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陈后主、隋炀帝、李后主、宋徽宗的文学艺术水平和军事武力值互换,谁有可能翻盘,改写历史

发布时间: 2023-10-08 09:00:56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故事 点击: 80

大家认为李煜和宋徽宗谁更强点?或者说这两位文艺青年谁更上进一些-_-rn在文艺方面应该都是出众的才子,为啥在zhengzhi上就...

如果把陈后主、隋炀帝、李后主、宋徽宗的文学艺术水平和军事武力值互换,谁有可能翻盘,改写历史

大家认为李煜和宋徽宗谁更强点?

或者说这两位文艺青年谁更上进一些-_-rn在文艺方面应该都是出众的才子,为啥在zhengzhi上就……

李煜比宋徽宗强得多。不是强一点而是强得多。

做几方面的比较:

时代背景李煜和宋徽宗都是亡国之君。但是李煜亡国怎么说都有他的无奈。因为地理上南唐偏居江南面对的是号称正朔的中原皇朝。中主李璟交给李煜的是个千疮百孔的烂摊子。宋徽宗则完全不同。宋徽宗时代的北宋是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据说,宋徽宗时代的北宋富强超越汉唐,富裕是明朝的10倍。宋朝的对手是即将灭亡的辽国和刚刚立国的金国。【这里真忍不住要骂人了,只要不是白痴在宋徽宗时代就算昏君也该可以守成!可见宋徽宗昏庸到什么地步!】

用人上。李煜用人不怎么样。但最多也是用些帮闲文人或者和陈后主那样的虾客。最起码民愤没那么大。宋徽宗用的是大名鼎鼎的六贼!民愤达到登峰造极!

政治上。李煜也就是懦弱无能。老百姓生活苦点。割地赔款,老百姓生活穷困潦倒而已。国家屈辱。宋徽宗那叫祸国殃民。宋徽宗的做法那叫人神共愤,天地不容!

皇帝昏庸,朝廷腐败,导致民心尽失。

宋徽宗腐败到什么地步。举个例子:宋徽宗搞艮岳。就是花石纲。怎么搞?奸臣、宦官跑到老百姓家里看到哪家有奇石。好,你家就该倒霉了。奸臣、宦官用黄布条一封说是敬献给皇帝了。要是磕碰坏一点就是大不敬的罪行满门抄斩。如果奇石超大搬不出门。好办。把你家拆了运走。拆也是白拆。接着走水路漕运。每到一处城镇要进城。奇石巨大进不去。好办。一个字:拆。城墙拆了。拆了又是白拆。重修吗?地方官想想别修吧。修好了以后又要拆。遇到民房挡道,拆。遇到田地直接乱践踏。遇到商铺挡道,拆。到了开封也一样。城墙拆喽,让奇石进宫。

老百姓呢。也别种田了。大家都去太湖挖奇石献给皇帝。至于老百姓的死活皇帝不管。贪官污吏可以随便兼并土地,可以随便鱼肉百姓。皇帝干什么呢?皇帝不上朝不管国事。皇帝在宫里和妃嫔吟诗作画写书法。国事交给六贼管理。六贼为北宋宋徽宗宠幸的六个奸臣,分别是:蔡京、王黼、童贯、朱勔、李彦、梁师成。

对外交往。以前怎么搞?比如辽国来个使节。过去都是宋朝向导带着辽国使节走崎岖小路到开封。这是防止间谍探明道路。宋徽宗时代直接把金国使节走直道、驰道走大路直达开封。金国使节根本不用去探路就对大宋的交通一清二楚。

重文轻武。重文轻武到什么地步。明朝也重文轻武但明朝不像宋朝那么胡来。派文臣管理军队。你派文臣管理军队也不是不可以。文臣里面也有英雄。比如:李纲。宋徽宗就是不用李纲。宋徽宗用什么人呢?六贼。当兵的禁军平常干什么呢。吃喝玩乐。然后呢管理军队的奸臣在干什么呢。他们是怎么管理军队的呢?他们管理军队有一套奇特的办法。就是让军队士兵搞副业。什么叫搞副业?军队不用练兵。士兵呢比如你原来是木匠那好你继续做木匠,你原来卖猪肉你继续卖猪肉。并且当官的还给你提供场所。搞副业赚的钱给当官的。你也赚点。你要做奇巧玩意做得好。你就有福了。把你做的好玩意给皇帝。皇帝给你当官。

广征天下美色。皇帝喜欢附庸风雅。但光附庸风雅还不过瘾。皇帝还喜欢温柔乡。皇帝喜欢温柔乡,大臣也喜欢。那谁遭殃呢?老百姓遭殃呗。

大量兼并土地。导致大量的饥民过着食不果腹、衣不遮体的生活。就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真实写照。

对于金兵入侵,宋徽宗、宋钦宗一心卖国根本不打算抵抗。

宋朝是被自己灭掉的。1.宋朝朝廷上上下下贪生怕死软骨头。2.宋朝从皇帝到大臣推行的是抗战有罪,卖国有功的国策。从杨家将到岳飞到文天祥都不是战死沙场都是被奸贼害死。文天祥死的时候,连报国的宋朝都不复存在了。相反蔡京、高俅、秦桧、贾似道卖国求荣升官发财。3.宋朝从来就是重文轻武。军队不堪一击。4.宋词靡靡之音使得整个国家只知道附庸风雅,不懂得居安思危。5、凡是救国救民的人都没有好结果。从寇准、王安石到李纲,,从宋神宗到宋孝宗,无论抗战的皇帝还是大臣不是被杀被贬就是死后被清算。宋神宗用王安石变法结果被骂为比桀纣不如的昏君暴君。宋孝宗为岳飞平反,坚决抗战,结果被亲生儿子虐待而死。韩侂胄一心克服中原,被骂做巨奸。赵竑太子一心除奸光复河山。结果被史弥远拥立昏庸的宋理宗登基谋朝篡位。总之抗战者惨死,无论君王臣子。卖国者善终,不管昏君、奸臣。这就是宋朝。

