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良崮战役为什么会被大书特书

发布时间: 2021-10-08 00:04:26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92

孟良崮战役为什么会输,输在谁的手里你好楼主,这个个问题你问对人了,孟良崮战役虽说是国军败了但是,不是败在一个军队和一个指挥上,而...

孟良崮战役为什么会被大书特书

孟良崮战役为什么会输,输在谁的手里

你好楼主,这个个问题你问对人了,孟良崮战役虽说是国军败了但是,不是败在一个军队和一个指挥上,而是败在了个人身上,其实孟良崮战役就决定在3个人手里一是被包围的74师,二是83师,三是25师,还有别的都没25师和83师74师近,里的太远短时间无法到达,而25时,和83师只要努力随时就可以成功,25师虽然很卖力,但是83师不卖力,虽然后来25式突破了共军防线但是,它也是和几个共军纵队在打仗也无法立足,只有83师从后面打过来使得解放军两面作战才能成功,但是83师师长李天霞就是不派大部队过去指派了一个连,所以使得74全军覆没,我认为这一仗错输都在李天霞,是他不去增援使得张灵甫全军覆没,和别人没关系,因为别的部队都里的较远,而且就算有一两个师军长不服气不去增援也影响不了大局,别的部队也会去增援的,因为:它们都离74师远一些。只有83师才能成定局,张灵甫的74师就不用说了他有实力的,坚持几天还是行的。就看增援部队如何。(希望采纳谢谢)
从根子上说,输在常公凯申手里……

张灵甫带了3万多人打孟良崮战役,为何3天就被灭了?

要我说的话张灵甫带了三万多人打孟良被团灭是因为张灵甫没有孟良会用兵,还有就是他的威望没有孟良高,所以说他会被灭。

还有就是这支王牌部队,是为什么被解放军的军队,硬生生是在这个地方被困了三天,并且在之后的日子里,还非常快的就被消灭掉的。之所以会发生这样的局面,其实跟老蒋是分不开的,毕竟在最初的时候,老蒋在中原进攻的时候,最后还是失败了,不甘心的他就派出了,整整十一支师差不多将近四十五万的大军,开始向山东发动了攻击。

还有就是那个时候在那个地方驻扎的华东野战军,在观察到国军气势汹汹之后,就根本不和他们硬打,很直接的就向临沂一带后退。但也正是因为这一动作,使得老蒋感觉华东野战军的实力很的低,为了快速将这支部队灭掉,好鼓舞士气,于是就派出张灵甫这个人,前去负责追击。之后就又派出李天霞和黄百韬的部队,开始一起前去作战,主要目的就是协助张灵甫,彻底将华东野战军给消灭掉。

还有就是就这样在之后的日子里,很快和他们的人有了很大的差距,使得粟裕在看这种情况之后,就决定要灭掉这个编74师。就这样非常快的使用了迂回分割的战术,把张灵甫彻底与援军打分散,并且逐渐开始准备围歼张灵甫。接着只有三万多人的张灵甫,由于行军比较着急,根本就没有太多的补给与粮食,再加上那时候包围他们的解放军,足足有二十七万人。所以就被灭了。

国民党史学家后来对这场战役进行了评估,主要是低估了对方的实力,觉得74师足够歼灭他们了,这是政府对敌情的不了解,最后做出了错误的判断,导致伤亡惨重,据说当时伤亡足足有一万五千人,政府的整编74师被彻底歼灭,这支部队一直都是骁勇善战的,可惜所有人都死在了孟良崮战役中,张灵甫师长也死在了战场上,跟参谋人员自杀了。

当时政府军没有了解到陈毅的意图,也是错误判断了陈毅德意图,他们以为陈毅已经撤出去了,其实根本就没有,而是从山间的秘密小道开展了行动,最后遭到了伏击,再说鲁中本来就是人家的地盘,你在人家的地盘上打仗能赢吗?根本就不能,无论是人力还是物力,都是比较充分的,所以孟良崮战役必输无疑。

再说当时政府军长途跋涉的还要沿路休息,人太多了,道路堵塞,行动缓慢,个别部队在遭到孤立,相互之间协调的也不是很好,空军、炮兵的协调作战能力太差了,坦克也用不了,路不行,用不上,而对方部队轻手利脚的,切断了他们的通讯设备,在把他们的救援队伍消灭,最后也就赢了。

总觉得他们输是必然的,张灵甫本来想着会有人去救援,可惜那么多人,那么多部队,根本就顾不上他们,本来不会输得这么惨,但是部队太散了,不统一,他们的部队是慵散的,对方的部队是完整无损的,最后3天就被灭了。

行军急,粮食与各种补给不能及时到位,同时又不善用兵,等等,失败是由很多因素造成的。
我觉得当时3天就被灭的原因是他们那时候已经弹尽粮绝,坚持不住。
因为当时他们已经弹尽粮绝了,能挺过三天也是不错了。

孟良崮战役为什么我军伤亡少于国军?

