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南海公司造假案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原因之一:南海公司的信息披露不真实。,股份公司作为公众性公司,披露信息是其与公众进行交...

为什么南海泡沫那样的交易热潮都没促使英国成立第一所证券交易所,那么他们是怎么大规模交易股票的

英国南海公司造假案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

原因之一:南海公司的信息披露不真实。
股份公司作为公众性公司,披露信息是其与公众进行交流的最基本形式。股票价格的形成是建立在真实信息的基础上的。如果股份公司信息披露虚假,故意夸大公司的业绩或者经营状况,就会造成投资者盲目投资,股票价格发生异常波动,以致不能真实反映公司的盈利能力。“南海泡沫事件”就是南海公司为了达到圈钱的目的,故意编制公司的虚假信息,给投资者描绘了一幅金灿灿的通往“黄金宝殿”之图,其实这幅承载着投资者狂热希翼的致富之图,不过如水中月、镜中花般虚无缥缈,最终只能因公司经营的真相被揭穿而成为南柯一梦。许多效仿南海公司的其他股份公司,也没能逃出幻灭的结局。
原因之二:英国政府的态度不理智。
虽然证券市场自身对股票价格的形成有一定的调节能力,但政府的监管依然不可少。英国政府在对待南海泡沫事件的态度上并不理智,从事件发生前“过度放纵”到事件发生后“一下管死”,从一个极端走到了另一个极端。
南海泡沫事件发生前,英国政府过度地纵容南海公司,使南海公司为日后高额发行股票的圈钱活动创造了“信誉”,也给公众投资者造成了南海公司是政府“宠儿”的印象,此其一。南海公司在成立之初,就认购了政府高达1000万英镑的债券,从而取得了英国在南美洲海岸的贸易垄断权,此时,英国政府应当预见到象南海公司这样渐有影响的股份公司应当真实对外公告其经营信息,否则,一旦公司形成气候,股票发行规模扩大,虚假的信息给投资者造成的损害将不堪设想。但是,英国政府并没有尽到这样的监管职责,而是任由南海公司对外吹嘘,吊足了投资者的胃口。而且,当南海公司以300%甚至400%的溢价发行股票时,英国政府并没有根据南海公司的实际盈利能力及时地予以制止,反而,让人瞠目的是议会的议员甚至连国王都争相购买了南海的股票,以致当南海公司的股票出现在短短十个月时间由100多英镑暴涨到1000英镑又狂跌到100多英镑的动荡局面时,英国政府束手无策,只得通过“泡沫法案”对股份公司进行强行压制。
南海泡沫事件发生后,英国政府通过了“泡沫法案”,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泡沫的再次出现,但却对股份公司实行封杀,严重抑制了股份公司的发展,此其二。泡沫法案规定任何未经合法授权而组建的公司,及擅自发行股票均属非法,股份公司一般不具有法人资格;严惩非法的证券交易,从而保护股东及社会利益。但实际通过的法案却故意使法人形式难以采用,从而走上了另一极端。该法案一直持续到1825年,在一百年的时间里,公众对股份公司闻之色变,对股票交易避而远之,“泡沫法案”对英国股份公司发展的消极影响由此可见一斑。
原因之三:公众对股票投资的极端不理性。
在对巨大财富的憧憬中,公众的理性防线彻底崩溃,完全任由股份公司发布的消息牵引,迷失了方向。当公众不再考察股份公司的盈利能力,不再辨别股份公司的经营范围,只为股价的一时上涨而买入股票时,他们的投资行为已经演变为一种投机性行为,无论股票的价格多高,无论它是否已经偏离了公司的基本价值,只要相信它还会继续涨下去,公众就会不顾一切地买进。在这种欲望的支配下,公众已经谈不上对股市基本行情的认识,已经不能客观预期投资所带来的后果。他们的行为只会使股价越来越高,泡沫越来越大,等待他们的也只能是非理性泡沫的破灭。

1620年 南海泡沫 事件?

南海泡沫事件——历史上第一次世界证券市场泡沫事件

“泡沫经济”一词即来源于此事件。
17世纪末,英国经济兴盛。然而人们的资金闲置、储蓄膨胀,当时股票的发行量极少,拥有股票还是一种特权。为此南海公司觅得赚取暴利的商机,即与政府交易以换取经营特权,于是南海公司于1711年成立。
1719年,公众对股价看好,促进当时债券向股票的转换,进而反作用于股价的上升。
1720年,为了刺激股票发行,南海公司接受投资者分期付款购买新股的方式。英国下议院通过南海公司交易议案后,南海公司的股价立刻由129英镑窜升至160英镑。当下议院也通过议案时,股价又涨至390英镑。于是投资更为踊跃,半数以上的参议员纷纷介入,连国王也不例外。股票供不应求导致了价格狂飚到1000英镑以上。公司的真实业绩严重与人们预期背离。
1720年6月,英国国会通过了《反金融诈骗和投机法》,许多公司被解散,公众开始质疑,波及南海公司。
1720年7月起,内幕人士与政府官员大举抛售,南海公司股价一落千丈,12月跌至每股124英镑,南海泡沫破灭。
英国的财政部长在南海公司的内幕交易中,私赚90万英镑利润。丑闻败露后,他被关进了英国皇家监狱——伦敦塔。但是,那些不知情的投资人比他更悲惨。损失惨重的还有英国经济和政府信用。

