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给崇祯7000万两白银,明朝还能续命吗

发布时间: 2021-06-19 03:08:39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05

如果给崇祯7000万两白银,明朝还能续命吗?我们都知道,明朝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政府没钱了。明朝自嘉靖皇帝起,历任皇帝昏庸无道,...

如果给崇祯7000万两白银,明朝还能续命吗

如果给崇祯7000万两白银,明朝还能续命吗?

我们都知道,明朝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政府没钱了。

明朝自嘉靖皇帝起,历任皇帝昏庸无道,挥霍无度,特别是万历的三大征将以前的一点家底全部霍霍光了,导致财政入不敷出。

在不断的天灾(地震,干旱,蝗灾等灾害不断,造成了无数饥民)和后金的威胁下,只能通过加征税收的方法维持统治,可是这样做的结果是让老百姓更加贫困,税收更加难以收全。

没有钱,朝廷只能欠士兵的军饷,部队战斗力由于没钱而大幅下降,哗变时有发生;而增税又加剧了人民的不满,致使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在内忧外患之下,大明王朝的大厦终于轰然倒地。

一、明朝亡国时穷到什么程度呢?

据《明季北略》记载:李自成向北京进军时,“京军五月无粮,一时驱守,率多不至;又守陴军,皆贵近家,诡名冒粮,临时倩穷人代役,仅给黄钱百文,城外二坊一卒,内城五堵一卒,率饥疲不堪任。”

明朝万历年间,张居正的变法给朝廷留下了七百万多两白银的家当,经过万历、天启的挥霍,这些家当传到崇祯手上时,一毛钱也没有了。

《崇祯遗录》记载:自从女真兵兴以来,内帑已空。

崇祯没办法,只好将宫中的银用器具运往银作局,浇铸成银锭以充当军饷。这些饷银都铸有“银作局”三字,可见内库确实是空荡荡的了。

户部官员吴履中记下了这样的场面:“吾尝司计,请发内帑,上令近前密谕曰,内库无有矣,遂堕泪。”

皇帝穷哭了,可见真是没钱了。

朝廷穷到没办法,崇祯九年四月,李琎奏请“搜括臣宰助饷”,让大臣们赞助。这种提议毫无疑问会被官僚集团否决,大学士钱士升认为“此议一倡,亡命无赖之徒,相率而与富家为难,大乱自此始矣”。

崇祯也怕得罪了文官集团,或者说怕得罪整个地主阶层,所以此事不了了之。

但是大明面临生死存亡之际,崇祯再也顾不了面子了。在李自成快要兵临城下之时,崇祯只得哀求大臣和外戚们捐款给防守北京城的士兵发饷,以保北京不失。

但可是满朝文武个个哭穷,根本没人响应。大臣们不是一个个向皇上哭穷,便是发挥“戏精”特长,故意把自己家的破铜烂铁拿到大街上去卖,弄得好像要倾家荡产一样。

反正个个都是一副“要钱没有,要命一条”,您看着办吧的态度。只有京城一个孤寡老头,捐出了自己毕生积攒的400两银子,这区区400两让崇祯感动得热泪盈眶,号召文武大臣们向老头学习。您瞅瞅,皇上穷成啥样了?

当官的真的没钱吗?不可能的。

李自成打下北京后,认定“卿相所有,非盗上则剥下,皆赃也”。所以北京发生了动人的一幕。

据史书记载,李自成“派饷于在京各官,不论用与不用。用者派少,令其自完;不用者派多,一言不辨即夹。……其输饷之数,中堂十万,部院、京堂、锦衣七万,或五万、三万,科道、吏部五万、三万,翰林三万、二万、一万,部属而下,则各以千计矣。勋戚之家无定数,人财两尽而后已。”

严刑之下,收获巨大。大顺军用五千具夹棍,换来官员们七千万两的收入。可见那些官员们都是假穷。

二、崇祯到底有没有钱

据《崇祯大传》记载:内库共查找出“白银三千七百万两,黄金一百五十万两。”,《明季北略》上说“旧有镇库金积年不用者三千七百万锭,锭皆五百两,镌有永乐字”。

所以,郭沫若在《甲申三百年祭》中说:“皇家究竟不愧是最大的富家,这样大的积余,如能为天下富家先,施发出来助赈、助饷,尽可以少下两次《罪己诏》,少减两次御膳,少撤两次天乐,也不至于闹出悲剧来了。”

如果以上记载属实,那崇祯就是个大财主啊,他为什么在生死关头还舍不得这些钱?这不是比守财奴还要守财奴吗?这不像崇祯的风格啊!

