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学入门》读后感精选

发布时间: 2020-06-16 09:43:46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17

《中国史学入门》是一本由顾颉刚何启君整理著作,北京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00元,页数:30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中国史学入门》精选点评:●提纲挈领,能快速了解中国历史脉络。●入门书,真的是入门书,简单易懂,条分缕析,框

《中国史学入门》读后感精选

  《中国史学入门》是一本由顾颉刚 / 何启君 整理著作,北京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00元,页数:30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中国史学入门》精选点评:

  ●提纲挈领,能快速了解中国历史脉络。

  ●入门书,真的是入门书,简单易懂,条分缕析,框架清楚。我读了觉得最有用的是第一部分的民族史,这部分强烈推荐,因为前阵子在人人上看一个貌似是刚读了几本袁腾飞就开始在那里高喊元代史不算中国史以炮轰政府史观有问题来显示自己冷艳高贵的家伙发帖,感到异常无语,真应该建议这种一腔鸡血的童鞋来看看这部分。读后觉得最好玩的部分是第十二节中国历代京都和北京小史,溥仪退位以后大家去颐和园要办护照那段印象深刻,笑喷了。又及,在P42页发现错误一处。“《庄子》之后,有《庄子》一书。”这是啥意思?

  ●拜服了。。。懂得多才能真正做到深入浅出,而且没有带什么东西就能记得这么多,顾颉刚先生啊~~

  ●本想看着入睡,不料直到半夜一口气读完。中国历史概要,简单好读。虽未展开挖深,但很有料。顾颉刚说话,直截了当。只是口述漫谈,不够严谨,粗疏错漏时有。

  ●电子书听完的,跟口述也算相得益彰

  ●3版比原來的有所增加,因爲92年的時候又找到一個筆記本。美中不足的是因爲講的範圍太大,所以不少地方也是取了通常的說法。

  ●还可以,就是比较简略,许多观点未加以阐发。

  ●多年后,当我把历史书上的内容都忘光之时,再翻看一定获益匪浅。

  ●口述的笔记.清楚.常识

  ●走马观花。

  《中国史学入门》读后感(一):不错的入门工具书

  简单看了下,深入浅出,条理清晰。可能很多人觉得意犹未尽,但我觉得给普通人普及知识已经足够,提纲挈领的回答了很多基础的历史知识,也对一些经典著作进行了点评。

  看完以后,作为一个普通人,我决定有时间多用在论语、老子、史记、资治通鉴四本古籍上,毕竟经典太多,非专业史学无法一一拜读。再就是历史书多读一些今人的经典著作。

  .墨家真的不错

  《中国史学入门》读后感(二):读史读哪些书?

  这本书是顾颉刚的谈话录,顾老是中国史学鸿儒,著作等身。这本书是老年时和年青一代的谈话,却内容详实,条理清楚,对中国的民族史、古书典籍的传承、考古学、古代社会、古代文学等等如数家珍,的确令人心驰神往,由衷钦佩和赞叹。也让人明白了要系统的学习中国史应该读哪些书。

  传统对中华民族、中国之类的概念有很多错误的认识,比如认为中华民族自三皇五帝开始,也一直都是统一的,中华民族处于地理的中心区域等,事实上这些观念都是误读。民族发展的历史一直都是互相融合的历史,并没有一个统一明晰的脉络。中国至今的版图、中华民族的发展主要归功于三人的统治:周公吞并了东方鸟夷,秦始皇吞并了福建广东,而汉武帝则打到了贵州云南。

  接下来是中国的古书系统,诗书礼孝春秋,加上诸子的书籍是中国最早的较为完整的思想记录,随后便是官方的二十四史,是国家的正式史书,以商务印书馆的百衲本最好。史记汉书当然也是不得不读的,而读史记不可不读汉书。

