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路里与束身衣》读后感摘抄

发布时间: 2020-05-03 20:30:25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14

《卡路里与束身衣》是一本由[英]路易丝·福克斯克罗夫特著著作,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00,页数:2019-1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卡路里与束身衣》精选点评:●坐在高铁上看完了流水账似的书●节食这么简简单单

《卡路里与束身衣》读后感摘抄

  《卡路里与束身衣》是一本由[英]路易丝·福克斯克罗夫特 著著作,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00,页数:2019-1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卡路里与束身衣》精选点评:

  ●坐在高铁上看完了 流水账似的书

  ●节食这么简简单单两个字,竟能玩出这么多花样,可见它是多么难以做到,从体重可以扯到欲望和自制力。唉,又到了徒伤悲的季节了…

  ●两千年的节食史。也许人们前仆后继地减肥,只是想重新取得生命的掌控权。喜欢书中这句话:“我们心目中的事实,就像体形,其实是变化无常的。”

  ●emmmm,第一次见新知文库出一本这么差的

  ●想着积累下女性主义素材 感觉看了不少名人八卦和 …减肥教程…整体比较水的一部

  ●博士论文是也

  ●最后竟然只是一场说教……

  ●只是各种罗列,并没有从文化、社会等角度去分析理解,枯燥、不好看。用的台版翻译,台湾腔太重,很多译名都是台湾说法,完全没有改过来,而且前后文风还不太一致,总觉得像两个人译的。编辑也太偷懒了吧,用人家的译文怎么连编辑加工都没有!

  ●感觉就几句话的事,写成了一本书…大概就是严谨吧…虽然很多事情都在重复上演 毕竟具体语境?所以都要走一遍。作者是用心的…这点我不质疑…而且可能是自己不是这个专业的吧,所以看起来没有特特特多的那种回想(虽然是个常年被减肥折磨的胖纸

  ●“喝肥皂水”、“早饭前、晚饭后穿上宽大的衣服在地板上打滚20圈”……不知道为什么前人这些荒唐至极的减肥方式还能受到那么多人的热烈追捧,盲目想瘦真是让人连基本常识都忘了个底朝天。枯燥的引证说服力差强人意,仅仅罗列了英国和美国人的肥胖数据和案例,不同文化之间没有对比,参考价值为零。

  《卡路里与束身衣》读后感(一):一种新颖的写作思路

  对于我们做医学史研究的人给出了一种论文写作新思路,论文还可以这样写。虽然读完全书感觉比较松散,但是不失为一种新的思路启示。不过读后后面确实是有点无聊......

  对于瘦身,象我这样一个胖胖,看完之后的想法是,减肥还是算了吧,骨架就在这儿摆着呢,何苦为难自己!连老妈都说了,你瘦能瘦哪去?!不知道这样的一个圣斗士还能嫁的出去吗?

  《卡路里与束身衣》读后感(二):《卡路里与束身衣》——路易丝·福克斯克罗夫特

  卡路里是热量单位,而束身衣指要把腰勒廋的衣服,由此可见现代人对肥胖的态度——要不断地瘦身。现在满大街都是充斥着减肥广告,而人们在这条路上从来没有停止过,本书作者就是追溯了人类的减肥历史并提出了健康减肥法的建议。

  1.肥瘦与美的态度变化:在人类历史上,中世纪之前,人们是以肥为美的,因为当时的肥胖代表着易生育和丰衣足食;而在中世纪之后,人们是以廋为美的,因为物质条件不断提高,而宗教提倡苦修,肥胖则代表着旧贵族而被诟病。

  2.到底该如何减肥呢?历史上出现过各种极端减肥法,包括:节食而换上厌食症、穿束身衣而束缚身体、催吐法和抽脂法而伤害身体。为此,作者总结了三条健康可行的路径:(1)科学饮食:采用地中海式饮食,多吃水果蔬菜和海鲜鱼类;(2)改善新陈代谢:适当锻炼+减少摄入淀粉和糖;(3)加强心理建设:对目标和生活充满希望。

