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时间当作朋友读后感视频(《把时间当作朋友》读后感)

发布时间: 2023-06-08 11:01:20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81

《把时间当作朋友》读后感,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

把时间当作朋友读后感视频(《把时间当作朋友》读后感)

《把时间当作朋友》读后感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把时间当作朋友》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把时间当作朋友》读后感 篇1

  我最近已经无数次后悔没有早一点看到它,李笑来《把时间当作朋友》。

  最近,我把它介绍给了好几个朋友。他们有的眼高手低,常常会树立一个远大的目标但是却总觉得努力了很久都没有什么用;有的基本功很好,但却在懒惰中荒废了许多,想要努力的时候却又忍不住去追剧,还频频问自己为什么无法自拔……

  我有时候会觉得痛心疾首,用书里一段对我来说受益匪浅的话来说,“这些人本质上是被自己的大脑控制的人,而不是那些控制自己大脑的人。”对啊,人天生会有趋利避害的惰性,而你只有承认它,并且克服它,才能走到大多数人走不到的风景。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我很喜欢这本书,就算作者李笑来最近口碑一般以及有多多少少的鸡汤之嫌,但是确实说的明白,想的通透,让许多浑浑噩噩的人读完以后会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如果你现在还在迷茫犹豫,推荐阅读,适合坚毅的人生。

  《把时间当作朋友》读后感 篇2

  上上周,偶然在简书上看到一篇时间管理的文章,里面分享了一本书叫《把时间当做朋友》。一看书名,以为又是什么心灵鸡汤类的成功学分享。

  直到听完一个书友分享这本书,才知道这是一本“另类的”工具书,是“韭菜理论”李笑来根据自己多年的亲身经历总结出来的具有实践作用的书,不仅不鸡汤,甚至有点“丧”。

  看完以后你会被现实打击,更会认清现实。然后,如果你有强烈的意愿改变,可以脚踏实地去做,去实践那些方法,而不是沉浸在鸡汤成功学的虚幻里觉得自己能够成为超人,成为那只风口上飞起来的猪。

  我们经常面临的一个困境是:没时间了!“没时间了”,是“时间恐慌症”患者脑子里唯一反复闪现的一句话。因为所有的任务都有一个最后期限。而且,因为时间的不可逆性和永远向前,这个最后期限会给人造成巨大的压力。

  巨大的压力,极度的恐慌,使“患者”身上综合了一切矛盾:他们既勤奋又懒惰,既聪明又愚蠢,既勇敢有懦弱,既满怀希望又分分秒秒面临绝望,既充满自信又随时随地体会自卑。

  《把时间当作朋友》读后感 篇3

  有很多共鸣之处,把大家都会存在的不良特征都显现出来。把错误的理念加以改正,如“把兴趣当成了动力,计划与行动混为一谈,自卑当成自身情绪,等等”

  “运用心智,获得解放”走向“独立之路”

  计划是必须的,目标要明确,越是短期目标,越容易清晰,越清晰的目标越容易实现。计划固然重要,行动更重要。

  学会自学的能力,会帮助你培养面对任何困难都能勇往直前沉着应对的精神。

  重复,不间断的重复,重复一年以上,因为任何的事情重复一定次数,就能做到甚至无意识的情况下都能准确无误的完成。

  态度,只要你去改变你的态度,你的就会发现世界也因此发生转变。

  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成功的人士,就看谁先把时间当作朋友来看待,在这条漫长毫无终点的路途上是在考验彼此的耐心多少。

  福兰克.H.奈特:“决定一个人富有的三个跳街舞,一是出生,二是运气,三是努力,而三者之中,努力是嘴微不足道的'”

  《把时间当作朋友》读后感 篇4

  虽然我只读完第一遍,但是这本书值得读第二遍甚至是反复读。

  这本书不同于其他那类的心灵鸡汤,它上来就教人直面现实,也就是认清自己。不说“努力就一定会成功”之类的话,因为正确的是“努力可能成功”。成功是要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所以,这本书首先讲的是正确的方法。

  正确的方法就是面对现实,不投机取巧。书上举例一个45岁才开始学英语,一年就成了翻译家,用的方法就是听写。最怕聪明人用笨办法死磕。

  正确的事就是要认清现实,在边境内做事,我说的边境其实是在理论上可行的范围内做事。不可能一天背完4000单词,明天学完语法,后天就能和老外流利交流。正确的事就是在可行的计划内,不断精进,与时间交朋友。事实上,大部分跑马拉松的人都不可能跑完全程,因为很多人在中途掉队。

  读书的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地方跟我看到其他书或者其他人的建议,就比如“没有优点缺点,只有特点”这句话。讲的是,优点和缺点在特定环境里能互换。还有一些其他的,让我觉得很多道理都是相通的,也可以说是大道至简。

  总之,认识自己,相信时间是自己的朋友。

  《把时间当作朋友》读后感 篇5

  这是一本关于如何开启你的心智而达到管理时间目的的书籍,里面方法很多,真正触动到我们并且去执行的可能只有两三点,虽然少,但却不可小看。如果你不知道如何管理你的时间,试试看一看吧。

  对我来说最大的收获有两点:

  1以前我每天都会提前计划好明天该做什么,并认真去执行。短时间里我确实能做到,但两三个月之后,总是觉得这种日子过的太枯燥,渐渐的,也懒得做计划了,然后开始放任自己,上班时间有什么任务做什么,空余时间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这样过一段时间后,一反思又觉得浪费的时间太多了,又开始重新制定计划,总是这样来回循环却不知道如何改变。或许,我应该尝试用这本书讲的“事件-时间”的方法来达到管理时间的目的。

  2看过的书不知道怎么转化成为我所用的知识,原因是自己不知道如何去整理看过的书籍,系统地归纳它们相关的知识点,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这本书里介绍的李敖看书的方法很不错。不过现在看的书主要是电子书,不能像实体书一样将一本书拆开来,但是我们可以在做笔记、写想法的时候建立相关的话题,把它们分类归纳。

  《把时间当作朋友》读后感 篇6

  很多时候,我们并不是那么的珍惜时间,也没有很合理有效的利用时间,等到时光流逝,一事无成的时候,才发现,原来自己白白浪费了这么多时间了已经,紧接着,后悔懊恼接踵而至,开始下定决心珍惜时间,认真学习,这股热血还没沸腾两天,就又开始变的懒散了,学习的时候开始分心,时间又白白浪费掉,又开始后悔,恶性循环下去。很多时候,我们感觉就像是管不住自己一样,不能很好的自律,说到底,我们只是没有控制我们的大脑,而是被大脑左右了思想。成功需要一个明确的目标并能够付诸行动,但是做到了有目标行动了也不一定能成功,至少你还有个盼头,即便失败,至少还有失败,失败也是一种收获,总比啥也不干,碌碌无为的好。时间珍惜了就是金钱,没把握就是流水,时间不多不少,够你用来提升自己,也可以让你年华虚度。把时间当做朋友,自己去支配时间,而不是放任时间白白流逝。

