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路历程经典读后感有感

发布时间: 2020-06-28 09:41:48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37

《天路历程》是一本由[英]约翰·班扬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258.00,页数:42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天路历程》读后感(一):你当遵从你的信仰一提及信仰,很多人都会想到宗教,像伊斯兰教、佛教和基督教等。但是我却不这么认

天路历程经典读后感有感

  《天路历程》是一本由[英] 约翰·班扬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258.00,页数:42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天路历程》读后感(一):你当遵从你的信仰

  一提及信仰,很多人都会想到宗教,像伊斯兰教、佛教和基督教等。但是我却不这么认为,我觉得信仰就是探索终极关怀的过程,信仰没有终点,更没有答案,信仰本身就是探索精神世界的过程,而宗教只是信仰的一种形式。其实信仰不仅仅体现在我们所认识的宗教上,他同样渗透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他甚至影响我们对事物的认知和对问题的判断。

  我们是否应该拥有属于自己的信仰,是否已应该竭尽全力追随自己的信仰,答案是肯定的!一个有信仰的人是值得世人去尊重的,一个有信仰的民族是万分荣幸的。若是没有信仰的支撑,人类的文明好比失去墓志铭的坟墓没有根据与来源,好比失去磁力的指南针没有了方向。当想起古老的犹太民族时,我们就会将他们与放逐、苦难、排斥这些糟糕的字眼联系到一起,但是当我们看到他们在人类的历史上留下璀璨的一页时,我们就不禁的将他们的辉煌归功于他们民族的信仰。信仰是民族之魂,将分散在世界各个角落的犹太人凝聚在一起,因为信仰,千年的智慧得以传承、坚强的意志得以铸造、不屈的灵魂得以磨练。可以说整个犹太民族史就是为信仰做的脚注。

  我们回头看看这本书,有人说他是为传教士所著用来宣扬基督教的福音,但是我认为它是为信仰所做的题注。书中的故事特别简单,讲的是一个基督徒幡然醒悟决定踏上一条众人反对的自我救赎之路,历经艰难困苦,最终到达天国。堪称中国的版的西游记,比西游记的出版将近晚了一个世纪。两者之间的故事结构非常相似。所不同的是,《西游记》里面的妖魔鬼怪是虚拟的对象,而《天路历程》中的妖魔鬼怪是真实的人物存在,他们都是人们在追求信仰的道路上绊脚石。基督徒因为遵从内心的信仰,当他遇到虚伪、产生畏惧、受到诱惑时知道该如何做出正确的选择;唐三藏因为遵从内心的信仰,当他遇到恶魔、途径女儿国、受到挑唆时仍然追寻心中的佛,他们都到达了属于自己的天国。

  我们做为一个平凡的人,生活在车水马龙、熙熙攘攘的城市中,面临着难以提防的诱惑,非常容易在扑朔迷离的世界中迷失自己的方向。因此。我们更应该在各自心中树立一个属于自己的上帝与佛祖,当时刻保持着虔诚与信仰,这种虔诚只来源于我们自身,和世俗的眼光没有交集;这信仰也应当是存乎一心,用来规范自身的行为准则。21世纪我们不缺物质,不缺学问,不缺迷信,我们缺的是虔诚的信仰!

  《天路历程》读后感(二):《天路 历程》约翰.班杨

  是从《小妇人》那里看到这本书的, 四个姐妹从小就读这本书;又从《王冠》那部剧里看到伊丽莎白 温莎也会读这本书,于是想找来读一下。1678年出版的书,历史也是很悠久了,貌似在基督教的发展史上也有着重要的启发和传教意义。书一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写了男基督徒离开毁灭城走上天路,妻子孩子和成立的人都很反对他,在路上令遇到重重困难,阻碍,考验,诱惑但是又一直靠着帮助,恩典和信心一路走到天堂坐到上帝的右边的故事。第二部是写女基督徒也就是男基督徒的妻子和它的四个儿子走上天路当天路客的故事。 相比第一部是到了最后才有更多直白的分享和道理,第二部是一开始就有教导和指引的角色,也就是引路人大无畏。书中直接用人的各种品质例如真诚,诚实,慈悲,善良,懦弱,胆怯,或者是遇到的各种困难和救助来直接命名天路历程里遇到的各种人和经历。 上帝喜欢用比喻来启示人,有些人听了茅塞顿开,有些人听了只是比喻,有些人听了当时明白了后来又忘了;可能这本书也是这样的效果。我本来没有找到中文的, 第一部读了一半英文的,后来实在难读然后找到了中文版本,读着也是费劲。也并没有像《小妇人》里的姐妹一样读了茅塞顿开大彻大悟。

