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知名的(被)殉死或殉葬的人

发布时间: 2021-08-09 02:03:10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96

历史上被车裂的名人有哪些,其中一人被车裂后,让上千人都受其牵连?历史上被车裂的名人有商鞅、苏秦、李存孝等,要说牵连最广的当属吴起...

历史上有哪些知名的(被)殉死或殉葬的人

历史上被车裂的名人有哪些,其中一人被车裂后,让上千人都受其牵连?

历史上被车裂的名人有商鞅、苏秦、李存孝等,要说牵连最广的当属吴起了,自己被车裂了,还牵连了上千人给她陪葬。

吴起是战国时期楚国的一位改革先锋,同时也是兵家的代表人物。楚悼王统治的前期,权贵吏治腐败,国内经济形势一片萧条,四外强敌环伺,韩、赵、魏对北方虎视眈眈。

现状可谓是内忧外患齐至,改革已经迫在眉睫,楚悼王启用吴起,他先取消贵族旁支特权,收回无功后代的爵位,迁走没落贵族。

随后大刀阔斧进行精兵简政,大批裁剪冗余官员,削减官员俸禄,省下来的钱用到了刀刃上,进行军队建设。同时强调吏治清明,做到公正公开公平。

吴起的这些做法极大地提升了楚国的综合国力,经济指标和军队战斗力蹭蹭的往上涨,随之楚国的版图也不断扩大,顺带击败了魏国。

但是吴起这么干也几乎把权贵和高官得罪全了,被剥削过的贵族无不对他咬牙切齿、恨之入骨。楚悼王在世的时候还可以罩得住他,周安王二十一年,楚悼王撒手人寰,楚国贵族势力找准时机发动叛乱,那场面真是有仇的报仇,有怨的报怨,冲进皇宫就要将吴起就地正法。

这时候楚悼王尸骨未寒,还没下葬,吴起没有了主心骨,抱着先王的尸体痛哭流涕,大喊天地不公,而这帮贵族也是杀红了眼,管他三七二十一,先来一记万箭齐发,一代改革家吴起陨落。

值得一提的是,刀剑无眼,楚悼王死后也没得安生,一起吃下了这记万箭齐发。按当时楚国“宪法”,损坏王尸乃大不敬,当杀无赦,这一下就牵连了七十多家被满门抄斩,株连三代,差不多死了一千多人。大家恨不过,将吴起的尸体行车裂之法以平心中愤恨。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被车列的人有商鞅,吴起,嫪毐,吴起被杀后来被平反,然后有70个家族的人受牵连上千个人被杀 给吴起殉葬。
《五代史》李存孝(唐末)、《汉书》彭越(汉初)、商殃(秦)、张廷范(唐末)、陈胜都将宋留、汉末农历起义的马元义,还有苏秦、嫪毐、赵高、吴起(此上四人是死后被车裂的),牵连上千人的是缪毒。
历史上被车裂的名人有商鞅,苏秦,吴起。嫪毐。吴起虽然死后尸体被受到了车裂。但是也有70多家被灭族,一共牵扯到上千人。

君主驾崩后,都有哪些人需要陪葬?

封建社会给皇帝陪葬的制度各朝各皇不一,多以器物代替,殉葬者为嫔妃、宫女、太监,御医不殉葬。

殉葬是指以器物、牲畜或人与佣同死者葬入墓穴,以保证死者亡魂的冥福。以人殉葬是古代丧葬常有的习俗,而殉葬与陪葬不同之处在于,它是以某种手段使活人非正常死亡后以葬于墓中,有自愿或强迫两种形式。

殉葬有的是死者的妻妾、侍仆被随同埋葬,也有用俑、财物、器具等随葬,他们死后会把生前享用的一切,包括美妻艳妾都送到坟墓中去。

龙山文化时期(约五千年以前)就出现人殉,商朝男女贵族墓葬有大量的人殉,可没有夫妻合葬、妻妇殉夫的现象。殉葬制度是指强迫或鼓励殉葬的制度,往往成为奴隶制或封建王朝压迫百姓的手段。

扩展资料:

英宗废除殉葬

在明朝皇帝之中,英宗朱祁镇是公认的没有建树的皇帝。他是明宣宗朱瞻基的长子,九岁登基,短短38年的生命之中,经历了被也先掳去的“土木之变”,两次当皇帝,一次当太上皇,一生都受制于人。