  《卡路里与束身衣》读后感(三):减肥

  读书笔记249:卡路里与束身衣

  减肥有着悠久的历史,方法无外乎这几种节食,运动,药物,当然还有外部物理的手段束身衣。

  欧洲妇女穿束身衣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很多文艺作品里的姑娘都有类似的描写,我记得乱世佳人开头就有。

  运动,节食,药物对于大部分人都没有什么,一旦停止就意味着剧烈的反弹,而且会比减肥前更肥,数据表明三分之二的减肥人群比没减肥前更肥了,这是个悲伤的故事。然而减肥产业依然如火如荼,大师们都宣称他们有独门秘方,而胖子们显然对自己估计过高。

  事实上,只有那些意志力极其顽强的家伙才能减肥成功,两千多年来人们想尽了一切办法,初期的药物要么是降低你的食欲,要么让你不断上厕所,现代的药物更为先进,对身体的危害更大,但是为了美,很多人还是愿意尝试的,肥胖意味着更多的疾病更短的寿命,更差的生活体验,既能拥抱美食,又能保持体型估计是所有人的梦想。

  《卡路里与束身衣》读后感(四):欲望是个错觉,偶尔真实也要找对维度

  得到听书:

  减肥的第一法则就是:我们必须重拾自制力,摆脱欲望的奴役,因为欲望终究不过是一场错觉。

  书中举例,15世纪的一位威尼斯富商路易吉·柯尔纳罗,他是一位百岁老人,他写的《长寿的艺术》是那个年代的超级畅销书。书中他将自己的长寿归因于减肥,而减肥的第一法则就是:我们必须重拾自制力,摆脱欲望的奴役,因为欲望终究不过是一场错觉。本书中,作者认为,对立志减肥的人来说,记住这条法则,会很有用。

  心理学家建议减肥者进行“双重思考”:一方面对达成目标充满希望,另一方面又要以务实的心态来面对减肥过程中遭遇的阻碍。

  第一个问题是,以瘦为美的审美观,是怎么形成的?这部分讲的是,近代以前的人类是以胖为美的,主要是因为生殖崇拜、物质财富的发达以及生活的刚需。但后来因为人们对健康和宗教观念的重视,以胖为美的价值观开始动摇。直到近代因为衣食无忧以及革命对贵族们的嫌弃,使瘦一举打败了胖,成为现代社会的通行标准。

  第二个问题是,历史上出现过哪些极端的减肥方法?一些人先是用降低卡路里摄入量的方式,让自己减肥,但大多数的人却事与愿违,反而得了厌食症。另一些人则是使用束身衣,将自己的身体包裹在瘦瘦的衣服里,达到瘦身的效果,但大多数人却因为束缚过重,身体发生了各种各样的不适。后来,人们又尝试了各种各样又极端、又恶心的方式减肥,但却基本都是对自己的身体造成不可愈合的伤害。

  第三个问题是,怎样才是健康的减肥方法?健康,首先要做的就是要知道减肥没有捷径,只能持之以恒。同时,医学专家们还为我们指出了,要经常食用地中海式饮食,改善新陈代谢,再加强锻炼,保持良好的心态,才能拥有健康的身体。

  《卡路里与束身衣》读后感(五):“瘦”是怎么打败“胖”的?

  不要轻易尝试节食的滋味

为什么我们更偏爱“瘦”?

  说到美,似乎总与“瘦”沾边,而与“胖”无缘。纵使“以胖为美”的唐代,“胖”也不是有唐一代从始至终的审美取向。以胖为美的审美取向也仅是盛唐时期才有的,初唐、中唐和晚唐基本还是以清瘦为美的。再者,唐朝人的“以胖为美”,不是今日所说的胖,而是一种富态的丰腴,体脂率大概在25%至30%之间。从唐代流传下来的名画中,可以看出来当时的女性体态丰腴,但无臃肿的感觉。

  以胖为美”并不是指肥胖,而是相对于苗条身材,人们更喜欢丰腴健壮的身材。“以瘦为美”则相反。

  这本来只是两种无关对错的审美取向,但如今“以瘦为美“却明显占据上风,成为在世界范围内都推崇的审美选择。

  相信你身边一定有明明不胖但总喊着“我要减肥”的朋友,我们也常常能从新闻中看到很多为了瘦节食、抽脂的人。

  为什么我们会更偏爱“瘦”呢?