  摘抄一些句子吧:

  第一部

  -上帝 ‘使死荫变为晨光‘。 天亮之后,他回过头去看, 并不是想回去,而是要在白天中看一看他在黑暗里所经历的阴险,因此他更清楚地看到一边的沟和另一边的泥沼;同时也看见它们之间的道路是多么狭窄。

  -忠信说:这使我想起摩西曾经讲过的,怎样的野兽才算洁净。凡是蹄分两片,倒嚼的才洁净;光是分蹄,或光是倒嚼的都不洁净。兔子倒嚼,可是不洁净,因为它不分蹄。这真像多话,他倒嚼,他追求知识;他嚼话语,可是他不分蹄。他不离开罪人的道路;他像兔子,保持着像狗或熊一样的脚,因此不洁净。

  基督徒说:就我所知,你讲出了《圣经》里这些句子的真正的意义;我要补充一点:保罗把某些人,把那些很会说话的人叫做‘鸣的锣和响的钹’;他在另一个地方把他们叫做有声无气的物。

  -狗总是回过头去吃它的呕吐物;猪总是喜欢去泥沼里洗身体。

  第二部

  -对人家没有祈求的东西,不一定需要允诺,因为恐怕那样做了,人家就不尊重那些东西;但是当一个人感觉到需要一样东西的时候,在他的心目中就会把那些东西的价值估的恰如其分,因此日后也就会加以利用。

  -这种祈祷一直没人用,几乎上锈了;‘不要使我富足’,像这样的祈祷在一万个人中间,几乎没有一个人作过。如今绝大多数的人把稻草啊,细枝子啊,尘土啊,看得非常宝贵,竭力寻求它们。

  -如果一个人要过舒适的日子,他非得想象他临终时的情景,时时刻刻以此事为念不可。

  《天路历程》读后感(三):吴钧陶先生回忆西海先生

恩爱夫妻渡难关

  杨之宏笔名是西海,可能与宁夏“西海固”的地名有关,五十年代他被分配到那个贫瘠的黄土沙地。据报载,那里曾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最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方之一。他是福建人,其父亲杨树庄时任民国海军司令,是作家冰心的表侄,冰心父亲谢葆璋时在海军部任职,两家有着姻亲关系。早年父亲留学英国学习海军专业,就把十多岁的杨之宏也送到英国留学,一直读到二十一岁从牛津大学获学士学位。他与杨宪益是留英同学。多年后,牛津大学又给他颁发了硕士学位。据说,他在留学期间,外出购物都有仆人跟随付账,不劳他亲自点数那些烦人的英镑、先令、便士。这也许是因为他有父亲的资助,经济条件优裕,也许因为数学、数字水平不够好之故。由于从小生活在英国,他的中国话说起来就不太流畅,中文也写得疙疙瘩瘩,有人就挖苦他,背后嘲讽他“牛博士”。他因主张英国式的“自由”等言论,被定为“右派分子”。在批斗大会上别人批判他的话,他来不及写中文,就用英文记下来,可见他的英语之好。“反右”时群众批斗大会接二连三召开,有一次专场批斗杨之宏,新文艺全社有二百多人,各科室代表人物一一上台,猛烈开火批判他。最后叫他上台表态,谁也没有想到,他竟然掏出一条白手绢,在空中舞动几下,说“我投降!我投降!”这样严肃激烈的群众批斗大会,怎容得这种英国式的幽默玩笑啊。

  他回国后原先在某大学教书,期间认识了在香港“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工作的陈漪。陈的堂哥是剧作家陈西禾,也是巴金朋友。后来这个救济总署解散了,经陈西禾介绍,陈漪回上海进了平明社,时间比我早些,做收稿、回信等文秘工作。有时也审阅译稿,业余时间自己翻译些作品,如司格特《 一个医生的女儿》,狄更斯《人生的战斗》《着魔的人》,以及其他英国作家的译著《女房客》《庞贝城的末日》(合译)等,她译书有时用笔名“莲可”。也许因她的关系,隔了一年左右,杨之宏也来到上海,进平明社做英文编辑。他业余从事翻译,如译出深受基督教人士欢迎的《天路历程》。还与我合译了《维莱特》,与主万先生合译了《天才》等。

