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地传 读后感500(甘地传观后感)

发布时间: 2023-08-10 16:58:41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87

甘地传观后感[甘地传观后感]这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呢?说他是世人所敬仰的神,我摇摇头表示不同意,因为他比那高高在上不知人间冷暖的神明多了那么一些的“...

甘地传 读后感500(甘地传观后感)

甘地传观后感

[甘地传观后感]这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呢?说他是世人所敬仰的神,我摇摇头表示不同意,因为他比那高高在上不知人间冷暖的神明多了那么一些的“人情味”,甘地传观后感。圣雄甘地,我只能按照电影里的说法说他是一个非常接近神的人。通过《甘地传》这部电影,我不能说我了解甘地这个人,只能说我从仅仅知道有着甘地这个人存在到认识下甘地而已。   其实很多年前我就曾见过甘地生平的照片,当时唯一的印象就是他是一位面容慈祥和蔼的老人家以及他有着一种让人无法忽视却又难以言喻的独特气质。看过《甘地传》再现的甘地之后,我隐隐约约明白了当时感到的那种独特的气质究竟是什么了?他是东方神秘文化与西方理性文化互相摩擦产生的火花。甘地早年是一位律师,他相信法理和拥有法理赋予他理性与睿智;同时甘地也是一名教徒,宗教信仰特别是基督教的博爱精神授予了他感性的一面,这两种看似矛盾的气质却极为和谐地融洽在甘地这个人身上,使得他整个人看上去是那么的独特,那么的迷人。   《甘地传》获得1982年55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导演、最佳创作剧本 、最佳摄影、最佳服装设计、最佳剪接七项奥斯卡奖。 它只要是讲述了甘地是如何从一个凡人成为印度人口中膜拜的圣雄,同时也是他用他独特的“非暴力不合作”思想带领着印度独立,是印度人民摆脱英殖民者的统治的艰辛历程。自从24岁的甘地因为自己是有色人种而被扔下火车的那一刹那他看到了种族歧视对自己同胞的伤害,而且他也深深地意识到此刻被扔在这南非荒野上的不只是自己的人体和灵魂,还有自己民族的尊严。这一行为深深地激起了这位年轻律师的斗志,他希望自己的民族可以找回自己的尊严,堂堂正正地像一个正常人一样生活着,被人尊重着,自此开始了他一生的事业——从北非到自己的国家,用他那独特的“非暴力不合作”思想引领印度人民独立。   身为印度的“国父”,我们很难想象甘地居然一点权力或者一个职位都没有,这也就是他值得尊敬的地方,他只是单纯地想引领印度人民去独立,去争取他们该有的权力,因此他没有想过关于权力关于财富的事情。在“不合作运动”出乎他的预料的时候,他用绝食去唤起那些被仇恨和愤怒蒙蔽了理智的印度人民,再一次将他们引回正轨。当时,我最深刻的就是甘地的那一句:以眼还眼,那只会让世界盲目。   印度的独立离不开甘地的努力,可以说的是当时如果没有了甘地这个人,印度可能就不能独立,或者独立会延误几十年或者更长的时间而且其中的过程必将会更加的艰苦,更加的血腥。这一切我只可以用中国的一句古话来说:“英雄造就了时势!”甘地选择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面对强权者的打击,关押,他们不反抗也不妥协,直到强权者心生惭愧,来实现自己的目的。在当时的印度环境,甘地的这一行动的确是高明,直击人性的脆弱,让人不得不为他们的行为感到后悔,从而开始烦死自己的行为。正因为如此,他拥有了所有人的心和尊敬,包括他的敌人,就正如那个那位大英帝国的法官所说的,你若有一天能无罪释放,我将比任何人都高兴。印度不像中国,经过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等的洗礼,人民开始接受了西方的民主思想,逐渐解放了被封建礼教束缚的思想,为辛亥革命奠定了基础,从而开始那一代为了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自强自富的征途。身为中国人我们都知道那段历史的心酸,可是印度不同于我们,虽然都是沦为帝国主义的殖民地,但是那个程度和同化的深度不一样,他们人民思想准备还处于以前的那种封建主义思想阶段,崇尚宗教主义,所以一开始,甘地和其他的国会成员煽动他们闹革命,印度的人民就走上了与甘地背道而驰的道路了,幸好当时甘地绝食,才没有使他们在这条路上越走越歪。