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鲸》读后感摘抄

发布时间: 2020-07-20 10:56:43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09

《白鲸》是一本由赫尔曼·梅尔维尔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CNY49.00,页数:58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白鲸》精选点评:●活下去的理由,也是我选择忘记自己的理由。●结局太精彩了!!结尾即高潮。亚哈伯最终死于魔鬼费

《白鲸》读后感摘抄

  《白鲸》是一本由赫尔曼·梅尔维尔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49.00,页数:58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白鲸》精选点评:

  ●活下去的理由,也是我选择忘记自己的理由。

  ●结局太精彩了! ! 结尾即高潮。亚哈伯最终死于魔鬼费达拉绳索的寓言,永远和莫比迪克这个自己毕生的仇敌生生世世连在一起。“那片大得无边无际的尸布似的海洋依然像它在五千年前那样滚滚向前。”“原来这就是一直弯来绕去搜寻的拉谢号。它回过头来寻找它的失踪的儿郎们,结果只是找到了另一个孤儿。” ps:曹庸的译本虽然更生动,可是成时的译本更通顺。

  ●百科全书式的写作,可以说是一部捕鲸百科全书,有些知识点对于现在的人显得就多余了,毕竟是167年前的作品了,关于捕鲸、鲸鱼的种种,枝节太多,东拉西扯,情节不够连贯。"世间的畜生做出来的种种蠢事中又有哪桩哪件,人发起疯来没有做过,而且蠢得超过鲸鱼不知多少倍",捕鲸让我相信巨龙曾经生活在这个世界上,那些屠龙的勇士是巨龙消失的罪魁。作为这个星球最为巨大的动物,在人类的贪婪之下,许多种类的鲸面临着灭绝的危险。"凡事都是虚幻",“世上有一种智慧,它其实是苦难,而世上有一种苦难,它其实是疯狂”,白鲸更像是一种执念,使仇恨和痛苦比幸福来得更为久远,也更漫长。

  ●读起来并不怎么顺利的小说,翻译稍微有点问题。关于大海的史诗,对于鲸鱼更是如数家珍,如发烧友一般絮絮道来

  ●能感觉到小说很好,但喜欢起来有困难。作者描写看了一会被剁下来的鲸头,认为这只鲸皈依了斯宾诺莎,这是怎么看出来的。其实这都不算啥,作者从杀鲸看到了人类社会的不公与人类信仰的原则,从鲸身上作者看到了整个人类与地球的原理。小说一直把鲸写的神化,然后就是一群劳动人民杀鲸的工序。作为旱鸭子对大海是陌生的

  ●可能每个人都追一个莫比迪克 然后跪下 而我不觉得我能是唯有我一个能逃脱 也不能报信于谁了

  ●这个版本翻译不大行。在那个年代,作者知识真丰富。

  ●不能再多了

  ●电影难拍风,只能拍树枝晃动;文学也难写世界的虚无,只能写人和人的执念。梅尔维尔大段的鲸类科普(真的很长很无聊)倒是提醒现代读者,鲸在一百多年前具有多么强烈的神秘感,以及捕鲸船上的勇气和浪漫。

