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长远来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对明朝来说是好是坏

发布时间: 2021-06-23 03:59:07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03

如果徐达常遇春尚在,朱棣靖难之役把明朝打烂,谁是最终受益者呢?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做梦也没想到,他的精心布局并没有保住皇孙朱允炆的...

从长远来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对明朝来说是好是坏

如果徐达常遇春尚在,朱棣靖难之役把明朝打烂,谁是最终受益者呢?

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做梦也没想到,他的精心布局并没有保住皇孙朱允炆的龙椅:干掉了能打的功臣宿将,却不可能干掉所有的儿子,即使燕王朱棣不起兵“靖难”,拥有“朵颜三卫”的宁王朱权、武定侯郭英的女婿辽王朱植也会萌生问鼎中原之心。

如果我们细看朱元璋后世玉牒,就会发现朱标薨逝朱允炆被立为皇太孙之后,大明帝国的危机就已经出现了,即使徐达常遇春仍在,也难以避免朱家藩王同室操戈,其激烈程度,可能会远超汉景帝年间的七国之乱和西晋的八王之乱。

如果这些人同室操戈打烂明朝,会不会被三个敌人捡便宜?我们细看《明史》就会发现,这三个明朝大乱的受益者,还真不姓朱。

为什么说如果徐达常遇春仍在,大明帝国只会更乱?这我们就得从朱元璋的一个做法说起了。

朱元璋大半辈子除了做游方僧人就是带兵打仗,颠沛流离戎马倥偬并不影响他生儿育女。


朱元璋比康熙皇帝玄烨还高产:玄烨有二十四个儿子参与序齿,而朱元璋有一个儿子封太子二十四个儿子封王。

实事求是地讲,朱元璋一开始并没有屠戮功臣之心,只要那些老兄弟做的不是实在太过分,他是不会大开杀戒的。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功臣抱团共赴黄泉的时间中窥见端倪:如果朱标仍在,朱元璋就不用担心内乱,但是朱标辞世之后,朱元璋就不能不提心吊胆了。

大明开国,朱元璋为了加深跟功臣宿将的感情,采取了一个历代帝王都会用的办法——联姻,为了简练文字,朱元璋的王公侯亲家,咱们只选大家熟悉的说:长子朱标,太子妃是开平王(按照追封最高爵位,下同)常遇春之女;次子秦王朱樉,正妃是王保保(扩廓帖木儿)的妹妹、次妃是宁河王邓愈之女;四子燕王朱棣,正妃是中山王徐达之女;五子周王朱橚,正妃是宁陵郡王冯胜之女;十子鲁王朱檀,正妃是东瓯王汤和之女;十一子朱椿,正妃是凉国公蓝玉之女;十三子朱桂,正妃也是中山王徐达之女……

如果历史真的是这样发展,最后的受益者肯定会是本里雅失、阿鲁台、马哈木这些当时的边疆游牧民族。
没有谁是受益者了,因为把明朝打烂,最终只能使得明朝分崩离析,整个天下还会再陷入战火纷飞的局面。
我认为最终受益者还是朱棣,即便徐达常遇春还在,他们更多的是拥戴朱元璋,而不是想自己为王,否则朱元璋的皇帝位也做不安稳。所以无论朱棣将明朝弄成什么样,但只要他是朱元璋的后代,徐达和常遇春也不会反他。

假如朱棣不发动靖难之役,朱允炆的大明还能有多长寿命?

