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思录读后感1000字(《格言联璧》近思录)

发布时间: 2024-01-29 19:31:07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100

横渠四句读后感冯友兰的那篇,1小时内加分新中国成立前,冯友兰在乙所优雅的大客厅的一面墙上,高高悬挂着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

近思录读后感1000字(《格言联璧》近思录)

横渠四句读后感

冯友兰的那篇,1小时内加分
新中国成立前,冯友兰在乙所优雅的大客厅的一面墙上,高高悬挂着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四句名言。冯先生则爱简称之为“横渠四句”。这,彰显着作为主人的冯先生对“横渠四句”的情有独钟与无限崇拜,并刻意要与前来的客人共同分享之。冯友兰高寿,活了九十五岁。据统计,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三位长寿的哲学家。他自一九一五年考入北大哲学门学哲学起,直到一九九○年十一月逝世时为止,一辈子与哲学打交道,长达七十五年之久。他在漫长的四分之三的世纪里,在自己所撰写的许多鸿篇巨制中,反复讲到了张载的哲学。而他所讲的张载哲学的重中之重,并非别的,就是这“横渠四句”。冯友兰指出“横渠四句”有异文。但他认为就义理而言,应从朱熹编的《近思录》所作“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近思录》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淳熙二年(1175年),吕祖谦从浙江到福建与朱熹会晤,两人在寒泉精舍相与读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等著作,感其“广大闳博,若无津涯”,初学者不易把握其要义,于是精选622条,辑成《近思录》,共分14卷。“近思”二字取自《论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朱熹取此书名的用意在于,把《近思录》当作学习四子著作的阶梯,四子著作又为学习《六经》的阶梯,以正“厌卑近而骛高远”之失。
《近思录》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文化发展成熟的理论形态,代表着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水平;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四子的读经方法,对我们今天读经很有启发借鉴意义;科学的治学次序、方法;治学当行与不当为之事,对当今的教育者、读经者均有指导意义、借鉴价值;读经当然不应舍弃之。

《格言联璧》近思录

《格言联璧》作为一本蒙学读物,究其阅读对象来说也就是定位在乡里小儿层次,可其中之微言大义是需要人参悟一辈子也不一定能参透的人生智慧。这本书的作者,或者说这篇文章的作者,虽然年代离我们不算久远,是清代的一位学者(姑且这样以为吧),姓金,山阴人,但其真实姓名和生平均不详,正所谓真人不露性,高人不留名,说的就是这一类人,山阴金先生的这本《格言联璧》,可谓是字字珠玑,深闳精辟。全书主要内容包括学问类、存养类、持躬类、摄生(附)、敦品类、处事类、接物类、齐家类、从政类、惠吉类、悖凶类。是成己成人之宝筏,希圣希贤之阶梯也。集先贤警策身心之语句,垂后辈温良恭俭之佳范,如沐春风,如饮甘醴,远无名以求心安理得,近般若,以启通达圆融。近日翻看,感触良多,虽为童蒙之教化,也是我辈勖勉之方向,特以近思录名之。
  处事

  处难处之事愈宜宽,处难处之人愈宜厚,处至急之事愈宜缓,处至大之事愈宜平,处疑难之际愈宜无意。不自反者,看不出一身病痛。不耐烦者,做不成一件事业。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过去事丢得一节是一节,现在事了得一节是一节,未来事省得一节是一节。居处必先精勤,乃能闲暇。凡事务求停妥,然后逍遥。无心者公,无我者明。任事者,当置身利害之外。建言者,当设身利害之中。无事时,戒一偷字,有事时,戒一乱字。提得起,放得下,算得到,做得完,看得破,撇得开。救已败之事者,如驭临崖之马,休轻策一鞭。图垂成之功者,如挽上滩之舟,莫少停一棹。以真实肝胆待人,事虽未必成功,日后人必见我之肝胆。以诈伪心肠处事,人即一时受惑,日后人必见我之心肠。天下无不可化之人,但恐诚心未至。天下无不可为之事,只怕立志不坚。处人不可任己意,要悉人之情。处事不可任己见,要悉事之理。事到手,且莫急,便要缓缓想。想得时,切莫缓,便要急急行。事有机缘,不先不后,刚刚凑巧。命若蹭蹬,走来走去,步步踏空。