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印度的人民在当境里只是一个很单纯的环境,被奴役,被歧视,他们都向当地习惯,虽然有怨言但是就是不敢说出口,当有一个人煽动他们就会迅猛地爆发,如果印度当局一旦采取了像中国那样的枪杆子出政权的方法,他们的独立肯定比中国的八年抗战和三年内战所付出的更加惨烈,而且不一定会成功,观后感《甘地传观后感》。民众的思想没有准备好,慢慢地这场运动就会演变成中国古代的农民起义,可能会一下子被大英帝国镇压下去,毕竟人家的武器装备不是用来做摆设的,另有一个可能会像清朝的太平天国起义一样,像一颗新生的明星却又用及其快的速度陨落,这两种可能对印度人民来说都没有好处,因为政局的动荡对经济的影响是很大,而且一旦引发了战争,说要恢复可不是那么容易,特别对当时那么贫困的印度,无疑是雪上加霜。   还有一种做法的就是发动政变,但是当时的经济命脉可都是掌握的大英帝国的贵族上,没有了雄厚的经济支持要获得一个国家的政权谈何容易呢?当时巴黎公社也是靠着民众的一腔热情取得了当时巴黎的政权,但是就是因为没有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几个月之后还是眼睁睁地把自己辛苦得来的政权还回去。当时,英国的地主在印度有着绝对的话事权,他们说一就一,印度的农民一点都不敢违抗,就像其中有一个地主叫那里的人民只种某种植物,他们也就只可以种那一种植物,这样的情况,印度人又怎么可以把自家的经济话事权拿回来呢?又怎么可以轻轻松松让人家把印度这一块肥肉还回来呢》   而说回来,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就是最好的办法,他们没有搞事,也没有策划政变,就算政府那边想抓他们小辫子也没有办法,他们就是没有配合政府的某些行动而已,政府那边也不能因为这就把他们全抓起来。他们这种做法直击了人性的脆弱,看似无用,却比枪杆子出政权和经济政变等方法更加地有用,更加地有效率而且更加地被人所尊敬。记得,甘地曾经几度地说过:“当我绝望时,我会想起,只有真理和爱能得胜。历史上有很多的暴君和凶手在短期内或许是所向无敌,但是终究总是会失败的,好好想想,永远都是这样。”甘地懂得这个道理,其实所谓的非暴力,也就是和谐,这是人类的最终归宿,任何因暴力而取得的成果,终会为暴力所夺去,在面对棘手的问题时,暴力往往是人类最先想到的解决方式,但他永远不是最好的。所以人性的弱点成为了他强而有力的武器。最后他们也开始制衣,开始制盐,慢慢地满足自己的生活,是自己脱离了英帝国主义的统治也还是可以活下去,他们想全世界证明他们懂得自立自强,再也而不再是依靠英帝国的施舍才能存活的附属国。   最后,我想说的是,当时可能会有第二条路可以让印度独立,但是我相信甘地所选择的这一条路是最适合当时的印度。   而我通过了这一部电影,我领略到什么是伟人的风采。他的一生都是那般的轰轰烈烈,也许在他的眼中没什么,自己只是在做一些自己认为要做的事而已,但是我却对他的崇拜到了极致。他的大半生差不多都是在监狱里渡过的,他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印度的人民,知道死的一刻,他的财产和当时回到印度一样都是一无所有,两袖清风,这样人怎么叫人不钦佩呢?   最后,我想用某人的一段话来结束我的这一篇观后感。“当世界横遭暴力蹂躏之时,甘地建议人们走另一条道路,即非暴力主义。他宣传非暴力学说,终于发动了印度人民大众,奋起将英国驱赶出印度半岛。于他的努力,精神运动取代了武装暴动,祈祷取代了枪炮,沉默取代了恐怖分子的炸弹的爆炸声。在欧洲大陆,正当政客们滔滔不绝地发表蛊惑人心的演说,独裁者们声嘶力竭地鼓噪一时,甘地却静悄悄地唤起地球上人口众多的国家的人民群众。他招贤纳士,既不求助于权势,也不乞灵于钱财的诱惑力,而是以下述教诲号召他们:‘愿意追随我的人们,你们必须准备以地作床,身穿粗布,黎明即起,节制食欲,清理厕所。’他建议同伙们身穿用手纺制的土布衣服,作为这支大军的军服。颜色浅淡的土布衣服,牢固将印度人民大众团结起来,正象褐色的军服把欧洲独裁者的军队联系在一起一样。”{引号内文字摘自多米尼克·拉皮埃尔(法) 著《圣雄甘地》}         

