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史纲》读后感摘抄

发布时间: 2020-07-03 10:53:29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02

《西方史纲》是一本由李筠著作,岳麓书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8,页数:42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西方史纲》读后感(一):色彩每个时代都是特有的历史印记,而历史的解读有千千万,每个角度都可以写到天荒地老,本书在标新立异的疑问中直击知识点的要害

《西方史纲》读后感摘抄

  《西方史纲》是一本由李筠著作,岳麓书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8,页数:42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西方史纲》读后感(一):色彩

  每个时代都是特有的历史印记,而历史的解读有千千万,每个角度都可以写到天荒地老,本书在标新立异的疑问中直击知识点的要害,所书文字精简明了,思考文明兴衰的规律,把握文明真正的力量。突然想起了历史老师对历史的厚望,无知是骄傲者的惩罚,而骄傲又何尝不是无知向往的,谁又能明辨所有是非黑白。对于西方文明,生存的意志和智慧、权力的生成和流转、文明的融合和冲突,也就是作者的“三横”,文明和野蛮的关系,现代和古代的关系,也就是作者的“两纵”,从三横两纵探究西方的始末。

  就像画画前写的草稿一样,西方史纲用简单的文字勾勒西方悠远的历史,是很多人对西方的浅尝辄止,是时间穿透的记忆。从古希腊的源头到古罗马繁荣,中世纪的黑暗和现代的风光,像极了白红黑黄的四色图案。白纸般的古希腊因为荷马的诗人写下伊利亚特和奥德赛记录下古代西方辉煌的战争,西方的故事就开始了。古希腊,一个被说烂的时代,每个人都有自己心中属于它的神话,本书从最感兴趣的话题开始,一步步走向神话的终点。有句话说光荣属于希腊,伟大属于罗马,古罗马就像征服一片浪漫叶子的风,叶子在风中起舞也在风中消失。古罗马的名人特别多,还记得凯撒大帝吗,罗马时代的代表性人物,时常出现在戏剧的场景,融合了我们现如今对罗马时期的向往,我的记忆中立刻浮现出化身凯撒的人物在海盗船上跳起的拉丁舞,霸气酷拽。中世纪的黑暗好像必然会到来一样,纷繁复杂的角色都登场了,这个时代没有主线,只有数不清的故事,历史自己在走,没有一星烛光。现代赋予的色彩是黄色,可以明亮可以暗淡,革命改变了西方的世界,也改变了人类的轨迹,未来又在什么方向,可能在太阳的方向吧。

  读完了整本书,从西方历史结合中国历史,让我记住了很多看了好几遍都没有记忆的文字,没有艰难晦涩,内容丰富很饱满。其中说到马其顿很像春秋战国时的秦国,从耳熟能详的记忆中找到了认识的事物,是值得欣喜和获得继续阅读动力的事情,疲乏的历史中找到相当的乐趣。可能历史不能从一次阅读中收获全部,但是有这些灵巧的文字,历史也是逐渐清晰的留在脑海里了。

  《西方史纲》读后感(二):《西方史纲》——纲举目张,思维领航

  时间无声流逝,而我们的日常生活模式也在不过几十年的或细微或剧烈的变化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物质上,无疑丰裕了很多;在精神上,则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各类思想的冲击,让人颇有无所适从的感觉——比如“西方化就是现代化吗”,“西方民主存在的一些问题是不可避免的吗”,民族精神、民族习惯受到挑战,文化的融合是会让自身文明更加强大还是被迫退居末位,个人主义推崇强者的社会风气究竟会如何影响每一个人,因为找不到看起来最好的选择干脆“放弃思考听天由命”是一种可能成为“无用的好人”的生活方式吗……

  本书则针对这一系列问题,以十九个主题为纲,将东方人看起来较为凌乱繁杂的西方历史,从一些大历史事件说起,将几千年来西方对自然、政治、文化、经济等方面的思索,尤其是现世和灵魂、武力与文明、外来与保守等方面的犹豫和助推,评述的十分精炼而精彩:例如对“民主”这一思想从被提出到现代的源流历史的讲评,很大程度上可以作为大家对近几年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进行判断的参考;对西方从“拥抱宗教”到“上帝死了”的过程中,神学家们努力融合各种质疑的思想、哲学家们对现实问题提出的批评和建议都进行了出色的归纳;对西方的“蛮族”每次击败了原有文明却又将从前的优秀文化稳定地继承发扬下来的现象进行阐释;对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与渐渐兴起的保守主义间的看法……

