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克木│化尘残影 之 井中警钟

发布时间: 2021-06-10 10:27:02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91

一九二七年,北伐军打到长江流域,家里把我送下乡到亲戚家暂住躲避兵灾。这家有一个新结婚的表兄,不大说话。那位新表嫂赶着我一口一声叫...

金克木│化尘残影 之 井中警钟

一九二七年,北伐军打到长江流域,家里把我送下乡到亲戚家暂住躲避兵灾。这家有一个新结婚的表兄,不大说话。那位新表嫂赶着我一口一声叫小表弟,问长问短,笑个不停。还有一个小表姐,比我大两三岁,听说是还没有婆家,一说好亲事就出嫁。她脸色冷冰冰的,明明在和别人说笑,我一出现,她立刻就变脸。

住了两三天,我到村子里走动。村子很小,没走几步便到尽头,忽然望见前面有几间草房,还有篱笆拦出一个院子,院内有些花木。我走了过去。快到门口才发现有个老头手持大扫帚正在扫地。门前的土地坚硬,已经毫无尘土,几乎可以当作镜子,他还是不停地扫。这时我才想起,听说有个算是我的姨父的人患精神病,他的老伴去世,留下一个女儿。女儿又去世,他就成了“痰迷”了,单独住着,谁也不敢惹他。我正要转身逃走,老人抬起了头。留着八字胡的脸上一点笑意也没有。问我:“你是从城里来的吧?”

我低声回答:“是。”

“那怎么今天才来看我?你知道我是什么人?”

我只好轻轻叫了一声“姨父”。实在不知道这是哪门子亲。可是他一听,居然稍现笑容。又说:“来了,就进去,屋里有人。”继续低头扫地。

我正在不知所措,院中闪出一个人,看样子只比我大一两岁,是个男孩子。他对我招招手,引我进屋,谈起话来,我才知道,他是老人的外孙,放暑假从城里来的。他上的是教会办的中学,一说校名,我可能是脸色有点改变,他连忙说:“我不是‘鸡’,也不是‘飞机’,不是上教会学校都信教。”

那时有些在外地上学的学生回来宣传反对基督教,叫做“非基”运动,还发动过一群学生上街打旗子喊口号游行。基督教会在县城办了一所男中,一所女中,一处医院。这一闹,教会中学的教员和学生都成为“化外人”了。大人小孩都把他们当做“吃洋教的”,不算中国人了。许多人说“非基”像说“飞机”,那时谁也没见过飞机。识字的人中明白“基”是什么的也不多。

我观察一下屋子,果然没有十字架,也不见英文书,便问:“你们不是跟外国人念外国书吗?怎么没有英文书?”

他哈哈一笑,从桌上拿起一本书给我看,说:“这是我刚看完的。你要看,可以拿去,看完还我。”我一瞧,原来是石印本的《荀子》。从此我们成为朋友。我几乎天天去闲谈,听他说了不少我所不知道的事。

他自己取名叫警钟,又叫井中,还作诗为证:“警世钟来警世钟,警醒世上几愚蒙?他年化众等木铎,此日如蛙处井中。”我觉得这诗有点“打油”,而且口气太大。“木铎”是孔夫子。他竟自称等于圣人,不服气,我也作诗给他看,这样,我们又成为诗友。

有一天,我把书架上的五大本厚书搬下来看。原来是《新青年》 一至五卷的合订本,他从学校图书馆借来的。他马上翻出“王敬轩” 的那封抗议信和对他的反驳信给我看。我看了没几行就忍不住笑,于是一本又一本借回去从头到尾翻阅。小表嫂见了,说,“小表弟看这么大的书!我一年也看不完一本。”小表姐也改变态度了。有一回居然对我悄悄说:“你告诉我,有没有法子让我也能像你那样看书?那么厚的书里都讲些什么?能讲给我听听吗?”我愣住了。实在不知道怎么能把《新青年》里的话对一个不识字的乡下姑娘讲清楚。她怎么能懂得什么文言白话之争?

我已经读过各种各样的书不少,可是串不起来。这五卷书正好是一步一步从提出问题到讨论问题,展示出新文化运动的初期过程。看完了,陆续和警钟辩论完了,我变了,出城时和回城时成为两个人。

井中的警钟后来没再见到,也不知他还有什么业绩。至于我,若不是遇见了他,这一生会是另外一个样子吧?

清洋:金克木:化尘残影 之 国文教员zhuanlan.zhihu.com图标清洋:金克木│化尘残影 之 小学校长zhuanlan.zhihu.com图标清洋:金克木│化尘残影 之 塾 师zhuanlan.zhihu.com图标清洋:金克木│化尘残影 之 图画教员zhuanlan.zhihu.com图标作 者:金克木 摘 自: 《金克木集》第1卷《 孔乙已外传》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年: 2021-5
本文标题: 金克木│化尘残影 之 井中警钟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42920.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天下已无晁错闲话《资治通鉴》之四百三十五——段颎治狱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