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帝国的建立与刘邦集团》读后感1000字

发布时间: 2020-12-17 10:57:44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96

《汉帝国的建立与刘邦集团》是一本由李开元著作,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的平装32图书,本书定价:16.80元,页数:30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汉帝国的建立与刘邦集团》精选点评:●碎片化史学下对重构大的历史观的思考,不厌其烦的史料解读,步步为营

《汉帝国的建立与刘邦集团》读后感1000字

  《汉帝国的建立与刘邦集团》是一本由李开元著作,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的平装32图书,本书定价:16.80元,页数:30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汉帝国的建立与刘邦集团》精选点评:

  ●碎片化史学下对重构大的历史观的思考,不厌其烦的史料解读,步步为营。在历史叙事方面做到滴水不漏。

  ●汉初的皇权是有限皇权,与秦制不同,类似于战国时期,是皇帝与功臣共天下;从景帝一朝,元老功臣凋零,皇权也走向专制。刘邦其实继承的是项羽的制度,汉皇帝的权利并不见得比楚霸王大。其实无论项羽还是刘邦集团,其核心都是平民军功阶层,而这恰恰均是从秦制中学得。

  ●见长评

  ●战争以及军功对政治结构的意义怎么强调都不过分,作者在继承前代考证功夫的情况下,又发展出在那个年代尚属罕见的中层理论意识,令人感动。不满意的地方之一,是对王业霸业帝业的描述似乎可以更加深刻,令人想到李峰所说的历史解释问题。又及:还是《秦秘》比较好看……

  ●一口气读完,酣畅淋漓。恨不能立刻就《史》《汉》之楚汉群雄事迹,一一按验。

  ●军功受益阶层=老将/太子党/红X代 军吏/法吏/儒吏=团派

  ●秦-楚-汉;帝业-霸业-帝业;军功集团-军功集团-军法吏。李开元的基本观点学习了,再出书也就是在这几个点上翻花头。

  ●终于知道为什么李开元那么受推崇了……确实是一个眼光独到、又能照顾读者的优秀学人,表格神马的非常强大

  ●总论写的让人豁然开朗,很久没看过这么爽的学术著作了,算是对其两位导师学术核心精神的拓展与延伸。

  ●:D691.42/3

  《汉帝国的建立与刘邦集团》读后感(一):小看法

  今年读完的第40本书,其实大一就看过一遍,但如今再看觉得认识更加深入了。李开元先生勾勒出了刘邦集团由无政治目的的脱籍流民集团发展到汉王国统治阶层的清晰脉络,将创建王朝政权的政治军事集团成员及其家族后代定义为军功受益阶层,探索了宫廷,军功阶层和皇权之间的互动与联系,运用集团的概念和表格数据统计的方式,展现了刘邦集团获取政权之后对社会总财富和权力的再分配情况,清晰明了。但我认为作者对军功受益阶层人数的估算应该与史实出入极大,而分封田地与财产的措施是否惠及了军功阶层的每一个人也是无法考证的,我认为真正受益的还是那些军功卓著的将军们,而随刘邦征战的普通士兵可能大多数都遣散回乡,很难说这些人有多大的政治势力和影响力,其实这些人的情况基本也是于史无征吧。如果军功阶层真的有三百万人之多,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在三四代人之内就完全衰落。另外作者论证刘邦集团先后继承了张楚法统,怀王法统和秦法统,其实秦的法统此时已经不复存在,刘邦更多还是凭借自己的军功和德行被推举为皇帝,而并不是继承了秦的法统吧。但本书依然是对刘邦集团文化面貌和组织结构研究的最好的著作。

  《汉帝国的建立与刘邦集团》读后感(二):汉帝国的军功受益阶层

  汉帝国的立国的基础即是广大的军功受益阶层。汉帝国的军功受益阶层产生于秦楚汉的政权鼎革之际,丰沛元从集团、砀泗楚人集团构成其上层,秦人与诸侯从者构成其下层。他们的权利,在高帝五年的罢兵赐复诏与白马之盟中得到了确认,他们不仅享有田宅的经济利益,还垄断着世袭的侯爵,系汉帝国初期的统治精英。

  然而,作为一个利益集团的军功受益阶层,却始终受到其他利益集团的挑战。吕后时期的外戚、文帝时的代国旧臣以及景帝时期的兴起的法吏与军吏,在这一波波的后浪推前浪的冲击下,军功收益阶层逐渐凋零,让位于帝国官僚阶层。值得注意的是,景帝时期是汉帝国政治结构转换的一个关键节点。在此时,王国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地方诸侯已与郡县无异。白马之盟的废弃,直接打破了军工受益阶层对侯爵的垄断,“共天下”的有限皇权正向绝对皇权过渡,成为武帝时期皇权空前强化的铺垫。

  军功受益阶层的分析不仅是汉朝的个案,同样它可以推及于中国历史的各个王朝。如今,国朝正处于这样的一个时间点,旧的军功受益阶层在半个多世纪后趋于消亡,然而,取代他们的是什么,且看后世治史者的发覆吧。