  这些已经渐渐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矛盾冲击引发的焦虑,的确是近些年才更明显的。但是,学习西方现代化的过程中开始凸显出来的这些问题本来不是西方的错——或者说,本来西方的问题和隐患就从来都是存在的,所以西方也一直走在试错的路上,并努力通过各种方式修补出现的漏洞,解决迫在眉睫的问题,以此打造更加趋向平衡的制度。他人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尽可以动用自己的能力和智慧加以改造,达到可能超越西方的境地,却不能说西方的现代化等概念因为“出生时不完美”就应该被一棒子打死。

  纲举目张,理解梗概,随后才有可能对其进行深入思考,提出更有价值的想法。而本书作为整理的更加完备、系统的讲稿,在成书过程中,更是由于作者的各路朋友、同事的意见和建议,已经尽可能地减少了学者特有的“象牙塔”气息,卸下了老师那种天然的不容置疑的威严感,却又有着校园知识传授那种体系严整、内容明晰的特质,让人能在听了之后就心有所感,看过后则掩卷沉思——犹如接受了一次久想成行终于得偿所愿的思维领航,是一本值得所有自认为尚在“思维成长阶段”的人都应该读一读、也值得推荐给这一类人的好书。

  《西方史纲》读后感(三):透过西方读东方,历史是理性的镜子

  《旧唐书·魏徵传》中,唐太宗李世民在痛失肱骨大臣魏征之后,痛心的说出了:“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这段话,说的就是我们可以通过观看铜镜,检查自己的衣冠是否端庄齐整,通过鉴读历史,来察看王朝的兴亡交替,通过接纳人言,以此明白自己的行为得失。

  历史是时间的长河,当下的我们没有办法感知到每个时刻我们都有可能是在见证重大事件的发生,但是透过斑驳的书卷撰写遗留下的痕迹,我们可以清晰地勾出那些改变了国家和世界每个历史走向的时光印记。

  要想探索文明的兴衰,去发现文明的内在逻辑,靠着单向的对错评判思维是不够的,只有拥有完整的、立体的格局视野,才能从更深的角度看到历史的脉络。而本书《西方史纲》无疑是了解西方历史的入门工具书籍,作者从长历史、大逻辑的结构——文明的两纵三横——来清楚地梳理出西方是如何从古希腊、古罗马、中世纪和现代一步一步发展起来。

就好比书中西方历史的两条“经线”——两纵——文明和野蛮的关系、古代与现代的关系,暂且粗略地来看这两条经线是怎么铺落出西方历史文明的基底。

  “文明”最初在古希腊的体现应该是理性,相比其他的古老文明以神秘主义阐释宇宙万物而言,古希腊人更多地是采用理性的目光看待世界,于是他们延伸出不管是科学方面关于世界本源的讨论,还是逻辑学里关于规律和法则的推理,亦或是数学中几何性质的定义,这些都慢慢形成了西方文明的雏形。

  而“野蛮”即和文明相对的,就是不理性、公认的共识暴力。文明发展的目的是为了压制、克服野蛮,可文明的发展的同时又助长了更多的野蛮行径,曲折的历史发展里,野蛮可以摧毁一个文明,也可以让一个文明重新焕发生机、变得更加璀璨,而无疑如今西方现代文明的成型是属于后一种。

  同时“古代和现代的关系”又是穿插西方历史的另一条辅助经线,没有那种文明的古代和现代都是承载着同一种形态,相反,现代的文明发展反而对古代文明的存续都是一种挑战。就连西方从古代到现代的转变同样都是一波三折,不管是古罗马帝国时期东西帝国的分裂,不同的政治形态开始遭受冲击和动摇适应,还是中世纪时期基督教和政府的相互斗争,教权和皇权的互不相让,以及近现代时期西方各个国家的政权、文明改革,每一处都展现出由古代发展起来的政治文明形态和现代改革融合之后的国家新的权力运作体制。

