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钟子期的故事 读后感(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发布时间: 2024-04-09 03:21:59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84

伯牙绝弦的读后感,《伯牙绝弦》讲的是俞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听琴,钟子期就成了俞伯牙的一个知音。钟子期去世了以后,俞伯牙以为世上再也没有他的知...

伯牙钟子期的故事 读后感(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伯牙绝弦的读后感

《伯牙绝弦》讲的是俞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听琴,钟子期就成了俞伯牙的一个知音。钟子期去世了以后,俞伯牙以为世上再也没有他的知音了,就摔坏了琴,折断了弦,终身不再弹琴。那么,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收集的伯牙绝弦的读后感,供大家阅读参考。

篇一:伯牙绝弦的读后感

《伯牙绝弦》想必是许多人熟知的故事。伯牙喜欢弹琴,他把感情溶入乐曲中,用琴声来表达他高山一样巍然迄立于天地的情操,以及如大海一般奔腾于宇宙间的智慧。而子期的情操,智慧正好与他产生共鸣,不管伯牙如何弹奏,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伯牙内心所念。子期死后,伯牙悲痛欲绝,认为世上再没有人能如此真切地理解他。“乃破琴绝弦,终生不复鼓。”这对于善于、喜爱弹琴的伯牙来说,将会是一种多大的考验啊!这悲壮而又感人的行为,不是每个朋友都能做到的,伯牙是靠弹琴吃饭,终身不再弹琴,也意味着他原来的生活规律将全部打乱,他要另谋生路。古人云:士为知已者死,可又有谁真的能及伯牙的千分之一呢?

人生苦短,只为觅得一知音,能在你抚琴间,听出琴声中所之蕴含。知音是缘分,不分性别,不分年龄,不管是相隔千里,还是近在咫尺,无论是莫逆之交,还是青梅竹马,一切都是可遇不可求;知音是默契,是遇事嘴角扬起的那份心有灵犀,是因为理解而心心相印;知音是信任,是可以畅所欲言倾诉烦恼,是给予多少期望都不必担心失望的信任;知音是宽容,是互相理解,互相包容,互相信任,才得以保留下友谊的那份晶莹。你快乐,她(他)会和你一起分享;你难过,她(他)会与你一同承担;你烦恼,她(他)会做你最忠实的“垃圾桶”……知音有着广阔的范畴,无限的遐想。可以穿越时空,从古到今,可以对人,对事,对物……。

一生中交一个朋友谓之足,两个朋友谓之多,三个朋友谓之难得。知音难寻,我们一定要格外珍惜知己啊!

篇二:伯牙绝弦的读后感

近几天,我们学习了一篇文言文《伯牙绝弦》,我的感触颇深。

著名音乐大师俞伯牙擅长弹琴,可是却没人能够听懂,无人能够了解他创作音乐的深刻内涵。在众多欣赏者的面前,他听到的只是表面的夸奖与赞扬,他为此感到很寂寞,很苦恼。于是他就来到了飞泻的瀑布、茂密的树木面前宣泄自己的孤寂。他轻轻地抚弄着自己的琴弦,面对眼前巍峨的高山和轰鸣的瀑布,刹时间来了灵感。便创作了一首美妙动听的乐曲——高山流水。就在这时,樵夫钟子期上山打柴归来,正悠哉游哉地走在山间小路上,隐隐约约听到了琴声,不禁放慢了脚步,细细聆听着,他觉得这琴声真是天籁之音,便赞叹道:“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又加快了脚步,急于想看看是哪位高人奏出了这神奇的乐曲。

俞伯牙的琴技是何等娴熟,钟子期对音乐又是何等有造诣啊!终于两个素昧平生的人相见了。真是相见恨晚。一个忘我地弹奏着,一个如痴如醉地倾听着,忘记了一天的疲倦,甚至忘记了身上担柴的沉重伯牙一曲终了,钟子期击节称快:“妙极了!如同巍峨的泰山矗立在眼前,仿佛有滔滔大河从此地涌过!”伯牙喜出望外,于是和子期促膝谈心,他们越说越高兴,直到天色将晚,这对志同道合的知音约定二年后再来此地相见,这才依依惜别。

光阴荏苒,转瞬间过了两年。可是对伯牙而言却是度日如年,在宫廷中,还是那帮纸醉金迷的庸碌之徒,让他厌倦。可是当时又没有问子期的.具体住所,只能把思念深深地埋藏在心底。终于两年之约到了,一大早,他就兴冲冲地赶去赴约。可他焦急地等了一天,也不见知己的身影,他真是度日如年,坐立不安了。直到傍晚时分,才从小路上起来一个身影,伯牙急急地迎上前去,却原来不是子期,他焦急地打探子期的消息,可是听到了却是噩耗:子期已经不幸去世了!这真是一个晴天霹雳,好半天没有回过神来。

经过多方打听,伯牙终于找到了子期的坟茔yíng,一抔黄土,阴阳相隔,永远不能再见!伯牙泪如泉涌,心都要碎了。眼前是两年前子期和他畅谈音乐的情景,而今,斯人已去,欢乐难再我这音乐还有谁能够真正听得懂呢?他抚摸着自己心爱的古琴,泣不成声。忽然,伯牙站起身,口中念念有词:“子期啊,没有你,我活在这世间,也只能是行尸走肉了。就让我们共同的爱——古琴代替我随你而去吧!”说完,举起这把如同伯牙第二条生命的古琴,重重地摔了下去,琴应声粉身碎骨!

