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树城耶利哥的故事(中)

发布时间: 2021-04-05 16:44:34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11

上一篇“棕树城耶利哥”的故事(请点击跳转),说到了在第二代领袖约书亚的带领下,以色列攻占了耶利哥城并处决了贪污战利品而连累族人的...

棕树城耶利哥的故事(中)

上一篇“棕树城耶利哥”的故事(请点击跳转),说到了在第二代领袖约书亚的带领下,以色列攻占了耶利哥城并处决了贪污战利品而连累族人的亚干,最终辗转反复后在迦南地落脚。

只不过被约书亚夷为平地的耶利哥城并没有从此消失,以色列人与其之间还会有分分合合的故事……


一、士师的兴起

耶利哥城战役后,经过了7年的迦南征战,以色列人击败了迦南地共31名王(约书亚记 第12章)。这些王国(或者说城邦国家)的落败,基本是归结于对迦南地的偶像崇拜(偶像,即人造的神祗。他们主要是:巴力,或译“巴尔”;亚施她得,或译“伊斯塔尔”——这些都是因为现代的亚文化流行,而在一定范围十分知名的偶像),以及由此衍生的活祭、占卜、妖术、通灵、招魂等造物主眼中视为“恶”——用后世观点也归结为“迷信”的事。

只不过即便残存的迦南势力已经是苟延残喘,以色列人也没有将其尽数征服,客观的原因是以色列还不够强大——如果连续7年征战就可以彻底获得神的应许之地,何必需要接受神的考验在旷野足足流浪38年呢?

在依照祖训的事先预定,以及拈阄(古代近东地区的“摇号”)之后,以色列十二支派各自在迦南得到了土地,用以维持宗族内各支派的产业。十二支派的秉性,就像他们的先祖——雅各的十二子一样:有忠实于主的应许,尽心驱赶着余剩的迦南仇敌的;有沉迷于一亩三分地,各扫门前雪而不愿意协助同胞的;更有在迦南人的引诱下,开始崇拜偶像,行神眼中视为恶的事的。

基督教把犹太人的《塔纳赫》(俗称“希伯来圣经”。),也就是基督教的《旧约》称为《新约》的“预表”。“预表”这个词,以现代中文看来很拗口,实际就是“伏笔/伏线”的意思。甚至是在《旧约》的部分,某一个或某一群人物的命运也都是在其先人身上就有了“预表”。

十二支派的封地,也不是空穴来风。全部解释需要较长篇幅,略作说明:

一、流便,以色列十二子的长子,因为睡了父亲的妾而被排挤,其后代的封地位于边陲;

二、西缅支派(以色列十二子的次子)、利未支派(以色列十二子的三子)同样因为先祖在示剑的趁人之危而受到惩罚——因不满被玷污的妹妹底拿嫁给示剑的酋长,而趁男方部落行割礼之际屠城。只是利未支派因为摩西的缘故而受到神的青睐,成为祭司的专属支派,也不拿实际的产业;

三、四子犹大的后裔,所得地界广袤,也成为后来的君王支派。因为也是后来残存下来的最大的一支以色列的支派,并成就了“犹太”这个民族;

四、五子但的后裔,拿了靠近地中海的地土,成为后来抗击海上民族菲利士人的先锋。著名的士师参孙,以及后来的初代君王扫罗,都出自这里;

五、十一子,多灾多难的“埃及宰相”约瑟,因其敬虔的心,间接促成了“出埃及”事件。所以其长子玛拿西、次子以法莲各自获得了肥沃的土地。以法莲虽然是次子,却因为名字“双倍结果”而得到雅各的祝福,拿了双份地产;玛拿西得到了约旦河两岸的土地,顺风顺水。但是,玛拿西支派后来对于援助同胞一事很冷淡——英雄的后代未必是英雄,这就是《圣经》揭示的真理。

约书亚死后,士师成为了在先知、祭司这些宗教领袖外,缺少领袖的以色列百姓的“护民官”。士师出自十二支派,而其时代大约持续了四百年,直到但支派的扫罗王横空出世,才基本统一了迦南。

圣经的《士师记》也是一本充满着“列传”体的经卷,许多记载充满着戏剧性:女先知兼士师,底波拉(Deborah,也就是“狄波拉”)的卧底雅亿(Jael)使用帐篷的橛子刺死迦南王的大将……力士参孙风流倜傥,与狮子搏斗,又推倒了菲利士人的大衮神殿(之前的文章有写过参孙的电影,点击跳转)……而对于“以笏”(hu4)这名士师,似乎在一般人眼里看来甚为陌生——然而在上面的表格中也能够看到关键词:以笏、耶利哥。他正式这篇文章的中心。


二、棕树城凉亭,以笏刺摩押王

第一代的士师是俄陀聂,他的事迹在《士师记》中很短,更多是在前面的《约书亚记》中交待了其身世——与约书亚一同做密探的迦勒的侄子。俄陀聂的主要功绩是击败了压制以色列8年的美索不达米亚王,创造了40年的太平盛世。