  ●所谓的信仰大概就是埃哈伯活着就是要杀死那条鲸鱼。

  《白鲸》读后感(一):一次失败的阅读体验

  看到前一百七十页,唯一的感觉就是冗长乏味,关于鲸鱼的科普太多了,对于很多次要人物的描写也太多了,对于不重要的景色描写也太多了,对于某些不必要的抒情描写也太多了,总而言之就是太多了。如果不是看了剧透,我完全想不到这篇文章想写些什么,如果在现代,这样的小说早就被pass掉了,是不可能有机会出版的,也就是那个时代才能出版这样一本冗长乏味的小说。   或许有人会说这是我没看懂小说,但是无论我看没看懂,不必要的描写就是太多了啊,一部一百七十页都没有进入主题的小说,在现代怎么可能会有机会出版呢?   看到一百七十页还是感觉太长了,但是又不想跳读,真的是纠结。   不要说斯里特船长用笔非常周详,富有科学性了,你不也是一样么,还把他的那些言辞都搬到了书上来,简直是又臭又长。   本文是以以实玛利为视角的,但是很多以实玛利看不到的地方也被描写到了。   很多部分都可以删去的,如果我买的是删减过的就好了,这是我第一次这么觉得。太长,太无聊了。   看到一百八十四页真的感觉看不下去了,全文没有一个爆点可以让人心情激动,完全是作者自顾自的心情激动起来,完全没有把感觉传递给我   想到总共有五百八十四页就觉得难受,实际上有激情的就那么几章而已。   而就那么有激情的几章实际上也没有给人太好的感受,视角变换太难受了,根本看不懂是谁在说些什么

  《白鲸》读后感(二):一部宗教式的航海捕鲸小说

  海明威一定读过《白鲸》吧,如果我是海明威,恐怕鼓不起勇气在读完《白鲸》之后还写《老人与海》。《白鲸》作为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小说,几乎写尽了航海的种种以及捕鲸的所有细节-捕鲸船的配置、装备,捕鲸的方法,炼鲸油的过程,甚至鲸鱼的分类、骨骼大小、化石的形成。可以说它为航海捕鱼题材的小说树立了不可超越的地位,在这巨大的阴影之下,寻求突破和创新需要极大的勇气和能力。当然,《老人与海》和《白鲸》是不同的小说,虽然表象都是航海捕鱼,但两部作品从内涵到形式都完全不同,海明威从《白鲸》构建的庞大体系中以一种精神上的差异和语言风格上的创新脱颖而出,甚至成为比《白鲸》影响力更大的作品。

  《白鲸》从人物的名字中就体现出浓厚的宗教色彩与悲剧意味。灵魂人物船长埃哈伯在《圣经旧约》中被译为亚哈-不信奉上帝而信原始宗教偶像,上帝认为其行恶事而要除掉他。这一名字注定其必定灭亡。叙事者以实玛利-《圣经》中身世坎坷的人物,以及书中大量出现的《圣经》故事甚至有圣经的伪经传说。

  《白鲸》的主线是埃哈伯捕捉白鲸,但那只白鲸莫比迪克直到全书(接近600页)最后30页才显露真容,与全船的人同归于尽。埃哈伯生命中唯一的夙愿-这个他不惜背叛上帝改信拜火教,不惜堵上全船人的性命也要实现的愿望-终于得以实现。埃哈伯是个悲剧人物,但不可否认,他是个枭雄,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不惜一切代价,任何情感和挫折都不能影响他对目标的疯狂追求。对大副的威胁和哀求,船员哗变的危险,相熟的另一船长请他帮忙救自己儿子的请求,他丝毫不为所动。断腿造成的没日没夜的疼痛破坏了他的神经,对他的做事和说话造成了永久性的影响,神经质且不合常理的疯狂。

  《白鲸》的形式有现代主义小说的雏形,多次转换叙事者,以实玛利的讲述占一部分,另有大量篇章是全知视角,除了正常的散文化的讲述,还有多篇章以戏剧的形式展开。语言有大量的长句,不好懂,但这种做派似乎又符合19世纪作家的风格。全书有很多的哲学性和精神心理方面的描写,代表了作者的态度和思考。