《寻找甘地》读后感5篇

 用了两个月才读完甘地自传,其间却先后读完了3本王小波的长篇小说。究其原因只有一个:即使翻译质量足够好,这也是一本典型的“闷书”。流水账似的情节,没有太多波澜。习惯在睡前看书的我,往往看不了二三十页,就已经昏昏欲睡了。  这完全不像一个政治领袖的自传。通篇充满了平和谦卑和诚实,而这样的文字也更能表现出其书写者的不凡。他在书中写到了对自己曾经犯下的错误的忏悔,贪图性欲,食肉和曾试图嫖妓;他在提到了自己曾遭受的不公待遇,包括在印度和在南非;他也提到了参加的很多的政治运动。所有这些都在一种极其安静的行文中叙述。这个瘦弱的男人把印度从英国的统治下独立出来,并用他的道德力量影响了整个世界。而他的价值观只有简单的两个词:真理,非暴力。  他的世界中,有理性和神性两个部分,理性对外,神性对内。对外则包含一切社会事务:择业,判断是非,领导政治运动,反对什么和不反对什么。对内则更为宗教化:克己,禁欲,素食。他理性思考社会秩序和宗教道德,反对种族歧视,反对暴力,也反对自己宗教中的种姓制度,领导群众运动,争取公民权利。在神性领域,他始终与神同在,在把自己的肉体欲望缩减到最小时,他与神保持了最近的距离。这可能也是他所有力量的来源。道德准则来自于神性,而把道德力量用于政治运动则为理性。反对一切种族歧视,反对英帝国不合理的统治,这些来自于神性的道德,也来自于理性的思考。非暴力来自于神性的道德,而不合作来自于理性的判断。  记得中学历史课本里面说过,甘地在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中出现暴力事件时立刻终止了该运动,这充分体现了资产阶级在革命中的软弱性。但是插图中纺车旁边的那个瘦骨嶙峋身披白布的甘地,却显然不是“资产阶级”的形象。为了给千万的中国学子洗脑,上个世纪曾经存在过的最伟大的心灵之一就这样被一句话定性了。于是国人皆以为非暴力不合作反映了印度民族资产阶级在反帝斗争中的动摇性和妥协性,只晓得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而他显然不是一个能够用阶级理论来分析的人,他是跨阶级跨种族的。  他也不是一个政客,政治从来都不是他生活的中心。  他貌似也不是一个典型的宗教信徒,他坚守他的信仰却一直在反对宗教中反人类的成分。  所以爱因斯坦才会这样评价甘地:后世的子孙也许很难相信,世上竟然真地活生生出现过这样的人。  
引用
此评价对我:有用(2)没用(0)
游客
2009-02-15
非暴力,从心开始——《甘地自传》
  当我们抬起头来仰望伟人的时候,心中除了点燃起崇拜的烈火,是否还会想起来你看到的,是一个塑像,还是一个活生生的人?甘地是少有能完全不惧揭露自己的伟人,诚然他最终成为一个严格要求自己的人,但正如自传中,他坦然承认自己也一如普通人那般,在年轻的时候也一度沉浸在情欲的欢愉中忘却其他的事情,从十四岁童婚开始,他固然无条件地爱着妻子,但也曾如大多印度教的男人那样,将妻子当做自己的私有财产。因而他也能了解到:“身体既可以是情欲的游乐场,恶可以是自我亲证的宫殿”。  做为一个严格的素食者,他还提到少年时偷食肉品的经历。这并不是如我传统教育里华盛顿砍樱桃树那样充满着疏离感的故事,甘地抛弃了修辞和掩饰的讲述,将我完全拉进了那个具备传统印度教道德规范的家族里,一个孩子心灵成长的迂回曲折。就像是那灵性之水,开始从高处冲落,激荡而激烈,然后被凝固成天上的冰雹,蹦蹦跳跳的不老实,直到如甘地自己形容的,水滴脱离了海洋就会无依无靠、直到意识到海洋的归属,才得到复活,找寻到自我之路。  毛主席说枪杆里出政权,这似乎是物质世界里的真理,但甘地却始终用非暴力来获得和平。