宋朝奸贼当道。靖康之耻时,当时吏部尚书王时雍掠夺妇女最卖力,号称“金人外公”。开封府尹徐秉哲也不甘落后,为讨好金人,他将本已蓬头垢面、已显羸病之状的女子涂脂抹粉,乔装打扮,整车整车地送入金营,弄得开封城内怨声载道,民不聊生。9.重用骗子郭京。钦宗又不任用李纲、种师道和岳飞等大将,将骗子郭京当成了活神仙。据说京城破后,金将宗望“请道君皇帝(即徽宗)与少帝(钦宗)去营中和谈”,钦宗回复说徽宗吓出病来,他自己去。结果一去不复返。不久徽宗和其他皇亲国戚也被掳走。钦宗说“宰相误我父子”,可应该也有他的责任吧。】

千古罪魁李从嘉——评论李煜——作者:朱骥

一、历史的抉择“破阵子 【南唐】李煜 四十年来家国, 三千里地山河。 凤阁龙楼连霄汉, 玉树琼枝作烟萝。 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 沈腰潘鬓消磨。 最是仓皇辞庙日, 教坊犹奏别离歌。 垂泪对宫娥。”

   公元907年盛极一时的大唐帝国灰飞烟灭了。中国从此进入了四分五裂的五代十国时代。
   公元960年宋太祖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用武力夺取了后周政权建立了大宋皇朝。
   公元961年江南一个国号为“唐”的国家新国主登基了。他就是——李煜。
   经过半个世纪的动荡,中国急需国家的统一和急需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于是,历史的机遇与重担落到了雄才伟略的宋太祖赵匡胤的手中。
   为了扫清统一中国的障碍宋朝连续不断的以狂飙扫落叶之势发动了对南唐的战争。公元975年宋军攻克金陵。李煜率众跪地投降,南唐灭亡。
   对于南唐的灭亡,对于李煜历代文人墨客们、鸿儒才子们以及现代的史学界、历史学家、文学界、文学家们无不感到无比惋惜、感慨、与悲伤。
   因为,李煜在他们心中就是他们顶礼膜拜的偶像。
   他们冠以李煜大文豪、大才子、大音乐家、大文学家、大艺术家、大书法家、文学巨匠、词坛宗师、格律大师、一代词宗等等头衔。
   当然最让他们所仰止的还是李煜与大、小周后的爱情神话。
   然而在我眼中李煜不过是个认贼作父的跳梁小丑;卖国求荣的伪君子;贪生怕死的窝囊废;吃喝玩乐醉生梦死的纨绔子;连妻子都保护不了的无能废物;苟延残喘的违命侯。......
   不过,我对南唐的灭亡也感到有些可惜。倒不是因为李煜是什么文学家、艺术家也不是李煜那童话般的爱情神话。而是因为,南唐完全可以有另一种结局——统一中国、重造李唐、再造盛世、创塑辉煌!
   其实,南唐的灭亡首先不能责怪李煜。而应该责怪李煜的父亲李璟。李璟自己本身就是一个无能之辈。当然历代的文人与现在的史学界、史学界、文学界、文学家都给了李璟极高的评价。无非和给李煜的评价一样说李璟是什么大文学家、大艺术家、大音乐家、诗词泰斗、格律大家什么的。
   李璟继位初期正是南唐盛极一时之时。可愚蠢透顶的李璟自持兵强马壮不顾先帝李昪的遗训挥师向南。结果,多次错过了讨伐消灭南唐心腹之患的中原北朝。终于酿成大祸。
   当郭威建立后周。柴荣巩固政权之时,也就是南唐大祸临头之日。后周大军横扫江北威逼江南,打得南唐焦头烂额。结果,迫使李璟丧失江北,放弃帝号,向北称臣。
   这个时候,南唐是多么希望能有一位英明神武的君王来补苍天、救危局、力挽狂澜、洗刷耻辱、振兴国邦啊!可上天又是多么的眷顾南唐。一位英明果敢的人才出现了。他就是李璟的皇嫡长子李煜的大哥皇太子——李弘冀!
   初出茅庐的李弘冀立即显示出了非凡的才能。在一次吴越国的入侵时,李弘冀用兵如神打得侵略者抱头鼠窜。从那以后吴越再不敢越雷池一步出兵侵犯南唐。
   李弘冀为人做事刚毅果决。为了皇位他毅然决然的杀掉了威胁他皇位的亲皇叔李景遂。他这一行动与当年唐太宗李世民发动宣武门政变是何等相似?可李弘冀毕竟不是李世民。他最终没能逼迫李璟禅位,荣登九五。
   李璟有眼无珠。对于如此英明神武的皇太子他不喜欢,更不愿传位给他,苍天无情,天妒英才。李弘冀过早的离开了人世。这么一来,李煜就被推到了风口浪尖的历史前台。