  所以,透过西方看东方不是为了完全地借鉴别人的现代化进程经验和教训,而是为了能够从一个更全面、更立体的角度来看待我们自己国家已经犯过的、可以避免的、还能修改的某些地方。历史是理性的镜子,而这面镜子在《西方史纲》恰恰里可以看到。

  《西方史纲》读后感(四):他山之石

  全球化的今天,全球化受到挑战的今天,读懂西方很重要。

  近代中国人开眼看世界,林则徐、魏源是代表,其主张,可以用魏源在《海国图志》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来概括。这是“老大帝国”被打开国门之后的猛醒与自救。从主张上看,这时候的了解西方、学习西方仍有一种华夏面对“蛮夷”的“优越感”,是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我学习你,并不是认为你的文化先进,只是想学习你的“长技”——战舰、火炮与将兵之法,然后用来抵制你。在当时的看法,西方仍是“夷”,华夏才是中心,也就是说,那个时候的“开眼看世界”,是站在中国的角度看世界。其实,今天我们还有很多人是从这个角度出发的。

  周有光先生有个观点,我很赞成——“要从世界看国家,不要从国家看世界”。全球化背景下的世界观要与过去有所不同了。(参见《从世界看中国:周有光百岁文萃》)

过去的世界观没有看到整个世界,现在的世界观看到了整个世界。在全球化时代,由于看到了整个世界,一切事物都要重新估价(transvaluation)。

  应该把中国和其他国家,尤其是西方各国放在同一个坐标系下比较。看看别人的发展轨迹和我们的轨迹有何不同,看看世界整体的发展趋势是什么,看看别人已经进行到了哪一步,我们自己又处于哪个阶段。

  我们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东方大国,我们想看见、看清世界,不能回避西方和西方历史;我们想看见、看清自己,更不能失去参照,仍然绕不开西方和西方历史。一言以蔽之,读西方历史,是为了看见世界,看清自己。

  李筠老师的这本《西方史纲:文明纵横3000年》正是一本旨在带领读者理解西方、理解世界进而理解中国的著作。作者李筠是“中国政法大学的教授,著名的中生代学者,对西方文明有非常独特的洞察”(罗振宇|罗辑思维语)。作者李筠师从丛日云老师,他的另一本书《论西方中世纪王权观:现代国家权力观念的中世纪起源》正是由丛日云先生作序。这篇序言,介绍了丛先生对西方文明的三个相互联系的认识:

其一,西方现代政治文明的基本要素扎根于传统。其二,西方的政治传统具有前现代的或准现代的特征。其三,现代政治文明直接发源于中世纪,古典政治文明的要素必须经过中世纪的中介才能成为现代文明的构成性因素。

  李筠作为丛日云先生的学生,治中世纪思想史。在这本《西方史纲》中,读者亦能看见他的师承。

西方史纲:文明纵横3000年 李筠著

  刘苏里先生说“了解西方和理解西方是两码事”,用作者自己的话说,“关于西方,可能事情你都知道,但是道理你并不懂”。那作者是如何带我们理解西方的呢?本书给出了一个逻辑框架——“文明的两纵三横”。所谓“两纵”,是文明与野蛮、古代与现代,两个大尺度;而“三横”,是生存的意志和智慧、权力的生成和流转、文明的融合和冲突,三条大线索。在这个框架下,作者选出了50个有代表性的历史节点来讲述上下3000年西方文明史。

  作者曾在得到App讲授《西方史纲50讲》,这本书正是对该课程的梳理与增补。这里附上罗辑思维的介绍:用50个“路标”,看懂西方历史3000年

  作者用自己的逻辑框架来向中国读者讲述西方历史,“他山之石,可以为错;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作为一个中国学者的一部西方史学著作,对于西方而言,这也是“他山之石”。

  希望我们能站在世界的角度看国家,多一些他山之石,多一些理解和见识。

  《西方史纲》读后感(五):文明纵横3000年

  文| 伊达政宗疯了 【本文会同步发布到全网,全网唯一ID:墩蛋探险记】

  “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读历史书,最怕的就是作者掺杂过多的个人感情对史实进行评判。