他说“非暴力是心灵的事情,它不是来自智力的劳动”,当国际歌里唱着“从来就没有救世主,也没有神仙皇帝”,甘地的方式是:“非暴力的精神必然导致谦卑,非暴力意味着信任神、基督。如果我们要寻求神的帮助,我们必须怀着一颗谦卑和悔悟的心来接近他”。  已被册封为人类历史里的每一个伟人,对人类的心灵和意识的运用和调动都是相当娴熟的,当我们都认为物质才是决定因素的时候,实质上,所有都是集体意识在博弈着。非暴力是一种古老的心灵修为,在甘地之前,它很难被提到一个政治的层面,这是显然的,以暴制暴是人类动物性最直接的反应,它像止痛药那般廉价而速效。落后就要挨打,这个口号流传了很广很远,它真正的含义我想是“物质落后就要挨打”。  “人作为动物是残暴的,而作为精神存在是非暴力的,他一旦在精神上觉醒就不能够再使用暴力”。这是甘地的认知,也是信念。因有其他的著作里书写了他在南非、印度开展非暴力开展的经历,在自传中,他并未重复那些语句,在看似琐碎和日记摘录性的撰写中,我们看到一个叫甘地的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断对自我自省、批判、要求,也因此不断地战胜了自我的习气习性。  他并未要求自己像灵修大师那样得到开悟的华美,他孜孜不倦地想求人类的真正共和,他近似苦行的简居生活,也只为能更加释放心灵的能量。我想,甘地是不可定义的,他不能被简单地称为一个社会活动家、一个政治领袖、一个民族精神导师,甚至他亦不是一个平常意义的修行人。  于是,这个世界的概念和二元论都可以在他身上瓦解了,如同特里莎修女那样,他为人类做出的无私服务,就像侍奉上主、服务自己一般。他们没有任何的分别心,他们看到了每个人和世界都是一体的,所以世界无法形容他们给予的福祉,只能奉上最接近意思的冕称——圣。  圣雄甘地。  
引用
此评价对我:有用(1)没用(4)
游客
2008-06-14
“真相”和“和解”
  加拿大政府为虐待原住民历史正式道歉   【导语】  加拿大总理哈珀昨天(2008年6月11日)在国会代表联邦政府,就上个世纪初原住民在寄宿学校遭受虐待和性侵犯的历史道歉。  【正文】  哈珀在国会宣读的道歉声明长达十分钟。  【同期声】  加拿大总理 哈珀  你们用很长的时间来平复这段经历带来的创伤  我们也一样走过这段历程  加拿大政府真诚地向原住民道歉  请求你们原谅  我们曾经深深地伤害你们  【正文】  原住民峰会全国主席菲尔在现场发言,他说,哈珀的道歉意味着加拿大与原住民之间的关系又新生了一线曙光。菲尔也曾在寄宿学校中受虐。  加拿大联邦政府在二十世纪初推行原住民融入基督教社会和学习英文的强制政策。为此,政府强行从原住民家庭中带走近十五万名儿童,并送往全国一百三十间寄宿学校。期间,有儿童在校内受到虐待和性侵犯。一九九八年,联邦政府承认寄宿学校内类似情况严重,并在去年九月成立原住民真相及和解委员会,制订一个十九亿元的赔偿计划。目前,已经有六万五千个受害人得到赔偿。   最喜欢这样的新闻,它令我觉得国际新闻翻译的工作是有意义的。天灾人祸令人伤心,政客为了各种利益互相扯皮或惺惺作态令人厌倦,但这样的消息让我觉得温暖,觉得对这个世界的明天更有信心。最近在看《甘地传》,对非暴力有了比较真切的理解。以前读历史,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但从这本书中,我看到甘地在生活的各个层面,从内心深处,到一言一行,都在践行这种理念。因而,他能以自己瘦弱的身驱,去完成强大的国家机器所无能完成的事情。甘地确实是印度及至全世界一笔无可估量的政治遗产。其后国际社会很多令人感动的事件,也受甘地精神深刻影响。