二、应对的策略

     李煜既然已经被历史选中并推到了历史的前台。那就应该担负起振兴家国天下事。
     纵观当年的形势。邻近南唐的江南大国楚国已经被南唐所灭,而北宋又取代了后周。北宋俨然成了唯一的超级强国。
   当时的形势是中国的统一刻不容缓。这样的形势就造成北宋与南唐不可并存。当年后周又侵夺了南唐江北的领土,并迫使南唐去帝号叩北称臣。弄得李煜继国主位连个皇帝都不是。可以说国仇家恨于一体。如今取代后周的北宋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因此,李煜的当务之急只有一个就是——灭宋!
   那灭宋有可能吗?有!当然有!
   因为南唐当时是除北宋以外的大国。就综合国力而言,南唐远不如北宋。可南唐也有自己的优势。南唐地处江南属富庶之地。南唐首都金陵又是六朝古都。正所谓虎踞龙盘王者气,呼风唤雨无匹敌。并且南唐又有天然的屏障——长江。最主要的是南唐的国号:唐。如若北伐大可打出匡复大唐皇朝的旗号。中原民众思恋盛世大唐的安宁反对分裂割据的战争。自然匡复大唐皇朝的旗号一定会得人心的。
   而北宋呢?宋国初立,国基未稳。并且北有辽国虎视眈眈。北汉、南汉又图谋复辟后汉。后周余孽也试图匡复后周。诸侯后蜀、回纥、土蕃、大理也事机而动。最要命的就是辽国不仅强悍还占据着幽云十六州直接威胁北宋的生存。
   但是,毕竟宋强而唐弱。怎么办?硬打肯定不行。那怎么办呢?忍。首先得忍。怎么忍?这个李煜在行。那就是称臣纳贡。称臣不用说了。关键是纳贡。纳贡就必须讲究策略了。纳什么?金银珠宝当然少不了。但主要是纳美女。对了就是——美人计。用古人的话说就是用女人的胸脯换江山的安宁。不仅要献给北宋的皇帝更要送给北宋的重臣。并且辽国、北汉、南汉、后蜀、回纥、土蕃、大理、吴越等都要送。送给北宋是为了迷惑其君臣。而送给辽国、北汉、南汉、后蜀、回纥、土蕃、大理、吴越等诸侯则是为了与他们结盟。美人计就是要以温柔之乡磨其志,以温乡软玉夺其心。使北宋君臣上上下下沉浸在太平盛世景,平安无事日的靡靡之音中。使北宋君臣上上下下沉沦腐败下去。使北宋君臣上上下下忘却统一大业,六合宏图!
   在使用美人计的时候,南唐还必须对美人们进行系统而正规的训练。不光要训练美人们的礼仪与琴、棋、书、画更要将她们训练成女间谍、女特务。要知道美人的枕头风可胜千军万马、百万雄兵!
   美人计不光用在北宋,并且辽国、北汉、南汉、后蜀、回纥、土蕃、大理等国都要用因为,灭宋的目的就是要统一中国。而统一中国就是要灭掉这些诸侯。
     在用美人计的同时,还有一个相关的国策必须同时运用。那就是——和亲!与北宋和亲。设想一下。如果,当年李煜没有迎娶小周后。而是将小周后下嫁给赵匡胤的弟弟赵光义或者直接将小周后献给赵匡胤,那会怎么样呢?吴王夫差当年是何等的英明神武。他一举灭了越国。还一时称霸中原,成为春秋五霸之一。可血气方刚的一代霸主最终敌不过倾城倾国的西施,亡国灭种。唐玄宗李隆基又是何等的英明?开元盛世与秦皇、汉武功绩并齐。可在杨玉环的石榴裙下霓裳羽衣的娓娓仙乐中君王从此不早朝。结果,引发了安史之乱。而汉王朝初期对匈奴是多么的卑恭屈膝。可和亲给西汉赢得了喘息。终于,成就了辉煌的汉武帝业。与北宋和亲,与辽国、北汉、南汉、后蜀、回纥、土蕃、大理等诸侯都要和亲。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策略。
     对外国策除了和亲以外,还有合纵结盟。因为凭南唐的实力单独与北宋对抗是不容易取胜的。但如果与诸侯结盟共同对付北宋形势就不一样了。当时,北宋独霸。北宋的存在不仅仅威胁到南唐的生存。辽国、北汉、南汉、后蜀、回纥、土蕃、大理等诸侯的生存都受到了威胁。特别是辽国、北汉、南汉更是首当其冲。所以要推行合纵孤立北宋完全有可能。而在推行合纵的过程中同时进行的国策是连横。就是派出大量的探子不惜血本的收买北宋的皇亲国戚高官重臣。对于,不利南唐北宋的大臣或不为收买特别是武将秘密的派出刺客将其杀掉。或者构陷离间将其除掉。甚至直接刺杀赵匡胤造成北宋内乱。
     在推行何纵国策时,最好与辽国达成密约。就是在灭宋之后,可以将汴京以北的领土划给辽国。这样做的目的是可以巩固与辽国的联盟。使辽国有利可图。并且,如果汴京在辽国手上,就迫使北宋与辽兵决一死战拖住宋军,消耗辽军。但这样做也存在很大的风险。因为,这样一来无疑是引狼入室。因此,在灭宋后,南唐就必须占领长安、洛阳。并且必须迁都长安为将来收复汴京与幽、云十六州灭辽做准备。并且定都长安也是临时的。等收复幽云十六州后,最好定都幽州。幽州就是今天的北京,这样才能体现天子守社稷,确保江山稳固。因为,只有彻底的灭了辽国才称得上真正的统一了中国。否则,就会和历史上的宋朝一样屈辱的向异国称臣最后落个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的下场。李煜又该唱:“春风秋月何时了了。”
     外交上纵横捭阖。内政呢?当务之急就是清除内奸、奸佞。可千万别错杀忠良。同时,必须广集粮,高筑墙。奖励农桑,筑仓储粮。开通贸易。特别是与北宋的贸易。用南唐的金银珠宝换北宋的柴米油盐。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嘛。同时,广开科举招募人才,特别是北方的人才。因为,北方的人才了解北宋。对于,他们要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我们知道,秦始皇能统一中国最大的原因之一就是他看到了客卿李斯的《谏逐客令》并重用李斯。
     军事上,就是要用良将。训练出英勇的步兵、骑兵、水师。特别是骑兵与水师。因为,骑兵是对付北宋的尖刀。水师是南唐的优势又是对付北宋的奇兵。在与北宋的交战中可以用水师从水路经东海开辟第二战场。
     等一切准备妥当就该等待时机出兵灭宋了。什么时候最合适呢?就是北宋出兵攻打南汉的时候。最好是联络辽国与北汉同时出兵。用南唐主力避开北宋主力直攻汴梁。并且从海上出奇兵进攻北宋开辟第二战场。来个南北对进,两面夹击,分进合围,出其不意。打北宋一个措手不及。
   反正是要和北宋决一死战的。与其被动挨打,不如主动出击。打赢了自然不用说洗雪耻辱,称皇称霸,成就万事之功,继而灭辽光复幽云十六州统一中国。重创汉唐盛世,再造煌煌大唐帝国。输了也没什么。大不了扼守金陵做最后一搏。在不济就身殉社稷。或者坚持斗争到崇山峻岭与赵匡胤打游击战。死也要死得轰轰烈烈。总比做个悲惨的违命侯强得多吧!