个人认为,大明朝并不能维持太长的寿命。朱允炆被推翻虽然说是不合理的,但却是顺应时势发展的。朱允炆虽然仁慈,但帝王需要的并不单单是仁慈,还要有血性,从后来的事件显然可以看出,朱允炆并不具有帝王的决断和割舍的勇气。而且朱棣不发动变乱,并不代表其他的藩王就能够忍气吞声,朱允炆的江山并不会持续太长时间。即使是朱允炆坐了下去,但能力不足也是一方面的问题,外患终究存在,能把一手好牌打烂的朱允炆如何精明应对外患。

1.朱允炆没有能力支撑大明江山越走越远

当年朱元璋将皇位传给了朱允炆,看重的是朱允炆的仁爱,因为仁爱,所以可以给自己的叔叔们一线生机,免受骨肉相残的朱家悲剧,同时也能够让明朝子民幸福指数增高。但是朱元璋这一步走的并不像想象中那么顺利,朱允炆刚刚上位不久,人心还没有稳定下来,就发动了削藩,除此之外还大刀阔斧地推翻朱元璋在位时的多项政策。这样的举动以来,大明江山俨然开始动荡。

朱允炆将谋反的理由给了朱棣等人,但是既然决定要削藩,就要懂得取舍,走出了这一步,就不能够再抱有所谓的仁慈之心。朱允炆优柔寡断,朱棣的兵马上就要打上门了,明明此时还有翻盘的余地,朱允炆却非要给朱棣生机,顾及骨肉亲情,最后把自己的好牌打烂。既然要狠,就要很到底,优柔寡断如何成就大业。

2.朱棣不反,自有其他藩王反

朱允炆被推翻其根本并不是朱棣的原因,也不是削藩的原因,削藩只是导火索,朱棣只是带头人,藩王不和从朱元璋那时候就注定。而朱允炆开始削藩,就正式宣告决裂,藩王们有自己的封地,有自己的权力,有自己的粮草和兵马,即使谋反的人不是朱棣,也会是其他藩王,这是时代所决定的必然结果。

可能还是有上百年的命运,因为当时对大明形成威胁的只有蒙古,而朱棣是有能力对付的。
如果朱棣不发动战役,有可能大明三年左右就没了。因为朱允炆这个人没有什么治理国家的能力,再加上此时的大明内忧外患,他又不懂得如何处理。
即使是这样,他的大明也挺不了多长时间了,因为当时的朝廷积弊已久,没有政变也是危在旦夕

靖难之役对于历史是否有积极影响

“靖难之役”是明朝历史上第一场皇帝和藩王之间的内战。这场战争是建文帝朱允炆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决定削藩而引起的。
“靖难之役”是明朝历史上影响深远的一次政权争夺战,不仅导致了明朝皇位归属的改变,也极大影响了此后二百多年明朝政治、思想的走向。清代大学者、《〈说文解字〉注》的作者段玉裁在《明史十二论》中将“靖难之役”、景泰末年的“夺门之变”以及嘉靖初年的“大礼议”称为影响明朝历史走向的“三大案”。
“靖难之役”以后,开国功臣集团——明朝初年的“太子党”地位急剧下降。南京是开国功臣集团的巢穴,永乐十九年(1421年),朱棣正式把明朝的首都从南京迁往北京,更加削弱了开国功臣的影响力。伴随着开国功臣集团地位的下降,靖难功臣的影响力迅速攀升,英国公张家成了此后明朝政坛的不倒翁,长期处于最高统治集团之列。
个人觉得,不但有,而且积极的影响很大。
五征蒙古,平定安南,郑和下西洋,永乐大典,疏通大运河,太多了...朱棣在位期间的成就,军事,经济,宗教,民族团结,巩固国防...就算一两部书都很难写得完。这些成就,很难想象那位建文帝能够达成。
只是他杀了方孝孺以及不少读书人,加上打朱元璋起,就是以民为重,没给读书人什么好处,难免被最擅长骂人的书生骂的体无完肤。加上满清入关后,对明朝的大肆污蔑,搞得现在的人一想起朱棣,更多的就是想着什么诛十族,淫后宫了。历史上这样的歪曲难道还少吗?
本文标题: 从长远来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对明朝来说是好是坏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44918.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玄武门之变后,李渊晚年的生活是怎样的如何直观地说明古罗马到底强大到什么程度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