例如,美国的民权主义运动。  越来越觉得,“真相”和“和解”是解决一切宿仇积怨的唯一途径。德国承认真相,真诚地忏悔,勇敢地担当历史,得以从二战的阴影中解脱,成为政治经济的巨人。而日本掩盖历史,对真相遮遮掩掩,因而不能与其它受害国家达成真正的谅解,也不能走出二战的阴影,因而到现在仍无法取得与经济发展相应的政治地位。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以血还血,以牙还牙,只能永远深陷于仇恨的泥泞,鲜血喂饱仇恨这头怪兽,使巴以人民永远无法走出以暴制暴的迷宫。  对于内部冲突,“真相”与“和解”同样重要。要解决一切族群和阶层的矛盾,只有接受历史真相,寻找最小公约数,在此基础上达成和解。刚刚独立时,印度有一百多个民族,数十种宗教,讲数百种语言,各民族画地为牢,把差异性无限放大,使得仇恨不断膨胀。在独立后第一年,因种族冲突而死亡人数甚至超过英国殖民地时期的好多倍。甘地为印度人找到的最小公约数是“非暴力”,他奔走于各邦,用绝食等和平方式,化解了很多仇杀。然而最后他被激进分子暗杀,他的鲜血把印度从血光中救赎出来。无法想像如果没有甘地,今天的印度,会是怎么样的面貌。  “真相”和“和解”是最近十几年在各个国际事件中经常看到的字眼。南非、阿根廷、智利,都成立“真相与和解委员会”来解决国内矛盾或历史沉冤。这次加拿大政府与原住民的疙瘩也通过这样的委员会来化解。  我国是个不肯直面历史的国家,虽然写史的时间很长,却是“春秋笔法”,历史成为“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为尊者讳,为当权者讳,因政治需要而造史的做法俯拾皆是。中国人要得到“真相”,好象比许多其他国家都要艰难。但没有“真相”,就缺少“和解”的基础。极希望,中国有一天也能有“真相及和解委员会”,来抚平那些受过伤害的人的创伤。  
引用
此评价对我:有用(1)没用(1)
游客
2005-12-15
人格的力量
  最初被甘地打动是那个关于甘地和糖的故事,那个故事曾经被我广泛地宣扬引用。后来发现了这本书,找了许久还中途出了事故一直未出现,却又意外地被朋友淘到了。  这个有极强自律精神和坚定信仰的传奇人物,在生活中也还有那么多可爱之处,看到他写自己偷偷破戒吃肉的经历,以及年轻时对情欲的不加克制,真实而有趣味。  文字很平和,没有说教的色彩,但依然让人肃然起敬,这就是人格的力量。
引用
此评价对我:有用(1)没用(2)
游客
2008-05-21
《甘地自传》:我们怎样爱国
  来打算5月份读完三本书,看来很难了。另外两本是图图的《没有宽恕就没有未来》(No Future without Forgiveness)和曼德拉的《漫漫自由路》(Long Walk to Freedom)。之所以要看这三本书,起因是西藏的3·14事件。我当然也想看看西藏历史的著作,但是我们的传统是与自己有关的图书,尤其是有“负面”的部分通常不能出版,而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不管好坏,出版起来要容易得多。毫无疑问,分裂显然不得人心,无论藏独、疆独和台独;但也不尽然,有部分人偏要独立,并且绝对数量并不少。但这不现实,现实的路应该怎样倒可以借鉴印度和南非的历史。我当然知道这中间有许多不同,印度和南非是英国的殖民地,甘地要解决的是面对英国实行自治,面对印度民族破除种姓隔离;曼德拉的问题是破除种族主义。