  他身材稍高,相貌英俊,有外国绅士气派。其实,他身体并不好,讲话木讷,动作缓慢,大概因他患过肺病之故。做工间广播操时,他虽然认真,但总比音乐节奏慢一拍,应该上身左转时,他还在右转,旁人见此捂嘴偷笑。他人挺老实的,与人无争,也不大会应付社会上的复杂事情。我进社时听说编辑部主任汝及人(汝龙)已调往北京,主任位子空缺,陆清源、康嗣群等似乎暗底里有“主任之争”。杨之宏学历最高,升任的可能性也最高,因而有人不时给他出点难题,使他下不了台。一次,我见到他被人“围攻”,就跑去对陈漪说了,陈就把他劝过来,那些人便说我是去“讨救兵”。后来,李采臣觉得谁做主任都摆不平,索性宣布自己经理兼主任,这才平息了暗中纷争。杨之宏待人老实诚恳,从不隐瞒什么。可能为了保护我,他说过一次谎话。在那个时候,是不允许听外国电台的(那时叫“收听敌台”)。有一次,我偶然从“美国之音”中获悉朝鲜战争的情况,悄悄告诉了杨之宏,他不慎说了出去。“反右”时他受到调查,责问他是听谁说的,我在一旁十分紧张。杨之宏此刻倒显得冷静,慢腾腾地说,是在公园里听人说的。真是如此吗?我一直没有问过他。但是我心知肚明,十之八九他是为了不连累我而说了谎。此事因查无证据,就不了了之。从此,我把他当作可以信任的朋友了。

  在英文方面,他对我帮助很大。我翻译拜伦诗剧《该隐》,他给我校阅。遇到其他书稿中难译难解的地方,也常常向他请教。可惜的是,《该隐》译稿毁于“文革”抄家时期。在八十年代中期,他还帮我校阅了《杜甫诗英译一百五十首》等。在“反右”运动告一段落,新文艺社整顿队伍时,杨之宏、陈漪及子女全家都去了宁夏。杨之宏被分配在宁夏西海固县中学,管没有几本书的图书馆,还兼上下课打铃。他是“右派”,所以没有资格上课教书,是怕他误人子弟吧。堂堂牛津毕业的“海归”,在沙碱蛮荒之地,改造的艰苦可想而知。陈漪因患心脏病先回了上海,此时他们家境已衰落,要治病要生活,却连苹果也买不起了。在单位食堂午餐时,陈漪吃完一盘青菜,还要在空盘里加点水,连汤汁一起喝尽。我见她生活困难,送给她一些粮票。她经常接济远在千里之外的杨之宏。听说有一次,她夹在信里寄去几双“卡普隆”袜子,杨拿去换了鸡蛋,以增加营养。他们夫妻恩爱,一家连子女都是虔诚的基督教徒,以这一信仰为精神支柱,克服种种困难苦度时日。陈对丈夫关怀备至,记得有一次短期下乡,陈为杨带去一小壶咖啡,为此受到批评。陈十分能干,动作利索,与杨形成鲜明反差。她英文速记能力超强,可惜在出版社无用武之地。后来她在家中教英文速记,以微薄收入贴补家用。李采臣曾称赞陈漪:“真是了不起的女性,经历可以写成一部小说。”“文革”结束后,杨之宏落实政策回到上海,在译文出版社任社科书稿的编辑,于1992年去世。没过几年,陈漪带着儿女去了香港,从此和我很少联系了。

  选自《点滴》2019年第6期《吴钧陶先生忆平明社同仁》(吴钧陶口述 韦泱访谈整理)

  感谢巴金纪念馆授权发布

  《天路历程》读后感(四):《天路历程》(插图珍藏本)编者说明

  编者说明

  约翰·班扬是十七世纪英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小说家和散文家。他的代表作《天路历程》于1678年成书出版后,轰动了当时的英国文学界以及社会大众,被誉为“英国文学中最著名的寓言”。该书分为上下两卷。在上卷中,书中的叙述者在梦中看到一个叫做“基督徒”的人正在读一本书,知道了自己居住的城市将遭天火焚毁,惊恐不已。这时一个叫“宣道师”的人指点他必须逃离自己的故乡,前往天国。基督徒背负着世界的重担,从此踏上了艰难而勇敢的历程,为自己寻找救赎。下卷写的是基督徒的妻子“女基督徒”和孩子们在一个叫做“无畏”的人的指引下,前往天堂的朝圣过程。小说人物形象丰满,想象奇特,故事生活化,对人性弱点的刻画尖锐而深刻,理想主义的热情震撼人心,因而超越了时间和宗教的局限,在成书三百多年后的今天依然光彩夺目。