其实,《明季北略》后面还有一句话:“果有如此多金(指三千七百万锭),(则)须骡马一千八百五十万(头)方可载之,即循环交负,亦非计月可毕,则知斯言未可信也。”

这是《明季北略》的作者计六奇的评论,他虽然引用了谈迁的《国椎》的说法,但他本人认为,三千七百万锭白银,得用1850万头骡马来搬运,这明显与常识不符,是不可能的。

不能!尤如一个得了绝症的腐朽之人,天天输血吃补药,焉能活命!?
不能,7000万两白银本身不会增加粮食,武器和兵员,单纯只砸钱不配套相应的物资和物流,大明在辽东已经试过了,唯一的后果是让辽东米价涨到关内的四五倍不止。而明末的财政体系,你给它七百万,可能多少还能搞清楚用途和去向。一口气给它七千万,除了变成大撒币,大部分流入豪强勋贵手中,加剧土地兼并和通货膨胀,不会有第二种可能。
我觉得还是不可以,因为当时明朝已经是内忧外患了,所以就算是有一大笔钱来帮助这个国家,估计也很难回到以前的繁华。
应该是不能续命了,明朝灭亡的问题,关键是外患消耗和内部饥荒,不单纯是经济问题了。

如果给崇祯7000万两白银,明朝还能续命么?

明朝到底是亡于满清和李自成起义,还是亡于财政危机?如果给崇祯皇帝7000万两白银,明朝还能续命的话,就意味着明朝是亡于财政危机。

事实上,明末的财政危机非常严重,可以说就是财政危机引发了农民起义,大家想一想,如果政府有钱,那么就可以提供赈灾款,减少流民加入起义队伍。

如果朝廷有钱,就可以制造军火,拨发辽饷,抵抗满清。

所以说给崇祯皇帝7000万两白银,还是有可能拯救明朝的。具体原因有这么两个方面。

其一、7000万两可以解决军饷问题

明朝军队已经大量使用火器,相比于冷兵器的重复利用特性,火器对军费的消耗更大。

火器、火药的生产,都需要严格精密的工艺。比如明朝一门火炮的铸造,需要数十个熟练的工人花几天时间,耗费大量煤炭、精铁。

工钱、煤炭钱、精铁钱,这是要耗费很多钱的事情。火炮的运费,战场使用的火药,铁丸,又是耗材,都需要银钱。

明朝将军李如松的大炮齐鸣时,大明的军费正在极速的膨胀。明军在朝鲜战场上的军费开支,据说高达800万两白银。

陕西三边总督杨鹤对农民军剿抚并用,招抚义军也是要钱的事情,1630年 12月,加派“辽饷”153万余两,合原加派“辽饷”共计680万余两。

明末在辽东战场上修工事,频繁的与满清作战,军费开支更是大得惊人。据有关历史专家估算,明朝在辽东战场上共花费了6000万两银子。

明末时期,更可怕的是两线作战。明军北拒满清,在中原地区要与李自成的农民军作战。军费的开支,没有上亿两白银是不够的。

其二、银两可以解决赈灾款问题

明末饥荒也比较严重,政府需要大量的赈灾款,可是富商大贾又不愿意募捐。所以崇祯皇帝有钱,自然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崇祯皇帝如何才能获得财政资金,钱从哪里来呢?

可以考虑节省皇族开支,开发皇族的人力资源

明朝到弘治年间,国家已经养不起庞大的皇室人口。事实上,明朝曾经出台法律,以限制皇族妻妾数量、限制俸禄总数等办法,来限制皇室成员的增长。

就算给崇祯帝7000万两白银 让崇祯帝成功镇压农民起义 后金军队和灾民成功赈灾。大明朝也撑不了多久了 因为已经发展到了明末 明朝每个地方都已经出现了严重的问题 并不单单只是财政问题 举几个例子: 宗室庞大开支 军队战斗力问题 地方军阀化和土地兼并问题 小冰河时期带来的粮食减产问题。还有朝廷内部稳定问题等。 这每一个问题都已经让大明朝这台机器严重超负荷运转 都很有可能成为压垮大明朝的最后一根稻草。 所以明朝要想不灭亡 除非出现一位雍正式的工作狂 连续奋斗三十年才能让大明朝继续续命 不然灭亡也是迟早的事情而已
能只要崇祯皇帝好好把这七千万两白银用到人民当中就可以续命了
得看啥时候给,曹文召,卢象升和孙传庭还在时候得到这么多钱就还有救。
不能,就崇祯那臭屁性格,7000亿又怎样

如果崇祯跑到了南京,后面明朝是否还能再续命吗?