  《白鲸》读后感(三):某种关于伟大的力量

  “Call me Ishmael. ” “就叫我以实玛利吧。”简单一句话将读者带进圣经世界,关于鲸鱼的圣经。 《白鲸》是美国作家赫尔曼·梅尔维尔的小说,按托克维尔的说法,这是一部展现了美国精神——战天战地、神挡杀神、众生平等、思想自由——的伟大小说。 老实说,语言和思想都没有给我很大启发,但文字里确乎有一种伟大的力量。 追杀白鲸不如说追杀上帝。 人类何时能够拥有真正杀死上帝的力量未可知,但人至少已经拥有和祂战平的力量——自觉地赴死。 我第一次意识到这种力量是高中的时候看《挪威的森林》,直子因为抑郁症备受折磨,最后自杀。在此之前,也在电视电影书籍里看过很多自杀的情节,但不知道为什么,从没令我认识死亡。 看《挪威的森林》的时候,突然发现原来有人是会自觉地选择死亡的。我至今仍很奇怪,觉得这简直是神经病。也许在有些人眼里,有比死亡更深的痛苦,或者有比活着更重要的追求。我是没法理解,不过承认会有这种人。 如果把世界看作一个系统,佛祖、上帝或者其他宗教信仰的至高存在都是超越这个系统的某个无所不能的东西,没办法做太多规定,因为任何规定都是在限定祂的范围,把祂拉到系统内来解释祂的某种超能。但祂本质上是在系统外的,系统内能解释的只是祂的部分。而世界这个系统说到底是人类的认知集合,这个集合是在不断变化扩大的,上帝也是,在不断变化,不断超越。 人要杀上帝,杀佛祖,其实是在杀自己,在超越自己。 回到小说本身,开头是那一句“就叫我以实玛利吧。”而我看的人民出版社版本,在这个开头之前,还探索了鲸鱼的词源,罗列了关于鲸鱼的文献,好像是一个人在对你说话,关于鲸鱼的各种窥见开始慢慢铺展:见图↓ 如果这是开头,我会觉得比之前那个很伟大的开头更伟大,更具想象力和创意! 小说中间穿杂了许多的文本形式,前几章是小说式叙述,到了海上又变成戏剧式画面语言,中间有科普式介绍,有哲学沉思,有人身嘲讽……以不同的文本形式构成一部独特的小说现在仍是很新颖的写法,比如说《忒修斯之船》。 他在小说开头就已经泄露人物命运的写法,既上承古希腊悲剧的宿命感,又有马尔克斯时空轮回的味道(不过马尔克斯是魔幻神秘,梅尔维尔是CTM所谓命运)。 梅尔维尔的语言,很有一种美式生冷幽默的感觉,就是那种欠揍的嘲讽调侃语气。估计那个年代的水手要是在岸上真的分分钟就会被打死,能打或抗打的除外。 ——就以海盗来说吧,我倒想知道他们干的行当是否有什么特殊体面的地方。有时候他们的结局确是不同寻常地高人一头,不过高的只是吊在绞架上。 ——他穿上干衣服,点着了他的烟斗,斜靠在舷墙上,温和地瞅着周围的人,好像在跟自己说:“这是个彼此依存、合股经营的世界,到处都是如此。我们食人生番必须帮助这些基督徒。” 也不缺莎士比亚那种戏剧的激情——“谁怕黑就是怕我!我是从漆黑一片中挖掘出来的!” 不知道说什么了,结束。 对了,说说我为什么从不说小说剧情呢,因为我懒啊哈哈。 最后谈谈翻译版本,据说目前最好的是马永波翻译的中信出版集团那一版,最好是直接读原文,就当练习英文了……

  《白鲸》读后感(四):宁静

  “人类!赞美鲸吧,以它们为榜样!你也要在冰天雪地里保持温暖。你也要生于世,而不属于世。置身赤道不要热血沸腾;身处北极也别让血冻住。啊,人类!要像圣彼得大教堂的圆顶一样,要像大鲸一样,一年四季都能保持自己的温度!”