整编74师兵员素质不是极高吗?而且装备也远远高于解放军,那为什么解放军只伤亡12000多人而30000多人的74师被全歼?数据有水分吗?

我军是正义之师,有优良的指挥和群众的支持。

孟良崮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于1947年5月13日至16日由毛泽东指示,陈毅、粟裕指挥,在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东南孟良崮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进攻作战。



孟良崮战役是一场山地运动歼灭战,该战役全歼国民党“五大主力之首”的整编第74师,一举扭转了华东战局。



扩展资料:

意义

孟良崮战役基本粉碎了国民党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创造了我军在敌重兵集团密集并进的情况下,从其战线中央割歼进攻主力的范例。此役的胜利,不仅在心理上极大地震撼了国民党军队,也打乱了国民党军队在山东的重点攻击部署。



他们不得不对战役计划作新的调整。重新发起的攻势已没有了初期的强劲势头,又由于华东我军纷纷向内线出击,寻求决战的时机丧失,7月中旬,国民党军队在态势上已处不利之势,结束了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孟良崮战役中整编74 师这一“王牌”军被毁,沉重打击了国民党的嚣张气焰,鼓舞了人民解放军的士气,使我军由弱转强,使全国的军事、政治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是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的重要转折点,为刘邓大军挺进中原奠定了基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孟良崮战役





因为数字是解放军统计的。如果是真实的数字的话,敌我伤亡接近1:1是比较可能的
数据可能有水分,但不会相差太多,人家逃到山上重武器上不去,他们的前沿阵地,我们有重炮团能打到,后面又被断水,加上没有武器补给,你再牛一样死翘翘啊!所以伤亡比74师少也正常,但是不是只有2000多就不好说了!
主要是被围了,有再强的战斗力也施展不开。如果平地决斗,东野不损失几个纵队不可能啃掉74军,更不可能全歼74军。
因为这场战斗中共产党得军队是占领的有利地形。而国民党则是攻坚战,所以伤亡会很大

如何评价孟良崮战役呢?

深度剖析孟良崮战场的双方兵力对比,你会发现对偏师冒进的张灵甫来说,其实是个必死之局。许多军事爱好者被“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的口号给误导了,认为蒋军在战场上兵力似居绝对优势,诚大错特错也。

当顾祝同取代薛岳统一指挥徐州、郑州两个绥署作战之时,蒋军正规军兵力总共为24个整编师(或未完成整编的军)、60个整编旅约455000余人,这可是诺大的河南和山东战场上的全部兵力。

那么具体到深入鲁中山区寻求与华野决战的兵力呢?是汤恩伯第一兵团、王敬久第二兵团和欧震第三兵团的17个整编师,粗略计算一下,大致占顾祝同所有机动兵力的70%约33万人。需要注意一点,蒋军的整编师除整74师、整11师这样的精锐嫡系能超过30000人外,大多数整编师不过20000余人。顾总司令唯一聊以自慰的,是这三个兵团中囊括了“五大主力”之三(整74、整11、第5军)以及整25师、桂系第7军等精锐王牌,战斗力确实甲等。

而华东野战军刚刚取得了莱芜战役的大捷,缴获武器以及改造俘虏甚多,期间还升格了地方部队11个团编入野战军,因此在鲁中山区待机的有整整十个纵队(九个野战纵队和一个特种兵纵队)。华野主力纵队平均有多少人马呢?根据粟裕发往西柏坡准备分兵行动的电文,第2、第7、第8纵队实有兵力82000余人,平均每纵27000人以上,你再注意,这三个纵队可不是华野的头等主力,第1、第4、第6、第9等纵队均超过30000人。

换句话说,在1947年5月的孟良崮战场上,是蒋军33万余人进攻华野27万人,兵力对比只有1:1.22,差距并非很大。战役打响后,除去被华野包围的整74师,顾祝同就近能够调动的所有部队,也只有十个整编师的援兵,其中整11师、第5军等部队的距离可是不近,什么概念呢?具体到第一线的作战部队,只是蒋军不足30万人攻击华野主力,什么反包围,什么中心开花,通通是扯淡,因为蒋军总兵力根本不具备明显优势。

这也就是顾祝同命令三个兵团必须“密集靠拢、加强维系、稳扎稳打,逐步推进”的原因,他心里有数,蒋军只有聚在一起兵力上才稍有优势,一旦分散必遭华野割裂从而各个击破。然而汤恩伯在侦知华野总部的位置之后,不顾陆军总司令的战前部署,不管另外两个兵团的推进速度,试图以本部的八个整编师就跟华野摊牌,简直是自寻死路,他20万人能吃掉粟裕的27万大军?