三、昏君的罪责

   “好姻缘,恶姻缘,奈何天。只得邮亭一夜眠,别神仙。琵琶拨尽相思调,知音少。待得鸾胶续断弦,是何年?”这是后周名臣陶谷为南唐名妓秦弱兰题词《风光好》。据说这是少年李煜搞的一个恶作剧。(还有一说这一恶作剧是南唐名臣韩熙载干的。)当年,后周派出大臣陶谷出使南唐。陶谷自持自己是天朝使节对南唐无比傲慢。为了教训一下这个天朝使节。年轻的李煜社稷让秦弱兰勾引陶谷。结果,陶谷是英雄难过美人关终于上当。在陶谷即将回后周述职的宴会上,秦弱兰闪亮登场并且演出节目竟然就是演唱陶谷的《风光好》。不久之后陶谷的《风光好》成了南唐的流行歌曲。
   李煜这么做自以为得计。其实,是很愚蠢的。并且是在玩火,干一件很危险的事。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么做所导致的直接后果是让后周的钦差大臣陶谷对南唐恨之入骨。如此一来,很有可能导致陶谷回国后,在后周皇帝面前进谗言。并导致后周与南唐兵戎相见。并且,很可能因为这么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给南唐带来灭顶之灾,甚至导致南唐亡国。要知道后周当时也正准备统一中国呢?正找不到借口消灭南唐呢。可南唐倒好如此戏弄怠慢上国使节那不是找死吗?幸亏当时周世宗的对外国策是先北后南。就是先平北汉灭辽国,后伐江南。要是遇到对外国策先南后北的赵匡胤那就糟糕了。
     李煜干的这件事并不是最愚蠢的。最愚蠢的就是杀林仁肇自毁长城。林仁肇被称为“林虎子”“林中虎”。他曾经向李煜建议趁北宋讨伐南汉之机出兵收复失地。并且,愿意承担一切责任。林仁肇甚至对李煜说:“如果事败,陛下可杀臣全家,向宋廷谢罪。并且,可事告宋廷,说臣窃兵叛乱。”话都说到这份上了,可见林仁肇是多么的忠心耿耿。可贪生怕死的李煜怕得罪宋朝居然不敢采纳这么好的意见。忠臣的意见听不进耳,敌国与奸贼的造谣诬陷则如获至宝。终于,公元972年林仁肇被李煜鸩杀了。罪名是里通外国,投敌宋朝。如此,忠心耿耿的忠良竟然如此被冤杀了。赵匡胤的反间计成功了。对于林仁肇的死我们都知道是赵匡胤的反间计造成的。可我认为,林仁肇遇到了李煜这样的昏君就必死无疑。为什么呢?我们知道岳飞之死的罪名是:莫须有。真的莫须有吗?不!其实,岳飞真正的罪名是——抗金。为了讨好金国,为了为卖国求荣偏安一隅扫除投降的障碍,宋高宗和秦桧是不惜杀岳飞的。同样,李煜这个卖国国主当然也和宋高宗和秦桧一样要扫除他卖国求荣的最大障碍林仁肇的。再加上赵匡胤又搞了这么个反间计。李煜不中计才怪。
   林仁肇死了。灭南唐的时机也就到了。公元974年10月赵匡胤发动了对南唐的决战。这次决战充分体现了赵匡胤的战争艺术。他结盟吴越南北对进两面夹击。并在长江上架起了浮桥。这是中国战争史上从未有过的壮举。金陵被包围了。为了援救金陵。南唐援军将领朱令赟象当年周瑜、诸葛亮那样想来个火烧宋营。可朱令赟不是周瑜、诸葛亮他不懂看天象。结果,风向转变火攻宋营成了火攻自己的船队。其实,说起朱令赟的这一招计策还是不错的妙计。可惜,时机不对。否则,历史可能改变了。因为,一旦长江浮桥被烧断对北宋而言后果就严重了。宋军将被拦腰截断,后勤补给将过不了长江。宋朝几十万大军就有全军覆没的危险。其实,无论如何南唐只要在李煜这样昏君手中是一定会灭亡的。
     北宋进攻南唐,就南唐而言是保家卫国是正义的战争。而就北宋而言,是统一中国也是正义的战争。而北宋的统一战争是顺历史潮流。而南唐则是要割据分裂是逆历史潮流。历史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而老百姓呢?在李煜这样的昏君统治下,苦难是可想而知的了。所以,北宋必胜,南唐必亡。这是不可改变的历史!