  今年大一,希望自己能够好好自律,珍惜大学四年,努力学习各种专业知识,学习各种技能,珍惜时间,在这最后安逸的四年里,好好珍惜时间努力学习。

  《把时间当作朋友》读后感 篇7

  学习的技能早晚有用,10块学编程,20年后帮助出书。

  运用心智,获得解放。填充,修正,重视概念。思考,观察自己的思考,运用心智,解放自己。解放思想。

  成长从接受现实开始:速成是不可能的, 交换是硬道理(时间,经历,态度),没有完美,焦虑是浪费的原因记下来继续前行。

  任务管理进化论:估算时间总有意外,即时(行动害怕做不好,别人的看法),回避困难,任务并行。不接陌生电话,任务分片。

  现实可行的计划(短期到长期,慢慢来),最重要的任务只有一个,预演在大脑中反复过一遍,验收结果验收步骤。

  最需要学习怎么学习:改变从思维改变开始,学习工作生活合一为提高自己, 学习新知的能力, 一个新技能就是一扇门,阅读思考成为新的人,不要禁锢在经验中。

  习得聪明:自证预言,没兴趣是不是因为做不好,用功和方法同样重要。

  和自己比较(比成功更重要的是成长),灵感(鸡尾酒效应,关注更多敏感),节奏慢一点放松一点(关注带来的愉悦的感觉)。雄鹰和蜗牛,朱敏32亿卖网讯。

  确定性和持续性是圣杯。

  《把时间当作朋友》读后感 篇8

  朱敏说:“人生就像跑马拉松,胜者不一定是跑的最快的”

  人生需要执着,也需要努力,但一定不能着急,积累是一个过程,越早醒悟越好。

  大概一个月的时间断断续续看完这本书,做了笔记将近300次,句句都有道理,引人反省。虽然后悔现在才看到这本书,但还好,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俞敏洪说:“如果我们有一个伟大的理想,一颗善良的心,我们一定能把很多琐碎的日子堆砌起来,变成一个伟大的生命。”

  读到这句话,我热泪盈眶。之前读过俞敏洪写的自传,成大事的人都有一种特质,坚持能吃苦。

  为什么渴望改变,是因为我身边很多碌碌无为的人或者是安于现状的人,他们二三十岁的年纪就报着过一天是一天的人生态度,虽然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每个人的选择取舍不同,但那不是我想要的人生。非常感谢他们,时常敲响警钟告诉我,要前进,因为,未来的样子掌握在自己手里。想一想,40岁时,你是从容优雅还是面带焦虑,结果取决于你自己。

  无背景无资源没有关系,重要的是永远想向上的心和一直行动的大脑在路上。做不了雄鹰,就做一只蜗牛慢慢爬吧。终有一天,我们望见的是一样的精彩。

  《把时间当作朋友》读后感 篇9

  这是一本值得任何一个喜欢思考的人去读的书。

  一个令人惊悚的问题:是你在指挥你的大脑,还是你被你的大脑指挥着?

  一个令人无奈的事实:时间就在那里静静地流淌着,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你能管理时间吗?

  一个令人振奋的想法:运用心智获得解放。

  一个完美的实施方案:什么是心智,如何提升自己的心智,如何克服人与生俱来的“心智自保”的天然陷阱,如何利用最廉价 最实用 最有效的纸和笔辅助我们运用心智获得解放。

  作者李笑来是既有智慧又十分勇敢的人!他敢于正视自己的不足,并把他们毫不掩饰地写到书里(可以预见这一定是本大卖的畅销书),让读者误以为他真的跟自己一样是一个凡人(尽管他自视平平,实则刻苦努力 勤于思考 )。之所以认为其方案是完美的,是因为他的建议都是基于人性弱点而设计的,对于智力一般 自我约束力一般 有七情六欲的常人而言,只要你真的有一个可实施的强烈愿望,他的行动方案一定有效。

  愿你与我一样幸运遇到此书,他可能改变你我的命运!

  《把时间当作朋友》读后感 篇10

  随感,与书评无关的内容

  周五晚,月朗星稀,一首歌,唤起尘封记忆,我以为我不会再有波澜,幡然,如西西弗滚石上山,存在的徒劳而有意义。

  许久,我轻松的支配着我的时间,工作之余,沉浸于微读世界,感谢马化腾先生让我可以安静地把心灵栖息在此,而在更多的瞬间,越求知越感觉自己的无知。

  我没有把时间当朋友,只是在时间不停的流转中,我做着自己该做的事。曾经荒废的时间已追它不回,唯有开启心智,慢慢自我向前累积,凡事,懂得克制眼前的欲望,延迟暂时满足感,或许就会自己更多的时间去深度思考。

  有关工作,有关管理,如果对时间的流逝我们无能为力,那么就在流逝的时间里做些有意义的事,什么是有意义的事呢,用和善的态度让自己及周边人感到舒适,让琐碎的时间堆砌起提升自己的维度,时间过后你不觉得遗憾和懊悔:那些曾经被我挥霍的宝贵时间哦!

  有关阅读,秉承着:读书使人完整,讨论使人完备,写作使人完善。

  一切如昨,我怀念从前慢,怀念那些落在笔尖上的纸短情长。我也沉浸当下安宁的瞬间,晚霞寂照,我想把最简单平凡的日子过成诗。

《把时间当作朋友》第一章读后感

本书的副标题是运用心智获得解放。

在第0章中,作者描述了一个读书不断被各种杂事的场景,我觉得放佛在描写自己,应该很多人也有类似的感悟,一边觉得没时间一边在观望,想要找到最简单的途径,觉得自己是重视效率,其实是偷懒的一种行为,我们感到对时间以及未完成带来的各种压力的恐慌。而对以上问题的解决办法是:时间无法被管理,靠积累解决问题。

在第一章中,作者提出我们可以管理自己的大脑,虽然看起来是我们的大脑在对我们发号命令,但我们要区分究竟谁是主人谁是仆人,我们是主人!我们的大脑听从于我们本人,而第0章读书被打断的场景则是处于“被自己的大脑所控制”的状态之中。

《把时间当朋友》读后感范文5篇

  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一段音乐,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读后感也可以叫做读书笔记,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体,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简单说就是看完书后的感触。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把时间当朋友》读后感范文5篇,欢迎借鉴参考。

  《把时间当朋友》读后感范文5篇(一)

  大概是一个星期的时间,18/19最重要的两天,我把这本书看完了,感觉满满的干货,网上的评论对此褒贬不一,但无论怎么样,对我有很大的帮助。

  首先作者主张时间不可管理,时间也不听从任何人的管理,它只会自顾自一如既往地流逝。要管理的不是时间,而是自己。对时间利用不好的人,本质是缺乏好好利用时间的能力。

  1.勤奋的懒惰

  有很多人学习的时候,或者是为了应付考试,会把一些需要理解的题直接背下来而不是理解下来。对于不考研的同学来说,几乎没什么太大的影响,但对于要考研的同学来说,就好像是在浪费时间做没有意义的事。把那么多题背下来,我觉得也不容易吧。

  2.你的大脑并不是你,你的大脑是(属于)“你的”大脑。即无意识地受大脑控制”与“有意识地控制大脑”。

  不再让自己“跟着感觉走”,成为大脑的奴隶,而是翻身做大脑的主人,用心智做出正确的事情。所谓心智就是其过往获得的一切知识及经验的总和(包括基于这些知识和经验造就的思考方法、思考模式)。

  3.速成不可取,积累才是硬道理。

  苏轼曾曰: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我要”的欲望可以用“我有”的东西来满足。即便“我有”的暂时不够,他也能借助已经拥有的足够的努力和勤奋(抑或投机取巧的方法和经验),定能如愿以偿。一旦得偿所愿,不仅“我有”的更多,“我要”的也更容易获得,形成良性循环。

  欲望无法满足通常是一无积累(或者积累太少,几乎无法换取任何东西),二无方法和经验(所以求而不得)。

  4.如何对待未知和无法解决的问题?

