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汉景帝没有杀晁错 七国之乱可以平定吗 削蕃策可以真正实行吗

发布时间: 2021-09-10 22:58:17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96

汉景帝为什么能平定七国之乱,建文帝却摆不平靖难之役?诸侯权力过大是我国历朝历代帝王都比较担心的一个问题,所以历朝历代的帝王也都进...

如果汉景帝没有杀晁错 七国之乱可以平定吗 削蕃策可以真正实行吗

汉景帝为什么能平定七国之乱,建文帝却摆不平靖难之役?

诸侯权力过大是我国历朝历代帝王都比较担心的一个问题,所以历朝历代的帝王也都进行了相对应的削蕃措施。这些削蕃措施处理得当的话,有利于国家的稳定,如果不得当的话就加快了国家的消亡。我们拿汉朝的汉景帝与明朝的建文帝相比较,汉景帝之所以可以平定诸侯,是因为国家有用的人才。而建文帝之所以失败,是因为朱元璋在位之时大肆屠杀官员,导致能用的人很少。

一、平定七国

汉景帝虽然在没有称帝之前比较贪图享乐,但好在当了帝王之后知道如何治理国家。因为汉景帝在还是太子的时候因为下棋输了而生气误杀了刘濞的儿子,长大后他一直对这件事非常后悔,也有预感到刘濞会起兵造反。于是他接受了晁错的削蕃政策,先从几个诸侯小国开始处理,而刘濞苦于没有谋反的理由,只能被迫割地。后来他打着处死晁错的理由谋反。不过好在国内有周亚夫带领精兵平定了谋反。

二、朱棣篡位

建文帝上位之后同样也开始处理诸侯国的势力。但是因为他听从了黄子澄所说的先从其它诸侯国下手,所以在他处理其他诸侯国的五年时间里,朱棣表面装疯卖傻,暗地里却在扩充军事力量,此后朱棣以诛杀黄子澄的名义谋反,这就是后面所说的靖难之役。建文帝非常慌乱,但是因为朱元璋在位期间大肆屠杀朝中的大臣,导致可以用的能人比较少。再加上建文帝识人不淑,所以被朱棣成功篡位。

三、削蕃反思

汉景帝和建文帝两种不同的削蕃措施,一个导致国家长治久安,另一个则导致国家被篡位。究其原因就是汉景帝懂得循序渐进并有效的利用国家的人才。并没有一开始就表现得大张旗鼓,而是采取慢慢来的态度。而且文帝不懂得擒贼先擒王的道理,如果他在朱棣羽翼未满的情况下就处理掉朱棣,说不定就不会被篡位。

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以后,为何不趁机废除藩王以绝后患?

刘邦建国之后,在郡县制的基础上实行郡国并行制。刘邦的郡国并行制在大汉初建期确实起到了拱卫刘家天下的作用。刘姓汉家天下在中央和各个同姓诸侯国的共同努力下,迅速确立了在全国的统治。同姓诸侯王将汉廷中央无法直接控制的区域,快速融合到大汉江山范围之内。吕后去世之后,同姓诸侯王在平定诸吕叛乱时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同姓诸侯王,大汉很难渡过诸吕叛乱这道难关。


随着时间推移,之前相对年幼的诸侯王逐渐长大,各个诸侯王的实力也逐渐增强,与此同时诸侯王和汉朝皇帝的血缘关系也逐渐疏远。诸侯王与汉廷中央的矛盾也越来越大,以至于双方最终刀兵相向。公元前154年,以吴王刘濞为首的七国发动叛乱,史称之为吴楚七国之乱。汉景帝仅用三个多月时间便平定了叛乱。

吴楚七国之乱被平定之后,叛乱七国大多被汉景帝废除。但是其他未参加叛乱诸侯国基本上得以保存。汉景帝趁着平定七国之乱的有利形势,趁机削弱诸侯王的实力。汉景帝将诸侯国的一些支郡、边郡等收归中央。汉景帝趁机取消了诸侯国王任免本封国官吏的权力,同时也取消诸侯国征收赋税的权力,诸侯国的国王不得继续治理封国,封国的管理大权归朝廷任命的官员负责。汉景帝为了限制诸侯王的权力,还改革诸侯王国的官制,比如改王国丞相为相、裁去王国御史大夫等。经过汉景帝的改革,诸侯国王不能参与政事和治国,只能享受诸侯国的租税。


汉景帝只是采取一系列措施削弱诸侯国,并没有一举消灭诸侯王国。为什么汉景帝没有趁机废除各个藩王,以绝后患呢?

