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形记 诗艺》读后感精选

发布时间: 2020-05-02 10:55:14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08

《变形记诗艺》是一本由[古罗马]奥维德贺拉斯著作,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9.00元,页数:46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变形记诗艺》精选点评:●“神的尊严在诗中处处被诗人剥掉,而显得荒唐可笑,有时甚至可笑。”

《变形记 诗艺》读后感精选

  《变形记 诗艺》是一本由[古罗马]奥维德 / 贺拉斯著作,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9.00元,页数:46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变形记 诗艺》精选点评:

  ●“神的尊严在诗中处处被诗人剥掉,而显得荒唐可笑,有时甚至可笑。” “总的来说大神是比较丑陋的,小神则比较可爱。”

  ●博大。结语感人。 “我的作品完成了。任凭朱庇特的怒气,任凭刀、火,任凭时光的蚕食,都不能毁灭我的作品。时光只能销毁我的肉身,死期愿意来就请它来吧,来终结我这飘摇的寿命。但是我的精粹部分却是不朽的,它将与日月同寿;我的声名也将永不磨灭。罗马的势力征服到哪里,我的作品就会在那里被人们诵读。如果诗人的预言不爽,我的声名必将千载流传。”

  ●对希腊罗马神话事件的系年尝试

  ●比起荷马史诗、埃涅阿斯纪,我更偏爱奥维德的变形记。

  ●2020#02 奥维德太伟大了……在我心里他甚至不属于荷马,除了特洛亚战争那部分的确没有荷马写得好,还有点无聊(对不起)。在他笔下,无论是神、人还是生灵都好活。他优美的笔调甚至盖过了这本书暗黑的本质。最喜欢阿波罗和达佛涅(月桂树)、法厄同驾驶日神之车、俄耳浦斯、阿多尼斯与维纳斯、密耳拉变成没药树、菲罗墨拉变成夜莺的故事。

  ●贺拉斯时代文学批评家是真起来了,从此这个传统在西方绵延至今而不绝,毒舌而犀利的批评家将同作家-诗人相爱相杀并同构为相对于政治、历史、国籍而独立的文人-知识分子共同体。以下几点美学原则值得注意:对拼贴而非有机整体以至于不讲究诗格的任意性的唾弃并倡导在形式順内容上的节制取舍造作如叙事学套路、陌生化的多重运用、取法古希腊传统而又讲求守正创新的影响的焦虑(文复莎翁是最高表现)、生活经验与判断力、审美鉴赏品味、从亚里士多德到洛克的蜡喻、五幕三演员辅歌队的程式、戒机关降神、才性才学之争的天才与技巧努力兼备说:倡苦吟反复修改而反对冒充天才的疯子但诗人不能平庸、批评家的良心、寓教于乐、诗画一致说……总体来说,贺拉斯史学功底虽糟,但对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诗学传统的在古罗马的发挥阐释算是到位,近代将不断反转轮回。

  ●重读《变形记》(之前读的是人民文学版),初读《诗艺》。当读到海神从海里涌出,肩膀上是一层“厚厚的层蛤蚌”,几年前读本书的记忆一下子被激活了,当时也是这个描写最触动我,它让人想起博尔赫斯《恶棍列传》里,那些肩膀上停着乌鸦的恶棍,他们是古希腊时期大力神祉的遥远后裔。小的细节里充满了生命感,这种细腻确然是荷马等诗人无法企及的,当荷马还在描写一种概要和远景时,奥维德描写到了神祉衣袖间淋漓的水滴、大洪水退去后树梢上残留的污泥,这些细节极为动人,它们仿佛是卢克莱修《物性论》里形容的那些小到不能再划分的实体颗粒,却异常坚实地夯实了全诗的肌理。《诗艺》用书信体写成,可以放在《诗学》与《为诗辩护》之间来看,相形之下,篇幅较小也没有精心的结构,对于统一性、劝谕性的强调,有很明显的亚里士多德的影响。

  ●流畅自然的译笔,即使把诗歌译成散文体,也依然繁花似锦,摇曳多姿。然而神话传说是细思恐极的,里面女性的命运真的太悲惨了。

  ●不知道是不是错觉:在结构上《变形记》和《儒林外史》很相似。

  ●第一次读完一本书之后很想把书吃掉记住里面所有人的名字,这是以往百年孤独卡拉马佐夫兄弟都不曾给我的体验。最喜欢的还是神话部分,感情单纯又质朴,和古诗十九首一样,有一种简单却动人的力量。以及,要考查词源,一定得读métamorphose,这就是一本动植物词源词典啊。

