、千岛群岛,北滨北冰洋,东北方向直到堪察加半岛和白令海峡。1689年《尼布楚条约》后东北地区疆域逐渐退至外兴安岭、乌第河、贝加尔湖南岸一线以南地域。清末民初中国衰弱,库页岛、千岛群岛丧失,外蒙古独立,东北版图最后缩至今日模样。
随着人口增加,土地开垦,中原先进生产技术的推广,东北农业生产的基本轮廓大致形成。在农业发展的同时,商业、手工业随之兴起,出现了沈阳、辽阳、锦州、长春、吉林、宁安、辽源、哈尔滨等经济中心。
清军入关后,于清朝初年,在东北设置了盛京将军、宁古塔(吉林)将军和黑龙江将军,三将军的辖区在管理方式、行政制度及土地占有形式方面有别于中原地区。多尔衮就在1644年下令严令禁止汉人进入所谓的“龙兴之地”垦殖。这就是“禁关令”。虽然清朝于1692年开始向东北地区派遣八旗及汉军移民,但清初满洲人倾族入关后东北人口更加稀少,清朝统治者视东北为“祖宗肇迹兴王之所”,借口保护“参山珠河之利”,长期对东北实行封禁政策。与“禁关令”相关的词汇除了“禁关令”外,还有两个:“柳条边”和“闯关东”。为了严格执行“禁关令”,从顺治年间开始,清朝政府不惜代价于东北境内分段修筑了一千多公里名为“柳条边”的篱笆墙,也称柳条边墙、柳墙、柳城、条子边,至康熙中期完成。从山海关经开原、新宾至凤城南的柳条边为“老边”;自开原东北至至今吉林市北的为“新边”。边墙以东的满洲严禁越界垦殖,边墙以西则作为清朝的同盟者蒙古贵族的驻牧地。清朝对东北的封禁造成了东北人口稀薄,最终为俄国对中国东北的蚕食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晚清边疆危机日甚,清朝被迫开放边禁,采取“移民实边”的政策。1861年至1880年代陆续开放了吉林围场、阿勒楚喀围场、大凌河牧场等官地和旗地。1882年(光绪八年)首先在吉林招垦,设立珲春招垦总局,此后又开放了黑龙江地区的土地开垦。并且在1907年,清廷裁撤盛京、吉林、黑龙江三将军,改置奉天、吉林、黑龙江三省,设巡抚,并设东三省总督。 被俘降清,明朝从此无力在关外与满清争雄,山海关外,仅余宁远至山海关一隅之地。
明朝时期,东北大部分地区并不属于中国,或者没有明确,直到清朝才逐渐确认下来。特别是康熙与俄国签订《尼布楚条约》以后,才确定的。
明朝时期,东北大部分地区并不属于中国,或者没有明确,直到清朝才逐渐确认下来。特别是康熙与俄国签订《尼布楚条约》以后,才确定的。

明朝打仗首功四等:迤北为大,辽东次之······,为何蒙古的人头在明朝最值钱?

迤北为大,辽东次之,西番、苗蛮又次之,内地反寇又次之。为何蒙古的人头最值钱?

我觉得这个问题非常容易理解啊,明朝前面的朝代就是那元朝,而元朝就是蒙古人建立的,新朝打压旧朝是非常正常的行为。所以在明朝的时候,蒙古的人头非常值钱,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在元朝时期,百姓受元朝的压制实在太狠了,所以天下就没有几个不恨的。所以会有这种制度也是很正常的,以人头计算军功的方式,从秦朝时就开始传下来,虽然因为它的血腥,野蛮一直被人诟病,但因为那时候记军功不好记,以人头来计算反而是最好的选择。人头代表了军功,这种野蛮的方式传承了下来。

为什么说它野蛮呢?如果是正常打仗,双方士兵死了,咱们都能接受,毕竟是作战。但是呢,很多士兵为了军功,为了奖赏,为了能够升官发财,即使是老弱妇孺也挥刀。这还只是一方面,为了冒领军功,有些人甚至连自己的人也下手。所以这种方式特别野蛮,是在那个特殊的时代,百姓受元朝的欺压实在太狠了,所以受众面特别广。

明朝建立了之后,这种军功制度依然存在,甚至有时候还涨价,我觉得主要原因,就是明朝怕蒙古死灰复燃吧,虽然成功的打下了江山,但游牧民族依然是明朝的心腹大患。他肯定是想尽办法要削弱周围的游牧民族。

因为这种制度,在当时还发生了很多比较残忍的事。对很多当兵的人来说,特别是在边疆当兵的,他们很难升官,因为远离京城,所以缺乏升官渠道,唯一办法就是军功。而军功得来不易,特别是当明朝稳固之后,周围的游牧民族不敢侵犯,军功就更不好搞,为了得到军功,他们甚至想出了一切办法,故意挑衅都是稀疏平常了,有的以通商的名义把他们骗进城来,然后围杀的都不少。

蒙古人实在是太彪悍了,打死一个蒙古人太不容易了,能和蒙古人交手并且将其打败的,那都是勇士中的勇士。所以说蒙古人的人头值钱。
因为之前的蒙古人是钱潮统治者,所以自然在打仗的时候,能打到蒙古人的头,自然是最值钱的。
因为在明朝之前,蒙古人建立了元朝,明朝是推翻蒙古人的统治而建立的一个王朝,所以蒙古人头最值钱。
因为蒙古族是游牧民族,他们的战斗能力非常的强悍,所以取得一个蒙古族的人头是值得称赞的事。
本文标题: 明朝之前,元朝时期辽东地区有汉族人吗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68671.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凹凸世界的秋到底是什么身份INCONEL 825密度是多少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