  英国历史学家露易丝·福克斯克罗夫特(Louise Fox-croft)的《卡路里与束身衣:跨越两千年的节食史》一书,也许可以让我们一窥究竟。

  简单介绍一下作者和本书:

  【关于作者】

  露易丝·福克斯克罗夫特,英国历史作家、美食家、播音员。作品以医学、健康方面的科普读物为主,代表作《英国鸦片滥用史》曾获朗文历史奖。

  【关于本书】

  本书是一本医学科普著作,作者通过对西方社会两千年来饮食、审美、健康等方面信息的考据,重新构建了关于瘦身的历史,并启发我们重新思考对美的认识。

  【内容分享】

  一、瘦与美人需要通过进食来摄取热量。但问题是,吃东西这种事很难把握精确计量。最初的以胖为美,背后的含义是生殖崇拜。而到古希腊罗马时代,胖又跟社会地位挂上了钩,胖就成了财富与地位的象征。而随着物质水平的进步,特别是工业革命以来,能吃饱饭的人越来越多,胖不再是有钱人的专利。而营养科学的进步让一些新的精致生活方式开始流行,形成新的社会风尚。再加上政治形势使然,胖被跟旧时代、旧制度画上等号,所以,胖子的形象越来越不受待见。人在审美倾向上,也不再崇尚胖,转而以苗条匀称的身材为美。随着以瘦为美的新式审美观确立起来,人们就开始追求瘦身。

  二、瘦与健康瘦身的另一大动力是健康,瘦的方法有三种,第一种,最直接的,是减少摄入量,也就是节食,从根源上断绝;第二种,就是以书名里的“束身衣”为代表的,外在物理手段,说白了,就是硬勒;第三种,方法上五花八门,但核心原理是类似的,就是用各种非常规的手段,把已经摄入的卡路里给弄出来。

  三、减肥心法:1.科学饮食,最好是采用地中海式的饮食。地中海式饮食的饮食结构强调多吃蔬菜、水果、鱼、海鲜、豆类、坚果类食物,其次才是谷类,并且烹饪时要用植物油来代替动物油,尤其提倡用橄榄油。2.改善新陈代谢。3.从心理方面入手,要知道减肥没有捷径,只能持之以恒。

崇尚胖VS嫌弃胖

  我们先把视野看向西方。西方人最初崇尚胖,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是生殖崇拜。原始社会人类的死亡率相当高,只有多生多养,才能确保种群的延续。如果一个人有肥硕的身体,表示生殖能力更强,更有魅力。这种审美在全世界各地都一样。比如,创作于3.5万年前的“霍赫特·菲尔斯的维纳斯”女性雕像,形象就是大腹便便,丰乳肥臀,腰几乎和肩膀一样宽,在先民眼中,这种形象才代表着美。

  第二是社会地位。在古希腊罗马时代,如果一个人长得胖,通常是因为他的生活条件比较好,穷人是很难吃成胖子的,所以胖就成了财富与地位的象征。而罗马之所以会出现那么多的胖子,也体现了社会经济实力雄厚。直到中世纪,胖仍然是衡量一个人身家的直观标准,在婚恋市场上,胖子比瘦子更受青睐。

  西方人又为什么会变得嫌弃胖子呢?影响主要来自三方面:第一,宗教影响。你可能听说过基督教有一种说法叫“七宗罪”,暴食就是其中之一。所以,在五世纪到六世纪,基督教的很多教派提倡苦修,认为少吃少喝、饿得皮包骨才算修行。教徒们将自己放逐到沙漠、荒原或者其他杳无人烟的地方,甚至什么都不吃,把自己饿死。