  《变形记 诗艺》读后感(一):回归经典·第一弹

  之所以读这本书,得感谢哥大的林公子,我们在社群相识,去年夏天有缘在美国见了一面。她在哥大The core100年的时候发了一篇人生启蒙,核心课程,我爱不释手。想说,每一位自称为公子的姑娘,都有着一颗对世界对哲学有着深度见解的心。坚定而温柔。公子组织了线上的读书群,我们每周六晚上会一起读书讨论,第一周公子给我们讲解了回归经典,回溯古希腊古罗马的文学的源头的源头,非常推荐阅读荷马史诗。嗯,reading list。。

  说回奥维德的变形记,真的是包罗万象。你所知道的经典故事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奥维德所使用的各种修辞,让你重返现场,各种内心独白和挣扎,不仅为他们揪心,难过,愤懑,甚至恐惧。无论是变成了狼 熊 牛 鸟 石头 树 花 湖,还是最后变成天上的神或星座等,宇宙万物的发生,都可窥见。这不仅仅是写神和人的故事,主题更多的是关于情感和背叛。人物错综复杂,不知道奥维德是如何独创洞见把所有故事串联起来的,只能说amazing。

  我们上周讨论了关于谣言女神的那个场景,书本几乎所有的场景都可以有一个非常具象化的神,饥饿女神,睡眠女神,嫉妒女神等等。

  #关于悲剧。悲剧的力量,震撼人心,警醒世人。

  未完待续。。。

  《变形记 诗艺》读后感(二):我给你讲个笑话你可不要哭啊

  格吕纽斯的眼睛被那双叉的鹿角刺穿,眼珠被挤了出来,一个眼珠还粘在鹿角上,一个沿着他的胡须滚下来,裹着凝结的血,垂挂着。……受了伤的卡拉克素斯把乱发上的贪婪火焰甩掉,搬起一块阶石,扛到肩上,这块石头很重,足可以装一车,因为太重了,无法向敌人投出去。他的战友科墨特斯在旁边,大石头砸下来正好把他砸死了。罗厄图斯一见,遏制不住心里的高兴,说道:‘我希望你们阵营里其他的人也和你一样勇敢!’ “拉庇泰人和肯陶尔的战斗”这一节故事集中体现了《变形记》的风格:与血腥、暴力、愚昧、残忍水乳交融的黑色幽默。血腥、暴力等要素直接继承自古希腊史诗、悲剧,但黑色幽默则是《变形记》的创新。 奥维德为何要这么写?他为何能这么写?任何文学作品都是作者才华的体现,是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反映。他创造性地在悲剧中引入黑色幽默的元素,用诙谐的语言讲述悲惨的故事,大大增强了故事的趣味性、娱乐性。如果按照亚里士多德的说法,悲剧能够净化人的灵魂,那么,奥维德的《变形记》在这个净化功能之外,还能够给人以娱乐、消遣,使人重拾面对悲惨人生的信心和勇气。 因此,我并不同意本书译者在前言中认为奥维德哲学思想混乱的结论。《变形记》叙述自开天辟地到罗马皇帝巨大时间跨度中的传说与故事,从这些故事中体现出来的多元哲学思想,自然不能作为作者自身哲学思想混乱的证明。实际上,作者的哲学思想自始至终都是很统一并且很明确的。世界上并不存在正义,强权就是正义。不管是神、人、妖、鬼,都要服从命运的安排。无力与命运相抗争,我们不如高高兴兴地坐下来,细细品味这一杯悲惨生命的苦酒,不醉不休。

  《变形记 诗艺》读后感(三):万物变易,灵魂永存。

  全书最后一卷,作者借毕达哥拉斯之口阐述观点:宇宙间一切都无定形,一切都在变易,一切形象都是在变易中形成的。宇宙间一切都是不灭的,只有形状的改变,形状的翻新。

  这是《变形记》的理论渊源,奥维德全书都在用变形来诠释这样的观点,人可以变成动物或者植物,动物也可以变成人,灵魂在这些形体之间转来转去,始终不灭。作者借这一理论内涵加强了作品的理论深度,并把神话故事中的人物以变形为最终归宿而把数量众多的传说以一条线索连接起来,包括了天神的故事,特洛伊战争内容,埃涅阿斯纪里的内容,按照时间顺序,从开天辟地讲起,到古希腊,希腊攻打特洛亚,特洛亚后裔由埃涅阿斯率领建立罗马帝国,最后讲到屋大维将要统治全世界。