  除了官方历史,还有杂史。我相信这些杂史读起来可能比正史更加有趣,比如汉朝的《西京杂史》、《蜀王本纪》(里面讲了蜀王变成子规鸟的故事)、《世说新语》也是一部杂史。法显和尚的《佛国记》当然比玄奘写《大唐西域记》要早很多了。郦道元的《水经注》也是驰名的地理学杂史著作。另外,沈括的《梦溪笔谈》、洪浩的《松漠纪闻》也是宋朝代表杂书。

  顾老也讲了一些考古学的内容,如果将史实和史料联系在一起,清朝吴大徵的《古玉图考》是这方面的集大成之作,《十钟山房印举》则是将中国古代的印考据的较为出色。此外还有封泥,类似现代的书信快递标签,撕毁即为打开。可以借以研究中国古代的官员制度。此外,虎符、杖节、陶器、石碑和墓志铭都是考古的材料。

  中国古代的文学作品大致可以分为能唱的和不能唱的,早期的作品如诗经楚辞唐诗都可以唱,诗到了宋朝就不能唱了。然后就是逐个朝代的一些代表文学人士,这个不用赘述。

  中国的宗教,事实上本土的宗教只有道教。道教是中国各种原生迷信的综合。道教和佛教有过激烈的冲突,《老子化胡经》肯定是一本很有意思的书。

  总体上这本书内容庞杂但脉络清晰,基本上指出了要学习中国历史应该遵循什么样的顺序以及该看些什么书。对于后面中国哲学史的讲述也深入浅出,晦涩难懂的宋明理学等在顾老讲来竟然是举重若轻,浅显易懂。让我深深的感叹:那些真正搞懂了的、真正明白的人讲述时候都是用最简单的语言和最浅显的词语,故弄玄虚者往往都是欺世盗名之辈,不可不察。在此也反省一下自己,有的时候喜欢说一些专业名词,其实呢,完全没有必要,徒增别人的反感而已。

  《中国史学入门》读后感(三):史学入门

  我的史学启蒙是从顾颉刚先生的古史辨开始的,而后陆续读了郭沫若的十批判书,青铜时代,系统读了钱穆、吕思勉、陈寅恪、王国维、钱钟书的全集,明史先是读了万历十五年,再读吴晗,现代史受高华的影响比较大。

  1966年顾颉刚跟何启君有一次访谈,提出道德经有可能成书晚于庄子,历史上对于老子道德经成书一直有争论,百度百科条目现在还认定是成书于春秋,长期以来大部分学者认为成书于战国后期,有少部分认为在秦后。从行文看,文中出现了万乘之主,一乘的兵力是十人,这个部队规模在春秋诸侯显然不存在。1973年马王堆出土汉代帛书德道经,印证韩非子的说法,证明道德经必然成书于秦之前,1993年郭店楚墓出土竹简道德经,可以论定道德经成书于战国中前期,早于庄子。

  商的时候,对于四邻称之为东夷,西戎,北狄和南蛮。夷人以鸟为图腾,也叫鸟夷,周的时候,夷人叛乱,周公东征,夷人四散,一支成为了越国,嬴姓,另一支嬴姓鸟夷人跑去了西边,成为了秦国,几百年后他们又打回了老家。

  商的西边是羌人,周就是羌人,他们以羊为图腾,男姓姬,女姓姜。狄和犬戎以狗为图腾,匈奴就是狄人,三国时期,曹操打败乌桓,乌桓就是后来的鲜卑人,来自西伯利亚,北魏就是由鲜卑人建立,李唐王室有鲜卑血统。现在的元姓部分是拓拔改姓而来。

  佛教自东汉初年传入中国,道教由东汉末年有张陵,也叫张道陵创立天师教,历经张衡、张鲁的发展,集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于一身。后又做老子化胡经,借势佛教,加上鸠摩罗什为道德经做注,使得道教迅速发展。老子化胡经受到佛教徒的强烈质疑,历代都是禁书,在敦煌莫高窟还有全本。到唐代,儒佛之争达到顶峰,儒家高层知识分子如韩愈强烈反对佛教。宋代,孔庙出现,三教互相融合。唐代,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相继传入,称为大秦景教和回教,没有太多影响。