  第二,社会物质财富增加。原来,只有贵族能获得充足的食物,能够吃胖,但随着新航路和殖民地的开辟,巨量的商品和财富涌入欧洲,经济水平和市民生活水平都提高了。原来吃不饱的老百姓也能吃胖了,胖不再是有钱人的专利,也就不再那么被人所推崇。

  第三,政治形势。18到19世纪,胖被视为封建反动势力、守旧派以及剥削阶级的特征,成了革命的对象。比如,法国大革命时期,当时的法国国王路易十六就很胖,这个体型特征也被拿来和旧贵族的腐化堕落挂上钩。

中国传统审美的多元化

  相比西方,中国传统的审美其实更加多元化,有时候更崇尚胖,有时更偏爱瘦。

  一方面,是和社会整体崇尚的文化有关。拿最有名的“以胖为美”的唐朝来说,唐朝之所以喜欢丰腴的身材,和当时的尚武精神有关。男人要上战场,自然就不能太瘦弱,他们也会更喜欢丰腴健壮的女性。而宋朝因为“重文轻武”,文人通常比较瘦弱,他们喜欢的女性也更偏柔美。整个国家对女性身材的喜好,就更喜欢“瘦”了。

  另一方面,审美还受到具体生活环境的影响。如果你观察游牧民族会发现,他们饮食多蛋奶和肉类,运动量也相对较大,天生就容易长得强壮,所以他们对身材的喜好,也会更偏向胖的阵营。而那些饮食以谷物蔬菜为主,又不太大量运动和对抗别人的民族,普遍的身材就会更瘦一些,也就更喜欢瘦。

  而今天,我们更推崇“以瘦为美”的审美,健康宣传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几乎所有媒体都会强调肥胖的危害,让大众把“胖=不健康”深深刻在了脑海里,越来越不喜欢胖子。但对过瘦的危害,却远远没有肥胖危害说得多,导致大众对过瘦没有足够的警惕,甚至还有人认为极端的瘦才是美。

  技术的发展,渐渐降低了人对胖的宽容度。你回头看看几十年前的中国明星,有不少丰腴的类型和大方脸,但由于镜头会把人拍平,身材正常的人拍出来会被“拉宽”很多,导致“上镜胖十斤”,所以明星必须极端苗条。受明星影响,很多人也向往苗条,把追求瘦变成了一种执念。

  此外,瘦之所以能够战胜胖,还有一个强大的后台——减肥产业。你想,变胖对现代人来说很容易,想瘦却很难。商家当然更喜欢宣传“瘦才是美”的观念,借此挖掘出巨大的商机,比如医美抽脂、减肥药等。

节食与减肥

  关于节食与减肥,多说几句。

  几年前,柬埔寨流行拒绝吃冰以控制饮食。即使是在一年当中最热的时候,很多柬埔寨女都不饮冰咖啡、冰啤酒。在被问到为何如此的时候,人们解释称,冰对身体的新陈代谢产生了令人难以接受的刺激,并因此减缓代谢过程。

  这种流行一时、但其中逻辑让你摸不着头脑的节食行为,其荒谬程度可能会让你觉得震惊。节食这一行为,自人类开始群居之后便已存在。有些时候,它的出发点是明智的,因为确实有一小部分人的食物摄入超出了生存所需。在这方面,古希腊人一如既往地明智:他们建议超重的人多吃蔬菜少吃肉。只不过现代人在体重问题上通常会急功近利,盲目跟随一些奇怪的潮流。减肥潮流之所以会兴起,或许是因为人类的身体在为其做天然掩护。冒牌医生如果治病的话很快就会露出破绽,但减肥成功与否并不能简单直接地判断。“任何形式的减肥法都特别容易推广,如果失败,你完全可以怪人们没有坚持下去。”医学史学家及《冒牌医生》一书的作者卡罗琳·兰斯(Caroline Rance)说道。一些流行的节食方法也许真的可以在短期内见效,我的柬埔寨同事在不吃冰的那段时间里确实成功减重,只是,拒绝饮冰的同时她还停止了一天喝5份炼乳的习惯,所以我不确定哪一个作用更大。