  古罗马作家和古希腊作者有相当大的区别,也许是因为古希腊文明起源更早,作家或诗人的作品更加天然,不事雕琢,有原始材料积累和淳朴阐述的美感。而古罗马的诗人和作家有了更多的修辞学训练,罗马演说修辞的气氛相当浓厚,因此培养出作家精雕细琢的文字和细腻的文风以及丰富的感情。以荷马为主的希腊作家剧作家如埃斯库罗斯,索夫科勒斯、欧里庇得斯等,文风朴实,写作风格平实,即便是奥狄浦斯王和美狄亚这样带有极强悲剧色彩的作品,作家们也并不把华丽的辞藻和浓烈的感情赋予其中。而古罗马作家以维吉尔和奥维德为典型代表,作品中有大量的修辞学手法,描写事物景色更加细腻,但又不累赘,语言精练如警句,感情浓郁,灵魂与作品中的人物似乎融为了一体,为他们掬一把同情之泪。

  但两者也有相同之处,在描写战争场面时都非常血腥、暴力、直接,随处可见标枪从后颈插进,咽喉穿出,或从右太阳穴进去,左太阳穴穿出,脑浆随矛枪四溅或者肚肠被从肚里拖出,搅烂成一团,或者伸手抓出了对方的眼珠,接着又伸手抓出了眼眶。类似这样的描写举不胜举。这样的写作手法很有力量,直面真实的场景,这也是古希腊罗马作品的特色,直截了当,长驱直入,不回避,不遮掩,把人类最原始的一面直接呈递出来,这对我们现代作者很有借鉴意义和启发的力量,值得我们学习。

  《变形记 诗艺》读后感(四):法厄同与伊卡洛斯的坠落

  看奥维德的《变形记》时发现两个比较有趣的小故事,一个是日神之子法厄同驾车,另一个是伊卡洛斯的坠落。两者都是有关坠落的故事,但结局与其中含义却稍有不同。 日神阿波罗是一个风度翩翩的天神,掌管着太阳的升起落下与诗歌音乐,他与海神之女克吕墨涅生下了法厄同。一次法厄同与小伙伴厄帕福斯(宙斯与伊俄之子)发生争吵,法厄同说自己是伟大的日神的儿子,而厄帕福斯则满脸不以为然地讥讽他说“你说是就是啊,拿出证据来给我看看啊!”内心愤懑不已的法厄同当然按耐不住了,马上跑回家向母亲克吕墨涅要证据来证明自己是日神的儿子。克吕墨涅让法厄同到天上去找他的父亲,阿波罗自然会给他应有的名誉。 法厄同到达日神阿波罗的宫殿后,他的父亲了解到儿子的愿望后表示会给予任何一切事物以满足他的愿望。法厄同立即说:“那么请你首先满足我梦寐以求的愿望吧,让我有一天时间,独自驾驶你的那辆带翼的太阳车!” 日神很不情愿地把太阳车交给了儿子,因为以法厄同的能力并不能驾驭它。果然,四匹天马挣脱了法厄同的缰绳,它们飞过山谷,炙烤着大地,草原干枯,庄稼烧毁,森林起火。大地苦不堪言便向宙斯求助:”再这样烧下去,你的宫殿也将坍塌。”这时天神才慌起来,飞上天空,用惊雷劈死法厄同。“法厄同就这样坠入埃利达努斯河中。 波德莱尔曾写到