  历史一向由胜利者书写,我们不可否认的是,当今世界依然由西方国家主导,他们控制了较多的舆论,享有更高的话语权。在研究西方历史的问题上,很容易走进两个怪圈:过分贬低,对西方媒体和价值观的不信任,陷入阴谋论;过分夸大,把我国的现代化进程笼统的看作“西化”的过程。

封面

  李筠教授的这本《西方史纲》只有25万字,比起那些大部头简直是个“弟弟”身材。书的封面居中是北极,环绕着各大洲与大洋。底部有三句话,我觉得能很好的概括本书的主旨——

“重新理解西方,深入理解世界,真正理解中国。”

  “重新理解西方”,说的是我们需要重新审视那些所谓的“通识”——可能是你很久前书本里学的,也可能是看媒体报道得知的——因为人的主观性导致它们未必准确。如果不放下这些成见,可能会对本书的后续阅读造成障碍。在这里作者举了三个例子——

“比如,你肯定知道古罗马辉煌灿烂,但你很可能不知道,雄伟壮丽的大竞技场是罗马皇帝讨好和贿赂罗马人民的赃物。”“再比如,一说到中世纪,你的第一反应可能就是黑暗的中世纪。但是这个认知大有问题。中世纪绝不是一团漆黑,他的成就直接引出了现代的西方,它是我们熟悉的现代西方得以诞生的母体。”“在说到现代,你可能知道《大宪章》,也大概知道它是宪政的原点,但你可能不知道,《大宪章》一开始不过是一份贵族和国王争夺权力的协议。那它后来为什么会变成让每个英国人都享有自由的根本大法,为什么享有神圣法典的崇高地位?”

  这本书的厉害之处在于,这不是一本把“你应该知道的西方历史知识”用通俗的写法告诉你的百科书,而是锤炼一个人对文明的洞察力。读完本书,你就会明白西方是沿着什么样的逻辑一步步成长起来的。

  所以,上述三个问题,就算书里没有直接给出答案,看完本书的读者也能够自己思考得出答案了。

  “深入理解世界”,在全球一体化的21世纪,如果不理解西方,就难以理解今天的世界。所以本书也是一趟了解世界之旅。

“为什么要用史纲来写西方,因为史纲是从历史中提炼见识的基本方法。”

  史纲不是纯粹的简明史或极简史,浮皮潦草的看个热闹。它是用鲜明的框架和逻辑,抓住历史演进当中重要的节点,讲一套完整的“大逻辑”,历史是药引子,大逻辑才是真见识。

“史是素材,纲是逻辑。”

  教授就是教授,一出手就非同凡响。这本书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大逻辑”来阐述西方,这套逻辑就是“文明的两纵三横”。所谓两纵是文明与野蛮、古代与现代这两个大尺度,而“三横”是生存的意识和智慧、权力的生成和流转、文明的融合与冲突这三条大线索。作者选取了50个最为关键的历史节点,把西方怎么从古希腊、古罗马、中世纪到现代一路走来描绘清楚。

  “真正理解中国”,回到本文最开始的观点,中国在要怎么像西方学习的问题上长久以来处于摇摆不定的思维怪圈。清末睁眼看世界第一人魏源有句名言:“师夷长技以制夷。”夷字本身就带有明显的贬义,却还要去学?足见其矛盾之处。后来张之洞讲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也是怕学的深了,就忘了本,沾染上蛮夷之气。而理解了书中的两纵,你就明白,中并非等价于古,西也并不必然就是今。

“很多错误、纠结、混乱都是因为把古今中外搅成一锅粥,用中国古代的事情跟现代西方的事情比,比如人家有足球,我们有蹴鞠,非要较真的说人家有的我们早有了,人家没有的我们也早就有了。只是一种弱者的自我安慰,对成为强者不仅没有好处,反而有害。“

  本书干货良多,在此无法赘述。让我们一起跟随作者,通过剖析西方掌握文明的道理,为实现中国现代化准备好智慧与自信!

本文标题: 《西方史纲》读后感摘抄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19426.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韦科惨案》经典影评有感讲了100万次的故事·德意志读后感1000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