汉景帝能够快速平定吴楚七国之乱,不光因为汉景帝运筹帷幄,也不光因为周亚夫卓越的军事才华,还因为各个诸侯国的努力。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时,梁孝王刘武和梁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史称:“吴楚破,而梁所破杀虏略与汉中分”。除了梁国之外,其他诸侯国有的保持中立,有的参与平叛。未参与叛乱的诸侯国,要么无过、要么有功。对于那些参与平叛诸侯国,得不到好处也就算了,总不能连自己的王国都保不住吧。汉景帝如果趁机铲除全部诸侯王,难免给人过河拆桥的感觉。


吴楚七国之乱虽然被平定,诸侯王国尾大不掉的局面基本上得到了解决。但是汉廷中央的权力还没有大到彻底消灭诸侯王国的地步。汉景帝一举彻底消灭诸侯王国的条件还不成熟,如果汉景帝贸然全部废除诸侯王国的话,极有可能造成新的混乱。当时最大的诸侯国梁国在战争中展现的实力也让汉景帝敬畏三分。如果要是把其他诸侯国逼得狗急跳墙,梁国等诸侯国联合起来再一次对抗汉景帝的话,也够汉景帝喝一壶。所以对于汉景帝来说最好的选择是削弱诸侯王的实力,最大限度地减少削藩的阻力。

吴楚七国之乱被平定之后,悬在汉景帝头上的一把利剑也被拿下。郡国并行制度带来的负面影响基本上解除。地方同姓诸侯王国对中央的威胁也基本上解除,中央集权得到了巩固和加强。吴楚七国之乱后,诸侯王国虽然依然存在,但是已经失去了政治权力,诸侯王国的地位已经和一般郡县无异。诸侯王国彻底失去了与中央对抗的基础。汉景帝没有必要再节外生枝,将诸侯王国全部废除。


汉景帝和晁错推行削藩策的根本目的是消除诸侯王国对中央集权的威胁,而不是彻底废除诸侯国。分封同姓诸侯国是刘邦定下的祖制,虽然这项祖制有一定问题,但是也产生了积极效果。只要进行适当改革,这项祖制还是能够继续发挥积极作用。汉景帝作为一代明君,总的说来奉行的还是黄老无为思想,他自然也不会轻易废除刘邦定下的祖制。当时朝堂之上大多数人都是无为而治的遵循者,汉景帝若想彻底废除分封制度,势必会遭到了朝堂大臣反对。汉景帝为了顾及各方面影响,也不会轻易废除诸侯国。

汉景帝本人认同削藩策,但是却也认同分封制度。汉景帝削藩削的是高祖时代的藩王或者文帝时代的藩王,他并不排斥自己的子孙后代成为新藩王。平定七国之乱后,汉景帝陆陆续续分封自己的儿子们为新诸侯王。汉景帝废除旧藩王的同时,也分封出一批新藩王。汉景帝有十四个儿子,出于私心他也想自己的儿子要么成为皇帝、要么成为诸侯王。如果汉景帝一举废除分封制度,自己的儿子除了一个继承皇位之外,其余儿子都将是布衣。汉景帝没有那么“伟大”,出于对自己儿子的私心,他也不会废除分封制度。


刘邦实行分封制的另一个原因是可以平衡权力之间的关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达到权力制衡。正是由于权力制衡,所以吕后去世之后,功臣集团和刘氏宗亲才能联合起来铲除吕氏力量。如果没有同姓诸侯王的权力制衡,有可能刘姓江山真的要变成吕姓天下或者刘吕共治。七国之乱被平定之后,汉朝中央暂时占据了优势地位,中央和地方,以及其他各支政治力量形成了新的平衡。如果汉景帝趁机废除所有藩王,那么地方上形成的平衡便有可能被打破,反而不利于地方的政治生态平衡。如果藩王都被废除的话,刘氏宗族的力量也会被大大削弱,刘氏宗族对朝臣的牵制力也会大大减弱。比如平定七国之乱中周亚夫的威望和势力大大增加,汉景帝则需要梁孝王刘武牵制周亚夫。汉景帝同时也利用周亚夫等人牵制梁孝王刘武。


夏禹死后,继承他大位的不是“精心挑选”的伯益,而是儿子夏启。夏启成为君主之后,标志着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小康之世取代了大同之世,家天下取代了共天下。从此古代历史进入了家天下社会。从夏朝到汉朝经过了两千多年,家天下的影响已经非常深刻。刘邦建立的汉朝本身也是一个家天下的封建王朝,刘邦分封同姓诸侯王很大因素是受到家天下思想的影响。汉景帝做为汉朝皇帝,自然也深受家天下思想的影响。家天下不仅仅包括皇位世袭,分封其他小宗也是重要体现。

综合多方面原因,汉景帝并没有借助平定吴楚七国之乱的余威,趁机取消藩王。不仅汉景帝没有彻底废除藩王,后来的汉武帝也没有废除藩王。此后的封建王朝,也基本上都保留藩王制度,只不过有的朝代藩王的实力较强,有的朝代藩王实力较弱。

汉景帝明知道杀了晁错,也不能阻止七国之乱,为何还要杀他?

为何还要杀他?