  《天路历程》是约翰·班扬狱中心血凝成的杰作,被译成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不断再版,在西方世界家喻户晓。1853年被翻译成中文,这是中国历史上出现的第一部西方长篇小说译著。这部作品在全世界各地已有多达二百余种译本,是除了《圣经》之外流传最广、翻译文字最多的书籍之一,为不同文化和宗教背景的人们所阅读,成为世界文学名著。

  《天路历程》是一部寓言体小说,被称为“具有永恒意义的百科全书”,是英国文学史上里程碑式的篇章。许多文学家将他和莎士比亚、弥尔顿相提并论,并把《天路历程》与但丁的《神曲》、斯宾塞的《仙后》并列为世界文学中三大讽喻体作品。文学界认为:斯宾塞的《仙后》吸引了诗人,但丁的《神曲》吸引了学者,而班扬的《天路历程》吸引了各种年龄和地位的人,具有很高的“审美意识形态”。湖畔派的浪漫主义诗人柯勒律治认为《天路历程》是一部可以从多个角度反复阅读的书,每读一次,都会有不同的愉悦之感。

  《天路历程》被誉为英国文学中史诗般的存在。《天路历程》在故事情节、细节描写和人物性格塑造等方面,对后来英国小说的发展也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班扬被公认为英国通俗文学鼻祖,为文学大众化、通俗化和口语化以及英语语言发展做出巨大贡献。鉴于《天路历程》在英国文学史上所占据的独特位置,其中译本的出版对于英语文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此次出版的《天路历程(插图珍藏本)》采用了著名翻译家西海先生的译本,译文平实准确,再现了约翰·班扬朴素晓畅的行文特色。值得一提的是,这一版的《天路历程(插图珍藏本)》选用了乔治·黑德、弗雷德里克·黑德和路易斯·黑德(George, Frederick & Louis Rhead)三兄弟的插图作品,画笔细腻,生动再现了书中描绘的场景。