  策略: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先记下来,然后继续前行。记录是为了避免遗忘曾经思考过而失去获得答案机会的情况。继续前行,并不意味着忽略这些问题——而是重新审视不一定当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因什么由头,它们之中的一部分就突然有了明确的解决方案。所以,到有了答案的那一刻,你不再是当初无能为力的你,你已经获得了一次重生

  5.管理自己

  1.正确的估计做事所需的时间

  首先要判断熟悉程度(或陌生程度)。“意外”本质上是对任务不熟悉,任何完成这个任务的人都会经历由“陌生”变为“熟悉”过程,才有可能顺利解决这些“意外”。

  2.立即行动。

  “现在就开始”。所谓做事拖延,不是拖延着做事,而是拖延着不开始做事。

  3.正视困难

  有的时候我们的时间安排会出现这样的问题:用几乎全部时间处理简单的部分,至于困难的部分,干脆视而不见,暗地里希望困难自动消失。比如,我在整理这篇文章的时候,明明它很重要,我却放到最后去写,最主要原因还是逃避,我觉得它很难,甚至有点不敢去碰

  4.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通过关注“方法”去反复拆分任务,不断的把任务细分化,简单化,最终确认每个子任务都是可完成的。

  5.尝试把一个非机械的任务和一个机械的任务搭配起来完成。比如跑步是机械的,听有声读物是非机械的(相对需要集中更多注意力)等

  6.记录时间清单和制定计划

  学着做每天的“事件日志”。

  它会使我们对时间的感觉越来越精确。

  (对于我来说,每天用它来记录时间的利用,放截图在生活清单里,并制定第二天的计划,格式于此类似,不用具体到哪个时间段,并把事件并分为重要和不重要(这项任务的完成是否确实对达成目标有益),自己不是超人,不可能做到每时每刻都能好好利用)

  7.做计划

  计划要有现实性和可实践性。有些事情没必要做计划,比如“任务其实非常简单”或者“初始状态下,我们往往并没有能力去制定合理有效的计划。

  关于做计划书中给出的建议是:如果想要改变自己,或者对自己目前的处境不满意,那就一切从简——找一个你觉得应该会带来改变的任务,然后去做。

  6.学习(体验,试错,观察,阅读)

  书中的观点是:“学习”最关键的一点是:任何知识的获取,都是不可逆的。在知道它的那一瞬间,它就已经改变了一切,生活因它而变,却无法还原。

  就像读书一样,虽然人类的记忆有限,可能很多东西读完以后就忘记了,但是你的灵魂深处却不可能对此视而不见,总有一天,他它会以它正确的方式呈现。

  7.独立思考

  在作者看来是从别人那里知道一个结论的时候,自己动脑重新推演一遍,看看得出结论的过程有没有漏洞和不合理的地方,衡量一下结论到底有没有道理。

  独立思考的基础是概念的理解、把概念区分清楚的人才能清楚地思考。

  思维缜密~从现在开始,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如6个月),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或者自己被灌输的每一个念头,甄别其中的因果关系。

  一种典型的逻辑错误,即既然你无法证明我是错的,那么我就是对的。这个世界上,很多事情是不能用简单的二分法进行区分辨别的。

  8.交流

  交流的首要

  倾听,一定要等对方把话说完。

  为了避免跑神和提高效率,作者提出:在倾听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多余的脑力处理两个方向的信息:“回顾”与“预期”。必要的时候可以采取一些辅助性工作,纸和笔之类的。

  交流的原则,

  1.双方不仅要“相互竞争”,更要“相互合作”。讨论是建立在有共同点的基础之上的相互学习进步,而争论却仅仅是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更合理

  2.真理是独立存在的,它从来不会依附于任何个人或者集体。作者提出:如果我们在任何讨论中发现参与者里面有“自以为是”者存在,那么最好的选择只有一个——退出讨论

  3.真理不变,变的只是人们的理解和看法。讨论的时候,焦点在于“事实”,而非“看法”,因为“看法”无法争论。讨论的最终目的是剔除“看法”、萃取“事实”。

  9.勤于反思

  方法:记录(通过日志感悟等形式)阅读,观察等

  读杂书会大大提高一个人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这种能力也是一种理解能力)。阅历丰富、博览群书的人,肯定拥有更强的理解能力,因为他们在遇到未知的时候,更有可能迅速地在自己已有的知识中找到可以用来类比的信息。

  10.关于方法

  学习上的成功大多来源于:策略和坚持,而坚持本身就是最重要的策略。

  关于痛苦

  为什么许多人总那么“没记性”了吧?因为在他们遇到挫折或者面对那些由自己曾经的错误决定带来的惩罚的时候会非常痛苦,而这种程度的痛苦,必然被他们的大脑自动列入“遗忘”的序列

  一个办法是,在面临尴尬的时候,一定要用文字、图画等形式把自己所遇到的尴尬记录下来。(书中给出的方法)

  关于人脉(书中给出的方法)

  专心做可以提升自己的事情,学习并拥有更多、更好的技能,成为一个值得他人交往的人。

  学会独善其身,以不给他人制造麻烦为美德,用自己的独立赢得尊重。

  关于自卑

  对于优秀的人可能存在这样的情况,甲在某方面非常优秀,而在其他方面的水平只是一般而已,甚至低于平均水平。但是,优秀的人往往会给自己制定过高的标准,甚至想当然地认为自己在各个方面都应该相当优秀。

  优秀的人,有可能存在自身优秀的地方和不优秀的地方落差大,就会导致自卑的产生,而一般的人各方面相差都不多,落差自然小,自卑就会很少产生。其实无论是哪些方面,他都比一般人优秀,只不过,人与人之间对自己的要求不同而已。

  关于气质

  表情和神态是一个人内心的折射,几十年的积累足以使一个人的内心变得“不俗”,于是,表情跟着“从容”、神态跟着“睿智”。

  11.物极必反

  不要盲目地试图减少睡眠时间(透支自己的健康,是用任何措施都无法弥补的,慢性病的本质就是“判处死刑,缓期若干年执行”,)

  尽量不要减少与家人交流的时间

  最好不要放弃自己的社交时间

  ps.我们没有必要在意来自他人的、非建设性的负面评价。

  做对过、做好过的人,他们一路走过来,心里非常清楚做对、做好有多么不易,所以,他们会不吝一切机会去鼓励那些尝试做事情的人。

  坚持,积累,是更好学习,更好成长的垫脚石

  整理这个,花了我一天的时间,脑袋要崩溃了,不管整理的好不好,但我想,这个过程也是我控制大脑的过程吧

  《把时间当朋友》读后感范文5篇(二)

  如何打开心智,如何运用心智来和时间做朋友,如何理解时间管理的意义,在时间管理上取得突破,进而用心智开启自己的人生成功之旅,知名博客李笑来与你一一分享。这是一本帮助你走向独立,走向自由的省身之作。