尤其是决战位置对蒋军更为不利,孟良崮位于沂蒙山老区,华野的群众基础非常之好,机动穿插时保密性特强,而蒋军不仅重装备在山区行动受限,其情报工作也陷于瘫痪,这可是山东八路军的老根据地。所以说,粟裕按照西柏坡“第一不要性急,第二不要分兵,只要主力在手,总有歼敌机会”的指示,根本不会避战,而是必会寻歼敌人一路,本来这第一榔头准备砸向敌右翼的桂系第7军和整编第48师。

如何评价孟良崮战役?

深度剖析孟良崮战场的双方兵力对比,你会发现对偏师冒进的张灵甫来说,其实是个必死之局。许多军事爱好者被“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的口号给误导了,认为蒋军在战场上兵力似居绝对优势,诚大错特错也。当顾祝同取代薛岳统一指挥徐州、郑州两个绥署作战之时,蒋军正规军兵力总共为24个整编师(或未完成整编的军)、60个整编旅约455000余人,这可是诺大的河南和山东战场上的全部兵力。


那么具体到深入鲁中山区寻求与华野决战的兵力呢?是汤恩伯第一兵团、王敬久第二兵团和欧震第三兵团的17个整编师,粗略计算一下,大致占顾祝同所有机动兵力的70%约33万人。需要注意一点,蒋军的整编师除整74师、整11师这样的精锐嫡系能超过30000人外,大多数整编师不过20000余人。顾总司令唯一聊以自慰的,是这三个兵团中囊括了“五大主力”之三(整74、整11、第5军)以及整25师、桂系第7军等精锐王牌,战斗力确实甲等。



而华东野战军刚刚取得了莱芜战役的大捷,缴获武器以及改造俘虏甚多,期间还升格了地方部队11个团编入野战军,因此在鲁中山区待机的有整整十个纵队(九个野战纵队和一个特种兵纵队)。华野主力纵队平均有多少人马呢?根据粟裕发往西柏坡准备分兵行动的电文,第2、第7、第8纵队实有兵力82000余人,平均每纵27000人以上,你再注意,这三个纵队可不是华野的头等主力,第1、第4、第6、第9等纵队均超过30000人。

换句话说,在1947年5月的孟良崮战场上,是蒋军33万余人进攻华野27万人,兵力对比只有1:1.22,差距并非很大。战役打响后,除去被华野包围的整74师,顾祝同就近能够调动的所有部队,也只有十个整编师的援兵,其中整11师、第5军等部队的距离可是不近,什么概念呢?具体到第一线的作战部队,只是蒋军不足30万人攻击华野主力,什么反包围,什么中心开花,通通是扯淡,因为蒋军总兵力根本不具备明显优势。

这也就是顾祝同命令三个兵团必须“密集靠拢、加强维系、稳扎稳打,逐步推进”的原因,他心里有数,蒋军只有聚在一起兵力上才稍有优势,一旦分散必遭华野割裂从而各个击破。然而汤恩伯在侦知华野总部的位置之后,不顾陆军总司令的战前部署,不管另外两个兵团的推进速度,试图以本部的八个整编师就跟华野摊牌,简直是自寻死路,他20万人能吃掉粟裕的27万大军?

尤其是决战位置对蒋军更为不利,孟良崮位于沂蒙山老区,华野的群众基础非常之好,机动穿插时保密性特强,而蒋军不仅重装备在山区行动受限,其情报工作也陷于瘫痪,这可是山东八路军的老根据地。所以说,粟裕按照西柏坡“第一不要性急,第二不要分兵,只要主力在手,总有歼敌机会”的指示,根本不会避战,而是必会寻歼敌人一路,本来这第一榔头准备砸向敌右翼的桂系第7军和整编第48师。

结果就是张灵甫贸然实施“中央突破”,甩开左右整25师、整83师的掩护直奔坦埠,于5月11日与华野9纵发生交火,而粟裕根据得到的内线情报,完全掌握了汤恩伯兵团八个整编师所处的位置,更了然冒头的整74师与其他友邻部队已经拉开了一到两天的行程(山区行动困难),并且该敌正好撞在了华野大军集结的正面,对如此送上门来的猪头,不打你打谁啊?数月来苦寻之战机,得来全不费工夫。