  我总以为,书和人,也是需要缘分的。或许,这本书的缘分还没有到。

  这本书,我读得确实有点,说不上辛苦,只能说有些草率。看了评论才知道,这本书在美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是如此重要。有人说《老人与海》就是简版的《白鲸》。经典之所以是经典,或是因为它具有太多的象征可以用来解读,也有可能开创了一种表达方式。不过就我自己的修为来说,或许还没能读出《白鲸》的内涵吧,也有可能是翻译的原因,总之,我读那些台词式的语言的时候总是跳戏,好像认真地读了,又好像什么也没看见,至于捕鲸百科似的条文,略过的就更多了,一本书就这么昏昏吞吞地读下去了。

  当然,昏吞也不能说一点想法也没读出来,如果那样,也是真真对不起这厚厚一本了,总得聊点什么。

  在书的开头,我本来以为这写的是个救赎的小说,类似朝圣、牧羊少年之类的。慢慢才发现,这书明线是亚哈船长一路追捕白鲸莫比迪克的淅淅索索的故事,暗线则是人与自然的互动。

  亚哈船长或许象征了那种对自然毫无畏惧,然而仍然一往无前、奋勇挑战的英雄。有人说亚哈船长象征了开拓奋进的美国精神,展示了勇于向困难挑战,直向明知不可为而仍要挑战的勇气和精神。我却有些不以为然。作者在书中写:“相信这一点吧,野心勃勃的年轻人,所有凡人的伟大都不过是病态”“但是,当一个人的宗教信仰变得过于狂热,对他成了一种纯粹的折磨,而且,到头来,弄得我们这个地球成了一个住起来很不舒服的客栈。我认为那时,就该把那个人拉到一边,好好和他理论一番了。”“而且作为同伴,一个全然无所畏惧的人,要远比一个懦夫危险的多”“只有彻底疯了的人才能心平气和地理解自己的疯狂”。无论如何,我不愿意相信这是一个歌颂勇敢到疯狂的人的赞歌,我更愿意相信这是一声无可奈何的叹息。

  鲸,或许是这个世界上最神奇的动物了。无论如何,当你看到鲸鱼的时候,你总会承认,这个世界、这个大自然确实不可思议。不管我们懂得了多少科学知识,知道了多少理论、数据、分析、报告,然而当如此一个庞然大物出现在眼前的时候,当这个庞然大物出现在茫茫的大海上,轻摆摇曳地游向远方的落日的时候,我想这之于我唯有赞叹。我愿意去学习这个自然,我愿意去理解这个世界,然而我并不会狂妄地认为,我可以改变、捕获、降服这个世界。

  当亚哈船长得知白鲸的下落、匆匆追上去的时候,另一个船的人喊出了:“真是枉费心机,啊,你们这些陌生人,你们飞快地逃离了我们悲哀的葬礼,但你们一转身,却让我们看见了你们的棺材。”亚哈知道人的有限,无法通过智力去认识上帝,但是,他拒绝接收人的有限性,没有屈服于人类的这种天然弱势,而是希望用纯粹的蔑视与反抗来超越它。我心中对他一半是对英雄式的膜拜,一半是对疯子的畏惧。

  我总以为,我们或许更应该学会的是和这个世界相处,而不是对抗。可能对抗是一个更爽的事情,尤其是可以获得胜利的时候,那或许是一种征服的快感,或许是一种爆发的释放。然而,我并不习惯对抗,或许是因为我对抗从未赢过。所以,我知道有另外一种和这个世界相处的方式。它没有那么绚烂,没有那么炸目,它很温和,或许还带有一点柔软。它不会像对抗那样热血喷张,但是它会让你觉得这个世界一直环绕在你的身边,包裹着、缠绕着,有时候会有一些紧,或有一些窒息和疼痛,但当你和世界慢慢互动的时候,这个世界也会慢慢回馈给你放松和温暖,你和这个世界在一同沉浮,无所谓好坏也无所谓胜负,只是静静流淌它该去的地方,至于去哪,不重要。

  悄悄滑行的大鲸,无论你从前以这种招数欺骗和毁灭了多少人,初次看见你的人,他们眼中看见的依然是宁静,诱人的宁静!

  要是这个世界,在你眼中是诱人的宁静,如果你从未想打败它,它到底会不会欺骗和毁灭你?抑或只是宁静呢?