  近思录:人生在世,圣人、至人、神人已经没有席位了,要想做一个实现自身价值的社会人,就得为处事而来,除非你还有“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本事。金先生“处事篇”可谓不二法门,读懂了它,可落得个“妥帖”二字。世间诸事繁杂,不是每件事你都能处理好,也不是每件事你都可以掌控,有些人处理驾轻就熟,有些人处理手忙脚乱,说到底是处事主体——人的问题,文中多次提到“心”字,这是行为动机的渊薮。处事必有所图,功名利禄,恩怨情仇,本就无可厚非,可是要拿捏分寸,无过无不及。忙绝对不是人生的终极意义,要知道闲暇的有趣,要懂得逍遥的心态。我喜欢“提得起,放得下,算得到,做得完,看得破,撇得开”,这样的人生才能体现人的独立意志与自由精神,颇有一点禅宗的味道:“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处事要凭良心,不是依靠圆滑。将心比心,精诚所至,方能金石为开。一辈子很长也很短,很长是对生来说的几十年,很短是对死来说的一瞬间。生当精勤自强,须知人生总有做不完的事;死则归得其所,晓得天地万物皆有属无常的命。你可以没有宗教的信仰,但要对命运二字不得怀疑。处事进入“难得糊涂”之境,方知孔圣人之高明:无可无不可。

  接物

  事属暧昧,要思回护他,著不得一点攻讦的念头。人属寒微,要思矜礼他,著不得一毫傲睨的气象。凡一事而关人终身,纵确见实闻,不可著口。凡一语而伤我长厚,虽闲谈酒谑,慎勿形言。待己当从无过中求有过,非独进德,亦且免患。待人当于有过中求无过,非但存厚,亦且解怨。事后而议人得失,吹毛索垢,不肯丝毫放宽;试思己当其局未必能效彼万一。旁观而论人短长,抉隐摘微,不留些须余地;试思己受其毁未必能安意顺承。人好刚,我以柔胜之。人用术,我以诚感之。人使气,我以理屈之。柔能制刚,遇赤子而贲、育失其勇。讷能屈辩,逢喑者而仪、秦拙于词。何以息谤?曰无辩。何以止怨?曰不争。人之谤我也,与其能辩,不如能容。人之侮我也,与其能防,不如能化。律身惟廉为宜,处世以退为尚。径路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底,减三分让人尝。任难任之事,要有力而无气。处难处之人,要有知而无言。轻信轻发,听言之大戒也。愈激愈厉,责善之大戒也。施在我有余之惠,则可以广德。留在人间不尽之情,则可以全交。古人爱人之意多,故人易于改过;而视我也常亲,我之教益易行。今人恶人之意多,故人甘于自弃;而视我也常仇,我之言必不入。喜闻人过,不若喜闻己过。乐道己善,何如乐道人善。听其言,必观其行,是取人之道。师其言,不问其行,是取善之方。

  近思录:待人接物体现一个人的处世能力,要有一个原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圣人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人总是有分别心的,对待自己与他人持有两个尺度是人之常情,但要平心而论。人际关系的内核不是争得你死我活,而是彼此体谅。谙熟阴阳之道,通晓人情世故,就会置自己与游刃有余之境。老子有曰:“我有三宝,持而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道德经》)不敢为天下先并非软弱退缩,而是深知人世间有些事是要“化为绕指柔”的,善待别人,才能真正善待自己。

  “喜闻人过,不若喜闻己过”是很少有人能做到的,我们所知的也就是春秋时的子路,孟子说:“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自耕稼、陶、渔以至为帝,无非取于人者。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于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公孙丑上》)人要认识自己,就必须学会“内观”,观己心,正己意,老把眼光放在别人身上的人,大概都没有什么自知自明的。

  我喜欢“径路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底,减三分让人尝”这一句,这是一种分享,也是一种修行。时下经济社会,大家都信奉竞争原则,本无可厚非,可竞争也要容人,若沦为不近人情,为求目的不择手段,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就已经脱离人籍了。

