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殉道史》读后感1000字

发布时间: 2020-06-28 09:44:00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11

《殉道史》是一本由[英]约翰·福克斯JohnFoxe著作,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80元,页数:26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殉道史》精选点评:●提供了当时第一手的资料;具体到个人就比较简略,需要结合具体传记

《殉道史》读后感1000字

  《殉道史》是一本由[英] 约翰·福克斯 / John Foxe著作,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80元,页数:26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殉道史》精选点评:

  ●提供了当时第一手的资料;具体到个人就比较简略,需要结合具体传记会有更佳的效果。以马内利。上帝祝福与引导祂的每一位儿女。

  ●2019 3 10-16

  ●很有意思,读的不精,有时间再看一遍

  ●呕心沥血

  ●很难说这是本历史书...更像一个个人物轶事。1世纪历史很有意思(大概里面的人物最熟悉吧)。若你想知道基督教宗教改革如何进行的,这并不是一本好书,若好奇殉道者们是如何的人,也许是本不错的故事书。

  ●早期基督徒与宗教改革时期的殉道者。作者站在新教的立场上去述说,文本优美舒缓,读起来很是享受。每写到死前的场景都让我感动激荡。

  ●血证士

  ●亨利八世的家事很复杂。宗教和政治似乎从来都分不开。开始是非基督徒和基督徒之间的纷争;然后是基督教内部的纷争(当然本质原因未必是信仰);许多人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但永生的冠冕会为他们存留吗?读之扼腕叹息。

  ●断断续续地读了两个星期,一方面是因为没有连续的时间,另一方面,没有想象的那么好,很难产生一口气读完的欲望,许多内容和情节有相似之处,叙述方式变化少,有时候觉得像记流水账,相当于报告文学。但作为名著还是完全够格的,记录圣徒的殉道,忠于事实,绝少夸饰,平实之处,常常感动人心。

  ●耶稣说:“凡为我丧掉生命的,必得着生命。 ”(太:16:25)

  《殉道史》读后感(一):见证之书

  这不是一本符合现代阅读习惯的书,作者热情洋溢的语调丝毫不诉诸客观和中立。书名具有一定的欺骗性,因为这其实是本“见证”书,并且主要是为更正教信徒(即新教徒)做见证。它的目的是传扬持守正道者智慧的言行,并以此宣扬真理,勉励信徒。叙述重点表明了在福克斯看来,智慧与其说存在于教条中,不如说彰显于见证者的行为和勇气中。

  《殉道史》读后感(二):信仰之光

  好像离我们很远的一些故事,故事中的主人公几乎以同样的方式践行了自己的信仰,他们看似软弱却又惊人的刚强,他们软弱到无法存留自己的生命,但神却格外加添力量给他们,让一个个普通的血肉之躯在面对严酷的死刑时折射出震撼人心的从容和安详。

  我无法将这些历史与自己浅薄的知识储量结合起来,甚至在我读这本书时,还时常受困于书中晦涩的外国名字,唯一能把他们和我的生活联系起来的就只有主耶稣,唯有透过祂,我才能理解他们的殉道,是怎样的一束光照亮了整个人类,耶稣作为上帝的儿子,道成肉身,为我们的罪钉死在十字架上,为的是让信祂的人得着丰富的生命。两千年来,这样看似愚拙又可笑的道理却让无数的人愿意为之舍弃生命,在信仰的真理面前,再怯懦的人也坦然站立。

  这一遍读得不仔细,对英国的信仰和历史背景了解颇少,以至于看这本书的时候总觉得自己读得非常浅显,希望有机会再好好读一遍。

  《殉道史》读后感(三):十四站苦路

  很多年看看一部德国电影《苦路十四站》,14岁的少女玛利亚(Maria)自从开始上天主教慕道课以来,恪守教义和远离了流行文化,抵抗撒旦化身的种种诱惑。长大之后,严厉的母亲仍以绝对威权的方式,约束她的生活起居与交友状况。虔诚的玛利亚认为自闭症的弟弟不能说话是因为她犯了错误,上帝降罪于弟弟。因此她不但努力达到要求,为了让罹患自闭症的弟弟能开口说话,她暗自做了一个危险的决定。拒绝进食,使自己营养不良,最后导致自己的死亡。