  编 者 

书内插图百余幅精装函套三面切口喷色工艺棉麻布面精装,镜面贴花

  《天路历程》读后感(五):信仰不是件简单的事——天路历程

            《天路历程》作为十七世纪英国清教徒牧师约翰•班扬的代表作是勿庸置疑的。班扬借助梦境讲述了一位基督徒奔走天路的过程。一个被自己的重负压得喘不过气的人因为在书上读到他所在的城市将遭天火灭城的噩耗,突如其来的消息撞击他的内心令他惊惶失措,正当他陷在一片茫然的时候,遇到了一位“传道者”,传道者指点他必须马上开始耗尽一生的逃亡,从故乡“毁灭城”逃亡至“天国城”去。     于是基督徒开始了艰难的孤单旅程,一路上经过“绝望泥潭”、“屈辱谷”、“死荫谷”、“浮华市集”、“怀疑堡垒”,一路上胜过“无神论者”、“愚昧无知”、“聪明先生”、“马屁先生”、“爱钱先生”等的纠缠,最后到达天国朝见天国无比荣耀的万王之王……     《天路历程》用生动直接的笔调告诉基督徒一个简单的道理——基督徒的人生是征战的一生,天国是努力的人进的。风流云散中四百年过去了,但《天路历程》中的道理依然历久弥新。          一     “他们轻轻忽忽地医治我百姓的损伤,说,平安了。平安了。其实没有平安。他们行可憎的事知道惭愧吗。不然,他们毫不惭愧,也不知羞耻。因此,他们必在仆倒的人中仆倒。我向他们讨罪的时候,他们必致跌倒。这是耶和华说的。(耶利米书第六章14-15节)”     今天的时代是快速消费的时代,凡事讲究简单快速,轻松休闲成为社会各种思潮的主流。其代表就是“可口可乐”,任何人都可以轻松拥有一瓶外包装呈现红白相间的可口可乐,不需要费力就可以把它的瓶盖打开,然后用吸管把一股股棕色的液体吸进口腔,微甜的液体在释放二氧化碳气体过程中轻轻地刺激味蕾,来了满足了心理与生理的愉悦快感。更加难能可贵的是我们在享受完快感之后无须付出任何代价,只需把空虚的瓶子扔进垃圾桶。     这就是弥漫于我们时代的文化,它从广告、饮食、时装等细小的角度无孔不入地渗透了我们生活,牵着我们的鼻子让我们不得不跟着它走。作为一种文化思潮,快速消费的理念本来也无可厚非。但当它正在象波浪一样侵蚀着教会时,不由得引起我们的警惕。快速消费的理念进入教会之后最主要所呈现的就是“成功神学”。     可能会有基督徒抱怨说:“为什么我做了基督徒后,还经常受苦?是不是神不爱我啊?”“我这么热心,好像日常的生活也没有多大的改观啊!”“我为自己的病祷告了这么久了,神还不来医治啊?”“我遇到这么大的困难,也不见神来帮助我,是不是神不爱我呢?”发出这样疑问的基督徒很可能多少受到成功神学的影响了。     成功神学强调有信心的基督徒都应该蒙神赐福,事业、家庭、钱财、婚姻等无不得祝福!严重的时候他们只讲到神要赐给我们财富、健康、凡事顺利……,却忽略了基督徒应该走十字架舍己受苦的道路。圣经中福音的本质是基督的“受死”与“复活”。但在成功神学的影响之下,很少人会预备有殉道心志及背起十字架跟随主的舍己精神,更多人是盼望借着这个信仰得到更好的物质享受。     近几年颇受基督徒欢迎的畅销书《雅比斯的祷告》也隐含着同样的危险,作者抓住了圣经中的两句话大做文章——“雅比斯比他众弟兄更尊贵,他母亲给他起名叫雅比斯,意思说,我生他甚是痛苦。雅比斯求告以色列的神说,甚愿你赐福与我,扩张我的境界,常与我同在,保佑我不遭患难,不受艰苦。神就应允他所求的。(历代志第四章9-10节)”没错,圣经中神确实应许给我们祝福,但前提是“先求神的国和神的义”。从整本圣经来看,“祝福”和“舍己受苦”是非常平衡地形成张力的。《天路历程》中基督徒既经过“快乐山”、“该犹店”等喜乐,也经历过“绝望泥潭”、“屈辱谷”、“死荫谷”、“浮华市集”的试练。从“喜乐”和“受苦”平衡这一角度来说,班扬的叙述是非常成功的。          二     “不背着他的十字架跟从我的,也不配作我的门徒。(马太福音第十章38节)”     相比于成功神学,《天路历程》更加强调舍己受苦的“十字架神学”。书中的基督徒每往天国迈进一步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他所承受的所有猛烈攻击均来自于“魔鬼”、“世界”和“旧我”。基督徒走天路的三大仇敌无时无刻都在伺机吞噬被拯救出黑暗入奇妙光明的罪人。那咆哮的狮子——魔鬼不容许它的产业逃出它的魔爪。它是披挂整齐的壮士,每当有罪人蒙拯救逃出毁灭城,它总是想尽方法攻击、嘲笑企图令基督徒重新走回头路。     这一点,可能作者班扬比我们更加有切肤之痛。班扬在内战时期参加了议会军队,后来他成为清教徒牧师。当政府禁止不信奉国教的人自由传教,班扬遂于1660年被捕并被监禁十二年之久,直到1672年才获释。班扬所走的道路就是他在《天路历程》中基督徒所走的十字架苦路,这是每位基督徒所必须经历的。正如经上所说:“基督在肉体的时候,既大声哀哭,流泪祷告恳求那能救他免死的主,就因他的虔诚,蒙了应允。他虽然为儿子,还是因所受的苦难学了顺从。他既得以完全,就为凡顺从的的人,成了永远得救的根源。(希伯来书第五章第7-9节)”连基督道成肉身在世上做人的时候尚且必须经过苦难学习顺从,何况我们这些满身污秽的罪人呢?