“几次像奥维德笔下的人一般, 伸长抽搐的颈,抬起渴望的头, 望着那片嘲弄的,冷酷的蓝天” ——《天鹅》波德莱尔

  用来形容法厄同的坠落似乎也不为过。与其说宙斯视“众生平等”,倒不如说他是为了让自己的天庭不被法厄同引起的大火给烧了。不然凭法厄同的日神之子的身份,大概把罗马城里的女大学生全给撞死了,宙斯也一样不闻不问吧,指不定在哪片树林里临幸良家妇女呢。所以,法厄同何尝不是宙斯的一个牺牲品? 不妨再看看伊卡洛斯的故事。伊卡洛斯的父亲代达罗斯是一个著名的、技艺高超的建筑师。因为他精巧的双手,克里特国王米诺斯命令他为弥诺陶洛斯修建一座迷宫把这个半牛半人的怪物困在里面,这个怪物不是别人正是米诺斯的王后和一头公牛所生。 代达罗斯原本有个侄子塔洛斯和他一起学习技艺,可是他的这个侄子也是个能工巧匠,做出来的东西十分精美,还发明了圆规和锯。代达罗斯看到这就妒火中烧,十分嫉妒他,所以一次乘其不备将塔洛斯推下山崖而摔死了。女战神不忍心看到心灵手巧的塔洛斯死去就把他变成了一只山鸡。而代达罗斯因为杀人犯罪而被雅典法庭判刑,他只好背井离乡逃到克里特岛上,但因离家日久,总是怀着对家乡的眷恋之情,不愿意在这个孤岛上虚度一生。久经考虑后,代达罗斯用蜡和羽毛造的翅膀带着儿子伊卡洛斯一起逃离克里特岛,但伊卡洛斯因飞得太高,双翼上的蜡遭太阳融化跌落水中丧生。 也许有人要说他的坠落其实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报复他父亲杀死他的侄子塔洛斯。书中也有描述到

代达罗斯正在埋葬不幸的儿子的时候,忽然一头聒噪的山鸡从泥沟里向外望他,不断地拍着翅膀,发出高兴的声音。......代达罗斯,这只鸟发出来的是谴责你的声音啊! ——《变形记》 奥维德

  但伊卡洛斯的坠落更多是普通人的悲剧。

  诗人奥登在《美术馆》中写道

在勃鲁盖尔的“伊卡鲁斯”(即伊卡洛斯)里,比如说; 一切是多么安闲地从那桩灾难转过脸: 农夫或许听到了堕水的声音和那绝望的呼喊, 但对于他,那不是了不得的失败; 太阳依旧照着白腿落进绿波里; 那华贵而精巧的船必曾看见 一件怪事,从天上掉下一个男童,但他有某地要去,仍静静地航行

  “你飞行的高度要介乎高与低之间。”这是代达罗斯在飞行前对儿子千叮万嘱的,而伊卡洛斯在体验到飞行的快感和乐趣后竟忘了父亲的叮咛而飞得过高,黏着羽毛的黄蜡融化而坠落海中。飞行令伊卡洛斯以为自己是天神,忘记了身为普通人类的本性而不能逃脱。 同样是坠落,同样是太阳,法厄同的坠落是那样可悲,日神阿波罗显得那么无能为力;而伊卡洛斯的坠落却令人扼腕,那闪耀的太阳却是死亡的征兆。两者都是悲剧性的,法厄同是可悲的,内心的虚荣和宙斯的“平等执法”使他走向了堕落,即使他的父亲是万能的日神也无法改变。而伊卡洛斯却的坠落却令人叹息,没有太过显耀的家世,只是能工巧匠的父亲因思念家乡而准备离开克里特岛,飞行的伊卡洛斯忘记要遵从父亲谨慎的决定而坠落海中。

  《变形记 诗艺》读后感(五):几种神话人物形象

  贺拉斯的《诗艺》没有延续柏拉图的迷狂说与德谟克利特相信艺术的天才的传统,他提出的是“判断力是开端和源泉。”(这里判断力可做智慧、正确的思考等解,即“适度”、“合理”之意。)他更相信艺术除天才外也需要适度的训练与反复的修改,他更多将艺术创作拉回到理性的地位。在剧作创作中亦是如此,人物语言要和人物性格相匹配,悲剧有悲剧特有的风格,喜剧有喜剧特有的风格,不能写得“四不像”。同时,在戏剧创作中,“不要随便把神请下来”,“也不要企图让第四个演员说话。”即尽量让矛盾发展自然,当矛盾发展陷入僵局时请其他角色来帮忙解决矛盾是稍低一等的行为。此外贺拉斯还探讨了一个作家什么该写,什么不该写,强调寓教于乐,作品不仅要内容好,还要艺术高超,语言精炼。贺拉斯在保守中求创新,不贬低罗马文学成就,但更主张以希腊为师。他的文艺理论在文艺复兴、十七世纪古典主义作家以及十八世纪的启蒙主义作家那都受到了很大的欢迎,但他的影响在十九世纪浪漫主义诗人那就大大减退。