当景泰帝去世时,他还安排了给他殉葬的嫔妃,似乎也没有要取消殉葬的意思。可到自己临终时,却作出这样一个决定,这跟周宪王朱有炖有一定的关系。

周宪王朱有炖是太祖第五子朱橚之子,死于正统四年,死时没有孩子。他死之前,通过某种途径向英宗表达了死后丧事从俭、不需要殉葬的意思。英宗对此事非常重视。

朱有炖死后,英宗亲自下旨给其弟朱有爝,说起这段往事,并嘱咐他“妃夫人以下不必从死。年少有父母者遣归。”可惜的是,诏书下得迟了,朱有爝已经按照定制,命令哥哥的“妃巩氏、夫人施氏、欧氏、陈氏、张氏、韩氏、李氏皆殉死”了。英宗无奈,只能表彰她们的“贞烈”、“贞顺”。

大概是受了此事的影响,1464年2月22日,明英宗临终时作出了一个决定:从他开始,废除这种制度。他的继任皇帝宪宗在临终前也再一次强调不要殉葬,以表达对先帝决定的尊重。两代皇帝的坚持执行,终于给明初以来的人殉制度画上了句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殉葬

  1、封建社会给皇帝陪葬的制度各朝各皇不一,多以器物代替,殉葬者为嫔妃、宫女、太监,御医不殉葬。
  2、殉葬又称陪葬,是指以器物、牲畜甚至活人陪同死者葬入墓穴,以保证死者亡魂的冥福。以活人陪葬,是古代丧葬常有的习俗。有的是死者的妻妾、侍仆被随同埋葬,也有用俑、财物、器具等随葬。龙山文化时期(约五千年以前)就出现人殉,商朝男女贵族墓葬有大量的人殉,但没有夫妻合葬、妻妇殉夫的现象。
  用活人殉葬,是中国古代一项残忍野蛮的制度,秦汉以后有所收敛,往往代之以木俑、陶俑。秦汉以后就很少有人殉葬了。但根据有关野史记载,到明代,人殉之风死灰复燃,朱元璋首开恶例。朱元璋死后曾有很多妃嫔殉葬,葬在哪里却是未解之谜。
  1435年,明宣宗(朱瞻基)病死,以40多名妃嫔殉葬,这些妃嫔当中,有不少还为朱元璋生育过子女。刘维才告诉记者,明代的殉葬制比秦汉以前的殉葬多了一层欺骗色彩。对于被殉葬的妃嫔宫女,朝廷从精神物质上给予褒奖。明孝陵的殉葬妃嫔,都得到了在孝陵殿内设置的一个“龛”,供后人祭祀。殉葬在其它国家的古代也有存在。
封建时代以后,很少有活人陪葬了,即使是皇帝生前宠爱的人。唐太宗死的时候曾经有很多人要求陪葬,高宗不准,史书上所说的陪葬昭陵是他们死了以后埋在昭陵。
各个朝代不一样的,比如秦穆公死了,除了老婆之外,连大臣车家三良也陪葬了。再早夏商两代有很多奴隶陪葬。越到后面,越少用活人陪葬的,用俑代替了。
始皇以来,真人陪葬好象很少了吧,在这之前,王生前喜欢的人和物都有可能陪葬,当然有手段的人或许可以逃过一劫

哪些朝代有活人殉葬?哪些朝代又没有?

哪些朝代有活人殉葬?哪些朝代又没有?rn秦汉应该是有的吧!听说有些朝代的 有些皇帝又用活人殉葬,而有些皇帝又没有用。请详细的讲一下

活人殉葬的朝代有:商代、周代、秦代、宋代、明代、清朝努尔哈赤和顺治时代。

没有活人殉葬的朝代有:汉代、唐代。

殉葬制度,用活人殉葬是奴隶社会的一种非常残酷的制度。殉葬人有活埋的,也有被杀或自杀后陪葬。

汉、唐两朝皇陵的重要特点不是以人殉葬而是陪葬制度,即在皇陵附近让皇亲国戚和达官显宦死后陪葬皇陵。

扩展资料:

殉葬制度朝代介绍:

商代

商人相信人死以后,灵魂生活在另一个世界里,墓葬是墓主在另一个世界的居所,一切按照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的礼制办事。奴隶主贵族死后,都用奴隶为之殉葬,以供其死后奴役驱使。在河南安阳发掘的奴隶主墓葬中,一般都有几个、几十个人殉葬有的大墓中,有二、三百人殉葬。

有的骨架旁放着刀剑,是武士奴隶;有的骨架旁摆著车马,是驾车奴隶。有的骨架残存有狗骨,是养狗奴隶,有的骨架旁没有头骨,头骨在另一边,是被杀后殉葬的奴隶。有的骨架上手骨还被反绑在背后,并有明显的挣扎痕迹,是被活埋殉葬的奴隶。