  露易丝·福克斯克罗夫特在本书中,从社会学的角度对我们的节食执念追根溯源。她说,我们之所以节食是因为“它是如此直观,如此明显”。“(在基督教文化中)它可以追溯到七罪宗之一:暴食。你的罪恶被写在超重的肉体上,每个人都看得到。”福克斯克罗夫特表示,节食行为在现代社会之前, 主要与宗教有关。在那个进食只为维持生命的年代,人们甚至一度厌恶身体对食物的需求。自我否认被看作虔诚的象征,并一直持续到现在,很多宗教都有禁食期——斋月、赎罪日、大斋节和湿婆节。

  当然,衣食无忧的人们也会因为更加乏味的理由而担心自己的腰围。通常情况下,他们会采用极端的方法。罗马政治家老加图(Cato the Elder)建议肥胖的参议员只喝卷心菜汤。他在《农业志》(De Agri Cultura)这部现存最古老的拉丁文散文集中建议道:“蔬菜对消化很有帮助,也是十分有效的轻泻剂。”英格兰国王征服者威廉(William the Conqueror)发福的时候,他的解决方法是尽可能多睡觉,并且只喝酒。这是对如今媒体推崇的“睡美人”节食法的预示,它由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迈克尔·布劳斯(Michael Breus)所提出, 这位博士认为简单地增加睡眠时间就可以达到显著的减重效果。威尼斯贵族路易吉·科尔纳罗(Luigi Cornaro) 出生于1484年,他或许是历史上第一位节食书籍作者。在《长寿的艺术》(Art of Living Long)一书中, 他建议人们每天只摄入12盎司的食物和14盎司的酒。

  福克斯克罗夫特指出,工业革命之前,大多数人都过着默认的健康饮食生活:吃很多菜,吃少许肉。“无论如何,这是大多数人所能承担得起的饮食结构,所以他们只是在过正常的生活。”她说道,“节食是精英阶层考虑的事情,但它几个世纪以来已经向下影响到了普通人。”同样研究英国历史的兰斯指出,这一转变发生在维多利亚时代早期。“19世纪的时候,农村人口迁移到了城镇,这或许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他们开始摄入更多糖分和加工食物。如果你没有很多钱的话,就容易长胖。”正如这个领域的许多事情一样,兰斯认为很难分辨孰因孰果。她猜测穷人越来越胖的情况让富人开始追求更苗条的身材,因为那个时候,富态的身体曲线已经不再和社会威望挂钩。根据兰斯的说法,现代节食新法的第一波浪潮从很大程度上来说还是相当明智的,它要求减肥的人按照严格的计划去执行。“我认为在维多利亚时代早期,自律和控制的理念是促使你控制自己体重的重要原因之一。”她说道。

  关于这种自我否定的流行减肥方式,英格兰殡仪师威廉·班廷(William Banting)或许是最典型的例子。1864年,班廷发表了《关于肥胖的信》(Letter on Corpulence),他提出了第一份系统化的低碳水化合物高蛋白饮食方案——这是阿特金斯(Atkins)减肥法的先驱。班廷称其“简直是奇迹”,它也成为了风靡国际的现象。福克斯克罗夫特在《卡路里与束身衣》中写道:班廷(banting)一词现在在瑞典还是节食的同义词。这个国家在2019年制造了一条大新闻,它成为第一个正式把“高脂肪、低碳水化合物”计划纳入国民医疗保健系统的国家。

  在浩浩荡荡的减肥运动中,有些发明无伤大雅。比如罗素的反肥胖药物,除了柠檬酸之外没有添加多余物质,所以它唯一的副作用可能就是轻微的胃灼热;当下市场流行的减肥皂也是如此——它声称可以在你擦拭发福部位时破坏脂肪,其实,这种香皂只会对你的银行余额造成破坏;这是一个“电气时代”,医生们也要学会如何用电,说是要帮助减肥(还有肾脏问题和性无能),但他们所使用的电流低到连电流计上面都没有显示出来。不过,也有一些发明十分危险。砷、番木鳖碱和氨都曾被当作“灵丹妙药”来服用和擦拭;橡胶内衣被认为可以迫使身体出更多的汗(事实是它极易导致细菌感染和皮肤衰老)。