我真的为伯牙宁愿破琴绝弦来报答子期的知遇之情而感动,这个俞伯牙痛心疾首怀念子期,摔琴谢知音的故事,就是后来人们感叹的知音难觅。读完之后,我觉得眼中有晶莹的泪花。是啊,就让我们吟诵着这千古佳话,为中华民族感天动地的友情而高歌吧!

伯牙,你的一举一动都是悲壮的,你的举动,见证了你与子期的深情厚谊。当你摔琴时,你一定在想着子期,想起你们初相逢的时候,想起你们弹琴交谈的时候,也想起了你初见子期也是最后一面时依依惜别的画面。想到这儿,你一定悲痛不已,看着这台古琴,根根琴弦幻出子期的面影,你是多么不舍。听见琴摔碎——“砰”的声音,那也是你心碎的声音。此时,高山默默,它在想:“伯牙呀,既然你赋予我灵性,就让我的灵性随逝去的琴声而去吧!”此时,江河无语,它在想:“伯牙呀,既然你的创作赋予我美感,就让我的美感随你对子期的怀念深埋于九泉之下吧!”伯牙,你看!江河、高山都沉默了,你的心也一定很痛很痛,那种痛是难以言喻的,没了知音,弹琴还有什么乐趣可求,还怎么能叫艺术。伯牙,你的做法,是一种友谊的追求,更是对朋友的深切怀念,是的,这就是知音!

钟子期死了,伯牙又要回到过去没有知音、无人理解的日子。正所谓千金易得,知音难求。伯牙不想再回到无人倾诉痛苦和无边的孤独寂寞中去便敲碎了琴。他对钟子期的思念之深可想而知:琴断心断,心琴本为一体,伯牙子期也本为一体,若分开其中一方,必定无法再弹。故事告诉我们:如果在生活中没有一个能真正理解自己、体贴自己的知音,那么在这世上会很难过。正所谓“高山流水觅知音,千古知音最难觅”,我如果有像子期这样的朋友相伴,我一定会好好珍惜他这个知音。当然,如果换做我的知音失去了,我当然会心碎,也可能会隐居山林,再也不去触碰与知音有关的东西。

篇三:伯牙绝弦的读后感

文中的第一句“伯牙鼓琴,钟子期善听。”这一句开始并没有感觉到有什么作用,可是当我仔细思考后,我觉得这一句不可不有。这句话不仅写了事情的原因,而且交待了本件事情的人物及他们的特长。

我迫不急待想知道这二人是怎么“善”鼓琴和“善”听的,所以继续往下读:“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在读过老师提供的资料后,我知道了钟子期居然只是一句名山野村夫,只不过喜好听别人奏乐 而已,可是却能听懂边,连音乐家都难以真正理解的《高山流水》。这说明了钟子期一定也是音乐奇才,也说明音乐这种奇妙的东西是人与人心灵的桥梁。

我的目光继续贪婪地在文字间穿行,读到了最后一句“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时,我感动得差点落下眼泪。因为他有多种选择:他可以用他的第二生命――鼓琴,来祭奠他的知音,为钟子期创作出许多传世佳作;也可以再次踏上寻找第二个知音的路。可是,他偏偏选择了最痛苦的一种:那就是在失去知音后,用自己的第二生命来悼念这位难得的知音。或许这么做是由于极大的痛苦,只有用摔琴来发泄,用不弹琴来忘却。

《伯牙绝弦》让我又一次懂得了友情无价,知音难遇。我小小的心中充满了感动与对未来的期待……

篇四:伯牙绝弦的读后感

友谊是什么,友谊是童年一阵阵奶声奶气的欢笑。友谊是有了一个好东西愿意和朋友分享。友谊是在朋友遇到困难时愿意帮助朋友。友谊不分大小,也不分轻重,之分诚信和虚伪。

《伯牙绝弦》这篇课文也写了伯牙和子期之间的友谊:一个皓月当空的夜晚,伯牙来到了山上,躺起了音乐。可是,在山上还有一个人。叫钟子期,当然,伯牙也感受到了有人。果然看见了这个打柴人,伯牙便把他请来做,就这样,它们结识了。

伯牙即兴有弹了一首《高山》子期说:啊,巍峨的样子像泰山。伯牙有弹了一首流水,子期说:啊浩荡的样子像江河。伯牙又佩服又激动,说:你真是我的知音啊!于是两人结拜为生死之交。伯牙与子期约定,待周游完毕要前往他家去 拜访他。

可是一日,伯牙前来拜访子期时。却闻进了噩耗,子期死了。

伯牙一听,悲痛欲绝,奔到子期墓前为他弹奏了一首充满怀念和悲伤的曲子,然后站立起来,将自己珍贵的琴砸碎于子期的墓前。从此,伯牙与琴绝缘,再也没有弹过琴。

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高山流水,告诉了我们知音难觅。

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琴声。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巍峨的泰山,钟子期听了赞叹道:“好啊!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