中国的藏独、疆独主要是国家内部的民族问题(分裂主义者可能不会这么认为),台独的问题最为复杂,台湾除了做过日本的殖民地,社会制度与大陆完全不同,是五权分立的三民主义,称中国民国是“民主国家”(可参见今日马英九的就职演说,他忘了大陆也是一中各表的民国一部分,因此民国在整体上不是民主国家,好在他是理性的,坚决反对台独)。但他们实现目标的道路是和平与和解,这就是为什么甘地被称为Bapu(巴布,意为父亲)和Mahatma(圣雄),而曼德拉则是举世推崇,连流行歌手都愿意为其祝寿。   印度教有四大种姓:婆罗门(僧侣)、刹帝利(武士、王公和贵族)、吠舍(商人)和首陀罗(农民),另有“不可接触者”,即“贱民”。甘地家族属于第三种姓吠舍。甘地生于1869年10月2日,1948年1月30日被刺杀身亡。   甘地生性腼腆,不敢当众演讲,甚至成名之后也如此。甘地家族吃素,小时候被诱惑吃肉,自觉愧疚。甘地留学英国之前还向母亲发誓决不吃肉,偶有几次犯戒之后,终于坚持吃素,甚至牛奶、鸡蛋都拒绝食用。甘地留学英国学习法律,回国之后的职业生涯并不成功;但到南非成功解决印度侨民的债务诉讼之后略有成就。但他没有执着于律师事业,反倒因为印度侨民包括自己所受到的不平等待遇而大大刺激,走上了争取侨民平等的道路。甘地受到南非暴徒的仇视而殴打,反而宽宏大量,不予起诉。同时,在布尔战争时,效忠英国当局,组织战时医疗队,得到部分英国官员的认同。应该说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Non-violence Non-cooperation)起源于其在南非的社会活动。   甘地第二次从南非回国后致力于印度自治和种姓平等。他建立了非暴力主义学院,教育民众;发起土布运动,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不知南泥湾的大生产运动是否借鉴了甘地的做法。)甘地为种植靛青的农民主张权利,为歉收农户呼吁减免税收,逐步在印度建立了广泛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在英国当局镇压民众运动时,他仍然坚持非暴力不合作主义,引导民众和平抗议。在这些活动中间,甘地还穿插讲了素食、禁欲、宗教信仰和土法治疗(水疗和土疗)。他还促使了印度教徒和穆斯林的联合。   可惜的是,甘地的这本自传只讲到非暴力抵抗(Non-violence Resistance)到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初步形成(1920年国大党会议通过),也涉及了一点儿“文明不服从运动”。但我后面看的部分如“个文明的不服从”和“退出印度”运动,都没有写出来,颇有些失望。但他坚持和平的方式和个人品德的纯粹却可以完全体现出来。这样的贵重品格,我们伟大的祖国似乎还没有产生过。   在google上可以搜出很多关于甘地的文章,我们尽可以了解;但了解之后,我们能做什么?国内的一切问题都不能使用暴力(包括精神、话语暴力)解决,而应该是理性与和解。最令人沮丧的就是海外华人游行追打藏独分子,或者向异议者的家属门前倾倒秽物,只能说是帮倒忙。程益中所谓有选择的自由遭到了猛烈抨击,只能说是愤青的盲动。我们该怎样爱国?在老东家的年会上,有领导说和谐社会的含义,和就是人人有饭吃,谐就是人人可以说话。但这还不够,人人有饭吃是底线,人人可以说话也是底线;因为有权贵资本主义,所以有人轻松地吃香喝辣;同样,因为有权贵资本主义,说话就不能触犯他们的利益。要知道:和,意味着人人有饭吃,并且可以有公平机会吃好饭;谐,意味着人人可以说话,并且还可以说不同的话。和谐都与嘴有关,爱国的第一步乃是宽容“异见”,和而不同。   甘地自传/甘地著;叶李、简敏译-武汉:长