  这本书之所以对我影响最大,是因为它让我明白了很多事实,这些事实比我们经常所听到的大道理要真实很多,有用。明白这些事实后,马上改变了我以后的处事方式。

  《把时间当朋友》读后感范文5篇(三)

  最近,读了一本中国作家李笑来的著作,书名叫《把时间当做朋友》,作者通过自己丰富的见闻和从业经验,阐述了如何打开心智,如何运用心智来和时间做朋友,从而开启人生的成功之旅。

  为什么你总是觉得“没有时间了”?最节省时间的方式是学习,为什么你“砍柴”而不肯“磨刀”?基于过程的记录,为什么迥异于基于结果的记录?一个人对时间的精确感知能力真的能训练的像特异功能?都是平凡的人,为什么若干年后已有天壤之别?时间这条船,为什么只送心智成熟的人去往梦想的彼岸?绝大多数的成功与智商没有任何关系,所有的失败都与且只与时间有关。当你把时间花在一件事情上或一个人身上的时候,相当于在他的身上倾注了你生命的一段,不管最终结果如何,反正,那个人,那件事都成了你生命的一部分,你也有可能浪费了它。

  而这本书,能告诉你如何把时间当做朋友。但,有时候有些事物从反面描述比从正面描述更为容易,如若先说清楚这本书不是什么,而后便能对“它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理解的更加透彻了。

  首先,这不是一本教你如何管理并规划时间的书,因此,在上架的时候也着实让书店的上架建议分类工作管理员费了脑筋,而且这不是一本随便翻翻就能放下的书。它里面没有气势磅礴的言语,更没有优美华丽的辞藻,他有的只是实事求是的解说,以及一个个事例体现出的深刻而又显而易见的人生哲理。从而真正达到和时间做朋友而不是控制或管理时间。这也就说明了这本书为什么会让上架建议分类工作的管理员头疼的原因:它不能被分类为时间管理书籍。于是乎,因为它,出现了一个新的上架建议区,“自我实现”。之后人们就发现,在某个高档图书馆里的一个上架建议区中,只有这一本书!

  这本书要阐述的是时间不可被管理,所有的一切,都是靠日积月累来完成的。书中主张一个人必须在开启心智、提高思考能力之后,才能够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情,才能与时间交朋友,否则时间就是自己的敌人。这本书不是什么成功学书籍,因此要说的不是成功,而是成长。对年轻人来说,成长比成功更重要,而成长也只有一条路——积累。这本书也不是一本心灵鸡汤书籍。因为现实是残酷的,无论什么时代,无论什么人都必须要面对现实,理性的接受现实运用心智作出理性的决定,进而与时间做朋友。这不是一本讲大道理的书,大而空的道理解决不了根本问题,也对你起不到帮助作用。作者从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的角度,为我们讲述了现实生活中简单易行的方式方法和基本常识。

  人生就像是一场马拉松,但不一定跑的最快的人就是最后的胜利者。人们常说“要与时间赛跑”,我们总是觉得要做的事情越来越多,可用的时间却越来越少,时间总是在不知不觉中溜走,时间越是紧迫,就越显得珍贵。我们在困惑中感受时间飞逝,不断地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终于有一天,你会发现时间是自己的,任何人都左右不了时间,而我们要做的就是管理好自己,然后和时间做朋友。只有在人生的成长过程中慢慢长大,认真的对待每一件事情,开启我们的心智。用我们的心灵去感知、头脑去思考、眼睛去观察、我们才能做到用正确的方式做正确的事情,当你在不断地成长中实践、学习、思考,继而交流、应用在每一件事情上,随着时间的流逝,你渐渐地就会发现,积累正是在时间的流逝中慢慢的增多,天长日久的积累才是你人生之旅的重要财富。

  所以,当你拿起这本书的时候,请端正你的态度,别再跟时间较劲,看清楚、想明白,问题出在自己身上。将来,时间可能是敌人,可能是朋友——究竟是敌是友,就看你的了。

  《把时间当朋友》读后感范文5篇(四)

  《把时间当作朋友》这本书,看完后我觉得受益匪浅。当我看完引言的内容,发现书中所提到的问题正是我们目前阶段所面临的。如何运用好我们所拥有的时间,打开自己的心智模式,对我们管理自己的时间,如何取得成功,这将在我们学习和工作当中起到很大的指导作用。它告诉我们如何真正了解自己心智,如何精确地感知时间,如何通过管理自己最终与时间成为朋友。

  每个人都想成功,成功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每个人都在试图探究成功的奥秘,不少成功人士总结出一整套成功的秘诀,但是无论是如何的精彩绝伦,发人深省,也无非就是梦想、勤奋、坚持这些概念上的东西,能够认识到自己心智力量的作用的,少之又少。那么什么是心智力量呢?心智力量说白了就是理智、理性。那理智又是什么呢?理智是一个人用以认识、理解、思考和决断的能力,或辨别是非,利害关系以及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说的通俗一点就是拥有正确的思想和观念,做出合理的行为的能力。

  正如书中所讲的,要想真正的打开自己的心智模式,管理自己的能力,我觉的我们要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我们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欲望是一个人奋斗的动力,可以说人的一生就是不断产生欲望,然后满足欲望的过程。我认为人应该是有所追求的,不然生活会变得碌碌无为,毫无目标。正如初到门诊,我希望五笔能达到80字/分,然后就努力去练习,争取早日实现。因为有目标,才有会动力。

  其次,我们要学会控制自己的大脑。心智成熟的人不应该被兴趣支配,而是要看这种兴趣重不重要,值不值的你投入时间和精力,即使你开始对他没有兴趣你也应该逼着自己去做,就像易中天说的一样“人都是被“逼”出来的”。起初很多自己负责的工作,都不是自己善长的范围,甚至很多工作都超出自己能力,如讲课、做PPT等。但不逼自己一下,永远不知道自己的潜力,现在众人面前讲课,已驾轻就熟。

  最后,我们要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我们每个人都知道无论做什么事坚持的重要性,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坚持到最后,有人会说不能坚持是因为没有毅力,没有耐心,事实上,这是结果,不是原因。真正的原因是这些人没有给自己一个明确的目标。没有人能忍受住长时间没有回报的投入,所有长时间的坚持都来之科学合理的计划。当然制定计划也有很大的学问在里面,比如说看书,你不能一下子看的太猛,那样只会让你对它产生疲倦感,甚至放弃,你应该根据自己的情况合理安排。

  我觉得能够改变人生命运的无非两样东西:一个是你生活中遇到的人;千里马没有伯乐,那跟其它马没有任何区别,所以说,平台很重要。一个是你所读过的书。《把时间当做朋友》只浅读了一遍便让我知道,当我们在享受轻松安逸的时候,就要预知到这可能是未来生活的成本。时间飞逝似流水是无法跟随我们的,可心灵的丰富会伴随我们终老。

  工作,不仅仅是为了赚钱生活,而是为了自己的价值有一个机会得以实现。正如我们的工作,挂号忙得都没有时间喝一口水,抑或是接诊忙至深夜两点钟,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家,虽然这些时候我们很累,但又是如此充实。等多年以后,我们会感激当时的坚持与努力,才换来今天的坦然。在为病人服务的过程中,怀着感恩的心面对工作和生活,不仅是为了别人眼里自己的光荣,而是为了自己能发现自我,感知自己的需要、感知自己的梦想、感知自己的能量。在时间不再是用来打发、用来消磨、用来虚度,而是将有限的人生,活的更加有内容、更加有深度、更加有意义。这便是我看完此书的感想。