伯牙弹琴时,心里想到宽广的长江,黄河,钟子期赞叹道:“好啊,宛如一望无际的长江黄河在我面前流动!” 无论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都会清楚地道出他的心声。

钟子期去世后,此认为世界上再也没有他的知音了。于是,他坚决地把自己心爱的琴摔破了,挑断了琴弦,终生不再弹琴,以便绝了自己对钟子期的思念。

由于这个传说,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做“知音”,用“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

扩展资料:

课文资料

伯牙、锺子期相传为春秋时代人,关于他们二人成为知音的传说《列子》《吕氏春秋》等古书均有记载,也流传于民间。

我国古诗常有提及,如,“借问人间愁寂意,伯牙弦绝已无声”“高山流水琴三弄,明月清风酒一樽”“锺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明代小说家冯梦龙根据这个传说创作了《俞伯牙摔琴谢知音》,收在《警世通言》中。

伯牙和子期的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

伯牙在弹琴,钟子期听他弹。伯牙正弹奏到意在描绘泰山的乐曲,钟子期(仿佛就看到了高山)说:“弹得真好啊!我好像看到巍巍的大山!”一会儿,伯牙又弹奏到意在描绘流水的乐曲,钟子期(仿佛就看到了江河)又说:“弹得真美啊!我又好像看到浩浩荡荡的江河!”钟子期死后,伯牙悲痛万分,拉断了琴弦,把琴摔破,发誓终身再不弹琴。他认为世上再也没有谁能成为自己的知音了。
不仅仅是弹琴这样,对人才也同样是这个道理。虽有能人,而不能以礼相待,为什么要求人才对你尽忠呢?就好像不善于驾驶车马,好马也不能发挥日行千里的才能。
知音难得,可遇难不可求。古人有云“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遇一知己,生便无憾,可见知音之贵!
知音难遇,义气相投,总还易得。有共同的理想志趣,便可义结金兰。在大中华文化圈,妇孺皆知的便是《三国演义》中刘关张桃园三结义。
在一个桃花盛开的时节,刘备、关羽和张飞人生相遇,意气相投,便在一个开满桃花的园林,举酒盟誓,结为异性兄弟,不求同日生,但愿同日死。有难同当,有福同享,共同实现人生抱负。能不能实现另回事,忠肝义胆,义薄云天,总令人心生感动。
同志义士可为,知音亦非不可得。《列子》就记载,时演奏达人伯牙在泰山上触景生情,独自鼓琴,恰遇钟子期,听出弦外之音,高山流水,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 !至子期死,知音不在。伯牙摔琴绝弦,终身不复操,倾高山绝响,随流水而逝。令人感动不已,一直传诵至今。
此人间难得几回闻,还有更绝的,更令人心痛唏嘘,却是一个外国传说,非但知音,何止破琴,虽未桃园结义,知音离去,却同日决然赴死,更添悲壮。
约在笈多王朝时期,古印度有一位伟大的诗人和戏剧家,叫迦梨陀娑,是梵文古典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被旃陀罗笈多二世视为宫中宝贝。
同时期斯里兰卡的国王鸠摩罗陀娑也是一位大诗人,写了一部梵语诗《悉多落难记》,流传到印度,被迦梨陀娑读到,十分欣赏,便立即远行去会见这位国王。鸠摩罗陀娑国王久闻迦梨陀娑盛名,两人诗人一见如故,成为挚友,常在一起切蹉诗艺。
一天国王鸠摩罗陀娑去妓院赏玩,看到有一只蜜蜂飞落在一朵莲花上,心有所动,随手在墙上写下两句诗:“莲花初放招蜂来,落在花上心愉快。”随后他对在场人说如有人能续补后两句,愿以重金相赏。
恰巧第二天迦梨陀娑也到这所妓院消遣,看到墙壁上的两句诗,随手在下面补添了两句:“不伤花容只采蜜, 花枝摇动方离去。”
有个斯里兰卡妓女知道国王的诺言,刚好看到迦梨陀娑把全诗补全,她为了得到国王赏金,就将一代大诗人迦梨陀娑残忍杀死,然后禀告国王冒充是她写出了下面两句诗。
鸠摩罗陀娑国王又来到妓院,看到下两句诗,却没轻易相信是这位妓女所作。便很快查明都是妓女的阴谋,再也不能与好友面对面一起诗歌相和了。
鸠摩罗陀娑万分悲痛,强忍泪水为迦梨陀娑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在对迦梨陀娑尸体火化时,国王不能自己,竟毅然地跳入大火中,葬身火海,陪伴诗友而去。国王的五位王妃也随着跳入火中,为夫殉葬。
现场人无不失声痛哭,哭声一片,在场的文武百官和黎民百姓无不恸哭失声,场景悲壮!
本文标题: 伯牙钟子期的故事 读后感(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369473.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中国美术馆读后感(参观中国美术馆的感受)珍珠港读后感200(珍珠港观后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