如若没有十字架的历练,我们身上的各种缺陷永远得不到矫正。     每一位基督徒都应当背起自己的十字架来跟从主。十字架不仅与基督徒得蒙救赎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也与基督徒成圣的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这一点在《韦斯敏斯德信条》第十三章“论成圣”中阐释得非常清楚——     “一、凡蒙有效恩召而被重生的人,既在他们里面创造新灵和新心,就更因基督的死与复活,借着道并住在他们里面的圣灵,使他们个人实际成圣。罪身的权势被毁坏,属乎肉身的各种情欲逐渐衰弱而被治死,而且他们在一切得救之恩上越发活泼而得坚固,以致得到实际的真圣洁,人非圣洁不能见主。       二、此成圣之工虽是贯彻于整个人性之内,但在今生不得完全。在每一部份之内仍有些腐败性的残余存在;因此(在信徒心中)常有继续与不可和解的战争,情欲和圣灵相争,圣灵和情欲相争。     三、在此战争中,那残存的腐败性虽一时甚占优势,然而那蒙神重生的部份,借着从基督成圣之灵所得不断供应的能力,终必得胜;如此圣徒在恩典中有长进,敬畏神得以成圣。”     换句话说,十字架是基督徒生命成熟的因素之一。基督徒在成圣过程中仍然必须和腐败性的残余存在争战,并在征战中不断成熟。          三     十字架是基督徒永远的荣耀,十字架又是最耻辱最残酷的刑罚,这注定了基督徒的生活理所当然是荣耀与羞辱,喜乐与苦痛的过程。《天路历程》中基督徒尚未启程就开始面对家人的嘲笑,邻居的讥讽,启程不久就遇到了绝望泥潭的困扰,这种困扰一直持续到他到达天国才结束,这就是十字架道路的真实写照,不仅仅是一路阳光明媚,也有乌云笼罩的时候。     这些描述足以告诉所有人:信仰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信仰不是有闲阶级在酒足饭饱之后的消遣,更不是我们时代一种轻松的休闲方式。基督教信仰是需要门徒去付出代价的,信仰不允许浅尝辄止,信仰要求基督徒必须全人全心全意投入生命的整体奋不顾身去拥抱那团美丽的火焰。     什么是基督徒十字架道路的最好的诠释呢?或许和班扬所在的英国清教徒同样著名的法国“胡格诺”为我们提供了和《天路历程》一样准确而惊心动魄的答案。塞缪尔在《信仰的力量》记载:1685年被路易十四废除《南特敕令》,这意味着敕令给予胡格诺教徒的政治权利也随着消失。根据路易十四签署的命令,信奉新教是非法的,信奉新教的教徒要受到最严厉的惩罚,胡格诺教徒成为不受任何法律保护的“非法公民”。     于是天主教的主教和神甫马上行动起来迫害胡格诺教徒,要么改宗天主教,要么被送进监狱或服苦役。但出乎路易十四和天主教意料,胡格诺教徒以受迫害的方式来坚持他们的宗教信仰。成千上万的胡格诺教徒,面对权力、金钱和财富无动于衷,他们用生命证明他们的信仰,这些记载不由得让我们想起古罗马逼迫基督徒的历史。     根据塞缪尔的记载,有些服苦役的胡格诺划桨手被链子拴住脚固定在椅子上。链子的长度恰好够他划桨时脚来回摆动。白天他们在烈日的曝晒中划桨,晚上就躺在原地睡觉,许多胡格诺划桨手经不起这样的摧残而丧命。无论什么时候,只要这些胡格诺答应改宗归信天主教,他们马上就可以去掉铁链恢复自由。但是没有一个胡格诺划桨手这样说。     这些胡格诺教徒尽管只是出身于劳工、农民,但人们还是禁不住把他们看作他们那个时代最可敬的英雄。他们在火刑中侍奉着上帝。殉道的霍梅尔牧师全身的骨头被片片压碎时他对妻子说:“再见了,我亲爱的妻子。尽管你看到我的骨头裂成碎片,但我的灵魂却充满了难以描述的欢乐。”     神的道已经明说了,基督徒的一生是争战的一生,是背负十字架的一生。“他们因着信,……有妇人得自己的死人复活,又有人忍受严刑,不肯苟且得释放,为要得着更美的复活。又有人忍受戏弄,鞭打,捆锁,监禁,各等的磨炼。被石头打死,被锯锯死,受试探,被刀杀。披着绵羊山羊的皮各处奔跑,受穷乏,患难,苦害。在旷野,山岭,山洞,地穴,飘流无定。本是世界不配有的人。(希伯来书第十一章33-38节)”     基督徒本是世界不配有的人,但靠着圣灵的大能,我们终能够象《天路历程》中的基督徒一样,经过重重磨难抵达天国朝见万王之王的,这是无比美好的事。到那天,“神要擦去他们一切的眼泪。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号,疼痛,因为以前的事都过去了。(启示录二十一章第4节)”          主历2007年6月23日

本文标题: 天路历程经典读后感有感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19160.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十角馆杀人预告》读后感精选李小龙信札读后感摘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