宋祖帝业——作者:朱骥

暴雨狂飙虐三峡,千里长江波澜狂。掠尽神女还神都,凯旋东都霸东床。纵马巫山第一峰,挥剑庙堂定太康。金陵王气一扫尽,不做楚王做秦王。

我所敬佩的李煜 作者:朱骥

我所敬佩的李煜

作者:朱骥

       凡是看过我所作的《千古罪魁李从嘉》的朋友一定会奇怪我为什么会写这篇文章。是不是我的思想发生了变化。我说不是的。在《千古罪魁李从嘉》中我深刻的鞭挞了亡国之君李从嘉。那是我对李煜不负责任,没有承担皇帝的职责的指责。在那篇《千古罪魁李从嘉》的文章中我将李煜与历史上的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以及崇祯皇帝来对比。与他们站在一起。李煜当然被我所蔑视。而今天我要说说李煜的另一面。我特别指出:我绝不是要说李煜之才或李煜的文采。那是《百家讲坛》和赵晓岚推出的文风。我要说的是李煜的“气节”与李煜的羞耻之心。

说到李煜的“气节”。“气节”这个词好像并不适合李煜。但本人孤陋寡闻还真想不出什么更佳的词来形容李煜的“气节"。那么,李煜有没有气节呢?不打引号的气节我看是没有。但打引号打折扣的“气节”还是有的。

   那么什么是李煜打引号打折扣的“气节”呢?我们做几个比较就清楚了。和谁比?当然不是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或崇祯皇帝。而是长城公陈叔宝、宋高宗赵构、蜀国的刘阿斗。

首先我们看李煜与陈叔宝。他们俩的命运太相近了。他们都是亡国之君;他们都文采奕奕;他们亡国后一个被封长城公,一个被封违命侯。.......可他们亡国却有本质上的不同。陈叔宝面临亡国是什么态度?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而李煜呢?面对亡国却一面求和一面做了积极的抵抗。北宋开宝七年(公元974年) 38岁   上表宋,求从善归国,宋不许.遣使诏李煜入朝,不行,遂伐南唐.   北宋开宝八年(公元975年) 39岁   六月,宋军与吴越兵围金陵.赵匡胤谕降.   十一月二十七日,城破.李煜率子弟及官属4人出降.北上汴梁,南唐亡. 这段史实说明什么?不正说明北宋灭亡南唐并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受到了相当大的阻力与顽强的抵抗。北宋整整花了近一年的时间才攻破南唐的都城金陵。据说,北宋还一度动摇灭亡南唐的信心与决心。我们再看看李煜的表现。李煜没有一味的求和。在求和无效的情况下,李煜还是统兵抗击了北宋的侵略的。还有一点值得注意,就是面临北宋大军压境兵临城下的危急时刻,李煜没有投降也没有逃跑。更没有“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但是,尽管如此金陵还是沦陷了。这我看不能怪李煜无能。毕竟他的对手是中国历史上的千古一帝——赵匡胤。这位千古词帝被千古一帝灭亡也是“无可奈何花落去,几度夕阳近黄昏”吧。而在最后关头李煜毕竟负起了皇帝的职责,没有坐等灭亡,这就是我说的李煜的“气节”。

我们再看看李煜与赵构的比较。这里我要说的是李煜和赵构一样自毁长城杀了两位抗敌英雄。李煜杀了林仁肇,赵构杀了岳飞。可李煜和赵构虽然都自毁长城杀了两位抗敌英雄,但他们杀忠良的动机却有本质的区别。

李煜杀林仁肇完全是中了宋太祖的反间计。可以这么理解李煜杀林仁肇的目的是为了保国而不是卖国。(这里请大家不妨参看《百家讲坛》赵晓岚主讲的《李煜》系列第六集《错上加错》)我在这里就不画蛇添足了。)

而宋高宗赵构杀岳飞就不是中计了。完全是赵构与秦桧勾结构陷岳飞。赵构、秦桧污蔑岳飞的罪名竟然是“莫须有”!其实岳飞真正的罪名是:抗金!在赵构心里抗金有罪,卖国有功!所以对抗金的岳飞只有一个字:“杀”!对卖国的秦桧就有两个字:“赏”和“升”。可见宋高宗赵构杀岳飞完全是为了卖国。

李煜杀林仁肇是为了保国。这和崇祯皇帝杀袁崇焕很近似都是中了敌人的反间计。而赵构杀岳飞则是为了卖国。这也是李煜与赵构的本质区别。他们杀抗敌英雄的动机是截然相反的。这也是李煜的可悲而赵构之可恨之处!

最后,我们再将李煜与刘阿斗作个对比。刘阿斗亡国后是什么态度?“此间乐,不思蜀!”有人说,这是刘阿斗的策略。说明刘阿斗深谋远虑。对于这种说法我只能摇摇头。不客气的用现在网络流行的词汇说,如果不是刘阿斗脑残,那么就是说这话的人脑残!这种论点根本不值得一驳。

再看李煜面对亡国。他有着切肤之痛。

“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和“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不知饱含李煜的多少辛酸与痛苦!李煜的痛心疾首比起刘阿斗乐不思蜀来。一个是痛不欲生,一个是没心没肺。看着《虞美人》我们难道不应该同情李煜,而斥责刘阿斗吗?难道还恬不知耻的为阿斗辩护说他深谋远虑,而批驳李煜毫无城府吗?是的,刘阿斗最终得了善终,司马昭没有杀他。而李煜却因为他的词被宋太宗赵光义残杀,最后死得很惨。可这能说明什么?只能说明刘阿斗弱智加白痴。连疑心重重的司马昭都不屑杀这样的低能儿。还能说明,赵光义的荒淫无耻与残忍无量无德。其实,赵光义杀李煜还有个不可告人的原因。那就是赵光义无耻的霸占了李煜的妻子小周后。

综此三条。我看到李煜身上留存着不多的“骨气”这也是我所敬佩李煜的闪光点。】

感觉李煜更强一些,毕竟他的国家国力不行我不会看不起他,如果把我放到那个时代我很可能做的比他差远了。试想,有一个强大的邻国,无论政治军事人才全部处于下风,很可能不论多么努力都被对方轻松击败,就像崇祯皇帝一样,可是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像崇祯那么坚韧。面对一个个残酷的打击,逃避现实寄情诗词可以理解。而且明知必败还要挣扎有意义吗,毕竟是内战没有对错,为了保住自己的权位把百姓们绑上燃火的战车?国力不行还要透支这个国家的民力去搞对抗才叫疯狂,例如咱们邻居。
徽宗才是真作孽自己找死,别的不说他提拔的高俅直接把军队变成高俅自己的成产机器,军队不训练了不战备了专门给高俅工作挣钱,凡私家修造砖瓦、泥土之类,尽出军营诸军。高俅成了最大的包工头而且不用给工人发工资。这样的军队还有什么战斗力。像这样的操蛋事徽宗没少做,其实我不反对徽宗搞文艺,而且国家的好坏跟君主是不是搞文艺没啥关系,我朝太祖还是诗人呢,会才艺的皇帝多了,问题是处理国事太操蛋了。
宋徽宗更强,父子两代皇帝都被俘,无人能出其右啊~
这老二位半斤八两,都是亡国之君,相对来说宋徽宗更昏聩一些吧
宋徽宗,瘦金体

宋徽宗如何当上皇帝的?如何评价宋徽宗?