告诉你一个甘地的故事读后感300字

印度甘地,被人们称为“圣雄”,曾为印度的独立立下不巧的功勋——这是我在看该影片之前对甘地和印度唯一的了解,从不曾关心过印度这个国度,更不曾想过在
这个国度生活的人们,甘地又是怎样一个圣雄。最近我开始喜欢看人物传记的电影,于是我选择性的下载了几部影片,其中之一为《甘地传》。我先是看了影片的介
绍——该片是由英国拍摄的彰显印度民族精神的影片。看到此种介绍,我下意识地好佩服英国精神。导演查德·安顿巴罗酝酿了整整二十年,他苦心孤诣、费劲心思
终是成就了他迄今为止最高的荣誉。同时,饰演甘地的本金斯用他高超的演技让“圣雄”重生。

心怀天下,甘为人梯——《甘地自传》读后感

怀着一颗大爱的心,奔走在为社会最底层人民谋求权利和利益的路上,为着自己心中的梦想和人类的美好愿景,尽管路上荆棘遍布,他在路上依旧从未停下脚步,他的行动不仅影响了印度,也影响了这个世界,面对这样一个人,我不能说不佩服,印度的圣雄,一代伟人,值得学习!

甘地出生于1869年印度的某个城市,他的家里是富贵人家,祖父曾是总理,父亲也是文化人,总之他们的甘地家族在印度是一个大家族。小时候的甘地并不突出,反而显得有点怯懦,学习成绩也不好,他也不喜欢在公众前演讲,子啊甘地13岁的时候家里就为他取了一个妻子,因为当时在印度盛行童婚,他的妻子可以说是一个文盲,目不识丁。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就夭折了。甘地的家族是一个严格信奉印度教的家族,他们不杀生,吃素食,并且追去精神上的超脱,这也是为什么甘地用自己的精神上的毅力影响了整个世界。最后的甘地逝世于1948年,被一个暴力分子暗杀。这是他形态上的结束,但是他的精神却始终影响着世界的人民,包括后来的马丁 路德 金,以及曼德拉,他用非暴力的手段实现了一个民族的独立,精神上学习的榜样。

我主要对他的精神非常佩服,同时也深刻体会到了,一个人要像提高自己的影响力与感召力就要实实在在的做好自己,身体力行,并且要有大爱,能够胸怀天下,你的心里能够装下多少人模拟就能够感召多少人,影响多少人,甘地逝在为整个印度甚至整个世界的和平在做贡献,所以他感动了我们,同时也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

若要与众人不同,就要敢于突破成规,敢于打破规则,走出去看看世界,扩大自己的格局!少年甘地冒着被族人除名的威胁毅然到英国留学,最终获取了法律学学士学位,其实这里还是要感谢他的家人的支持,他的母亲没有反对宁愿和儿子福利也支持儿子的成长,他的哥哥在他留学期间一直为他提供一切经济上的支持。家人的支持是最大的动力。学成归国之后他并没有在事务所方面有太多的经营,因为他还没有名气,没有经验,最重要的是他没有勇气去接一些案子,内心害怕与人辩论,害怕在公众前演讲,一次机遇有人请他去南非处理一个案子,他接受了,从此他踏上了南非之路,在南非见到黑人的处境,感受到印度侨民在当地所受到的待遇,通过不断结实一些朋友,他的思路与格局在慢慢的打开,他和朋友们一起致力于为侨民们争取合法的权益,为那些下层的百姓谋求平等的权利。做出了一系列的行动和努力,也正是在这一段的经历中,甘地个人的脱坡很大,他从在人前演讲会紧张到后来课自如的在人前演讲,并且通过他的演讲激励和感染了很多人,我印象最深刻是是他在南非建立的凤凰村,那是一个好地方,住在那里的人是一些并不富裕的人,他们依靠自己的劳动养活自己,依靠自己的努力生活,这个村子里的生活的平静而和谐的,不知道如今在去哪个地方会不会有当初甘地在的时候的气息。其实看到这个的第一眼就令我想到了我们未来会实现的活力社区,这是生命地方,这是只属于我们活力人的天堂,有你们在的地方幸福指数瞬间提升。就在昨天就感受到了,因为在那里有好多活力之家,早晨早起一起锻炼,之后大家走向各自的岗位,晚上下班回到家里,有家人等着,家人就是同伴,大家的门都是敞开的,大家在一起学习,因为我们有好多的学习小组,学习自己感兴趣的,大家一起交流,彼此供应,就是在爱的环境与范围里,一起讨论假的建造,一起分享幸福的点滴,其实根本就不用分享,因为幸福就是生活中有你们的参与。或许跑题了,但是我们真的有一群人正在建造这样的生活,这样的生活也是一定可以实现的。再讲到甘地,凤凰村就是这样一个平静的生活,我觉得现在的浮躁的社会需要静下来好好享受这样的日子,享受这一种简单纯粹的美好!

