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望舒我的记忆读后感2000(读戴望舒我的记忆的读后感)

发布时间: 2024-02-09 23:58:51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97

读戴望舒我的记忆的读后感,为你奉上,请参考:,戴望舒《我底记忆》读后感,戴望舒的《我底记忆》是其艺术诗歌成熟时期的代表作品之一,不同于前期...

戴望舒我的记忆读后感2000(读戴望舒我的记忆的读后感)

读戴望舒我的记忆的读后感

  为你奉上,请参考:
  戴望舒《我底记忆》读后感
  戴望舒的《我底记忆》是其艺术诗歌成熟时期的代表作品之一,不同于前期的《雨巷》一类诗歌,《我底记忆》抛弃了华丽的意象表现手法,而采用了一种亲切、朴素的语言叙述方式。
在《雨巷》中,诗人描绘的是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全诗的语言正如江南的雨巷一般淋淋漓漓,飘动着绵雨的惆怅。而《我底记忆》则是侧重于内心感悟的叙写,用各种日常事物去表达内心一种抽象的情感,将这些无形的记忆表现在象征的意象之中。诗中“燃着的烟卷”,“绘着百合花的笔杆”,“破旧的粉盒”等一系列普通意象的组合,既十分形象的表现出记忆纷繁丰富的特点,同时也烘托出了诗人记忆的广阔与微妙的结合。
在诗中,作者将自己的记忆赋予了鲜活的生命,成为了“我”“忠实的好友”。而第二段诗文中,那些意象的排列组合也是恰到好处的拉近了记忆与自己的关系。这些意象有远有近,有从前的有现在的;这些时空的错落组合,更是给记忆增添了亲切、生活的气息。“在一切有灵魂没有灵魂的东西上,它在到处生存着,像我在这世界一样。”这句话其实正是对以上所有意象的概括,诗人的记忆正是诗人存在这个世界的凭证,是诗人那颗不断咀嚼过去美好而酸楚生活的灵魂。
而第三段诗文,则是描写了当记忆到来时的感受。“它胆小,它怕着人们底喧嚣”,它是我寂寞的朋友,“在寂寥时,便对我来做密切的拜访。”我认为在这一段的记忆中,有很大程度上是诗人对爱情的记忆。“爱娇的少女底声音”是一处十分明显的对爱情记忆的象征。除此之外,“它底声音是没有气力的,而且还夹着眼泪,夹着太息”也隐隐的透现记忆中青涩少年时那有笑有泪的爱恋。同时,将记忆认定为“寂寞”时的拜访,是对记忆涌现时总是在安静独处的环境中。
就全诗来看,诗人的记忆并不是美好的,在这些记忆到来时,诗人的情感是沉重的、苦闷的,是“夹着眼泪,夹着太息”的。记忆“锁锁的永远不肯休止,除非我凄凄的哭了,或是沉沉的睡了”。虽然诗人回忆的时光是悲伤的,但是诗人“永远不讨厌它”,这不仅是因为“回忆忠实于诗人”更因“诗人忠实于回忆”——无论是怎样的回忆,这都是属于诗人的。诗人这一生的价值都蕴藏在这回忆中,因此,我们阅读全诗丝毫没有品读出诗人对回忆的排斥。诗人在一袭袭感伤的记忆涌现时,仍然愿意去回味这一抹酸涩的味道。
《我的记忆》不同于《雨巷》的另一特点是其诗句长短不齐的错落。全诗语句看似随行编排,没有韵律感,但实际上,诗人的这一种排列恰恰使诗意流露在了诗象上:在参差不齐间,我们似乎可看到诗人内在情绪的起伏张弛。同时,这种不受约束的飘忽不定也映衬了“我底记忆”的朦胧与复杂。因此,虽然从外在文字看,这首诗似乎没有音律节奏,但事实上,它的音乐美是蕴藏在内在思想与叙写逻辑上的。
就个人而言,我喜欢《我底记忆》胜于《雨巷》,这也许有生活经历、背景环境的影响,对于我那《我底记忆》中那种朴质但又寓意隽永的语言是十分美丽的,在品读中我常常能感受到作者通过“记忆”所散发出来的寂寞苦闷但又充满向往的复杂情感,令我不免佩服与触动。