  奥维德的《变形记》就是把古希腊神话换上罗马名又爬了一遍,所以我想写几个我比较感兴趣的神话人物形象——我能分析的就分析,我觉得我分析不好的我就单纯记录故事情节,留待以后我思想更丰富了再做补充。阿喀琉斯、奥德修斯(尤利西斯)、埃涅阿斯不写,这几个人物我在看《荷马史诗》与《埃涅阿斯纪》的时候已经做了粗浅的分析,而且《变形记》的内容从写到特洛伊之后似乎并没有那么有条理了——不知道是不是《荷马史诗》与《埃涅阿斯纪》带给我的期待视野影响太大的缘故。

  1. 酒神巴克斯(狄奥尼索斯)

  在尼采的作品里你能经常看他提到狄奥尼索斯崇拜,还有酒神节,为什么奥林匹斯众神里他独独偏爱酒神呢?我想这显而易见,酒神把人类所有原始的恶——以暴力为乐,以纵欲为欢——当作理所当然,甚至当成一种崇高的精神来崇拜。

  道德对人是压抑的——可要是把这嗜血与暴力的本质释放出来,尼采那套哲学就被希特勒用屠杀实现了。酒神节里的女人喝醉了就和酒神一起飞到各处,把人畜撕碎,这份原始的残暴不论对错,但总不该被回避,然后以人性本善或者人道主义光辉来伪装自己,将人当作多了不起的动物。

  其实在摩西十诫建立后的几千年里再重新正视狄奥尼索斯崇拜是一种十分痛苦的行为,所以这一切,或被基督教那套赎罪理论,或被文艺复兴的作家将人的地位抬高到一切之上,或被消费主义时代用娱乐新闻冲淡,总之人们能回避就回避,酒神退休后,连找个人替他执杖都做不到,却还有人在夜宵摊喝醉闹事,第二天在警局醒来写检讨。

  2.法厄同

  法厄同是阿波罗的儿子,他为了让阿波罗证明他是自己的亲身父亲,就让阿波罗把太阳车借他一驶。尽管阿波罗再三强调此途有多危险,他却执意驾驶,最后落得粉身碎骨的命运。

  我想,用弗洛伊德的分析法,法厄同是一个急于取代父权的典型。弗洛伊德认为男孩都有打倒父亲,成为新一代父权的心理,法厄同就是典型,他急于证明自己能像父亲一样甚至比父亲做的还好,结果却迎来了自身毁灭的悲剧。这在历史上也有很多典型事例,人们急于推翻一种政权,当伟大的运动成功后,革命者茫然地坐在王位上,不知道自己接下来该怎么做。那么法厄同应该承认自己永远比父亲低一等吗?不应该,这不是人类的本质。人类的本质就是不断证明自己——所以这也是一个无法调和的悲剧。

  3.达芙妮(单恋的文学母题)

  达芙妮与阿波罗这类的爱情悲剧在古希腊作品里挺多的,概言之就是一个疯狂追求,另一个无论如何也不爱对方。类似的还有埃涅阿斯与狄多娜,厄科与纳尔喀索斯等等。我觉得这是古希腊作品里大胆自由的地方,也是文艺激情喷薄而出的地方。我国《诗经》里的情诗多半都显清新,多是两情相悦的欢愉情调,而古希腊作品里这份痴狂的单恋成为了他们荡气回肠抒发自己疯狂痴恋却不得回应的苦闷,感情更充沛,读来叫人心潮澎湃,这份激情也成了后来很多西欧诗歌戏剧小说的文学特色。

  4.水仙花纳尔喀索斯

  我觉得这个形象非常有意思:纳尔喀索斯无论如何也不会爱上别人,当他在水中看到自己的倒影的时候,他爱上了自己,于是他成了一朵水仙花,每天对着水面照自己的倒影。

  这可以理解为一种自恋、孤芳自赏,也可以理解为一种不被理解的孤独吧。他一生对自己长相的困惑无人能解,所有人只会用单纯肤浅的爱啊爱来填塞他的耳膜,但凡有个人理解他的困惑,为他做了解答,纳尔喀索斯也不会变成一朵永远对镜自照的水仙花。