整74师与华野9纵的前哨战,发生在孟良崮山地的西麓,许多军事爱好者战后认为,如果张灵甫不是抛弃重武器上山,可能免于被歼的命运,更是大谬。根据攻击孟良崮总指挥1纵司令员叶飞的回忆:“整74师上山倒出乎粟裕的预料,干扰了野司的原定部署,张灵甫因此多撑了两天,否则按原定计划,华野将处于运动中没有防御阵地的整74师压在孟良崮以北的山谷中切割,居高临下冲击围歼,最多不会超过5小时便可结束战斗”!

最终形成的战场态势,是华野以五个纵队15万人围歼张灵甫,不低于12万人的其他四个纵队阻击敌援,而最近之敌李天霞整83师和黄百韬整25师加一起不过50000余人,桂军并不积极,而从新泰和莱芜赶来的整11师和第5军根本来不及迅速投入战斗,除非张灵甫能够坚持五天以上,否则必然全军覆灭。事实是,华野从5月14日发起进攻,至5月16日18时冲上孟良崮,仅仅用了两天多时间,张灵甫和整74师的覆亡,完全在情理之中。

即便蒋军增援部队的十个整编师全部到达战场,在兵力上也不占多少优势,华野至多撤围放掉张灵甫一马,全身而退毫无悬念。而蒋军战术协同的糟糕、“友军有难、不动如山”的顽疾、以及张灵甫的狂妄自大,都使孟良崮战役的结局没有大的悬念。华野以12000人伤亡的代价,全歼“五大主力”之首的整74师及整83师一个团,然后在大雨中押着俘虏顺利转入外线休整。

这个仗林彪肯定是不会打的,毕竟还是有点行险,这恐怕也是林粟两位首长用兵之区别,“善打神仙仗”不是随便说说的。所以结论并不复杂,即由于蒋军在山东战场分路出击和需要多方封锁,其一线战斗兵力反而不占多大优势,而各派系各兵团又不能有效协同,打败仗毫无意外,更是粟裕敢于在敌阵中猛虎掏心的理由。

孟良崮战役胜利结束后,西柏坡的贺电原文是:“歼灭74师,付出代价较多,但意义极大”!

关于孟良崮战役我还是比较了解的,因为它就发生在我们山东而且离着我的老家不是很远。我的老家在山东淄博太河镇。而此次战役正式发生在临沂,相距不足三百多公里。听父辈们讲我的一个舅姥爷就是在孟良崮战役中牺牲的。他叫王世汉,一名老革命战士。

孟良崮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于1947年5月在山东省蒙阴县东南孟良崮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进攻作战。

关于孟良崮战役据临沂行署出版办公室编的《孟良崮战役资料选》资料显示,孟良崮战役中,解放军牺牲约2043人、负伤约9300人、其它减员约846人,合计12189人。

孟良崮战役基本粉碎了国民党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创造了我军在敌重兵集团密集并进的情况下,从其战线中央割歼进攻主力的范例。此役的胜利,不仅在心理上极大地震撼了国民党军队,也打乱了国民党军队在山东的重点攻击部署。他们不得不对战役计划作新的调整。重新发起的攻势已没有了初期的强劲势头,又由于华东我军纷纷向内线出击,寻求决战的时机丧失,7月中旬,国民党军队在态势上已处不利之势,结束了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孟良崮战役中整编74 师这一"王牌"军被毁,沉重打击了国民党的嚣张气焰,鼓舞了人民解放军的士气,使我军由弱转强,使全国的军事、政治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是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的重要转折点,为刘邓大军挺进中原奠定了基础。奠定了国民党在解放战争中败局的基础。

孟良崮战役对于解放战争全局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我们更应该铭记那些在战争中牺牲了的英烈,是他们的无畏牺牲才有了今天的和平安定!

我觉得孟良崮战役很惨烈,不管是敌我双方,都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所以我们要珍爱和平
当时有一种迷信,认为国军第一王牌整编七十四师既便集华野全军也未必能吃下。孟良崮战役以后,这种迷信被打破,对国军的自信和士气是沉重的打击。
这样国民党军队的一等主力军被全歼灭了!别的国民党军队再要跟华野对阵,那胜算的可能几乎是没有了😔就看谁死的更惨烈一些!
本文标题: 孟良崮战役为什么会被大书特书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58748.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宰相制与内阁制的比较和氏璧出世,世人怎么能承认他是真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