就当时的局势来看,崇祯帝如果果断一点,放弃北京城,不与李自成的起义大军相争,尽快逃往南京,说不定还真的有可能让大明朝起死复生。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造成明朝内忧外患,朝局动荡不安的主要原因就是崇祯在上位后,明朝的北方地区遭遇了百年难遇的干旱。致使北方粮食颗粒无收,农民缴税压力剧增,吃不上饭食甚至还闹饥荒,这些因素加在一起才爆发出这次的农民起义事件。

而这时候的崇祯,如果去往了南方,那么他所管辖的土地范围便会从以前的整个中原变为中原以南一带,而受灾严重,形势严峻的北方从此便不再归他管辖。那么我们是不是也可以认为,偏安一隅的明朝可以避免因为持续被北方迫害从而带来的经济下滑,国力衰减。而且,在少了对治理恢复北方旱灾所花费的大笔开销后,大明朝完全可以利用这笔钱,专心致志治理好还未曾受灾的南方一带,使南方地区变得繁荣富强起来。

并且,李自成在将北京城攻占之后,必定会引起本来准备向明朝进攻,夺取北京的满清大军的注意力。到时候,满清大军与农民起义军争锋相对,两军交战之时。龟缩在南方的明朝便可以趁机休养生息,好好调理明朝内部所存在的问题,整治肃清明朝内部的谋逆叛党。如此一来,农民起义军和满清大军的实力都在逐步消耗,唯独躲在一旁静静休养的大明朝在慢慢恢复着元气。

此消彼长,长此下去,大明朝必定能恢复以前的实力。而那时候的农民起义军和满清大军则会因为长期的对战消耗,导致兵力大减,实力下降。这时,实力大增的明朝再举兵北伐,说不定还真的能将另外两军击败,重新夺回失去的领地,实现大明王朝的繁荣复兴。

当然能,南宁因为2个皇帝,不团结,才没能成为“第2个南宋”。
明朝的灭亡并不是崇祯皇帝的错误,当时明朝面临内忧外患已经是岌岌可危,东北女真的崛起势必会灭亡明朝。
如果崇祯他跑到了南京,明朝也是只能再活一段时间的,因为这时候的明朝已经非常弱了,很容易遭到别的国家的攻打,然后灭国。
崇祯自杀的时候,他已经料到明朝气数已尽,再难持续下去,他逃到南京去,有可能他能活下来,但是还是不能阻止明朝的灭亡。

崇祯皇帝乞求百官捐款,为何还是未能给明朝续命呢?

他是历史上最孤独的皇帝、最节俭的皇帝、最勤勉的皇帝、也是最倒霉的皇帝、都是亡国之君想比汉末的汉献帝、隋炀帝杨广世人对他的骂名多余同情。

崇祯刚上任就要接收明熹宗留下的烂摊子、明朝的皇帝除了开国皇帝朱元璋、成祖朱棣、剩下的皇帝要不就是几十年不上朝、要不就是喜欢做木匠、要不就是荒淫无道没有一个能治国的、明朝到了崇祯的时候朝廷上下互相猜忌不信任、基本上就是名存实亡了。

明朝末年的时候、农民起义军举兵攻进、很快要打到京城。为了收拾明熹宗的烂摊子、国库没有钱、就连崇祯皇帝过得也是节衣缩食的日子。面对困境、崇祯召集文武百官说:国家有难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号召大家募捐来为防守京城的士兵发军饷。

国难当头、一位60多岁的普通老百姓、颤颤巍巍的来到户部热泪长流、捐出了自己一生积攒的400两银子、崇祯得知后很是感动、赐封其为“锦衣千户”之职、老百姓们为了救国倾其全部家当。而那些穿着绫罗绸缎、过着锦衣玉食生活的百官们呢?

内阁首辅魏藻德只捐了600两、太监首富王之心捐了一万两、其余的大多数都是几千两几百两。跟老百姓想比百官显得更加的不堪、甚至为了逃避闹出各种各样的笑话、就是为了做给崇祯看、我就是没钱了、你能把我怎么着。

看到这样的情况、崇祯有急又怒不得己他想出了一个办法、自己的岳父周奎是个富豪、崇祯想让其带头捐献10万两、好让其他大臣效仿。让太监去问周奎要钱时、他又哭又闹并称没有那么多银子、说的自己是个清廉节俭两袖清风的好官、最后只肯捐一万。

崇祯退让了一步并坚决让其在捐出一万两来、奇葩的周奎竟然进宫去找自己的女儿、周皇后让其深明大义、自己掏腰包给了周奎5000两、这周奎却将女儿给的5000两只捐出3000两、剩下的2000两补自己的亏损、难道都不想想、国不在要钱有什么用呢。

最后零零散散筹集20万两、崇祯彻底绝望了、身为皇帝他已经低声下气的乞求百官募捐救国、百官依然不肯多拿出一些救国,不久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祯自杀、大明覆亡、那些权贵们也被李自成一一抄家、家产上缴充当国库。如果当时大家都齐心协力或许明朝还不至于覆亡。

崇祯皇帝乞求百官捐款,为何还是未能给明朝续命原因,这是由于这个时候的大明王朝,已经不得人心,朝廷上下,君臣离心,所以不能给明朝续命。
因为明朝大势已去,而且百官的捐款只能应对一时,解决不了根本问题,所以未能给明朝续命。
百官都不愿意给明朝捐款,都在哭穷,崇祯根本没有筹到钱,反而李自成攻破北京城以后搜刮到了大量钱财,由此可见明末百官的心早已不在大明身上。

如果给崇祯7000万两白银,明朝还能续命吗?

