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0:一场中印贸易战的起源

发布时间: 2021-10-27 08:42:08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85

这篇文章是本人的视频文案,供文字爱好者阅读。观看视频请点击两个世界的碰撞公元1780年,北京香山,静宜园,一片还未变红的枫叶悄悄...

1820:一场中印贸易战的起源

这篇文章是本人的视频文案,供文字爱好者阅读。观看视频请点击

两个世界的碰撞

公元1780年,北京香山,静宜园,一片还未变红的枫叶悄悄落在了乾隆皇帝的脚边。

正在他身边讲话的,是从西藏远道而来的六世班禅。除了关于七十大寿的贺词,皇帝还从活佛那里听到了一些关于天竺邻邦的消息。

比如,那边有个名叫“加尔各答”的“部落”。

对喜马拉雅山以南知之甚少的乾隆皇帝并没有把这个鸟什子部落放在心上。在天子脚下,这种玩意儿还不如一片树叶显眼。

十二年后,当一个名叫马嘎尔尼的番邦使节拒绝三跪九叩,引得他龙颜大怒的时候。他不知道的是,这个从广州登陆的英吉利人,竟然和当年那个名不见经传的部落是同一帮人。

他还不知道的是,就是这群人,在一百年前朝见印度大莫卧儿皇帝奥朗则布的时候,毫不犹豫地伏地跪拜,自称“草芥贱民”。如今他们竟然拒绝对中国大清皇帝行同样的礼节。

他到死都不知道的是,这个名叫“加尔各答”的部落会用一场贸易战冲毁他的帝国,而大清将反过来资助这个部落成为全印度的主人。

中国和印度在碰撞中相互毁灭,“加尔各答”胜天半子,终于成为亚洲的新霸主。

这个“加尔各答”的真名,是英国东印度公司。

被神化的东印度公司

在现代人的印象当中,英国东印度公司是个极其强大的势力。中国人和印度人眼中的东印度公司,是电影里的超级大反派,有数不清的大炮、舰队和财宝,可谓呼风唤雨,无所不能。

欧美人也乐于接受这种形象,例如在《加勒比海盗》当中,东印度公司干脆就是七大洋的执法者,连加勒比海上的西印度群岛都能管理。

然而,历史上的东印度公司并没有那么强大,事实上,这个公司的统治很虚弱,一直游走在死亡边缘,常年面临破产危机,最后也确实因为统治不善遭到取缔。

与此同时,这家公司把整个印度变成了殖民地,还在鸦片战争中砸开了中国的大门,最终把中国变成了半殖民地,这也是事实。

听起来很矛盾,但这才是历史的真实逻辑——从经济上看,打败中国的其实是印度,打败印度的其实是中国,而东印度公司所做的事情,就是借力打力。

想要理解这件事,我们必须先回到18世纪的印度,认识一下真实的东印度公司。

在东印度公司之前,统治印度的是定都德里的莫卧儿帝国。在莫卧儿帝国面前,英国只是个无足轻重的小国,这也是1680年时东印度公司经理跪拜莫卧儿皇帝的现实基础。

然而,在18世纪短短几十年当中,莫卧儿就走向了崩溃,从几乎统一印度的大一统王朝变成了政令不出德里的小国。

这一剧变背后的原因,就是莫卧儿帝国的财政弱点。

从历史上看,莫卧儿帝国其实可以视为德里苏丹国的第六个王朝。德里苏丹国是印度中世纪最重要的政权之一,曾几乎统一印度,却也遭遇了雪崩式的坍塌。

原因在于,德里苏丹国和莫卧儿帝国一样,都无法建立稳定的财政体系。由于印度各地王公和领主的强大,收取税赋和贡品非常困难。德里政权甚至没有办法预估每个月的收入,要用高强度的谈判和镇压才能收到钱。

这种局面就导致德里政权的央地关系十分紧张。在莫卧儿帝国强盛时期,皇帝还可以用分离军权和财权的方式勉强控制地方,但是到了衰弱期,各地总督便纷纷拥兵自重,走向割据。

在奥朗则布皇帝统治时期,莫卧儿帝国表面上几乎统一了印度,然而这时候国家财政已经因为连年用兵,到了崩溃的边缘。与此同时,为了收税,国家又不得不继续用兵,继续四处平叛,继续依赖地方总督。

到18世纪,莫卧儿帝国遭遇了内讧,随后又有波斯人和阿富汗人的入侵。在中央权力削弱的同时,地方总督却受益于莫卧儿行政体制和商业化的拓展,掌握了更强大的军权和财权,有了独立的本钱。