  谁知道呢,试试看吧。

  .s. 或许是缘分,现在刚好听到《大鱼》。

  《白鲸》读后感(五):什么是星辰“大海”?

  在学生时代印象中,好像没有那位老师或同学提到这本书。但在世界经典名著中,居然可以屡次发现它的身影。

  是我们孤陋寡闻,还是这个世界太大?或许都有吧。

  这是一本关于海洋文学的书。相信不少人应该第一次听到这个词—“海洋文学”。

  是啊,我们大多出生于内陆,一辈子也没有见过几次大海,怎么能够体会在海洋上生活到底是怎样一种情形?

  我们没有印象。我们只是好奇,深蓝幽邃的海洋,到底有什么有趣的事情呢?

  这本书的作者是梅尔维尔,美国人。他的母亲是美国独立战争时期一名将军的女儿,父亲是一名商人。在梅尔维尔十一岁时,父亲经商失败,两年后死亡,从此家道中落。1841年,作者登上“阿库希奈特号”捕鲸船,作为一名水手在大海中漂泊了一年。随后又在商船和军舰上当过多年水手。

  这本书中的有关海洋方面的知识与他这些海上工作经历密切相关。

  本书主要讲述一个叫做埃哈伯捕鲸船船长,一心要捕杀咬掉自己一条腿的凶残白鲸莫比.迪克的故事。在几乎航行了全世界之后,终于与莫比.迪克遭遇。经过三天追踪,他用鱼叉击中白鲸,但船被白鲸撞破,埃哈伯被捕鲸索缠住带入海中。最终,他和全船人员同归于尽,只有水手以实玛利一人得救。

  “《白鲸》以其充实的思想内容、史诗般的规模、成熟深思的笔调,成为世界海洋文学的经典之作”,被一些有名的作家誉为“全世界文学中最伟大的海洋传奇小说之一”。

  这是别人的评论。但到底怎样,从文学角度,我不知道。

  千百年来,历史对一个事情的评价,如同大海中的波浪,一会高一会低。根本就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如果某位作家的作品恰好有幸被时代发现并赏识,那确实是作者人生中一件幸事。

  但从科普海洋知识---特别是鲸油和捕鲸业的角度,我给它一个赞。

  捕鲸船主要的利润来源是鲸油。

  19世纪中叶,现代石油业刚刚起步,电灯泡还没有发明,鲸油是照明的主要燃料。鲸油中富含油脂,插上一个棉芯即可在漆黑的夜晚为人们带来光明。因此,捕鲸船通过从大海上运回成桶的鲸油来赚取利润。

  鲸油中以抹香鲸油最为稀有。抹香鲸的脑袋中装满这个世界上名贵的上好油脂。处于绝对纯净、清澈、芳香状态的鲸脑,在鲸鱼活着的时候,是一种流体。但在鲸鱼死后,一遇空气即告凝结,生出美丽的晶体,犹如初冬湖上刚刚结起的一层薄冰。

