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为什么鲁智深杀了不少人最后还能成佛

发布时间: 2022-03-08 23:01:15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09

一生杀人无数的鲁达,最后为何还能成功修道成佛?《水浒传》中塑造了很多鲜明的人物形象,花和尚鲁智深就是书中的人物之一,鲁智深原名叫...

《水浒传》中为什么鲁智深杀了不少人最后还能成佛

一生杀人无数的鲁达,最后为何还能成功修道成佛?

《水浒传》中塑造了很多鲜明的人物形象,花和尚鲁智深就是书中的人物之一,鲁智深原名叫路达,官职为鲁提辖,但是因为三拳打死了镇关西,害怕官府追拿,为了躲避官府的追击,所以才逃到寺庙里做了和尚,法名才叫鲁智深。后来又救了林冲,和杨志武松一起上了梁山,拍在第十三位。在生擒方腊之后圆寂了,但是通读整部书,发现鲁智深这个人一生杀人放火,为何最后却能成佛呢,这是因为鲁智深杀的都是坏人,符合禅意。

一、鲁智深拳打镇关西。

话说金翠莲父女俩是可怜的,被镇关西看上之后要强娶民女金翠莲,鲁智深行侠仗义,自然看不惯镇关西的所作所为,一个卖肉的屠户都能有这么大的权利,当街强抢民女,自然是为天理所不容的,鲁智深也是一个血气方刚的人,所以才会三拳打死了镇关西,可是打死人官府是会追究的,所以鲁智深不得不选择逃走。

二、拳打周通,火烧瓦罐寺。

鲁智深去往大相国寺的图中,借宿在桃花村,听说了刘太公女儿的遭遇,于是行侠仗义的他当晚就假扮刘太公的女儿和周通斗智斗勇,周通又找来了李忠帮忙,然后李忠认识鲁智深,便邀请鲁智深上山,顺便也解决了刘太公女儿的婚事。在瓦罐寺的时候,老和尚告诉他有两个恶人霸占了寺庙,鲁智深自然要帮助僧人打跑两个恶人。

三、鲁智深打的都是坏人,符合禅意。

鲁智深虽然打了很多人,但是那些人都是应该被打的,鲁智深是在做好事,这是符合禅意的,所以鲁智深是在行侠仗义,这样的事情是值得成佛的,所以鲁智深圆寂后才能成佛,也遵从了禅意。

鲁达虽然杀人无数,但都出于惩恶扬善的本心,也就是说他杀人的根本起因并不是因为想杀人,而是因为别人的恶意而杀人,故而最终修得正果。
因为佛教讲究回头是岸,不管之前杀了多少人,只要能够放下屠刀,就有机会可以修炼成佛。
一生行善无数的好人如果做了一件恶事就会下地狱,如果一生屠戮滥杀的恶人放下屠刀就能立地成佛。

在小说《水浒传》中,鲁智深为什么要杀死生铁佛崔道成?

在《水浒传》中,鲁智深是少有的一位能够主动帮助别人的好汉,尽管他很多时候做事情比较鲁莽,但是与其他那些梁山好汉相比,他还有一些良知。所以当他知道了生铁佛崔道成和飞天夜叉丘小乙的所作所为之后,必然要杀掉这两人来为民除害。

首先我们来看看生铁佛崔道成和飞天夜叉丘小乙这两个人到底都干了什么恶事。在鲁智深投奔东京大相国寺的途中,他经过了瓦罐寺,原本这时一座香火旺盛的大寺院,如今却破败不堪,只剩几个饿得面黄肌瘦的老和尚苟延残喘,连饭都吃不上了。

鲁智深问过这些僧人才知道,原来瓦罐寺新来了一僧一道两位住持,和尚叫崔道成,绰号生铁佛,道人叫丘小乙,绰号飞天夜叉。他们两人本是杀人不眨眼的江洋大盗,强行霸占了这座寺院,在这寺里胡作非为。

接下来知道了这两个人的恶行,自然也就知道鲁智深要除掉他们两人的原因,面对这样的恶人,鲁智深自然不能轻易放过,可惜在第一次交手的时候,由于鲁智深腹中饥饿,力量不足,打了十个回合后崔道成只是略占下风,鲁智深一时无法战胜崔道成。这时飞天夜叉丘小乙又加入战阵,两人反倒把鲁智深打得落荒而逃。

好在跑到了山下的鲁智深比较幸运的遇到了老朋友九纹龙史进,史进这个人的智商并不是太高,但是心肠比较好,武功也不弱,毕竟是八十万禁军教头王进的徒弟。两人在吃过了干粮之后,再次回到瓦罐寺,终于除掉了生铁佛崔道成和飞天夜叉丘小乙。以上就是鲁智深要杀死生铁佛崔道成的主要原因,像鲁智深这样嫉恶如仇之人,得知了崔道成的种种恶行之后,必然是要动手为民除害的。