“摩押”(Moab)这个名字看起来似曾相识?是的,那就是《创世记》中的罗得,亚伯拉罕的侄子在逃离所多玛之后,与其女通奸所生的后代。在以色列的立场来看,摩押是该被诅咒的。所以在士师时代,神借助摩押这个工具,继续惩戒拜巴力、亚施她得的堕落的以色列人——这并不意味着摩押永世不得翻身,事实上《路得记》的主角就是摩押人,也促成了耶稣基督的血脉。神的作为是奇妙的。

摩押王伊矶伦(Eglon),生得十分肥胖。可即使如此,他联合了亚扪人(与罗得通奸的另外一个女儿所生的后代,地位同摩押)、亚玛力人,凭借着900台铁质战车,降维打击了尚处在青铜时代的以色列人,占据了棕树城耶利哥,并奴役以色列人18年。

青铜时代到铁器时代,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飞跃。中国历史上是没有严格意义上的“铁器时代”的,以色列士师们所处的近东的铁器时代,差不多就相当于中国的商朝,彼时商朝的文明已经开始。铁质的战车实现了轻量化,加快了行军速度,也便于改造战车利刃等武器,所以只有青铜长矛、利剑的以色列人是会陷入苦战的。这也就是上面所说的“以色列人还不够强大”的其中一条原委。

18年的奴役,等于是把进迦南地以来的老本全部赔了进去。在这样的逆风局下,第二位士师,便雅悯人以笏(Ehub)横空出世了。他的形象,在中世纪的画作中看来似乎并没有什么特别,甚至在圣经上也仅描写其为“左手便利”。关于这一点,不同的解经家有不同的见解:有认为以笏没有右手或者右手有残疾,因为“左手便利”(a man lefthanded)的希伯来文原意为“右手残疾”;而另外一种诠释是:结合当时的战争记录,就能发现“左撇子”是便雅悯族特有的技能——左手掷石,左手拉弓,力气比右手便利的人更大。

从上下文看,我们可能会更倾向于第二种观点。因为,以笏做了一件惊人的事情:他打造了“一把两刃的剑,长一肘,带在右腿上衣服里面。”(士师记3:16),然后将族人委托的礼物献给了摩押往伊矶伦。后面的故事完全是一个“荆轲刺秦王”的故事(以笏的故事早了1千年):尊敬的大王,我从吉甲(也就是进入迦南地时,以色列人安营扎寨的地方)的凿石地(开采建筑偶像的石头)来,我有机密事宜需要报告,请您让闲杂人等先退下。

也不知是奴役以色列人,又养尊处优的生活让摩押王放松了警惕,还是警卫员压根就在摸鱼没有搜身,这一把利刃竟然被以笏带到了殿上,说道:“我奉神的命报告你一件事。”(士师记3:20),将摩押王骗起了身。说时迟那时快,只见时间仿佛被暂停一般,以笏“伸出左手,从右腿上拔出剑来,刺入王的肚腹,连剑把都刺进去了。剑被肥肉夹住,他没有从王的肚腹拔出来,且穿通了后身。”(士师记3:21-22)

以笏的举动除了展现了其单手刺剑的力大无穷,也展现了其对于侵略者的巨大仇恨——所谓的侵略是相对的,以色列人也用屠城的手段获得了应许之地。而其实,神只说了某些地以色列不能拿,因为属于亚伯拉罕的其它旁支后裔,却没有指示用“驱赶”以外的“杀戮”解决所有战争问题。

刺客以笏并没有当场“英勇就义”,他成功地逃脱了。理由也让人有一点忍俊不禁:摩押王伊矶伦的警卫员们,见楼上的楼门关闭着,而访客却先行离开时,竟然不是想着“密室”内大王的安危,竟天真地以为“他必是在楼上大解。”(士师记3:24),也是玩忽职守,或者说工作不得要领到了相当的境界。

当然,还有一个客观的原因:因为约书亚的诅咒,耶利哥城一直没有被彻底重建。或许对于奴役了以色列人18年的摩押王来说,棕树城只是一个荒凉的行宫,就连凉亭都是临时搭建的,也就没有配备完备的安保设施。

耶利哥城就位于玛拿西支派的地界上,所以逃出生天的以笏,在以法莲的山地吹响了号角。首领驾崩,群龙无首的摩押人哪里还是以色列人的对手呢?那场战役,以笏带领的以色列人击杀摩押人一万精兵,拯救了以色列。

在之后,以色列又太平了80年……


这便是士师时代的耶利哥城的故事。虽然在历史上看来耶利哥城已经是无关紧要的战场遗迹,却依旧发生了惊心动魄,堪称传奇的刺杀事件。下一次提到耶利哥城,就是新约时代的故事了。

(待续)

本文标题: 棕树城耶利哥的故事(中)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34114.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东阳山口附近的山上哪里有野生兰花当故事读圣经--洪水前夜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