  宋徽宗赵佶为宋神宗的第十一个儿子,先后被封为遂宁王、端王。宋神宗立的太子为宋哲宗,本来怎么也不该赵佶当皇帝的,但是宋哲宗身体不好,年仅二十五岁便因病去世。 宋哲宗去世的死后没有子嗣,所以只能从宗室皇族中选取继承人。

  宋徽宗自幼养尊处优,养成了风流轻佻的性子,毫无帝王之态。这暂且不说,他自幼就醉心于各种艺术以及各式游戏中,并没有学习过帝王之术,也不善于儒家经典。耿直点来 说,宋徽宗从上到下,从左至右,从里到外,还真没有看出哪儿是和当皇帝了。

  按理来说,宋哲宗去世的时候,宋徽宗赵佶的性子已经很明了了,为了国家社稷着想,大臣们怎么也不该选他来继承宋哲宗的位置,那么赵佶最后是怎么当上皇帝的呢?

  元符三年,也就是公元1100年的正月,宋哲宗去世之后,宗室大臣们为从宗室中选择谁来继承皇位争论不休。当时宰相章主张依礼、律,当立哲宗同母弟简王赵似继承帝位。 如果不选赵似,那么久应该立长弟申王赵继承皇位。

  宰相一派提出了赵似和赵的人选,但是向太后却抱反对态度。向太后还是宋神宗的皇后,她以自己无子,神宗其余子嗣皆为庶子,因而主张立哲宗次弟端王赵佶为帝。赵佶的 性子,谁不清楚,向太后一提出这样一个人选,章立即指出赵佶“轻佻不可以君天下”。

  宰相一派的反对,向太后并不重视,她轻飘飘的说出一句:“先帝尝言:端王有福寿,且仁孝,当立。”且有曾布、蔡卞、许将等执政的支持,很快占据有利地位,最终在诸方 的争夺下,赵佶继位为皇,第二年改年号为“建中靖国”。

  那么问题又来了,宋神宗留下了那么多的子嗣,向太后为什么偏偏看上了赵佶,并全力扶持他登上皇位呢?

  赵佶此人从小就聪慧,诸事皆通,学识出众,很有才华。加之少时起便留连花丛,很是会得女人欢心。各藩王就藩之后,他不同于其他藩王安静待在家里的性子,时常进宫陪向 太后说说话,逗得太后很是开心。一来二去,相比于其他藩王,赵佶自然在向太后面前刷足了存在感。宋哲宗驾崩,帝王人选空缺,向太后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他。一来赵佶与其 亲近,等他当上皇帝之后,自己的日子过的肯定不错。二来嘛,赵佶此人还是有些才学的,想来收收心应该还是可以做好的。可能就是在这两个原因的共同作用下,向太后选择 了赵佶继承宋哲宗的皇位。

  还有另一个野史艳事,说的是宋徽宗赵佶与向太后身边的一位贴身侍俾郑氏有染。向太后在思考皇位继承人的时候,郑氏在一旁为赵佶说了好话。

  总之阴差阳错的,赵佶这位艺术家当上了皇帝,将宋朝带入了另一种境地。也不知道九泉之下的向太后,看见自己亲手选定的继承人,最后迎来了宋朝的灭亡,该是一种什么样 的心情呢?

  总的来说,历朝历代关于赵佶的评价都偏向于两个方面,一是对其皇帝生涯的批评,一是对其艺术境界的赞扬。对于赵佶的执政时期,《宋史》的评价还是比较公正的。“迹徽 宗失国之由,非若晋惠之愚、孙皓之暴,亦非有曹、马之篡夺,特恃其私智小慧,用心一偏,疏斥正士,狎近奸谀。于是蔡京以薄巧佞之资,济其骄奢淫佚之志。溺信虚无, 崇饰游观,困竭民力。君臣逸豫,相为诞谩,怠弃国政,日行无稽。及童贯用事,又佳兵勤远,稔祸速乱。”

  对于宋徽宗赵佶的艺术成就,赞扬居多,《书史会要》评价说:“徽宗行草正书,笔势劲逸,初学薛稷,变其法度,自号瘦金书,意度天成,非可以形迹求也。”

  马泽东说他:“。历史上当皇帝,有许多是知识分子,是没有出息的,隋炀帝就是一个会做文章、诗词的人。陈后主、李后主都是能诗能赋的人。宋徽宗既能写诗,又能绘画。 ”  

刘邦是小人吗?

刘邦到底是小人,伪君子 ,还是一个真正的能人....?