  《把时间当朋友》读后感范文5篇(五)

  如何打开心智,如何运用心智来和时间做朋友,如何理解时间管理的意义,在时间管理上取得突破,进而用心智开启自己的人生成功之旅,知名博客李笑来与你一一分享。这是一本帮助你走向独立,走向自由的省身之作。

  这本书之所以对我影响最大,是因为它让我明白了很多事实,这些事实比我们经常所听到的大道理要真实很多,有用。明白这些事实后,马上改变了我以后的处事方式。

  1.关于时间管理

  要管理的是自己,不是时间。是的,很多时候,由于我们的头脑太过活跃,受其他事情的干扰,而无法完成自己该做的事情,浪费了很多时间。如在宿舍,受电脑上的音乐游戏娱乐各方面的干扰,就无法完成作业,做该做的事,学该学的知识。但只有专注聚集,才能真正有效率地完成手头的事情。而专注力,自制力,不受外界干扰,是需要我们去管理自己的。

  2.关于人际关系建立

  生活的智慧就在于,集中精力改变那些能够改变的,而把那些不能改变的暂时忽略掉。专心打造自己,把自己打造成一个优秀的人,一个有用的人,一个独立的人,这比什么都重要。打造自己,就等于打造人脉。-我们不防去观察一下那些成功人士,都是集中精力专注于打造自己的人。自己做强了,做大了,胜过他人了,自然而然地就会有人来找你帮忙,解决他们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或是与你合作。在这过程中,人际关系网自然就建立了。

  3.关于专业是否有兴趣问题

  首先,这些人并不是对正在做的事情(专业学习)没有兴趣,而是没能力把目前正在做的事情做好。只要一件事儿你能做好,并且做到比谁都好,或者至少比大多数人好(有成绩感,有收获,你就会花时间精力继续努力下去,并获得更大的成绩感),你就不会对那件事情没兴趣。-这让我明白:很多时候是我们自己学不好,就拿对专业不感兴趣为借口,而不花时间精力去学习。这样找借口,不学习之后,又怎么会知道自己到底有没有能力做好呢?

  4.关于人生职业规划

  其实,我个人并不相信什么职业规划。我只是朴素地用自己的经验得出适合自己的结论:没有谁能给我做职业规划。-人生职业规划,是一生的时间。我们是否有能力去做这个规划呢,更重要的是我们是否有能力去执行好这个规划呢?尤其是我们大学生,对很多东西不了解,人生的经历也确实太少,而生活中变动太大,太多。我们一般得大学生有能力去做这个人生规划吗?如果不能,我们是否应该实实在在地做好眼前的事情,让自己时时刻刻都有收获,或许这比规划来的更加实在。

  5.关于心智

  开启心智,运用心智,获得解放。心智可发展,可培养,可重建,甚至可以反复重建.不可封顶。-心智的不同,人生路不同。而心智是极其微妙的,很多时候是被我们一般人所忽略的,但它却决定了种.种不同的人生轨迹。如有些人几何代数都学不明白的时候,另外一些人却可以仅凭心智就能够想象出现实中无法观察到的超立方体,如果自己明白心智是决定因素时,就不会诧异这些人的特异功能了。每个人都要努力去开启自己的心智,成就自己的人生。

  6.懒惰是所有问题的根源

  无论在哪里,懒惰现象都随处可见,而且被各种借口掩饰的很合理。如果我们发现不了这是个严重的问题,那么我们还会继续原谅自己的懒惰,而最终一事无成。如不花时间精力学习专业课;不去实践;看书不动笔不动脑;看书只是一带而过,囫囵吞枣;不去上课;吃饭外卖(快餐或舍友);等等。看了这本书,或许就会发现自己的很多借口是站不住脚的,进而改变自己。

  7.我们可以控制自己的大脑

  我们可以用自己的大脑控制大脑,而且你若不控制自己的大脑,你就会受大脑的控制,还有可能受他人控制。如你会受欲望的驱使,而做出一些让自己在清醒理智时深感后悔的事情;在你做事情时,自己轻信了他人的话,而做了让自己之后感到后悔甚至愤怒的决定;等等。我们要学会控制自己的大脑,让大脑引导行为为我们想要的结果服务。

  8.“事件-时间日志”记录

  如财务管理一样,知道时间是怎么用的,才知道该怎么去规划时间-时间不是节省出来的,是靠规划出来的。通过“事件-时间日志”记录,我们可以精确地感知时间,可以丰富我们的回忆;更重要的是:可以调整我们对时间的感觉,在估算任何工作量的时候,都更容易确定“真正现实可行的目标”。

  9.最节省时间的方法:学习

  通过学习,我们可以少走弯路,可以用他人证明是有效果的方法来更快地达成自己的目标。

  10.正确对待老师

  首先,不应该过分依赖老师。

  其次,要明白“做得最好”和“教得最好”往往根本不是一回事。“教得最好”的老师肯定会有,但往往并不是“做得最好”的那个。“做得最好”的人通常甚至可能都不一定会教,更不用说“教得最好”了。泰森的教练打得过泰森么?——那教练估计不会有那么快的出拳速度吧?但,他可以训练出拳王泰森。

  11.什么都学,学了不知道有什么用

《把时间当作朋友》-笔记及感想

  至于如何更进一步透彻的了解和解决,其实更好的办法是寻求更专业领域的书籍。尤其作者提到的思考那一段,基本是各种逻辑学观点的拼凑,不过作者营销思维真不错,全书给自己的其他书打了无数次软广了

      读后感 :  这本书作为时间管理类书籍已经被推荐了很多次,从图书馆借回来后,就持续搁置着。近期因为疫情以及对职场生涯的迷茫,回想起杨绛先生之前说的“你的问题是读书太少而想的太多”,就干脆沉淀一下心思,把这本书重新捡起来阅读。

  看完最大的收获不在于里面提到的各种方法,这些年各大自媒体没少在这方面下功夫,当然这些方法确实可取并且值得执行,而是发现这个世界上大部分的人都是焦虑并且渴望找到捷径去获取成功的,这在一定程度上让我重新冷静下来去思考,去行动。面对现实是必须的,痛苦也是不可回避的。

 同时,作者倾向于实用主义、精英主义思维,人的一生要怎么度过,选择舒适、安逸的生活也不是一种错误,过自己想过的生活,将生命浪费在你觉得美好的事务、爱好上面也不无不可,重点是你选择你的生活,并对此负责。

1、 无论是谁 ,都最终在某一刻意识到时间的珍贵,并且注定几乎会因懂事太晚而多少有些后悔。

    现实生活中,明明知道某件事情重要,并且有时间期限,然而我们往往会怠于行动,最后到deadline时才慌乱无措,觉得时间不够用, 最后甚至自暴自弃。常出现的情况如下:

1)没有按时开始执行任务   2)错误估算任务完成时间3)在任务的执行过程中出现了差错

解决方案看起来也很简单:

1)按时开始执行任务2)正确估算四年任务完成时间3)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不要出差错