  二十四史为正史,前四史最为知名,元代脱脱写的宋史、金史、辽史和明朝宋濂写的元史质量都很差,清代的明史反倒写的特别好。元代是蒙古人一等公民,色目人第二,北方汉人第三,淮河以南汉人最低等。清代反过来,汉人第一,满人第二,第三回族,第四蒙古,第五藏族,满人不能经商,务农,做工,所以后来普通满人就很苦,很多妇女只能当妓女为生。二十四史之外还有二十五史,有新元史,也有清史稿,现在新元史少了,一般还是指清史稿,由袁世凯召集学者编撰,1928年,张作霖出钱出版,清史稿错漏很多,质量不好,所以不直接叫清史,加了个稿字。

  史学著作浩如烟海,现在回头再读好多先贤著作,很多都是错漏百出,考古的发掘,新的证据的出现,有时候似乎我们离历史的真相越来越近,然而历史的真相或许永远湮没了。

  左岸新进了这批上海古籍的笔记,上个月在苏州诚品书店买了几本,这批有点残破,老板娘给打了四折。

  《中国史学入门》读后感(四):大问题简单讲——《中国史学入门》

  看到这本只有32开不到300页不足15万字的小书,却带着“中国史学”这么大的题目,之所以买下来完全是看着作者顾颉刚先生的名号而决定的,待读过一遍之后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大家风范!

  此书是1965年冬到1966年春,顾老在香山疗养时一本谈话记录集,由何启君整理。我始终认为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最高境界,而顾老做到了,把三四千年的中华历史和文化举重若轻的的娓娓道来,完全不是我们印象里老学究似是刻板枯燥或私塾先生摇头晃脑的故弄玄虚。既然是“史学”,则本书不光介绍了各历史朝代的更迭,并且将古代社会的各个层面如哲学、文学、经济、宗教、自然科学等都做了简介,特别是对四书五经、诸子百家以及各朝代的部分杂史等古书一一加以简介和评点,也从专业的经学、汉学、史料学、考古学和考据学等方面加以简述。身为一代史学大师肯定会有独到见解,比如书中前言提到的“时代愈后,传说的古史期愈长”和正文一开始“中华民族从开始不是统一的、单纯的,是不断融合的”以及对很多古籍的评点使我有种顿悟的感觉,把浩如烟海、看似杂乱无章的中国历史总结归纳,整理清楚脉络,让后学者能够事半功倍,这也是读大师名著的原因吧。读此书时常疑惑于一个人怎么可能如此博学,几乎随便一本史书他都能给你说出个所以然,各朝代的更迭仿佛亲历似的了然于胸,看一下作者的简介吧:四岁读四书,七岁读五经,十岁开始每天作文一篇,作经义、史论、策论,十一岁读《纲鉴易知录》。有如此国学童子功的恐怕是后无来者了,再加上其先后在各名校教授历史学,可以说终身投于历史研究中,终成一代史学大师。如此大师能够放下身段,不为任何名利的从基础讲起,让人尊敬;所讲内容条理清晰、深入浅出,让人又心生叹服!反观如今的一些所谓大师,大多是反其道而行之,用华丽玄虚的语言自抬身价,这种做作行为在真正的大师面前着实可笑。

  令人欣喜的是现在“国学”日盛,顾老对国学的定义为:中国古时各种文、史、哲的学问之总成(在下斗胆认为应该再加个“艺”字)。历史穿越剧和各种讲历史的讲坛收视率颇高,但这种“繁荣”背后真正亲自去看古籍的能有几人?可能现代国人都以忙于实现自己的理想,无暇去啃那些生涩难懂的古籍,也习惯于接受那些学者名家的解读并加以盲目崇拜,我觉得中国历史还是要亲自去读一下,因为现在媒体上所讲授的内容已经过讲授者掺杂进了太多自己的看法,甚至从某种程度上甚至算是曲解了。读历史是要亲身感悟的,并要知以致用,然而任何一门学问都是有章可循的,如果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籍里盲目找些来读,可能过不了多久就头晕脑胀,而这本《中国史学入门》绝非教科书般刻板,又像辞典一般易于查找国学各个门类和历史各朝代的更迭,很适合对中国历史(国学)有兴趣的读者作为入门之选,如果真的有更多的国人能通过此书的指引,踏入亲历国学之途,这也是顾老的心愿吧。