  存养

  涵养冲虚,便是身世学问。省除烦恼,何等心性安和!存养宜冲粹,近春温。省察宜谨严,近秋肃。人心如谷种,满腔都是生意,物欲锢之而滞矣。然而生意未尝不在也,疏之而已耳。人心如明镜,全体浑是光明,习染薰之而暗矣。然而明体未尝不存也,拭之而已耳。人之心胸,多欲则窄,寡欲则宽。人之心境,多欲则忙,寡欲则闲。人之心术,多欲则险,寡欲则平。人之心事,多欲则忧,寡欲则乐。人之心气,多欲则馁,寡欲则刚。宜静默,宜从容,宜谨严,宜俭约,四者切已良箴。忌多欲,忌妄动,忌坐驰,忌旁骛,四者切已大病。常操常存,得一恒字诀。勿忘勿助,得一渐字诀。忿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敬守此心,则心定;敛抑其气,则气平。心一松散,万事不可收拾。心一疏忽,万事不入耳目。心一执著,万事不得自然。一念疏忽,是错起头。一念决裂,是错到底。名誉自屈辱中彰,德量自隐忍中大。谦退,是保身第一法。安祥,是处事第一法。涵容,是待人第一法。洒脱,是养心第一法。静能制动,沉能制浮,宽能制褊,缓能制急。天地间真滋味,惟静者能尝得出。天地间真机括,惟静者能看得透。气忌盛,心忌满,才忌露。世俗烦恼处,要耐得下。世事纷忧处,要闲得下。胸怀牵缠处,要割得下。境地浓艳处,要淡得下。意气忿怒处,要降得下。观操存,在利害时。观精力,在饥疲时。观度量,在喜怒时。观镇定,在震惊时。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襟度。临喜临怒看涵养,群行群止看识见。

  近思录:存养者心理养生也,人体阴阳二气流动,不能有大起大落之态,要常守循序渐进之法。“存养篇”不是让人灭七情绝六欲,不食人间烟火,而是须知保身之策,须葆精气神,不可懈怠,成大事者必是精神高亢者,正如拿破仑所言:“人的身体结构即命运”。要想永葆精气神,成就一番经天纬地之业,就需在清心寡欲中涵养精魄,诸葛亮54岁时写给他8岁儿子诸葛瞻的《诫子书》中提道:“非谈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这是人生经验之谈,也是彻悟之谈。

  人生不过如此,只要你贯彻保身第一法、处事第一法、待人第一法、养心第一法,就会发现我心即宇宙,可以操之在我,运之在我。

  持躬

  浓于声色,生虚法病。浓于货利,生贪饕病。浓于功业,生造作病。浓于名誉,生矫激病。经一番挫折,长一番识见。容一番横逆,增一番器度。省一分经营,多一分道义。

  学一分退让,讨一分便宜。去一分奢侈,少一分罪过。加一分体贴,知一分物情。人心如谷种,满腔都是生意,物欲锢之而滞矣。然而生意未尝不在也,疏之而已耳。人心如明镜,全体浑是光明,习染薰之而暗矣。然而明体未尝不存也,拭之而已耳。有真才者,必不矜才。有实学者,必不夸学。诿罪掠功,此小人事。掩罪夸功,此众人事。让美归功,此君子事。分怨共过,此盛德事。毋毁众人之名,以成一已之善。毋没天下之理,以护一已之过。读书有四个字最要紧,曰阙疑好问。做人有四个字最要紧,曰务实耐久。物忌全胜,事忌全美,人忌全盛。步步占先者,必有人以挤之。事事争胜者,必有人以挫之。护体面,不如重廉耻。求医药,不如养性情。立党羽,不如昭信义。作成福,不如笃至诚。多方说,不如慎隐微。博声名,不如正心术。恣豪华,不如乐名教。广田宅,不如教义方。度量如海涵春育,应接如流水行去,操存如春天白日,威仪如丹凤祥麟,言论如敲金戛石,持身如玉洁冰清,襟抱如光风霁月,气概如乔岳泰山。心术以光明笃实为第一,容貌以正大老成为第一,言语以简要真切为第一。勿吐无益身心之语,勿为无益身心之事,勿近无益身心之人,勿入无益身心之境,勿展无益身心之书。此生不学一可惜,此日闲过二可惜,此身一败三可惜。