身体力行,坚持自己的信仰,坚持自己的原则!甘地信仰的是印度教,印度教里面或许有吃素食的规定,甘地岁在小的时候因为希望自己有强健的体魄而打破吃素食的规则,但是到最后他意识到遵从信仰与吃素食的重要性的时候反而异常的坚定自己的决心,甘地以后无论如何都在没有吃过荤菜,并且他的饮食甚至在我看来是不可能存活的,每天只吃水果,吃蔬菜,本来以前他会和牛奶,但是后来他觉得牛奶是从牛身上挤出来的,自此以后他再也不喝牛奶了。他这种坚持就是一辈子,即使在生病的时候需要补充能量的时候他也累呀放弃自己的原则。并且在对待家人上也是如此,他就是他们家的楷模榜样。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身材都无法控制,那是很难成大器的,一个自律的人才会有真正的自由,因为自律,所以在自己的人生规划以及日常的生活之中都会对自己有严格的要求,所以这样的人通过自己的身体力行其实在无形之中影响了很多人,就如屠呦呦的获奖感言一样,你不必去追求一匹马,而是要去种一片草,待到来年开春时,自会有骏马前来;花若芳芳,蝴蝶自来!我在自己的生活之中确实感受到这句话的力量,生活中当我去追求某件东西或者某个人的时候,当我希望别人可以靠近我,在我身边的时候,我希望自己可以不孤独的时候,我发现当时得不到回应,他们没有感受到我,我反而越来越孤独,于是我走进自己的孤独的内心,享受着一个人的孤独,享受着自己的时光,同时我在努力的改变自己,改变胆小,改变自己的自卑,改变那个不好的自己,后来的后来,我发现我不必辛苦的去追逐他们的,因为在我自己的路上也是一片芳芳,享受着自己路上的美景,享受着路上偶尔出现的三两同行之人,这就是美好简单而惬意的生活,幸运的在人生最好的年纪成为了最不一样的自己了!

一个人的伟大在于他所做的一切事情不是为了自己个人的私利,而是为着更多的人的幸福,这是一个有良知的人,一个真正有良知的人是愿意奉献的是能够去服务的,而不是为了自己的名誉或者其他所做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良知一定是一个人内心最深处的最美好的灵!我所知道的甘地,为了信仰吃素食。同时为了更好的实现自己愿望他禁欲,他完全的禁欲是在1906年,那时的他是38岁,正值壮年,但是他的这种决心与意志令人佩服。后来他的绝食,他的绝食不是为了自己,而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力量谋求大家的幸福,每一次都是这样,他的最后一次绝食是为了通过一些对老百姓有好处的条例,最后他的行动在他的坚持下取得了完全的胜利。真的很震撼,他一个人的行为可以影响到全国人,他一个人的生命健康可以让千万人牵挂。这是为什么?因为他心里装着的是天下人,他希望通过自己的这种平和的方式来解决一些事情而不是武力,他成功了!他从来没有什么权利,但是他却影响了整个国家,他通过非暴力运动的方式把英国人赶出了印度,实现了印度的自治,同时因为印巴分治也使他感到一些惋惜。他可以为了考察印度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他乘坐三等车到印度各个地方考察,他体验到了三等车上的环境糟糕,但是完全没有影响他继续坐三等车的决心,他就是这样用自己一次一次的,一点一滴努力,一次次的实践感动了无数人,感召了无数人,一个人如果不一件好事做一天不值得奇怪,如果可以做一辈子呢!他的影响力在无形之间就扩大了。对于甘地而言,他没有觉得自己所做的事情有多么伟大,他还有很多愿望没有完成,还有很多梦想没有实现,还没有实现更多人的幸福,他在最后的时候或许有遗憾,或许有不舍,但是现在还有这么多人在继续他的道路,在继续为着大家的幸福而活,而努力,世界是有希望的,世界是美好的,看后来的马丁路德金,还有曼德拉,曼德拉绝对是伟人,他对世界的贡献是无法衡量的,像这些伟大的学习,看他们的心路历程,看他们的起伏人生,从他们的身上看到自己的努力的方向,相信每一个人都有自己追求的生活,实现你所想要的生活,但是不要对他人造成危害就是最好的结果,如果可以为这个时代,这个世界留下些什么,那便是更好的了!

甘地的人生是平凡有不简单的人生,风里来雨里去,人潮人海中,找到那一个自己想要的,找到自己的心声,发现自己的天赋才能,并且能够看到社会的需求,最终达到学习,生活,成长留下遗产保持平衡的状态,相信这就是最好的生活,就是最好的自己!像“圣雄”学习,过自律的生活,为更多的人服务奉献,为更多的人的成长付出。

人之所以伟大,大概是由于他们所做之事不在是为个人而是为天下人,一切根源应该就是内心,他的内心不再是自己,不再只装着自己小家而是心怀天下人。

伟不伟大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有爱的能力。爱可以改变一切!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
本文标题: 甘地传 读后感500(甘地传观后感)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325346.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与近代史有关的书籍读后感(《中国近代史》读后感)苔古诗的读后感(《苔》古诗读后感:苔花如米小 也学牡丹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