连牛顿都要赔上身家的金融危机 - 南海泡沫事件

这个是资本主义发展的矛盾第一次出现

英国南海公司的舞弊案例答案

1. 英国南海公司的舞弊案例对世界民间审计有什么样的影响?它是否属于里程碑式的案例?rn2.与20世纪以前相比,你认为当今社会对独立审计的需求是否更为强烈?如果是,主要是哪些因素造成对独立审计的迫切需求?rn3.你认为当代注册会计师的主要责任是什么?是审核财务报表的公允性还是客户的舞弊行为?
原因之一:南海公司的信息披露不真实。
股份公司作为公众性公司,披露信息是其与公众进行交流的最基本形式。股票价格的形成是建立在真实信息的基础上的。如果股份公司信息披露虚假,故意夸大公司的业绩或者经营状况,就会造成投资者盲目投资,股票价格发生异常波动,以致不能真实反映公司的盈利能力。“南海泡沫事件”就是南海公司为了达到圈钱的目的,故意编制公司的虚假信息,给投资者描绘了一幅金灿灿的通往“黄金宝殿”之图,其实这幅承载着投资者狂热希翼的致富之图,不过如水中月、镜中花般虚无缥缈,最终只能因公司经营的真相被揭穿而成为南柯一梦。许多效仿南海公司的其他股份公司,也没能逃出幻灭的结局。
原因之二:英国政府的态度不理智。
虽然证券市场自身对股票价格的形成有一定的调节能力,但政府的监管依然不可少。英国政府在对待南海泡沫事件的态度上并不理智,从事件发生前“过度放纵”到事件发生后“一下管死”,从一个极端走到了另一个极端。
南海泡沫事件发生前,英国政府过度地纵容南海公司,使南海公司为日后高额发行股票的圈钱活动创造了“信誉”,也给公众投资者造成了南海公司是政府“宠儿”的印象,此其一。南海公司在成立之初,就认购了政府高达1000万英镑的债券,从而取得了英国在南美洲海岸的贸易垄断权,此时,英国政府应当预见到象南海公司这样渐有影响的股份公司应当真实对外公告其经营信息,否则,一旦公司形成气候,股票发行规模扩大,虚假的信息给投资者造成的损害将不堪设想。但是,英国政府并没有尽到这样的监管职责,而是任由南海公司对外吹嘘,吊足了投资者的胃口。而且,当南海公司以300%甚至400%的溢价发行股票时,英国政府并没有根据南海公司的实际盈利能力及时地予以制止,反而,让人瞠目的是议会的议员甚至连国王都争相购买了南海的股票,以致当南海公司的股票出现在短短十个月时间由100多英镑暴涨到1000英镑又狂跌到100多英镑的动荡局面时,英国政府束手无策,只得通过“泡沫法案”对股份公司进行强行压制。
南海泡沫事件发生后,英国政府通过了“泡沫法案”,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泡沫的再次出现,但却对股份公司实行封杀,严重抑制了股份公司的发展,此其二。泡沫法案规定任何未经合法授权而组建的公司,及擅自发行股票均属非法,股份公司一般不具有法人资格;严惩非法的证券交易,从而保护股东及社会利益。但实际通过的法案却故意使法人形式难以采用,从而走上了另一极端。该法案一直持续到1825年,在一百年的时间里,公众对股份公司闻之色变,对股票交易避而远之,“泡沫法案”对英国股份公司发展的消极影响由此可见一斑。
原因之三:公众对股票投资的极端不理性。
在对巨大财富的憧憬中,公众的理性防线彻底崩溃,完全任由股份公司发布的消息牵引,迷失了方向。当公众不再考察股份公司的盈利能力,不再辨别股份公司的经营范围,只为股价的一时上涨而买入股票时,他们的投资行为已经演变为一种投机性行为,无论股票的价格多高,无论它是否已经偏离了公司的基本价值,只要相信它还会继续涨下去,公众就会不顾一切地买进。在这种欲望的支配下,公众已经谈不上对股市基本行情的认识,已经不能客观预期投资所带来的后果。他们的行为只会使股价越来越高,泡沫越来越大,等待他们的也只能是非理性泡沫的破灭。
本文标题: 为什么南海泡沫那样的交易热潮都没促使英国成立第一所证券交易所,那么他们是怎么大规模交易股票的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52594.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希罗多德的《历史》的真实性和历史地位如何历史人物看历史直播体的小说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