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你归来仍是少年林清玄读后感1000字(读《愿你归来仍是少年》有感)

发布时间: 2024-05-10 23:57:42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90

愿你,归来仍是少年——纪念林清玄先生1月23日,台湾知名作家林清玄先生去世。林先生在微博留下了最后一段文字:“,在穿过林间的时候,我觉得麻雀的死...

愿你归来仍是少年林清玄读后感1000字(读《愿你归来仍是少年》有感)

愿你,归来仍是少年——纪念林清玄先生

1月23日,台湾知名作家林清玄先生去世。林先生在微博留下了最后一段文字:“ 在穿过林间的时候,我觉得麻雀的死亡给我一些启示,我们虽然在尘网中生活,但永远不要失去想飞的心,不要忘记飞翔的姿势。 ”
林清玄的散文风格清新淡雅,自然随意,从细小的生活中发现小确幸,从人生的悲欢离合中寻找诗意和禅心 。看林清玄的散文,像听一位得道高僧讲经,万事万物皆有生命,生活处处充满禅机,智慧之语随手拈来。看林清玄的散文,像听一位老朋友促膝谈心,娓娓道来,语重心长,生活的苦与乐,人生的幸福与不幸,在他眼中,云淡风轻,寥寥数语,点化点悟。当然,也有人批评林清玄的文章是鸡汤文,治愈系的小清新,唯心主义的自欺欺人、自我安慰和自我麻痹。
但是,谁也不能否认,林清玄的文学成就。特别是他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对于现代中国人的影响。比如,他的“活在当下”的观念。
林清玄说 :“活在当下”看来是寻常言语,实际上是一种极为勇迈的精神,是把“过去”与“未来”做一截断,使心思处在一心一境的状态。一个人如果能每时每刻都处于一心一境,就没有什么困难能牵住他,也没有什么痛苦能动摇他了。
一心一境,是诗意禅理,是生活的辩证法,更是人生的大智慧。

又比如“孤独是人生的清欢”。清欢是什么?“淡淡的欢愉”。我的理解是清净心和欢喜心,向内专注,以清净心律己,向外豁达,以欢喜心处事。
林清玄的散文,有现实主义的质朴自然,又有浪漫主义的情怀梦想 。他的文字清澄透明,就像他的心豁达开朗一样。他的作品充满佛法愿力,正心正念,他相信真善美的力量,他追求自我的成长和圆满,他善于思索、反思和自观。

比如,林清玄说, 我一向觉得中国字造得好,“忙”与“盲”拆开来看就是“亡心”与“亡目”,串起来说就是“现代人忙到失去了自己的心和眼睛”。心是用来觉受的,眼是用来观照的,那么我们可以说,现代人逐渐失去觉受与观照之力了 。多么振聋发聩的文字呀!
又比如,林清玄说, 有人问我,这个社会最缺的是什么东西?我认为最缺的是两种,一是“从容”,一是“有情”。这两种品质是大国民的品质,但是由于我们缺少“从容”,因此很难见到步履雍容、识见高远的人;因为缺少“有情”,则很难看见乾坤朗朗、情趣盎然的人。 这样的生活境界,又有几人能超越。
林清玄1953年出生于台湾高雄旗山,毕业于世界新闻专科学校(今台湾世新大学),曾任记者、杂志主编等。1973年开始写作,主要创作内容多为教导人学佛向善,教导读者“心灵改革“,被称为“心灵导师”,其中《身心安顿》《开启心灵的门窗》与《烦恼平息》都是畅销书籍。
林清玄曾在央视《开讲啦》演讲,他告诉青年朋友:“ 你的环境并不能决定你的未来,你的过程也不能决定你的未来,而是你心的向往决定了你的未来。当你确定了内心的向往,就应该无所畏惧地去实现,不要害怕困难与转弯。”
对于写作,林清玄也有妙论和大境界。他认为, 写作的第一重境界是“高高山顶立 ”。要像爬山一样,一直向上攀登,不断地寻找思想的更高境界。 第二重境界是“深深海底行”。 每天静观自心,自反而缩,一往无悔,在众声寂寂之时,维持自己的高音,在众声喧哗之时,还努力唱出清明之音,不断向思想的深处探索无限的可能。 第三重境界是“千载后,百篇存,更无一字不清真 ”。立言立德,是能与有缘的人分享人生。
林清玄的许多作品被收入小学的语文课本,像《和时间赛跑》《桃花心木》等。优美的文字,生活的乐趣,人生的哲思,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孩子,追求真善美,勇敢向前。

