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记忆,1966》读后感精选

发布时间: 2020-10-27 12:09:37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00

《中国记忆,1966》是一本由【法】索朗日·布朗【释】杨浪著作,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Hardcover图书,本书定价:98,页数:19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中国记忆,1966》精选点评:●了解很多当时的景象,但拍摄的画面和角度自认为一般。苏

《中国记忆,1966》读后感精选

  《中国记忆,1966》是一本由【法】索朗日·布朗 / 【释】杨浪著作,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Hardcover图书,本书定价:98,页数:19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中国记忆,1966》精选点评:

  ●了解很多当时的景象,但拍摄的画面和角度自认为一般。苏悦广场,钟书阁

  ●图释有点多余、矫情,有图即可。 打打杀杀和这些舞蹈的审美是一致的。 校区图书馆

  ●“文革”时期,中国四所城市的生活。从一个外国人的视角窥探那个时代,那些参与运动的人当真是清醒的吗?乱世之中,依旧有些人从容不迫,实在感慨。文字解说差了一点,图片艺术性也不高。

  ●一本外国人拍的画册,一个时代的见证

  ●照片很好看

  ●六十年代中国影像,还是彩色的,非常珍贵、难得

  ●法国姑娘留下的中国文革时期照片儿,看完觉得自己真幸福,既没有出生在那个荒诞时期也没有出生在现在这个被高科技冲昏了的时期,嗯,想太多了…

  ●喜欢那张中国特色的女孩图片

  ●市图借阅。

  ●难得的文革那一年的图像记录,看到了那个年代的疯狂口号标语,看到了红卫兵,可惜记录的图像不够多

  《中国记忆,1966》读后感(一):记录六十年代的彩色中国

  不知为什么没有摄影师的信息和照片,非常希望能够看到摄影师本人的文字和她对当年拍摄情景的记忆与描述。

  排版显然是重大失误,按照基本常识肯定应该把图和文字放在一起,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文字放在图的背面,需要翻过来才能看到,或者也可以把字和图在一页上,以方便读者的观看。

  内容上看,北京的街景比例较少,人物特别是演出和游行的太多,难以全面反映当时的街道、季节、社会环境和风土人情,有些遗憾。

  《中国记忆,1966》读后感(二):释图太草率了!

  第197页照片中的所谓“石头”明显是一座石狮子;第190页第12行的“打例”显然是“打倒”之错;第189页照片中“卖花的小女孩”手里哪里有花,最多是青菜;第185页照片中“大同市**糖果公司”清晰看出是“大同市糖业烟酒公司”,“糖”是简写;第161页照片中的所谓“发行喜讯”怎么看也像“步行华*”,“华东”?第143页照片中的所谓“举着貌似大衣的物件”应该是“反映法帝暴行的现场证物”;第137页照片中肯定的“雷诺小汽车”在第113页照片却成了“老奔驰”?第113页照片中没看到所谓“仅存的‘邮’字”,明显是“**(服)务部礼品部”……不挑了,太令人失望了

  《中国记忆,1966》读后感(三):摘抄

  索朗日.布朗,1965-1968在中国

  正阳门,北京人俗称前门,600年历史。

  翁城在1915年被北洋政府拆除。

  天文台建于公元1279年的元代,1900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德法曾把这八件仪器劫走,1921年因《凡尔赛和约》退还。

  北京老城墙1967年还有不少存在,1970年为了修地铁,前门东西一线全部被拆除,明墙遗址公园一小段保存是因为当年修地铁的基建公兵师部在这里依托城墙做了自己的营房。

  文革初中央主持工作的是刘少奇和邓小平,1966年6月他们出于以往的经验,试图控制和引导运动的发展,后来这些工作被称为资产阶级反动路线,随后革命高潮骤起,画面中可以看到佛香阁上的大幅毛主席像、据颐和园工作人员解释,这是为了防止红卫兵破坏建筑而绘制的。

  《中国记忆,1966》读后感(四):一段历史与生活的记忆

  本着更多是对摄影而非历史的兴趣翻开了这本书。而后在翻阅的过程中,不断发觉书前序中陈小波先生所述“在选择进入国家典藏的标准中,摄影已经不是纯粹的摄影,相机镜头、光影关系全部都靠后站,历史和社会的发展之证据才是更受关注的地方。” 对一段特殊历史的解读,使得20多岁的法国姑娘索朗日·布朗在1966年左右于北京、南京、苏州、大同拍摄的一系列照片得以入选。

  在这四个部分中,北京部分包含有老北京旧城残垣的记录,除此更多的是文化大革命前夕与期间气氛热烈的游行与表演场景,许多大学生模样的红卫兵向索朗日的镜头挥动着他们手中红色的毛主席语录。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的是他们年轻稚嫩的脸庞、亢奋而坚定的神情。

  或许跟照片拍摄时间有关,在南京、苏州和大同三地,索朗日的镜头记录的更多的是具有生活气息的场景:

  南京街头上捡菜叶的人们,买卖货物的市民,馄饨挑,小食馆里正在包小笼包的服务员;苏州的则是水乡场景:滨水人家,码头货船遍布的景象,杂货店的一瞥,白墙黑瓦,由岸边路或滨水人家伸至河道中的台阶,营造着浓郁的水乡生活气息;而在大同部分,少数几张所选照片中,有对街上小女孩的抓拍,有对云冈石窟当时面貌的记录,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张典型中国式打扮的小女孩的肖像:马尾辫,浅刘海,额头上红心点……最是这一册摄影照片作为一种社会人文记录的呈现。

  作为一个试图避免对时代潮流的过度追随,而对历史与生活有着更大关注兴趣的建筑学学生,在翻阅这些照片时,一个深深的体会就是,保持对“热潮”、“一拥而上”的距离,保持对生活的感知与好奇,保持平和,以及对历史的尊重,是在短暂人生中获得最大价值的生活体验的基础。

  陈小波先生在序中引米兰·昆德拉:“当摆脱一切历史记忆之后,人变得比大气还轻,会高高地飞起,离别土地,亦即离别真实的生活。他将变得似真非真,运动自由而毫无意义。” 同样,建筑从最初作为遮风避雨的场所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之后,如果没能参与到人们的生活体验之中,似乎是可笑的。而参与的方式,或许从历史与生活细处去寻找答案是一种途径。

  2019年1月5号下午 于南京万象书店

本文标题: 《中国记忆,1966》读后感精选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25164.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全球通史读后感锦集伟大的探险家读后感锦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