  《汉帝国的建立与刘邦集团》读后感(三):無題

  讀書最大的收穫不一定是作者的觀點說服你,而是他的思考方式能夠給你啟發。這本書給我最大的啟發就是中國歷史的階段性劃分應當再精確一點。正如作者所說的“秦楚漢之歷史延續性”,秦是秦王朝,楚是從陳涉開始,包括景駒、懷王心以及霸王項羽所建立的楚政權,漢則是特指西漢初年(至漢景帝時期)。這段時期是中國封建制的“回潮”,同時也是專制皇權的重新起步。它們之間的節點就是所謂的“軍功受益階層”。這個階層的興衰與皇權的發展是呈反向的。

  群臣在獻給劉邦的請即位疏中提到了“功盛德厚”四個字,這既是軍功階層給予他的投名狀,也是給他的緊箍咒,提醒他“功”和“德”都是後天可以建立的,他的皇帝位置只有依靠軍功階層才能穩固。

  古代帝王總是自詡為“天命所歸”,“天命”是一種自然屬性,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所以西漢初期的皇權是被限制的。

  值得商榷的是作者在體例上的編排。他在第一章和第二章就急匆匆地把“軍功受益階層”這個概念提出來,然後又回過頭來介紹“秦末漢初”的政治形勢,似乎有點突兀,邏輯上並不通順。

  《汉帝国的建立与刘邦集团》读后感(四):《汉帝国的建立与刘邦集团》简记

  中国古代君臣之间的关系是政治发展的线索。在朝代建立之初,皇权与军功阶层是最核心的领导集团,这不难理解,因为天下是他们打下来的。

  权力有天然扩张的属性,只有夺取更大的权力,才能保住已经拥有的权力。所以开国皇帝一定会打击军功阶层,尤其是像韩信这样的功高震主之人。但军功阶层过于庞大,皇帝不可能杀了所有臣子,因为还需要仰仗官僚集团治理天下。鉴于此,刘邦与军功阶层订立白马之盟,“非刘姓宗族不能称王,非有功之臣不能封侯”。意思很明显,这天下是刘家的天下,但是别人也抢不走你们的爵位,咱们互相支持。

  但是没有想到刘邦死后,儿子汉惠帝年仅23岁就去世了,吕后把持朝政,开始打击刘姓宗族,压制军功阶层,发展吕氏宗族,这触及到了军功阶层的核心利益。军功阶层联合刘姓诸王发动诸吕之变,消灭了吕氏家族,废掉由吕后扶持的后少帝刘弘,选择一个看起来很平庸的代王刘恒为帝。军功阶层识人不准,这刘恒可是一个厉害角色,也就是后来的汉文帝。

  虽然军功阶层控制着京城,但刘恒带着自己在代国的官僚队伍来当皇帝,自然用自己人。在汉文帝软硬兼施的政策下,被封侯的军功阶层发配到封地享清福,从此在政治上难有作为。

  即便如此,丞相之位依旧有军功阶层把持。直到汉景帝时,汉景帝除掉了丞相——军功阶层的代表人物周雅夫。

  至此,军功阶层的特权被全部废除,皇权确立了对中央政府的主导地位。

  《汉帝国的建立与刘邦集团》读后感(五):“循环”之始的汉帝国

  终于有时间把李开元先生的这本学术专著拿来一读。比起《秦谜》、《秦崩》和《楚亡》三本面向大众的历史学作品,这本书读起来显然要艰涩许多。由于我阅读的顺序和李开元先生创作这几本书的顺序正好相反,所以阅读起来更像是一次溯源之旅。

  李开元先生在这本书中完整介绍了他的“基层史学-中层史学-高层史学”理论。并基于这种理论对汉帝国建立初期国家统治集团构成人员的身份演变及管理方式进行了详细地考证分析。我们从中能够对汉初国家体制有更深刻的认识——有别于秦制大一统帝国而是一种“四级制的联合帝国”。李先生重点考察了汉初军功受益阶层(大概等同于开国功臣世系)在汉王朝统治中角色的变化,梳理了一条由“有限皇权”发展为“专制皇权”的路径。并最终将汉帝国的建立放置到整个中华帝国史中考察,借由王朝伊始“马上天下”的相似性来寻找中华帝国一以贯之的政治传统。

  现代学科的执着往往在于要从无止境的现象中提炼出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从这个角度来说,时人往往觉得中华历史陷入到了“往复循环”的困境之中也的确有据可依。尽管本书终章意在“提炼共性”,但这本书最震撼我的地方却在“个性”。读完此书,我再次感受到自己过往想象力的匮乏,以至于一度把明清当作了我对历代政治理解的唯一模型。这几年对秦汉史的重新认识,其实也让我重新认识了中华民族,重新认识了人类本身。

  “汉承秦制”往往造成一种误会,认为汉朝是一块供人复制粘贴的模板。尽管景帝之后历史又被拨回到秦制的“正轨”,但我会永远记住那一双双透过秦末战火望向我的眼睛。

本文标题: 《汉帝国的建立与刘邦集团》读后感1000字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27660.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立法者与阐释者》读后感100字《梦幻的本质》影评摘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