2、 感受到了时间不够后,陷入虚假勤奋,迫切的寻找捷径,美其名曰“提高效率”,最好不费吹灰之力,解决问题的核心只有一个:一切靠积累

3、人是没办法管理时间的,时间也不听从任何人的管理,你能做的就是管理自己,改变自己,用正确的方式做正确的事情

      人们很难接受与已有知识和经验相左的信息和观念, 被灌输的观念,月是错的,越有惊人的繁殖力,这一事实很难被察觉,而且即使察觉,也会拒绝承认, 人们更相信自己拥有一定的判断力,不会被轻易糊弄 。

4、 用自己的大脑控制自己的大脑 ----我们可以思考我们的思考方式和思考结果是否确实是合理的思考方式和思考结果。运用心智获得解放,不再让自己“跟着感觉走”,成为大脑的奴隶,而是翻身做大脑的主人。

    人们可能会基于一模一样的原因做出截然相反的决定:

1)学这个技能有什么用呢---不知道有什么用---放弃学习---遇到需要这个技能时懊恼---学这个技能有什么用呢--不知道有什么用--放弃学习   

2)学这个技能有什么用呢----不知道有什么用---那就先去学习--遇到需要这个技能,享受学习这个技能的好处--学习这个技能有什么用呢--不知道--先去学习

心智: 一个人的心智就是其过往获得一切知识及经验的总和,包括基于这些知识和经验造就的思考方式、思考模式

5、面对现实:速成绝无可能,现状无法马上摆脱

  人期望速成的原因有多方面:

1) 人有自己的欲望马上得到满足的天性 。少劳多获,不劳而获成为每个诸多愿望之一。赌博,酗酒,减肥药等都是针对这种态度的衍生物

2) 不懂有些阶段是无法跨越的道理。人 们希望找到一个方法快速达成目标,完结任务获得解脱,但是无论做什么事情都需要时间,而且可能需要很长时间,比如谁都没办法今天怀孕,明天生产,它一定需要40周左右

3) 现状使然 :欲望无限,需要完成的事情太多,自我满意度持续下降,从而对现状不满意,不由自主期望速成

梦想是个伪命题,很多人以此为借口不去努力,懈怠现在所从事的事务 ,心怀梦想的时间越长,沉默成本越高,甚至那个梦想也只是想当然,真正进入后才发现只是以为自己喜欢

6、交换才是硬道理:我有什么,就交换什么,不够就积累到一定程度去交换自己想要的

现实中常常陷入:你想要什么,偏偏不给你什么,这个时候就可以拿出纸笔,分列:我有的,我要的,花时间去思考,怎么利用现有的去积累达到可以交换到想要的

7、完美永不存在:做任何事情,得忍受不完美,尽力去接近完美(做总比不做好)

   越是能力差的人,越是不现实,越有那种非常不靠谱又极其脆弱的完美主义倾向。

   不现实,脆弱---要求太高,做不到----干脆不去做---做不好的事情我不做---一事无成

当然也有很少部分人  要求很高---行动---再去完善---达到卓越 

8、未知永远存在:

对未知恐惧根植于我们得基因中,但是我们得 适应在未知中前行,如果不能接受,就会平添无数焦虑,而焦虑只能消耗人的精力和时间,甚至做出错误决定 。

因此,当有问题解决不了时,先把它记下来,然后继续前行,也许某一天久会得到解决

9、接受现实:几乎一切愚蠢的行为都来自否定现实、逃避现实。资源是稀缺的,不存在什么公平

1、估算时间:侯世达法则

1)分辨任务属性: 熟悉or陌生     2)根据现实判断所需时间, 反正比一般人想得长多了这个假设是屡试不爽的存在

2、及时行动

明明很焦虑但是迟迟不行动,因为来自内部的恐惧 :只要做事就要面临做错、做不好的风险。 因此要调整心态: 做事情肯定会遇到苦难,事情越有价值,困难就越具规模,心平气和地面对就好,因为这是生活的常态

  远离只给负面建议的人,当然有部分人是给与建设性负面意见,这些人的想法可以听取

3、直面困难

   效率低下的原因:    人做事的动机:奖励与惩罚,因此往往 只做简单的部分,回避困难部分。 但是接受惩罚往往是成长的地方,回避惩罚往往陷入虚假努力

4、关注步骤

三思而行:何事what---何因why--何法How,不停地拆分,越细越具体越好

5、并行串行: 参考华罗庚的优选法,番茄工作法

将原本只能单独完成的任务并行同步完成:把要做的任务用纸笔写下来-将机械任务和非机械任务搭配起来完成

6、怎么把握时间:

1)提高感知时间的能力, 记录每天时间消耗在哪些事情上。柳比歇夫--事件时间日志

2)制定时间预算,根据事情对完成任务的有效性安排优先级, 避免陷入只做简单的事情

3)计划:目标现实可行, 有些事情不开始做是不知道是否可行的,因此要学会及时止损;

长期计划是需要实践习得的能力,大部分人的长期计划最后原封不动或者半途而废;

有些时候没必要做计划,就是直接去行动

4)列表 ,将所需做的事情罗列出来,随手可及,随眼可看,最重要的任务只有一个

执行过程中,有新地想法和创意,尽可能不要修改列表,而将其列为下次执行列表中

5)核对列表

7、流程:将重复性工作流程化

8、预演:将需要做的事情整个过程预演,彩排多遍,尤其是恐惧做的事情

9、验收,建立反馈机制

1、学习是投资回报率最高的行为

2、基本途径:1)体验,试错,观察,阅读 

  2)正确的思考,不局限于现有经验和知识

    个体经验有限 ,人们常常高呼理解万岁,然而常常又无法理解他人,如同性恋

群体的 经验有限, 现在已知的很多,未知的更多,以前正确的理论也许未来证明是错误的

不仅存在无法通过个体和群体经验获得的知识,还存在与现有知识相悖的知识

3)自学能力:阅读理解能力,检索能力,写作能力,实践能力,永远保持开放的心态,承认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

1、勤于思考,独立思考: 从别人那里知道一个结论的时候,自己动脑推演一下,看看得出结论的过程有没有漏洞和不合理的地方,衡量一下结论到底有没有道理。

    不要迷信权威:1)权威不一定正确 2)对正确的权威很多人的理解并不正确

3)权威可能别有用心4)权威可能并不存在

2、思维陷阱

1)概念不清       2)拒绝接受不确定性

3、因果关系: 双盲测试,自证预言

4、相关命题: 原命题/逆命题(学好数学果然有好处啊)

5、举证责任:谁主张,谁举证

6、案例局限,以偏概全 : 用爱迪生的天才是1%的灵感和99%的汗水,举证努力就有成就等

7、对立认证:同样的现象,截然不同的解释。 比如觉得上司蠢,一种确实是蠢,还有一个解释一个人如果不做事,就不会暴露自己的缺点,因此自己不做就不会觉得有什么问题,只看到了做的人的缺点 