因为他想为民除害,知道这个人干过很多的恶事,所以情绪比较崩溃,最终杀死了生铁佛崔道成。
因为鲁智深这个人行侠仗义,平生最爱打抱不平,尤其是崔道成欺负了自己认识的人,所以一定要报仇。
是因为这个人做了很多坏事,鲁智深为民除害,才杀了这个人,鲁智深的外表是一个和尚样子。
因为这两人霸占了瓦罐寺,劫掠村乡。所以鲁智深与他俩理论,并在史进的协助下战胜他们。这可见鲁智深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侠肝义胆。

水浒传里花和尚鲁智深为什么说他最后成了佛

六和寺。一部水浒以鲁智深开头,以鲁智深结尾。可谓圆满。
打辽国回来,宋江带着鲁智深一行人到五台山拜访智真长老,临走的时候宋江还问了一下关于人生的思考,智真长老的回答也是很有佛性。
书上写:宋江向前拈香礼拜毕,合掌近前参禅道:“某有一语,敢问吾师:浮世光阴有限,苦海无边,人身至微,生死最大。”
智真长老便答偈曰:“六根束缚多年,四大牵缠已久。堪嗟石火光中,翻了几个筋斗。咦!阎浮世界诸众生,泥沙堆里频哮吼。”
这个关于人生的偈语,宋江他们怎么都参悟不透,鲁智深也不明白,但是他没有像宋江一样到处询问,而是默默记在了心里。等到他悟懂的时候,就是他成佛的时候。也正是在这场场的血腥厮杀中,鲁智深慢慢的参透了很多禅机,他的思想也在悄悄的发生变化,不知不觉他已经超脱于众人之上。在九十九回解脱缘缠井的时候,他的佛学修为已经上了一个大的台阶。
书上写:那和尚又笑道:“上至非非想,下至无间地。三千大千,世界广远,人莫能知。”又道:“凡人皆有心,有心必有念;地狱天堂,皆生于念。是故三界惟心,万法惟识,一念不生,则六道俱销,轮回斯绝。”洒家听他这段话说得明白,望那和尚唱了个大喏。
我们可以看到,这一段云里梦里的禅语,鲁智深已经能听明白了。所以鲁智深的成佛是有一定的过程的,不是突然的大彻大悟。虽然不是明确的符合佛教中“狂禅”的定义,但是这个过程却是十分的相似,至少精髓没有差池。
在五台山临走的时候,智真长老唤过智深近前道:“吾弟子此去,与汝前程永别,正果将临也!与汝四句偈,去收取终身受用。偈曰:逢夏而擒,遇腊而执。听潮而圆,见信而寂。“这就是后来鲁智深的人生轨迹,我们边说边解释。等打败了方腊,也把他造的宫殿什么的全烧完了,但是没有捉到方腊本人。
宋江教军将沿山搜捉,因为这将是本次战争最大的功劳。就像是二战时期抓希特勒一样,这个最大的功劳,作者给了最能代表侠义的鲁智深。所有说《水浒》这本大书,是由鲁智深三拳打开,一禅杖合上的。柴进提出去当卧底的时候,宋江大喜道:“若得大官人肯去直入贼巢,知得里面溪山曲折,可以进兵,生擒贼首方腊,解上京师,方表微功,同享富贵。”只是没想到,有心栽花花不成,无心插柳柳成荫。方腊没有被柴进活捉,而是被鲁智深活捉了(还是一位世外高僧引导的)。这样就能解释偈子前两句,逢夏而擒,就是擒住了大将夏侯成,遇腊而执,就是活捉了方腊。不管方腊是谁抓的,总归是圆满的打赢了,所以大家也是十分的高兴。
书上写:宋江道:“那和尚眼见得是圣僧罗汉,如此显灵,令吾师成此大功。回京奏闻朝廷,可以还俗为官。在京师图个荫子封妻,光耀祖宗,报答父母劬劳之恩。”
但是鲁智深的境界已经不是凡人能达到的了,他已经视名利如粪土了。
鲁智深道:“洒家心已成灰,不愿为官,只图寻个净了去处,安身立命足矣!”【望采纳】

鲁智深没少杀人,为何却成佛?

文:河湟三月(作者原创授权)

在唐宋之际,政府对出家人管理很严,对其在俗家之际的一切事宜都要做详细了解。根据《水浒》描写,赵员外送鲁智深上五台山出家,文殊院僧众见鲁智深面容丑恶,相貌凶顽,不似个出家人的模样,纷纷建议智真长老不可收留此人,恐久后累及山门。智真长老却力排众议,坚持剃度了鲁达。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智真长老下定决心留下鲁智深,《水浒》书中没有详细介绍,但根据上下文,还是不难推断出来。

赵员外应该也明白,纵然他和文殊院关系密切,但把一个杀人犯送到佛门净地,寺内僧众怎么看,他也得掂量掂量,如果贸然送上门去,万一被阻,双方面皮上都不好看。

因此在鲁智深上山之初,赵员外应该和智真长老有过私底下书信沟通,详细向长老介绍了鲁智深的个人情况,自然没有隐瞒他的身份是个在逃杀人犯。

后来赵员外送鲁智深上山剃度出家,得到智真长老同意,说明长老对他的人生履历,已经充分了解了,至于众僧,为了稳妥起见,应该没有让知晓。

智真长老的一直对鲁智深各种宽容,不要说寺内众僧不理解,就是一般读者也是一头雾水,长老为何对他纵酒吃肉等违反寺庙清规的行为一再宽容?