  休诿罪于气化!一切责之人事。休过望于世间!一切求之我身。自责之外,无胜人之术。自强之外,无上人之术。聪明者戒太察,刚强者戒太暴,温良者戒无断。以恕已之心恕人,则全交。以责人之心责已,则寡过。见人不是,诸恶之根。见已不是,万善之门。品诣常看胜如我者,则愧耻自增。享用常看不如我者,则怨尤自泯。将劳役者比,则优闲自乐。将疾病者比,则康健自乐。将祸患者比,则平安自乐,将死亡者比,则生存自乐。对失意人,莫谈得意事!处得意日,莫忘失意时。贫贱是苦境,能善处者自乐。富贵是乐境,不善处者更苦。好讦人者身必危,自甘为愚,适成其保身之智。好自夸者人多笑,自舞其智,适见其欺人之愚。惩忿窒欲,其象为损,得力在一忍字。适善改过,其象为益,得力在一悔字。欲心正炽时,一念著病,兴似寒冰。利心正炽时,一想到死,味同嚼蜡。事不可做尽,言不可道尽,势不可倚尽,福不可享尽。难消之味休食,难得之物休蓄。难酬之恩休受,难久之友休交。难再之时休失,难守之财休积。难雪之谤休辩,难释之忿休较。谦,美德也,过谦者怀诈。默,懿行也,过默者藏奸。圆融者无诡随之态,精细者无苛察之心,方正者无乘拂之失,沉默者无阴险之术,诚笃者无椎鲁之累,光明者无浅露之病,劲直者无径情之偏,执持者无拘泥之迹,敏炼者无轻浮之状。私恩煦感,仁之贱也。直往轻担,义之贱也。足恭伪态,礼态贼也。苛察岐疑,智之贼也。苟约固守,信之贼也。

  近思录:做人难,做自己更难。《格言联璧》以“持躬篇”字数最多,主旨只有一个,那就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做人要正大光明,做事要秉持公允,虽然会遭遇“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孟子·离娄上》),但是只要是你经历的,它都已经写进你生命的剧本里,成为你一生的财富。喜欢这一句——读书有四个字最要紧,曰阙疑好问。做人有四个字最要紧,曰务实耐久。前者能做到可跻身博学硕儒之列,后者能做到可攀登华山泰岳之巅。

  摄生

  慎风寒,节饮食,是从吾身上却病法。寡嗜欲,戒烦恼,是从吾心上却病法。少思虑以养心气,寡色欲以养肾气,勿妄动以养骨气,戒嗔怒以养肝气。薄滋味以养胃气,省言语以养神气,多读书以养胆气,顺时令以养元气。忧愁则气结,忿怒则气逆,恐惧则气陷,拘迫则气郁,急遽则气耗。行欲徐而稳,立欲定而恭,坐欲端而正,声欲低而和。多静坐以收心,寡酒色以清心,去嗜欲以养心,玩古训以警心,悟至理以明心。宠辱不惊,肝木自宁。动静以敬,心火自定。饮食有节,脾土不泄。调息寡言,肺金自全。恬淡寡欲,肾水自足。道生于安静,德生于卑退,福生于清俭,命生于和畅。天地不可一日无和气,人心不可一日无喜神。言语知节,则愆尤少。举动知节,则悔吝少。爱慕知节,则营求少。欢乐知节,则祸败少。饮食知节,则疾病少。人知言语足以彰吾德,而不知慎言语乃所以养吾德。人知饮食足以益吾身,而不知节饮食乃所以养吾身。败德之事非一,而酗酒者德必败。伤生之事非一,而好色者生必伤。

  近思录:摄生者摄取生命所需养分也,人生之养分汲取不过两方面:生理满足与心理满足,中医治病望闻问切旨在调和脉象,使之“绵绵若存,用之不勤”,读“摄生篇”可得“千金方”,须记:天地不可一日无和气,人心不可一日无喜神。

  敦品

  人以品为重,若有一点卑污之心,便非顶天立地汉子。品以行为主,若有一件愧怍之事,即非泰山北斗品格。君子之事上也,必忠以敬,其接下也,必谦以和。小人之事上也,必诌以媚,其待下也,必傲以忽。贵人之前莫言贱,彼将谓我求其荐。富人之前莫言贫,彼将谓我求其怜。小人专望人恩,恩过辄忘。君子不轻受人恩,受则必报。处众以和,贵有强毅不可夺之力。持已以正,贵有圆通不可拘之权。使人有面前之誉,不若使人无背后之毁。使人有乍处之欢,不若使人无久处之厌。到处伛偻,笑伊首何仇于天。何亲于地。终朝筹算。问尔心何轻于命。何重于财。

  近思录:人品分界,百家争鸣,有儒家君子、小人之说,有道家至人、神人、圣人之说,在此不做定论,要说的是人品是人格价值光辉之所在,是人性的可贵之处。要求君子品,不堕小人品。