戴望舒:我的记忆

作者: 徐荣街

我的记忆是忠实于我的,

忠实甚于我最好的友人。

它生存在燃着的烟卷上,

它生存在绘着百合花的笔杆上,

它生存在破旧的粉盒上,

它生存在颓垣的木莓上,

它生存在喝了一半的酒瓶上,

在撕碎的往日的诗稿上,在压干的花片上,

在凄暗的灯上,在平静的水上,

在一切有灵魂没有灵魂的东西上,

它在到处生存着,象我在这世界一样。

它是胆小的,它怕着人们的喧嚣,

但在寂廖时,它便对我来作密切的拜访。

它的声音是低微的,

但是它的话却很长,很长,

很长,很琐碎,而且永远不肯休,

它的话是古旧的,老讲着同样的故事,

它的音调是和谐的,老唱着同样的曲子,

有时它还模仿着爱娇的少女的声音,

它的声音是没有力气的,

而且还夹着眼泪,夹着太息。

它的拜访是没有一定的,

在任何时间,在任何地点,

时常当我已上床,朦胧地想睡了;

或是选一个大清早,

人们会说它没有礼貌,

但是我们是老朋友。

它是琐琐地永远不肯休止的,

除非我凄凄地哭了,

或是沉沉地睡了,

但是我永远不讨厌它,

因为它是忠实于我的。

戴望舒

《我的记忆》是戴望舒诗歌创作道路上一座新的里程碑,它在艺术表现上呈现出不同于《雨巷》的鲜明特色。

首先,诗人抒写生活感受不再外向自然,而是通过捕捉灵感,以有声有色的客观物象来曲折地表现自己微妙的内心世界。人的记忆本来是无形的,难以把握和捉摸的。它是人们对经验过的事物经久不忘并能在以后再现,或在它重新呈现时能够再认识的心理过程。要把这一心理现象生动具体地表现出来是颇不容易的。诗人善于描摹敏锐的感觉,他采用象征艺术中意象叠加的手法,把无形的东西表现得具体鲜明而强烈。“我的记忆是忠实于我的,/忠实甚于我最好的友人。”在这个平平的开头之后,作者一连用了十个“它生存在……上”和“在……上”的铺陈排比的句式,把“燃着的烟卷”、“绘着百合花的笔杆”、“破旧的粉盒”、“颓垣的木莓”、“喝了一半的酒瓶”、“往日的诗稿”、“压干的花片”、“凄暗的灯”、“平静的水”等极为常见的事物,纷杂地集拢在一起,既状写出了记忆的纷繁和丰富,也形象地烘托出了诗人心理活动的广阔和微妙。它反映出了作为象征派代表诗人的戴望舒高度敏锐的感受能力和卓越的艺术表现力。

其二,《我的记忆》采用现代日常口语,诗句舒展,清新自然。诗人用拟人化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自己的记忆,说它是“胆小的”,“声音是低微的”,“话却很长,很琐碎”,有时还模仿着“少女的声音”,“夹着眼泪,夹着太息”。鲜明的形象,委婉的情致,全用现代口语写得活灵活现。“这就和他过去写的诗,那些充满了旧词藻的语言有了很大差别。这些诗里,即使还是充满了忧伤,这种忧伤是属于现代人的。这些都是现代人的日常口语,而这些口语之作为诗的语言,在当时,是一个大胆的尝试。”(艾青《望舒的诗》)