刘邦是否是小人,没有人知道,因为历史已经距离现在太远无法考究,我们所学习的历史一般都是正式当中记载的历史,而也使都是民间传说整理而成,两者之间所以会有区别,是因为记载西汉时期历史的正史都是由汉朝的人编写的,他们肯定不会抹黑自己王朝的创造者,刘邦的形象肯定都是光辉正面的,而野史记载当然是有真有假,有真实历史,也有历史传闻,所以记载才会不同。

一、正史和野史的记载为何不同

我们现在所学习的历史都是受到官方认可的历史也就是二十四史,从史记开始一直到明史结束。正史当中寄来的刘邦一定都是非常光辉正面的形象,而野史当中记载的刘邦或许就会有各种各样的人格缺陷,这些事情距离现在非常遥远,没有办法考究。正史和野史的记载之所以会不一样,主要是因为编写历史的人不一样。

记载西汉时期的证实史书一共有两本,一本是史记,一本是汉书,史记是汉武帝时期由司马迁写成,这本书记载了从黄帝时期一直到汉武帝初期的这一段历史。汉书则是东汉的史学家编写,记载了整个西汉时期的历史。这两个历史都是属于汉朝编写完成,而刘邦是汉朝的建立者,这两本书都是官方认可的史书他们能够发布出来,就是因为里面没有对于刘邦的负面描写。而野史当中记载的都是一些民间传闻,所以才会叫野史,这些传闻有真有假,那么正史和野史当然就会有区别。

二、刘邦是小人吗

刘邦是不是小人真的没有人知道,他距离现在已经太远,不过历史中流传了很多事情表明,刘邦是一个成大事不拘小节或者说有点不择手段的人。

三、刘邦的小人行为

关于刘邦是小人的说法,有很多的故事为例,这里简单的说一个。刘邦当初和项羽打仗的时候,其实是处于下风,连战连败,被项羽打的到处跑,有一次他逃跑的时候身边带着家眷,他嫌马车跑得太慢,就将自己的妻子孩子都扔下马车,自己驾车独自逃跑。

刘邦何许人也?一个喜欢调戏嫂嫂的流氓,一个卖过次品草鞋的奸商,一个挂职当过南亭亭长的刁民。竟能位及“九五之尊”,摇身一变成了汉朝的开国皇帝,人称高祖,并开创了几百年基业,真是气煞吾也!

刘邦工于心计,很会利用人。如张良,原本姓姬,跟周公姬旦是一个祖宗的,乃战国七雄之一的韩国的公子,刚开始是抱着复国的心理。曾经碰到一个老不死的黄石道人,这个老头故意演戏给他看,张良觉得他是高人,就忍着怒气给老头提小鞋,后来老头跟他在桥旁“约会”,几点几点让他到,刚开始小张睡懒觉迟到了,后来早到了,再后来学到兵法有了韬略了。几经周折,投靠“明主”刘邦麾下。成了汉初三杰之一(分别为,领兵的韩信,理财的萧何,谋事的张良),死心塌地为臭男人刘邦服务,后来还为刘邦的婆娘吕后服务,成了忠实的奴才,吃香的喝辣的,一生享尽荣华富贵。

这都与刘邦的“勾搭”有关系,刘邦长得又不帅,肌肉又不发达,所以奶油小生当不成,健美明星也不行,只好当“导演”瞎逞能。两招杀手锏举世无双:1,探路石——口头禅“奈何?”简短实用,把球踢给别人,推托责任。2,软心水——“鳄鱼的眼泪”,说流就流,惊天地泣鬼神,风云因而色变,山河为之动容。这位要是通过时光隧道来到现在,八成也拿了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赌钱的有一个项目叫押宝,他刘邦把宝押在张良的身上,嘿嘿,甭说,还真押对了。

此话怎讲?项伯这个愣头青曾经杀过一个仇人,这心里是大大的痛快,可杀人要偿命的,所以这心又开始提着,幸好张良走关系跑路子,把项伯的事给胡拉平了,这样一来张良成了恩人。当耳根子软的项羽,采纳了功底子深的范增(俺祖宗)的建议,摆了鸿门宴,准备引君入瓮时,项伯这个竖子吃里爬外,给张先生送信,劝他快逃,如果从张良的角度来说就是:“嘿,这小子还算有良心!”问题是张良跟刘邦是一个鼻孔子出气的,所以刘邦就有防备了,否则刘三的脑袋,就要喀嚓搬家,然后暴尸野外了。

于是乎张刘开始拉拢项伯,关键时刻刘邦出面了,用出自己那张又厚又黑的老脸,低三下四给项伯祝寿,花言巧语欺人耳目,还准备把自己的“东西”许配给人家,借此亲上加亲。在他的引诱下,项伯的哥们儿义气又显现出来了,最后倒戈一击,用堂堂七尺血肉之躯,来给刘邦当“挡箭牌”,致使项庄舞剑时无法下手,刘邦这才保住一条狗命。

萧何以前当的官比刘邦大的多的多,所以萧对刘是很鄙视的,知道他的毛病之一就是喜欢吹牛。没有萧何,刘邦还真不好当皇帝,因为有一出戏叫萧何月下追韩信,皆因慧眼识英雄耳。而天下是打出来的,文官武将一个都不能少。韩信是牛,他是拿破仑的祖师爷,拿破仑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就不是好士兵”,韩信刚开始被刘邦封了一个官,好像是个XX校尉,他嫌小,立马拂袖走人,这是何等的潇洒?韩信是名不虚传的,他的“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蒙了不少人,终于使刘邦从封地偏远的阴影中走了出来,开始扬眉吐气一番,这是刘邦在戎马生涯中的一次重要的转折,也奠定了战胜项羽的基础。此后韩大将军指挥的背水一战又堪称经典战役,后来陆续灭掉不少割据的小国,扩大了刘邦的家园的版图。在那个时候,韩信就展现出杰出的军事才能,从这一点来说韩信是拿破仑的祖师爷。