1644年,历经276年国祚的明朝寿终正寝。崇祯帝曾梦想重振大明王朝,奈何本人志大才疏,刚愎自用,错过了明朝中兴的时间窗。崇祯原本被封为信王,并没有像太子那样接受完整的帝师教育,在治理国家方面,能力和见识远不如皇兄朱由校。崇祯帝刚刚即位,上任三把火的第一把火就烧向了魏忠贤的阉党,没想到这一烧,把明朝的财政也给烧垮了。

明熹宗朱由校病逝前,曾嘱咐弟弟朱由检(崇祯):“魏忠贤恪谨忠贞,可计大事”。意在提醒崇祯,用人要有大局观,魏忠贤虽然有恶的一面,但在治国方面却是一把好手。明熹宗在位七年,沉溺木工荒废朝政,国家全靠魏忠贤一人打理,依然保持了大明朝的良好运转,财政收入也很正常。

魏忠贤掌权之后,恢复了之前被东林党废除的工商税和海税,使明朝政府有了稳定充足的财政来源,在小冰河时期,明朝尚有能力对受灾民众进行及时安抚,灾民日子虽过得苦点,但至少可以活下去,偶尔爆发小规模骚乱,官府也能很快平息,所有这一切都需要财政的支撑。

在应对辽东的后金势力方面,东林党人侯恂向朝廷推荐了袁崇焕,号称九千岁的魏忠贤摒弃党派之争,破格任用袁崇焕,之后魏忠贤又在东林党的举荐下,重用熊廷弼为辽东经略,说明魏忠贤并非一味排除异己,关键时刻还是以大局为重,并且给予驻守辽东的将领较大的自主权,明军在与后金的作战中并不处于下风。

不论明熹宗在权力上是否让魏忠贤钻了空子,还是明熹宗善于识人用人,客观上达到了无为而治的效果。而对于毫无治国经验的崇祯,也恰恰需要一个魏忠贤式的人物来辅佐。但崇祯即位后,马上把皇兄的嘱咐抛之脑后,开始清理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同时废除了由魏忠贤设立的工商税,使得明朝中央财政收入大幅缩水。

崇祯后期朝廷已经到了严重缺钱的地步,辽东地区的明朝官兵发不出军饷。缺少了阉党的制衡,东林党逐渐坐大,东林党代表的是江南士绅以及地主富商阶层,明末在江南地区的土地兼并愈演愈烈,地主们为了少交税,纷纷隐瞒田亩数量,明朝在江南富庶地区征收的银子少的可怜。

财政问题成了摆在崇祯帝面前的头号难题,一方面税赋收不全、收不到,另一方面北方前线又急需军饷,于是崇祯开始增派税赋名目,但这会损害江南士绅阶层的利益,受到东林党人的阻挠,崇祯只好把加税目标放在西北地区,当时西北受灾严重,灾民犹如雪上加霜,民不聊生。同时崇祯为了减少开支,关闭了西北地区的驿站,由此导致驿卒李自成失业,西北成了明末农民起义的高发地区。

李自成、刘宗敏率领的大顺军一路上占领的府库和士绅宅邸,都搜出了大量银子,为了鼓舞士气,李自成向部下宣传崇祯皇帝的银子比这要多的多,只要攻入京城,人人都能得到富贵,这些起义军士兵本就是饥民,打仗就是为了过上好日子,听了李自成的鼓动,像打了鸡血一样士气高涨。

明军士兵士气低落,基本放弃抵抗,大顺军一鼓作气拿下北京城,李自成进城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在皇宫里找藏银,结果与预期相差甚远,偌大的皇宫只搜出了13万两银子,就这还是崇祯帝临时从皇亲国戚、贵族官员中募集而来,而这些贵族官员一个比一个抠门,他们根本就不跟崇祯一条心,已经做好了迎接新主子的准备,就是不肯把银子拿出来抵御敌军。

并不能,因为明朝的灭亡是注定的,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不可避免。
不能,因为当时的明朝已经非常腐败了,即使给很多的钱,也用不到老百姓的身上,还是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不能,因为明朝腐败到了根部,大势已去,根本就不可能扭转局势。
本文标题: 如果给崇祯7000万两白银,明朝还能续命吗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44257.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鹌鹑喜欢哪种食物二战时期德国率先发明核武器,二战会向什么方向发展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