马克思后来说“莫卧儿帝国是被它自己的总督打败的”指的就是这件事。

而东印度公司,其实就是莫卧儿帝国分崩离析后的割据势力之一,统治着孟加拉地区。和其他诸侯一样,它也在名义上继续承认莫卧儿皇帝的权威。

之后,经过几十年的军事征伐,东印度公司重建了对印度全境的大一统。而它的成功,靠的就是比其它印度军阀稳定得多的财政能力,换句话说,就是能按时按量给手下士兵发工资。

但是,这并不是因为公司有钱。恰恰相反,正如上面所说,公司一直都濒临破产。而且作为一个立足于印度的后莫卧儿割据政权,当年莫卧儿帝国收税困难、支出停不下来的问题,东印度公司也得面对。

那么,东印度公司的现金流究竟靠什么维持呢?答案有两点。

首先,就是本土的金融市场。东印度公司相对其它印度政权,最大的优势就是背靠英国本土,可以利用现代金融工具筹资,这一点可以说是降维打击。

问题在于,光靠金融市场也是不够的。东印度公司常年入不敷出,官员腐败严重,公司一而再再而三地乞求英国议会延长垄断许可期,本土的资本家可都看在眼里,如果长期来看赚不到钱,就不会有冤大头再来投资了。

要知道,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表哥荷兰东印度公司就是因为常年亏损,资不抵债,最后在1800年被迫宣布破产。

在当时的英国人眼里,东印度公司就像是现代的一家泡沫房地产公司,摊子铺得再大也是在亏钱,随时都有暴雷的风险。

幸好,英国东印度公司还有第二张牌,让它避开了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命运。这张牌就是中国。

作为古代世界人口最多、物产最丰富、手工业水平最高的两大地区,中国和印度两千多年来都是贵金属流动的终点。它们对外输出商品,而外界的商品却很难打动它们,外国商人在这里只能乖乖奉上金银,换取贸易的入场券。

早在古典时代,中国和印度强大的吸金能力就逼得罗马皇帝下令限制贵金属出口,而印度转瞬之间又开始吸收东南亚和中亚的金银。

到了早期现代,中国和印度又成了美洲金银的收割者,欧洲人在墨西哥、秘鲁和巴西找到的金银,最后全都汇聚到了亚洲。

对于后发的英国殖民者来说,中国和印度都高不可攀。但是幸好,他们可以让中国和印度彼此毁灭。

英国征服印度急需的白银,来自中国。而能够换取中国白银的商品,来自印度。

在1800年前,这种商品是印度的棉花。

18世纪时,中国对几乎所有欧洲商品都不感兴趣,但孟加拉的优质棉花得到了中国人的肯定,是唯一可以从中国套取白银的商品,而孟加拉正是东印度公司的大本营。

于是,在中国和英国本土的双重资助下,东印度公司勉强维持住了现金流。

特别是在19世纪末,欧洲本土进行拿破仑战争的同时,公司正在对印度的马拉塔和迈索尔两大强国作战。在短短几年当中,公司的负债翻了一番,但它还是打赢了战争,还在破产危机中幸存了下来。

到1820年,东印度公司已经打败了除旁遮普以外的所有强国,接替莫卧儿帝国再次实现了印度的大一统。然而,打江山容易坐江山难,这时候的东印度公司仍然常年负债,在财政危机面前疲于奔命。

当时不止一位英国官员评价说,一个小小的差错就可能断送公司的事业。东印度公司看上去随时都可能步莫卧儿帝国的后尘,瞬间走向崩溃。

就在这时,印度的土地奉上了救命的产品,而中国愿意为它送来成倍的白银。

鸦片战争就要来了。

中印如何相互毁灭

1840年,广州湾,英国的铁甲舰一连击穿了十八条中国的舢板帆船。

两年之后,中英两国签订《南京条约》,林则徐等人的禁烟努力至此化为泡影。而英国东印度公司终于得救,还得到了焕发新生的机会。

在过去几十年当中,公司凭借印度出产的鸦片,终于逆转了新航路开辟几百年来的贸易逆差,让中国的白银流到了外国人手里。

在19世纪的最初十年,中国国际贸易收支结算盈余约为2600万银元。1828-1836年间,这个数字变成了流出3800万元。这个魔术背后的道具就是鸦片。

东印度公司确立印度霸权的19世纪初,正是它最危险的时期。一边是欧洲拿破仑战争,另一边是拉丁美洲独立战争,两边都严重影响到公司的资金供应。

幸好,中国的白银支持依然坚挺,而且还在随鸦片贸易扩大急速膨胀。这些资金不仅帮助公司度过了危机,还帮它实现了进一步扩张。

在1820年代的英缅战争当中,公司艰难取胜,却又一次陷入破产边缘。同一时期,公司吞并了信德和旁遮普,又在阿富汗遭遇惨败。这一连串穷兵黩武的底气,就是中国人送来的白银。