  当时理解不了这种信仰,世界上有如此多虔诚的信徒,为什么只有少女玛利亚遭到这样的悲剧。直到看到《殉道史》,才发现信仰带来的血淋淋的死亡比我想象的要多。或许很多殉道的教徒与少女玛利亚一样,陷入极端信仰的囚笼中,让自己走向灭亡的道路。但是不可否认信仰的力量给人规诫,并引导着人类走上更文明的道路。房龙《宽容》序言中就有那么一则故事,勇敢的漫游者找到新的道路,却被智慧老人和无知的人杀死,过了很多年人们才记起先驱者的探险。殉道的历史是一部与权威反抗的历史,宗教政策从不宽容走向宽容,由多少人的生命来换成。由愚昧带来的不宽容,由利益带来的不宽容,终究可以归于人类的恐惧。就像房龙所说,只要世界被恐惧支配,只要不宽容是我们自我保护法则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人类还没有取得真正的胜利。

  德川幕府禁教时代。长崎海边村庄。葡萄牙耶稣会教士洛特里哥偷渡日本,暗查恩师因遭受“穴吊”而弃教一事。 这个问题在西方是千百年来的问题,葡萄牙的传教士为了在日本传基督教,远渡到日本,却遇到阻力,“被迫”弃教。上帝如果存在,又为什么会让“恶”存在?为何有多少人殉教,上帝一直沉默不语?葡萄牙的神甫到了日本之后无一例外地弃教了,因为他们一天不弃教,就有日本民众为他们受苦刑而呻吟一天。这时候教义和现实情况发生冲突了,那该不该弃教呢?显然,处于这样的情况无论是基督还是佛陀都会为之弃教的。里面的角色对神甫说了一句话,你以为你自己更重要吗?不值得为这三个百姓弃教吗? 在教徒的眼中,只要上帝一日没回来,与魔鬼的斗争就不会停止。

  《殉道史》读后感(四):从来不缺为信仰而死的人——Leo鉴书113

  有次在网上听基督教讲座(俺啥宗教都不信哈)提到《殉道史》这本书,后来买了本来打算在上下班路上看,结果是看了一天,就决定用个专门的时间来读完,因为书的内容过于凝重了。

  2019年十一期间刚好有空,翻出来读了全书。读过之后感触最深的是——这世界上从来不缺乏为信仰而死的人!从来不缺殉道者。回头想想我在上学期间受的教育,比如夏明翰、刘胡兰其实也是另一种形式的殉道,不同在于他们殉的是共产主义(别误会,俺没有丝毫不敬的意思),而《殉道史》中讲的都是为基督信仰而死的人,很多人死后封圣。

  书中讲了很多教士、平民、贵族的死,他们受苦并不是做了什么为世俗所不容的事,其中没有一个人是因为盗窃、杀人而受刑,惟一的原因就是他们的信仰——基督。开始的迫害来自异教,比如不信基督之前的罗马。自君士坦丁上台之后,罗马开始信仰基督教,这之后的迫害来自于教内不同派系(我理解是教内背离真信仰的人),这样施害者由异教徒变成了教内兄弟,从书里的记载看后者并不比前者仁慈多少,甚至更加凶横。有学者曾说20世纪之后的冲突将是不同文明和信仰之间的冲突,但是由此书看来相同信仰内不同看法引起的流血也不少见。

  更值得注意的是殉道者们。请注意,想不被杀或者受苦只需要做一件事——承认自己之前的信仰不对,不需要交出什么组织名单、也不需要供出领导的名字、电台的地点、金钱的所在,只需要推翻之前的信仰就可以免死!!!有些极端的已经写好的悔过书只要签字,马上可以得自由。

  但是真有信仰的人从不会因此而改变自己。殉道者都认为自己是“蒙福之人”,能受火刑、能被杀是种荣耀,书里记录的人没有一个人改变过自己的信仰。有些人甚至说“我只怕自己的配不上所受的苦”,很多人是充满喜乐地走向火刑柱的。