  学问

  收吾本心在腔子里,是圣贤第一等学问;尽吾本分在素位中,是圣贤第一等工夫。万里澄澈,则一心愈精而愈谨;一心凝聚,则万里愈通而愈流。宇宙内事,乃已分内事;已分内事,乃宇宙内事。观天地生物气象,学圣贤克已工夫;下手处是自强不息,成就处是至诚无息。以圣贤之道教人易,以圣贤之道治已难。以圣贤之道出口易,以圣贤之道躬行难。以圣贤之道奋始易,以圣贤之道克终难。圣贤学问是一套行王道必本无德。后世学问是两截不修已只管治人。接人要和中有介,处事要精中有果,认理要正中有通。古文学者,得一善言,附于其身。今之学者,得一善言,务以悦人。心不欲杂,杂则神荡而不收。心不欲劳,劳则神疲而不入。心慎杂欲,则有余灵。目慎杂观,则有余明。把意念沉潜得下,何理不可得!把志气奋发得起,何事不可做!

  近思录:学问是是世人解脱之道,是内观己心的法门。孔子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学问不可用来贩卖,只可用来修心正义。

  齐家

  勤俭,治家之本。和顺,齐家之本。谨慎,保家之本。诗书,起家之本。忠孝,传家之本。父母所欲为者,我继述之。父母所重念者,我亲厚之。兄弟和,其中自乐。子孙贤,此外何求!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要留好样与儿孙。近处不能感动,未有能及远者。小处不能调理,未有能治大者。亲者不能联属,未有能格疏者。一家生理不能全备,未有能安养百姓者。一家子弟不率规矩,未有能教诲他人者。雨泽过润,万物之灾也。恩崇过礼,臣妾之灾也。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安祥恭敬,是教小儿第一法。公正严明,是做家长第一法。未有和气萃焉,而家不吉昌者。未有戾气结焉,而家不衰败者。无正经人交接,其人必是奸邪。无穷亲友往来,其家必然势利。

  近思录:一篇治家格言,做得到家和万事兴,做不到兄弟阋于墙,祸患起萧墙。为人父母须记——安祥恭敬,是教小儿第一法。公正严明,是做家长第一法。

  从政

  眼前百姓即儿孙,莫谓百姓可欺,且留下儿孙地步。堂上一官称父母,漫道一官好做,还尽些父母恩情。居家为妇女们爱怜,朋友必多怒色。做官为衙门人欢喜,百姓定有怨声。住世一日,要做一日好人。为官一日,要行一日好事。无功而食,雀鼠是已。肆害而食,虎狼是已。毋矜清而傲浊,毋慎大而忽小,毋勤始而怠终。居官廉,人以为百姓受福,予以为锡福于子孙者不浅也。曾见有约已裕民者,后代不昌不耶?居官浊,人以为百姓受害。予以为贻害于子孙者不浅也。曾见有瘠众肥家者,历也得久长耶?古之从仕者养人,今之从仕者养已。古之居官也,在下民身上做工夫。今之居官也,在上官眼底做工夫。职业是当然底,每日做他不尽,莫要认作假。权势是偶然底,有日还他主者,莫要认作真。陷一无辜,与操刀杀人者何别?释一大憝,与纵虎伤人者无殊!针芒刺手,茨棘伤足,举体痛楚,刑惨百倍于此,可以喜怒施之乎!虎豹在前,坑阱在后,百般呼号,狱犴何异于此?可使无辜坐之乎!

  近思录:做官者须知良心为何物,权柄在手,民之所赐。

  惠吉

  开卷有益,作善降祥。崇德效山,藏器学海。群居守口,独坐防心。以镜自照见开容,以心自照见吉凶。善为至宝,一生用之不尽。心作良田,百姓耕之有余。世事让三分,天空地阔。心田培一点,子种孙收。留福与儿孙,未必尽黄金白镪。种心为产业,由来皆送美宅良田。存一点天理心,不必责效于后,子孙赖之。说几句阴骘话,纵未尽施于人,鬼神鉴之。勿谓一念可欺也,须知有天地鬼神之鉴察。勿谓一言可轻也,须知有前后左右之窃听。勿谓一事可忽也,须知有身家性命之关系。勿谓一时可逞也,须知有子孙祸福之报应。作践五谷,非有奇祸,必有奇穷。爱惜只字,不但显荣,亦当延寿。形之正,不求形之直而影自直。声之平,不求响之和而响自和。德之崇,不求名之远而名自远。从热闹场中,出几句清冷言语,便扫除无限杀机。向寒微路上,用一点赤热心肠,自培植许多生意。知足常乐,能忍自安。