林清玄走了,愿你,归来仍是少年。

《愿你历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读后感

书名:愿你历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

作者:曾锴

入手渠道:京东

入手原因:感觉书名很有意思,很有意境。

印象最深的点:书中更多还是正能量的人和事,例如:阳光明媚的午后章节中的朋友子阳对于红酒的纯粹。“白毛大神”的旧照片章节中的白毛大神对于生活的热爱,感情的纯粹。类似的点和人很多

读后感:本书更多讲的是作者自己求学之路的经历和成长。整体文笔很棒,里面很多事都有点同感,特别是妈妈做的饭中妈妈老是怕孩子在异地吃不好,真的全世界的妈妈都一样呀。最起码我妈就这样的。

最喜欢的一句话是 你的尊严、体面,没有人可以轻易剥夺!

三十天十本书计划的第一本

愿你,归来仍是少年

林清玄先生的作品《愿你,归来仍是少年》,我仅仅读了第一章的内容,这一章内容主要是以写父母与其儿时的故事为主,写了作者从幼年到年长,而父母由年轻到年老的一些小的故事。

这一章写了很多细小琐碎的内容,如写了父亲对番薯的执念,写了父亲赠送我花籽的乡土情怀,写了父亲天真乐观的笑,让作者很是期待。写了母亲对作者儿时爱意的保存,写了由于儿时“我”身子弱要“过火”的故事等等。同时,其中也夹杂着作者儿时的梦想,但随着时间的冲刷也已转变了许多。

这九篇散文充分地抒发出了先生对父母的思念与浓厚的爱,同时,也包含了自己由于工作而不能经常陪伴父母的自责与内疚。当然,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但先生寥寥几笔,却把这种爱写的让我印象深刻。尤其是这句“为什么番薯的心是红的,父亲的发竟白了”,让我有些伤感。

当然,这一章的内容不仅写了作者儿时与父母生活的琐碎片段,还夹杂了作者对社会的思考,写出了作者对“边缘人”的关注(边缘人:因缺爱而内心变坏的青少年)。具有很强烈的现实意义。作者呼吁社会应该大力关爱缺乏爱的边缘人,这一举措,让我看到了这一伟大作家的时代性和真实性,好像,他也并不那么高高在上了,而是一种亲切感。同时,作者也教会了我如何学会珍惜父母,珍惜眼前人。

最后我分享一下我认为好的句子。

《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

假使有人,为于爹娘,手持利刀,割其眼睛,献于如来,经百千劫,犹不能报父母深恩。

假使有人,为于爹娘,亦以利刀,割其心肝,血流遍地,不辞痛苦,经百千劫,犹不能报父母深恩。

假使有人,为于爹娘,百千刀戟,一时刺身,于自身中,左右出入,经百千劫,犹不能报父母深恩……

读《愿你归来仍是少年》有感

01

在读其他书的时候,总会看到作者引用台湾作家林清玄先生的话语,直到有一天,从妹妹处看到林清玄先生的这本《愿你归来仍是少年》时,就迫不及待地借来读。

一口气读完,内心说不出的平静,这种平静不是一滩死水的平静,而是微微泛着涟漪的沉浸,附带无声的感动,既为作者的人品,也为他的文章。

这本书收纳了不同角度的散文45篇,从人、事、物、景致、所见所感、建筑、人文、习俗、美食等不同个侧面,淋漓尽致地向我们描绘了一副台湾南部乡村生活的美好画卷。
读每一篇散文,就好像身临其境,置身其中,随他高兴而高兴,看到他悲伤也忍不住几度落泪。
02

说来,我也是个极爱感动的人,看到一景一物,有时就能痴痴发呆,生出很多感叹,便想情不自禁地记录下来,只是没有作者的才气,只能自己感动自己,不能很好地把这种感觉传递给更多的人。想来还需努力感受生活的美,挖掘更多,并且更多练习写作吧!
每个人对故乡的解读,无非就是故乡的一山一水、一景一致给自己带来的触动和难以磨灭的印记。