  5.伊娥

  关于朱庇特的风流韵事和朱诺捉奸记也不止这一回合,类似的还有欧罗巴等等,所以仅以伊娥做代表,看看“正常的儿童”是如何看待婚姻与出轨的:朱庇特出轨强占民女,被朱诺发现,朱庇特就把人家变成了牛,朱诺将计就计,想尽法子折磨变成牛的伊娥。而朱庇一开始根本没有站出来保护伊娥,而是由着朱诺惩罚伊娥。朱诺却不会惩罚朱庇特。

  所以现在人都有个困惑,为什么男人出轨总是惩罚做小三的女人?在朱庇特与朱诺的关系当中,我们可以说这是因为朱庇特是至尊之神,朱诺比他的权力小,放在一个家庭中,我们可以说,因为丈夫的权力普遍要大于妻子的权力,而且比起窝内斗,维护丈夫的面子一起对付外人似乎更重要。这是父权制体系下荒谬的表现之一,对此我们的反思绝不是矫枉过正的女权主义,而是重新审视婚姻关系对人类的意义似乎更为重要。

  6.蜘蛛女阿剌克捏

  这个形象最伟大之处在于她敢向天神发起挑战。她自恃自己的纺织才华超越天神,于是弥涅尔瓦决定与她一比,论才华俩人不相上下,但是她纺织作品的内容都是不敬神的内容。于是弥涅尔瓦一气之下将她变成了蜘蛛。

  才华最终不如强权好使,这是阿剌克捏不懂的道理,又或者说,她懂得很,就是太懂了,所以对之不屑,敢以卵击石蚍蜉撼树。

  7.伊阿宋与美狄亚

  伊阿宋智取金羊毛的故事一直被广为传颂,原因是这代表了人类的智慧与勇气——可这份智慧绝对少不了美狄亚的付出。美狄亚这个形象比伊阿宋还鲜明在于,她敢爱敢恨,她爱伊阿宋的时候为了她什么计谋都使的出,当伊阿宋背叛她时她一怒之下杀了伊阿宋的孩子。美狄亚这一女性形象,对后来文艺作品中的女性形象都有很深远的影响。

  8. 代达罗斯和飞天梦

  其实这个故事与法厄同的也差不多,但不同的是,代达罗斯是一代能工巧匠,他凭自己一双巧手造出了一对能飞天的翅膀,我想这代表了原始先民渴望超越身体的限制的决心,踏出人类飞向太空的第一步。

  9.皮格马利翁

  说到能工巧匠,就不得不说皮格马利翁了。他雕了一个美女,日思夜想,终于在女神的帮助下,女雕像变成了真人。我想这代表的或许是一种早先的唯心主义,心之所见,客观现实也能在其中发生折射。

  10. 越轨之恋群像

  《变形记》里写了姐弟恋、父女恋、女同性恋、男同性恋的悲剧,只有女同性恋菲伊特获得了好结局,而所谓的好结局,也不过是以她变成男人为结局。这类群像体现了在原始先民那,他们已经有了超越传统爱情道德,真正大胆地追求自己的感情,尽管这不可得,至少他们敢于面对自己真实的内心。

  11.变性人开纽斯

  开纽斯原本是女人,他后来变成男人,上战场被人嘲笑不是真男人,结果他用自己的勇气证明了自己比男人还骁勇善战。这个故事一方面体现了古人的阳具崇拜某些方面,即认为只有男性才具有战斗的力量。(这我不持贬义,很多女性主义者不愿意面对的事实就是,在生理条件上,女性就是比男性要柔弱。)

  另一方面,这个故事代表了一种对性别的超越。(写到此处,我发现我已经用了好几次“超越”这个词,然而我想人类本性里本就有克服一切障碍,不断获取所有一切的欲望。这只能说“超越”是个更大的母题,或者把它说成是文学作品里几乎都含有的思想也不过分)克服性别限制,尤其是在父权体制下克服女性身体的限制,这或许是很大一部分原始先民共有的愿望。