其三,《我的记忆》不追求音韵和整齐的字句,注重情绪的自由表现。诗人自己说过:“诗的韵律不在字的抑扬顿挫上,而在诗的情绪的抑扬顿挫上,即在诗情的程度上。”“韵和整齐的字句会妨碍诗情,或使诗情成为畸形的。倘把诗的情绪去适应呆滞的、表面的旧规律,就和把自己的足去穿别人的鞋子一样。愚劣的人们削足适履,比较聪明一点的人选择较合脚的鞋子。”(《论诗零札》)他初期写诗欣赏中国诗词的节调和声韵,同时也实践了法国印象派诗人魏尔伦强调诗歌的音乐性的主张。在《我的记忆》之后的作品中,他便力主“诗不能借重音乐,它应该去了音乐的成分。”这当然不是抹煞诗歌的音节和旋律,而是为了挣脱诗的外在形式的束缚,完全自由地去抒发自己纯真的感情,凭借内在情绪的自然流动造成诗歌的节调。《我的记忆》先以平缓的调子起笔,再以急促的排句写记忆的纷至沓来,接着又放慢节奏写记忆是忠实于自己的老朋友,与开头呼应。全诗表面上没有韵脚,诗句也长短错落,散漫不拘,内在的情绪却有张有弛。回荡起伏,显示出戴望舒个人风格的趋向成熟。