  近思录:“惠吉篇”告知人们善难能可贵,要坚信: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余殃。(《文言》)

  悖凶

  富贵家不肯从宽,必遭横祸。聪明人不肯学厚,必夭天年。暗里算人者,算的是自家儿孙。空中造谤者,造的是本身罪孽。位尊身危,财多命殆。肆傲者纳侮,讳过者长恶。贪利者害己,纵欲者戕生。飞蛾死于明火,故有奇智者,必有奇殃。游鱼死于芳纶,故有美嗜者,必有美毒。吉人无论处世平和,即梦寐神魂,无非生意。凶人不但作事乖戾,即声音笑貌,浑是杀机。仁人心地宽舒,事事有宽舒气象,故福集而庆长。鄙夫胸怀苛刻,事事以苛刻为能,故禄薄而泽短。精工言语,于行事毫不相干,照管皮毛,与性灵有何关涉!

  近思录:趋吉避凶之道:好善乐施,远离贪嗜。

《近思录》epub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近思录》( (宋)朱熹//吕祖谦)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wy8WF5AZ5E_egq3vK1SucA

提取码: rd3m    

书名:近思录

豆瓣评分:8.6

作者:  (宋)朱熹//吕祖谦

出版社: 中州古籍

译者: 查洪德 注释

出版年: 2008-1

页数: 468

内容简介:

《近思录》是南宋朱熹和吕祖谦编订的理学入门书和概论性著作。它选取北宋理学家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4人语录622条,分类编辑而成。这次整理,以江永集解本为底本,文字校勘,主要参校茅星来集注本,也参考了叶采本与张伯行本,随校随改,未出校记。注释重在指明语言出处或理论渊源,有义理难明者指明义理。有关义理阐释,尽可能借助朱熹、叶采、茅星来、江永、张伯行等旧解,旧解无法借助则自加解说。翻译不是字句对译,以明理为准。此本共623条,多出的一条,乃前人录白杨伯岩本,即第五卷最后一条。

作者简介:

朱熹(1130年10月18日-1200年4月23日),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中国南宋时期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

朱熹十九岁考中进士,曾任江西南康、福建漳州知府、浙东巡抚等职,做官清正有为,振举书院建设。官拜焕章阁侍制兼侍讲,为宋宁宗讲学。晚年遭遇庆元党禁,被列为“伪学魁首”,削官奉祠。庆元六年(1200年)逝世,享年七十一岁。后被追赠为太师、徽国公,赐谥号“文”,故世称朱文公。

朱熹是“二程”(程颢、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与二程合称“程朱学派”。他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 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闽学代表人物,被后世尊称为朱子。他的理学思想影响很大,成为元、明、清三朝的官方哲学。

朱熹著述甚多,有《四书章句集注》《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说》《周易读本》《楚辞集注》,后人辑有《朱子大全》《朱子集语象》等。其中《四书章句集注》成为钦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标准。

吕祖谦(1137年4月9日—1181年9月9日),字伯恭,婺州(今浙江省金华市)人,祖籍淮南寿州(治今安徽凤台县)。郡望东莱郡,人称“小东莱先生”。南宋理学家、文学家,许国公吕夷简六世孙、仓部员外郎吕大器之子。

吕祖谦出身于“东莱吕氏”,门荫入仕,起家将仕郎。隆兴元年(1163年),进士及第,调补南外宗学教授,累迁直秘阁学士、提举亳州明道宫,参与重修《宋徽宗实录》,编纂刊行《皇朝文鉴》。淳熙八年(1181年),逝世,享年四十五岁。宋宁宗时,追谥为“成”。嘉熙二年(1238年),改谥“忠亮”,追封开封伯。景定二年(1261年),配享孔庙。  

吕祖谦博学多识,主张明理躬行,学以致用,反对空谈心性,开“浙东学派”之先声。他所创立的“婺学”(又称“金华学派”),是当时最具影响的学派,在理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与朱熹、张栻齐名,并称“东南三贤”。著有《东莱集》《历代制度详说》《东莱博议》等,并与朱熹合著《近思录》。

本文标题: 近思录读后感1000字(《格言联璧》近思录)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358580.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女儿请大胆嫁给有钱人读后感(只要第十四章 不要全书的读后感 请求大神帮助我 急啊啊)《汤姆索亚历险记》第一章读后感(求一篇汤姆索亚历险记第一章的读后感 400字左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