之所以留恋故乡,怀念故乡,缘由在每一个幼小的心灵里,故乡的这些美牢牢地刻在了他们心里,激起一股美的漩涡,这股漩涡里,都藏着一个“情”字。

及至长大成年,忙于生计,不同城市疲于奔命时,绝大部分人都很少被一景、一物所感动,在他们眼里,这一切变成了矫情和不打粮食,变得麻木冷漠,傲视周围的一切,我隐隐觉得,这点和古人比起来,缺少了很多可以真正“静”下来享受“感动”的心情,这无疑是现代人的一种悲哀。
就像风筝以竹骨隔成两半,一半写着生命的喜乐,留在故乡;一半写着生活的烦忧,暂存此地。手里永远牵着儿时的丝线,飞高则一起俯瞰故乡,跌落就同时坐怀家乡。总之,手里拉着线,就有归处!

03

现摘抄文中富有哲理的段落,以飨读者。

化妆的最高境界就是两个字——自然。最高明的化妆术是非常考究的,化的妆让人看起来好像没有化过妆一样,并且画出来的妆与主人的身份匹配,能自然表现那个人的个性与气质;

次级的化妆是把人突显出来,让它醒目,引起众人的注意;

拙劣的化妆是一站出来,别人就发现她化了很浓的妆,而这层妆是为了掩盖自己的缺点或年龄;

最坏的一种化妆是化过妆以后,扭曲了自己的个性,又失去了五官的协调。
即平常我们所说的化妆,是最末的一个枝节,它能改变的事实很少;
深一层的化妆是改变体质,让一个人改变生活方式,睡眠充足,注意运动与营养,这样她的皮肤改善,精神充足,比化妆有效的多;

再深一层的化妆是改变气质,多读书,多欣赏艺术,多思考,对生活乐观,对生命有信心,心地善良,关怀别人,自爱而有尊严,这样的人就是不化妆也丑不到哪里去,脸上的化妆只是化妆最后的一件小事。

概括一下:

三流的化妆是脸上的化妆,二流的化妆是精神的化妆,一流的化妆是生命的化妆。

正如写文章,三流的文章是文字的化妆,二流的文章是精神的化妆,一流的文章是生命的化妆。

也就是最好的文章是作家自然的流露,不堆砌文字,读的时候,不觉得是在读文章,而是在读一个生命。
这些段落,能给我们很多启示,让我们做一个从内而外精神富足、有涵养、有精神、有文化的现代人。

这不是简单的文字,是一种力量的传递、方向的指引、是富足的精神食粮。

通过读它,我们有所收获,有所感悟,有所践行,这也正是好文章、好书带给我们的意义。

愿我们都能够拿起书本,改变自己,改变生活,改变人生,竟而改变我们整个社会,让我们的社会变得越来越好!

与大家共勉!

《愿你历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读后感是什么?

出自作家曾锴的书籍《愿你历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原句为”尚未佩妥剑,转眼便江湖。愿历尽千帆,归来仍少年。“

意思是:还没有准备好,就已经步入社会。经历过了很多人、很多事后,希望再见时仍能保留少年人所有的赤子之心。

该句意境与苏轼的《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有异曲同工之处,皆表达了历经人生风波后仍然保留着少年的赤子心境。

扩展资料:

作品一共分为六部分。

前两部分讲述了在枯燥学习生活中寻找乐趣,坚定信念的小故事,其中一些摘录自作者发布在知乎,引起广泛共鸣的经典回答,能够带给人鼓励和启发。

第三部分分享了作者在游学路上邂逅的令人印象深刻,无限憧憬的朋友、师长的传奇经历,令人徜徉于另一种精彩,自由的人生,感受其美好的情怀。

第四部分描写了作者极其同学、朋友在恶劣环境中坚守梦想,苦中作乐的真实过往,激励人不忘初心,勇敢向前。

第五部分用最质朴、温情的笔触,讲述了作在时空中流浪时所经历,错过,怀念的珍贵亲情和遗憾爱情。

第六部分,如同小溪汇入大海,所有的艰苦付出和痛苦沉潜终于云开见月,作者化为自由的行者,漫步欧、非、美的土地,带领读者和粉丝一同体悟梦想、自由、青春、流浪的本意。

本文标题: 愿你归来仍是少年林清玄读后感1000字(读《愿你归来仍是少年》有感)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373767.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奥德赛 读后感(奥德赛读后感)黑马阿甘读后感(阿甘正传读后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