  12.西西弗斯系列

  古希腊神话里还有这么一系列人物:西西弗斯永远在推石上山,然后等着石头滚落下来,柏洛斯的五十个孙女被罚装满没有底的瓮,提堤俄斯被罚被秃鹫啄食肝脏然后又长出新的(普罗米修斯也是受到了这样的惩罚)。这样的原型在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中也有运用,奥雷里亚诺上校晚年不断炼制小金鱼,制好后就熔掉重做;阿玛兰塔不停编织自己的裹尸布,织好拆掉,拆完再织。这类原型所代表的思想用《圣经》里的一句话可以很精辟地概括:“日光之下,并无新事。”

  人们早就意识到了自己生来是没有意义的,没有人告诉你人类最终的目的是什么,你奋斗的终点是什么——意义都是被权力赋予的。尤其是在原始时代,没有那么严密的社会组织,人们面对一天天没有目的的生活,大部分时候生活的盲目,每天又都在重复着差不多的事,于是就悟出了这深刻的道理。

  13.金手指米达斯国王

  米达斯的金手指碰到什么都会变成金子,最后他发现自己无法进食,因为食物也变成了金子。米达斯国王的故事代表一种意识,即无止境的贪欲终将带来毁灭。

  14. 复仇

  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是一出典型的复仇的故事,而这类故事在古希腊罗马神话里也有很多,大部分都阴森可怖。阿伽门农一家就因为不断地复仇再复仇使得他全家都死于仇恨的刀刃下。美狄亚也可以说是复仇的故事,忒柔斯、普罗科涅与菲洛墨拉的故事也是典型。忒柔斯为了发泄性欲,强奸了他妻子普罗科涅的妹妹菲洛墨拉还割下了她的舌头,普罗科涅为了报复,将忒柔斯的儿子杀了做给他吃。后来普罗科涅变成了燕子,菲洛墨拉变成了夜莺。这个故事被艾略特反复写进《荒原》里,燕子与夜莺在他那出对人类精神绝望的现代史诗里反复啸叫着,告诉那些无法和解的人类仇恨的本质。

  复仇带来的注定是毁灭,然而选择和解么?将那些受到的屈辱全部吞下么?这就是哈姆雷特的困惑:生存还是毁灭?默然忍受命运的毒箭还是奋起与苦难为敌?总有人认为把一批恶人消灭掉这个世界就完美了,殊不知那才是真正苦难的开始。

  15.提托诺斯

  我认为这代表的是人类对于长生不老的向往,而且重点在“不老”——一种对青春美好永恒的追求。

  黎明女神曾向朱庇特为提托诺斯求来永生,但却忘了为他求来永远的青春。随着年岁增长,他的健康日益垮崩,身体变成一具空壳,那时的他只求一死,可天神赐予的允诺怎会轻易收回。“长生”后面还有两个字:“不老”。然而万事万物终有衰老然后走向消散的时刻。三岛由纪夫绝不允许自己眼睁睁看着那属于此刻的完美在未来无限的不确定的预兆中漂到脏丑与毁灭的彼岸,所以沟口一把火毁掉了金阁寺,本多则亲眼目睹他的朋友四世都在最美好的年纪——二十岁时按下人生的终止键。

  16.俄耳甫斯

  补充一个俄耳甫斯,是因为我渐渐咂摸出他的“惊魂一瞥”的意义了。

  他是色雷斯国王与缪斯女神卡利俄佩的儿子,而这孩子的诞生,是阿波罗的祝福和意愿,阿波罗赐予了他至高无上的竖琴的音乐天赋,石头听了他的演奏都会感动到落泪。他凭借着竖琴的本事,差点就救回了妻子,冥王哈德斯跟他说,回去的路上切记不可回头,可他还是忍不住回头了。从此他永远失去了妻子。最后他因为不尊重狄俄尼索斯,被狄俄尼索斯和女信徒撕碎。

  阿波罗作为狄俄尼索斯的对立面,应该是理性的,那么俄耳甫斯可能正好夹在阿波罗与狄俄尼索斯这两者之间,他应该是典型的艺术家性格,即矛盾性人格。如果他足够的理性,那么他就不会回头看妻子那一眼,也不至于惹狄俄尼索斯生气。如果说他不理性,那么他又还没狄俄尼索斯那么放纵,所以他是理性与感性的矛盾结合体——而这种矛盾,就是俄耳甫斯“惊魂一瞥”的悲剧意义。

本文标题: 《变形记 诗艺》读后感精选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15358.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JavaEE开发的颠覆者读后感摘抄《龙王传说》的读后感大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