有了钱,就有了腾挪的空间。克莱武时期的东印度公司只能投机冒险,康沃利斯和黑斯廷斯时期的公司只能走一步看一步,如今的公司已经有资本来改革莫卧儿时代的陈旧体系,打造一个现代的印度帝国了。

1857年,印度民族大起义爆发,这场牵涉全印三分之一人口的浩大起义在东印度公司的快速反应当中遭到镇压,花费高达5000万英镑。

大起义之后,英国正式结束东印度公司对印度的管制,把印度变为皇家殖民地。1876年,维多利亚女王加冕为印度女皇,英属印度帝国正式诞生。

19世纪英国人终于通过改革,在印度创建了现代化的财政体系,打破了历史魔咒。与此同时,印度修建起了一万多公里铁路,并且有了一支庞大的欧式军队。

在中国资助下彻底征服印度之后,英国就要转过头来收拾中国了。

第一次鸦片战争只是为了中国的墙上打开一道口子,保证白银不断流出。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的重要标志。到19世纪末,英国已经成为在华列强之首,也是当之无愧的亚洲霸主。

与此同时,印度军队驻扎在从亚丁湾到香港的广袤土地上,守护着英帝国的内湖印度洋。20世纪上半叶,数十万印度军人远赴中东和欧洲战场,参加世界大战。

印度因此被称为“帝国皇冠上的明珠”,英国海外殖民地的支柱。

而这个殖民地印度的缔造者,其实不只是英国,还有中国。而中国自己,也在19世纪的巨大碰撞中变成了半殖民地。

中国打败了印度,印度打败了中国,但胜利者只有一个,那就是赢了两次的英国。

殖民史由谁创造?

在这期视频的最后,我还是想和大家讨论一个问题,那就是殖民史是由谁创造的。

古代世界的两大经济体,中国和印度在一场贸易战中彼此摧毁,为英国称霸世界创造了条件。这是中国人或者印度人想要看到的吗?显然不是。

那么,这一切是出于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谋划吗?显然也不是。我前面已经说过,在鸦片战争之前,东印度公司只是一位走一步看一步的投机商人。在1700年之前,英国人更是从来没有幻想过征服印度。

然而,历史还是就这样发生了,中国帮助英国控制了印度,印度帮助英国打败了中国。

其实,在殖民史上,这样的故事绝非个案,而是普遍规律,欧洲殖民者几乎从来没有单独征服过任何地方。

在科尔特斯和阿尔瓦拉多进军墨西哥和危地马拉时,他们的几百名西班牙士兵身后跟着上万名特拉斯卡拉战士。如果没有印第安人的帮助,五月花号船员将活不过他们的第一个感恩节。

在圣保罗旗队探索巴西内陆时,他们靠被称为“马穆鲁克”的印欧混血儿做向导。在绕过好望角之后,达伽马前往印度的旅程全靠非洲水手导航。

离开了中国商人,荷属东印度和西属菲律宾根本无法运转。英属马来亚的几乎所有士兵都是亚洲人,入侵阿富汗和缅甸的英国军队大多是印度人。

欧洲殖民者最大的独创性贡献,就是开辟了大西洋航线。在世界的其它地方,他们必须依靠殖民地人民,走他们走过的道路,如果没有他们的力量,殖民者就办不成任何事情,遑论征服印度和中国。

这就是我常说的,“殖民地历史的创造者是殖民地人民,而非帝国的一厢情愿。”

问题在于,殖民地人民是怎么创造历史的。

有些人对“人民创造历史”的理解是庸俗的,他们误以为这句话的意思是,人民可以随心所欲地决定历史的进程。

然而这句话的内涵在于,任何有意识或者无意识的历史,都是由人民创造的。

做什么是一种行动,不做什么也是一种行动。反抗殖民是历史,容忍殖民也是一种历史。中国和印度人民共同造就了大英帝国,又为它带来毁灭。

这才是这场19世纪亚洲贸易战的真实面貌。没有预谋,也没有设计。中国人、印度人、英国人在各自无意识的行动当中,促成了资本主义结构向亚洲的传播,以及世界市场的形成。

香山的枫叶是红是绿,由不得乾隆。殖民地社会是生是死,也由不得东印度公司的大亨。

我是河畔的伯爵,感谢你聆听我的声音,我们下期视频再见。

本文标题: 1820:一场中印贸易战的起源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60747.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党史59 | 老蒋不讲武德!为什么日不落帝国的衰落促进美国崛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