周代

商以后,周、春秋、战国、秦朝皆有殉葬习俗,《墨子·节葬》篇说:天子杀殉,多者数百,寡者数十,将军大夫杀殉,多者数十,寡者数人。墨子说的是春秋战国时期。

《西京杂记》载:幽王冢甚高壮,羡门既开,皆是石垩。拨除丈余,乃得云母,深尺余,见百余尸,纵横相枕藉,皆不朽。

唯一男子,余皆女子,或坐或卧,亦犹有立者,衣服形色,不异生人。唯一男子应是幽王,百余女子应是殉葬的宫婢、妃妾。 

秦代

秦国用活人殉葬始于秦武公,《史记·秦本纪》载:武公卒,葬雍阳。初以人从死,从死者六十六人。秦穆公死后用人殉葬的数目更大,据《史记·秦本纪》记载:三十九年,缪公卒,葬雍,从死者百七十七人。

秦之良臣子车氏三人名曰奄息、仲行、针虎亦在从死之中。秦人哀之,为作歌《黄鸟》之诗。陕西凤翔发掘秦景公墓,发现有一百多位殉葬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殉葬制度

活人殉葬的朝代有:商朝、周朝、秦朝、明朝、清朝。

没有活人殉葬的朝代有:汉朝、唐朝、宋朝。

人殉是古代葬礼中以活人陪葬的陋俗,是阶级对抗的产物,也是一种残忍而野蛮的宗教行为,每次殉多少人,并无具体执行标准,它出现于原始社会末期,盛行于奴隶制时代。 

1、兴盛时期(先秦)

国家产生以后,人殉不但没有停止,反而变本加厉。通常认为夏是中国国家文化的开端,二里头文化的人殉证明夏代有人殉。不过,人殉最兴盛的时代当是商周时期。

据考古发掘,商代贵族大墓中都有殉人。在安阳武官村殷墟工陵区内,已发掘的十几座大墓中被生殉、杀殉的多达五千余人。

1976年,在河南安阳市西北郊发掘的一座中型墓中,墓的四周密集地排列着人祭坑,共1400余个,殉葬的多数是未成年的儿童,有的被砍头或锯手、足等,许多殉者还带有刑具。

考古发掘发现西周殉人墓80余座,墓主多为贵族王侯,共有殉人200余人。从遗物分析殉者多是墓主内侍、宠妾、婢女、护卫、杂役等。

2、式微时期(汉至宋)

汉以后人殉逐渐式微,唐宋时作为普遍性法律制度的人殉消失,但是基于“自愿”的人殉的个案还是存在。

式微表现在二个方面:一是一次殉葬的人数减少,二是殉葬强制力的降低,三是殉葬发生的概率降低。当然,汉以后殉葬还是存在。

至唐时,人殉很少发生,但仍然存在。唐初人殉遗风仍在,否则不会有请求死后殉葬的事发生,只是出于太宗的仁慈才避免了这次人殉悲剧。

唐武宗死后就发生了王才人殉葬的事。宋继承了唐的传统,只发生过个别的人殉,宋高宗赵构死有二才人殉葬。

3、复燃时期(辽至清)

人殉在辽金时期死灰复燃,又流行了近七百年。元代大肆鼓励民间殉葬行为。

朱元璋开明代殉葬恶例。历成祖,仁、宣二宗亦皆用殉。景帝以郕王薨,犹用其制,盖当时王府皆然。朱元璋死后殉葬的殡妃有46人。明宣宗朱瞻基(1398年-1435年1月31日)死也有妃子殉葬,没有名只有姓的女子有:何氏、赵氏、吴氏、焦氏、曹氏、徐氏、袁氏、诸氏、李氏。

明英宗(1427-1464)将死之时事情才出现了转机。史载英宗病交代不需要殉葬,从此以后,明代王室消灭了人殉制度。明代民间也有殉葬,且其历史要比王室的强制性殉葬久远得多,明代在满人的建州府治下通行人殉习俗,满人好殉葬,上下皆然,夫死妻殉是定法。

清朝入主中原以后,用定法的形式将殉葬扩展到全国上下。清史载努尔哈赤、顺治、康熙年间都有殉葬。康熙12年(1674年)禁止八旗以奴仆殉葬,至此,普遍存在的“八旗以奴仆殉葬”的制度才被禁止。

但是清民间各地官府表扬妻妾殉夫,称她们为‘烈女’、‘节妇’,并修书、立牌坊。故终清之世,实际上人殉制并未彻底根除。

扩展资料:

活人殉葬盛行原因:

1、几千年来中国一直是皇权专制社会。

2、古代帝王暴行。

3、中国西周之后历朝历代都有名目繁多的奴隶制度的残余,社会上形成了以皇帝为金字塔顶尖的不可逾越的森严等级。奴隶、农奴、奴婢则是金字塔的最底层。

4、在皇权专制制度下,历代的王公、贵族、大官僚都可以任意杀戮奴婢。

5、当时生产力极其低下,奴隶主从奴隶劳动中所得的剩余产品很少,有时还不能养活奴隶自己,所以奴隶主对奴隶毫不爱惜。

6、当时人们对自然、对人自己的生理缺乏认识,认为日、月、星、辰、风、雷、雨、电,特别是对有灾害性的洪水、干旱、野火、地震等不理解,认为是上天有神,有上帝支配着自然,支配着人间的祸福;

有时梦见死去的人,就以为是鬼魂来托梦,人死了,肉体虽然消灭了,但有鬼、有灵魂。灵魂在阴间也要和在阳间一样,得到与他们活着时依据社会地位而有的相应的享受,

因此,以人祭天、神、鬼来祈福免祸。祖先死了以后,要用他生前用过的车、马、器皿和他喜爱的婢妾等去殉葬,让祖先在阴间也有人侍候,甚至可以继续左拥右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人殉