答案绝不是赵员外和寺庙关系密切,不忍撕破脸这么简单。

更深层原因是长老觉得鲁智深身上,有许多符合佛教精髓的品质,通俗点说,就是佛性,与它一比,鲁智深那些所谓违反清规只不过是表皮细行,是枝末细节。

作为一代高僧和愚昧凡僧的区别,高僧高屋建瓴,目光深邃,看人看事,看到核心实质,凡僧鼠目寸光,看到不过是表皮之相。

那么智真长老到底从鲁智深身上看到了什么?答案是慈悲,这是佛家最低要求,也是最高追求。

正因为如此,众僧看到鲁智深是面容丑恶,相貌凶顽等表皮之相,智真长老看到的是怒目金刚,佛作狮子吼法相。

在智真长老看来,鲁智深扶助弱者,怒惩恶人,这是用实际行动践行佛法,是无上的大般若,是大慈悲的菩萨心肠在人间行使霹雳手段,与之相比,参禅礼佛,献花诵经,不过弃本逐末而已。

正因为如此,长老一再对众僧说,智深将来必得正果,修为远在我们之上。但不是每个人都能达到智真长老这样的思想高度。

《水浒传》中,有很多英雄,但其中许多人,使人没法产生丝毫亲近感,比如林冲,总是忍辱苟且,做事瞻前顾后,自家娘子受人欺辱,但为了保住饭碗,一再退让,直到最后忍无可忍,还保留一丝幻想,就是到了梁山以后,对王伦尽管不满,但也不敢公开顶撞。再看鲁智深,金家父女本与他素不相识,但发现遇到不平之事后,毫不犹豫出手相助,为此丢掉工作,也丝毫不后悔,弃之如敝履。反之,要是金家父女遇到的是林冲,估计他会同情,但最多资助些金银帮其还债,仅此而已。

鲁智深洒脱,该出手时就出手,性似鲁莽,但实则内心从来不犯浑,恩怨分明。李逵嗜血如命,劫法场时候,不问红青皂白,抡起斧子,见人就看,管你是官府差役,还是围观平民百姓。更令人愤怒的是,他为了逼朱仝上梁山,连无辜孩子都不放过,劈成两半,其残忍令人发指。

再看另一位英雄武松,在血溅鸳鸯楼之时,杀张都监这样恶官还情有可原,但他杀得兴起,连府中仆人丫鬟都不放过,统统杀掉,按理说,英雄是除恶助弱才是,这些人本来也是遭受压迫的可怜人,他们有什么罪过呢?

跟别人一比较,鲁智深就觉得可爱许多,虽然看上去鲁莽,但让人觉得有一种亲近感。纵观《水浒》,鲁智深是唯一没有滥杀无辜的人。

这恰恰说明智真长老目光如炬,能够洞察人的内心。

那么,智真长老的这种智慧是从那里来?

当然,长老多年的修行,或者视野格局高于常人是一种合理的解释,但在广阔的历史视野下来看,有一个更大的历史背景,那就是禅宗的兴起。

禅宗兴起可以追溯到唐朝,到了宋朝更广泛渗透到各个层面,宋朝是士大夫文人和僧人交往频密,他们之间的思辨往往能激起许多思想的火花,在当时和后世都影响十分深远。

禅宗是佛教的一个派别,但具体来看,它又不完全是宗教,有些做法,甚至看上去反宗教,比如著名的呵佛骂祖,劈佛取暖等事迹,看上去有些骇人听闻。

禅宗用这种极端做法,就是想打破人们对偶像和教义的僵硬教条化理解,它与其说是一种宗教派别,不如说是一种思想流派和生活态度。

如果理解了这些,就不难理解,智真长老对智深在吃肉喝酒,酒后在佛像背后拉屎撒尿,并没有认为什么不可饶恕的罪行。

水浒众好汉,鲁智深是为数不多的得善终的之一,尽管鲁智深一生杀人无数,但从来没杀过良善,在禅宗角度来看,他恰恰是完美体现了禅的深意。

本文标题: 《水浒传》中为什么鲁智深杀了不少人最后还能成佛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68317.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21年考研,想跨考南师大或者南大文博,求大佬指教助择校,谢谢(*°∀°)=3想问问这是啥,有人说是兔子,但是兔子不是胎生的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