8、张冠李戴:论点和论据毫无逻辑联系

9、辨析感悟:道理和感悟是由巨大偏差的。 比如成功人士的分享,容易夸大自己成功所付出的代价,掩盖令自己追悔莫及的错误等

  倾听他人感悟时要注意 :1)避免别人说什么信什么   2)不要带着质疑和防备心态,以免造成先入为主的状态以至遗漏重要的信息

10、克服恐惧,勇气需要培养和积累

  避免陷入:我的更好,死要面自,拒绝改变,顺从多数,简单粗暴的分类,自我欺骗等状态

11、辅助工具:语言

避免使用:我就知道;本来(原来)就是嘛;要是。。。。就好了;难道就没有一点可取之处吗

改为:。。。和。。。根本不是一回事

(参考书籍:《非暴力沟通》、《关键对话》等讲的更加透彻和详尽)

1、学会倾听: 1)克制过早质疑   2)倾听过程中,多“回顾”、“猜想” 3)帮助说者进入倾诉状态

2、说与不说

1) 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能说的话、该说的话、说出来别人能听的话

2)通过努力、积累成为能说更多话的人。  要想办法时不时做出让人敬佩的事情,建立信任和权威

3、交流原则

1) 有意义的讨论的前提是双方不仅要“相互竞争”,更要“相互合作”。

2)真理是独立存在的,从来不会依附于任何个人或集体

3)真理不变,不停变化的是人们对真理的解释或理解

4、正确复述

   为了保证沟通顺利,往往需要添加一个验证机制或者反馈机制

5、勤于反思

沟通中,我们常常觉得别人固执己见,但在对方眼里,我们可能也是固执己见的。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因此要注意:

1)深刻了解经验的局限性

2)时时刻刻保持警惕

3)使用记录,使自己能够记住更多经验

4)通过观察和阅读汲取他人的经验

5)试用类比来跨越未知和已知的障碍

6)耐心等待以拥有不能快速获得的经验

要不断的寻找你自己,那个真实、无限的”自己“,才是你的导师----理查德.巴赫

1、兴趣:不算有兴趣才能做好,而是做好了才能有兴趣

1)大部分的人不是对自己正在做的事情没有兴趣,而是没有能力把目前正在做的事情做好。

2)总说感兴趣的是其他事情,事实上,出现这种感觉仅仅是因为还没有开始做那件事,没有在那件事上遭受挫折而已

2、方法。

方法固然重要,但是比起用工来说,方法可以忽略不计,与其不停地寻找更好的方法,不如马上开始行动

( 这个说法需要辩证的去看,现在互联网时代,比如excel函数,python等确实提供了很多更好的办法,如果做事遇到需要机械处理的时候,就该去思考并去请教有经验的人是否存在更好、更高效的方法,埋头苦干,很有可能低效且犯错)

3、痛苦

1)无论是谁 ,一生中都会充满各种各样的痛苦,但是我们常常在自己觉得痛苦的时候,不自觉地把自己当成世界上最痛苦的人,这个时候我们应该学会转移注意力(跟更痛苦的人比较一下,我们就会坦然很多啦)

2)我们大脑会通过遗忘痛苦来保护自己。因此,

a、我们在面临尴尬和痛苦时,一定要用文字、图片等形式把自己的遭遇记录下来,避免以后再犯    

 b、尽量控制情绪,弱化痛苦。我们面临的困难,肯定有一部分是自己造成的,没必要找借口,抱怨他人

4、比较:比较是相对的, 而相对是永远没有尽头的

把自己的幸福和快乐建立在与他人比较的结果上的人,幸福和快乐永远难以获得,或者只能短暂地获得

5、运气:相信运气是缺乏自制力的表现

当好运发生在我们身上上,开心地接受;当坏运发生在我们身上时,我们也应该平静地接受。无论怎么样,我们都要继续生活,当然也要继续面对我们所不能控制的生活  (想起了余华的《活着》)

6、人脉    承认自己能力有限,是保持心理健康的前提

( 老生常谈的一个话题,个人觉得人际关系能长期持续良好就是保持好分寸,能够互换资源 )

建议:1)专心做可以提升自己的事情,学习并拥有更多、更好的技能,成为一个值得他人交往的人

    2)学会独善其身,以不给他人制造麻烦为美德,用自己的独立赢得尊重

7、自卑  是浪费时间的罪魁祸首之一

( 自己很自卑呀,而且一度觉得跟身边的人对比,他们都是骄傲自信的,就我一个人自卑,后面跟朋友深入交谈,发现基本每个人都有自卑的心态,个人觉得就是要学会接受现实,你就是没有那么完美,然后对你不满意的地方进行提升,发挥你的长处,接受你的不足,多去看看类似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被讨厌的勇气》、《自卑与超越》等等)

1)作为社会的一员,大多数人没有意识到, 整个社会向他灌输的东西可能是 错误的

2) 优秀的人更容易自卑,要停止嘲弄他人

3)在自己的语言中,把”优点“、”缺点“这两个词替换为”特点“

4)适当的放纵一下。承认自己是一个有缺点的人,只要在不伤害别人情感、减损他人利益的情况下,对自己身上的缺点大可不必苛求

8、灵感

李敖:妓女不需要性欲来接客,作家不应该靠灵感写作

博学的背后是有意识地积累

9、鼓励:永远鼓励身份的人,哪怕多少有点盲目

( 想起之前听过的一句话别说:我不能,把它改为:我要怎么做,人的潜能是自己都无法想象的)

10、效率与节奏

1)任何人都不能100%有效率,至少不可能总是100%地有效率

(想起哈佛积极心理学老师常说的:要允许自己为人,偷懒,懈怠是很正常的,不要把目标定的太高,只要自己是往前走的就是胜利)

2)我们应该把自己的生活节奏调得慢一点

( 想起美国那首有名的小诗,每个人都在自己的时区,按照自己的节奏做事,不要老想着速成,成名要趁早)

3)物极必反  

a、绝对不要盲目地试图减少睡眠时间

(深有体会,不知道从哪个时候起,整个社会都宣传着看过凌晨四点的###,哈佛大学图书馆彻夜满座,各位互联网大佬都是只睡4个小时等等,我觉得睡眠真的是有很明显的个体差异,我不睡够8小时,第二天就全程在神游,效率低到令人发指,而我的舍友睡得比我晚,起的比我早,第二天照样精力充沛)

b、尽量不要减少与家人交流的时间

   养成一个习惯,固定地与家人保持联络(感谢我爸妈在高中起就固定的一周联系我一次,哈哈哈,出门在外后,基本也维持了这个频率,这估计是我维持最长的一个习惯了,也是受益良多的习惯。我会知道我身后永远有人陪伴我,累了退后一下下没有关系,不要用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爱自己要多一点,因为爸妈记挂着了)

c、最好不要放弃自己的社交时间

11、自我证明:我们没有必要在意来自他人的、非建设性的负面评价

    更多的人是为了证明自己给别人看。了解自己是一个很漫长而又艰难的过程,别人的评价和议论根本没办法影响一个人的状态,如果因为他人评价陷入焦躁是一种可悲

   不用花心思和时间去想办法让别人承认自己比他们强,这几乎没办法做到,除非强很多,而这个时候他们就会转向你不足的地方去比较

12、积累与复利

现状---影响心态---行为和决策进行变化---出现新的现状---影响心态----新的行为与决策

    这个循环是正向还是负向,取决你自己,要学会运用心智控制这个过程, 日常生活中的怕麻烦就是导向负向的一个常规案例

                       愿我能从容接受我不能改变的

                       敢于改变我能改变的

                     也愿我有智慧分辨这两者的区别

时间就像一张网——《把时间当作朋友》读后感

已经是第二次看笑来老师的《把时间当作朋友》。第一次看是在笑来老师的专栏上知道的,于是就从知笔墨上看了这本书的电子档。第一次看的时候就有一种久旱逢甘霖的感觉,特别是书中提到的:“人是没办法管理时间的,时间也不听从任何人的管理,它只会自顾自一如既往地流逝。‘管理时间’只不过是人们的一厢情愿而已。” 时间不可能被管理,我们只能管理自己。 这无疑刷新了我对时间的认识。这次重新看这本书,一方面是“7.7践行日”的读书分享活动,一方面也是对自己的一次复盘。