  读完书很让人感慨,什么东西也比不上信仰的劲儿大,暴力、死亡都无法改变基督徒的信仰。他们认为这么死可以荣升天国,在异教的阴影下活着反而也许是种苟且。

  对基督教殉道史有兴趣的朋友可读下本书,当然之前最好补充下相关知识,如此读起来可能更流畅。

  任何时候都不缺为信仰而死的人。

  《殉道史》读后感(五):那些忠心的殉道者

  他们是基督福音的见证人,是维护真教会、抨击假教会的护教者。

  评论区有个人曾经写道,读这本书时不能用零零散散的时间,而是要专门选择一段时间,最好一鼓作气地读完这本书。我非常赞同。

  直到读完书中记录的最后一位孩童殉道者的简短事迹,我的眼泪才想夺眶而出。而我最终没有哭出来。我想,哭并不能说明什么,或者也会代表被他们感动,然而这些殉道者们需要的不是感动,而是为此生发出为主殉道的准备和喜乐,像他们一样,持守真道。

我今天是为真理而死。

  我不愿意写下说出这句话的人名,因为我知道,这是所有殉道者的通识。他们所坚守的真理,在天主教看来是异端,他们不遵守上帝的命令,是在与教皇和国王为敌。他们是传异端者,是该被绑在火刑柱上烧死的人,不然,他们错误的思想就会给民众带来影响,使他们不服教皇的管教,私自读圣经、理解圣经。而殉道者们因之而死的真理到底是什么呢?

  第一,圣餐并非是基督真实临在的身体和宝血;

  第二,弥撒根本没有实际意义,并非是生者和死者的赎罪祭,反而是错误的拜偶像行为;

  第三,基督才是教会的元首;

  第四,普通信徒有权利自己读经。

  大体上集中在这几个方面,而这些恰恰是教皇的拥护者们所惧怕的。一旦这些真理被大众信服,那么他们就失去了他们的威信,也会因此而减少许多财富。所以他们禁止神的仆人们去宣讲真理,甚至在申诉会上也不允许他们为自己辩护,就怕当时的听众听信真理。

  在马丁·路德宗教改革之后,英国也兴起了改革之路,然而教皇制依然稳如磐石,即使有先锋威克里夫等人竭力要捍守真道,但是并未能改变多少。而这些真理的捍卫者们常常依赖于国王,若是国王支持更正教,那么信徒们就会少受迫害;若是国王支持罗马天主教,那么他们就会遭受残忍的逼迫,在血腥玛丽的统治下尤甚。这段时期是作者约翰·福克斯生活的时代,所以其编写的就越发真实而又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在本书的后半部分所记录的殉道者的事迹,基本上就是在这段时期的。

我宁死也不违背自己所信的真道。我愿以我的血见证这真道。

  这些殉道者中,有的是大主教,有的是作家,有的是木匠,有的是长老,有的是爵士,有的是牧师,有的是普通信徒;年龄也有差别,然而无一例外的是,他们在遭受火刑时喜乐而满足,并且祷告神接收他们的灵魂,还劝告在场的民众去思想自己的信仰,不要被教皇蒙蔽。虽然有个别的人因为信心的软弱而暂时放弃了自己真实的信仰,可是在最后他们还是理直气壮地宣称他们是主真正的门徒,并未丢下历代圣徒们所坚信的真理。他们愿以血来见证自己所信的真道,这道从圣经而来。

  这本书被称归类为历史书,约翰·福克斯也因此书被称为历史学家。有些无信仰的人读了此书,被他们的坚持而感动;而有基督教信仰的人读了此书,心中的敬佩与感动也是无以言表。然而我想说的是,若是作为一名基督徒,看了这本书后,留下来的仅仅是感动的话,那么就远远没有读懂此书,也没有明白作者为这些殉道者作传的意义。

本文标题: 《殉道史》读后感1000字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19167.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千年繁华读后感锦集地中海世界与罗马帝国读后感100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