确实没有错,汉景帝就算是杀死了建议削藩的晁错。7个国家的叛乱也不会停下脚步,这一点汉景帝在杀掉晁错之前,他就已经知道是这个结果了,可是他依然还是杀了晁错。而且还是用腰斩这种残酷的刑罚来杀了他,那么汉景帝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汉景帝杀晁错依旧不能改变和阻止七个国家的叛乱,这其实是当时大家普遍的看法,有人可能会说不对呀,当时不是有一些人在积极的怂恿汉景帝杀晁错吗?不是他们觉得杀了晁错就可以阻止七国之乱吗?其实那些人之所以建议杀掉晁错。他们的目的是想上位,也就是说取代晁错成为朝廷中有权力的人。

所以说,这一点原因汉景帝心里是很明白的,再来看一下为什么说汉景帝明白杀掉晁错也不能够阻止七国之乱。任何情况下,吴王都不会停止造反。吴王准备造反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他也绝对不会无功而返,更不会束手就擒。汉景帝还是太子的时候,就打死了吴王的儿子,吴王从此之后就有了造反之心。

也就是说,不管汉景帝会不会采纳晁错的意见,进行削藩,吴王都是会造反的,只不过汉景帝的削藩推了他一把而已。任何情况下,汉景帝都不会停止削藩,是因为他明白藩王对于中央政权的威胁是很大的,如果停止了这个行为,那么这个国家就可能重新的陷入四分五裂,削藩这样的工作是从刘邦就开始做起来的,刘邦是不可能实现完全的削藩,但是到了这里,是不可能停止的。晁错就是汉景帝手中的一个棋子而已。

因为七国之乱的借口就是清君侧。杀了晁错,如果七王还不收兵,就是谋反,出兵镇压更加名正言顺。
当时的七国之乱,用的借口是清君侧。汉景帝将晁错杀了之后,吴王刘濞等仍没有停止造反,说明他们的目的并非清君侧而已,这样汉景帝就有借口反击。
因为晁错是汉景帝很信任的人,而七国正式晁错当借口要清理君王身边的蛀虫,汉景帝只有杀了晁错断了他们的借口,才能有力的反击他们。
吴王打着除掉晁错,清君侧的名义发兵,汉景帝杀了晁错,让吴王师出无名,变成实打实的造反。

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以后,为何不趁机废除藩王以绝后患呢?

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以后,没有趁机废除藩王以绝后患,而是重新册封了一些新的藩王,主要有这么四个原因。

其一、君无戏言,平叛过程中,汉景帝已经承若不再削藩

吴楚七国叛乱后,晁错认为袁盎收受吴王刘濞的恩惠,可能知道吴王的预谋,就与下属丞史商议如何打击袁盎。

袁盎得知消息后,非常恐惧,连夜求见窦婴,请求面见景帝,以便当着皇帝的面,提出平叛的最佳对策。

窦婴禀告汉景帝,汉景帝居然很快就召见了袁盎。袁盎进宫后,发现晁错也在场,就请求景帝屏退左右,当然也包括晁错。

晁错退出去以后,袁盎就献策说:“吴楚叛乱之目的,无非就是想杀了晁错,并想要恢复原来的封地而已,只要斩了晁错,赦免吴楚七国诸侯的叛乱罪行,并恢复他们原来的封地,就可以兵不血刃的消除叛乱。”

汉景帝思来想去,最后居然采纳了袁盎的建议,也就是说朝廷愿意停止削藩。

其二、要知道平定叛乱,真的不是单独靠朝廷的军队,其中还拉拢和利用了很多藩王

比如梁王刘武的军队,就是平定七国之乱的主力部队。

吴楚联军向东挺进,行至梁国,也就是现在的河南商丘,遭到了汉景帝之弟,梁王刘武的顽强抵抗,吴楚联军并力攻城,攻下梁国南面的棘壁,梁王刘武因此向朝廷告急。

周亚夫认为吴楚联军兵强马壮,正面决战可能难以取胜,向汉景帝献策,打算用梁王军队拖住吴、楚主力,寻机切断叛军粮草补给,然后伺机击溃叛军,汉景帝同意了周亚夫的作战计划。

于是,周亚夫绕道进军,走蓝田、出武关,迅速到达了洛阳。

吴楚联军拼命的进攻梁国,梁国非常危险,最后,梁王居然亲自写信给哥哥汉景帝,请求援兵。


表面上,汉景帝下诏要周亚夫进兵增援,事实上,“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周亚夫最终不为所动。

梁王只能拼老本了,他任命韩安国与张羽为将军,拼死抵御叛军,造成吴楚联军重大伤亡,梁王的军队也损失惨重,总之,周亚夫是坐山观虎斗,等待最好的作战机会。

可见,平定叛乱,真的不是单独靠朝廷的军队,其中还拉拢和利用了很多藩王,特别是梁王的军队成为平叛的三大主力之一。

因为不能。汉景帝平定齐国,已经伤筋动骨,如果趁机废除藩王,其他藩王会一起造反,他的统治就会不稳。
因为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主力军都是藩王的军队。所以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以后,根本不会废除藩王,只能够慢慢以后解决问题。
因为那个时候的藩王还是有很多的,加上这个时候中央王朝损失也比较大,没有直接消灭其他国家的能力。
本文标题: 如果汉景帝没有杀晁错 七国之乱可以平定吗 削蕃策可以真正实行吗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55896.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建国后,因转业到其它工作岗位,而错失军衔的将领都有谁?府兵制是那些时代的必然选择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