  抹香鲸油可以做制作油膏和贵重的药剂。

  一头大抹香鲸,鲸膘可以出100桶油,每桶100公斤,加起来重量可达十吨。

  不同于商船、军舰这样的船只,捕鲸船是个另类。

  满世界游荡的它除了自己、水手、武器及给养之外不载任何货物。船舱里还有整整一个湖泊的瓶装淡水。用来压舱的都是实用的物品而不是无用的生铁或铅块。

  船上有多类工种,包括铁匠,箍桶匠,镖枪手,船长,大副、二副、三副以及水手。

  一日三餐以硬面包、腌牛肉、黄油及杜松子酒为主食。

  在茫茫大海中,一艘船不可能杀死一条鲸鱼并拖回岸边。那样还未到达目标,鲸鱼就变成了一堆白骨。

  所以,捕杀的鲸鱼首先在船上被大卸八块,然后放到大锅里炼成鲸油,并储藏到大木桶中。

  捕鲸船白天捕鲸,晚上炼油。

  其它时间,在鲸鱼洄游的各个渔场:亚速尔群岛、佛得角、普拉塔、卡罗尔群岛等水域来回奔波,或上岸补给、卖货。

  这就是一艘典型的19世纪美国捕鲸船的日常工作。

  这本书既然被有些作家誉为“无人能及的海上史诗”,肯定会对大海的居民—鲸鱼—进行介绍。

  在开篇处,作者对鲸鱼的引用和定义就达100多条。还使用13种语言说明“鲸鱼”这个单词怎么写。

  最引人入胜的当属对鲸鱼这个群体的生活习性进行的描述。

  在一碧如洗的蓝天下,越过捕鲸船沿仔细观察水下,海水透明清澈,在很深的地方有另外一个神奇的世界。

  巨大的水窖里,成群的鲸鱼如同居住在人类小区,各自闲适的生活着。鲸妈妈在给鲸宝宝喂奶,一些腰粗如桶、即将生产的母鲸游来游去。人的婴儿在吮吸母奶时,会安详的定着眼睛看着别处。似乎此时此刻,他同时过着两种不同的生活,一边吸取生命的养分,一边仿佛回想着来这个世界之前的一些事情。

  婴儿如此,幼鲸更是如此。它们像是抬眼朝水面望过来,然而不是看我们,在他们初生的眼中,我们不过是一把海藻而已。他们的妈妈侧躺在水中,也像是在静静的瞅着水面。

  一般的鲸鱼群大概有20~50只鲸鱼,主要分为母鲸群和雄鲸群两大类。

  母鲸群其实是一个帝国,国王是一头强壮的雄鲸,其它鲸鱼要么是它的太太,要么是它的小妾或子女。国王对闺房之乐兴趣极高,对抚养后代却毫无兴趣。它的身影遍布世界各地,到处播种。年老后,它会遣散后宫,变成一头凌然不可侵犯的老鲸,孑然一身游行四方,过着远离尘嚣和与世无争的生活。

  雄鲸群则不一样,它里面到处都是年轻力状的青年鲸鱼,既好斗成性,又喜欢寻欢作乐,在五大洋里到处折腾,嘻嘻哈哈,满不在乎。

  一头年富力强的雄鲸身上可以炼出40桶鲸油。而母鲸群中的国王身上却没有多少油水,它们的精力已经被雌鲸榨光了。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鲸的地方也有江湖。

  在发情季节,雄性鲸鱼会用长长的下巴作为武器,彼此顶着,舍命斗出个高低。因为打架,它们的头顶上布满一道道伤痕,有的牙齿被打断,有的鱼鳍被撕成几瓣(变成了跛子)。还有些情况下,嘴巴打歪了,变了形。

  这就是鲸鱼的世界,弱肉强食、你来我往,充满着自然界生存与繁衍的气息。

  在此书中,作者还穿插了不少对世界富有哲理的看法。

  每个人都是独特的,对这个世界有着非常个性化的理解。通过这部小说,梅尔维尔实现了自己和众人分享生活经验和看法的欲望,而且一不小心名垂千古。

  1851年8月,作者完成这部小说,评论不一。70年后,它却获得社会的广泛关注,并被英国作家毛姆评为世界十大文学名著之一,其文学史地位更在马克·吐温等人之上。

  1891年,作者死在马萨诸塞州“箭头农场”,生前默默无闻。30年后,大家认为他是美国文学的巅峰人物之一,被誉为美国的“莎士比亚”。

  人类是一种非常有趣的动物。很多时候,我们对着周围的事物叽叽歪歪。若干年后,当其他人旧事重提时,我们又叽叽歪歪。

  什么是真相?历史的天空没有真相。

  我们都是乌合之众。

本文标题: 《白鲸》读后感摘抄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20281.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错误的择偶标准,会毁了你的感情永远的波特的读后感大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