那你看《孔子》这部电影吧,虽说是有不少编造内容,但在孔子提出异议前,春秋时期的确一直盛行活人殉葬,之后就不盛行了。
唐代前期基本上应该是没有的,那时候政治开明
 活人殉葬,殷周君王死后就很盛行,他们死后把把生前享用的一切,包括美妻艳妾都送到坟墓中去。周朝那个烽火戏诸侯丢了江山的周幽王,他的墓中有百余尸体,其中只有一具是男性,其余全为女性,都是他的姬妾美人,应该说都是从死殉葬的后妃宫女。秦武公死时,“初以人殉死,从者66人”(《史记秦本纪),秦穆公死后“从死者77人”(《史记秦本纪》),秦始皇死的时候,二世说:“先帝后宫,非有子者,出焉不宜”,皆令从死,死者甚众(《史记秦始皇本纪》)。按照《史记》的记载 ,秦始皇“后宫列女万余人,气上冲于天 ”,没有生育的大概也在万人。
  汉朝照样以后宫妻妾殉死。“武帝时,多取好女至数千人以充后宫,及弃天下,又皆以后宫女置于园陵”(《汉书》卷72)。《汉书》是汉代当朝人写的历史,对于武帝的残忍行为的记录,当为真实。
  张廓《多妻制度——中国古代的社会和家庭结构》还说,两汉、六朝、隋唐、宋辽金等朝,相继以后宫活人为专制帝王殉葬,至元代达到高潮。成吉思汗死时,灵柩经过之处,所遇之人也“尽杀之”,“诸将负成吉思汗柩归蒙古,秘其丧,在道,遇人尽杀之”(冯承钧《成吉思汗传》)。成吉思汗战死后灵柩归葬,途经万里之遥,所遇人都杀死,那数字之大,难以估量。成吉思汗还用美女骏马殉葬:“杀40名贵族美女及大汗之骏马以为殉”(何建民《中国殉葬史》).。“蒙古大汗时,杀最良 之马以供大汗来世之用,蒙兀没时,送葬之途次,遇人尽杀之,其数在2万人以上”(《马可波罗记》)蒙兀是成吉思汗的孙子,他的做法,就是秉承了天之骄子的祖宗爷爷的家传。
  朱明皇朝建立后 ,从首任皇帝朱元璋到明宣宗朱瞻基,6任皇帝,前后60年,均以后宫活人殉葬。活人殉葬之后,新皇帝就会给这些死去的宫女追赠一些头衔,表彰她们的行为,并下发一道通知:“兹委身而蹈义,随龙驭以上宾,宜荐徽称,用彰节行”(《明史》113卷 )
  《明史》(113卷)说 ,初,太祖崩,宫人多从死者。建文、永乐时,相继优恤。若张凤、李衡、赵福、张璧、汪宾诸家 ,皆自锦衣卫所试百户、散骑带刀舍人,进为千百户,带俸世袭,人谓之“朝天女户”。这段的意思是,朱元璋死时以活人宫女殉葬,他们的父兄因此受到优恤和恩眷。《明史》(113卷)还说,“历成祖,仁、宣,亦皆用殉”。
  在明朝,不但最高统治者的皇帝死了要用活人殉葬,而且皇帝的儿孙们,即诸侯王死了,也要用活人殉葬。《明史》(113卷)还记载说:“景帝以郕王薨,犹用其制,盖当时王府皆然 ”。虽然皇帝的表彰决定说后妃的从死是“委身蹈义”,事实上绝不是这样。明成祖朱棣生前有妃子朝鲜美女韩氏,朱棣死时后宫美女数十人殉葬,韩氏在被要求殉葬的名单上。那么,我们看看朝鲜的史料是如何记载韩氏的殉葬过程的:
 “帝崩,后宫殉葬者30余人 。当死之日,皆饷之于庭。饷撤,俱引升堂。哭声震殿阁。
  堂上置大小床,使立其上。挂绳圈于上 ,以头纳圈中。遂去其床,皆雉颈而死。
  韩氏临死,顾谓金黑曰:‘娘,吾去!娘,吾去!”语未竟,旁有宦者去床,乃与崔氏俱死。
  褚死者之初升堂也,仁宗亲入辞决。韩氏泣,谓仁宗曰:‘吾母年老,愿规本国。’仁宗许之。”
  (《李朝实录》)
  以上历史记载中的金黑,是韩氏的乳母,当初随年幼的韩氏从朝鲜而来。据明人王世桢《 * 山堂别集》记载,韩氏来华至多十二三岁,殉葬的时候也就二十二三岁。韩氏死后金黑又在中国生活了二三十年,后来回国,上面的记载,就是她回国后的回忆。
  结束明朝活人殉葬历史的是明英宗。
  明英宗朱祁镇的父亲朱瞻基死的时候,强迫从死的妃子“哭声震殿阁”的场面强烈刺激了这位当初才是9岁的 孩子朱祁镇,这段经历成为他一生的梦魇。他即位后的13岁那年,他的哥哥周王朱有炖死了, 明英宗写信给另一个哥哥朱有爝,要求不要让活人殉葬。但是,朱有炖的妃子巩氏、夫人施氏、欧氏、陈氏、张氏、韩氏、李氏,皆殉死(《明史》120卷)。王世桢《 * 山堂别集》也记录了此事。
  明英宗贵为皇帝,甚至也没有能够阻止自己的哥哥将大量活人殉葬的做法。他虽然不能禁止他的哥哥,但他自己还是亲自立遗嘱禁绝了自己身后活人殉葬的事。他的遗嘱说:“用人殉葬,吾不忍也,此事宜自我而止”。
  明英宗“从我做起”,果断出废止了活人殉葬的祖制。在我看来,明英宗,才是明朝一个真正值得记住的皇帝。
  但是,活人殉葬仍然是禁而难绝。王世桢在他的笔记中还举了几个此后仍然殉葬的例子。成化四年,辽王上书皇帝,说他的儿子死了,希望让儿子的妻妾殉葬,明宪宗大加教训,并且让人把辽王儿子的妻妾送到皇宫保护起来,此事没有批准。但是成化22年 ,宁河王死后,他的几个夫人还是被要求殉葬,明宪宗以为烈妇自愿从死,还给予旌表,授予荣誉称号。
  到了清朝,起初仍然是用活人殉葬的,太祖努尔哈赤死后,皇后那拉氏和二位妃子阿济根、代因扎殉葬。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任皇帝顺治死后,殉死的妃嫔有30多人。她们的棺柩跟随在顺治帝棺柩的后面一同出殡,场面蔚为壮观。
  到了康熙时期,拟议中准备让40名宫女殉葬。但由于康熙帝对于活人殉葬深恶痛绝,下令禁止。康熙是1662年死的,就是说 ,中国帝王用活人殉葬的残酷野蛮的习惯,到了公元17世纪才真的废止了。
延伸:殉葬是指以器物、牲畜或人与佣同死者葬入墓穴,以保证死者亡魂的冥福。以人殉葬是古代丧葬常有的习俗,而殉葬与陪葬不同之处在于,它是以某种手段使活人非正常死亡后以葬于墓中,有自愿或强迫两种形式。古代,殉葬制度时废时启,这与各时代文化背景息息相关,注重人道的人不会如此。其中,有的是死者的妻妾、侍仆被随同埋葬,也有用俑、财物、器具等随葬,他们死后会把生前享用的一切,包括美妻艳妾都送到坟墓中去。龙山文化时期(约五千年以前)就出现人殉,商朝男女贵族墓葬有大量的人殉,可没有夫妻合葬、妻妇殉夫的现象。
本文标题: 历史上有哪些知名的(被)殉死或殉葬的人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52675.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请问在哪里可以查到历代的武进士我是一个十三岁的女生,不喜欢追星看综艺,喜欢研究古希腊,很崇拜古希腊,是不是心理不正常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