  今天,节食产业体系依然以其特有的规律运作着。我们无法对冒牌医生所鼓吹的各种处方进行全面调查,这么做也没有实际效应——这些流行一时的东西很快就会被新一波流行打败。兰斯指出,今时今日,任何一种潮流都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更新迭代:在互联网的煽动下,我们似乎重回到那个不受监管的年代,听凭那些药贩子吹嘘“他们的独特偏方包治百病”。

  值得注意的是,某种程度上,人们一直在重蹈覆辙。回顾节食历史,你会发现每种新流行的节食法都有一个历史悠久的先例:阿特金斯减肥法源自班廷;原始人节食法(Paleo diet)——鼓励参与者像原始人那样进食(多吃蔬果肉类,少吃主食)——早在维多利亚时代就由约瑟夫·诺尔斯(Joseph Knowles)提出(据说他曾离开文明社会去到荒野中生存,归来时身材如模特般健美);卷心菜汤节食法是1980年代掀起的风潮,老加图先前已经在《农业志》中提到过,庆幸的是现代版摒弃了饮尿的做法。血型节食法由美国医生彼得·J.达达莫(Peter J. D'Adamo)在1990年代普及。他提出一个奇怪的建议,宣称不同血型的人需要吃不同的食物,它甚至还有一个理论作为支撑,该理论可一直追溯到19世纪现代医学的发展——即所有人都可被归为四类(粘液质、胆汁质、血液质和黑胆质),每一种类型都需要不同的饮食来维持健康。

  不过,过去5年间,催生出了一次真正的节食创新:健康。它的另一种叫法是“清洁饮食”,提倡不经加工、无添加剂、素食为主的食材,简单烹饪即可,生食也无妨。从很多方面来看,这是一种理性和本能的回归——古希腊人所提倡的新鲜植物食谱。不过,清洁饮食很容易变成另一个名词。英国营养学家劳拉·托马斯(Laura Tomas)把节食描述为“任何能在进食时增加罪恶感的东西,且时刻需要遵守规则”。越来越多的饮食处方正在以健康、营养之类的措词来进行自我掩饰,清洁饮食也是其中之一。“我们都意识到了‘节食’ 的危害,比如Slimming World和Weight Watchers这样的公司,都不再用‘节食’这个词了。但我们并没有意识到,‘克制的减肥’其实是‘变相的节食’。”她说道,“我们改变的只是称呼和呈现方式,用更具吸引力的手法去包装它,甚至使其变成一种生活方式。事实上,节食一点也不酷。”

  所以,如果清洁饮食也只是风靡一时,那么接下来会由谁来取代它?托马斯预测,我们接下来会迷恋某一类型的事物——一套不明确提及减重的饮食规则。“人们正努力沿着更加健康、清洁的可持续饮食道路走下去,这并不是一件坏事——我们都应该为了环境做出更好的行动。” 她说道,“但是,我们要避免健康饮食习惯出现不健康的极端——健康食品症(orthorexia)。”

  最后,我们必须明白一点:审美观念时刻在变,你要做的不是追赶潮流,而是让自己保持健康、自信。 正如福克斯克罗夫特总结:“真正有用的节食建议少之又少。但是这个行业里的人非常擅长套路包装,细微之处的改变,引用不同的说辞,再套上新的名字——新潮流诞生。” 如果你决心减肥,一定要选择科学的方法,比如合理运动、调整饮食结构。而一些短期见效的极端方法,都对健康有害,千万不要尝试,比如过度节食。

  因此,减肥之前,可以先问问自己:

  我到底是为了自己的身心健康,

  还是受了没有必要的观念束缚?

本文标题: 《卡路里与束身衣》读后感摘抄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15772.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日俄战争全史读后感锦集黄河青山读后感摘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