戴望舒《我的记忆》赏析

求高人赐教:戴望舒《我的记忆》赏析或者读后感。1000字左右哦!有点困难。谢谢!
戴望舒送出《雨巷》不久,就开始了对诗歌“音乐性”的“反叛”,写下了这首他自认为新诗“杰作”的《我的记忆》。诗人的创作历程中又矗立起一个新的纪念碑。以此诗为题的第一本诗集《我的记忆》的出版,成为1929年诗坛的一大盛事。诗人对这首诗的偏爱远远的胜过《雨巷》。这是可以理解的。
  记忆,是一种抽象的人类感情,也是诗人对往事追念的一种感情形式。在诗人戴望舒的笔下,通过具象的描述和拟人化的手法,抽象的情感变成了有生命有丰富精神世界的“老朋友”。诗人在“记忆”中注入了人的感情,又在对“记忆”的描述中昼隐藏起了自己的感情,使这首象征派诗具有了更为广泛的涵盖意义,可以唤起无数读者情感的共鸣。诗人对过去生活的失落无限的眷念之感,象流水一样淙淙流过每个读者的心灵,记忆的原野都会因此而绿茵丛生。看去是一首无主题变奏曲,它却在读者的心灵中唤起各种人生主题的回响。《我的记忆》这种隐藏了自己私情的抒情内涵的普遍性,正是它最重要的艺术魅力的根源。
  人在美好的一切,包括理想、爱情失去之后,伴随孤独寂寞而来的最忠实的朋友,就是咀嚼过去生活的记忆。记忆忠实,记忆亲切,记忆几乎成了慰籍生活的密友,这是怎样一种辛酸而幸福的心境啊!《我的记忆》为了写出这种心境,首先是把记忆拟人化了。第一节诗是一个概括,但已隐含着把记忆当成活生生而无限忠实于自己的好友了。这样,整首诗都贯穿“友人”的特征,赋予抽象的情感以有生命的形态。诗的第二节写我的记忆几乎无处不在,诗人用了一系列细微的事物的排比,把过去和现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拉近了,泯灭了它们之间的距离。这节诗格式有些单调,但由于选择的意象具体而充满生活的气息,就给人以形象的亲切感。记忆到处都生存着,在“燃着的烟卷上”,在“绘着百合花的笔杆上”,在“破旧的粉盒上”和“颓垣的木莓上”,在“喝了一半的酒瓶上”,在“往日的诗稿”和“压干的花片”上,在“凄暗的灯上”和“平静的水上”,在一切有灵魂没有灵魂的东西上,记忆无处不在的生存着。这些具体的意象,看去信手拈来,实则有很丰富的暗示性,是美好的爱情生活,是爱情的欢乐与枯萎,是在痛苦中不平静的……任你去想象好啦!诗人朦胧的境界构成给了你想象的权利。读了之后,任你怎样想象,诗人那颗不断地无时无刻地咀嚼过去美好而酸楚生活的灵魂,总是会显现于你的面前。你的经验与诗人的意象互补,更会灿烂地展示这一丰富的情感世界。
  诗进入第二节,转为写记忆到来时的情态。它“胆小”,它怕“人们的喧嚣”,它是人们孤寂的朋友,所以在寂寥时,“便对我来作密切的拜访”,它以很低的声音和碎琐的话语,与诗人作不肯休止的谈心。这一节末尾的五行诗,更具体地透露了这“记忆”的内涵:“它的话是古旧的,老讲着同样的故事,/它的音调是和谐的,老唱着同样的曲子,/有时它还模仿着爱娇的少女的声音,/它的声音是没有气力的,/而且还夹着眼泪,夹着太息。”古老的故事和同样和谐而古老的歌曲,这些意象,很容易唤起人们对爱情的联想,把这联想与“爱娇的少女的声音”、“眼泪”、“叹息”放在一起来读,这“眼泪”,这“叹息”当然是记忆中来造访的“少女”的,但又何尝不是在记忆中度日的诗人心境的外射呢?
  诗的第四节是写记忆到来的时间没有一定的,虽然这拜访的突然,“人们会说它没有礼貌”,可是我却喜欢,因为“我们是老朋友”,它会在孤寂中带给我甜蜜的慰安。最后一节进一步说明了,自己无法摆脱这记忆的絮语,那些美好而辛酸的往事太使自己难忘了,除了自己“凄凄地哭了”,或是“沉沉地睡了”的时候。诗又骒以一种圆圈式抒情结构完成的,末尾两行又返回开篇的两行。但它比开篇在情感色彩上深化了:“但是我永远不讨厌它,/因为它是忠实于我的。”有美好的记忆固然是幸福的,但只靠记忆的忠实为友的人,内心又是多么荒凉和寂寞啊!诗人虽然没有说自己内心的寂寞和痛苦,但这种感情在种似乎是轻松快乐的调子中却显得深沉,更引起人们的思索。人们会带着同样的心境走进这首诗的感情世界。
  这首诗明显地受到法国后期象征派诗人耶麦(Framlis Jammes)的《膳厅》等诗的影响,“抛弃了一切虚夸的华丽、精致、娇美,而以他自己淳朴的心灵来写他的诗”,能够注意“适当地、艺术地抓住”那些“生存在我们日常生活上”的美感,如《膳厅》的第一节:“有一架不很光泽的衣橱,/它会听见过我的姑祖母的声音,/它会听见过我的祖父的声音。/它会听见过我的父亲的声音。/对于这些记忆,衣橱是忠实的。/别人以为它只会缄默着是错了。/因为我和它谈着话。”但是耶麦是将具体的事物情感化,而戴望舒是将抽象的情感拟人化,就艺术创造的难度来看,后者更甚于前者。戴望舒在诗中抛弃了一切虚夸的华丽与娇美,在日常生活的物象上捕捉美感,一些似乎与诗无缘的琐碎事物,成为具有丰富象征内涵的意象“燃着的烟卷,破旧的粉盒,颓垣的木莓,压干的花片,凄暗的灯,平静的水......,这些无生命的东西不仅有了生命,而且被赋予很广袤的暗示性的内涵,使人对诗人的记忆发生辽远无边的想象。因此,这些日常生活的常见物,也就闪着诗的光彩,富有了诗的韵味。
  戴望舒摆脱了《雨巷》式外在音乐美的追求,追求一种表现“在诗的情绪的抑扬顿挫上,即在诗情的程度上”的内在韵律的症状。《我的记忆》是他的第一个自学的实践。诗里没有《雨巷》那种铿锵的韵脚,华美的字眼,完全用纯然的现代口语,使诗的叙述同读者的情感拉近了距离,增大了抒情的亲切性。即使在具有气势的排比性很强的诗行中,如第二节前五行还用舒缓的调子,到第六行后“在撕碎的往日的诗稿上,在压干的花片上,/在凄暗的灯上,在平静的水上”,一行中用了两句“在……上”,修饰语也由长而短,内在节奏的加快,更有利于传达记忆无所不在的“诗情程度”。《我的记忆》开了中国三十年代现代派的一代诗风。
本文标题: 戴望舒我的记忆读后感2000(读戴望舒我的记忆的读后感)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361127.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沧海桑田的读后感(沧海桑田的读后感想)三让徐州属刘备读后感(三让徐州读后感300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