但是,我们用到了“但是”这个词,这种转折是沉重的,韩信没有拿破仑的野心大,所以他也无法成就霸业,在战争最关键的时刻,只要韩信与项羽联合,则刘邦必败,而此时刘邦已经对韩信不放心了,韩信应该清楚。或者他可以称王,刘邦项羽都奈何不了他,完全可以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当著名的营销策划大*师蒯通先生,列举出种种理由,劝他谋*反的时候,他却觉得汉王对他甚好,不忍心反对他。真可谓聪明一世糊涂一时,一招不慎满盘皆输。呜呼唉哉,你对他忠贞不渝,他对你心怀不满;一个是“痴情娘子”,一个是“绝情男人”,而以往则是“两情相依,又岂在朝朝暮暮?”现在到了这个份上,看来真的是无法撮合了,危机在积聚着,并等待爆发。后来,韩信先被贬为淮阴侯,最后被萧何吕后设计杀害,“欲加其罪,何患无词?”一位曾经叱咤中华的大军事家韩信,就这样OVER了。
刘邦是小人。
第一,他虚伪,当年韩信逼迫他封王的时候,他在萧何的提醒下能很快的违心的封王。
第二,心狠,当然做大事的人都心狠,也是个兔死狗烹的主。
第三,项羽说要杀了他名义老爹,在重孝道的当时,他叫项羽分碗肉汤给他喝。
第三,为达目的可以不择手段,鸿门宴时给他送信的项羽的族叔和他结为亲家,最后他翻脸比翻书还快。

刘邦真的是忘恩负义的小人吗?看他临死前做的这件事就明白了!

我认为他并不是小人,历来是成者王侯败者寇 历史历来是如此 哪个帝王的脚下不是踏着无数的骸骨 怎么说呢 你无法用好坏两个极端来描述一个人 大多人是中庸的、为己的。也说不定以后项羽强大了会灭了刘邦呢

论朱元璋是好是坏600字

求求大家了。。。明天就交了!议论文
清朝官修正史《明史》张廷玉等对明太祖朱元璋最终能够成就帝业的评价是:“帝天授智勇,统一方夏,纬武经文,为汉、唐、宋诸君所未及。当其肇造之初,能沉几观变,次第经略,绰有成算。尝与诸臣论取天下之略,曰:‘朕遭时丧乱,初起乡土,本图自全。及渡江以来,观群雄所为,徒为生民之患,而张士诚、陈友谅尤为巨蠹。士诚恃富,友谅恃强,朕独无所恃。惟不嗜杀人,布信义,行节俭,与卿等同心共济。初与二寇相持,士诚尤逼近。或谓宜先击之。朕以友谅志骄,士诚器小,志骄则好生事,器小则无远圆,故先攻友谅。鄱阳之役,士诚卒不能出姑苏一步以为之援。向使先攻士诚,浙西负固坚守,友谅必空国而来,吾腹背受敌矣。二寇既除,北定中原,所以先山东、次河洛,止潼关之兵不遽取秦、陇者,盖扩廓帖木儿、李思齐、张思道皆百战之余,未肯遽下,急之则并力一隅,猝未易定,故出其不意,反旆而北。燕都既举,然后西征。张、李望绝势穷,不战而克,然扩廓犹力抗不屈。向令未下燕都,骤与角力,胜负未可知也。’帝之雄才大略,料敌制胜,率类此。故能戡定祸乱,以有天下。语云‘天道后起者胜’,岂偶然哉。”
清朝官修正史《明史》张廷玉等对明太祖朱元璋一生事业的评价是:“赞曰:太祖以聪明神武之资,抱济世安民之志,乘时应运,豪杰景从,戡乱摧强,十五载而成帝业。崛起布衣,奄奠海宇,西汉以后所未有也。惩元政废弛,治尚严峻。而能礼致耆儒,考礼定乐,昭揭经义,尊崇正学,加恩胜国,澄清吏治,修人纪,崇凤都,正后宫名义,内治肃清,禁宦竖不得干政,五府六部官职相维,置卫屯田,兵食俱足。武定祸乱,文致太平,太祖实身兼之。至于雅尚志节,听蔡子英北归。晚岁忧民益切,尝以一岁开支河暨塘堰数万以利农桑、备旱潦。用此子孙承业二百余年,士重名义,闾阎充实。至今苗裔蒙泽,尚如东楼、白马,世承先祀,有以哉。”
毛泽东在1964年3月24日,在一次听取汇报时的插话中对明太祖朱元璋、汉高祖刘邦、元太祖成吉思汗的治国能力评价如下:“可不要看不起老粗。”“知识分子是比较最没有知识的,历史上当皇帝的,有许多是知识分子,是没有出息的:隋炀帝,就是一个会做文章、诗词的人;陈后主、李后主,都是能诗善赋的人;宋徽宗,既能写诗又能绘画。一些老粗能办大事:成吉思汗,是不识字的老粗;刘邦,也不认识几个字,是老粗;朱元璋也不识字,是个放牛的。”[56][57][58][59](注:成吉思汗,刘邦,朱元璋三人身为帝王时,他们的文化水平已经达到能批阅奏折和签署命令的程度。关于汉高祖刘邦的文化水平,《史记》《汉书》《资治通鉴》等史书均有提及[60]。关于成吉思汗,元初名臣耶律楚材在《玄风庆会录》一书中提到成吉思汗可以亲自阅览文件。
毛泽东对明太祖朱元璋的军事才能评价如下:“自古能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则朱元璋耳。”
赵翼曾说:盖明祖之性,实帝王,豪杰,盗贼兼而且也。
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真正平民出生的皇帝(刘邦本为秦末小吏,赵匡胤原是后周世宗柴荣的兵卒将领。),从一叫化和尚一步步登上九五之位,其才智与毅力千古罕见。 也因为经历看见世态炎凉,对贪官污吏和特权阶级十分痛恨,设立锦衣卫取缔官员不法行为,诛杀功臣以免门阀世族的产生;虽被评为残酷嗜杀,但其实很多皇帝都做过:汉武帝的诏狱,曹操的司隶校尉,武则天的铜匦内卫,它们做的,都是锦衣卫在做的事;宋太祖的杯酒释兵权,削弱权贵的行为并无不同。
本文标题: 如果把陈后主、隋炀帝、李后主、宋徽宗的文学艺术水平和军事武力值互换,谁有可能翻盘,改写历史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gushi/336554.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听小说的时候总是会感觉会无聊,之前不会这样的,所以我就换小说,感觉像是在听新鲜感,我想让这种感觉消失为什么写傀儡师的小说那么少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