  《中国史学入门》读后感(五):不错的入门闲书

  顾颉刚的《中国史学入门》这本书真是一本不错的书,全书一共十二个专题,涉及中国古今(近代前)的多个方面。从古到今,顾老略谈了中国古代社会姓氏起源、主要朝代的扩张发展、中国自古到今的宗教(儒教、道教、佛教、基督教)【外来吸收和中国自产宗教】、中国哲学史以及中国历代朝都所在和北京为都的经过变化等。自然,本书开始是简略为我们介绍了中国民族的来源发展和经书子集的简略介绍以及研究中国史的一些正史杂史之书。自然,因为本书是何启君对1966年在香山疗养院顾老所讲的笔记整理,所以其中并不涉及其后所出的一些新史料新书。十二个专题,深入浅出,读来丝毫没有枯燥之感。一天连读几个专题,几天下来这本不厚的小书便已入肚。

  读书其中,最佩服的还是顾老的渊博学问与惊人记忆。这些都是顾老随性所讲,并无任何讲稿参照。然而全书却是娓娓道来丝毫不乱。顾老的学问之深由此可见一斑。而今像这样的大师可谓少之又少了。

  书中前四个专题是对中华民族以及一些经史子集和杂史的简单介绍,读罢之后虽未有多少记忆,但是已经对历史重要史料略晓一二。这也是深研历史的推荐书目了可以说。

  其后顾老分几个专题讲了一下中国的一些史实。对我而言有了不少新观点。

  1.经学有古今文派这是我所知道的,但是阅书之时我才知道原来常说的“汉学”其实就是汉代时期的经学,这是我先前所不知的。2.之前只知道秦国在西部边陲因变法而强统一中国,却不知秦国之人从何而来。不知道的以为秦国那里的人就是原本在那里的国民。原来在商朝之时东部有鸟夷人,西边是羌人,南部是越,北面为夷狄。周是羌人,周东扩时灭掉了商。后来的秦人其实是鸟夷一族的,因为周公东征而被赶到了西方。3.过去提到唐宋文学作品只知道唐诗宋词,虽然知道唐宋八大家的存在却常常忽略。读过书后才将二者联系。唐宋八大家之作是唐宋时候的散文,其对魏晋时期夸张空洞的文风有非常大的改革之处,是不容忽视的文学作品。4.过去只听说过《四库全书》这部整理书,却不知《古今图书集成》和《永乐大典》也是整理图书的巨著。5.读了最后一个专题才对中国历代京都有所了解。原来北京最早为都是在晋朝晚期十六国里的“前燕国”。其后的辽、金、元都定都北京。

  顾老在谈史料学同考古学结合时分别谈谈的分类也很让我获益。其所谈玉器、印、封泥、符、节、陶器,诸类都是我平时所忽略之处。

  自然,顾老所谈的一些争议之处也值得我们注意。顾老的见解很是重要,但是却不能把其作为事实。如张陵之人,顾老言其是道教的创始人。而吕思勉则认为张陵是张鲁杀害张修之后,张鲁为了让人信服五斗米道出自其门而杜撰出了张陵。这些是值得再研讨的。

  这本书中,顾老略谈中国历史。对不懂历史的人说确实是本入门之书,即使读过之后记住的不是很多,但是却对中国历史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与深入学习的契机。

本文标题: 《中国史学入门》读后感精选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18565.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抗日援朝1592(上)的读后感大全表达是最好的治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