笑来老师引述自己在从事的职业中所遇到的事例,告诉我们:如何打开心智,如何运用心智来和时间做朋友,如何理解时间管理的意义,在时间管理上取得突破,进而用心智开启自己的人生成功之旅。笑来老师自己在专栏中也提到,当初写这本书初衷其实是要告诉学生:如何 “运用心智,获得解放” 。

笑来老师也在专栏中提了一个问题“什么是每个人拥有的、最重要的、却常被忽视的宝贵财富?”第一次看到这个问题,大脑第一反应就是:时间。但是笑来老师后面给出的答案让人豁然开朗——注意力。

畅销书作者凯文·凯利也在《必然》中提到:“在信息丰富的世界里,唯一稀缺的资源就是人的注意力”。

在前往目标的道路上,要合理分配自己的注意力,并不断践行:

1.把注意力放在积累效应的技能上,换取成长;

2.把注意力放在真爱上,换取幸福;

3.把注意力放在对社会有贡献的事上,换取个人价值的实现。

当初决定加入007也是受到笑来老师的启发和鼓励。当我们把时间花在写作上,把宝贵的注意力倾注在一篇文章上的时候,相当于在这篇文章上倾注了自己生命的一段——不管最终写的好与不好,都已经成为我们生命中的一部分。虽然加入007的时间仅仅是一个月而已,当其中的改变是自己能感受的到的。正如笑来老师说:用输出倒逼输入。你想写出东西,其中一方面你要大量的阅读。想想我之前看书,大多都是看一遍就过了,很随性,并不会主动的思考。但是你要把你所看的内容写下来的时候,你就必须要投入注意力,去消化,去思考。 只要真写,就只能真思考。

如果当初你在思考的时候,用文字把它们都记录下来,那么现在回顾的时候,不光能知道当时自己的想法,更能看到自己在这段时间内是否有更深入的思考。当我们在若干年后的某个时刻,重新再来看我们曾经写的这些文字的时候,或许会有意外的收获。
笑来老师在《把时间当作朋友》中清楚的提出了和时间做朋友的方法——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情。

我首先想到的就是学习。前几天在得到上听了一段音频,讲的是百度总裁张亚勤近日在南方科技大学毕业典礼上发表的演讲。张亚勤说:这个真实的世界,“充满了机会,也充满了不确定性;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令人困惑的时代!”

张亚勤给出了三个面对真实世界的建议:其中一个讲的就是 “做永恒的学习者,应对变化” 。

《必然》一书中开篇就说 “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 。

笑来老师在《把时间当作朋友》中的第一章举了自己的例子——盲打是否值得学?

仔细想一想,自己曾经也是一个“拒绝学习”的人。在大学的时候看到室友在练习五笔,那时的我便嘲笑他:“又不去做打字员,干嘛费这么大的力气学五笔,现在搜狗的拼音输入法也很好用啊,何必呢!”

笑来老师却在这种“拒绝学习”普遍的现象身上发现这是个“死结”。为什么呢?第一,拒绝学习就不可能有机会知道学习之后的收获;第二,由于不知道学习之后的收获是什么,也就不可能知道那收获有多好、多大;第三,既然对学习的好处无从了解,自然就没有学习的动力……

当有机会学习一项技能的时候,人们常常会问:“学这东西有什么用呢?”其实,在尚未学习之前,对提问者来说,答案只能是“不知道”——尽管很多书籍中都已经花费大量的篇幅去论述“为什么要学习(某项技能)”。而“不知道那东西(对自己)有什么用”,恰恰是一部分人(更多一些)决定不学的原因,同时,它也是另一部分人(更少一些)决定去学的原因。

我们在学习的道路上还会碰到一个问题就是“缺乏耐心”。
就拿自己学英语的过程做例子。看了笑来老师的另一本书《人人都能用英语》。(《人人都能用英语》可以看做是《把时间当作朋友》用在学英语上面的实践版。)今年过完年后,自己就定了一个学习英语的目标。就是每周学习《新概念英语3》中的两篇课文,从查词典开始,背单词,学句型,背课文,做习题到学写作。现在坚持学了有4个多月的时间了,但是离自己想要达到的目标还有很远。虽然知道自己不可能短时间内迅速提升,但看到别人在朋友圈晒自己在看英语原版书时,看到公司的业务在跟外国客户流利的在用英语交流时,自己内心不免感到焦虑:“什么时候我也能做到?”

推荐一篇文章,是覃杰在上发布的。文章讲的是一个耐心的孩子和一个同样耐心的父亲的故事。我的留言是: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这个故事用一张张画记录了孩子的成长,告诉我们一个简单而深刻的道理:长期坚持做一件事,可以超越天赋,走向卓越。(文章链接: 长时间坚持一件事是怎么样的体验?(知乎1000000+好文) )

愿意和时间做朋友的人,愿意耐下性子踏踏实实做事的人,时间在回馈他们的时候,从来都不会吝惜,因为只有这样的人才配得到丰厚的回报。
不要让自己的短期期望过高。即便自己做不好,也不要随便说出“我可能不是这块料”而应该这样安慰自己:“我只是暂时做不好”。也许有人会说:“我做的这个事,我根本没兴趣。” 事情往往并不是有兴趣才能做好,而是做的好了才能有兴趣。

就拿五笔来说,我现在虽然没有学会五笔,但是基本上也可以盲打了。不会盲打之前,总认为打字太慢,还老是打错字,还不如自己写的快。但是真正用盲打之后,才发现这项技能简直太好用了。现在每篇文章,基本上都是边想边在键盘上敲出来的。还有就是读书笔记,不仅记句子,也可以大段的将大段的事例和故事摘抄下来,效率大大提高。现在竟然对打字很有兴趣,渐渐喜欢上这种感觉。

看过《把时间当作朋友》,在结合自己学英语和学五笔的例子。最大的感受就是:今天所有的轻松安逸,都可能是未来的成本。

按照这样的理解,所有的成功,本质上都是一样的。时间就像一张网,先花上相当的时间和精力去选择撒网的方向。确定好之后,在这个方向上投入更多的时间,比更多再多一点的时间。当时间陪伴你足够久的时候,它自会给你的耐心相应的回报。不知其所以然的人会说,那是“运气”,或者是走了“狗屎运”的人才会有的“天赐灵感”,而我们知道的是,如果那回报真的来了,它只有一个名字,叫做必然。
本文标题: 把时间当作朋友读后感视频(《把时间当作朋友》读后感)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314037.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英语手抄报读后感五年级(英语读后感手抄报)语文两只羊的故事读后感(两只羊争过桥 最后掉进水里 写读后感)
    Top